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世》读后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204312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间世》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间世》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间世》读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间世》读后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间世》读后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人间世》读后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人间世》读后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人间世》读后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人间世》读后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人间世》读后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人间世》读后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人间世》读后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人间世》读后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人间世》读后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人间世》读后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人间世》读后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人间世》读后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人间世》读后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人间世》读后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人间世》读后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间世》读后感.docx

《《人间世》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间世》读后感.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间世》读后感.docx

《人间世》读后感

《人间世》读后感

泡1杯清茶,读1本《人间世》,看1次人生百态,品1次酸甜苦辣,读书似读人,长知识,磨性情,长经验,明是非,让我们1起静静的感悟《人间世》。

  《人间世》通过1个又1个生命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真实的医学,让人们面对疾病的时候能够多1些思考,不避谈失败,不忌言生死,尊重生命。

活诞生命的意义,爱每天每分钟,爱现在,爱进程。

  在疼痛眼前,人是多么的渺小和无助,得病时多么向往自己能有1个健康的体格,只要是自己或家人能平安顺遂,无病无灾,没有任何能比这样的事情落在自己的身旁更加能体现出人生幸福。

但恰恰相反,人又常常在平常生活中,肆意浪费透支着自己的体能。

人应当规律生活,不能透支身体。

  《人间世》中提到的抗癌妈妈张丽君,看到她,我的心情10分的沉重、5味杂陈,不由斟酌生死。

  张丽君曾说过这么1句话:

“人生就像打牌,总有人会抽到几张烂牌,抓得手时,你就已知输了。

但你不能毁牌,还不能丢掉,你只有任它左右和玩弄,这就是操蛋的人间人世。

”我不由感慨万千,自己还好好的活着,健康的活着。

  《人间世》中张丽君的公公说:

“想让张丽君下辈子做自己的女儿”时,我相信没有1个人不为之落泪的,人间情未了,来世再相报。

忽然由衷感叹:

珍惜具有,活在当下。

  读《人间世》,我从中感遭到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和当前医务环境如何,思考我们以后如何应对。

同时当中所触及到的医患矛盾,究其本因,是不是可以免和解决,但是它让我看到最多的是无奈,是生死。

生不容易,死更艰巨,由于它牵绊太多的情感和眼泪。

  骨肿瘤的“安仔”,为了活着,他截掉了手臂,为了活着,他做了N次化疗。

他的生命如烟花1般短暂,但那种面对疾病的坚强和英勇,却给活着的人更多启示。

我想,只有直面死亡和病痛,我们才能更加感遭到活着的宝贵,健康的重要。

好好活着,比甚么都重要。

  医学发展到今天,虽然我们有精准医学,有5G互联网+医疗,但是医学在病魔眼前确切是渺小的且微弱的。

我们经常会很无助,当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时候,我们能够做的仅仅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原来,医学的’真相就是高明的医生也有没有力回天的时候,在很多“伤医事件”的背后,是由于很多患者家属不能够接受对自己亲人生的渴望和现有医学水平之间的落差,这同时也给医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疾病眼前,希望患者家属能够给予医护人员充分的信任,让医护人员能够真正发挥出自己的职责,尽力去挽救每位患者,也许这才是我们真实的寻求。

  《人间世》直击人心,是由于它上演了在医院里的悲观离合,在希望与失望的交织中,1切情绪都被放大,喜悦溢于言表,悲伤难以承受,愤怒不可遏制。

但是,在误解、冲突和寒心以外,又总有信任、尊重和相互理解。

  《人间世》它让人重温了1个道理:

1切都会败给时间,每一个人都是赤条条地来,又赤条条地归去。

它也让人明白,世上没有甚么事,能大过生死。

愿:

大家都要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由于1生太短,我们要多1点时间去感受。

死亡总是不期而至,历来不会由于年轻或优秀网开1面,总是以无情和冷血的面貌示人。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在巨大的命运眼前,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

  那是1束光芒。

“1息尚存,我当全力以赴。

”对医护人员,我们要有这样的信任与信心。

  闲暇时读1本《人间世》,添1份情趣,长1份长智,享1份愉悦。

记录读书心得,分享精神感受,在学习中进步,在顿悟中成长,1起翱翔于知识的海洋!

读1本好书,像交1个益友,让浏览成为1种习惯吧!

