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专业自评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26478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专业自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本科专业自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本科专业自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本科专业自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本科专业自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本科专业自评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本科专业自评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本科专业自评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本科专业自评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本科专业自评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本科专业自评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本科专业自评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本科专业自评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本科专业自评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科专业自评报告.docx

《本科专业自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专业自评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本科专业自评报告.docx

本科专业自评报告

本科专业自评报告

  学院设有药学博士后流动站,药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药学、中药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建有2个国家级、5个省市级科研平台。

学院为华中科技大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化学”等学科进入ESI国际排名前1%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现设有药学、中药学和生物药学3个系,实验教学、分析测试2个中心及药物研究所。

招生专业为药学专业(国家特色专业)、药学专业生物药学方向(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

学院先后与德国马尔堡大学、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等建立有校院交流合作关系,实施学生交换培养计划,并于XX年,全国首家招收“药学专业留学生班”。

从XX年开始,与美国罗德岛大学合作,招收“3+2”本-硕联合培养模式学生。

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关心下,经过4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院已经建设成为一所学科较齐全、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药学院。

  以建设国内一流药学院为总体发展目标,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与引进,打造优质教学品牌,抓住“以学生为中心”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关键因素,构建一流药学人才的培养体系,建设特色鲜明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具体发展目标为:

提高三个“能力”: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

进行五项“建设”:

高效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优质课程体系建设、合理专业建设、优良教风学风建设。

实施七项“工程”:

卓越药学人才培养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教学名师培育工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程;人才培养教学基地建设工程;国际化教育工程。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提升工程。

以深化教风学风建设为抓手,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教学方法改革为突破口,以评价体系改革为导向,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完善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各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遵循学科规律,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教学信息平台建设,保障本科教学的高效有序,努力实现“一流教学、一流本科”的办学目标。

  要在高等教育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改革、不断提高、不断创新,形成为社会广泛认可、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品牌”。

为此必须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使全院干部教师都有危机感、紧迫感、使命感,使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与发展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基层教学组织是加强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

以责任教授制度建设为契机,逐步恢复教研活动,狠抓教学团队建设,建立有效的青年教师培养和教学团队合作机制,建立常规教研活动机制,并定期开展评估活动,推广好的管理与运行经验,不断提高教学基层组织建设水平,保障教学效果。

  建立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机制,将教师教学工作与工资、奖金、职称评聘挂钩,引导教师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教学工作。

进一步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平时测验、课程论文(综述)、口试、面试等多种评价形式。

  进一步优化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明确生物药学和医药商贸等后期转化方向的培养目标。

在课程体系方面,以药学教育从以往化学为主模式转向以化学、生命科学、医学、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模式为出发点,整合相关课程,删减陈旧的课程和内容;增加设计性、创新性课程和新兴学科课程;增加选修课程数,拓宽学生知识范围,鼓励教师多开课、开好课。

改变重视专业课,忽视基础课;重视课程的系统性,忽视课程内容间的交叉渗透性;强调知识的纵向深度,忽视知识的广度和学术视野;强调传统理论与知识,忽视新知识和新技术;重视必修课程,忽视多样化的选修课的现状。

  课程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

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进一步加强已经取得的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充分发挥示范效应。

要进一步花大力气创造条件推进全英语教学,60%以上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

  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以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为突破口,把学生在校四年的实践教学一体化考虑,将实践教学内容分模块、分阶段、分层次地实施。

注重学生的实验技能、操作规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淡化学科界限。

形成实验室教学、野外实习、多媒体模拟实践教学、社会实践、课外创新科学研究训练、毕业论文实习等多种形式联系密切的立体式实践教学新体系。

加大实验教学条件建设,购置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尤其是要改善实验教学用房环境。

  教学方法是教学诸要素之一。

教学方法的正确选择和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达到教学目的,至关重要。

因此要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以教学研究为依托,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废止“满堂灌”、“填鸭式”等旧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研究式等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以教师讲授为中心”(授之予鱼)的教学方法改变为“指导学生自学为中心”(授之予渔);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动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从“学得懂”上升到“懂得学”,激发学生创造精神,训练创新思维。

