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93188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6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光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观光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观光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观光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观光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观光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观光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观光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观光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观光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观光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观光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观光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观光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观光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观光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观光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观光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观光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观光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观光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观光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光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观光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观光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编制说明和编制依据

1.1编制说明

1.2编制依据

2.工程概况与特点

2.1工程地址与环境状况

2.2工程地区气象状况

2.3工程设计简介

2.4工程特点

3.施工部署

3.1施工任务划分

3.2总体施工程序

3.3施工组织机构

4.主要施工机械的选用

4.1塔吊

4.2施工电梯

4.3其它施工机械

5.主要工种工程和塔身特殊部位施工

5.1主要工种工程施工方法

5.1.1钢筋工程施工

5.1.2混凝土工程施工

5.1.3模板工程施工

5.1.4预埋铁件施工

5.2塔身、塔身特殊部位和其它分部分项工程施工

5.2.1塔身施工

5.2.2塔身变截面(环梁)施工

5.2.3塔顶平台(桅杆基座)施工

5.2.4下支腿施工

5.2.5上支撑及塔楼钢结构施工

5.2.5.1上支撑施工

5.2.5.2塔楼钢结构施工

5.2.6桅杆施工

5.2.7塔内楼梯墙架、楼梯和楼盖施工

5.2.8观光电梯井托梁墙架和支撑施工

5.2.9予应力施工

6.风、雨季施工措施

7.质量保证措施

8.安全防护措施

9.确保筒身外壁清水砼F5x饰面措施

10.施工进度计划

11.劳动力需用计划

12.施工平面布置图

 

1.编制说明和编制依据

1.1编制说明

●本施工组织设计根据澳门观光塔工程设计文件规程、标准和工程总承包合同的要求,结合工程场地实际情况,澳门地区有关工程建设的地方性法规进行编制,是指导澳门观光塔安全、优质、快速、低耗顺利组织施工的主要经济技术文件;

●指导本工程施工需要编制的经济技术文件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

施工组织设计;

第二层次:

分部分项工程(特殊部位)、工种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详《施工作业指导书目录表》;

第三层次:

分项工程、工种工程技艺评定准则(包括样板、样板说明、施工工艺标准和技术交底等);

●本施工组织设计报经主管技术领导审批以后实施。

实施中必须坚决执行,不得随意变更或在执行中打折扣,确保其权威性和法规性;

●本施工组织设计在实施中可以结合工程实际进行“优化”,但必须按审批程序报批,经批准后方可按“优化”后的方案实施。

1.2编制依据

●澳门观光塔招标文件;

●澳门观光塔工程总承包合同;

●澳门观光塔设计图及相关技术文件;

●澳门观光塔设计采用各国(地区)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详《澳门观光塔采用技术标准、规范统计表》;

●澳门地区有关地方性法规;

●工程现场实际状况。

 

2.工程概况与特点

2.1工程地址及环境状况

●澳门观光塔选址于澳门半岛南湾填海区最南端的D区1号地块上,紧靠海边,塔的南侧离海堤不足10m。

●该填海区地域宽阔、平坦,目前各项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中,整个填海区已被正式道路分割成若干地块。

但尚未进入正式开发期,故车流、人流较少,较为冷清。

●塔区道路已经建成通车,的士、卡车可通往海关、码头和市区任何地方,交通十分方便;Φ100mm正式水管线路已接进塔区,可满足施工需要;正式电源已通,另配备一台200kw发电机共临时停电时使用。

2.2工程地区气象状况

●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与广东省沿海地区气候相似,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无明显冬季,年平均气温较高,春夏两季湿热多雨,入秋以后受岭南焚风影响,气候干热,降雨量明显减少;

●据澳门气象台统计资料表明:

在历史上澳门地区的:

——最高气压为1025.6BPa,出现在三月;最低气压为954.6BPa,出现在五月;

——极端最高气温38.9℃,出现在七月;极端最低气温-1.80℃,出现在一月;

——相对湿度平均最高87%,出现在四月,最低湿度10%;

——降雨量最多是四至九月,月降雨量最多达917.9mm,出现在七月;最少为150.8mm,出现在十二月;

——主导风向:

1~2月份:

N&NW(北风和西北风);

3~5、8~9和12月份:

E&SE(东风和东南风);

6~8月份:

SW(南偏西风);

11月份:

N(北风);

