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仿真演练密卷新课标Ⅱ卷密卷7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93860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仿真演练密卷新课标Ⅱ卷密卷7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仿真演练密卷新课标Ⅱ卷密卷7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仿真演练密卷新课标Ⅱ卷密卷7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仿真演练密卷新课标Ⅱ卷密卷7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仿真演练密卷新课标Ⅱ卷密卷7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考仿真演练密卷新课标Ⅱ卷密卷7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考仿真演练密卷新课标Ⅱ卷密卷7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考仿真演练密卷新课标Ⅱ卷密卷7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考仿真演练密卷新课标Ⅱ卷密卷7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考仿真演练密卷新课标Ⅱ卷密卷7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考仿真演练密卷新课标Ⅱ卷密卷7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考仿真演练密卷新课标Ⅱ卷密卷7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考仿真演练密卷新课标Ⅱ卷密卷7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仿真演练密卷新课标Ⅱ卷密卷7解析版.docx

《高考仿真演练密卷新课标Ⅱ卷密卷7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仿真演练密卷新课标Ⅱ卷密卷7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仿真演练密卷新课标Ⅱ卷密卷7解析版.docx

高考仿真演练密卷新课标Ⅱ卷密卷7解析版

仿真演练密卷07【新课标卷Ⅱ】

生物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

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

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C.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D.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

1.【答案】选B【解析】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单糖,都具有还原性,而糖类的元素组成只有C、H、O三种,A项错误。

糖原、纤维素和淀粉都是多糖,三者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B项正确。

蔗糖、麦芽糖、乳糖都是二糖,但是蔗糖没有还原性,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项错误。

蔗糖不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不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D项错误。

2.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马铃薯块茎被捣碎后的提取液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可呈现紫色反应

B.用健那绿染液染玉米根尖细胞,是为了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

C.酵母菌培养过程中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是否产生CO2

D.在95%乙醇溶液中加入无水Na2CO3后可提高叶绿体色素的溶解度

2.【答案】选B【解析】 马铃薯块茎被捣碎后的提取液中含有蛋白质,而双缩脲试剂可用来检测蛋白质。

健那绿染液是线粒体专一性活体染色剂。

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观察溶液是否出现由蓝变绿再变黄的变化。

叶绿体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中,无水Na2CO3具有吸水作用,在95%乙醇溶液中加入无水Na2CO3可提高乙醇的浓度。

3.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

A.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

B.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

C.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使胰岛素释放

D.该过程体现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

3【答案】选C【解析】通过细胞呼吸,可将一些有机物(主要是葡萄糖)中的比较稳定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一部分储存于ATP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A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Ca2+内流后促进囊泡中胰岛素的释放,胰岛素属于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B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时,细胞呼吸减弱,钾离子通道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钾离子外流恢复正常,细胞膜电位变化不明显,钙离子内流受阻,导致胰岛素的释放受到抑制,C项错误;由题图信息可知:

血糖浓度变化后会引起胰岛素分泌的变化,而胰岛素分泌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血糖浓度变化,所以此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D项正确。

4.下图是人体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与曲线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相同

B.曲线bc段与曲线de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趋势不同

C.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只要依靠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就能完成

D.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升高

4.【答案】选B【解析】曲线ab段血糖浓度升高是由于消化和吸收了食物中的糖类,但ef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A错误;bc段为血糖浓度较高时的降低过程,该时期胰岛素分泌较多,但de段血糖浓度是在正常值下的降低过程,该阶段胰岛素分泌较少,B正确;血糖平衡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C错误;胰高血糖素只促进肝糖原的分解而不促进肌糖原的分解,D错误。

5.中国已经成为遭受外来物种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造成上千亿元的经济损失。

豚草入侵我国后就迅速生长繁殖,若干年后与原产地豚草相比(  )

A.原产地豚草的遗传变异决定了入侵豚草的进化方向

B.入侵豚草在进化过程中丧失了部分遗传多样性

C.入侵豚草与原产地豚草的基因库会产生明显差异

D.入侵豚草与原产地豚草已产生生殖隔离并形成新物种

5.【答案】选B【解析】原产地豚草的遗传变异只能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A项错误;入侵豚草在进化过程中由于环境的选择作用而丧失了部分的遗传多样性,B项正确;根据题意可知,豚草入侵我国即迅速生长繁殖,说明我国环境比较适宜豚草生长,因此入侵豚草与原产地豚草的基因库差异不大,C项错误;入侵豚草与原产地豚草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D项错误。

