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学常识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201314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学常识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文学常识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文学常识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文学常识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文学常识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中考文学常识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中考文学常识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中考文学常识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中考文学常识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文学常识复习资料.docx

《中考文学常识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学常识复习资料.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文学常识复习资料.docx

中考文学常识复习资料

中考文学常识复习资料

  导语:

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

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

  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

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

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1、古体诗、近体诗

  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律诗共八句,分四联:

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

  辞即楚辞,属诗歌。

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高中学过的《朱元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3、词、曲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

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

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

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

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

杂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其结构是四折(相当于四幕)加一个楔子(序幕),其构成有科(人物动作、舞台效果的说明)宾白(人物对话、独白等)、唱词,角色有旦(女角)、末(男角)、净(花脸)、外(老年男子)、丑(丑角)等。

曲有曲牌,规定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的固定格式。

宫调表示曲调声音的高低。

  4、史传文

  属历史散文,包括编年体(如《左传》、《资治通鉴》)、国别体(如《国语》、《战国策》)、纪传体(如《史记》、《汉书》、“二十四史”)、断代体(如《汉书》、《后汉书》)、通史体(如《史记》、《资治通鉴》)。

  5、论说文

  古代的论说文是从诸子论学语录发展形成的,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若干种:

“论”议论事理;“说”申说事理。

  6、杂记文

  包括名胜游记、山水游记。

书画杂物记、人事杂记四类。

杂记文范围很广,在部分题目有“记”字。

记载历史掌故,遗闻轶事、科学资料、文字考证等文章均包括在内。

  7、应用文

  包括奏疏类、碑志类、祭文、赠序四大类。

  现代文体:

现代文体主要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民间文学、杂文等。

此外还有实用文,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四类。

  1、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指所写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根据需要,记叙文可采用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第三人称(他、他们),一般的说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经常使用。

  3、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是指通过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主要看法。

中心思想必须明确、集中。

  4、材料是文章的骨肉,是为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是统率材料的。

  5、能突出中心思想的主要材料要写得具体些、详细些;对表现中心思想起一定作用次要材料要写得概括些、简略些,详略得当,可以使文章主次分明,中心突出。

  6、记叙的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插叙。

  7、线索,指贯穿文章全部材料的脉络。

  8、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9、说明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主要标志。

抓住了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10、说明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主要有六种:

由整体到局部,由概括到具体,由现象到本质,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原因到结果。

  1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用、配图表。

  12、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本质更加鲜明突出,或者使文章更生动,更有趣味性,可以在说明中适当的描写和叙述。

  13、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

  14、直接提出的中心论点在文中的位置,或在开头,或在中间,或在结尾,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15、论据是作者阐述或论证论点的根据。

要让别人赞同自己论点,作者就得拿事实和道理作为根据来证明它的正确性。

  16、用来论据的事实,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以及统计数字等。

事实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

  17、用作论据的道理,应该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辟理论,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事理等、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18、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

  19、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

  20、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立论和驳论。

  21、小说的三要素是指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22、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3、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映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

  24、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有尾声。

  25、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

环境描写是为了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服务的。

  26、根据篇幅的长短,小说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短篇小说中千字以下的叫微型小说,也称小小说,一分钟小说。

  27、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小说是通过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

小说的人物形象是以现实生活为依据,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来的。

他比生活中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28、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和内容的不同,散文一般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说理性散文。

  29、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字里行间洋溢感情,我们学过的叙事散文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的老师》、《藤野先生》、《枣核》、《背影》、《回忆我的母亲》、《记一辆纺车》、《小橘灯》,抒情散文以写景状物为主,着重抒发作者的情怀,学过的抒情散文有《春》、《荔枝蜜》、《白杨礼赞》、《听潮》。

  30、诗歌的主要特点是:

集中性、精炼性、音乐性。

  31、按表达方式分,诗歌可以分为叙事诗、抒情诗;按形式分,可以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民歌体。

我们学过的叙事诗有《卖炭翁》《木兰诗》《石壕吏》

  32、词是旧体诗歌的一种,原是一种按照乐曲节拍创造的歌词,后来逐渐与音乐脱离,成为一种有固定格式的诗歌体。

词牌是曲调的名称,它与词的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沁园春·雪》中“沁园春”是词牌,“雪”是题目。

  33、民歌体诗是仿照民歌样式所写的新诗。

民歌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是在口头流传过程中的经过不断加工而成的诗歌。

如《敕勒歌》。

  34、散文诗是用散文的形式写成的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

我们学过的散文诗是高尔基写的《海燕》。

  35、散曲是元代盛行的新诗体,分为套数和小令两种。

  1.散文按表达方式分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散文最重要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2.说明文按说明对象的不同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两种。

说明顺序有三种即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文的结构特征有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三种。

  4.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最基本的特征。

  5.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6.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样式。