读书,可让人静心、养心,提高修养。

人生至美是读书,让浏览融入生活,让书香充盈心灵,让书香飘溢每个角落。

  第2篇:

《人间世》观后感人间世

  寒来暑往、生老病死,世界的规律浩浩荡荡,疾病、死亡,人类从未克服,但也从未放弃,除乞求上苍,医学是人类保护自己的最后屏障,而医院是人类与疾病斗争的现场,“人间世”剧组将产生在医院的故事逐一显现出来,两年的记录,终究显现出来的只是冰山1角。

《救命》《理解》《团圆》《告别》《选择》《信任》《新生》《坚持》《爱》这9个主题通过视察医院这个社会矛盾集中体现的标本,反应社会变革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艰巨前行,通过换位思考和善意的表达,展现1个真实的人间世态。

  如片中所说“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还清晰的记得第1集中:

邹磊,男,24岁,本来正值青春年华的年龄,应当享受世上1切的美好,却得消化道出血,生命垂危。

面对年轻的生命,父母恳切的眼神,医生想尽1切办法去救治,经过量名专家会诊肯定给予他血液净化医治,期间为了保证血液及时的输注,各位医护人员乃至不惜用自己的体温去帮助血液复温。

不幸的是最后还是没能克服血液净化带来的并发症:

应激性溃疡致使的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负责抢救的车在前医生48h不眠不休的抢救仍然没有把这个花季的少年留下了。

王建辉—心脏移植患者,他的癌症分散到了心脏,急需心脏移植,他是荣幸的,由于恰好常州市第1人民医院有1个和他匹配的脏源,50岁的心脏外科主任赵强带病操刀,在他和他的团队的努力下。

王剑辉的手术很成功,第2天他就醒了。

面对任何1个生命。

我们都会不遗余力的去挽救。

医生最困难的不是面对失败,最困难的是,面对这些失败带来的种种挫折,却不丢失最初的那份热忱。

  生命是1个终极问题,人总要面对死亡,生命就是1条单行线,将近终点,不甘、愤怒、挣扎、恐惧。

这是1个人最直观的感受,由于我们来不及思考死亡的含义。

  “我的世界很小,我的世界都是我爱的人”,这是第9集《爱》的主人公—张丽君说的1番话,26岁的她怀有身孕。

却不幸得了癌症,迷茫、慌张、失望。

在打掉孩子还在尽快接受癌症医治和等着孩子生下来后再进行医治之间,她坚定的选择的后者,她说:

“生命终结了也应当把他带到这个世界来看看,好歹我活了26年,他还没有来世界看过1眼”,为了保证胎中的宝宝健康的生长发育,张丽君乃至还要保持心情愉快。

当2斤多的“小包子”平安出世后,此时,医生发现张丽君的癌症竟凶险到没法开刀医治。

当生命走到尽头,如果可以选择,你将以怎样的方式谢幕?

她选择了笑着面对,保持生命最后的尊严。

人生,就像在打扑克牌,如果不足够荣幸,总会抓到几张烂牌,但张丽君说:

“烂牌抓的多了,也就无所输赢了”。

生命不是喜剧,但她远比喜剧更有气力,直指人心。

  医学的任务不是起死复生,更不是消灭疾病,医学的对象是人,是减缓人的苦痛,解救性命,但命不由人,有时候,医生拼尽力气也没有换来1个医治的机会,有时候,医生拼到了1个机会,却没有挺过最后的难关。

在这场战役中,医生与患者本是同盟,误解、争吵、沟通,医学的征途荆棘密布,医生是患者最后的希望,在生死眼前,即便前程凶险,医生的天职要求他全力以赴。

我们组织过成百上千次抢救,我们成功,我们失败。

正是能体会这类切肤之痛,我们才能仍然坚定的守护着每一个人生命。

医生护士患者本是战友,彼此之间需要信任与尊重,双方都多1点理解才能,还社会1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医疗环境!

  ‘’

  第3篇:

《禅说庄子——人间世》题目:

《禅说庄子——人间世》

  

(1)

  ————————

  第1讲、遭受人世间的阴暗面

  颜回见仲尼,请行。

曰:

‚奚之?

‛曰:

‚将之卫。

‛曰:

‚奚为焉?

‛曰:

‚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

回尝闻之夫子曰:

‘治国去之,乱国就之,医门多疾’。

愿以所闻思其则,庶几其国有瘳乎!

  仲尼曰:

‚譆!

