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三高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207838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2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三高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三高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三高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三高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三高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三高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三高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三高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三高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三高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三高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三高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三高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三高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三高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三高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三高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三高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三高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三高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三高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三高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三高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三高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三高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7-2018年建安区三高高二年级下期期末测试

语         文

本试题分第卷(阅读题共70分)和第卷(表达题共80分)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卷   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诗歌多义性的深入研究,是20世纪以后随着语义学的建立而开展起来的。

语义学是符号学的三个分支之一,主要研究语言符号和它所指的对象之间的关系。

有人用符号学的理论来研究诗歌,把诗歌也看作是一种符号,叫“复符号”。

这种“复符号”所投射出来的语意,只是它所包含的意义的一部分。

这就涉及诗歌多义性的问题了。

从语义学的角度研究诗歌艺术,无疑是一条途径。

但是,决不能用语义分析代替对于诗歌艺术规律的探讨。

英国的恩普逊在其《意义暧昧的七种类型》一书中,从语义学的角度研究诗歌里的暧昧语、含糊语,固然有其价值,但这并不等于诗歌艺术的研究。

所谓多义并不是暧昧和含糊,而是丰富和含蓄。

诗歌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所说的词的多义性有相通的地方,诗歌可以借助词的多义性以取得多义的效果,然而它们并不是一回事。

按照词汇学的解释,由于语言中词的数量有很,不可能一对一地表示复杂的客观事物和现象,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多义词。

然而,不管一个词有多少种意义,这些意义都是确定的,而且这些意义都是为社会所公认的。

诗歌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所说的词的这种多义性不同。

诗人不仅要运用词语本身的各种意义来抒情状物,还要艺术地驱使词语以构成意象和意境,在读者头脑中唤起种种想象和联想,激起种种感情的波澜。

诗人写诗的时候往往运用艺术的手法,部分地强调着或改变着词语的意义,赋予它们诗的情趣,使一个本来具有公认的、确定的意义的词语,带上复杂的意味和诗人主观的色彩。

而读者在读诗的时候,他们的想象、联想和情感,以及呈现在他们脑海里的形象,虽然离不开词义所规定的范国,却又因人因时而有所差异。

生活经验、思想境界、心理气质和文艺修养互不相同的读者,对同一句诗或一句诗中同一词语的意义,可以有不同的体会。

同一个读者在不同的时候读同一首诗,体会也不究全一样。

可见,诗歌的多义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另外,词汇学里讲词的多义性,是把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加以总结,指出它的本义和引中义。

如果孤立地看,一个多义词固然有多种意义,但在具体运用的时候,一般说来,一次却只用其一种意义,歧义是一般情况下使用语言时需要特别避免的毛病。

但是在诗歌里,恰恰要避免词义的单一化,总是尽可能地使词语带上多种意义,以造成广泛的联想,取得多义的效果。

中国古典诗歌的耐人寻味,就在于这种复合的作用,“诗无达话”这句话,如果理解为诗是不能解释的,那么这句语卣然是错误的,如果从诗歌的多义性上理解,这句话倒也不无道理。

中国古典诗歌具有多义性,读诗的时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有不同的休会和理解,这是很自然的。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恩普逊从语义学的角度研究诗歌里的暧昧语、含糊语,不等于对诗歌艺术的研究,因此它不能作为研究诗歌艺术的一个角度。

B. 与词汇学中用词时通常一次只用其一种意义不同,诗歌中的词要尽可能地有歧义,以造成广泛的联想,从而使诗歌耐人寻味。

C. 李煜《浪淘沙》“独自莫凭栏”中“凭栏”除有“倚靠着栏杆”之意,还会令读者有抑郁悲苦的联想,这就体现出诗歌的多义性。

D. “诗无达诂”这句话,如果理解为诗歌因其词语的多种意义,而在读者头脑中唤起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则是完全正确的。

1.C(A项推论不当,原文说“不等于诗歌艺术的研究”并不代表这不是一个研究的角度。

B项偷换概念,由原文中“歧义是一般情况下使用语言时需要特别避免的毛病”一句可知,歧义是一种语病,所以诗歌的语言应该是多义,而不是有歧义。

D项说法绝对,原文说“这句话倒也不无道理”,与“不无道理”相比,“完全正确”说法绝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本文论述了诗歌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词的多义性的共通之处,以及二者的区别并以论述后一方面为主。

