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检测人员考试模拟试题检测员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02788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验检测人员考试模拟试题检测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试验检测人员考试模拟试题检测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试验检测人员考试模拟试题检测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试验检测人员考试模拟试题检测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试验检测人员考试模拟试题检测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试验检测人员考试模拟试题检测员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试验检测人员考试模拟试题检测员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试验检测人员考试模拟试题检测员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试验检测人员考试模拟试题检测员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试验检测人员考试模拟试题检测员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试验检测人员考试模拟试题检测员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试验检测人员考试模拟试题检测员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试验检测人员考试模拟试题检测员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验检测人员考试模拟试题检测员1.docx

《试验检测人员考试模拟试题检测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验检测人员考试模拟试题检测员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试验检测人员考试模拟试题检测员1.docx

试验检测人员考试模拟试题检测员1

试验检测人员考试模拟试题(检测员—1)

一、单选题(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水泥稳定粒料基层施工中,混合料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时间不应超过(C),并短于水泥终凝时间。

A.1~2hB.2~3hC.3~4hD.4~5h

2.半刚性基层材料配合比设计,以(A)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为控制指标。

A.7dB.14dC.28dD.90d

3.水泥稳定碎石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时,混合料实际水泥剂量应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宜增加(D)。

A.0.3~0.5%B.0.5~0.7%C.0.7~0.9%D.1.0%

4.进行粗集料密度测定时,将浸泡一定时间后的集料从水中捞出,测得表干质量后采用表干质量计算得到的密度是(B)。

A、表干密度B、毛体积密度C、真密度D、堆积密度

5.对砂石材料试验检测结果不会产生影响的因素是(B)。

A、砂石材料的取样方法B、取样时间

C、取样数量D、试验过程的材料用量

6.细度模数计算时需要的参数是(C)。

A、各级存留量B、分计筛余百分数

C、累计筛余百分数D、通过量百分数

7.石料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试验可以采用的试件尺寸是(A)。

A、50mm×50mm×50mmB、100mm×100mm×100mm

C、150mm×150mm×150mmD、5mm×5mm×5mm

8、经过老化试验后,沥青的(C)。

A、针入度增大B、延度增加

C、软化点升高D、视不同情况而定

9.沥青的粘稠性较高,说明沥青(B)。

A、温度升高易变软B、标号较低

C、针入度较大D、更适应气温偏低的地区

10.延度试验拉伸速度过快,测试结果(A)。

A、偏小B、偏大

C、无改变D、因沥青而异

11.拌和沥青混合料时,矿料本身加热温度通常要(A)。

A、高于拌和温度B、低于拌和温度

C、与拌和温度相同D、视混合料类型而定

12.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试验方法是(C)。

A、薄膜烘箱试验B、加热质量损失试验

C、车辙试验D、残留稳定度试验

13.当气候分区是3-3-1时,说明该地区对沥青混合料有较高的(D)要求。

A、高温稳定性B、低温稳定性

C、耐久性D、水稳性

14.水泥胶砂强度试件脱模后应在(A)进行养护。

A、20±1℃的水中

B、温度20±1℃,相对湿度90%以上条件下

C、20±5℃的水中

D、温度20±5℃,相对湿度95%以上条件下

15.下列各项水泥指标,当(D)不满足技术标准要求时,可判定为废品。

A、细度B、强度

C、终凝时间D、初凝时间

16.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所用的砂表现出的特点是(B)。

A、强调要单一粒径B、由指定的产地组织生产

C、具有规定的细度模数D、只能按小包装进行销售

17.普通水泥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以具有95%保证率(C)d立方体抗压强度代表值来确定的。

A、3、7、28B、3、28C、28D、7、28

18.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对强度的检验应在(C)阶段进行。

A、基准配合比B、初步配合比

C、试验室配合比D、工地配合比0

19.采用间断级配配制的混凝土具有(A)特点。

A、节省水泥B、工作性好

C、保水性好D、易于施工

20.水泥混凝土工作性的调整采用(C)方法进行。

A、理论计算B、经验判断

C、实际试验D、设计文件指定

21.钢材拉力试验操作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是(B)。

A、弹性阶段B、屈服阶段

C、强化阶段D、颈缩阶段

22.水泥稳定砂砾采用路拌法施工时,混合料实际水泥剂量应与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相比宜(B)。