●台风和热带气旋将是施工期间可能反复出现的最大灾害。

根据广东省气象资料,西太平洋和我国南海是全球台风和热带气旋生成最多的地区,平均每年有近30个台风(热带气旋)出现;尤其进入秋季以后,北方冷空气频频南下,使生成于热带、副热带的热带气旋大量出现,虽多局限于低纬度地区活动,但一有时机,便会北上侵袭我国沿海地区。

根据1949年以来统计,秋季有24个台风登陆广东;在10月下旬以后登陆广东的台风也有8个之多,迟至12月仍有台风登陆;且半数风力在10级以上,其中:

一年中第一个登陆广东的台风最早是1951年5月13日;最迟是1996年9月9日。

一年中最早结束台风的是1956年6月30日;最晚在1974年12月2日还有台风登陆广东。

●据澳门气象台统计,本澳有记录以来,台风最高风速124km/h,同时吹烈风程度之阵风风速达166km/h;发生在1993年9月17日,台风编号9316,台风名称“贝姬”,西南偏南风,台风中心靠澳门45km;

最高阵风风速211km/h,发生在1964年9月;

全年受台风和热带气旋影响最多达12次,发生在1974年;

全年受台风和热带气旋影响最少为2次,分别发生在1969年,1997年,1998年;

一个月受台风和热带气旋影响最多为4次,发生在1995年8月;

台风和热带气旋具有极大的摧毁力,登陆时一般风力可达12级,极少有的可达17~18级。

施工中将给予高度重视,提出可靠的防范措施,确保施工安全,把可能出现的台风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故施工期间要与澳门气象台紧密联系,随时掌握气象动态,在台风来临前要密切注意澳门气象台的风球警示,随时收集有关法规,提前做好抗御台风的物资准备。

2.3工程设计简介

●澳塔塔顶标高+342.8m,地面以上高度338m,地面以下8.7m(地面相对标高+4.80m),施工总高度(从筏板面标高-3.9m起):

342.8m-(-3.9m)=346.70m。

整个塔身按结构和使用功能设计将其划分为四个区段:

从T1层(-3.90m)~T22层(+80.80m)为基座段;

从T22层~T48层(+184.80m)为塔身段;

从T48层~T65层(+252.80m)为塔楼段;

从T65层~T88层(+342.80m)为桅杆基座和桅杆段。

●澳塔钢筋砼塔身设计为圆锥台形,中部带连墙的筒中筒结构。

塔身下部最大直径16140mm,壁厚500mm;塔顶直径12000mm,壁厚350mm:

内筒为附在连墙上的钢筋砼工作服务电梯井道。

连墙壁厚200mm,内筒壁厚150mm,从下自上截面不变;塔楼和桅杆设计采用钢结构。

其中桅杆下部40m,内部为非结构性的预制砼爬梯筒,后设计改为同直径的钢爬梯筒,外部为以钢管为主腹杆的钢构架,是上部50m钢桅杆的承重结构。

塔身砼强度等级C55(英标),主筋竖筋以Y32为主,水平环筋以Y25为主,部分暗柱使用Y40;内连墙和电梯井使用Y16主筋。

全部英制生产钢材。

钢筋连接Y25以上原则都采用平螺纹接头。

●由于塔址选定在珠江口海边,故结构工程以台风为主要荷载进行设计。

为防止塔身倾覆设计在T22层(+80.80m)以下设计了8条支腿,承担整个塔身荷重的1/2;为解决塔楼的外支点,并设计出塔楼的独特外观造型,设计在T48层(+184.80m)以上采用了向上逐渐张开的8条斜支撑。

支腿和支撑都按45°方位角均匀分布在塔身四周。

根据设计塔身为现浇清水砼F5x饰面;支腿和上支撑为预制砼模壳F5x饰面。

●由于下支腿和上支撑以及支腿和支撑连梁对塔身在结合部形成集中荷载局部承压,对此设计采取了将该区段塔壁向内增厚,成为环梁的方式来进行结构处理。

因而,自上而下塔壁变截面达5处之多。

截面增厚量最大为1500mm。

而且下支腿和上支撑与塔身结合部设计采用了二次浇筑砼,增设了后张有粘接预应力锚杆。

●整个塔体除沿塔高分成四个区段以外,设计还以4m模数进行分层,并在塔身外壁按4m模数设置施工缝即梯形凹槽分格装饰线,从底板面到桅杆顶共分成T88层。

各层功能情况大致为:

T1~T2层:

地库B2层,-3.90m~-0.4m,层高3.40m,为塔的观光进出口层;

T2~PLAZA:

地库B1层,-0.40m~+4.8m,层高5.20m,为塔的餐厅进出口层;

PLAZA~T4层:

广场层,+4.80m~+8.8m,层高4.00m;

从T4层(+8.80m)至T53层(+204.80m),偶数层为楼盖层,奇数层为空层无楼盖,实际楼盖层高8m;

T53~T54层:

为停车房层,+204.8m~+210.26m,层高5.46m;

T54~T55层:

为消防控制中心/下部避难层,+210.26m+213.5m,层高3.24m;

T55~T56层:

为中避难层,+213.5m~+216.74m,层高3.24m;

T56~T57层:

为上避难层,+216.74m~+219.98m,层高3.24m;

T57~T58层:

为电力设备层,+219.98~+224.48m,层高4.50m;

T58~T59层:

为主观光层,+224.48m~+228.26m,层高3.78m;

T59~T60层:

为观光夹层及茶座,+228.26m~+233.30m,层高5.04m;

T60~T61层:

为旋转餐厅层,+233.30m~+237.62m,层高4.32m;

T61~T62层:

为室外观光平台/通讯层,+237.62m~+240.7m,层高3.08m;

T62~T63层:

为消防泵层,+240.70m~+242.68m,层高1.98m;

T63~T64层:

为塔楼屋面/下部通讯层,+242.68m~+247.74m,层高5.06m;

T64~T65层:

为上部室外通讯/电梯机房层,+247.74m~+252.80m,层高5.06m;

T65层:

为塔顶平台/桅杆基座,标高:

+252.80m。

●塔内各层楼盖的结构形式,根据功能需要,分别采取:

1)钢梁、压形钢板钢筋砼楼盖;

2)在钢梁上直接铺设镀锌钢格栅板楼盖;

3)上述1)、2)型同时使用的楼盖。

各层楼梯原设计均采用钢筋砼预制梯段现场安装。

后因内爬塔吊占据其位置,而且爬模平台预留吊装孔尺寸不够。

经与业主代表工程师协商,改为钢梁预制钢筋砼踏步楼梯,解决了吊装的困难。

但地库和塔楼区的剪刀形楼梯设计坚持不能改变。

各层楼盖均以内连墙为界,分隔为东北和西南两块。

东北侧一块主要为电梯间,共设三台高速观景电梯和一台工作服务电梯;西南侧一块主要布置楼盖、疏散楼梯、主管道井。

观光电梯井道使用托梁钢结构墙梁分隔。

由于井道很窄,为避免电梯高速运行时空气产生涡流和响声,托梁钢结构的安装必须十分垂直。

●桅杆从T65层—T88层,由钢爬梯筒、钢桅杆和钢构架组成:

钢爬梯筒在塔顶的中心部位,第一节高10m(T65—T68层),外径为4.50m,壁厚20mm;第二节高30m(从T68—T73层),外径为3.50m,壁厚20mm的钢筒。

钢桅杆由四部分组成,从基座起第一节为以钢管为主腹杆的镀锌格构式桁架,高40m(从T65—T75层)是桅杆的下部承重结构;第二节为外径2.50m,壁厚20mm的钢桅杆,共6节,高15m(从T75—T79层);第三节为外径1.50m,壁厚20mm的钢桅杆,共4节,高15m(从T79层—T83层);第四节为外径0.6m,壁厚16mm钢桅杆,共2节,高20m(从T83层—T88层)。

为此,钢桅杆分别在:

T68层设钢筒爬梯转换层;

T75层设桁架转换层;

T71层设桅杆下部平台;

T79层设桅杆中部平台;

T83层设桅杆上部平台;

T88层桅杆顶部安装航空灯及避雷针。

2.4工程特点

本工程建设至少具有如下四大特点:

1)施工工期短而且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类似工程的建设周期一般需要三年以上。

澳门观光塔业主要求从1998年10月19日进场,到2000年3月31日全面交工,总工期不到16个月,不足常规工期的一半。

尤其业主要求在1999年12月15日~22日为临时占用期,可供人们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庆典时上塔观光,这实际是要求在12月15日以前塔身主体和地库工程必须结束,塔楼的铝扣板、玻璃幕墙、旋转餐厅、楼地面、装饰工程基本做完,上下水工程、电气工程、通风工程的安装和调试要完成,确保两台观光电梯和工作服务电梯投入使用。