6.南瓜所结果实中白色(A)对黄色(a)为显性,盘状(B)对球状(b)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

若让基因型为AaBb的白色盘状南瓜与“某南瓜”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某南瓜”为纯合子

B.“某南瓜”的基因型为Aabb

C.子代中A基因频率与AA基因型频率相等

D.配子形成过程中基因A和B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6.【答案】选B【解析】由图可知,子代中白色∶黄色=3∶1,对于此对性状亲本杂交组合为Aa×Aa;子代中盘状∶球状=1∶1,对于此对性状亲本杂交组合为Bb×bb,已知一个亲本为AaBb,故另一个亲本为Aabb,A项错误,B项正确;只考虑颜色这一对相对性状,子代基因型为AA、Aa、aa,AA基因型的频率为1/4,而A基因的频率为1/2,C项错误;A与B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故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项错误。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9.(8分)下图1是某生物(2n=4)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2表示该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关系。

据图回答:

(1)图1中细胞处于___(填分裂方式和时期),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

(2)图1中有___个染色体组,可能是性染色体的是__(填序号)。

(3)图2中CD段有____对同源染色体,图1细胞分裂时期处于图2中_____段。

(4)若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基因与a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图2中___段。

(5)若将该生物的一个细胞放在含15N的培养基中培养,当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产生的子细胞中含15N的染色体是_____条。

29.【答案】

(1)有丝分裂后期,体细胞。

(2)4②③

(3)0或2EF。

(4)CD。

(5)4。

【解析】 

(1)图1中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牵引着染色体向细胞两端移动,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仍然是体细胞。

(2)一个染色体组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图1中有4个染色体组,可能是性染色体的是②③。

(3)图2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二次分裂后期,因此有0或2对同源染色体,图1细胞分裂时期处于图2中EF段。

(4)若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基因与a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图2中CD段。

(5)若将该生物的一个细胞放在含15N的培养基中培养,当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DNA复制一次,细胞中的4条染色体均完成一次复制,由于DNA为半保留复制,因此产生的子细胞中含15N的染色体是4条。

30.(10分)科学研究发现:

生长素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分泌H+,进而促进细胞伸长。

为了验证酸能够促进细胞伸长,科学家进行了如下相关实验设计:

 

 

(1)实验材料的处理(如图为黑暗中萌发的小麦幼苗):

①取材:

选择若干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切取图中(填字母)对应的胚芽段作为实验材料。

理由是。

②处理:

步骤①所取的胚芽段,首先应放入蒸馏水中浸洗的理由是。

(2)预实验:

为了确定实验中pH大致范围,配制不同pH的系列缓冲液。

进行了预实验,结果如图2。

①图中纵坐标的含义是。

②图示说明:

可以推测本实验的pH大致范围在。

(3)正式实验:

①设置5组实验。

②将各组小瓶编号,分别装入,每瓶投入10段相同的实验材料。

③将各组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定期。

30.【答案】

(1)①b 伸长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②尽可能排除植物本身产生的生长素对实验的干扰

(2)①小麦胚芽段生长的长度 ②在一定范围内,pH越大,细胞伸长越明显,超过一定范围,则会抑制细胞伸长 1~5(3)②等量的5种不同pH缓冲液 ③测量并记录胚芽段的长度

【解析】

(1)①感受外界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a)而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以下的一段(b),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尖端以下一段细胞的伸长,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酸能够促进细胞伸长,因此,应选择能伸长生长的b段作为实验材料。

②b段中可能含有植物自身所产生的生长素,为了排除自身所产生的生长素对实验的干扰,需要首先将胚芽段放入蒸馏水中浸洗。

(2)①图中纵坐标为实验的因变量,即小麦胚芽段生长的长度。

②起初随着pH增大,细胞伸长效果越来越明显,当超过一定的pH(约为3),细胞伸长效果逐渐减弱,最终会抑制细胞的伸长(与pH为7比较)。

通过预实验,可得出小麦胚芽段生长的最适pH范围为1~5,因此,应在pH为1~5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梯度进行正式实验。

(3)5组实验的瓶内应分别装入等量的5种不同pH缓冲液,每瓶投入10段相同的实验材料,这是对自变量(不同pH缓冲液)和无关变量进行的处理,然后将各组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定期测量并记录胚芽段的长度(对因变量进行检测),以确定细胞伸长的最适pH。

