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120题 政治古诗词题目 含答案详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205729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复习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120题 政治古诗词题目 含答案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三复习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120题 政治古诗词题目 含答案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三复习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120题 政治古诗词题目 含答案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三复习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120题 政治古诗词题目 含答案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三复习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120题 政治古诗词题目 含答案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高三复习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120题 政治古诗词题目 含答案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高三复习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120题 政治古诗词题目 含答案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高三复习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120题 政治古诗词题目 含答案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高三复习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120题 政治古诗词题目 含答案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高三复习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120题 政治古诗词题目 含答案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高三复习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120题 政治古诗词题目 含答案详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高三复习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120题 政治古诗词题目 含答案详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高三复习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120题 政治古诗词题目 含答案详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高三复习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120题 政治古诗词题目 含答案详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高三复习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120题 政治古诗词题目 含答案详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高三复习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120题 政治古诗词题目 含答案详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高三复习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120题 政治古诗词题目 含答案详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高三复习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120题 政治古诗词题目 含答案详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高三复习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120题 政治古诗词题目 含答案详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高三复习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120题 政治古诗词题目 含答案详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复习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120题 政治古诗词题目 含答案详解.docx

《高三复习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120题 政治古诗词题目 含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复习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120题 政治古诗词题目 含答案详解.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复习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120题 政治古诗词题目 含答案详解.docx

高三复习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120题政治古诗词题目含答案详解

王安石变法(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1小题,)

1.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守旧官僚的强烈反对B.指导思想和实行过程存在偏差

C.最高统治权力的更替D.改革者本人的决心动摇

2.王安石指出:

“所以为保甲,足以除盗;然非特除盗也,固可渐习其为兵。

既人人能射……然后使与募兵相参,则可以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

”可见保甲法推行的直接目的在于()

①维持地方治安②加强中央集权③提高军队战斗力④节省军费开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2011年4月潍坊四县高二质检12题)从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

A.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B.选拔人才更注意实用性

C.否定了科举制度D.根除了“恩荫”选官的弊端

4.(2011年11月北京西城区期中20题)北宋中期社会积贫积弱,政府以节约开支方式解决“积贫”的措施有

A.青苗法B.均输法C.市易法D.方田均税法

5.“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是()

A.整顿吏治    B.发展经济   C.增强军事实力D.改革科举制度

6.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提出“理财为方今先急”,可见其改革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

A.高利贷盘剥B.土地兼并

C.农业生产的恢复D.政府的财政困难

7.(明哲老师原创)学者梁庚尧认为:

“市易法的颁行,……由于王安石以义理财思想,使其在立法时表现出摧制兼并的外貌。

然而社会政策只是市易法阳宣的一面,财政政策才是其阴伏的真正本质。

”据其观点,市易法的“真正本质”是()。

A.节流增收

B.打击富豪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抑制兼并

8.要了解范仲淹改革的基本设想和方案,应该阅读()

A.《三经新义》    B.《答手诏条陈十事》   

C.《岳阳楼记》D.《法经》

9.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变法措施主要是()

A.保甲法B.方田均税法C.农田水利法D.改革科举制度

10.宋辽关系与宋夏关系的相似之处包括()

①双方有和有战②北宋基本处于被动防御状态

③北宋以岁币换和平④辽、西夏历次对宋战争均取得胜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从推进改革的角度看,王安石变更科举及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

①营造社会舆论②造就改革派人才③统一思想认识④完善太学制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2.(2010年11月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23题)王安石变法在科举制度方面的措施有

①废除明经诸科②设置医学、武学等专门学校

③进士科不考诗赋④依照才能、品德来选拔官员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3.(2011年1月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11题)王安石变法中,立足于平抑物价、抑制大商人控制市场()

的政策是

A.市易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青苗法

14.(2010年1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15题)据《文献通考》记载:

“(宋)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下列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不符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B.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C.收回地方兵权达到“强干弱枝”D.提高军队战斗力、实现富国强兵

15.(善松老师原创)北宋翰林学士范镇曾评论:

今行此法是变富人之多取而少取之,……少取与多取,犹五十步与百步。

此语评论的是

A.青苗法B.农田水利法C.募役法D.将兵法

16.北宋在澶渊战胜了辽国,却答应每年给辽送岁币。

这说明()

A.当时的民族关系和睦    B.北宋以屈辱的代价换取边境的安定   

C.北宋以礼治国D.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扭转

17.(2011年4月潍坊四县高二质检11题)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之急”,其“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的关系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

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的关系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18.作为王安石变法的追随者,北宋诗人韦骧写下了“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的诗句,这里他所颂扬的变法措施是()

A.青苗法B.农田水利法C.募役法D.方田均税法

19.(永建老师原创)公元997年,北宋朝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剩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政府收入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造成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

