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26769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1.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docx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docx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

第一章项目总论

1.1项目及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1.1.1项目基本情况

1.1.1.1项目名称

2000吨/年废油再生润滑油基础油工艺设计项目

1.1.1.2项目拟建地点

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工业园区

1.1.1.3项目拟建规模

NMP精制2000吨/年废油再生润滑油基础油

1.1.1.4项目简介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及意义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润滑油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每年换下来的废旧润滑油品量也越来越大。

这些废油如丢弃到环境中去,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能够回收利用的各种再生资源日益增多。

大力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

环保和能源项目是21世纪热门话题和投资热点,投资废油再生项目,一定会在治理污染的同时又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众所周知,我国的废油90%都被非法土炼油者拿去高温裂解成柴油或燃料油。

润滑油在石油产品中是非常宝贵的,大炼油厂的润滑油的生产成本要比柴油的生产成本高的多,所以润滑油基础油的价格多少年来一般比柴油的价格每吨高出2000~4000元(本身用宝贵的废润滑油资源裂解成柴油就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而用废油生产成基础油和生产成柴油的生产成本基本相同,但再生基础油的价格却比再生柴油的价格高出2000元之多。

由此可见,再生基础油要比再生柴油利润空间大的多。

事实上,废润滑油的组成中,除了含有2%-10%的变质物外,其余的90%~98%都是好的成分,是完全可以再利用的。

选择合理的工艺,规模化专业化进行废润滑油的再生利用,可以解决废润滑油再生技术上难于脱水脱杂质、难于分馏、加工单位费用大等一系列的问题。

 

废润滑油的规模化、专业化的再生利用,是保护环境的需要也是节约能源的需要。

同时,废润滑油的规模化、专业化的再生利用也是废润滑油加工生产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需要。

只有规模化、专业化地再生利用废润滑油才能获得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良好统一。

根据市场调查研究的结果,作为地处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的长株潭经济区,工业经济正在飞跃发展,有更大的润滑油需求市场,同时产生更大的废旧润滑油再生市场,更需要以环保的形式利用废旧再生润滑油。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

2.2.1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

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

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②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

加强能源和矿产资源地质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形成能源和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体系。

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强化规划和年度计划管控,严格用途管制,健全节约土地标准,加强用地节地责任和考核。

高度重视水安全,建设节水型社会,健全水资源配置体系,强化水资源管理和有偿使用,鼓励海水淡化,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

③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

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增加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种类,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有效控制城市大气、噪声污染,加强重金属、危险废物、土壤污染治理,强化核与辐射监管能力。

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强化执法监督,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完善环境保护科技和经济政策,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费制度,建立多元环保投融资机制,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废润滑油再生资源的产业化,属于生态型资源循环利用范畴,因此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国家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的要求。

2.2.2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和前景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中国润滑油市场一直行驶在快车道上,当仁不让地成为全球第二大润滑油市场。

同时,国际汽车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发达国家制造业同时跟进,为润滑油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03--2012年十年间,我国润滑油消费量从412万吨上升到680吨。

年增幅远高于世界润滑油消费平均增幅。

具体如下图所示。

2003-2012年我国润滑油消费量趋势图

据专业人士估计,我国目前润滑油的用量是在600万吨左右,并且每年24%的速度递增,而废润滑油的排放量,每年大约有400万吨,预计到2020年,我国市场润滑油的消费量将超过美国,自然我国也将会成为世界上第一废润滑油的产生大国。

润滑油按其来源分动、植物油,石油润滑油和和诚润滑油三大类,其中石油润滑油的用量占全部润滑油的97%以上。

而石油是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一旦消耗就再也不会出现。

当代人类文明的发展模式都是建立在以化石燃料利用为核心的工业化基础上的,随着世界石油消费持续增长,消费的增长速度快于产量的增长速度,所以对于润滑油的回收再利用就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对更换下来的废润滑油进行回收处理,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资源,还可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也避免随意丢弃造成的环境污染。

在我国,废油有效的资源化再生处理和循环使用有着巨大的潜力,不仅能缓解能源短缺的压力,实现有限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还能使环境污染最小化,使润滑油行业符合清洁生产,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切实履行哥本哈根中国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的承诺。

由此可见,润滑油回收利用有着广阔的市场和长远的发展前景。

丙烷装置,抢占先机,面向国内和国际市场。

2.2.3推动惠州市中海油产业链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格局的新变化、优化资源配置、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新形势,石油化工业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和诸多机遇。

而石化下游产品链条长,关联范围广,可以带动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

惠州炼化分公司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独资兴建的第一个大型炼厂,也是世界上第一座集中加工高含酸重质原油的炼厂,主要生产汽油、航煤、柴油、苯、对二甲苯、液化气、丙烯、乙烯裂解料、硫磺、石油焦等15大类1150多万吨石化产品,是中国海油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保证上下游平衡效益最大化,建设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重大战略举措。