B. 文章最后两段运用对比的方法,说明词汇学中词的多义性与诗歌多义性的区别,并论及二者的高下和优劣。

C. 文章第三自然段,作者从诗人创作和读者阅读两个方面,分析了诗歌的多义带有一定程度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的原因。

D. 作者以恩普逊的书为例,一方面说明诗歌多义性研究与语义学之间的关联,另一方面也引出下文对二者区别的论述。

2.B(“并论及二者的高下和优劣”理解错误,本文并未论及二者的高下和优劣。

3. 下列关于“诗歌的多义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可以借助词的多义性取得多义的效果,变得丰富和含蓄,这说明诗歌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词的多义性有相通之处。

B.诗人运用词语本身的各种意义抒情状物,并艺术地运用词语构成意象和意境,会使诗歌最终产生多义性的效果。

C.无论是诗人写诗时部分地强调或改变词义,还是读者读诗时因人因时体会不同,都会让诗歌中词语的意义带上一定的主观色彩。

D.人们读诗时会有自己不同的体会和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使中国古典诗歌具有多义性的特征。

3.D(颠倒因果,“中国古典诗歌具有多义性的特征”是因,“人们读诗时会有自己不同的体会和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西瓜熟了 

孙全鹏

我家种的西瓜熟了,一个个滚圆滚圆的惹人喜爱。

我爹一边抽着旱烟,一边不无感叹地说:

“今年总算是个丰收年哪。

那几天,我娘可忙坏了,天天没事就去地里数西瓜,她心里盘算着等卖了西瓜,一定要给我添置一件新衣服。

因为过了暑假,我就要到离家几十公里的县城上初中了。

娘说:

“可不能委屈了三儿,咱家三儿可得上学,今后还要考大学哩!

家里人都叫我三儿,因为我上头还有两个姐。

她们都辍了学,在家里帮着忙。

有一天,我娘回来就对我爹说:

“靠河边的地方少了一个西瓜,瓜地里肯定进小偷了,今晚你去看瓜吧,一定要抓住偷瓜贼。

”当天下午,我爹就开始忙活起来,在瓜地里搭了个“人”字形棚子,我和二姐也吵着跟爹去看瓜。

夜里的西瓜地一片安静,微风吹过,送来丝丝凉意,将军寺沟的河水像玉带一样绕着西瓜地,河水映照着点点繁星,非常迷人。

我们姐弟俩躺在瓜棚里,不知道什么时候,迷糊地睡着了。

到了半夜,爹要起床,我问爹怎么回事,他说,河边有动静,我去看看。

我们也想一看究竟,就赶紧从床上爬了起来。

河里的青蛙比赛似的呱呱地叫着,那些不知名的虫子也嘤嘤地唱着。

河边的那片幽深而漆黑的小树林,一阵阵地随风而动。

爹把手电筒打开,黑夜里一团光束闪烁着。

灯光一遍遍地掠过西瓜地,可是什么都没有发现。

我拿起手电筒失望地移动着灯光,突然,在沟边晃动的树影下发现了一个蓬头垢面的妇女,40多岁的样子,怀里抱着一个西瓜。

灯光下的她缩着头,默默不语,只是用手死死地护着西瓜。

“爹,小偷!

小偷!

”我大声地喊叫着,声音有点激动,生怕爹没有发现。

这时,爹却把手电筒关了,轻声地对我们说:

“走,孩子,我们赶紧回去吧。

我急不可待地对爹说:

“我看见了,是村西头的疯子,咱们去抓住她!

“别说了,别说了,孩子,赶紧回去。

”爹说。

我不解地跟在爹的屁股后面,满脸不悦地回到了瓜棚,那一夜,我翻来覆去,没怎么睡好。

天亮的时候,娘给我们送饭,还没走到就笑着对我们说,“看我给你们做什么好吃的了。

”我迫切地扯开篮上的遮布,竟然是四五个白嫩嫩的麦面馒头,个个模样都可爱极了。

平日里,家里多是吃那野菜和着玉米面做的窝头,我猴急地伸手去拿,一不小心把篮子碰翻在地,从里面咕噜滚出一个。

爹一边数落着我,一边捡起,拿到鼻前闻了闻,然后择掉土颗粒,轻轻咬了一口,满足地说真香。

接着,父亲把那个馒头塞到我手里,然后兀自走到一旁去抽烟。

趁我们吃饭的空,娘又开始数起西瓜来,她疑惑地问爹:

“西瓜怎么又少了一个呢?

