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咬文嚼字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205750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咬文嚼字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咬文嚼字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咬文嚼字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咬文嚼字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咬文嚼字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咬文嚼字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咬文嚼字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咬文嚼字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咬文嚼字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咬文嚼字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咬文嚼字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咬文嚼字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咬文嚼字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咬文嚼字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咬文嚼字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咬文嚼字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咬文嚼字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咬文嚼字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咬文嚼字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咬文嚼字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咬文嚼字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咬文嚼字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咬文嚼字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咬文嚼字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咬文嚼字》

【学习目标】

1、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内容,理出作者观点。

2、品味佳句,培养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3、体会在文学创作、阅读中“咬文嚼字”的作用与意义,培养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中具备“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学习重点】把握作者观点,通过实例品味文字与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

【学习难点】分析重点语句所阐明的道理。

【知识链接】

1、作者: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和《诗论》。

解放后一直是北大教授。

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为止无人能取代它的地位。

文革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2、随笔: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严密的结构。

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

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

或者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者是一个新观点……

3、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也叫文艺批评,是一种带有一定理论性的文艺评判活动。

它以文艺欣赏活动为基础,通过理性的分析和评价,揭示出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进而论及作者及其文艺运动、思潮、流派,探讨文艺创作的方法和规律,推动创作水平的提高。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咬文嚼(jiáo)字茗(míng)烟锱铢(zīzhū)必较中石没镞(zú)

清沁(qìn)肺腑岑(cén)寂蕴藉(yùnjiè)付梓(zǐ)

尺牍(dú) 涎(xián)

2、积累下列词语:

咬文嚼字:

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

锱铢必较:

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

不即不离:

既不亲近也不疏远。

点铁成金:

多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

学富五车:

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

才高八斗:

比喻文才高超的人。

付梓:

把稿件交付刊印。

蕴藉:

(言语、文字、神情等)含蓄而不显露。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并概括中心观点。

例子

分析

道理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修改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文字与思想情感密切相关。

咬文嚼字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与情感。

《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修改

繁简不同,意味不同

“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善用联想,意蕴丰富

文字意义的确定与控制,要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唯陈言之务去”。

“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套用联想,陈词滥调

中心论点:

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只有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合作探究】

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提出与作者不同的主张,说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

理由有:

(1)陶渊明说: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2)诸葛亮与徐庶等三人一道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诸葛亮比三人高明,因为他“观其大略”,知识面更广。

(3)宋代陆象山说:

“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这是说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

对朱光潜与马南邨的不同见解,应该怎样看?

朱光潜在本文中所说的咬文嚼字,是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单就阅读说,就是要求精读,不放过一字一句,要细细咀嚼文字的意味。

精读,就是古人说的,做到“字训其义,句贯其意,文寻其脉,篇会其旨”,逐步进入“字会、意会、情会、理会、神会”的境界。

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中讲的是另一种读书方法。

他认为,读书主要在于“会意”,就是领会书的精神,而不要去做繁琐、牵强的解释。

像读经典著作,就是要领悟它的精神实质,而不能只死抠它的一些字句。

这两种读书方法各有长处和局限性。

对于学生来说,应以精读为主。

我的疑问:

 

 

【巩固提升】

试从意境及字词与整首诗的调和上来分析,看下面这首诗的空缺中应该填“数”还是“一”。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明确:

齐己原来用的是“数枝开”,郑谷将其中的“数”字改为“一’’字。

郑谷曰:

“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

”梅开数枝,就不算早了。

梅花开于百花之先,已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就更显示出此梅不同寻常;同时“一枝”又照应了题中“早’’字。

一字之异,寓意顿拓,更渲染了“深雪”的意境,烘托了“早梅’’的品格,所以后人称郑谷为“一字师”.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晚明时期,商业出现空前繁荣,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通俗文化的兴起。

商业出版的繁荣特别是图书产品结构的变化,既得益于城镇和以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层的兴起,又反过来促进了市民阶层这一新兴受众群体的增长。

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士大夫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价值观念以及审美取向和阅读情趣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渐与市民阶层趋同。

这些因素都进一步促进了通俗文化的传播。

虽然早在宋元时期白话小说就已开始兴起,但当时主要是作为说书人的底本而存在,主要依靠说唱进行传播,很少刊刻,即使偶有刊刻,也大都是以单篇形式流传。

从明代嘉靖年间开始,很多书坊开始刊行这类白话小说。

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就是在嘉靖时成书并刊行的,《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虽然成书于元末明初,但其广泛刊行也是始于嘉靖年间。

