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总结材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88426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总结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总结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总结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总结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总结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总结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总结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总结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总结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总结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总结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总结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总结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总结材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总结材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总结材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总结材料.docx

《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总结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总结材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总结材料.docx

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总结材料

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总结材料

一、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

开展工学交替的实践活动,是教学计划安排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不断探索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重大举措。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

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它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人才。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行业企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又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更是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

根据对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与分析,结合我市发展的实际,我们清楚的认识到:

职业学校办学目的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其本质就是就业教育,就业的去处是工厂、企业。

职业学校与企业是社会中关系平等的两个单位,职业学校要实现就业的办学方向,就得发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通过“订单式”、“双元式”、“专业委员会指导式”、“产、教、研”等方式的开展,促成了职业学校教育的学以致用、促进了职业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的

开展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的,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并实践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中餐烹饪专业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工作情况

我校紧跟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成立了招生就业办公室,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通过规范学生实习就业程序,积极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办学模式,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1.创新模式,开拓校企合作新途径 

   根据学校中餐烹饪专业发展的需求,我校与西水湾大酒店创建了较高标准、固定的中餐烹饪专业实习实训基地。

通过与上海铭源大酒店的合作为学校中餐烹饪专业学生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实习基地,2012年,学校领导经多次考察与调研,与凤城大酒店、金阳酒店、西水湾大酒店、肖老四清真餐楼、上海铭源大酒店等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采取“1+1+1”的培养模式;2013年3月,学校与西水湾大酒店举行了盛大的协议签定、授权与挂牌仪式,把西水湾大酒店作为我校中餐烹饪专业实训基地。

学校通过采取形式多样的办学方式,创建了校企合作新模式,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2.开展工学结合,保障学生的就业实习

为进一步落实和做好学生的实习就业工作,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的就业实习的工作程序,即:

搜集招工信息—筛选招工企业—班子集体确定后选企业—征求学生意见—考察相关企业—召开家长会议—护送学生上岗—专人跟踪服务;近两年,学校分别与凤城大酒店、金阳酒店、西水湾大酒店、肖老四清真餐楼、上海铭源大酒店等签订了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协议,共有100余名学生到上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与就业,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职业体验和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在企业工作与在校学习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模式在培养人才职业技能、促进学生成功就业等方面显示出了优越性。

3.全程服务,促进实习就业工作的发展 

目前中职学生的就业率虽然很高,但就业的稳定性很差,这对企业的良好发展和中职学校的社会声誉都造成极大的伤害。

因此,服务好学生实习就业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

我校通过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企业不稳定的因素,及时采取了相关措施。

一是每批学生离校实习、就业之前,我校都要召开学生专题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要求学生在岗位上要有四种精神,即:

学习精神、吃苦精神、合作精神、奉献精神。

二是在安置企业的选择上,我们把“工作环境好,薪资待遇高,社会保障全、发展空间大的企业做为首选,保证让学生有一个可靠的、安全的、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三是我校积极与企业沟通,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及指导,对适应过程中出现的压力进行疏导。

四是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我校在学生实习单位有一教师坐阵负责,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及问题,同学们的信任,就是我们做好工作的理由。

五是我们懂得学生的事情没有小事,小事的背后就是大事,家长把学生交给我们,我们感觉责任重于泰山,必须让家长放心。

新型工业化国家建设步伐的加快,为中职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加之我校全体同志思想上的重视、行动上的落实,使得我校学生实习就业工作做到了实习岗位好、就业率高,且稳定性强,得到了学生及家长们的好评。

4.课程建设与改革推进

开发基于行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形成每门课和行业标准相结合的课程标准和讲义;积极把职业标准引入课程教学内容,制定以职业能力本位为特征的专业培养方案。

推行双证书制度,在基于职业能力分解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将课堂搬到了公司、企业,大大提升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四、中餐烹饪专业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工作的不足:

1.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积极性不够。

一是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认识不到位,二是企业没有直接经济效益。

同时企业缺乏能参与学校管理、学生教育方面的人才,使得校企合作中存在许多困难。

2.当前从课程体系建设、学生的职前教育对学生参加生产实践的针对性、指导性不强。

尽管我们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参照国家标准和地方需要,完全使用教育部规划教材,学校也尽量开设职业指导课程,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职业能力掌握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阶段的要求,还有一些专业课学习的内容,理论性太强,难度大,学生学习存在困难,与企业的实际工作存在距离,对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的针对性、指导性不强。

3.对学生的评价标准难以掌握。

学校对学生的考核,尽管注重了过程性、发展性、多元性的评价,但由于受到师资水平、教学设施等的影响,还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

4.对学生的评价主体单一。

学校对学生评价的主体仍然是教师。

虽然对专业教师要求为“双师型”,但大部分专业课教师是脱离企业实际,在评价学生学业时,不能给学生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教师自身职业素质与能力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水平的提高。

上述问题,影响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必须建立有利于学生提高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学生评价体系,保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五、中餐烹饪专业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对策

1.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要激发企业的积极性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模式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从培养具有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要求出发,“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迫切需要引导教师和学生按照人才培养的特点开展教学工作。

以利于使教学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 以利于学生个体的职业发展需求,以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主动性的加强。

为此,学校要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寻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利益的结合点,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实现学校育人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2.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与多元评价体系

成立有行业、企业成员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组,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制订专业培养目标与学生评价标准,使得培养出的学生能适应企业需要。

通过工学结合,在企业为学生提供的真实的工作、实训环境,熟悉熟练岗位项目与标准,并由企业有关人员予以考核。

学校在制订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时,也应积极争取得到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与学校评价体系结合起来,共同制订出一个合理的评价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体系。

使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所需的训练、考核得到充分落实。

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制订的考核标准、评价体系,能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职业能力,反映学生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中职业素质的综合表现,能使学生得到比较合理的评价结果,这样的评价方式也能受到企业的欢迎。

对学生的评价是要立足于激励,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成才。

因此,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对学生的评价应是学校、社会、企业相结合评价。

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考核内容、考核形式和考核效果分析等方面的改革,注重过程性、发展性、多元性的评价,实行教师评价、企业评价、自我评价结合,笔试、口试与答辩结合,平时学习记录和考试相结合,综合职业素质考核要综合学校成绩、企业实践、职业资格鉴定、参加技能大赛等,形成开放的、多元的、综合的考核评价体系。

3.以职业技能为核心,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平

许多教师在教育观念上仍存在着育人理念、自身知识、能力结构与职业教育不相适应的问题,为此,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建立竞争、激励、监督、保障机制,有针对性地对教师的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考核。

引导教师强化职业教育育人理念,鼓励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参加技能大赛、定期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参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等,掌握本专业最新的知识和技能;文化基础课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相关专业对所授基础课的要求,在基础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素质的渗透;鼓励文化课教师编写实用基础课教材。

总之,要通过各种途径、多种形式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三、几点建议:

1、职业教育的教学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一个复杂过程,仅仅靠一个学校很难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学生评价标准与体系,建议由市局组织有关人员统一制定。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建议采用弹性学制和学分制进行管理与考核。

四、学校对中餐烹饪专业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思路

中餐烹饪专业实习就业是一项既重要又面临诸多困难的工作,我校在摸索中发展,在发展中走向成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54321工程”,即提升“5”个“共同”——在过去已有的校企共建基础上,全面提升合作层次和合作内涵,与行业企业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进行评价、共同组建基地、共同培育师资、共同开展研发;推进“4”项合作——明确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强调全面持久的合作理念;实行“3”层对接——学校对接企业、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职业;建好“2”种“课堂”——学校建到企业中,企业建在学校里;最终实现“1”个目标——校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也就是说,要紧紧围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这一主线,持续深入地展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抓好五个方面的共同合作作为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抓手,通过实行三层对接,建立两种“课堂”等举措,真正实现学校、学生、企业、社会共赢,最终达到彰显中职特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我市发展的需要,为实现我校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三、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容及措施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由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把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分解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个阶段,即理实一体,教、学、做结合阶段。

第一学年在专业教室和实训室,以“理实一体”、“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模式进行专业基本知识学习和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