你们还没有发现是谁偷的吗?

我爹还是吧嗒吧嗒地吸着旱烟,沉默了好长时间都不说话。

我看爹没说话,赶紧对娘说:

“娘,我看见了,是咱村西头的疯子。

“咦?

是老邢?

咋是她?

”娘很吃惊。

“是啊,怎么是她哩?

”爹放下旱烟也说。

“前几天老邢来问我西瓜啥时候卖,她说她们家瘦猴想吃瓜,我告诉她说西瓜熟了,用麦子换的话,是一斤麦子三斤瓜,她嫌贵就走了。

我本来狠下心想送她一个不小的瓜,她却执意不要。

唉,没想到她竟然夜里偷,也真是个怪人……”

爹感叹道:

“一个疯子,还要带个孩子,也不容易,可怜得很啊!

我问娘:

“为什么都喊她疯子?

“其实,你老邢婶以前不仅不疯,还很能干,屋里屋外,都是一把好手。

有一年,将军寺沟的河水疯涨,很多人在河里游泳,你邢大伯为了救张家落水的小子被淹死了,留下了孤儿寡母,后来你老邢婶说话做事就不正常了。

她的病时好时坏,有时疯疯癫癫,骂骂咧咧,有时梳妆打扮,收拾得利利索索。

不过,她对瘦猴可是真好,家里养了几只老母鸡,下了蛋,自己也舍不得吃,都让他吃。

可瘦猴还是瘦成那样!

我静静地听着,也明白了爹的做法。

晚上,我爹和我娘一前一后到了瓜地,专门摘了两个蛮大的绿皮西瓜,趁着夜色来到了老邢家大门口,悄悄地放在那里。

第二天,我爹我娘起床,打开门一看,门口竟放着一篮子鸡蛋,足足有二三十个,一个个在朝霞中泛着金色的亮光……

(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标题“西瓜熟了”富含深意,不仅实指瓜地的绿皮西瓜熟了,也暗指人性的光辉与美好,就如同成熟的西瓜一般香甜。

B. 文中的“娘”形象非常丰满,性格复杂,具有多面性。

她疼爱孩子,心地善良。

文中写她常去数西瓜,发现少了瓜就一口断定是贼所为,旨在展现其武断的一面。

C. 第5段描绘瓜地夜景,营造了一种寂静的氛围。

第7段更是以动衬静,用蛙鸣和虫唱来反衬静夜,兼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写景,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D. 西瓜是串联全文的物线,由瓜熟到丢瓜,由主人守瓜到疯婶偷瓜,再到送瓜等,脉络清晰,推动着情节发展,也有利于本文主旨的表达。

4.B “文中的‘娘’形象非常丰满,性格复杂,具有多面性”有些言过其实;“旨在展现其武断的一面”也有误,写“娘”常去数西瓜,催促家人查出原因,旨在展现她对年成的关心,这种关心与期望背后蕴含着她对整个家的负责以及对“我”的爱。

5. 小说最后一段的设计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5. 情节再添波澜,疯子也知报恩,出人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结尾以鸡蛋报送瓜之恩,与前文瓜主的善行、疯婶的病情、家中养鸡等内容形成照应,使文章结构严密。

结尾处描写鸡蛋上泛起亮光,语含双关,以景衬情,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光辉。

结尾处内容拓宽了主题,增添了知恩图报这一新的主题。

同时,深化了主旨,揭示了人间有大爱、好人有好报的主题。

(每条2分,立足给分。

答出3条且言之有理即可,比如从人物形象等角度分析;若考生将第一条拆分为两条详细的表述,亦可得分,如:

结尾再生波澜,增添了文章的可读性。

一个疯子居然也懂得知恩图报,用鸡蛋报送瓜之恩,实在出人意料。

结尾与前文的多处伏笔形成照应,使得结构圆融完整。

如前文写两次送瓜、疯婶病情时好时坏、疯婶养了母鸡等,使得结局又在情理之中。

6. 小说充满了温情,展现了人性的光辉。

请结合文本内容加以分析。

(6分)