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用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对儿竟进行思想和知识的教育。

  7.描写人物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8.记叙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9.人物传记分为自传和小传。

自述生平的文章是自传;记述他人生平的文章是小传。

  10.散文诗,它既有诗歌的特点,讲究押韵和节奏,又有散文的特点,比较有气势。

  11、书信包括称呼问候、正文、祝语(结尾)、署名、日期等五部分。

  12.科幻小说是科学文艺的一种形式。

是以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像。

人们通常把科学、幻想、小说作为它的三要素。

  13.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1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15.《社戏》选自《呐喊》,体裁是短篇小说。

  16.《阿长与》的作者是鲁迅,选自《朝花夕拾》,《雪》、《风筝》选自他的散文诗集《野草》。

你还能写出两篇出自这部散文集的文章题目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17.《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中回忆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

对于自己的老师,作者只写过三个人,分别是寿镜吾、章太炎和藤野先生。

点拨:

寿镜吾是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的;章太炎是在《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写的。

  18.《故乡》选自《呐喊》,作者鲁迅。

这篇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主要通过闰土、杨二嫂二十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萧条,揭示了衰败的悲惨景象,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同时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19.《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作者是鲁迅。

  20.《孔乙己》选自《呐喊》,作者是鲁迅。

写出我们学过的他的任意两篇课文的篇名《雪》、《故乡》。

点拨:

只要是学过的鲁迅的作品即可。

  21.《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著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

  22.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北京市政府曾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23.郭沫若,现代著名的作家、诗人、戏剧家、历史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等。

本文节选自《屈原》。

《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全集》作者是郭沫若。

  24.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

  25.《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作者是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

  26.《珍珠鸟》的作者是当代作家、画家冯骥才。

  27.《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28.《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作者是毛泽东。

  29.《苏州园林》的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30.《中国石拱桥》是一篇说明文,作者茅以升,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著有《中国古桥与新桥》。

  31.《芦花荡》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选自《孙犁文集》,本文是作者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32.《故宫博物院》的作者是黄传惕。

  33.《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我国气象学、地理学家竺可桢。

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

  34.《奇妙的克隆》的作者是谈家桢。

  35.《我的母亲》选自《胡适自传》,作者胡适,字适之,是现代著名的学者。

他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36.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梁启超。

  37.《谈生命》的作者是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38.《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是当代女作家宗璞。

  39.《理想》的作者是当代诗人流沙河。

从表达方式和内容看,《理想》是哲理诗。

  40.《化石吟》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是张锋。

  41.《老王》的作者是杨绛。

  42.《看云识天气》是一篇说明文,是朱泳据有关资料改写的。

  43.《羚羊木雕》的作者是张之路,这是一篇记叙文。

  44.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迫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45.《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他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46.《安塞腰鼓》的作者是刘成章。

  47.《斑羚飞渡》选自《和乌鸦做邻居》,作者是沈石溪。

  48.《敬畏自然》节选自《大自然的智慧》,作者是严春友。

  49.《云南的歌会》选自《沈从文散文选》,原文标题是“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作者沈从文是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称谓)。

  50.《端午的鸭蛋》选自《汪曾棋全集》,作者是汪曾棋,江苏高邮人,作家。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现代文化的奠基人。

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着名短篇小说《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记《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等。

  《朝花夕拾》是鲁讯写于1926年2月间的散文集,共10篇。

《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选自《朝花夕拾》;课文《雪》选自《野草》(《鲁讯全集》第2卷);《阿Q正传》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2、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作家、学者、教育家。

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奠基人之一。

着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集》、《胡适作品集》等。

  本帖隐藏的内容3、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沫若为笔名。

四川乐山人。

现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主要文学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蔡文姬》等。

《天上的街市》《净夜》选自《郭沫若全集》。

  4、巴金:

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男,四川成都人。

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灭亡》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还有短、中、长篇小说。

《短文两篇》选自《龙。

虎。

狗》。

  5、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

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

其《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绝句《江雪》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

  6、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

父苏洵、弟苏辙都是着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

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7、史成汉,1923年出生于山西定襄县,蒙古族,七月派诗人,1941年发表诗作,出版了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在祖国面前》、《爱与歌》等。

  8、斯蒂芬。

茨威格(1881--1942),奥地理着名作家、评论家,作品擅长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的遭遇和心灵的热情描摹。

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家之一。

代表作有《成功的迷诀》、《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三作家》等。

《列夫。

托尔斯泰》选自《三作家》。

  9、海伦。

凯勒(1880--1968),美国女作家及教育家,着有《我生活的故事》、《走出黑暗》、《老师》等。

  10、《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保存下来的305篇诗歌,大约产生于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7世纪(春秋中期)的五六百年之间。

它们原先全是乐歌,按照乐曲的不同来编排,分为"风"、"雅"、"颂"三类。

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摊牌咏叹的特点,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