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历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后跟踪训练2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913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总复习历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后跟踪训练2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后跟踪训练2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后跟踪训练2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后跟踪训练2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后跟踪训练2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后跟踪训练2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后跟踪训练2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后跟踪训练2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后跟踪训练2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后跟踪训练2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后跟踪训练2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总复习历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后跟踪训练21.docx

《高考总复习历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后跟踪训练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总复习历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后跟踪训练2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总复习历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后跟踪训练21.docx

高考总复习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后跟踪训练21

课后跟踪训练(二十一)

一、选择题

1.(2016·海南卷)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年降至38%左右,20世纪初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B.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D.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解析]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生丝、茶叶是当时出口的大宗,但到了20世纪初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这是由于在国际竞争中,中国丝茶竞争力日益减弱。

故选A项。

[答案] A

2.(2018·广东实验中学月考)下表是摘编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

该表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晚清政府税收逐年提升

B.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

C.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动

D.民族工业取得初步发展

[解析] 分析表格信息可知,晚清财政收入中农业税收入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到1911年只占总收入的16%,而工商税收入所占比重持续增长,到1911年比重上升到69%,其他收入所占比重在1911年也达到15%,由此可见该表本质上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动,故选C。

A项仅为材料的表象,B、D两项所反映的问题均不全面,故排除。

[答案] C

3.(2019·浙江省温州市九校联考)黄仁宇认为:

“中国人写历史的传统,以‘褒贬’为前提,通常将叙述人物品质分为至善与至恶。

这种历史观,只能表现作者个人在世间的经验,而不能表彰超过生命长度的历史经验;也只能代表农业社会形态简单的经验,而不能表彰工业社会组织关系复杂的经验,这办法正是我们今日应该改革的地方。

”据此判断,符合其历史观的是(  )

A.应该长时段、宽视野地研究历史

B.工业社会的历史更具有参考意义

C.研究历史要有尊重个性和包容理解的情怀

D.个人体悟是历史借鉴意义生发的重要路径

[解析] 根据材料中黄仁宇的观点可知,他支持的历史观应当结合“超过生命长度的历史经验”并且超越当时社会形态的局限,即长时期、宽视野地研究历史,故A项正确。

材料强调作者主张应该长时段、宽视野地研究历史,而不是工业社会的历史更具有参考意义,排除B。

材料没有涉及研究历史要有尊重个性和包容理解的情怀,而是强调应该长时段、宽视野地研究历史,排除C。

材料强调应该长时段、宽视野地研究历史,而不是个人体悟是历史借鉴意义生发的重要路径,排除D。

[答案] A

4.(2019·浙江省温州市九校联考)观察下表,表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

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A.原料 手工制品 机器产品

B.手工制品 原料 机器产品

C.机器产品 原料 手工制品

D.原料 机器产品 手工制品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从1893年到1910年,①和③的数据不断增加,②的数据不断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90年代,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程度不断加深,中国沦为外国的原料产地,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①应为原料;②应为中国手工制品,其出口量应是随着近代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近代企业的产生发展,手工制品的出口量不断下降;③应为机器产品,随着近代企业的产生发展,机器产品的出口量不断增加;综上所述,排除B、C、D,所以选A。

[答案] A

5.(2019·河北省廊坊市省级示范性高中联考)下图反映了1909年与1910年在欧洲主要产丝国意大利发生地震导致生丝产量锐减后,随着国际市场生丝价格的上涨,我国上海丝车数量的增长情况。

此变化说明(  )

A.国际市场决定着我国生丝的生产成本

B.意大利是我国生丝市场的主要出口国

C.国际形势变化影响了中国纺织业的发展

D.意大利取代了我国生丝生产大国的地位

[解析] 材料“在欧洲主要产丝国意大利发生地震导致生丝产量锐减后,随着国际市场生丝价格的上涨”说明国际形势的变化会影响我国纺织业的发展,故选C;国际市场不能决定我国生丝的生产成本,排除A;由材料“在欧洲主要产丝国意大利发生地震导致生丝产量锐减后”说明意大利是生丝的主要出口国,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意大利取代我国生丝生产大国的地位的信息,排除D。