《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商业出版的巨大成功,刺激了同类小说的创作。

《三国演义》刊刻后,一大批历史演义小说创作出来并很快得以刊行。

《西游记》畅销后,神魔小说的创作和刊刻也出现了一个高峰。

一些书坊还组织编纂和刊刻了三大名著的续本,如《西游补》《续编三国志后传》《后水浒传》等。

除了传统的历史演义小说和神魔小说外,晚明反映普通市民阶层生存状态和价值观念的世情小说的刊刻更是异常繁荣,其中长篇以《金瓶梅》为代表,短篇小说集则以“三言”“二拍”为代表。

晚明时期,很多知名文人还积极投身小说的编纂和点评工作中,尤以李贽、陈继儒为代表。

文人士大夫的热心参与使白话小说这类新的文学体裁逐渐被社会接受,也使白话小说成为继汉赋、唐诗、宋词之后又一个重要文学体裁。

除了白话小说之外,日用类书的大量出版也是晚明通俗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方面。

晚明时期,随着商业出版的繁荣,日用类书的编纂和刊刻蔚然成风,出版的日用类书几乎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娱乐性。

如晚明绝大多数的日用类书中都有“风月门”“笑谈门”“酒令门”“戏术门”“棋谱门”“琴学门”等,且这类内容占有相当大的篇幅。

晚明商业出版的繁荣以及由此带来的通俗文化的兴起,打破了精英阶层对知识的垄断,阅读不再是文人士大夫的专利,普通市民阶层由此成为图书的受众。

为了便于粗识文字的普通市民阶层阅读,晚明书坊刊刻的通俗作品和日用类书不仅注重语言通俗性,而且大部分图书都配有很多的注释和注音。

如熊大木编纂的《唐书志传》中,卷四第三十四节有一句:

“尔兄日前饮酒至酣。

”对“饮酒至酣”,编者做了注释:

“半醉也。

”此类注音注释显然旨在为粗识文字的读者最大限度地扫除阅读障碍。

综上可见,商业出版是晚明通俗文化繁盛的重要驱动力,正是凭借商业出版,通俗文化开始进入公共传播领域,从而一定程度赋予了商业出版大众传播属性。

(摘编自张献忠《晚明商业出版与通俗文化的勃兴》)

1、下列关于原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晚明时期,正式市民阶层这文一新兴受众群体的增长促进了通俗文化的传播。

B.宋元时期,白话小说的传播主要依靠说唱,偶有刊刻,也多以单篇形式流传。

C.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直到同类小说成功后才开始广泛刊行。

D.伴随通俗文化的兴起,普通市民阶层逐渐取代文人士大夫成为阅读的主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体部分从白话小说和日用类图书的大量出版方面阐述了通俗文化的传播。

B.文章以《金瓶梅》及“三言”“二拍”的盛行为例论述了晚明世情小说刊刻的繁荣。

C.文章采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文章结尾部分进一步指出商业出版与通俗文化之间的关系,使文章论述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西游记》商业出版的巨大成功使得同类小说出现了创作和刊刻高峰。

B.白话小说因为文人士大夫的参与而被社会逐渐接受,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体裁。

C.受白话小说出版繁荣的影响,日用类书大量出版,成为晚明通俗文化繁荣的标志。

D.晚明书坊刊刻的《唐书志传》配有注释是为了方便粗识文字的普通市民阶层阅读。

2.(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诗意的横峰

徐可

①“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宋人王观的这两句诗简直是为横峰而写。

苏东坡的诗句也触及横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横峰本名“兴安”,后因本地名山横峰而改为现名。

但我固执地认为,横峰就是从古人的诗句中走出来的。

②横峰是江西省东北部的一个小县,地处闽、浙、皖、赣四省要冲。

踏进横峰,我就疑心自己踏进了一个古老的时代。

亭子上,梧桐畈,莲荷乡,上畈村,新篁乡,龙门畈,葛源村,枫林坞,月光洲……古色古香的地名,哪一个不带着唐诗宋词的意境?