待到十二五末,大亚湾地区有望形成2200万吨炼油加180万吨乙烯的产业格局,成为全国领先的石油炼化基地。

根据中海油总公司的规划,最终中海油将在大亚湾建成4000万吨炼油和300万吨乙烯的世界级一流石油炼化基地。

能否紧紧抓住世界第三次石化产业重组的重大机遇,加快打造惠州中海油下游产业链,形成石化产业集聚效应,对于打造惠州市石化产业特色园区、省级高新区,全力推进“三促进一保持”和“双转移”工作,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实力,保持经济较高速度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2.4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废机油是指从各种机械、车辆、船舶更换下来的废润滑油。

由于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受外界污染产生大量胶质、氧化物从而降低乃至失去了其控制摩擦、减少磨损、冷却降温、密封隔离、减轻振动等功效而不得不更换。

润滑油广泛用于汽车、船舶的发动机、变速器、齿轮和涡轮传动装置淬火、润滑、水箱及冷却系统,自动波箱,齿轮油(手动波箱用),刹车及离合系统,曲轴箱,电力系统的变压器和各种机械的传动部位等等,使用范围十分之广。

无论是大型机械、船舶、还是大、小汽车所使用的机油每月都必须至少更换一次,而机油价格的昂贵是众所周知,即使再昂贵,个单位也得照用,且数量还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机动车八千多万辆,运输船舶十多万艘,机动鱼船近三十万艘,仅此三项每月需要更换的机油就达四百多万吨。

传统润滑油的处理多为简单的丢弃或者作为燃料焚烧,这样不但对环境产生危害也是资源的一种浪费。

研究表明,废油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有致癌性的多环芳烃、多氯联苯以及各种重金属超微粒子等,它不管是燃烧、焚烧,还是土埋、排人下水道或注入江、河、湖、海,都会对空气、土壤和水源产生污染,危害环境和人们的健康。

废油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噁英、硫磷有机化合物等有害物质,对环境极不友好,有可能通过各种渠道危害人类。

另据估计,一桶(200L)废润滑油流入湖海,能污染约3.5km2的水面,被污染域的水生动植物生态平衡很快遭到破坏。

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减少和人们对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废油的回收再生利用应该受到高度重视。

其实,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真正变质的油液比例并不大,只不过是1%~10%,而其余大部分烃类组成仍是润滑油的主要粘度载体和有效成分,只要通过适当的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就能将废油中的污染物和变质成分去除,提炼出质量达标的基础油,做到变废为宝。

废润滑油的再生率一般可达50%以上,1000kg原油只能提炼300kg基础油,而1000kg废润滑油可再生700~900kg基础油。

目前废润滑油现金回收价格为每吨3300元左右。

而普通成品润滑油的销售价在每吨6500~9000元之间,特种润滑油品价格可达9500元以上。

由此可见对废旧润滑油进行资源化利用,并实现产业化,将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效益。

2.3项目建设的意义

2.3.1能源安全的战略意义 

能源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安全就是实现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必需的能源保障。

石油是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一旦消耗就再也不会出现。

当代人类文明的发展模式都是建立在以化石燃料利用为核心的工业化基础上的,随着世界石油消费持续增长,消费的增长速度快于产量的增长速度,所以对于润滑油的回收再利用就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润滑油的充足供应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国家工业,农业,国防等的发展建设。

燃油保障国家的能源供应,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而润滑油则使其得到高效的利用。

2.3.2生态文明意义

人类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环境危机,许多场合中却既未有效地利用资

源,又产生大量排放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对于废油的再生提取,提高产率,及时合理处理废气废水,减少副产物,工艺过程绿色化即是必然趋势。

第三章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3.1市场调查

3.1.1润滑油基础油用途调查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用于减少运动部件表面间的摩擦,同时对机器设备具有冷却、密封、防腐、防锈、绝缘、功率传送、清洗杂质等作用。

润滑油基础油可用于电动发动机,鼓风机,离心泵等的滚动轴;在恶劣环境下如潮湿、高温、污物、尘等情况下的滚动轴和普通轴;汽车设备,如汽车底盘、车轮轴承、水泵;工业设备,如各类型的轴承、齿轮、连接;工作温度高,负荷量大,环境尘土大的工业设备,如卡爪、管磨机、转向轴,采矿机、熔炼设备、材料加工设备、水泥工业设备等。

2000年来,随着我国工程机械、电力、汽车、冶金、钢铁、模具、机床行业的快速增长,装备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润滑油需求量持续增长,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润滑油市场。