提高师生教学互动,开展研讨型课程教学。

在一些专业课程中,鼓励将研究性学习、基于项目(问题)的学习列入人才培养计划。

  学生实行全程导师制并加大导师的参与程度,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专业,指导学生选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问题的思索,调动其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解决学业和人生规划的问题,从入学到毕业,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

鼓励各课题组利用所具备的科研条件,让对科研有兴趣的学生在低年级提前进入实验室,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拟定实验方案和技术路线,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前的准备,使用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实验结果数据的记录、整理和分析、讨论,让学生受到初步的科研训练,培养实验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经常组织开设讲座和第二课堂,让学生了解科研进展,聘请国内外大学教授、企业总裁和杰出校友为本科生作科学或创业讲座,与本科生面对面交流,开拓学生的视野。

积极探索和开展本科教育的国际化,除招生培养外国留学生外,力争派出少量学生到海外大学进行短期和长期交流学习,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加大教材立项资助力度,争取更多的教师参与全国统编教材的编写工作,尤其是争取更多的主编和副主编,扩大我院在教材建设方面在全国的影响。

鼓励教师自编质量好、水平高、特色鲜明的教材。

  为提高对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通过学习、提高学历层次、进修以及工作业绩考核等方式,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素质,不断优化、精干教学管理队伍。

加强教学过程质量管理,定期开展教学评估活动,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把各项评估与日常教学过程相结合,建立健全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机制。

加强对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的研究,积极探索实施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管理机制,不断改革和完善现行的教学管理模式,对学分制、辅修制等一系列教学管理规定进行修订和完善,规范教学管理制度。

完善学籍管理、培养计划、选课、排课、成绩登录与查询的网络化管理。

  提高全院教职工对教育科研重要性的认识,把教育科研提高到科研兴教、科研兴院的高度来认识。

制定和完善教育科研考核奖励机制。

调动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要努力争取各级教改项目立项数有较大增长,同时加强对各类教研项目的过程管理及结题验收,努力争取取得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高度重视教学改革领导工作,要把教学改革申请、执行等工作列为药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教学改革分年度的实施计划,每年都应检查和总结规划落实情况。

院系领导和高职称教师要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工作,要大力支持青年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工作。

  成立以院长为组长、教学副院长为副组长的教学改革与专业发展规划领导小组,该小组将全面规划与领导药学院教学改革与专业发展规划。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组织全员职工学习有关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文件精神,使全院师生充分认识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在思想上要高度统一,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与发展活动中来。

建立教师、课程群及系教学工作考核机制,将教师教学工作与工资、奖金、职称评聘挂钩,引导教师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教学工作。

将教学改革与课程群、系的考核结合在一起,从制度上明确课程群和系在教学改革中的责任。

  设置专项经费,保证教学改革的经费投入、鼓励教师投身到教学改革活动中。

加大实验平台建设力度,保证充足的实验设备维护资金。

  专业建设凸显成效 本科教育三大专业均有了长足的发展,药学专业获批为“国家特色专业”与“湖北省品牌专业”,生物药学专业被批准为“国家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中药学专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

课程建设 效果明显 全院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天然药物化学),省级精品课程1门(天然药物化学),校级精品课程5门(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化学、药用植物学、有机化学)。

教材建设稳步发展 全院教师主编、副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及人民卫生出版社统编教7部,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医药科技出版社教材共23本,承担编写药学领域相关专著、参考书籍20余本。

实验平台 日益改善 XX年对实验室进行集中化管理,建设了20个标准化实验教学实验室,实现了资源共享。

获学校投资200万元投资,建设中药与生物药学多功能实验教学平台,较大地改善了实验教学环境。

XX年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获省级实验示范中心称号。

实习基地 逐步拓展 为落实学校实学教育理念,积极推行实习的多样化,建立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体系。

