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能治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86871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能治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能治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能治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能治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能治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能治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能治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能治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能治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能治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能治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能治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能治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能治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能治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能治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能治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能治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能治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能治好.docx

《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能治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能治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能治好.docx

儿童孤独症儿童孤独症能治好

【儿童孤独症】儿童孤独症能治好

儿童孤独症孤独症或自闭症(autism)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范畴内的疾病单元,指起病于婴幼儿期,具有社会交往、语言沟通和认知功能特定性发育迟缓和偏离为特征的神经精神障碍。

Kanner(1943年)首次报道“早期婴儿孤独症”的概念时提出,出生后不久即出现:

①极度孤独;

②言语发育迟缓;

③言语不起交流作用;

④游戏活动重复而简单;

⑤孤立性才能。

Rutter(1968年)将孤独症的主要特征归纳为:

①缺乏社会兴趣和反应;

②言语障碍:

从无言语至语言形式奇特;

③异乎寻常的动作行为:

游戏形式僵硬、局限,动作具有刻板、重复、仪式性以及强迫性行为;

④出生后30个月内起病。

这些特征几乎所有的孤独症儿童均可出现。

根据Kanner和Rutter诊断孤独症的标准,该病的患病率在0.02%~0.05%。

北美、欧洲和亚洲学者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患病率为0.02%~0.13%;

日本的资料(7.2~11.5)/万,近年来日本个别报道高达1/500~1/200,加上相关谱系障碍则可达1%左右;

用ICD-10诊断标准患病率在0.064%。

我国尚无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此症男女发病有明显差别,多数报道在4~5︰1之间,我国报道为6.5~9︰1。

在伴有严重智能发育迟缓的患儿中,男女性比例相近,但女性病情更为严重,有认知障碍家族史者也偏多。

病因及发病机制孤独症病因复杂,该症应是多种生物学因素引起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异常行为综合征。

与遗传、出生缺陷和先天性神经异常、出生前后的不利因素等有关。

1.遗传因素目前有学者认为,孤独症存在隐性基因遗传,孤独症儿童同胞的患病率为2%~3%,是正常人的50倍,单卵双生较同卵双生的同病率高得多;

有些患儿伴有脆性X综合征,提示与某些染色体异常有关。

2.神经生物学因素较早死体解剖研究发现,孤独症的颞中回有局限性病理改变和小脑浦肯野细胞减少。

该症某些临床特征还提示,患儿基底节(尤其是新纹状体)、额叶中间部位以及边缘系统存在功能失调,这在最近有关孤独症“心灵见解(theoryofmind)”功能障碍的研究中得到间接证实。

此外,研究还发现约1/3孤独症患儿的周围血内5羟色胺(5-HT)含量较高。

影像学研究发现孤独症患儿脑形态方面的异常,诸如孔洞脑囊肿、脑室扩大、脑干缩小、小脑明显小等。

临床表现孤独症临床的基本特征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和兴趣范围狭窄以及刻板、僵硬的行为方式。

1.社会交往障碍患儿自幼就出现对人缺乏兴趣和关注:

如不理会也不理解他人的情感表现,无视周边人的存在,不会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和沟通,独自玩耍,缺乏与他人目光对视,显得极其孤独;

对父母的离开和返回无动于衷,不会对父母微笑,缺乏对父母的依恋与亲情,母亲拥抱时不会贴近身体,自幼缺乏模仿,6~7个月时还分不清亲人和陌生人;

饥饿、疼痛或不舒服时,不会向父母寻求食物或安慰,不会用言语或姿势来表示需求;

较大患儿同样缺乏互动性社会交往,与小朋友无法建立友谊。

2.语言发育障碍患儿存在语言交流质的损害,主要为语言运用功能的损害。

如语言发育较同龄儿晚,甚至无言语;

患儿中约有一半终身保持缄默,仅以手势或其他形式表达自己的要求。

也有一些患儿2~3岁语言功能出现后,又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

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们的不舒适或需要。

稍大的患儿可能会拉着大人的手走向他们想要的东西。

面部表情淡漠,很少用点头、摇头、摆手等身体语言表示他们的意愿。

有些患儿语言存在,但不会主动与别人交谈,不会维持和提出话题,不懂使用“你、我、他”等代词,对别人的呼唤缺乏反应或毫不在意。

他们常常是在“对”人说话,而不是“与”人交谈,语言交流十分困难。

常常模仿电视节目、收音机里的台词或别人说过的话,犹如“鹦鹉学舌”,或自言自语,患儿还可有语音、语调、语速、语言节律及轻重音等方面的异常,讲出的话怪异平淡,无感情色彩。