A.地主兼并土地,朝廷财政收入减少B.农民负担过重,影响生产积极性

C.过度强化中央集权,机构庞大臃肿D.统治者对外扩张,军费开支巨大

20.(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14题)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免役收庸法④方田均税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1.王安石变法期间,必须轮班为官府充役的河南农民田二得以回乡务农主要得益于()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差役法D.均输法

22.看到图4—1所示名胜,就会想起范仲淹的千古名作。

他创作该作品时正值()

A.主持变法踌躇满志   B.变法遭遇阻力进退两难   

C.变法失败后被贬出朝廷D.变法遭到挫折身陷牢狱

23.(2010年9月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摸底19题)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

”由此,可以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神宗

A.急功近利B.动摇不定C.反对变法D.软弱无能

24.司马光说:

“介甫(王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

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

至忠直疏远,谗佞辐辏”。

司马光所说的“谗佞”是指()

A.政府中的贪官污吏B.拥护王安石变法的人

C.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D.变法中得益的农民

25.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

A.得到了宋神宗的大力支持    B.获得了朝野上下的普遍肯定   

C.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D.揭开了王安石变法的序幕

26.(善松老师原创)范仲淹于庆历三年九月将《答手诏条陈十事》奏折呈给宋仁宗,提出了十条改革主张。

由此可见,范仲淹认为当时改革的中心问题是

 

A.发展经济

B.整顿吏治

C.增强军备

D.重视律令

27.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

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 )。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28.(永建老师原创)为了克服北宋初期“尽削方镇兵权,只用文吏守土,及将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所造成的弊端,王安石在变法中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A.保甲法B.将兵法C.更戍法D.保马法

29.(2010年1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16题)王安石变法中设立市易务,其主要职责是

A.负责市场税收B.调节市场物价

C.管理对外贸易D.控制交易时间

30.北宋中期土地兼并现象异常严重的主要原因在于()

A.国家的积贫积弱    B.辽和西夏的侵扰   

C.统治者对地主的纵容D.改革的一再失败

31.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剩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经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负担过重,影响生产积极性    B.地主兼并土地,政府财政收入减少

C.采取强化中央集权措施,机构臃肿   D.统治者对外扩张,军费开支巨大

32.下列措施中,属于以政府借贷的方式收取一定利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是()

A.青苗法和市易法B.青苗法和募役法

C.募役法和市易法D.保马法和方田均税法

33.(2011年1月新疆高三诊断24题)韦骧《钱塘集》中描述:

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

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

……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

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

”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募役法D.免役法、更戍法

34.(2008年高考四川文综14题)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

A.青苗法B.均输法C.免役法D.市易法

35.(2011年1月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10题)右图中E处应填写()

 

A.秦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36.(明哲老师原创)王安石说:

“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一人一义,十人十义,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

……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

”为此,王安石在改革过程中()。

①严厉整顿吏治以统一思想②恢复科举制度以培养人才③取消诗赋改以经义取士④以《三经新义》为教育和考试依据

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③

37.(2011年11月北京西城区期中20题)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意图是

A.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和农民的反抗B.改革科举选拔人才

C.抑制地主和高利贷者的层层盘剥D.解决中央财政困难

38.(2012年3月宁波“十校”联考)“令三司出炭四十万,减半价鬻与贫民,非惟抑高价,且济人民。

”这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

A.《史记》B.《唐六典》

C.《宋史会要》D.《清史稿》

39.在王安石新法推行的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来自于()

A.大地主B.中小地主C.农民D.皇室

40.王安石对科举考试改革的核心是()。

A.科举考试重视实用B.通过学校培养选拔人才

C.考试不再考儒家经典D.大力发展军事教育

41.王安石说:

“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这表明他推行保甲法着眼于()。

 A.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B.防止农民的反抗斗争

C.打击朝廷的腐朽势力D.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

42.能够体现王安石变法“民不加赋而国用饶”思想的措施是()

①均输法②市易法③青苗法④方田均税法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

43.(2011年10月湖北鄂州摸底17题)(宋仁宗景祐元年五月)程琳上疏,论:

“兵在精不在多,河北、陕西军储数匮,而招募不已。

其住营一兵之费,可给屯驻三兵。

昔养万兵者,今三万矣。

……天地生财有限,而用无纪极,此国用所以日绌(短缺)也。

”对此材料分析不正确的是()

A.程琳建议减少军队员额

B.程琳认为国用日绌的原因是冗兵、冗官、冗费

C.程琳认为过量的兵员虚耗了国库储备

D.程琳认为北宋军事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弊端

44.(2010年11月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22题)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①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②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