达到这样的形象进度,工期不足13个月。

但这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我们必须千方百计本着“时间不断,空间占满,关死后门,计划倒排。

确保质量,安全生产,迎接回归,勇作奉献”的原则和精神,打好这一仗,打出中建人的志气,打出中建人的威风。

2)质量标准高,必须建立起运行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予以确保。

●本工程产品质量要求高,设计要求从原材料抓起,必须保证所有的原材料和半成品符合规定要求,以创造出高质量的澳塔;

●在工程质量上尤其对外露的钢筋砼,包括塔身、下支腿、上支撑预制楼梯等都要求达到清水砼F5x饰面标准。

对砼的颜色、气泡的多少和大小都有严格的限制,在国内是没有见过的。

3)施工技术复杂,难度很大。

澳塔是在新西兰塔的基础上设计的,为了追求外观的整体美,作了较多改进(与照片对比发现),但较少为施工考虑,使施工技术增加了很大难度,如:

●为了满足塔身外壁F5x饰面要求,塔吊和施工电梯不能放在塔外,以免附着件生锈,污染塔壁砼面;而塔筒又很小,特别在下支腿与塔身结合部的环梁,新西兰塔是向外突出,澳塔则设计为向内突出,增厚达1.50m。

使垂直运输设备布置起来十分困难;

●下支腿和上支撑均设计为预制砼“L”模壳,都必须先在地面拼装以后逐节吊装就位,然后再在里面扎筋浇筑砼,每节“L”模壳仅自重就有2t,吊装时必须搭设承重支撑架,架高84m以上,施工难度极大;

●由于垂直运输设备只能布置在塔筒内这个狭小的空间,限制了运输能力而且爬模平台因不能开口过多,影响结构安全,致使两台施工电梯没有一台直通平台上面,给施工人员上下和在紧急状态下疏散带来极大不便。

●主要垂直运输机械塔吊采用一塔到顶,由于受上、下环梁向内凸出的限制,只能靠近圆心布置,施工到塔顶以后,为了让出爬梯筒位置、不在塔吊拆除前影响桅杆承重钢构架主杆的安装,也为了塔吊拆除时臂杆能降到最低位置,方便拆除,塔吊爬升到顶以后需要向塔体外缘平移1.0m左右。

●塔身与下支腿、上支撑结合部都在塔身爬模后,二次浇筑砼,并径向埋设后张有粘接预应力锚杆,尤其塔身与下支腿预制的结合处,采用后张平板式千斤顶张顶、灌浆,这项技术在国内尚未接触过,也无此种千斤顶和张顶设备。

●塔楼铝扣板和玻璃幕墙都在200m以上高空外部悬空作业。

体大、块重,安装十分困难,且危险性大。

需要十分可靠的安装措施。

4)工作面狭窄,施工危险性极大。

●塔身施工自始至终围绕在直径Φ16140mm~12000mm的狭小空间里开展,或与塔身施工开展平行施工,与塔身施工进行立体交叉作业,施工危险性极大。

尤以物体打击、高空坠落、触电事故和机械伤害是多发性安全事故。

因此要采取十分周密的安全措施,坚决防止以上事故的发生。

●塔身进入高空施工以后,城市消防灭火能力逐渐减弱,直至失去灭火能力,除使用必要的灭火器材外,必须采取严格的消防防火措施。

其中电焊熔渣和烟蒂是可能引燃高空火灾的防范重点。

●进入雷雨季节和台风期后,高空雷击和可能出现的台风是施工的最大危险。

施工期间必须与澳门气象台加强联系,随时掌握气象动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危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3.施工部署

3.1施工任务划分

根据与业主签订的澳门观光塔主合同确定的工程范围,总分包工程任务划分如下:

●中建澳门公司和中建三局联合项目经理部:

承担塔身砼结构、地库、下支腿、连梁、环梁、上支撑施工以及分包工程和业主指定分包的协调、配合、履行总包职责。

●中建三局钢结构公司:

分包所有钢结构及予埋铁件加工;

●中建三局四公司:

分包下支腿、上支撑钢筋砼予制模壳吊装、塔楼钢结构、桅杆钢结构吊装、塔内楼盖钢梁安装、铺设压型钢模板、格栅板、栓钉熔焊、钢柱、予制楼梯安装以及观光电梯井托梁钢结构安装;