横峰的诗意,写在每一寸土地上。

③亭子上。

一座小村庄。

清一色的粉墙黛瓦,明朗素雅,大红的剪纸透着喜气。

田野里一片绿油油的麦子,像绿色的地毯一样。

一畦畦蔬菜鲜翠欲滴,体态丰满的鸡妈妈带着一群小鸡在菜地里觅食,高傲的大白鹅优雅地踱着方步,小黄狗在温煦的阳光下眯着眼睛慵懒地打盹。

清澈的河水潺潺地流着,几只鸭子浮游水中,不时扎到水中去觅食,水面泛起一圈圈气泡。

两岸都是茂密的树木,树木吮吸着大地的乳汁,郁郁葱葱,枝叶扶疏。

竹林边,成群的笋争先恐后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秋千架,老水车,悠然亭,古驿站……几近消失的田园风光,如同被时光遗忘的世外桃源。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村民的生活像村边的河水一样悠悠地流淌。

④莲荷乡,莲荷的家乡。

莲叶并不罕见,奇的是这千亩荷园,真实呈现“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壮观。

沿着木质步道走进荷塘深处,极目四望,视线所及尽是亭亭玉立的莲叶。

晶莹的水珠在莲叶上滚动,小鱼小虾在莲叶间嬉戏,黑天鹅在池塘里悠闲地游弋。

荷塘边建起了一排排灰黄色小木屋,那是为外来的游客们准备的栖息之所。

古人吟咏莲荷的诗文多矣,我最爱的是两首出自无名诗人之手的民歌,一首是汉乐府《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还有南朝《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还有辛稼轩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些诗句都鲜活灵动,清新可喜,充满生活情趣。

虽然还没到莲子成熟的季节,但我仿佛看到了采莲时节鱼虾嬉戏、男欢女爱的动人场景。

⑤走近葛源村,村口的那棵老树令我为之一震。

那是一棵樟树,树干粗大需数人方可合抱,树身黝黑铁青峥嵘沧桑。

这棵树太老了,也许几百岁,也许上千岁,主干已经从中间裂开一分为二,一支歪倒触地,而另一支依然挺立,依然枝繁叶茂,依然浓荫覆地。

一棵树站在那里,就站成了一部历史,即使倒下了,仍然顽强地活着。

据说,此地民间习俗,女儿一出生就种一棵樟树,到出嫁时伐木制箱盛嫁妆,因此到处可见樟树的身影。

⑥樟树下,一位年轻女子坐在长条石凳上看书。

只见她双手捧书,头颈微垂,看得入迷,一袭红色长裙格外醒目。

自然披落的秀发遮住了她的面庞,然而她的侧影仍然显出婀娜的身姿,远远看去,宛如一幅美丽的剪影。

年轻与古老,鲜红与翠绿,对比如此强烈,相处又如此和谐。

时光仿佛在这里静止。

一瞬间,我竟有了莫名的感动。

⑦徜徉在横峰大地上,仿佛在一幅水墨画中行走。

月光洲,梦一样的名字,梦一样的小岛,轻轻地泊在信江上,绿树成荫,水禽翔集。

石桥村,大片的紫云英正在盛放,层层的梯田像翻卷的大海,乡间绿道曲径通幽……横峰人爱美,他们致力于建设秀美乡村。

秀美者,秀丽而美好。

有内涵有品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聪明的横峰人,在“秀美”二字上做足了文章。

亭子上的传统民俗剪纸,莲荷乡的千亩荷园,石桥村的高山梯田,都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和经济来源。

横峰在走向富庶,而山水依旧美丽如诗。

⑧“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我还是固执地认为,古人的诗句就是为今天的横峰而写的。

(选自201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略有删改)

1、(小题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横峰有着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引得宋代诗人王观、苏轼对她情有独钟,留下千古名句大加赞赏。

B.横峰的地名都带着历史的温度,承载着厚重的文化,挟着古典诗词的韵律,鲜活在生动的现实当中。

C.葛源村是横峰最有文化品味的村落,那樟树下石凳上聚精会神地看书的年轻女子令作者莫名地感动。

D.本文采用游记笔法,移步换景,点面结合,饱含情素,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横峰美丽如诗的乡村风光。

2、(小题2)第6段描写一个年轻的女子在樟树下读书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小题3)文中交代,横峰本地的朋友不认为横峰与古人诗词有关,但作者依然固执地认为“横峰就是从古人的诗句中走出来的”?

你认同作者的观点吗?

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美妙的抵达

李娟

从春牧场到夏牧场的转场开始了。

昨天来的几个客人,轮流叮嘱了我一遍:

“明天的路很难走,骑马要慢一点啊!

难道会比哈拉苏的路更难走吗?