6. 知恩图报。

尽管自家缺吃少喝,孩子瘦弱如猴,疯子仍用一篮鸡蛋报送瓜之恩。

舐犊情深。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

如父亲塞馒头给我、娘对我的期望与关爱、疯婶对瘦猴的疼爱等。

宽容善良,有同情心,帮扶弱势人群。

在物质匮乏的时代,更是难能可贵。

主要体现在“我”的爹娘身上。

自尊与尊人。

如爹对疯婶偷瓜的宽容,爹娘第二天悄悄送瓜在门口等是维护他人尊严,疯婶第一次不接受母亲送瓜,多是出于自尊舍身救人。

主要体现为老邢叔救人殒命的事迹。

(每条2分,立足给分,但须言之有理、有据。

答出3条方可得满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调查中,847%的受访者感觉自己信用良好,10.4%的受访者感觉不太好,5.0%的受访者不清楚。

徐潇然的信用卡额度一直在涨,“这肯定和良好的个人信用有关系,申请其他银行的信用卡也很方便”。

黄小陆说,以后买房买车等肯定会跟个人信用挂钩,所以现在要打好基础。

而且,良好的个人信用会给自己的生活提供一些便利。

比如在淘宝上租用设备,如果芝麻信用分数超过一定数额,证明你信用等级高,就不用交押金,很方便。

63.1%的受访者享受过良好信用给生活带来的便利,27.6%的受访者没享受过,9.3%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朱巍说,目前社会在发展,个人信用的应用越来越多。

以共享单车为例,个人信用好,骑车可以不用交押金。

网络直播也是,网信办发布的直播新规里,也提到了要建立个人信用体系,维持良好信用。

“各行各业都在强调个人信用,以后也会继续发展下去”。

(摘编自2017年8月8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

纵观这十多年来,无论是行业信用建设、地方信用建设还是征信市场建设,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信用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形成,整个社会“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日渐浓郁。

信用建设的整体推进固然令人欣慰,然而,阳光下总会出现一些阴影。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当前在不少网络平台,一些商家推出了芝麻信用“刷分”服务,而且,这项服务居然已逐渐形成了发展下线、招收代理的产业链。

这无疑逆潮流而动,它本身就是一种作假行为。

如果任由这种行为大行其道,一些人凭此使自身的信用分值得以提升,个人信用形象不断美化,那么,损害的不仅是相关信用行业的声誉与公信,而且,反过来讲,对于那些诚实守信的公民也不甚公平。

客观而言,维护个人信用没有“捷径”可走,它需要的就是当事者秉持实实在在的姿态,在法规、制度及道德约束范围内,自觉规范自身言行,一点一滴逐渐累积个人信用,以个信财富的日益提升,来获得相应的生产、生活便利。

话虽如此,有人偏偏喜欢抱着一种侥幸心理,想方设法钻空子,期望通过花钱、找关系等非正常手段,漂白、美化个人信用。

芝麻信用“刷分”服务及其产业链的形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热衷投机取巧的“客户”似乎不少,信用建设中所面临的补缺堵漏任务依旧繁重。

(摘编自2017年8月18日《上海金融报》)

材料三:

材料四:

信用应用前景光明,但信用风险如影相随。

信用的采集依赖个人征信,但征信市场机构林立,在数据归纳、评分体系等方面的标准截然不同,“孤岛”现象严重。

比如央行征信主要针对银行信贷业务的统计,芝麻征信依托淘宝、天猫的消费数据,腾讯征信则从QQ和微信用户使用习惯中收集讯息,在各自的信息闭环中,很容易凸显“同人不同信”的问题。

甚至,即便在同一平台,信息与行为之间的相关性也曾饱受质疑,例如,是否因为在婚恋市场存在失信,就可以全盘否定在信贷市场的消费行为?