●奥地利GBG模板公司:

分包爬模平台及模板的设计,模板及爬升设备出租和指导爬模施工;

●南韩现代公司:

分包玻璃幕墙,铝扣板幕墙的设计、制作和安装;

●新西兰威尔逊公司;分包旋转餐厅旋转台的设计、制作和安装;

●VSL(香港)有限公司:

分包下支腿平板式千斤顶的安装及张顶、灌浆,供应予应力锚杆,并出租张拉、灌浆设备,提供技术指导;

●澳门南方标准砼有限公司:

分包全部商品砼及试验;

●中威预制混凝土产品有限公司:

分包下支腿、上支撑砼模壳的予制和运输;

●德士达太平洋有限公司:

分包钢筋平螺纹接头,供应套筒接头并指导现场加工;

●澳门大昌投资公司:

分包整体楼梯及踏步板、休息平台的预制和运输。

3.2施工程序

●澳塔施工以塔身为主线,其它分部分项工程如下支腿施工、塔内楼梯、楼盖施工和观光电梯隔断、托梁、墙架施工适时插入,或与塔身爬模开展平行作业;或与塔身爬模进行立体交叉。

衔接紧凑,组织严密,确保安全,严控质量,空间占满,时间不断。

●塔身施工采用爬模施工工艺,从-3.900m(筏板面)开始,使用4.50m高定型钢模板(内模为钢框木模板),电动爬升器沿丝杆爬升,每浇筑4m高爬升一次,一直爬升到+252.800m结束。

●由于设计已经表明:

整个塔体荷重的1/2分配给下支腿承担,因此,规定塔身在施工到T39层前,必须把下支腿与塔身的结合部予应力锚杆张拉、灌浆;支腿顶部与塔身之间的平板式千斤顶张顶、灌浆;下支腿与连梁、环梁间的留缝灌浆,让它们形成整体受力以后,才准许塔身继续往上施工。

对此,下支腿最迟必须在塔身施工到T8层时插入,与塔身施工平行立体交叉作业。

●塔内楼梯、楼盖和观景电梯、托梁、隔断墙(架)及钢结构在塔身爬模让出工作面以后,立即插入施工,与塔身爬模开展立体交叉作业为指定分包创造工作面。

但必须认真作好安全防护工作。

●在塔身爬模到T51层时,插入上支撑座墩施工:

先在+184m处安装施工平台,在施工平台上搭设钢管脚手架,进行座墩和予应力锚杆施工,施工必须确保安全,并保证座墩的予埋铁件与上支撑中轴线垂直,确保结构受力传力效果。

●塔身爬模至+252.80m全部结束,拆除塔内模板和吊架,再逐根吊入支模用的I30承重钢梁及搁栅、支模、扎筋、浇砼进行塔顶平台施工。

待塔顶平台砼达到强度后,拆除整个爬模体系插入桅杆施工。

●上支撑在塔身爬模至T58层以后插入施工,并随即开始塔楼钢结构吊装。

每吊装一层钢塔楼同时将该层工艺设备吊装就位。

塔楼钢结构吊装完后,插入玻璃幕墙、铝扣板、旋转餐厅、楼地面及装饰工程施工。

●桅杆吊装在塔顶平台砼达到强度后进行,采用塔吊安装与内部正装顶升相结合的方法施工。

即下段40m钢筋爬梯筒和钢构架使用塔吊安装;再用塔吊将上段50m钢桅杆逐节从爬梯筒的上口吊入设在爬梯筒内的顶升机上正装组合,最后用顶升机构一次顶升到位。

边顶升边安装天线和桅杆钢平台。

为了满足顶升工艺的需要,桅杆节点需作局部修改。

●桅杆吊装完后,在塔顶平台上竖立拔杆,降低塔吊,利用拔杆拆除塔吊,最后再把拔杆拆除,澳塔主体工程全部施工完毕。

●地库工程在下支腿施工完毕,脚手架拆除后插入施工。

●1999年12月20日为澳门回归日,业主要求12月15日~22日为临时占用期,供参加回归庆典时人们上塔观光,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我们将认真加以对待,千方百计争取确保实现这一目标。

澳塔施工程序详见《塔身施工流程框图》。

 

 