XX年建立了包括2所附属医院在内的校外教学基地16个,聘任了30余名兼职教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服务学生实习教学,促进了学生新药研发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了毕业论文质量。

5年来,药学院累计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优秀论文和华中科技大学优秀毕业论文近百项。

科技活动 丰富多彩 五年来,药学院先后有近30个项目组获得各级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的资助。

学院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成立了“大学生创新活动平台”,建立了“大二学生科研见习、大三学生科研实训、大四学生毕业论文研究”的科研能力培养体系。

充分利用学院与相关企业建立的联合实验室,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创新研究中去。

  药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9名,教授18人(男13人,女6人),副教授26人(男14人,女12人),讲师15人(男10人,女5人)。

男教师37人,女教师22人。

年龄最小的31周岁,最大的64周岁,其中35岁以下教师11人,36岁-40岁教师18人,41岁-45岁教师8人,46岁-50岁教师5人,51岁-55岁教师5人,56岁-60岁教师8人,60岁以上教师3人。

具有博士学位的46人,具有硕士学位的3人,大学学历10人。

最高学位(学历)毕业于本校的有31人,其中本科本校毕业于本校的有12人,毕业于境内其他高校、研究所的有18人,毕业于境外高校、研究所的有10人。

目前在校普通本科生508人,生师比为:

1。

目前招生专业为药学专业,专业建设负责人为项光亚教授。

目前,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实行的是课程群负责人制度,每个课程群负责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其教学组织、计划与管理均由课程群负责人负责。

  我院教授、副教授分别占教师队伍的%和44.%,为本科生教授授课、副教授比例为100%。

XX年至XX年,教授承担的理论课、实验课的教学任务占总教学任务的%,%和%以及%,%和%。

副教授承担的理论课、实验课的教学任务占总教学任务的%,%和%以及%,%和%。

从以上数据看,我院副教授是教学的主力,而且教学任务逐年提升。

教授承担的教学任务变化不大,虽然承担教学任务比例比师资人数比例低,但由于教授中,60岁左右以及担任院领导职务的教授比例较高,年轻教授承担的教学任务也不低,说明我院高级职称队伍承担教学任务情况比较好。

  近三年,学生对本专业授课教师的评教结果均为优秀,同行评价的优良率也是100%。

近三年,承担的校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7项,省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3项;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5项,其他项目43项;参与出版专著一部,发表论文20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0篇;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我院药学专业在XX年教育部学位学科评估排名中位列第十六名。

北京大学以91分位列榜首,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药科大学和沈阳药科大学分别以89、88和86分位于第二至第四名,复旦大学和第二军医大学以82分并列第五名,浙江大学和四川大学以79分并列第七名,哈尔滨医科大学以78分位居第九名。

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六校以76分并列第十名。

我校以73分紧随其后,位居第十六名,位置值为第九。

  我院实验中心于XX年被评为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全院现有设备固定资产万元,其中XX年新增万元,教学专用设备固定资产为454万元,部分科研设备也向本科教学开放。

全院现有各类科研教学及辅助用房4558平方米,其中学生专用教学实验室1614平方米,承担43门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学时数近10万,实验项目数达500个。

专用科研用房2742平方米,每年承担100多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工作。

此外,学生专用教学实验室中有平方米的实验室全天候向本科生开放。

以上教学科研实验室还承担着每年近20项左右的各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经过近几年专业建设经费的大幅度提高,我院专业建设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主要体现在实验教学条件的大大改善。

每年除校设备处投入的18万元设备费用用于维护、更新、新购置实验教学用设备外,学院还想方设法申请学校专项经费以及自筹经费用于实验教学条件的改善,近三年来投入总经费近300万元,其中获得学校的专业实验室建设和实验室安全建设经费150万元,学院累计配套投入近150万元。