于是我做了最坏的打算,上路了。

结果走了五六个钟头,都一直很顺,一路上全是起伏的坡地,只有几处上坡路有些陡滑,但都不算特别难走。

便觉得昨天那些人要么夸大其词了,要么就是……哎——没见过世面。

但过了十ー点,果然没错,最难走的地方到了。

那时我们进入了一条干涸的旧河道。

没有路,眼前顽石遍布,道路凸凹不平。

驼队绕着石头小心行进,路面越来越倾斜,走到最后,觉得这条旧河道根本不是流水的,而是流瀑布的!

好几处陡得就是直上直下!

为了不拖后腿,我一直走在最前面。

同时也小有私心——最前面的地方最安全,永远不会有石头被前面的马蹄踩松,滚下来砸到头上。

路像台阶一样一级级向上,每到陡峭的拐弯处,就必然会看见人为修补的痕迹。

大多在“之”字形的拐弯处垛着整整齐齐的石头堆,以拓宽路面,并防止坡体滑塌。

在这些整齐的石堆里有些石头大到两个人根本挪不动,由此可想维修牧道的劳动是多么艰苦,同时也能想象到这样的地方曾经出过多少事故,跌落过多少负重的骆驼……

现在,很多险要的古老的牧道都废弃了。

大山被一一炸开,新的牧道笔直坦阔,汽车都可以在上面跑。

新牧道大大方便了牧人的出行,同时也加快了外来事物对山野的侵蚀。

在那样的石头路旁,一路可见形形色色的塑料垃圾。

当道路不再艰险的时候,“到来”和“离开”将会变成多么轻率的事情。

完全通过这条崎岖陡峭的旧河道大概用了一个多小时。

紧接着就进入了一大片的茂密的灌木丛之中,往后是一条缓下坡的道路。

脚下的道路深深陷入碧绿潮湿的大地之中,又那么纤细,仅一尺宽。

这样的路一条挨着一条,顺着山坡舒缓的走势而优美匀称地起伏,遍布了整面大地却纹丝不乱。

这是羊走出来的路。

羊群看似混乱地轰然前行的时候,只有它们走过的路为它们记录下了它们所遵循着的那种强大从容的秩序。

由于路面潮湿,泥土又黏又细,骆驼很容易打滑。

在过沼泽的时候,有两匹骆驼先后倒下了,侧朝在路边,被身上的负重压得动也动不了。

大约是刚刚经历过漫长艰难的路途后,进入平顺的路面了,反而放松了警惕。

这时,我听到扎克拜妈妈在身后唱起了歌。

妈妈经常唱歌,但从没听她唱过这样一首。

曲调很无所谓地流露着忧愁,音律绵长平静,似乎与爱情、离别、怀念有关。

远离家乡很多年的人才会唱这样的歌吧?

充满了回忆,又努力想要有所释怀。

在寂静的山野里,在最后一段单调却轻松的行进途中,这歌声真是比哭声还要令人激动……大约传说中美丽的冬库儿(注)快到了,我们即将真正远离之前所有的痛苦了,妈妈走到这里才总算安下心来了吧?

在山谷尽头,驼队再次翻过一处狭窄的隘口,一下山,发现我们已赫然出现在森林中。

四下到处都是杉木林,偶尔夹杂着几丛躯干如银子一样耀眼的白桦树。

最后的一路上,我撒下驼队独自远远走在最前面。

遇到岔路口就勒马停下,等后面的队伍赶上来了再问路。

遇到两条路平行,就煞有介事地判断一番,再引领马踏上那条看起来好一点的路。

后来才发现,根本没必要操这些心。

马聪明着呢,自己的路自己全都有数,老驻地在哪个方向,哪一段有过不去的水流……全都清清楚楚,根本不用我多事。

而我选的那些路呢,看起来很平,走到一半オ发现有沼泽。

马强烈要求走的那条路(就是怎么抽打也不回头的路),看上去坑坑洼洼,却越走越顺。

而且据我目测绝对是近道。

总之,剩下的路程真是愉快,连马儿都那么快乐。

然后,穿过最后一片白桦林,一眼就看到两山夹峙间紧傍着森林的,狭窄而明媚的冬库儿。

(节选自《羊道・春牧场》,有删改)

(注)冬库儿:

地名。

1、文中两次写到“我走在最前面”,请分别概括其原因。

2、文中作者为什么说“这歌声真是比哭声还要令人激动”?

3、文章写“我”参与转场的经历,引发“我”哪些人生感悟?

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二、文言文阅读

4.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5分)

子曰: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

“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公西华认为“弟子不能学”的东西是什么?

(1分)

2、细析这两章内容,对于教育学生之事,孔子的言论似有矛盾之处,如何理解此矛盾?