若殆往而刑耳!

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

  ‚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

德荡乎名,知出乎争。

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

2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且德厚信矼,未达人气,名闻不争,未达人心。

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命之曰菑人。

菑人者,人必反菑之,若殆为人菑夫?

且苟为悦贤而恶不肖,恶用而求有以异?

若唯无诏,王公势必乘人而斗其捷。

而目将荧之,而色将平之,口将营之,容将形之,心且成之。

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顺始无穷,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

  ‚且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

是好名者也。

昔者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国为虚厉,身为刑戳;其用兵不止,其求实无已。

是皆求名实者也,而独不闻之乎?

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

虽然,若必有以也,尝以语我来!

  庄子笔下的人间社会

  年龄战国时期,中国可谓是礼崩乐坏,各诸侯国中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的现象常常产生,全部社会1片混乱。

孔夫子对这样的局面,完全是无可奈何,没有办法。

道家学说,特别是庄子,对当时社会的阴暗面,揭穿得可以说是入木3分的。

从庄子的角度看来,当时全部社会极其险恶,全部人心也极其险恶。

怎样在这类险恶的社会人心当中,以不变应万变,使自己能够养生、全身、保命?

这些问题就是《庄子·人间世》这1篇中很重要的内容。

  实际上,我们从佛教的理论来看也是如此。

佛教学说把这个人类社会称为“5浊恶世”,这与庄子在《人间世》中表达的意思,是非常契合的。

人世间有它阴暗的1面,有它险恶的1面,但究竟是怎样“阴”、怎样“险”呢?

《人间世》中通过颜渊与孔夫子的对话,就能够看出12。

  另外,从本篇颜渊与孔夫子的对话中,事暴君,处浊世,与人交际,应当以甚么样的态度来面对?

文章通过层层推动,层层辨析,最后引出了“心斋”的学说。

所以《人间世》的这1段,在全部《庄子》的3103篇里也是比较特别的,由于《庄子》3103篇里,只有这1篇是大量地、深入地介绍了人世间的阴暗面。

  好,下面我们看正文。

  文章1开篇,翻译成现代的语言,即是颜回去见孔子,向他辞行。

孔夫子就问他,你要到哪里去呢?

颜回说,我要到卫国去。

孔夫子又问他,你要去做甚么事情啊?

颜回就说出了自己抱负,愿意以自己的平生所学,去救民于水火,治国平天下。

  颜回就跟自己的老师说了,“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

民其无如矣。

回尝闻之夫子曰:

治国去之,乱国救之,医门多疾。

愿以所闻思其则,庶几其国有瘳乎!

  我们来看看卫国的国君是甚么样的人呢?

“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这是1个年轻气盛,办事独断的国君。

其实,不光是国君,就是我们1般的年轻人,都容易犯“其年壮,其行独”的毛病。

特别是既年轻又有权的人,常常不知道天有好高,地有多厚,本身也不明白怎样料理身旁的环境,自然就会“其年壮,其行独”。

  题目:

《禅说庄子——人间世》

  

(2)

  ————————

  轻用其国的后果

  我这1代人,跟我1样上了岁数的人都不会忘记,自上世纪中后期的“反右”以来,从“3面红旗”到“文化大革命”,当时弄的就是“其行独”,独断独行、独断专行,听不进意见,这个就会造成下1句说的“轻用其国”。

我们只要看到“大跃进、人民公社、大炼钢铁”等等进程,就能够明白甚么叫“轻用其国”。

那个时候,那种状态确切惨不忍睹!

但是呢,当时的领导者又“不见其过”,所以就会“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

  从历史的经验看,秦始皇统16国后也是这样干的。

苗条城,动用1两百万人;南开南越,动用510万人;修骊山陵,又动用710万人,后来还修了阿房宫。

那个时候,弄得全国再也没有壮丁在田里面干活了,老百姓只要略微有点过失,就充军发配!