3.3组织机构

●本工程的建设受到中建总公司的高度重视,为了优质、快速、安全、低耗完成建塔任务,中建总公司成立了以常务副总经理、党组书记张青林为组长的建塔领导小组和以原总工程师张耀宗为首的专家顾问组;为了加强对工程施工的组织领导联合投标和联合承包双方——中建澳门公司和中建三局成立联合工程建设指挥部。

●此工程按项目法组织施工。

为此中建澳门公司和中建三局决定成立联合项目经理部,双方根据精干、高效、满负荷的原则各派出得力的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参加项目经理部工作;

●联合项目经理部下设五部一室,即技术部、施工部、质安部、商务部、行政部、资料室。

●组织机构见如下框图:

 

4.主要施工机械的选用、布置和需用计划

根据澳塔工程特点,主要是选择和布置好三大施工机械,即:

塔吊、施工电梯、砼输送泵和布料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其中:

4.1塔吊

塔吊是此工程最主要的垂直运输设备,其主要任务是:

●承担塔身爬模期间吊运钢筋,予留孔洞模板、衬模及支架、予应力锚件、予埋铁件等;

●承担下支腿、连梁、环梁、予制砼模壳、钢筋、架杆的吊装和运输;

●承担上支撑劲性型钢、予制砼模壳、钢筋吊装、脚手架杆、施工平台的吊运;

●承担塔楼钢结构的吊装、塔楼铝扣板、玻璃幕墙、旋转台、工艺设备的吊运;

●承担塔顶平台(桅杆基座)支模钢梁櫊栅、模板、钢筋的吊运,以及爬模体系拆除的吊运;

●承担钢桅杆40m以下的吊装(包括钢构架)以及将40m以上钢桅杆逐节吊入爬梯筒内的顶升机上正装组合;

●承担塔内楼盖钢梁、楼梯段、梯踏步及休息平台的吊装;

●承担业主指定分包和内部分包大型设备、幕墙玻璃、铝扣板、餐厅旋转台等吊运;

●根据货流量分析和计算,决定租用一台利勃海尔140EC-H型内爬塔吊完成上述任务。

此塔吊为德国公司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双塔施工时专门设计,后卖给新加坡“依康”公司出租。

由于塔身内环梁的限制(最大时向园心变截面1.50m),故塔吊只能布置在塔筒内连墙南侧的S~SW轴间。

(具体位置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塔吊的塔身高度47m=自由高度31m+爬升梁间高度16m,工作臂长40m,可以覆盖整个塔体及地库,在17.9m半径范围最大起重量8T,200m以上扣除钢丝绳重量可吊运7.5t,而此工程需要塔吊吊运的最重构件不超过7.0t,吊钩钢丝走2最快起重速度105m/min;每次爬升高度16m,各项性能指标可满足施工需要。

●此工程施工采用一塔到顶方案,塔吊使用至主体工程结束后拆除,为确保拆除时方便、安全、塔吊在最后一次爬升前需向塔身外缘(西南侧)平移1000mm,(具体见《塔吊的组装、爬升、位移和拆除作业指导书》)。

必须在平移以后才能施工塔顶平台,并在塔顶平台留设塔吊孔。

具体详见《塔吊安装、顶升、平移、拆除》作业指导书。

4.2施工电梯

施工电梯的主要任务是承担:

●爬模操作平台及塔内各楼层施工人员的上下;

●零星材料及小型机具的运输。

服务电梯井内的施工电梯在顶部还设有0.3m3的砼料斗,专供运输塔内各楼层砼之用,同时承担楼盖压型钢板、锻造钢櫊栅和予制砼踏步的运输;

●施工电梯共设2台,一台SC150VA布置在塔内服务电梯井内,一台SC150V布置在中部观景电梯井内,由于塔内空间限制,两台都为非标准型专门设计,在乘人数量上减少很多。

详图《施工平面布置图》。

●施工电梯采用无极变速,最高爬升速度可达80m/min,缺陷是由于GBG模板公司不同意在爬模平台上开孔,因此设有一台施工电梯可以直达爬模平台以上,造成平台上的人员进出电梯都必须在爬模吊架外爬行20m左右的软梯,不仅给平台上人员的紧急疏散造成困难,而且为人员进出电梯在安全防护上带来很大困难。

为此,我们自行设计了一段吊楼梯,吊楼梯固定在爬模平台,沿电梯井壁布置,随同爬模平台一起提升,施工人员由施工电梯出来后,可通过吊楼梯到达平台面。

●施工电梯在塔内楼盖施工到电梯机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