(3)

三、诗歌鉴赏

5.(题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游①

李商隐

桥峻斑骓疾,川长白鸟高。

烟轻惟润柳,风滥欲吹桃。

徙倚三层阁,摩挲七宝刀。

庾郎②年最少,青草妒春袍③。

(注)①此诗为大和四年春作于郸州令狐楚幕,时诗人方十七八年华。

②庾郎:

为东晋中期将领、书法家庾翼,年轻时有经世大略,后官至征西将军、荆州刺史,世称庾征西。

③《古诗》:

“青袍似春草。

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首诗为春游即怀之作,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人,景与人互相映衬,气脉通畅。

B.首联状写两幅画面,表现骏马疾驰的轻快与俊逸,白鸟飞翔长川的艰难,画面隽永。

C.“烟轻惟润柳”所表现的意境与韩愈的诗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D.“风滥欲吹桃”描写的是暮春时候疾风吹落桃花的情景,给人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E.颈联描写人物的动作细节,意蕴深远,含蓄地写出作者的心事,为下联铺垫蓄势。

2、(小题2)这首诗格调高昂,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四、名句名篇默写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

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2)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3)子曰:

“饭疏食,饮水,______,乐亦在其中矣。

_______,于我如浮云。

”(《论语》)

(4)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5)______?

畏途巉岩不可攀。

______,雄飞雌从绕林间。

(李白《蜀道难》)

五、语言表达

7.请描述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并说明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50字。

8.下面是某市学生网络微课的自主学习流程图,请把这个学习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六、选择题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帮助乡亲们尽快跟上时代的脚步,村里组织了先后7批次200多人去广州、珠海等地学习种植、养殖先进技术经验。

B.据《燕赵晚报》报道,不论是“血燕”风波和“冰糖水”质疑,燕窝的问题根源在于产品质量标准缺失且完全被市场左右。

C.党的十九大承担着谋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事关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在旅游主管部门出台规定,为了游客安全而要求景区限制入内游客人数,很多景区仍然秉持着游客多多益善的经营理念。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日,麦家在央视节目《朗读者》中,第一次公开分享自己与儿子的故事,读了一封他从未公开发表过的书信,在微博和微信中被广泛转发。

B.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中医人要尽快从过去对“理想世界”的渴求中解脱出来,高度关注“真实世界”,从而把中医针灸这张“中国名片”擦得更亮,不断提高中医疗效。

C.那些痛斥孩子深陷“网瘾”的父母,是否也应该反躬自省: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否做到了足够的陪伴和关爱?

D.2017年新年伊始,辽宁舰编队在南海海域进行了多个项目和多型舰载直升机的训练试验任务,进一步锤炼了舰机融合水平和编队协同指挥能力。

1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为帮助陈瑞琴老人找到失联30多年的表姐,民警小王心劳日拙地查阅大量资料,并走访很多社区,最终让陈瑞琴见到了表姐。

②红船原本只是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普通画舫,但是中国共产党赋予了她新的灵魂,凝聚和熔铸了近百年来一以贯之的“红船精神”。

③历史上有所作为之人,年轻时往往都历经苦难,他们箪食壶浆,艰苦奋斗,将苦难化作人生的财富,最终受到大家的敬仰。

④当初,他的文章遭到学术界同仁的批评;现在,他虽被尊为大师,却时常有人翻出他当年的粗陋鄙薄之作来质疑他,认为他的文章不忍卒读。

⑤老先生虽然仙逝,但他平易近人的文字留下了不朽的印记,他对人世间的品评给我们留下永久的回味,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久远。

⑥迎着初冬暖阳,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尔市,但见楼房鳞次栉比,马路四通八达,小区曲径通幽,一派“塞外江南”的气象。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七、作文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大型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展现了近年来我国取得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激发人们自豪感和荣誉感。

5月初在中央电视台排播,很多学校都组织学生观看。

下面是几位学生在一起谈论观影后的感受。

甲:

这么多的成就我竟然不知道,真是落伍了,看来不能只读圣贤书,还得关心时代和祖国的发展。

乙:

真得感谢那些大国工匠们,创造性地完成了那么多的超级工程,我要励志勤学,成为大国工匠。

丙:

不仅是大国工匠,还有许多平凡的建设者、以及一代代的奋斗者,他们都值得我们敬仰和点赞。

丁:

我们既要看到辉煌成就,也要查找不足之处,继续奋斗让祖国更厉害,更快地实现民族的复兴。

材料中学生的观影感受引发了你怎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