断送了秦代的汉高祖刘邦,当年也好几次带着服劳役的人到咸阳去,最后1次由于不能定期到达,会受惩罚了,才开始造反。

再看楚霸王的战将黥布(后来称为英布),脸上刺了字,是犯人,也参加了骊山陵的工作,只不过他命大,逃跑出来了。

秦始皇这些“其行独,轻用其国”的行动,弄得民怨沸腾,自己去世的第2年,全国就爆发了终究颠覆秦王朝的大起义。

  隋炀帝也是轻用其国的典型。

他修大运河,还连续几次发动对高丽的战争;开运河以后屡次巡行江南,浪费浪费,不问国事,最后落得个国破人亡的下场。

再往后,被金人虏去的宋徽宗,他要地方上进贡“花石纲”,也是这个模样。

从浙江弄到首都开封的石头,小则几吨大则几10吨,从陆路、水路1直运到开封。

石头还要这样布置、那样打扮,弄得花里忽哨的。

人民不堪其扰,沿途的老百姓简直活不过来!

  只要我们从历史的经验上去看,轻用其国的,都是要把国家弄垮。

这些都是远的,近的我们也很清楚。

只要是经历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我们就可以感觉到轻用其国的可怕!

  “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

这是肯定的,由于你不爱惜民众,那末“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人命就像草芥1样不值钱,死者如山。

现在的户籍史料显示,秦始皇统1天下时,全国有两千多万人,到刘邦统1天下时,全中国就只有

  5、6百万人了,算算看,短短的210多年时间死了多少人?

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是“10余23”。

  到东汉末年,全中国官方的人口数字是6千多万,为历朝历代(清代之前),所统计的数量最高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1个人口高峰时期,就算唐代“开元盛世”的时候,全国也才只有5千多万人。

但是,经过了3国的缭乱,这么多人口到了“3国归晋”的时候,全国又只有5百来万人了!

在我们4川,刘备的这块地方,只有810多万人了,其中部队就有10多万人,且不说还有那末多的行政官僚。

老百姓基本上5个人中就有1个是兵士,剩下的尽是些老弱妇孺在家,没有办法保持正常的生产,国家根本拖不动!

东吴比蜀国好1点,那时候也不过1百多万人;曹魏实力最强,也不过

  3、4百万人。

到了“3国归晋”的时候,全国也就

  5、6百万人!

相比之下,人口的骤减居然到达了10分之9!

  隋文帝统1天下后,经过10多210年的疗养生息,隋朝其实已相当富裕了,文治武功其实不比唐太宗的时候差。

但拿给隋炀帝像上面所说的那末1整下来,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时候,唐代统计户籍也只有几百万人,不到1千万。

因而可知,只要遇上了劳役瘟疫战乱这样的事情,就很可怕了!

  上面我们把远的和近的例子举了这么多,我们应当有所体会了。

所以到现在,对历史哪怕是略微有点熟习的人,都生怕国家混乱!

1进入战乱、**这么1种状态,这9百610万平方千米的范围内真的就危险了!

10

  3、4亿人到时候拿着这个烂摊子咋个办?

所以,我们还是像古人说的那样,“宁为太平犬,不做离乱人”。

  题目:

《禅说庄子——人间世》

  (3)

  ————————

  自度而后度众生

  颜渊固然是随着孔夫子学圣贤之道,看到卫国的国君胡作非为,“民其无如矣”,老百姓都没有办法,没有可归的地方了,所以就对孔夫子说,“回尝闻之夫子曰:

治国去之,乱国救之,医门多疾”。

你老人家不是常常教导我们吗,1个国家如果治理得很好,你就没有必要再待在那儿了,你应当到乱国去,到那些没把国家治理好的地方去效率!

高明的医生,眼前永久是病人多多。

我愿意根据老师给我们讲的这些道理,到卫国去,帮助它解决政治问题。

如果运气好,说不定还可以把卫国的这些麻烦给解决了。

  颜回的这个发心肯定是很好的,儒家的观念里,1个有理想的人,就是要去治国平天下嘛。

但是,孔夫子这里却反对他去。

为啥子反对他去呢?

按理说颜回既然是依照他的教诲来办的,他不应当反对呀!

我们再来看孔夫子的回答。

  “譆!

若殆往而刑耳!

”就你啊?

嘿嘿,你要是到卫国去,严防挨上1刀!

不但帮不了卫国的忙,反而把自己的命给搭上!

为何啊?

  “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者忧,忧而不救。

”注意了!