3.兴趣范围狭窄以及刻板、僵硬的行为方式对一般儿童所喜爱的玩具和游戏缺乏兴趣,尤其是不会玩具有想象力的游戏,通常对一些不作为玩具的物品特别感兴趣,如车轮、瓶盖等可旋转的东西。

多数患儿对电视广告、天气预报等敏感且感兴趣,并且很快记住和复述。

对各类电器及电器开关等有执著的兴趣和偏好。

有些患儿还对塑料袋、门锁、某些水果等产生依恋行为。

患儿对有生命的东西很少产生依恋,对物体的非主要特性感兴趣,如喜欢反复摸光滑的地面及其他表面光滑物品,看旋转物品等。

对环境、日常生活要求一成不变,如只吃固定的食物,吃饭时要求坐固定的位置,固定偏好一两件衣服或鞋子,拒绝更换衣裤鞋袜等。

有的还喜欢把玩具或物品排列成行,如被搞乱,就显得痛苦或大发脾气。

几乎所有的孤独症儿童都拒绝学习或从事新的活动。

常有仪式性或强迫性动作,如扭转手指或弹弄手指、拍手;

沉溺于记忆天气预报、一些国家的首都、家庭成员的生日等。

稍大的患儿反复问同一个问题,不可克制地触弄或嗅闻一些物体,如母亲的手、衣服或袜子等。

4.感觉障碍和动作异常患儿对某些刺激过于敏感或麻木,如对疼痛感迟钝,对突发巨大声响缺乏反应,对某些微弱声音或刺激有异常的应答,表现为“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患儿常以摩擦、拍打、撞头、咬硬东西、摇晃或旋转身体等动作以引起自身感觉。

患儿常出现旋转而不觉头晕,自伤行为多见,对汽车、高楼和有毛动物等一般儿童害怕的东西他们无所畏惧感。

还常伸颈,装腔作势做出些怪异姿势,有的患儿还莫名其妙地发笑或哭。

孤独症患儿几乎都好动,难以控制。

常用脚尖走路或者以跑代走,东张西望,眼神飘忽,集中注意的时间短暂。

5.智力障碍和认知偏异约有50%患儿处于中、重度智力低下(IQ低于49),25%为轻度(IQ为50~70),还有25%可在正常水平。

那些正常或轻度智力低下的患儿常被视为脾气古怪,而不作为病态前往医院就诊,其中多属于高功能孤独症或Asperger综合征。

有些患儿在操作、视-空技能、机械记忆方面表现突出,而在象征性、抽象思维和逻辑程序方面的能力显著低下。

部分患儿智力低下的同时又表现出“孤独性才能”,在音乐、计算、推算日期、机械记忆和背诵等方面呈现特异功能,被称为“白痴天才”。

6.早期表现患儿早期较难抚养,表现为睡眠少、好尖叫,只有在童车里被推着走,被抛着玩、听音乐或其他节奏感强的声音时才可安静下来;

倔强和固执,对拥抱缺乏回应,洗澡和穿衣服时挣扎、反抗;

有的则表现得特别安静,整天不声不响地躺着,不注意周围的动静,不理会父母的来去,饥饿或不舒服时缺乏相应表示,常在童车里摇晃或撞头,并对发光的东西、旋转的风扇和车轮子等有兴趣,而对一般儿童感兴趣的东西则无动于衷。

6~7个月仍分不清亲人和陌生人,不恐惧陌生人;

常回避眼对视,忽视周围人,不需要父母的关注与爱抚,与人感情疏远。

发育行为的典型异常或偏迟,过早出现一些与正常儿童迥异的情况,如出生4个月就能集中注意看某些物体或图画,7个月时能看到父母叫“爸、妈”,2岁左右对认字感兴趣,并很快认得许多字。

诊断主要根据上述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常用诊断标准包括社会交往质的障碍、语言和非言语交流质的障碍、活动和兴趣范围显著狭窄、刻板僵硬,起病于36个月内。

