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87462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docx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docx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

科目

计算机网络技术

教学班级

15级计算机15信息技术班

教科书名及册

计算机网络技术

上课时间

2017/2/27

每周总授课节数

8

每学期总授课节数

112

周次

时间

教材内容(4课至8课)

周备课节数

起止

1

2.27——3.5

1.1-1.2计算机网络发展和功能

4

2

3.6——3.12

1.1-1.2计算机网络系统组成及分类

4

3

3.13——3.19

2.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4

4

3.20——3.26

2.2数据传输方式

4

5

3.27——4.2

2.3数据交换技术

4

6

4.3——4.9

2.4差错校验与校正

4

7

4.10——4.16

3.1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4

8

4.17——4.4.23

3.2OSI/ISO互联参考模型

4

9

4.24——4.30

3.3数据传输控制方式

4

10

5.1——5.7

中期考试

11

5.8——5.14

3.4局域网标准

4

12

5.15——5.21

3.5TCP/IP网络协议

4

13

5.22——5.28

3.6广域网

4

14

5.29——6.4

4.1结构化布线系统组成

4

15

6.5——6.11

4.2双绞线的应用

4

16

6.12——6.18

4.3光纤的应用

4

17

6.19——6.25

4.4布线系统的测试技术

4

18

6.26——7.2

4.5结构化布线系统工程安装施工

4

19

7.3——7.9

期末考试

20

7.10——7.16

本学期工作总结

教学对象

教学时间

2017年02月27日

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概述

教学目的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4)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教学重点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教学难点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建议学时

理论:

2

教学教具

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方法

理论:

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PPT)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主要内容

一、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1.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

2.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

3.具有独立处理功能的多台计算机

4.通过通信线连接起来。

遵循共同的协议规定进行通信

5.实现资源共享

二、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

1.远程终端联机阶段

2.计算机网络阶段

3.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

4.Internet与信息高速公路

要点

1.1969.12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ARPANET

2.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中国建本国网第71个国家

3.CER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校园网与互联网)

4.CNIC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正式接入互联网)

5.Chinanet中国公用互联网ISP、互联网服务提高商

6.ChinaGBN中国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

三、计算机网络功能

1.实现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共享

2.实现数据信息的快速传递

3.提高可靠性

4.提高负载均衡与分布式处理能力

5.集中管理

6.综合信息服务

四、计算机网络应用

1.办公自动化

2.管理信息系统

3.过程控制

4.Internet应用

5.多媒体信息服务

教学小结

学习指导

参阅教材

作业

教学后记

教学对象

教学时间

2017年03月06日

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概述

教学目的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和类型

教学重点

1)熟悉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和类型

教学难点

1)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

2)掌握计算机网络功能的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建议学时

理论:

2

教学教具

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方法

理论:

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PPT)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主要内容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二、新授课

1、网络结点和通信链路

计算机网络结点(网络单元)

①访问接点②转接结点③混合结点

2、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1)定义:

通信子网:

实现网络通信功能的设备及软件集合。

资源子网:

网络中实现资源共享功能的设备及软件叫集合。

2)功能的分类

资源子网:

负责全网信息处理:

①主计算机,I/O设备和终端

②各种网络协议,网络软件

③数据库

通信子网:

负责全网数据通信:

①通信线路,网络链接设备

②网络通信协议

③网络控制软件

在局域网中:

①资源子网:

服务器、工作站、共享打印

②通信子网:

网卡、线缆、网桥、路由、交换机

在广域网中:

①资源子网:

上网所有主机及外部设备

②通信子网:

通信处理机集中器

通信子网有两种传输方式

①点一点通信方式适用于广域网

②广播信道通信方式适用于局域网

2、计算机网络的系统

网络软件系统:

网络通信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应用系统

网络硬件系统:

计算机系统,终端,通信设备,网络互联设备

3、计算机网络分类

1)按网络覆盖的范围:

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2)按传输介质分

①有线: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②无线:

微波信道(1—20GHZ)

红外线:

无限电话、无限电视、卫星通信网(同步地球、近地轨道)

3)按拓扑结构分

①星型②型③总线型④环型⑤网状型

4)通信方式

①点对点传输网络②广播式传输网络

5)使用目的

①共享资源②数据处理③数据传输

6)网络服务方式

①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S)②浏览器/服务器(B/S)③专用网

7.按使用权限来分

①公用网:

DDN、PSIN、X.25、FR②专用网

8.按地位来分

①对等网②基于服务器的网络

教学小结

学习指导

参阅教材

作业

教学后记

教学对象

教学时间

2017年03月13日

教学内容

数据通信基础

教学目的

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3)数据通信的技术或指标

教学重点

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教学难点

掌握数据通信的技术指标

建议学时

理论:

2

教学教具

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方法

理论:

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PPT)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主要内容

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新授课

一、基本概念

1、信息:

客观事物的属性和相互联系特性的表现。

它反映了客观实物的存在形式和运动状态

2、数据:

是信息的载体,它是信息的表示形式,

3、信号: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具体物理表示形式,具有确定的物理描述。

信息:

数据,信号三者是紧密相关的,通信的目的就是传递信息,数据用来表达信息,把表达这个信息的数据传送出去,要依赖于一定的物理信号,通过传输介质进行传递。

二、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1.通信系统主要由5个基本系统构成

源系统目的系统

数据通信三要素:

信源、信道、信宿

2.通信系统传输的信号

①模拟信号:

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即在时间特性幅度的取值是连续的,一般用连续变化的电压表示

②数字信号:

是离散的,即在时间特性上幅度的取值是有限的离散值,一般用脉冲序列来表示,

③二者区别:

数字信号只包含有限个电平值,分别为0.1,在数字信号还没有衰减到不能辨别原电平前,很容易通过再生中继的方式恢复原值。

特点:

数字信号传输可靠性高,易存储,,处理和传输。

三、数据通信技术指标

主要技术指标是衡量数据传输有效性和可能性。

有效性:

信道宽带,数据传输速率,信道容量,波特率,信道延迟来衡量。

可靠性:

数据传输误码率来衡量。

1.概念:

(1)信道宽度:

信道所能传送的信号频率的宽度,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

(HZ)描述信道传输能力的技术指标。

傅立叶分析表明:

传输速度越快,则信号脉冲越窄,所需带宽就越宽。

(2)数据传输频率:

称为比特率,指信道每秒能传输的二进制比特数,bps

S=BlogNB为数字信号的脉冲频率,即比特率。

(3)信道容量:

单位时间内最多可传输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

香农定力理:

C=log(1+S/N)

信噪比S/N通常用lolgS/NdB(分贝)

当N→0,C→由来奎斯特定理决定:

C=2WlogL(L为信号有效状态的数量)

(4)波特率:

传输信号值每秒变化的次数。

为波形速度或调制速率。

比特率:

单位时间内所传送的二进制代码的有效数位。

Bps(R)

V表示传输信号包含的离散电平数。

注:

对于二进制信号:

只有两个离散电平0,1,这时R=Rb

(5)吞吐量:

单位时间内整个网络能够处理的信息总量。

Bps

单信道:

吞吐量=信道容量*传输效率

6.信道的传输延迟:

从信源到达信宿所需的时间(时延)

时延=发送和接受时间+传输介质延迟时间+发送和接受设备响应时间+通信设备转发时间。

误码率:

指信息传输的错误率

教学小结

学习指导

参阅教材

作业

教学后记

教学对象

教学时间

2017年03月20日

教学内容

数据传输方式

教学目的

1)数据通信系统模型2)串/并行通信

3)通信线路连接方式4)信道的通信方式

5)信号的传输方式6)数据传输的同步技术

教学重点

串/并行通信、通信线路连接方式、信道的通信方式、信号的传输方式、数据传输的同步技术

教学难点

模拟数据与数字数据通信系统的区别,基带传输和宽带传输。

建议学时

理论:

2

教学教具

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方法

理论:

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PPT)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主要内容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二、新授课

1、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1)数据终端设备(DTE):

用于处理用户数据的设备,是数据通信系统的信源和信宿。

2)数据端接设备(DCE):

介于DTE与传输介质之间的设备。

3)通信系统的一半结构

接口传输介质接口

通信系统

2、串/并行通信

1)串行通信

串行通信在传输数据时,数据是一位一位地在通信线路上进行传输.(适合远距离)

如串行技术标准RS-232和RS-422

网卡就负责串行数据和并行数据的转换工作。

2)并行通信

并行通信是指同时在两个设备之间传输数据中多个数据位。

(适合近距离,附加1位校验位)

在远程通信,在同样传输速率的情况下,并行通信在单位时间内所传送二进制位数是串行通信的n倍。

S并=nS串

3、通信线路的连接方式

1)点到点连接方式

点到点链接方式就是在发送终端和接收端之间采用一条线路连接,使用的线路可以是专用线路、租用线路或交换线路。

公用电话交换网实现点到点的链接。

2)多点连接方式

多点连接方式是指各个站点通过一条公共的通信线路或集线器连接起来。

4、信道的通信方式

按照数据通信信号传送的方向和时间,可将信道的通信方式分为3种:

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

1)单工通信

在单工通信方式中,信号只能向一个方向传输,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幸好的传输方向,无线广播电台的广播、电视播放等都是采用单工传输方式。

2)半双工通信

在半双工通信中,信号可以双向传送,到必须交替进行,在任何一刻只能乡一个方向传送,半双工的通信设备必须同时具备发送何接收数据的功能。

适用于终端与终端之间的会话通信。

半双工通信方式在通信过程中要频繁地切换信道方向,通信效率较低。

例:

航海/空的无线电台、对讲机

3)全双工通信

在全双工通信方式中,信号可以同时双向传送数据,故通信效率高,适用于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特点:

通信性能最好,所需设备复杂,实现成本高。

5、信号的传输方式

对于传输的二进制比特位,基本上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按照它们的原样进行传输;另一种是利用他们调制载荷和高频载波信号进行传输。

1)基带传输

人们把矩形脉冲信号的固有频带称号、称为基带,把矩形脉冲信号称为基带信号。

在数据通信信道上直接传输的基带的通信信号的通信方式称为基带传输。

优点:

无需调制就可以传送数据信号,简化了通信过程,提高了传输速度。

缺点:

适用近距离,信道利用率低

2)频带传输

频带传输是将数字信号调制成模拟音频信号在发送和传输,到达接收端时再把音频信号调成原来的数字信号。

解决了利用电话系统传输数字信号的问题,而且可以实现多路复用提高信道的利用率。

适合远距离传输。

6、数据传输的同步技术

要求通信双方在时间基准上保持一致,这种协调一致的通信的过程称为同步

常用的同步技术有两种: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1)异步传输

异步传输不发送数据时,信道一直处于高电平状态,每传送一个字符都要在字符前加一个起始位(低电平),表示字符的开始;在字符代码和校验码后面加1或2位停止位(高电平),表示字符结束。

接收方根据起始位和停止位判断一个字符开始和结束,从而起到通信双方的同步作用。

异步传输特点:

①每个字符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进行传送。

②字符之间的时间间隔是任意的。

③每传输一个字符都需要使用2-3个二进制位,增加了通信的开销,适用于低速通信通信。

2)同步传输

是以数据块(一组字符或数据流)为单位进行传输。

3)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的区别

同步传输比异步传输的效率高,但对传输设备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接收端和发送端的时钟频率相等(时钟同步),使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比特流的采样判决时间准确。