  经过“十一·五”建设,我院专业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药学专业获批为“国家特色专业”与“湖北省品牌专业”,药学专业生物药学方向被批准为“国家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中药学专业也获批为“湖北省品牌专业”。

但是,目前的专业设置不尽合理,药学院现有两个专业以及三个后期转化方向。

总体上讲,药学及相关专业就业形势很好,社会需求较为旺盛。

但以我院师资队伍的现状及学院发展战略而言,我院专业设置不尽合理,数量偏多,从而导致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

根据社会变化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势,“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是我院“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

  药学专业共设置必修课程49门,其中通识教育基础课程26门,学科大类基础课程7门,学科专业基础课程7门,专业及专业核心课程9门,我院教师承担的课程有17门。

药学专业生物药学方向共设置必修课程54门,其中通识教育基础课程26门,学科大类基础课程8门,学科专业基础课程11门,专业及专业核心课程9门,我院教师承担的课程有21门。

药学专业生物药学方向共设置必修课程50门,其中通识教育基础课程26门,学科大类基础课程7门,学科专业基础课程6门,专业及专业核心课程11门,我院教师承担的课程有25门。

以上设置的课程,均按照教学计划正常执行。

  近三年,我院教师共承担了校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7项,省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3项。

这些改革与研究项目主要围绕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平台等方面进行。

除上述立项的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支持的工作外,我院要求各课程群结合本课程群课程的特点,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开展教学研讨,尤其是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面的探索,并在相关课程中试点开展。

  我院目前在校的学生分布在药学与中药学两个专业。

根据我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以及战略目标,我院已经于XX年开始暂停了中药学专业的招生,以进一步凸显我院战略重心。

在保证办好药学专业基础上,我院将进一步明确生物药学专业方向和医药商贸专业方向的的培养目标。

  经过40多年的学科建设和教学实践,依托同济医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科优势与特点,近几年来我院的药学专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A.构建了药学与医学相结合以及药学与理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多学科、多专业交叉融合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基本建立。

  B.通过综合实习、野外实习、毕业设计三大实习凸现药学应用性学科特色,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显著提高。

  C.通过学生早期进入教师科研课题组、设立药学院大学生创新科训项目、配备科研训练导师等手段,在导师的指导与培养下,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得以建立、创新思维得到锻炼、科研能力得到增强。

  教学团队建设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之一。

自XX年起,我院实施了课程群负责人制度,课程群负责有关课程教学所有环节的组织、安排、协调、考核评价等工作。

  在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建设方面,首要任务是压缩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总学分,整合课程内容,减少课程内容的交叉与重复,减少课内教学学时,增强教学计划弹性,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课程教学,强调基础知识的宽度与厚度;要固化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和学科专业核心课程,增强学生的专业认知与基础;适当压缩专业课程学时,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交叉性、渗透性与前沿性;鼓励教师多开选修课课、开好选修课,增设设计性、创新性和新兴学科选修课程。

  多门核心专业课程为各级精品课程,其中《天然药物化学》为国家精品课程、国家资源共享课程,《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化学》为校级精品课程。

此外,还有10多门专业核心课程采用双语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专业外语的训练机会,为今后进一步深造打下了很好的专业外语基础。

  《天然药物化学》为国家资源共享课程,要进一步加大资源共享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开放程度,扩大我院教学影响力,也能够充分发挥资源共享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

  课程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要选用高质量、高水平教材,要大力鼓励与推荐教师参与到国家级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

“十一•五”期间,全院教师主编、副主编国家规划教材及人民卫生出版社统编教7部,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医药科技出版社教材共23本,承担编写药学领域相关专著、参考书籍20余本。

  进一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建立“3M”(Multistage/多阶段,Multilevel/多层次,Multiform/多形式)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内容分模块、分阶段、分层次地实施,形成实验室教学、野外实习、多媒体模拟实践教学、社会实践、课外创新科学研究训练、毕业论文实习等多种形式联系密切的立体式实践教学新体系。