学生通过专业基本技能实训,重点培养面点制作、热菜操作、冷拼雕刻的基本技能。

第二个阶段,即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渗透阶段。

第二学年在校内、外实训基地采用“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渗透”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烹饪专业岗位技能,包括综合实操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

以就业为导向,以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为基础,实施教学计划,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半工半读(与西水湾酒店的深度合作),②订单培养(与肖老师餐饮有限公司的订单培养)。

③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建立赛学互动机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培养学生技术创新能力。

第三阶段:

即无缝对接,顶岗实习阶段。

学生在第三学年到企业,通过岗位锻练,拓展和提升专业技能,养成职业习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加贴近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完成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实施了“订单式培养”,与肖老师餐饮有限公司进行了合作,举办班等为用人单位对口培养专门人才。

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文化知识、专业理论学习,赴顶岗单位工作,实行工学交替,既增强了专业实践能力,又获得了一定的生活补贴,减轻了家庭经济压力。

合作企业还全程参与招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并在教学中融入企业文化,使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到用人单位后很快能融入企业,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以首次就业率、对口行业就业率、就业稳定率、就业业内发展率作为检验办学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评价考核结果反馈于教学,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四、课程建设与改革推进

开发基于行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形成每门课和行业标准相结合的大纲和讲义;积极把职业标准引入课程教学内容,制定以职业能力本位为特征的专业培养方案。

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推行双证书制度,在基于职业能力分解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将课堂搬到了公司、企业,大大提升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学习南方经验开创实习就业新局面

介休市职业中学校张强

近年来,由于招生、就业、观念等方面的原因,职业教育的加快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而与此同时,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却不断攀升。

如何解决二者间的矛盾,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

通过这次南方学习和考察,并认真分析当前中职发展的趋势与学生实习就业的优势,坚定了我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开创了我校学生实习就业工作的新局面,进一步推进了学校的发展。

一、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的意义

“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

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

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全国人大十届五次会议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高屋建瓴,为职业学校的发展指明了一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

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它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人才。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行业企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又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更是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

根据对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与分析,结合我市发展的实际,我们清楚的认识到:

职业学校办学目的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其本质就是就业教育,就业的去处是工厂、企业。

职业学校与企业是社会中关系平等的两个单位,职业学校要实现就业的办学方向,就得发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通过“订单式”、“双元式”、“专业委员会指导式”、“产、教、研”等方式的开展,促成了职业学校教育的学以致用、促进了职业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学校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情况

我校紧跟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成立了招生就业办公室,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通过规范学生实习就业程序,积极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1、创新模式,开拓校企合作新途径 

      根据学校汽修专业发展的需求,我校与四通汽修厂合作十几年,创建了较高标准、固定的汽修专业实习实训基地;通过与信宜通公司、利达公司的合作为学校计算机专业、机电专业学生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实习基地,2008年,学校领导经多次考察与调研,与三佳公司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在我校开设了“有机硅班”,采取“1+1+1”的培养模式;2011年,学校与上海英业达集团举行了盛大的协议签定、授权与挂牌仪式,英业达集团委托学校为上海英业达集团人才培育基地,开办英业达人才培育班(焊接专业);学校通过采取形式多样的办学方式,创建了校企合作新模式,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2、开展工学结合,保障学生的就业实习

为进一步落实和做好学生的实习就业工作,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的就业实习的工作程序,即:

搜集招工信息—筛选招工企业—班子集体确定后选企业—征求学生意见—考察相关企业—召开家长会议—护送学生上岗—专人跟踪服务;近几年,学校分别与青岛海尔集团、山东恒星基电子厂、常熟达富公司、上海英业达集团、苏州和硕集团签订了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协议,共有700余名学生到上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与就业,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职业体验和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在企业工作与在校学习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模式在培养人才职业技能、促进学生成功就业等方面显示出了优越性。

3、全程服务,促进实习就业工作的发展 

目前中职学生的就业率虽然很高,但就业的稳定性很差,这对企业的良好发展和中职学校的社会声誉都造成极大的伤害。

因此,服务好学生实习就业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

我校通过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企业不稳定的因素,及时采取了相关措施。

一是每批学生离校实习、就业之前,我校都要召开学生专题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要求学生在岗位上要有四种精神,即:

学习精神、吃苦精神、合作精神、奉献精神。

二是在安置企业的选择上,我们把“工作环境好,薪资待遇高,社会保障全、发展空间大的企业做为首选,保证让学生有一个可靠的、安全的、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三是我校积极与企业沟通,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及指导,对适应过程中出现的压力进行疏导。

四是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我校在学生实习单位设立了办事处,有一名中层领导坐阵负责,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及问题,同学们的信任,就是我们做好工作的理由。

五是我们懂得学生的事情没有小事,小事的背后就是大事,家长把学生交给我们,我们感觉责任重于泰山,必须让家长放心。

新型工业化国家建设步伐的加快,为中职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加之我校全体同志思想上的重视、行动上的落实,使得我校学生实习就业工作做到了实习岗位好、就业率高,且稳定性强,得到了学生及家长们的好评。

三、学校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发展的思路

中职学生实习就业是一项既重要又面临诸多困难的工作,我校在摸索中发展,在发展中走向成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54321工程”,即提升“5”个“共同”——在过去已有的校企共建基础上,全面提升合作层次和合作内涵,与行业企业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进行评价、共同组建基地、共同培育师资、共同开展研发;推进“4”项合作——明确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强调全面持久的合作理念;实行“3”层对接——学校对接企业、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职业;建好“2”种“课堂”——学校建到企业中,企业建在学校里;最终实现“1”个目标——校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也就是说,要紧紧围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这一主线,持续深入地展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抓好五个方面的共同合作作为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抓手,通过实行三层对接,建立两种“课堂”等举措,真正实现学校、学生、企业、社会共赢,最终达到彰显中职特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我市发展的需要,为实现我校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尽管我们在努力去实践,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

1、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积极性不够,一是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认识不到位,二是企业没有直接经济效益。

同时企业缺乏能参与学校管理、学生教育方面的人才,使得校企合作中存在许多困难。

2、当前从课程体系建设、学生的职前教育对学生参加生产实践的针对性、指导性不强。

尽管我们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参照国家标准和地方需要,完全使用教育部规划教材,学校也尽量开设职业指导课程,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职业能力掌握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阶段的要求,还有一些专业课学习的内容,理论性太强,难度大,学生学习存在困难,与企业的实际工作存在距离,对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的针对性、指导性不强。

3、对学生的评价标准难以掌握。

学校对学生的考核,尽管注重了过程性、发展性、多元性的评价,但由于受到师资水平、教学设施等的影响,还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

近几年,通过工学结合加大了实践课在教学过程中的比例,但没有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学校评价时随意性大,因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4、对学生的评价主体单一。

学校对学生评价的主体仍然是教师。

虽然对专业教师要求为“双师型”,但大部分专业课教师是脱离企业实际,也不曾跟随学生到企业参与实习指导,在评价学生学业时,不能给学生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教师自身职业素质与能力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水平的提高。

上述问题,影响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人模式的发展,必须建立有利于学生提高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学生评价体系,保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思考与对策:

1、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要激发企业的积极性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从培养具有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要求出发,“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迫切需要引导教师和学生按照人才培养的特点开展教学工作。

以利于使教学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 利于学生个体的职业发展需求,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主动性的加强。

为此,学校要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寻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利益的结合点,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实现学校育人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2、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与多元评价体系

成立有行业、企业成员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组,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制订专业培养目标与学生评价标准,使得培养出的学生能适应企业需要。

通过工学结合,在企业为学生提供的真实的工作、实训环境,熟悉熟练岗位项目与标准,并由企业有关人员予以考核。

学校在制订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时,也应积极争取得到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与学校评价体系结合起来,共同制订出一个合理的评价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体系。

使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所需的训练、考核得到充分落实。

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制订的考核标准、评价体系,能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职业能力,反映学生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中职业素质的综合表现,能使学生得到比较合理的评价结果,这样的评价方式也能受到企业的欢迎。

对学生的评价是要立足于激励,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成才。

因此,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对学生的评价应是学校、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