教学小结

学习指导

参阅教材

作业

教学后记

教学对象

教学时间

2017年03月27日

教学内容

数据交换技术

教学目的

(1)掌握电路交换的工作原理、工作特点及适用网络类型。

(2)掌握报文交换的工作原理、工作特点及适用网络类型。

(3)掌握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工作特点及适用网络类型。

教学重点

三种数据交换方式的工作原理及工作特点

教学难点

三种数据交换方式的工作原理及工作特点

建议学时

理论:

2

教学教具

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方法

理论:

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PPT)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主要内容

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新授课

一、电路交换

1、电路交换的原理

电路交换过程主要有3个阶段:

电路建立、数据传输和电路拆除。

(1)电路建立

在传输数据之前,先经过呼叫过程建立一条端到端的电路。

(2)数据传输

电路建立以后,数据就可以从源站发往目的站,电路连接是全双工的,数据可以在两个方向传输。

在整个数据传输过程中,所建立的连接必须始终保持连接状态。

(3)电路拆除

数据传输结束后,由某一方发出拆除请求,然后逐节拆除到对方的节点链路,将电路的使用权交还给网络,以供其他用户使用。

2、电路交换的特点

电路交换方式的特征是在整个连接路径中均采用物理连接。

优点:

信息传输时延小;电路是透明的;信息传送的吞吐量大。

缺点:

网络资源利用率较低;数据通信的效率较低;通信双方在信息传输速率、编码格式、同步方式、通信规程等要完全兼容,不同速率和不同通信协议之间的用户不能通信。

3、适用范围

电路交换方式进行数据通信,可以用于公用交换网,即电话网,以及专线方式,如数字数据网DDN。

电路交换适用于信息量大的场合。

二、存储转发交换

1、报文交换

报文交换也称为包交换,它将用户的一个报文分成若干个报文组,以报文组为单位采用“存储-转发”交换方式进行通信。

1)报文交换的工作原理

报文交换采用“存储-转发”原理,即交换机把来自用户的报文先暂时存放在节点机内排队等候,网络上链路空闲时就转发出去至下一节点,报文在下一节点再存储-转发,直到到达目的节点。

信息是以报文为单位传输的,网络节点具有信息处理、存储和路由选择的功能。

2)报文交换的特点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

报文交换过程没有电路接续,可以采用多路复用,提高线路的利用率;用户不需要叫通对方就可以发送报文;容易实现不同类型的终端之间的通信。

3)报文交换的缺点是:

数据时延较大,不利于实时通信;要求交换机有高速处理能力及大的存储容量,增加了设备的开支。

2、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采用了“存储-转发”的方式,同时把报文分割成若干较短的、按一定格式组成的分组进行交换和传输。

分组交换有虚电路分组交换和数据报分组交换两种,是计算机网络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交换技术。

1)虚电路分组交换

虚电路分组交换在传送数据前必须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建立一条逻辑连接,数据按照事先建好的路径顺序传输。

传送数据量较大时,通常采用虚电路方式。

2)数据报分组交换

数据报分组中每个分组的大小有严格的限制,每个数据报自身携带足够的地址信息。

各数据报所走的路径不一定相同,各个数据报到达目的地的顺序可能不同,有的数据报会丢失。

3)分组交换的特点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方式,不独占信道;信息传输时延较小;为不同通信规程的数据终端间能相互通信提供了会话环境;可靠性高。

分组交换的技术实现复杂,软件及硬件结构都较为复杂;网络附加的信息较多。

分组交换主要应用于计算机终端连网。

三、电路交换、保温交换河保温分组交换的区别

若要连续传送大量的数据,且其传送时间远大于链接建立的时间,则电路交换具有传输速率较快的优点。

报文交换和报文分组交换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在传输突发数据时可提高整个网络的信道利用率。

报文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时延小,节点交换机能对每个分组进行差错控制,传输可靠性较高,这就要求节点交换机必须具备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

教学小结

学习指导

参阅教材

作业

①简要叙述电路交换的过程。

②报文交换的特点是什么?

③分组交换有几种技术?