[答案] C

6.(2019·湖北省黄冈市质检)下表是中国近代第一批民族工业简表。

据表可以推知(  )

A.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开始解体

D.民族工业是近代机器化大生产的示范和刺激下的产物

[解析] 表格内容没有反映与洋务运动的联系,故A错误;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限制是在1895年后,故B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已经开始解体,故C错误;材料反映了近代第一批民族工业产生,都使用机器生产,产生于沿海或通商口岸,由此可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是在近代机器化大生产的示范和刺激下的产物,故D正确。

[答案] D

7.(2018·山东省潍坊市第一中学模拟)在武昌起义胜利的一周年纪念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刊登了这样一则广告:

在高高飘扬的国旗下,登出四幅该公司厂房加工烟叶的实景图,一群举着礼帽的绅士似乎在对国旗行注目礼,也似乎是对南洋兄弟的产品发出赞美。

其后,类似的广告日益增多。

这一材料折射出(  )

A.民国初期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已经成为思潮

B.民国初期工商界适时运用新观念做商业宣传

C.南洋公司认为国旗是武昌起义重要的宣传旗帜

D.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利用当时的时事政治来进行宣传,此后这类广告越来越多,逐渐成为一种时尚,这是民国初期工商界适时运用新观念做商业宣传的体现,B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民主共和观念的问题,而是涉及商业宣传的内容,排除A。

材料中没有涉及南洋公司对国旗的态度,“似乎在对国旗行注目礼”不能反映态度,且材料强调民国初期工商界适时运用新观念做商业宣传,排除C。

材料并没有体现商人参加政治变革的内容,而是强调民国初期工商界适时运用新观念做商业宣传,排除D。

[答案] B

8.(2019·浙江嘉兴摸底)读“1840~1913年中国棉布市场结构变化(单位:

百分比)”表。

表格数据可以佐证(  )

时间

机制棉布

进口机制布

国产机制布

手工棉布

1840

0.46

0.46

99.54

1860

3.18

3.18

96.82

1894

14.15

13.36

0.79

85.5

1913

34.83

32.57

2.26

65.17

A.鸦片战争前传统棉织业已使用近代机器生产

B.中国近代棉织业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

C.传统棉织业日趋衰败但仍有顽强的生命力

D.近代棉织业部门中外国资本远超民族资本

[解析] 材料数据表明,传统手工棉布的产量在逐年下降,但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反映了在鸦片战争后,传统棉织业日趋衰败但仍有顽强的生命力,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传统手工业是否已经使用机器,故A项错误;材料数据表明,19世纪60年代,中国国产机制布占比为0,故B项错误;材料数据没有反映外国资本的内容,排除D项。

[答案] C

9.(2018·河北石家庄质检)1935~1937年中国工矿业生产简表(单位:

吨)

年代

生铁

锰矿

1935年

256565

787061

36091747

31400

1936年

414315

809996

39902985

43400

1937年

556347

958683

37230469

79187

对上表蕴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政府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

B.官僚资本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C.政府实施“经济统制”政策

D.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结合

[解析] 材料1935~1937年中的钢、生铁、煤、锰矿开采产量的不断增长体现了国民政府加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故D项正确。

材料中中国工矿业生产与人民的日常生活联系不紧密,故A项错误。

表格并没有体现官僚资本,故B项错误。

1935~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实行的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7年因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才实行“战时统制经济”政策,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答案] D

10.1916年,山西商人乔殿森集资1.5万两白银在太谷县东关创办了利川蛋厂。

该厂系诸人合资而成,对厂中员工按商家惯例,根据其表现、业绩给予顶身股,年终按股分红。

试办数年后,产品正式行销出口,效益颇丰。

利川蛋厂“效益颇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形势影响B.国民政府重视

C.经营理念创新D.国家政局稳定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16年时正处于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再加上一战对物资的需求激增,也扩大了利川蛋厂的出口,故选A项。

