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国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26575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3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中国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中国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中国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中国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中国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高考中国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高考中国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高考中国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高考中国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高考中国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高考中国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高考中国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高考中国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高考中国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高考中国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高考中国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高考中国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高考中国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高考中国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高考中国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中国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docx

《高考中国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中国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中国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docx

高考中国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

2018年高考中国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

一、中国地理总论

(一)概况

位置、范围

面积(km2)

地形

气候

河流

人口

经济

①73°E~135°E,

4°N~53°N

②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960万

(陆地面积)

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

大部分流向是自西向东;内流区面积占1/3

13亿

2011年GDP总量世界第2,人均第90;东西差距大

(二)区域内部差异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位置范围

秦岭—淮河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

西北非季风区

青藏高原

自然地

理特征

地形多为丘陵、山地;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水热充足;河流汛期较长,径流量大,无结冰期;植被常绿;多为酸性土;水、水能、有色金属等资源丰富

地形多为平原、高原;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河流汛期较短,径流量较小,有结冰期;植被为落叶林,土壤为黑土或棕壤;耕地、煤、铁等资源丰富

地形多为高原、盆地;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多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植被稀疏、森林少;多为荒漠土;太阳能、油气等资源丰富

地形多为高原山地;高山高原气候为主,气候寒冷;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高寒植被,植被较稀疏;土层较薄;太阳能、水能、金属矿产等资源丰富

人文地

理特征

耕地以水田为主;耕作制度一年2~3熟;我国稻谷、茶叶、蚕丝主产区;盛产热带、亚热带水果;房屋注意通风散热,屋顶坡度较大,利于排水;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

耕地以旱地为主;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我国小麦、玉米、棉花等主产区;盛产温带水果;房屋注意防寒保暖,屋顶坡度较小;人口密度大;经济较发达

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盛产奶、肉、毛、皮等;有水源的地方有“绿洲农业”;屋顶较平坦;人口密度小,经济较落后。

高寒畜牧业为主;海拨低的河谷有“河谷农业”;建筑多用石材;人口密度小,经济落后

 

例1.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3.4亿,近十年年均增长0.5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区图(图1)

材料二:

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图(图2)

 

 

(1)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我国的、、、四个省级行政区。

(2)同我国隔黄海相望的国家有、;隔南海相望的国家有、

、、。

(3)据图乙,我国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全称)分别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省级行政区(全称)分别是、。

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10‰的省级行政区有个;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的有个。

(4)我国十大人口大省中,临海的有个,黄河干流流经的有个,长江干流流经的有个。

(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

例2.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农业生产的区域差异非常大。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图1)

材料二:

中国沿32°N地形剖面图(图2)

材料三:

四地气温、降水统计图(图3)

材料四:

中国特色农业分布图(图4)

 

 

 

 

(1)我国地势,呈状分布。

其中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界线自西向东依次是山脉、山脉和山脉;第二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自北向南依次是岭、山脉和山等。

(2)我国地势第一阶梯的海拨多在米以上;第二级阶梯的海拨多在米之间;第三阶梯的海拨多在米以下。

(3)我国四大高原位于第二阶梯的有、、;四大盆地位于第二阶梯的有、、。

(4)我国地势对降水的有利影响是。

(5)在图甲中画出我国四大地区的界线。

(6)图3中的A、B、C、D所示的四种气候,分别分布在四大地区的地区、

地区、地区、地区。

(7)西北地区发展农业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绿洲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最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河谷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热带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横断山区立体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种植粮食的主导因素是。

(8)我国东部自南向北,耕作制度由一年三熟逐渐过渡到一年一熟,这反映了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我国北部自东向西,由旱地农业逐渐过渡到荒漠,这反应了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

(9)分别简述我国旱田农业和水田农业主要面临的生态问题及解决措施。

二、中国地理分区

(一)北方地区

1.概况

位置、范围

面积(km2)

地形

气候

河流

人口

经济

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约占全国的20%

平原和高原为主

温带季风气候

径流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

约占全国的40%

农业发达;资源型重工业发达;铁路运输发达

2.农业生产差异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主产

春小麦、甜菜

冬小麦、棉花、花生

谷子(小米)