A、<1%B、增加1%~2%C、>2%D、视情况而调整

23.环刀法可以测定(A)的密度。

A、细粒土B、粗粒土

C、坚硬易碎土D、各种土

24.在用标准烘干法烘干有机质含量小于5%的土时,应将温度范围控制在(B)。

A、105℃~110℃B、75℃~80℃

C、65℃~70℃D、150℃上下

25.不均匀系数

的计算公式为(A)。

A、

B、

C、

D、

26.现场测试粗粒土或细粒土密度,最准确的方法是(B)、

A、灌水法B、灌砂法C、蜡封法D、环刀法

27.在用比重计法对土进行颗粒分析时,土粒越大,下沉速率(B)。

A、越小B、越大C、不变D、不一定

28.在土的压缩试验中,试样体积的减小实际上是土中:

(C)

A、空气体积的压缩 B、水体积的压缩

C、孔隙体积的减小 D、土颗粒体积的压缩

29.对含有粘粒成分的砂砾土进行颗粒分析,以便对其进行命名,已知小于0.074mm颗粒的质量百分比在5%左右,则最适合这种土的分析方法为(B)。

A、干筛法B、湿筛法C、比重计法D、移液管法

30.土的最佳含水量

和最大干密度

随击实功的增加而(B)。

A、

增加,

增加B、

降低,

增加

B、

增加,

降低C、

降低,

降低

二、判断题(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土的含水量是指土中水的质量与土质量之比。

(×)

2.搓条法中只要土体断裂,此时含水量就是塑限含水量。

(×)

3.在直剪试验当中,对同一土体分别作快剪与慢剪试验,所测得的结果

值相等。

(×)

4.土的界限含水量之间的关系为

(√)

5.随击实功的不同,土的最大干密度也不同。

(×)

6.随击实功的不同,土的最大干密度随之发生变化。

(√)

7.土中空气体积为零时,土的密度最大。

(×)

8.土的最大干密度所对应的含水量就是土的最佳含水量。

(×)

9.比重计法适用于分析粒径范围在0.002mm~0.074mm的土样。

(√)

10.细度模数相同的砂具有相同的级配。

(×)

11.粗集料的洛杉矶磨耗率不能代表集料的抗磨耗性能。

(√)

12.采用累计筛余量对混凝土用砂进行分区,其目的是为了描述砂的级配状况。

(√)

13.是否饱水对石料的抗压强度不会产生影响。

(×)

14.影响沥青试验的最常见且关键因素是对试验过程中的温度控制。

(√)

15.粘稠性越大的沥青,其标号越低。

(√)

16.当升温速率超出要求的范围时,测得的沥青软化点结果将偏高。

(×)

17.通常情况下随沥青用量的增加,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以倒抛物线的方式变化。

(×)

18.击实成型的沥青马歇尔试件要尽快脱模,否则有可能混合料与试模粘连而无法再脱模。

(×)

19.当环境温度较高时,沥青混合料选用的沥青用量应比最佳沥青用量适当减小一些。

(√)

20.当沥青混合料的沥青含量是5%时,相应的油石比是4.8%。

(×)

21.在测定水泥净浆标准稠度用水量时,由于维卡仪法测得的结果比试锥法更加准确,所以前者是标准法,而后者是代用法。

(×)

22.水泥标准稠度的大小,并不说明水泥混凝土需水量的大小。

(√)

23.水泥颗粒越细,水泥的质量越好。

(×)

24.当新拌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良好时,则混凝土的坍落度就能满足要求。

(×)

25.虽然配制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合料对矿料级配都有要求,但混凝土的级配要求要比沥青混合料更严格一些。

(×)

26.尽管水泥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形成的关键指标之一,但并不能说为保证混凝土强度形成需要,配制混凝土选用的水泥强度等级越高越好。