可参考ICD-10,DSM-Ⅳ和CCMD-3的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1.精神发育迟滞表现为智力整体低下,并伴有社会适应缺陷,有的患儿亦可有不同程度地缺乏感情、任性和刻板重复的行为,但社会应答、人际交往能力一般相当于他们的发育水平,语言发育水平不足,但无质的损害。

精神发育迟滞可以和儿童孤独症并存,严重的病例两者鉴别会有一定的困难。

2.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可根据起病年龄、发育过程和临床特征进行鉴别。

儿童精神分裂症大多在少年期起病,起病前有一正常发育阶段。

精神分裂症常有幻觉、妄想等思维和感知觉的特殊症状。

个别难以鉴别的病例,经系统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较好。

3.选择性缄默症这类患儿讲话有明显的选择性,仅在某些场合或公共场合拒绝讲话或交往,有时以手势、点头、摇头,或单音进行交流,但在家中可与家人正常交谈。

4.感受性语言发育障碍这是一种特定的发育障碍,患儿对语言的理解力低于其智龄所应有的水平,患儿的语言表达全面受损。

患儿在5岁前,可有孤独症某些行为表现,如社会交往障碍等,但这类患儿能利用手势和表情与人交往,而且有想像性游戏活动。

5.强迫症本证出现的强迫性思维和强迫性刻板动作与孤独症中的刻板性行为相似,但强迫症患儿对其强迫症状感到不适,希望去掉症状,即有克制强迫的需求。

孤独症儿童常出现刻板重复动作,但他们不愿意改变自己奇特的仪式动作和刻板的行为。

治疗孤独症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法。

对该类障碍应采取包括教育训练、行为矫治、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

1.教育训练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属于特殊教育,其目的在于教会他们有用的社会技能,如日常生活的自助能力,与人交往的方式和技巧,与周围环境协调配合及行为规范,公共设施的利用等最基本的生存技能。

教育训练特别要注意个体化训练,按照每位儿童的具体症状、程度,分别制定出详细的计划和步骤。

教育训练开始的年龄越小越好,获得后的技能容易固定下来。

在教育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父母的作用,首先要让父母接受现实,并让父母学会训练的方法。

看起来非常简单的生活基本技能和习惯,对于孤独症儿童却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领会和掌握,因此教育和训练必须要耐心和持之以恒。

2.行为和心理矫治重点在促进孤独症儿童的社会化和语言发育上。

尽量减少那些干扰患儿功能与学习不协调的病态行为,如刻板、自伤、侵犯性行为。

语言训练的重点是促进患儿的自发语言,同时最大限度地扩大其交往范围和能力。

可通过听觉统合训练削弱特定声音频率,减轻患儿的情绪反应,促进其适应性行为的发生。

在行为矫治中,对患儿行为的塑造应分小步骤进行,并对每一步设定的行为要给予强化,从易到难,逐渐至更复杂和更抽象的技能学习。

3.药物治疗药物不是主要的治疗,而是与其他治疗结合在一起,改善患儿活动过度、攻击行为、自我伤害、焦虑和刻板动作等。

常用的药物有氟哌啶醇、哌甲酯、纳曲酮、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等。

须在熟悉和掌握用药指征后,才宜药物治疗。

预后儿童孤独症是慢性病程,预后的好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早年语言发育情况,智商高低,病因及训练教育状况等有关。

对于那些智商高于60~65、并在早年的学习中获得了功能性语言的患儿,预后好一些。

   儿童学习障碍儿童学习障碍(learningdisabilities,LD)是一组异质性综合征,是指智力基本正常的学龄儿童,由于种种原因所致的学习成绩明显落后于同龄人的平均水平。

学习障碍的发生率在不同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和教育条件下存在差异,并且与所采取的标准和定义方法有关。

国外报道在2%~5%之间。

Bryant等基于21篇有关文献报道的分析显示儿童学习障碍患病率为3%~28%,男女比例为4:

1。

国内目前尚无本证流行病学的调查报道。

病因及发病机制学习是十分复杂的心理活动,学习成绩作为对教育过程中心理活动成果的评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生物学因素1.遗传家族聚集性和单卵双生子同病率明显高于双卵双生子或对照组,尤其是LD的亚型-阅读障碍具有家族高发特性。