优势条件

自然

地形平坦,海拔多在200米以下;降水较多,雨热同期;水源较足;黑土肥沃

地形平坦,海拔多在50米以下;雨热同期;土层深厚

雨热同期;土层深厚、疏松

人文

人口密度较小,人均耕地多;市场广阔;政策支持;农业科技较发达

劳动力丰富;接近市场;交通便利;农业科技较发达

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

限制

条件

热量不足

水源不足

水源不足

黑土流失

盐碱化

水土流失

原因

人为:

①人口激增;

②过度开垦;

③不合理的耕种方式。

自然:

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

人为:

不合理灌溉,如只灌不排。

自然:

地势低洼;

蒸发旺盛而降水不足。

人为:

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砍伐;植被遭到破坏。

②水资源利用不当

③工矿、交通建设保护不当

自然:

①降水集中,多暴雨;②土质疏松;③森林向草原过渡带,植被覆盖率较低;④地形过渡带,较多陡坡

措施

①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

②改进耕种技术

③植树造林,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④加强坡面、沟壑治理

①引淡淋盐、井排井灌;②覆盖,抑制水分蒸发;③种植耐盐植物;④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等。

①调整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②营造防护林、薪炭林、用材林;③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④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⑤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植树种草;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

例3.北方地区是我国小麦、棉花、杂粮的主要产区,盛产苹果、梨、桃、枣等温带水果。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图(图1)

材料二:

北京气温和降水统计图(图2)

材料三:

北京“两轴—两带—多中心”规划图(图3)

(1)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以为界,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大致以为界。

(2)朝鲜位于我国东北三省的;其界河是江和江。

(3)据图2,北京月均温低于0℃的月份有个,高于15℃的月份有个;月降水量超过100mm的有月和月。

从干湿区类型来看,北京是区。

(4)东北平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耕作制度是,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5)黄土高原气候类型是,耕地类型是。

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其危害是

(6)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是、、。

(7)环渤海经济圈,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

简要评价其区位条件。

 

(8)据图3,北京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新格局。

简析调整原因。

(二)南方地区

1.概况

位置、范围

面积(km2)

地形

气候

河流

人口

经济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部和南部面临东海与南海。

约占全国的25%

东部平原与丘陵交错分布;西部高原盆地为主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径流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

约占全国的55%

城郊农业发达;轻工业发达;水运发达

2.农业生产差异

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江南丘陵

珠江三角洲

主产

水稻、油菜、

棉花

水稻、甘蔗、

柑橘

水稻、杂粮、

花卉、烟叶

水稻、茶叶、

毛竹

水稻、甘蔗、

荔枝、花卉

优势条件

自然

地形平坦;水热充足,雨热同期;河湖众多,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地形平坦;冬季温暖,夏季高温;水热充足,雨热同期;水源充足;紫色土肥沃

雨热同期;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无霜期长

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水源充足;土地类型多样

地形平坦;水热充足,雨热同期;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人文

劳动力充足;科技力量较强;接近市场。

劳动力充足;市场广阔;历史悠久

劳动力较丰富且廉价;市场广阔

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

接近市场;出口便利

限制

条件

台风、梅雨期多洪涝;7、8月有伏旱

光照不足

地形崎岖;石灰岩地区,土壤较贫瘠,地表水不足

地形起伏,平地少;红壤肥力低;旱涝灾害频繁

人多地少;台风危害大

水体、土壤、空气污染引发生态问题

酸雨引发生态问题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

水体、土壤、空气污染引发生态问题

原因

人口、城市密集,工业发达,“三废”排放量大;化肥农药使用不科学

人口、城市密集,废气排放多;盆地地形,废气不易扩散

地形崎岖;多暴雨;滥伐、滥垦

地形起伏;多暴雨;滥伐、滥垦

人口、城市密集,工业发达,“三废”排放量大;化肥农药使用不科学

措施

减少“三废”排放;科学使用化肥、农药

减少废气排放

陡坡实行退耕还林;缓坡修筑梯田;保护植被,禁止过度砍伐;营造水土保持林。

陡坡实行退耕还林,缓坡修筑梯田;保护植被,禁止过度砍伐;营造水土保持林。

减少“三废”排放;科学使用化肥、农药

例4.南方地区是我国水稻、油菜主产区,盛产荔枝、龙眼、香蕉、柑橘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方地区地理简图(图1)