[答案] A

11.(2018·南京模拟)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

“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

”至1936年底,中兴煤矿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子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

此时,中兴煤矿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B.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兴起

D.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由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可知,此时正值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当时国民政府鼓励发展民族企业,故选B项。

列强暂时放松侵华是在一战期间,A项错误;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不是主要原因,C项错误;西方经济危机属于外部环境,D项错误。

[答案] B

12.下图反映了国民政府在20世纪40年代发行法币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引发通货膨胀造成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B.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C.促进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抗战胜利后经济恢复使货币需求大增

[解析] 由图片所示,1945年和1947年的法币发行数额急剧增加,纸币的滥发必然造成通货膨胀,使民族工业陷入绝境,故A项正确;国民政府的战时体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而1945年和1947年货币发行量急剧增长是在抗日战争结束后,故B项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1935年开始倡导实施,但由于抗日战争爆发而停止,故C项错误;货币发行量的急剧增长不利于经济的恢复,故D项错误。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3.(2015·重庆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盛宣怀(1844~1916),江苏武进人。

从1870年开始充当李鸿章幕僚,创办了一系列实业和教育事业。

1896年,他将自办银行的见解向清廷作了系统的表述:

“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

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旁挠,故能维持不敝。

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商务枢机所系,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

”——摘编自谢俊美编《中国通商银行》

材料二 1897年5月27日,经过盛宣怀一段时间的筹备,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

银行股份全属华股,总董全是华人,其构成不是封建官僚就是买办商人,实行“权归总董,利归股商”。

它的内部章则制度完全仿照英商汇丰银行章程来拟订,用洋人为大班,掌握业务经营上的实权。

它以上海总行为中心,积极开展业务。

中国通商银行(上海总行)各类放款占其放款总额百分比

——摘编自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

《中国通商银行的初创时期》

(1)19世纪中后期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

(2)根据材料一,归纳盛宣怀提出的中国自办银行的理由。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通商银行初创时期放款的重点领域。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行在重点领域放款所起的作用,指出该行在初创时期存在的不足。

[解析] 本题主要通过19世纪晚期盛宣怀创办中国通商银行一事,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及分析、比较、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回答第

(1)问时,注意题目中答题提示是“根据所学知识”,内容导向词是“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

回答第

(2)问时,注意题目中答题提示是“根据材料一”;内容导向词是“自办银行的理由”。

回答第(3)问时,注意题目中答题提示先是“根据材料二”,内容导向词是“放款的重点领域”,其次是“结合所学知识”,内容导向词是“所起的作用”。

“该行在初创时期存在的不足”仍需结合材料二回答。

[答案] 

(1)状况:

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深入开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理由:

银行比中国传统金融机构优越;有利于促进铁路建设等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抵制洋商独揽中国银行利权。

(3)领域:

民族工商业及交通业。

作用:

推动了民族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不足:

在经营管理上依赖洋人,没有完全摆脱列强的控制。

14.(2018·河北唐山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1890~1933年中国部分经济部门占GDP百分比(按照1933年价格计算)。

1890年

1913年

1933年

种植业、渔业、林业

68.5

67

64

手工业

7.7

7.7

7.4

现代制造业

0.1

0.6

2.5

采矿业

0.2

0.3

0.8

电力

0

0

0.5

从材料中提取两项有关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重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对其评述。

需要根据图表,结合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例如,从产业部门所占比重,可以看出种植业、渔业、林业等传统经济仍占优势,进而联系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状况分析出原因。

[答案] 示例:

信息1: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实业救国”思潮、广大民众爱国救亡运动以及政府采取的发展民族工业的措施,这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信息2:

近代中国重工业十分落后。

列强掠夺,资源缺乏;重工业自身特点——投资多、见效慢;资金、技术缺乏,受外资企业压制。

信息3:

近代中国传统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的侵略掠夺、封建主义的压迫阻挠,长期的战乱等,使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发展缓慢,中国始终是一个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业国。

(任答两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