③农户按高下出资兴修水利④向农民贷款,收取较低的利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45.(2012年1月西安市一模26题)钱穆说:

“宋朝的时代,在太平景况下,一天一天的严重,而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于在士大夫社会渐渐萌茁。

……由于当时士大夫之觉醒……促进了在朝的变法运动”。

宋朝时期最符合钱穆所讲的“自觉精神”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明道救世,经世致用

46.(2010年10月湖北省鄂州市高三模拟17题)(宋仁宗景祐元年五月)程琳上疏,论:

“兵在精不在多,河北、陕西军储数匮,而招募不已。

其住营一兵之费,可给屯驻三兵。

昔养万兵者,今三万矣。

……天地生财有限,而用无纪极,此国用所以日绌(短缺)也。

”对此材料分析不正确的是()

A.程琳建议减少军队员额

B.程琳认为国用日绌的原因是冗兵、冗官、冗费

C.程琳认为过量的兵员虚耗了国库储备

D.程琳认为北宋军事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弊端

47.(2010年11月北京市西城区高三期中16题)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存在着相似的地方。

下列相同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注重破格使用人才B.重视农业生产

C.加强对人民的控制D.改变旧的土地制度

48.“将兵法”的推行()

A.形成了“兵不识将、将不知兵”的局面   B.造成了兵丁数额的年年剧增  

C.彻底扭转了西北边防的被动局势D.改变了兵将脱节、战斗力薄弱的局面

49.造成北宋初期兵丁数额年年增加的因素并不包括()

A.政府将各地流民编入军队    B.挑选地方精兵编入禁军   

C.边防大量屯兵以应付辽的侵扰D.“守内虚外”的军事部署

50.(2011年4月海口调研8题)岳飞在《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胡虏”、“匈奴”应该是()

A.女真人      B.匈奴人          C.党项人          D.契丹人

51.(2011年11月北京西城区期中19题)北宋中期,“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如某人为“吏部郎中、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吏部郎中是官,龙图阁学士是职,知开封府才是实际职务。

宋代这样做的影响是

A.提高了行政效率B.完善了宋朝的科举制度

C.加重了财政负担D.解决了藩镇割据的威胁

一、选择题

1.D    2.C   3.B    4.B    5.A    6.D    7.C      

8.B  9.B   10.A    11.A    12.D   13.A    14.D   

15.A    16.B      17.A      18.B    19.C 20.D      21.B      

22.C      23.B      24.B      25.D      26.B      27.B     28.B      

29.B      30.C     31.C     32.A    33.A    34.D    35.C

36.B      37.D     38.C     39.A     40.A     41.B    42.A      

43.B      44.D     45.B    46.B     47.D     48.D 49.D   50.A51.C      

商鞅变法(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

1.造成“商鞅虽死,秦法未败”的主要原因是()。

A.变法得到新任最高统治者的大力支持B.变法措施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

C.反对变革的保守势力遭到彻底打击D.商鞅得到广大秦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2.(2011年4月潍坊四县高二质检3题)根据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状况的了解,A处应填()

A.铁器牛耕的使用B.“相地而衰征”的实行

C.各诸侯国的变法D.宗法分封制解体

3.(2011年4月潍坊四县高二质检6题)公元前338年,刚继位的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

《史记商鞅列传》中记载:

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

“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商君喟然叹曰:

“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最后无处可去的商鞅被逮捕处死。

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当时的秦国()

A.变法深入贯彻B.变法违背民意C.变法阻力重重D.变法最终失败

4.在赐爵制度下,官吏选任的主要标准是()。

A.血缘亲疏B.门第高低C.功劳大小D.分数多少

5.(2011年12月北京昌平区月考10题)商鞅对生产关系调整的最重要的举措是

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B.统一秦国的度量衡

C.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D.“为田开阡陌封疆”

6.(2010年9月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摸底17题)“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商鞅变法中直接导致上述现象的措施是

A.奖励军功B.实行什伍连坐制C.奖励耕织D.颁行秦律

7.一般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其最主要的依据是()

A.废井田,开阡陌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8.(2010年11月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3题)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抓捕商鞅。

商鞅在逃亡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理由是“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

”商鞅只得黯然离去。

这则故事说明

A.变法最终失败B.法治代替人治

C.变法违背民意D.变法深入人心

9.下图所示现象反映的社会基本发展趋势是()。

 

A.集体耕作方式的盛行B.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C.铁器和牛耕的推广D.封建剥削的日益减轻

10.(2010年4月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二模)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不同历史阶段的改革虽然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但也呈现出相同之处,能够体现商鞅变法与明治维新相同之处的有

①改革地方行政制度②打破原有的等级制度

③重视发展教育④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1.商鞅变法期间,秦的郡县制度逐渐形成。