材料二:

上海、武汉、重庆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统计图(图2)

(1)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以为界;与青藏地区以为界。

(2)长江干流主要在北纬附近,西江干流主要在北纬附近。

两江的流向大致都是。

(3)写出图1字母代表的城市A;B;C;D。

其中,A、B分布在地形区上。

(4)图1中,①是山脉,其走向是。

②是岭,其对广东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5)据图1,武汉到广州的直线距离约是千米;重庆到上海的直线距离约是千米。

(6)据图2,三个城市,受梅雨影响最显著的;受伏旱影响最显著的是。

(7)2009年9月以来,南方大部地区高温少雨,湖南、江西、浙江、安徽等地出现不同程度秋旱,简述秋旱对上述地区的不利影响。

(8)B所在省份有“江南煤海”之称,但却是我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从地理角度简析其原因。

(三)西北地区

1.概况

位置、范围

面积

(km2)

地形

气候

河流

人口

经济

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约占全国的30%

盆地和高原为主

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多内流河和时令河;流量小;径流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

约占

全国

的4%

生产力水平不高(生态脆弱、基础设施落后、科教滞后、产业基础薄弱)

2.农业生产差异

草原牧业

高山牧业

灌溉农业

绿洲农业

分布

贺兰山以东

天山、祁连山等

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

新疆(盆地边缘)、

甘肃(高山山麓)

主产

畜产品

畜产品

小麦、水稻

小麦、长绒棉、瓜果

优势条件

自然

地形平坦;气候相对温和湿润;草原面积广大

降水较多;牧草茂盛;高山草场面积较大

夏半年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

夏半年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

人文

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灌溉设施较完善;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

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

限制

条件

降水不足,饲料供应不足

低温冻害

降水不足

降水不足

土地荒漠化

草场退化

盐碱化

荒漠化

原因

人为:

①人口激增;

②过度放牧。

自然:

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人为:

①人口激增;

②过度放牧;

自然:

降水少;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人为:

不合理灌溉,如只灌不排。

自然: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人为:

①人口激增;

②过度开垦;

③不合理灌溉。

自然: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措施

①核定合理的载畜量;②建设人工草场;③实行轮牧制度;④加强草原管理

①核定合理的载畜量;②建设人工草场;③实行轮牧制度;④加强草原管理

①合理灌排;②营造防护林,改善农业生态环境;③改良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④增施中和物质。

①退耕还牧还林;②改良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③兴修水利工程调节水资源;④协调流域上中下游水资源的分配;⑤种植耐旱作物

例5.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灌溉农业、绿洲农业特色显著。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北地区主要地形与河流分布示意图(图1)

材料二:

西北甲、乙、丙三地气温降水统计图(图2)

 

 

(1)写出大写字母代表的山脉:

A山脉,B山脉,C山脉,

D山脉,E山脉,F山脉,G山脉。

(2)写出小写字母代表的地形区:

a盆地,b盆地,

c盆地,d高原,e平原,f平原。

(3)写出序号代表的河流:

①,②。

(4)据图2,甲、乙、丙三地7月均温超过30℃的是地,1月均温最低的是地,大陆性最强的是地,海拔最低的是地。

从甲到乙的水热变化体现了分异规律。

(5)a~f地形区,灌溉农业典型是、(填字母),其主导区位因素是,限制性因素是;绿洲农业典型是、、(填字母),其主导区位因素是,限制性因素是;草原牧业典型的是,其主导区位因素是,主导区位条件是。

(6)分别简述西北灌溉农业、绿洲农业和草原牧业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四)青藏地区

1.概况

位置、范围

面积

(km2)

地形

气候

河流

人口

经济

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南

约占全国的25%

高原

为主

典型的高山高原气候

东部和南部河网密度大,水能丰富;西部和北部河流稀少,且对内流河

不到全国的1%

生产力水平不高(生态脆弱、基础设施落后、科教滞后、产业基础薄弱)