简要叙述其特点。

教学后记

教学对象

教学时间

2017年04月03日

教学内容

差错校验与校正

教学目的

(1)理解差错控制的机制。

(2)掌握差错控制的方法及各方法的基本工作原理。

(3)理解循环冗余码的构成。

教学重点

差错控制的方法

教学难点

工作原理的理解,循环冗余码

建议学时

理论:

2

教学教具

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方法

理论:

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PPT)

演示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主要内容

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新授课

一、差错控制机制

在计算机进行数据通信时,在实际的数据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差错,需要在数据传输中引入差错控制技术。

1、差错与差错控制

差错也称为传输差错,是指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或线路本身的电器特性,使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与发送的数据不一致。

差错控制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使用必要的技术或方法,发现或纠正数据传输中的差错,把差错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的控制技术。

2、噪声种类

传输差错一般是由噪声引起的,噪声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热噪声,是电子在传输介质导体中作高速杂乱运行,产生的一种宽频背景噪声,是随机的噪声;另一类冲击噪声,是由外界电磁干扰引起的,冲击噪声比热噪声幅度大,是引起传输差错的主要原因。

3、差错控制方法

检错法:

是在要发送的数据块上附加冗余位,使接收方知道有差错发生,但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差错,然后向发送方请求重传,常用的是奇偶校验码和CRC循环冗余校验码。

纠错法:

是在要发送的数据块上附加足够的冗余信息,使接收方能够推导出已发出的数据应该是什么,常用的是海明校验码。

二、差错控制的基本方法

差错控制基本方式主要有检错反馈重发、前向纠错和混合纠错三种。

1、检错反馈重发

检错反馈重发又称为自动请求重发,简称ARQ。

工作原理:

发送端对所发送的序列进行差错控制编码,接收端根据检验序列的编码规则判决有无误码,若发现有误码,则利用反向信道要求发送端重发有错的信息,直至接收端检测认为无误为止,从而达到纠正差错的目的。

2、前向纠错方式(FEC)

工作原理是:

发送端将信息编成具有检错和纠错能力的码字并发送出去,接收端对接收到的码字进行译码,译码时不但能发现错误,而且能自动进行错误纠正,并且将已纠正的信息送给接收器。

3、混合纠错

混合纠错方式综合了上述两种纠错方式,其基本原理是发端发送具有一定纠错能力的码字,接收端对所收到的数据进行检测。

若发现错误,就对少量的能纠正的错误进行纠正,而对于超过纠错能力的差错通过反馈重发方式予以纠正。

三、常用的检纠错码

1、循环冗余码CRC:

又称多项式码。

它利用事先生成的一个多项式去除要发送的信息多项式,得到多项式就是所需的循环冗余校验码。

循环码检验具有良好的数学结构,易于实现,发送端编码器和接收端检测译码器的实现较为简单,同时,具有十分强的检错能力,特别适合于检测突发性错误,在计算机网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奇偶检验码:

是一种最常见的检错码。

它是在一个二进制数上加上一个校验位,以便检测差错。

在偶校验中,要在每个字符上加上一个附加位,使得该字符中“1”的个数为偶数。

在奇校验中,要在每一个字符上增加一个附加位,使得该字符中“1”的个数为奇数,接收方则通过判断接收的数据中1的个数是否为偶数来确定传输是否出错。

3、等重码:

又叫恒比码,其特点是码集中每个码组中“1”和“0”的个数保持恒定比例,如果接收端收到码不符合恒比规律,就认定有错。

4、方阵检验码:

也称为行列监督码,其码字中的每个码元受到行和列的两次监督。

方阵码常用于纠正突发差错,该码常用于计算机内部通信系统中。

教学小结

学习指导

参阅教材

作业

①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差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②简述检错反馈重发的工作原理。

③简述奇偶检验码的工作原理。

教学后记

教学对象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建议学时

理论:

2

教学教具

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方法

理论:

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PPT)

演示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主要内容

教学小结

学习指导

参阅教材

作业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