这个是1个大原则。

孔夫子的这句话我们可以单列出来看。

道不欲杂,在道家学说里面,我们知道它有1个主旨,就是抱元守1。

道术忌杂,我们学、我们修、我们为人处事,用毛泽东的话来讲,应当学会“捉住主要矛盾”。

我们在任什么时候候,只能做1件事情。

不可能此时你在北京,同时你又在上海。

所以“道术忌杂”是我们用心、做事的1个根本原则。

  有的人是艺多人胆大。

艺多了,你未必能精。

你要专精,就必须要集中精力和时间进行投入。

很多人像猴子掰玉米,今天干这样明天干那样,结果1件事情都料理不好。

这就犯了“道术太杂”的毛病。

所以庄子的这1句,就能够给我们很好的启示,我们为人做事,1定要抱元守1,不要去多想多为。

  “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

这个道理中间的因果关系是必定的。

你1杂了就多,多了固然会扰,干扰你的心智,干扰你的判断。

当你事情多了以后,你东边也在救火、西边也在救火;东边去踩、西边去压。

如果超越你能力的半径,超越你的可控距离了,那末你心里面自然就会耽忧、忧愁。

“忧而不救”当你从事上的麻烦变故意理的麻烦以后,谁又来救你呢?

事情没干好,就是自己没有把自己料理好。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这里,孔夫子开始谈至人,谈人家在道上有所得的人是怎样来处理这些事了。

人家是“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先要以道成绩自己,让自己得道摆脱,然后再去成绩他人,按佛家来讲,就是自度而后度众生。

  这又是1个根本的原则。

就像带兵打仗1样,总是先要保存自己,然后再求消灭敌人。

不先保存自己,自己牺牲了,就谈不上消灭敌人了。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这些原则,都是我们平常生活中应当斟酌到的。

在平常的修为当中,1定要先以道来成绩自己,有了这个本钱,你才能够“存诸人”,才有资历去帮助他人。

  “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如果自己还没有本事,没有本钱,在道上没有啥心得体会,那末哪有资历到”暴人之所”,去服侍这个暴君呢?

用成都的丑话来讲,就是自己屁股流鲜血,却给他人医痔疮。

这简直就是笑话!

  题目:

《禅说庄子——人间世》

  (4)

  ————————

  老庄哲学的根本原则

  下面孔夫子继续教导这位心爱的弟子,“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

德荡乎名,知出乎争。

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

2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孔夫子问颜回,你知不知道“道德荡、智虑出”是因何而起的呢?

德之所荡,1个有德的人,他内在的魅力自然会释放出来。

不单单是内德会释放于外,而且是“智之所为出”,智慧一样也会表现出来。

但是,道德是怎样释放出来的?

智慧又是怎样样释放出来的?

我们道德智慧的源泉到底在那里?

“德之所以荡,智之所以出”,这个是我们修为进程中要认真留意的几句啊!

  孔子谈到这里,并没有继续说下去,马上话锋1转,说出了1番德行与智慧的麻烦来。

“德荡乎名,知出乎争。

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

2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我们看到这几句话,大家都千万要留意!

德荡乎名,你的德行1出来就有了名望,有了名望,你这个德,也就有点麻烦了。

  中国佛教发展到南北朝萧梁时,有1个僧人慧皎写了部《高僧传》。

在此之前,已有其他的僧人写了个《名僧传》。

但慧皎不用“名僧”这两个字,为啥呢?

他说1个出家人,本来就是要舍去名利的。

我们修行,要脱离生死苦海,要舍弃名利,怎能拘泥于名呢!

真正有修行的人,应当是高僧,不应当称之为名僧。

所以,慧皎就写了中国的第1部《高僧传》。

那末他的这个本意,也还是出自《庄子》的“德荡乎名”。

如果大家都成了名僧,大家的名望都大了,恰恰名人未必就是高人。

  你看现在庙子头,这样职位,那样职位,今天坐飞机,明天当个CEO,煞有介事。

头几天,我还和朋友谈到了那个“旅行大师”,把某某某这样1个著名寺庙当企业来运作,常常坐起飞机去美国,去欧洲,带1批武僧到处表演,这些武僧些,能武打,但佛法修行的水平又如何呢?

  那天我这儿来了1个河北沧州的,也参加过河北的禅修夏令营。

这位朋友310多岁,学武功,也学道术,也还很有成绩的模样,能水上飘。

据他说到东湖去的话,他可以在水面上从东岸跑到西岸,不会沉下去。

另外,他的龟息术也小有所成,能够5花大绑地在坑里活埋

  5、6个小时,没事儿!