诸如此类的问题有待明晰。

更令人在意的是,信用分的算法离不开个人数据权利的让渡。

征信方希望尽可能多地读取个人信息以“洞察人性”,用户端却小心谨慎地拿捏个人隐私的边界。

业界的良心操守固然重要,但制度与技术的双重呵护,才是信用得以纵横市场的倚仗。

因此,信用法、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等立法研究和信用信息标准的制定,令人期待。

(摘编自2017年7月27日《人民日报》)

7.下列关于漫画以及相关信息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代中国,信用制度建设效力已显现,正发挥着它积极的导引和规范作用。

B.信用良好的公民,已经可以在日趋完善的信用制度中得到越来越多的便利。

C.尽管信用制度建设日趋成熟,但仍有少数社会成员不能自觉维护个人信用。

D.信用有问题的社会成员对社会的戾气日益增多,这也需社会给予正确引导。

7.D题中D项,“对社会的戾气日益增多”的理解超出漫画和相关材料的应有之意。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徐潇然的信用卡额度一直在涨,这说明个人信用好者更易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B.各行各业都在强调个人信用,还将会继续发展下去,这预示着无信用者将失去生存权

C.社会应警惕商家推出的芝麻信用“刷分”服务,因为它对社会信用会产生巨大损害。

D.不积极维护自己信用的人只在少数,而且只要加大惩处力度就能让他们“改邪归正”。

E.信用应用前景光明,但信用风险如影相随,因此完善我们的信用制度仍然任重道远。

8.CE题中A项,“更易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错,信用卡额度增加,并不意味着其收入增加B项,“将失去生存权”,夸大其词。

D项,“只要加大惩处力度就能……”错,过于绝对。

9.信用对生存日趋重要,而作为信用主体的个人或企业应该怎样正确维护自己的信用呢?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4分)

9.(观念层面)树立正确的信用观,应当充分认识到信用是商业社会的内在原则,也是彰显公共秩序的文明契约;(操作层面)应当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在法规、制度及道德约束范围内,自觉规范自身言行,一点一滴逐渐累积个人信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赞字元辅。

本名关,后改焉。

父延寿,尚明宗女兴平公主。

赞幼聪慧,明宗甚爱之,与诸孙、外孙石氏并育于六宅。

暇日,因遍阅诸孙数十人,目赞曰:

“是儿令器也。

”赞七岁诵书二十七卷,应神童举。

世宗南征,初遣赞率师巡警寿州城外。

世宗归京,留赞与诸将分兵围寿春,赞独当东面。

诸将战多不利,赞独持重,自秋涉冬,未尝挫衄。

及受诏移军,尺椽片瓦,悉辇而行,城中人无敢睥睨者。

会吴遣骁将鲁公绾帅十余万众溯淮奄至,跨山为栅,阻肥水,俯瞰城中。

时大军已解围,赞与大将杨承信将轻骑断吴人饷路,又独以所部袭破公绾军,为流矢所中。

世宗再征寿春,命造桥涡口,以通濠、泗。

令骑帅韩令坤董其役,俾赞副之。

属霖雨淮水涨溢,濠人谋乘轻舟奄焚其桥,赞觇知之,设伏桥下。

濠人果至,赞令强弩乱发,杀获甚众。

及世宗移兵趣濠,以牛革蒙大盾攻城,赞亲督役,矢集于胄,虽被重伤,犹力战,遂拔其羊马城。

刺史唐景思死焉,团练使郭廷谓以城降。

世宗诏褒美之。

淮南平,以战功多,授保信军节度。

赞入视事,尽去苛政,务从宽简,居民便之。

宋初,加检校太师。

岁余,改镇延州,受密旨许以便宜行事。

将及州境,乃前后分置步骑,绵绵不绝,林莽之际,远见旌旗,所部羌、浑来迎,无不慑服。

开宝二年太祖将讨晋阳又以为河东道行营前军马步军都虞候车驾薄城下分军四面赞扼其西偏并人乘晦自突门潜犯赞垒赞率众击之久而方退弩矢贯足。

及太祖数劳问,赐良药傅之。

太宗即位,进封卫国公。

太平兴国二年,来朝,未见而卒,年五十五。

(选自《宋史·赵赞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宝二年/太祖将讨晋阳/又以为河东道行营前军马步军/都虞候车驾薄城下/分军四面/赞扼其西偏/并人乘晦自突门潜犯赞垒/赞率众击之/久而方退/弩矢贯足