31.(9分)如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

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内因是__________,外因是________________,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发生基因交流,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迁到乙岛的B物种可能会__________________。

(4)假设种群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a,A的基因频率为10%,a的基因频率为90%,那么AA、Aa、aa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基因频率逐渐下降,A的基因频率逐渐上升,则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

31.【答案】

(1)遗传变异 甲、乙两岛环境不同且有地理隔离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已形成生殖隔离 (3)形成新的物种(答案合理即可) (4)1%、18%、81% 逐渐减少

【解析】

(1)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环境不同以及地理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当两个种群不能发生基因交流时,说明二者之间已经形成生殖隔离。

(3)因甲、乙两岛的环境条件不同,再加上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使B物种不能与C物种自由交配,故B可能会形成新物种。

(4)根据题意可知,AA的基因型频率是10%×10%=1%,Aa的基因型频率是2×90%×10%=18%,aa的基因型频率是90%×90%=81%;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基因频率逐渐下降,A的基因频率逐渐上升,则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将逐渐减少。

32.(12分)请回答有关性状显隐性的问题:

(1)黄瓜是雌雄同株异花的二倍体植物。

果皮颜色(绿色和黄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甲、乙两同学分别从某种群中随机选取两个个体进行杂交实验:

①甲同学选取绿色果皮植株与黄色果皮植株进行正交与反交,观察F1的表现型。

请问是否一定能判断显隐性?

___,为什么?

___。

②乙同学做了两个实验,实验一:

绿色果皮植株自交;实验二:

上述绿色果皮植株做父本,黄色果皮植株做母本进行杂交,观察F1的表现型。

a.若实验一后代有性状分离,即可判断___为显性。

b.若实验一后代没有性状分离,则需通过实验二进行判断。

若实验二后代__,则绿色为显性;

若实验二后代____,则黄色为显性。

(2)已知控制果蝇的直毛和非直毛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实验室现有从自然界捕获的,有繁殖能力的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和非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某同学想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下面是他的实验方案的部分内容,请补充完善。

取___进行杂交实验。

若__,则亲本雄果蝇性状为显性性状;

若___,则亲本雄果蝇性状为隐性性状。

32.【答案】

(1)

①不能,如果显性亲本为杂合子时,后代会同时出现黄色和绿色两种表现型,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

a.绿色。

b.都表现为绿色果皮出现黄色果皮(全部为黄色或黄色∶绿色=1∶1)

(2)

两只不同性状的雌、雄果蝇子代雌果蝇不表现母本性状,;

子代雌果蝇表现出母本性状(只要杂交方案与相应结果分析正确,合理即可),

【解析】

(1)①正交与反交实验可以判断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或者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若两亲本均为纯合子,也可用来判断显隐性关系,但如果显性亲本是杂合子,则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

②a.绿色果皮植株自交,如果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绿色果皮的黄瓜是杂合子,杂合子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因此可以判断绿色是显性性状。

b.若实验一后代没有性状分离,说明绿色植株是纯合子,绿色可能是显性性状(AA,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也可能是隐性性状(aa),则需通过实验二进行判断;如果绿色果皮是显性性状,上述绿色果皮植株做父本,与黄色果皮植株做母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都是绿色果皮,也就是AA(绿色)×aa(黄色)→Aa(绿色);如果黄色是显性性状,则绿色果皮植株(aa)与黄色果皮(A_)植株杂交,则杂交后代会出现黄色果皮(Aa)。

(2)要求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关系,故选择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可达到目的,如图1、2、3所示(假设这对等位基因用A、a表示)。

若子代雌果蝇不表现母本性状(如图2),则亲本雄果蝇性状为显性;若子代雌果蝇表现出母本性状(如图1、3),则亲本雄果蝇性状为隐性。

(二)选考题:

共45分。

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生物——选修l:

生物技术实践](15分)

常见的酿酒酵母只能利用葡萄糖而不能利用木糖来进行酒精发酵,而自然界中某些酵母菌能利用酶A分解木糖产生酒精。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备含琼脂的培养基和倒平板的过程中,下列选项需要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酒精灯 ②接种环 ③高压蒸汽灭菌锅 ④培养皿

(2)将自然界收集的酵母菌菌株转接到仅以________为碳源的培养基中,在______(填“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培养一周后,有些酵母菌死亡,说明这些酵母菌不能利用木糖发酵。