(√)

27.低碳钢的抗拉强度都要比屈服强度高。

(√)

28.石灰水泥综合稳定时,如果水泥用量达到整个结合料用量的10%,则应按照水泥稳定类材料考虑。

(×)

29.测定石灰土中石灰剂量,必需考虑材料拌和后在较短的时间里进行,否则会对检测结果造成较大的误差。

(√)

30.在流动性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当混凝土用砂由中砂改为细砂时,砂率和用水量都要增加。

(×)

三、多选题(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土的液限和塑限联合试验需要控制的条件是(B、C、D)。

A、锥入土的深度B、锥质量100g

C、锥体沉入时间D、锥角要求30度

2.分别采用快剪、慢剪和固结快剪三种方法进行剪切试验时,三者之间存在的差别是(A、B)。

A、排水方式B、剪切速度

C、渗透系数D、饱和度

3.液塑限测定的方法有(A、B、C、D)。

A、联合测定法B、圆锥仪法

C、碟式仪法D、搓条法

4.试验数据要在半对数坐标上表达的试验项目有(A、D)。

A、压缩试验B、击实试验

C、回弹模量试验D、颗粒分析试验

5.采用酒精燃烧法检测土中含水量,不适宜此方法的土是(B、C)。

A、粘性土B、有机土

C、盐渍土D、砂性土

6.分别采用轻型击实或重型击实操作方法,试验操作存在的区别在于(A、C)。

A、击实锤质量B、试筒体积

C、击实锤落高D、锤底面积

7.集料表观密度是指单位表观体积下集料的质量,其中表观体积包括(A、C)。

A、集料实体体积B、集料开口孔隙体积

C、集料闭口孔隙体积D、集料颗粒间空隙

8.能够表示粗集料强度大小的评价指标是(C、D)。

A、坚固性B、软石含量

C、压碎值D、洛杉矶磨耗率

9.可以采用(A、B)评定石料的质量等级。

A.洛杉矶磨耗率B、立方体饱水抗压强度

C、空隙率D、抗压碎值

10.影响沥青延度试验准确性的主要因素是(B、C)。

A、拉断时间B、试验温度

C、拉伸速度D、试件长度

11.沥青的三大指标是指(B、C、D)。

A、标号B、针入度C、软化点D、延度

12.采用不同方法测得的沥青混合料密度种类有(A、B、C)。

A、表观密度B、毛体积密度

C、理论密度D、表干密度0

13.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调整要解决的问题是(B、C)。

A、确定拌和温度B、确定各热料仓矿料比例

C、确定沥青用量D、确定拌和时间

14.水泥净浆标准稠度用水量操作的目的是保证(A、D)等试验结果具有可比性。

A、凝结时间B、力学性能检测

C、水泥品种判断D、安定性检测

15.引起水泥安定性不良的成分包括(B、C)。

A、碱性物质B、三氧化硫

C、游离氧化钙D、游离二氧化硅

16.从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和比例而言,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有(A、B、D)。

A.灰水比B、粗集料种类

C、水泥类型D、水泥强度等级

17.混凝土坍落度试验可以检测混凝土的(A、B、C、D)。

A、粘聚性B、保水性

C、含砂状况D、流动性

18.表示钢材塑性大小的指标是(A、B)。

A、伸长率B、颈缩率

C、硬度D、屈强比

19.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混合料的组成设计主要是确定(A、B、C、D)。

A、集料级配B、结合料剂量

C、最佳含水量D、最大干密度

20.可以用于高速公路路面基层的半刚性材料有(A、C)。

A、石灰粉煤灰碎石B、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

C、水泥稳定级配碎石D、水泥石灰粉煤灰材料

四、问答计算题:

(6道题任选5道做答,每题10分,共计50分)

1.归纳指出无机结合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的成型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答:

根据结合料类型将无机结合料分成两类:

水泥稳定类和石灰稳定类。

成型试件的步骤大致有:

(1)由已确定的无机结合料的配合比以及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计算成型一个试件所需要的各种材料数量,然后备料拌和,适当闷料一段时间;