LD患儿的家庭成员中有30%~88%有阅读障碍的问题。

有人研究阅读障碍的遗传基因点在第15对常染色体上,呈现显性遗传。

2.脑结构或功能异常患儿可有轻度脑结构异常,如皮质异位,不对称,神经细胞发育不全,多发微小脑回等,在功能上导致大脑皮质功能侧化不全,左半球受损时出现语言和阅读障碍,右半球受损时出现空间视觉和计算障碍。

二、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导致学习困难的诱发和促进因素。

1.心理行为问题1989年Morrison等作前瞻性研究发现,学前期儿童焦虑、退缩和运动过度及某些知觉问题,比智力和语言能力对以后学业失败有更大的影响。

发现学习困难的儿童中有约1/3有注意障碍,这些儿童对学习任务不重视,独立性差,是学业失败的高危因素。

国内研究发现,学习困难儿童普遍存在较多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由于家庭或儿童个人对学习价值的取向偏差,影响儿童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妨碍其潜能的发挥可导致学习困难。

2.学习的认知策略问题学习是依靠多个感觉运动通道协同作用才能完成的活动。

长期依靠视觉学习、学习方式机械、简单、缺乏联想,常常影响学习技能的掌握,易出现学习困难。

3.各种精神障碍学校恐怖症、考试焦虑症等,可不同程度地损害心理功能,导致学习困难,甚至无法完成学业。

三、环境因素易感素质儿童入托或入学较易出现焦虑和适应困难,从而导致初期的学习困难。

父母文化较低、职业层次不高、家庭不和睦或离异、经常打骂或过度干预、培养目标和期望过高、生活条件过分优越、教师教学简单粗暴或教学方法不当等均可导致和/或加重儿童的学习困难。

虐待儿童中发生LD和ADHD频率较高。

有报道称食品中的过高添加剂、防腐剂、色素等也可影响儿童神经系统功能,使学习能力受损。

临床表现1.语言理解困难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不良,有的即使能说出少许单词,但构音明显困难。

若伴有音乐理解困难则同时缺乏节奏感。

常表现“听而不闻”,不理睬父母或老师的讲话,易被视为不懂礼貌。

有的机械记忆字句较好,能运用较复杂的词汇,但对文章理解低劣,不合时宜地使用语词或文章或“鹦鹉学舌”般。

常表现喋喋不休或多嘴多舌,用词联想奔逸,使人难懂。

喋喋不休是患儿为了寻求社交、企望他人理解而又难以实现时的表现。

智力测验PIQ高于VIQ。

2.语言表达障碍说话较迟,开始说话常省略辅音,语句里少用关系词。

言语理解良好而语言表达困难。

可模仿说出单音,但不能模仿说出词组。

有的患儿可自动反射性说出一两句词汇,但随意有目的性说话困难。

有类似口吃表现、节律混乱、语调缺乏抑扬、说话伴身体摇晃、形体语言偏多等。

3.阅读障碍读字遗漏或増字、阅读时出现“语塞”或太急、字节顺序混乱、漏行、阅读和书写时视觉倒翻、不能逐字阅读、计算时位数混乱和颠倒;

默读不专心,易用手指指行阅读;

若是英文或拼音可整体读出,但不能分读音节;

组词读出时不能提取相应的词汇,对因果顺序表达欠佳,并且命名物体困难。

4.                     儿童言语及语言发育障碍言语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社会现象,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所构成的符号系统,是思维交流的工具。

言语是指发出的声音和说的话,是多种神经活动的综合活动。

语言是建立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高级信号活动过程。

人们的语言信号是通过眼、耳感知后输入大脑中枢,经过语言处理分析器处理分析、储存后,再经神经传出支配语言运动器官咽、喉、舌而进行语言的口头表达。

若这3个环节中的任何一环发生功能失常,均会产生语言或言语障碍。

儿童言语和语言障碍(speechandlanguagedisorder),又称沟通障碍。

言语障碍是指儿童在发音准确性和保持适当的言语流畅性及节律、或者有效使用嗓音方面表现的缺陷及困难。

语言障碍则是指儿童在理解或运用语言符号及其规律方面发生的问题,或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水平。