与县相比,郡的特点不包括()。

A.主要设立于新兼并地区B.带有边防军事管理的性质

C.属于地方行政管理范畴D.管辖的范围较大

12.(2010年1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5题)“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

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该历史事件记载于

A.《诗经·国风·秦风》《春秋·鲁桓公十八年》

B.《诗经·国风·秦风》《战国策·秦策》

C.《战国策·秦策》《史记·秦始皇本纪》

D.《战国策·秦策》《史记·商君列传》

13.(2010年12月辽宁铁岭高三六校联考4题)某班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题目。

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孔子办学:

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

B.《诸子百家:

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

C.《铁犁牛耕:

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D.《商鞅变法:

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

14.战国时期法家主张“以法为本”,也就是强调()。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变法改革是一个国家富强的根本

C.将“法治”作为国君的主要统治手段

D.任何人不论贵贱,都要受法律的约束

15.商鞅变法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其直接目的在于()。

①扩大小农户的数量②加强对民众的控制

③发挥个体农民的生产潜力④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6.因护送周平王有功而被封为诸侯的是()。

A.秦襄公B.秦献公C.秦孝公D.秦惠王

17.假设丁一是秦国某县县令,下列相关叙述明显有误的是()。

A.他负责主持该县的县政B.他是由朝廷直接任命的地方官

C.其助手的官职名称是“丞”D.他提拔弟弟担任县尉以负责军事

18.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突出反映了()。

A.礼乐制度始终具有绝对的权威B.旧的宗法统治秩序趋于瓦解

C.各诸侯国的变法取得巨大成效D.各诸侯国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19.商鞅变法废止“田里不鬻”的原则,意味着政府()。

A.准许民间买卖土地B.限制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C.抑制商人势力的扩张D.免除农民的赋税徭役

20.(明哲老师原创)“(商鞅)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以为奴婢)贫怠以绝消耗。

”毛泽东的这一评价强调商鞅变法()。

A.维护了秦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B.促进了秦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C.阻碍了秦国商业的繁荣发展

D.使秦国走上了穷兵黩武道路

21.商鞅变法中实行“连坐法”的主要目的不包括()。

A.加强对基层的控制B.让各家相互监督纠察

C.削弱旧贵族的势力D.防范人民的反抗

22.商鞅变法时期,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基本治国要领。

下列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②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③什伍连坐法④焚烧诗书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3.秦国从被各国以“夷狄遇之”的弱国到成为人人畏惧的“虎狼之国”,其根本原因在于()。

A.兵器制作技艺高超B.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C.军队骁勇善战D.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24.(2010年11月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6题)战国时期的改革或变法的影响之一是世卿世禄制度的瓦解,符合此说法的选项是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尽地力之教”

C.“相地而衰征”D.“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高无所荣华”

25.秦与魏的关系正如商鞅所言“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

何者?

魏居领阨之西,都安邑,与秦界河而独擅山东之利。

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

”由此可见,公元前341年秦国大举伐魏主要是为了()。

A.收复失地报仇雪恨B.迫使魏国俯首称臣

C.扫除向东方发展的障碍D.一举完成统一大业

26.周实先生的《刀俎》是一部描写中国古代酷刑的系列小说集,其中《轘》中的主人公正是推行“车裂”这种酷刑而最终自己也被车裂而死的改革家商鞅。

这一悲剧无法说明()。

A.商鞅以严厉的刑罚保证变法的实施B.改革往往需要改革者付出巨大的牺牲C.商鞅的改革最终遭到了失败D.专制制度下的人权缺乏任何保障

27.春秋战国时期逐步被废除的制度不包括()。

A.宗法分封制B.世卿世禄制C.井田制D.赐爵制

28.(2010年12月辽宁铁岭高三六校联考9题)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是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的政策法令、地方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免的行政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央集权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不可能存在于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B.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建立中央集权制,从此中国历史进入黑暗时代

C.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所以说中央集权制至迟出现于战国时期

D.周分封制下的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所以分封制的实质就是中央集权制

29.汉代的桑弘羊在《盐铁论·刑德》中说:

“商君刑弃灰于道而秦民治,故盗马者死,盗牛者加,所以重本而绝轻疾之资也”。

可见他认为商鞅以法治国的主导思想是()。

A.轻罪重判B.重罪轻判C.赏罚分明D.法不责众

30.(2011年4月潍坊四县高二质检5题)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A.奖励军功B.奖励耕种C.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D.焚烧诗书

31.(2010年11月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7题)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改革地方行政制度。

其主要措施是

A.普遍推行郡县制度B.国君直接任命地方行政长官

C.“开阡陌封疆”D.制定连坐法,建立户籍制度

32.当东方六国惊呼“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