B. 开宝二年/太祖将讨晋阳/又以为河东道行营前军马步军都虞候/车驾薄城下/分军四面/赞扼其西偏并人乘晦/自突门潜犯赞垒/赞率众击之/久而方退/弩矢贯足

C. 开宝二年/太祖将讨晋阳/又以为河东道行营前军马步军都虞候/车驾薄城下/分军四面/赞扼其西偏/并人乘晦自突门潜犯赞垒/赞率众击之/久而方退/弩矢贯足

D. 开宝二年/太祖将讨晋阳/又以为河东道行营前军马步军/都虞候车驾薄城下/分军四面/赞扼其西偏并人乘晦/自突门潜犯赞垒/赞率众击之/久而方退/弩矢贯足

10.C   试题分析:

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

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

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本句,根据名词“太祖”“晋阳”“河东道行营前军马步军都虞候”“车驾”“城下”“军”“四面”“赞(赵赞)”“西偏(西侧)”“并(并州军)”“门”“赞垒(赵赞的营垒)”“众”“弩矢”“足”,虚词“以为”“其”“之”“而”,再结合本句意思:

开宝二年,太祖将要讨伐晋阳,又任用他为河东道行营前军马步军都虞候。

皇上迫近城下,分开军队驻于四面,赵赞扼守西侧。

并州军趁昏暗冲出城门偷袭赵赞的营垒,赵赞率领众人攻击他们,(敌军)很久才退去,弓箭射穿了他的脚部。

句子可以断开为:

开宝二年/太祖将讨晋阳/又以为河东道行营前军马步军都虞候/车驾薄城下/分军四面/赞扼其西偏/并人乘晦自突门潜犯赞垒/赞率众击之/久而方退/弩矢贯足。

故选B。

点睛:

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尚,本指仰攀婚姻,后来专指娶公主为妻。

古代表示婚嫁的词还有“适”“归”“嫁”“娶”“聘”“妻”等。

B. 胄,古代作战时用来防护胸部、四肢的装具,材质一般为铜、铁。

“甲胄”常作为古代防护装具的统称。

C. 六宅,唐宋时皇帝诸子年长后分院居住,并设十宅、六宅使负责管理诸宅院事务,后只称六宅使。

D. 视事,指官员到任开始处理政事;也可理解为办公,如“视事三年”。

此处指赵赞开始处理政事。

11.B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题中B项,“用来防护胸部、四肢的装具”说法错误,“胄”是用来防护头部的装具。

故选B。

12. 下列对原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赞聪慧过人,深受明宗喜爱。

曾与明宗的孙子、外孙一起被教导培养,明宗称赞他是个优秀的人才。

赵赞幼年就诵读了很多书。

B. 赵赞沉稳持重,能够独当一面。

世宗曾留赵赞与其他将领分兵围攻寿春,其他将领战事大多不利,而赵赞从秋到冬无一败绩。

C. 赵赞体恤百姓,治事宽严有度。

他担任保信军节度时取缔苛政,务求宽大为怀;镇守延州,抵达州境,羌、浑百姓都为之顺服。

D. 赵赞有勇有谋,作战身先士卒。

他诱敌深入,借濠人突然焚桥的机会设伏一举歼敌;面对强敌亲自督战,身受重伤仍继续奋战。

12.D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C项,“诱敌深入”于文无据。

原文说,恰好连续下大雨,淮水上涨漫溢,濠人打算乘坐小船突然焚烧这座桥,赵赞打探到了这一消息,在桥下设下埋伏。

并不是选项所说的“诱敌深入”。

故选C。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受诏移军,尺椽片瓦,悉辇而行,城中人无敢睥睨者。

 

(1)等到接受诏命转移军队时,零碎的木料砖瓦,都装车运走,城中的人没有敢轻视他的。

 

(2)命造桥涡口,以通濠、泗。

令骑帅韩令坤董其役,俾赞副之。

 

(2)(世宗)命令在涡口建造桥,来打通濠水和泗水。

命令骑帅韩令坤监管这件事,让赵赞辅助他。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

(1)中的“及”,等到;“移军”,转移军队;“尺椽片瓦”,零碎的木料砖瓦;“悉”,全,都;“辇”,用车,装在车上;“睥睨”,轻视。

(2)中的“造桥涡口”,省略句“造桥(于)涡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