(3)测定微生物数量常用的方法有活菌计数法和_______________,前者的统计结果一般用________而不是用活菌数来表示。

(4)纯化后的酶A可以用电泳法检测其分子量大小。

在相同条件下,带电荷相同的蛋白质电泳速度越快,说明____________。

(5)生产上常将酶A固定化以反复利用。

部分操作如下:

将酶A固定在_________(填“溶于水”或“不溶于水”)的载体上,将其装入反应柱内后,需用蒸馏水充分洗涤固定化酶柱,以除去未吸附的酶A一般来说,酶不适合采用_________法固定化。

37.【答案】

(1)①③④。

(2)木糖无氧。

(3)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菌落数。

(4)其分子量越小。

(5)不溶于水包埋。

【解析】

(1)①相关操作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①正确;②制备培养基时不需要接种环,②错误;③培养基需要用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灭菌,③正确;④制备培养基时需要培养皿,④正确。

故选①③④。

(2)常见的酿酒酵母只能利用葡萄糖而不能利用木糖来进行酒精发酵,而自然界中某些酵母菌能利用酶A分解木糖产生酒精,将自然界收集的酵母菌菌株转接到仅以木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在无氧条件下培养一周后,有些酵母菌死亡,说明这些酵母菌不能利用木糖发酵。

(3)测定微生物数量常用的方法有活菌计数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前者的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而不是用活菌数来表示。

(4)纯化后的酶A可以用电泳法检测其分子量大小,在相同条件下,带电荷相同的蛋白质电泳速度越快,说明其分子量越小。

(5)固定化酶时,所用的载体不溶于水;酶分子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来,因此一般来说,不适合采用包埋法固定化。

38.[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WWP2基因在肿瘤细胞中高度表达,WWP2蛋白参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存活和转移等。

为获得较多WWP2蛋白,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设计引物,其中正向引物5′含有EcoRI酶切位点,反向引物5′含有XhoI酶切位点。

将WWP2基因与相应载体构建重组质粒导入人胚肾细胞。

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上述的引物,以肺癌细胞的cDNA为模板,通过___扩增___的编码序列,获得需要的目的基因片段。

(2)把获得的目的基因片段和相应载体,都用__________进行酶切,分别在5′端与3′端形成_________,避免自身环化。

然后利用________将目的基因片段和相应载体连接,得到重组质粒。

(3)先将重组质粒导入经_____处理过的大肠杆菌细胞,培养后从中分离得到较多的重组质粒。

(4)培养人胚肾细胞时,先用__________________使人胚肾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用含有_________的合成培养液培养,并将培养瓶置于体积分数为5%的_____与空气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培养。

(5)将重组质粒导入人胚肾细胞中,48小时后提取蛋白质并检测到WWP2蛋白,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致癌因子会损伤肺泡细胞中的_________,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研究WWP2蛋白的表达,为肺癌治疗新靶点奠定了基础。

38.【答案】

(1)_PCR技术WWP2基因。

(2)EcoRI酶和XhoI酶不同的黏性末端DNA连接酶

(3)Ca2+。

(4)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动物血清(血浆)CO2。

(5)(重组质粒中的)目的基因(或WWP2基因)在人胚肾细胞中能够正常表达__。

(6)DNA分子

【解析】

(1)获取目的基因可以采用PCR扩增技术,PCR扩增过程中需要引物与模板结合,因此以肺癌细胞的cDNA为模板与题干中的因为结合,然后扩增WWP2基因,获得需要的目的基因片段。

(2)根据题意,目的基因的两端分别有EcoRI酶切位点和XhoI酶切位点,故同时用EcoRI酶和XhoI酶对目的基因片段和相应载体进行酶切,分别在5′端与3′端形成不同的黏性末端,可以避免自身环化。

然后利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片段和相应载体连接,得到重组质粒。

(3)大肠杆菌细胞需要用一定浓度的Ca2+溶液处理,使之处于感受态易于吸收重组质粒,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后经过培养进行增殖,以便获得较多的重组质粒。

(4)进行人胚肾细胞培养时,先用胰蛋白酶或者胶原蛋白酶进行处理,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一般需要在合成培养基中添加动物血清或血浆,培养过程中需要的气体环境是5%二氧化碳和95%的空气混合培养,二氧化碳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值。

(5)将重组质粒导入人胚肾细胞中,48小时后提取蛋白质并检测到WWP2蛋白,说明目的基因在人胚肾细胞中得到表达,合成了相应的蛋白质。

(6)细胞癌变的原因是由于致癌因子的作用,使得细胞内的DNA分子损伤,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