而且有脱逃术,一样5花大绑,脚镣手铐带上,他可以在10秒以内脱逃。

但收徒弟的费用就不低了,1万元1人,学1年,保证你能学会其中的1两样技能。

他有这样的本事,都还想到成都来访高人。

我给他讲了几位“高人”,他听了后说算了,不学了。

  固然我说的那些人,用的是术,不是道上的东西。

我们再来看,德和智,是我们生活当中离不得的。

德和智的修养,固然就是道上的东西了。

但道上的东西,它又有所忌讳!

德,因名而消失;智,因争而愈出!

所以说“名也者,相轧也”,有了名以后,麻烦也就随着来了,比如在名次、排位上相争,等等。

有些人啥子事都要争第1,千千万万的人,你要踏下去好多?

踩下去那末多人,累不死你啊!

  “知也者,争之器也”,我们的智慧,很多人也是用在对矛盾的驾驭上,用在争斗上。

而且通过争斗,积累经验教训,这方面的智慧也会愈来愈多,愈来愈广,这就叫“智因争而愈出”。

如果智和德牵扯上名、利以后,这个德和智也就不善了,就是恶了。

所以“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2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我们看《老子》里说,“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在《庄子》里,他把老子的话更进1层了,把名和智也看成了凶器!

  我们常常看到,很多人本来是很不错的,但是1旦有了名,出了名,就糟了。

有些本来很浑厚的人,大家都觉得他很可爱,结果1变聪明以后,也糟了。

为何呢?

由于开启智慧了,掌握了世间的争斗之智、谋略之智,用于相互砍杀,他人对他就敬而远之了。

所以说名和智,的确是凶器啊!

  “非所以尽行也”,这些都不是究竞之道。

我们知道在老庄的学说中,最根本的原则就是弃圣绝智,这里也离不开这个原则。

弃圣,就是要把孔夫子讲的那1套仁义礼智信等等,抛弃不用;弃智,智慧也不能用,由于用智就有机心,有机心就与大道不合。

大道是没有机心的,是自然的,而我们人心之动,常常是违背自然的,违背大道的。

所以老庄学说的弃圣绝智的原则,在《庄子》中表现得非常之坚定。

  题目:

《禅说庄子——人间世》

  (5)

  ————————

  以他人之恶显自己之美

  孔夫子给颜回讲了1通弃圣绝智的道理以后,又接着来洗这位弟子的脑壳,“且德厚信矼,未达人气;名闻不争,未达人心。

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命之曰菑人,菑人者,人必反菑之。

”这1段到底讲的甚么呢?

我们下面再来好好揣摩1番。

  “且德厚信矼,未达人气”。

矼,作浑厚来理解,这句是说1个人的德行淳厚,信誉笃实,但是呢,你还未达人气,即不懂与人意气相投的那1套交际工夫。

浑厚的人是不善于玩这1套的,而灵巧的人,却最喜欢弄这些的,用流行的话来讲,就是善于勾兑。

善于与他人相交的人,通过各种物资的、精神的、语言的、行动的等等方式,在观念和事物上与人交换,使彼此有所了解。

但是,有些时候也未必须要这些进程,有时候突然1见面,就有了心心相印的感觉。

  “名闻不争,未达人心”。

如果你不去争名争利,那末你就常常不懂人心。

“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

这里,孔夫子批评颜渊的工夫做得死板、僵化了,你既不晓得如何与人意气相投,又不了解他人的内心,如果你把仁义礼智信的那1套拿来衡量卫国的这个君王,那就是以他人之恶来显自己之美。

你在批评他人这样不对、那样不对的时候,反过来讲呢,就是表现自己这也了不起、那也了不得!

那末,有这类行动,就“命之曰菑人”。

  “菑人者,人必反菑之”。

甚么是菑人?

就是1般人说的害人精!

菑,即是灾害的意思。

菑人,你可以这样理解,凡是栽赃、陷害、揭发、检举、投诉、控告他人的人,都可以称之为菑人。

你去算计他人,整理他人,那末他人也要反“菑”于你。

  “若殆为人菑夫!

”所以孔夫子就说,你颜渊要是真的去游说、去劝说卫国的国君,如果你说他不仁不义,那他就1定会反过来整理你!

你愿不愿意落到“菑人”或被人所“菑”的地步呢?

  题目:

《禅说庄子——人间世》

  (6)

  ————————

  仁义之道的窘境

  下面,孔夫子给颜回讲了1段更严重的话,分析他去卫国凶多吉少的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