(2)按每个试件所需混合料数量称重装入圆柱体试模中,采用静压法在压力机上压制成型,脱模后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温度25±5℃、相对湿度90%以上)进行养护,到规定龄期前一天浸水养护后,时再进行强度试验。

成型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大致有:

(1)根据无机结合料中材料的最大粒径,选择合适规格的试模尺寸成型,通常最大粒径不超过试模直径的四分之一;

(2)注意不同规格试件每组成型个数要求,当属于细粒无机结合料时,拌和时可以每组一次性备料拌和,而中粒和粗粒无机结合料则要求按每个试件单独备料拌和,以保证试件的均匀性。

答题要点和评分标准:

分别答对成型和注意事项各得4分(允许所答内容与标准答案有些区别),叙述完整再得2分。

2.简述承载比试验操作步骤?

答:

(1)称试筒本身质量(m1),将试筒固定在底板上,将垫块放入筒内,并在垫块上放一张滤纸,安上套环。

(2)将1份试料按规定层数和每层基数,求试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3)将其余3份试料,按最佳含水量制备3个试件。

(4)将试筒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取备好的试样分3~5次倒入筒内,进行击实。

(5)卸下套环,修平击实试件,取出垫块,称试筒和试件质量。

(6)泡水测膨胀量。

(7)进行贯入试验。

答题要点和评分标准:

答对

(1)~(7)各得1分(允许所答内容与标准答案有些区别),叙述完整再得3分。

3.描述绘制级配曲线及级配范围的操作方法。

答:

(1)绘制直角坐标系;

(2)纵边为算术坐标形式表示的通过量的百分数(也可为累计筛余百分数),横边以等间距从左向右、从小到大依次定出各筛孔(即粒径)位置;

(3)在坐标图中确定各筛孔所对应的通过量,用一条曲线依次将这些点连接起来,成为级配曲线;

(4)同样,将粒径上所对应的通过量范围上下限分别确定在坐标图中,各自用曲线连接,得到级配范围。

答题要点和评分标准:

每答对1条得2分,条理清楚叙述准确加2分。

4.一位初学者对一针入度实际值已掌握的沥青进行针入度试验,但每次结果均与实际值有较大的偏差,请你帮助分析找出其中的原因。

答:

造成偏差的主要问题可能有:

(1)温度没有严格控制到要求的试验条件,当温度偏高时,测得的结果就会偏高;

(2)标准测针的总质量不准,如果测针质量偏轻的话,测得的结果就可能偏低;(3)测针贯入时间掌握不准,每次测试贯入时间可能与要求的5秒时间有一定的偏差,从而有可能使测得的结果忽高忽低。

答题要点和评分标准:

答出每个原因可得6分,指出每个原因变动所带来的问题各加1分,答题完善再加1分。

5.试述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的试验检测方法。

答:

(1)用4.75mm筛过筛,取筛上部分进行试验,根据工程粒径的大小确定试验样品数量;

(2)用目测法挑出不属于针片状颗粒,留下可能是针片状的颗粒,做进一步判断;

(3)对每个怀疑颗粒,首先根据集料颗粒形状,确定基准面。

然后依据基准面用卡尺分别测量每一颗粒的长和高,当长比高大于等于3时,则该颗粒属于针片状颗粒;

(4)以针片状颗粒占试验所取材料总质量的百分比做为试验结果。

答题要点和评分标准:

每答对一点得2分,思路清楚叙述正确再得2分。

6.根据粘稠沥青密度测定原理,分析写出试验结果的密度计算公式。

答:

沥青密度测定采用比重瓶在天平上反复称重的方法进行,也就是在天平(或满足感量要求的电子称)上分别称得比重瓶的质量

、比重瓶和装满水时的质量之和

、比重瓶和加入比重瓶里的沥青质量之和

、比重瓶加入沥青后再装满水时的质量之和

,由此得到沥青密度(

)计算公式:

答题要点和评分标准:

答题思路正确,不缺项得6分,公式表达正确得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