2.农业生产差异

高寒牧业

河谷农业

分布

西藏、青海、四川西部

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主产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青稞(大麦的一种)、小麦、豌豆

优势条件

自然

气候独特、草场面积广大

气候独特

人文

畜种独特

作物种类独特

限制条件

气候严酷,高寒缺氧,缺草少料

热量不足

问题

土地荒漠化

原因

人为:

①人口激增;②过度放牧;③滥捕乱挖

自然:

①高寒气候,适宜牧草生长的季节短;

②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③鼠害肆虐

措施

①核定合理的载畜量;②实行轮牧制度;

③牲畜实行季节性减员;④生态移民

3.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例6.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m以上,许多山峰高达7000~8000m,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青藏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图1)

材料二:

格尔木和拉萨气候统计资料(图2)

(1)青藏地区的纬度范围大致是

,经度范围大致是

(2)“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

地表形态的真实写照,形成此特点的原因是

(3)青藏高原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是。

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区。

(4)据图2,格尔木7月的气温约是℃,1月气温约是℃,全年降水;拉萨月均温0℃以上的月份约有个,降水量超过100mm月份有个。

两地气候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5)青藏高原太阳能和地热资源都极其丰富,分别简述其原因。

 

(6)青藏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于河谷地区,简析其原因。

 

(7)“三江源”即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其河流补给类型主要是,

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8)简要分析“三江源”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例1.

(1)云南广西广东台湾

(2)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印尼马来西亚

(3)广东省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上海市31

(4)535

(5)分布不均;东南多、西北少

例2.

(1)西高东低阶梯昆仑祁连横断大兴安太行巫

(2)40001000-2000500

(3)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4)地势西高东低,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逐级抬升,形成降水

(5)略

(6)北方西北南方青藏

(7)水源水源热量热量热量地形水源

(8)纬度地带性热量经度地带性水分(或降水)

(9)见“北方地区”的表

例3.

(1)太行山长城

(2)东南面鸭绿江图们江

(3)3578半湿润

(4)商品谷物农业一年一熟黑土流失

(5)温带季风气候旱地水土流失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淤积水库,阻塞江河,加剧旱涝灾害;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和有效利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加剧区域贫困。

(6)旱涝盐碱风沙

(7)有优良港口;廉价的海运;铁路等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和科技教育雄厚;接近能源基地;市场广阔;密集的骨干城市群。

(8)缓解用地紧缺、居住拥挤、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治安秩序不好等城市问题。

例4

(1)秦岭—淮河横断山脉

(2)30°23.5°自西向东

(3)昆明贵阳合肥台北云贵高原

(4)台湾东北——西南向南岭阻隔了广东与内地省份的联系,使广东经济腹地较小

(5)8801300

(6)武汉上海

(7)导致江河库湖蓄水比常年同期明显偏少,影响水上航运、水力发电、生活用水及农业生产。

(8)①处于西南内陆,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②地形崎岖,交通不便;③喀斯特地貌为主,平地少,土壤较贫瘠、浅薄;④经济过度依赖煤炭资源,产业结构不合理;⑤科技教育欠发达。

 

例5

(1)阴山贺兰山祁连阿尔金昆仑天山阿尔泰

(2)塔里木准噶尔吐鲁番内蒙古河套宁夏

(3)黄河塔里木河

(4)甲丙甲甲经度地带性

(5)ef水源水源abc水源水源d草原(草料)草原广阔

(6)略

 

例6

(1)27°N~40°N76°E~104°E

(2)绝对高度大,相对高度小

(3)高寒河谷

(4)19(或20)-10少92与格尔木相比,拉萨距海洋较近;海洋气流(或夏季风)可以沿着峡谷进入,带来较充足的水汽。

(5)太阳能丰富原因:

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海拔高,空气稀薄;晴日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

地热丰富原因:

处在板块交界地带,岩浆活动活跃

(6)河谷地区:

海拔较低,热量较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较肥沃;灌溉便利。

人口较多,劳动力较丰富,接近市场。

(7)冰雪融水补给土地荒漠化

(7)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