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平台与教学基地的资源,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药学人才。

  为落实学校实学教育理念,积极推行实习的多样化,建立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体系。

XX年建立了包括2所附属医院在内的校外教学基地16个,聘任了30余名兼职教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服务学生实习教学,促进了学生新药研发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了毕业论文质量。

5年来,药学院累计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优秀论文和华中科技大学优秀毕业论文近百项。

  专业实习经费充足,保证了本科生三大实践教学活动。

人均野外实习经费超过800元,综合实习经费超过100元,学生毕业论文实习经费增至1000元。

  实践教学在我院人才培养中具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全院59名专任教师,全部参与承担了实践教学任务,70%以上的教授、副教授还参与了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

  我院承担的课程中有共32门课程有实验课教学任务,100%的实验课程有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全部实验项目数为169个,其中设计性实验18个,综合性实验39个,占全部实验数目的%%。

  在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规范基础上,发布了药学院教学工作基本规范实施细则,对教学计划、教学文件、课堂教学、课程考试、实验教学、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进行了全面的规定,并不定期组织院领导、教学指导委员会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督促改进。

  日常教学运行管理职责分明,教学副院长全面负责,教务员负责具体基本运行工作,各课程群负责人负责本门课程的具体教学工作。

教学计划下达,教学任务安排,教学质量监控等工作,制度完善、分工明确、落实到位。

  A.有完备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B.不定期集体备课制度;

  C.实施课堂日志制度;

  D.听课制度:

校、院、课程群三级教学督导、听课;

  E.试题审核制度:

完成出题后,课程群集体审核,负责人、系主任签字报教学办公室备查;

  按照学校要求,我院学生毕业论文一人一题,采用老师、学生双向选择。

为保证老师有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对老师所带学生数设上限。

首先由老师提出课题题目及学生需求,向全体毕业生公布,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最后导师选择申请人。

对于选择校外导师作为论文指导人,我院出台了《药学院本科生在外单位毕业实习的规定》文件,对校外导师、职责进行了限定,以保证毕业论文工作的质量。

  为保证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我院采取了以下措施:

  A.课程群集体备课制度;

  B.新教师试教制度;

  C.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培训;

  D.听课制度;

  近三年本专业学生协议就业率、免研率、录研率、出国率情况如下:

协议就业率

免研率

录研率

出国率

其它

XX届

%

%

14%

%

%

XX届

%

%

%

%

%

XX届

35%

%

%

%

%

  A.参加了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的“药苑论坛”,获优秀论文三等奖2次,二等奖2次,一等奖1次。

  B.参加了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和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药学学科组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获二等奖2人次。

  C.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或会议论文3篇,参与发表论文4篇,获实用新型专利1份。

  XX年本专业招生第一志愿率%。

虽然入学时,学生第一志愿率低,对本专业的认可度不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可度逐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在逐步提高,毕业生的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1)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药学与医学结合以及药学与理学结合,多学科、多专业交叉融合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基本建立。

  

(2)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通过早期进入教师科研课题组、设立药学院大学生创新科训项目,配备科训导师,在导师制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精神。

  (3)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通过综合实习、野外实习、毕业设计三大实习凸现药学应用性学科特色,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八)、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该部分内容,须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就当前专业建设与改革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并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下一步整改措施)。

  

(1)专业设置有待优化:

药学院现有两个专业、三个后期转化方向。

总体上讲,药学及相关专业就业形势很好,社会需求较为旺盛。

但以我院师资队伍的现状及学院发展战略而言,我院专业设置不尽合理,数量偏多,从而导致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学效率低。

“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是我院“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

  

(2)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我院师资队伍规模偏小、结构不尽合理。

相对我院设置的专业与招生规模,我院现有的不到60位专业教师队伍规模偏小,不能很好地高质量地胜任教学任务;缺少知名、高水平领军拔尖师资,国内外影响力不高;师资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偏少;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有的课程面临无人可上的窘境,而有些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