在学龄前儿童中沟通障碍是最为多见的发育问题,有7%~10%儿童言语和语言的发育低于正常标准,而3%~6%的儿童有语言感受或表达障碍,并影响日后阅读和书写。

语言是儿童学习、社会交往和个性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能力。

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言语和语言障碍至关重要。

病因及发病机制1.遗传临床观察表明,约85%的语言延迟儿童为男孩。

特殊性语言障碍有高发家族史倾向,说明遗传起着明显作用。

双生子研究发现,单卵双生子共同发病的比例高于双卵双生子。

前者同病率为33%~100%,后者为29%~52%之间,提示阅读障碍的发生至少一半以上是遗传因素所致。

2.听力障碍听觉是语言感受的一个重要的通道,当儿童听力受损后,不管是传导性的、还是感觉神经性的,都不能正确地察觉声音传导,而产生程度不等的语言发育迟缓,其迟缓严重度与听力损害程度、发生年龄、矫治听力的年龄、矫治的合适性等相关。

传导性听力障碍伴有反复和长期的中耳炎,这对早期言语和语言发育可产生不良的影响。

长期中耳有渗出的儿童早期可引起语言表达延迟,在学龄初期出现语言问题。

3.智力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是导致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最常见原因。

虽然其语言发育进程同于正常儿童,但其速度比正常儿童慢,当环境沟通需求增加时,导致语言障碍则更为明显。

某些染色体和遗传性疾病伴有语言障碍,如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的儿童有程度不等的语言障碍;

脆性X综合征儿童的语言障碍为韵律和语言内容上有特别的形式。

4.孤独症这类儿童的典型特征之一即语言沟通障碍,并伴有社交困难和刻板的重复性动作。

其语言障碍可表现为完全不理解,没有语言或言语过于刻板、学究式的并有夸张的韵律。

语言应用也出现问题,出现回声样语言或非言语的交流,几乎没有眼神交往,面部表情和姿势也很有限。

5.神经系统的损伤脑瘫儿童因神经运动通路的阻断而影响说话,常出现构音障碍,他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比表达好。

儿童左侧大脑的病变对语言、阅读、书写的影响较右侧大脑病变的影响大。

大脑的损伤或肿瘤使儿童产生获得性失语症,即在儿童发展了说话成句的语言能力后,因为大脑的病灶致语言损害。

临床上出现不同类型的失语症,如儿童听觉理解障碍但言语流利,称为感觉性失语症;

对目标物不能命名的称为命名性失语症;

难以找到适当词语表达的称为传导性失语症;

言语不流利且费力的称为运动性失语症。

6.行为障碍明显的情绪创伤或心理社会的不良因素可影响儿童语言发育或引起语言障碍。

如选择性缄默症是一种较少见的语言障碍,通常在5岁发病,患儿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中(如陌生环境等)不说话。

这些儿童一般语言正常,行为障碍可能因为交流障碍所致,常需要数月的治疗。

7.环境剥夺不良环境或语言环境剥夺可影响儿童语言能力的正常发展。

父母在与孩子交往中所使用的词汇量,在言语交流中如何重复和扩展词汇直接关系到儿童词汇量的增长和语言发展的速度。

如果儿童生活在缺乏语言刺激的环境中则可造成语言发育迟缓,当给予这些儿童预防性治疗后,其语言功能出现明显的改善。

临床特征1.构音异常说话不清晰。

小儿发音的错误有的为个别,有的很多,以至于别人听不懂。

如常常用舌根音代替舌前位的发育,将“耳朵”说成“耳廓”、“草莓”说成“考莓”;

以舌前音d、t代替某些语音,将“乌龟”说成“乌堆”、“裤子”说成“兔子”;

由于儿童的气流和语音协调有问题,将送气音用不送气音作代替,如将“婆婆”说成“跛跛”、“泡泡”说成“抱抱”;

患儿常省略语音的某些部分,如将“飞机”的“机”省略辅音“J”后变成“飞一”等。

2.嗓音问题既有功能性的又有气质性的,表现为音调、响度、音质共鸣的异常。

如声音嘶哑、鼻音过轻或过重等。

3.流利性问题儿童常从2~4岁开始,表现为说话中有停顿、重复、延长和阻塞现象。

小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有重复现象可为正常,但若1000个词语中有50次重复,应视为不正常,而要进行干预;

当小儿说某一词语时拖长某一声音或伴随一些瞪眼、小颌抽动、伸舌、面部扭曲等动作均为说话不流利。

4.语言问题语言发育速度较正常儿童慢,但遵循正常顺序为语言迟缓;

语言发育偏离了正常顺序,学习方式常有差异为障碍。

语言迟缓和障碍均属语言问题,表现形式有三种类型:

①表达型障碍:

无生理性缺陷所致的发音困难,语言理解正常,但表达特别困难;

②表达和感受混合性障碍:

能听到声音,但不了解其意思,能理解手势或姿势,能学习阅读但不会表达;

③语言信息处理问题:

在语言的交流中,难以保持话题,只关注自己所选择的话题,说话流利,但很肤浅。

诊断1.病史了解小儿既往史,包括出生史、发育史、发病史、家庭史;

认知、社交和行为表现;

目前的说话的清晰度、发音情况、语言表达的流利性等。

2.一般检查患儿发音器官有无异常,如畸齿、腭裂、舌系带问题等,口腔运动功能的检查包括下颌的位置是否居中、嘴唇的运动、舌的位置和运动、口的轮替运动等,并应进行听力测试,后者常用声阻抗测听法、耳声发射、脑干诱发电位等检查。

3.语言评估包括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评估。

儿童语言发育中,理解先于表达。

评估儿童语言理解能力时,注意不能给予任何暗示,也应避免一些情景性的联系。

评估要符合儿童整体的发育水平,较小的儿童可用实物或玩具测试,较大的儿童可看图片回答问题,了解其是否懂得主体、动作、定位、属性等词汇。

年幼儿童可通过游戏化的情境下诱导之,观察其表达能力,语言的流利性等,并记录下来。

临床心理测验包括:

①图片词汇测验(PPVT):

它反映儿童的语言感受能力,多用于儿童语言迟缓或障碍的评估;

②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DST):

主要用以了解婴幼儿的发育水平,寻找与发育有关的语言发育迟缓,并为语言治疗提供适合发育年龄的可行方案;

③学前、学龄期韦氏智力测验:

了解年长儿童的认知水平,认知中的语言状况,根据其操作智商将语言障碍与智能发育迟缓区分开来。

治疗1.治疗策略

(1)“听力轰炸”,即用单词或叠词作语言刺激,反复应用于环境中。

(2)将儿童感兴趣的物品和玩具与单词相匹配。

(3)鼓励儿童用姿势、发声作交流。

(4)用最简单的语言与儿童交流。

(5)纠正哭叫、发怒、扔物等不良的交流。

(6)创造情景,促使儿童与他人交流,并迅速给予应答。

干预策略是在想像性游戏中,使儿童模仿,治疗人员在示范性语言中用手势和动作加强儿童的感受;

激励儿童有意识的交流;

创造各种机会与儿童对话;

在角色扮演的游戏中教儿童生活用语,如去商店购物,接待来访朋友,礼仪等。

2.构音异常的治疗包括构音治疗程序和口功能训练。

3.语言异常的治疗在有意义的情景中结合游戏活动进行。

4.家庭配合在生活中父母要积极参与应用语言治疗的方法和策略,向治疗的既定目标努力,效果最佳。

5.嗓音问题的治疗主要用于对听力障碍和智能发育迟缓儿童的发声训练,包括音调、响度、清浊音、起音和声时的训练。

可利用多媒体功能,采用临床医学软件作为治疗手段,结合个体治疗中的方法,如改变响度、喉部按摩、半吞咽、改变舌位、减少硬起音、放松、呼吸训练等。

6.语言不流利的治疗常采用非直接的治疗,如儿童的游戏、父母的指导、改变父母与儿童的交流方式、调整环境等。

间接治疗可避免儿童因刻意矫治语言不流利而引起紧张。

对孩子的不流利说话家人不要指责,让他重说和复诵。

可设计一些游戏性情境,如故事接龙、儿歌、童谣等,促进语言表达的流利。

预防儿童出生后,即应生活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并且定期进行听力筛查和发育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进行干预。

在临床中,及早识别语言发育异常的警告信号是非常重要的,如存在应进一步证实问题的存在,及早干预。

语言发育异常的警告信号年龄       表现12月内   2个月对熟悉的声音和脸无微笑         3个月对他人无微笑         4个月不能试图模仿声音         8个月无牙牙学语         8个月不会“躲猫猫”游戏或对此无兴趣        12个月不能说一个字的词        12个月无任何手势,如挥手“再见”或摇头        12个月不能指点任何物品或图片1~2岁  18个月不能使用15个单词         18个月用手势代替说话表示需求         18个月不愿意模仿声音或有限地运用辅音和元音         2岁不能模仿说单词或动作         2岁不能听从简单的指令2~3岁  3岁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