3.1.2润滑油基础油供需及价格分析

3.1.2.1润滑油基础油产量与消费量分析

润滑油应用广泛,涉及到汽车、制造业等行业。

 由于车辆、机具和设备更新换代的加速,对润滑油产品质量要求将明显提高。

特别是名牌、高质量的润滑油产品,占润滑油市场份额将越来越大。

众所周知,润滑油产业与汽车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飞速发展,汽车保有量呈“井喷式”增长。

在奔驰(中国)与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出版的《汽车社会蓝皮书(2011)》中提出,2013年中国将进入汽车社会。

而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润滑油行业的飞速发展。

图为。

2008年~2012年世界环氧丙烷产量与消费增长情况

由上图可知道润滑油消费量是逐年增加。

数据显示实际消费量是平均10%递增的,估计中国进入汽车社会后会有更大的增加空间。

而且有关机构预计2015~2018年润滑油需求增长率为7%,北美、欧洲需求增长不大,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是亚太地区,主要是中国及中东。

预计到2018需求总量到1500万吨,即是现在的2倍,产量需增加700万吨,即需要增加3500个2000吨的生产装置。

另外,我国地区润滑油的产量和润滑油企业数量如下表:

 

 

分析全国各省市润滑油产量数据可知,各个省份之间产量差距十分显著。

从润滑油企业的分布即可得知,润滑油产业呈现出集中分布的趋势。

从区域看,中国基础油产能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地区,而主要消费地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以及环渤海地区。

这就造成华南地区虽然产能较高,但是开工率明显不足,需要更多的产能。

3.1.3市场份额分析

中国润滑油市场在未来5年中将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8年,中国的润滑油消费量将会超过美国,年消费量超过1500万吨。

2012图为2012年中国市场上各大润滑油供应商实际市场占有率,昆仑20%,长城15%,美孚4%,壳牌4%,BP嘉实多1%,壳牌统一4%。

中国润滑油行业发展趋势呈现三国鼎立趋势、合理润滑也将成大势所趋。

业内人士分析,中国是润滑油行业的增长引擎。

润滑油市场空间不断扩大,吸引众多外资企业扎堆进入中国。

民族大鳄在市场争夺中当仁不让。

两大品牌牢牢掌控着45%的市场份额,足以证明其在市场上根深蒂固的影响力。

此外,国内中小品牌也想要来分这块蛋糕,低端市场散、乱、小的局势转变明显,将酝酿出真正能与外资品牌、民族大鳄争锋的领军者。

润滑油行业以质量代数量的理念也应推行和利用。

按照总体市场和预计2014年的消费量为800万吨计算本项目2000吨市场份额为0.025%,市场份额占不大,而广东地区的产量相对产量不足,有一定的影响力。

3.2外部环境分析(PEST模型)

PEST为一种企业所处宏观环境分析模型,所谓PEST即Political(政治),

Economic(经济),Social-Cultural(社会与文化)andTechnological(科技),使用该方法能够很好的分析项目发展的宏观条件。

3.2.1政治因素分析

(1)政治环境稳定性

2013年“两会”的顺利召开为我国“十二五”的规划及未来的发展做了明确的

表述,为我国的社会稳定发展打下了基础。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国国力增强,国内不安全因素如各种反社会主义的势力已经被消灭或排除掉,政府做出反腐、提高民生等一系列的努力稳定了国内的形势。

国际上中国地位得到巩固,虽有边境之间的小摩擦,以及某些国家三番四次非法进入我国凌海的行为发生,但都被我国通过外交等途径一一处理好。

可见政治环境非常稳定。

在稳定政治局面下,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建设,同时有利于资源的开发,一旦资源对国外依赖性大幅减少后,产品的成本也会进一步降低,前景明朗。

(2)监督机制影响的分析

2013年1月10日,环保部发布公告称,自2013年7月1日起,所有生产、进口、销售和注册登记的车用压燃式发动机与汽车,都必须符合国IV标准的要求。

此外,北京市环保局也于近日(指2013年10月止)宣布,北京市将在全国率先实施国V机动车排放标准,时间表确定在2013年下半年。

之所以说这一次是“动真格”,最大的原因是去年年底以来在微博上激起轩然大波的北京PM2.5污染事件,由美国大使馆发布的北京空气污染指数让国人第一次意识到了导致国内多个城市近年(指2013年10月止)来空气质量严重恶化的“罪魁祸首”——这种叫做PM2.5的污染物质,而国IV标准的全面实施,将是有效治理PM2.5污染的重要手段。

氮氧化物是和城市大气中导致灰霾的细颗粒物(PM2.5)关联密切的气体,国IV标准的实施,将可以使得氮氧化物的排放减少近50%,进而有效减少PM2.5的污染。

对于润滑油行业而言,明年商用车国Ⅳ标准的实施,意味着符合国Ⅲ标准的CH-4等级柴机油将会成为各大品牌今年的市场主力销售产品;而低一个级别的CF-4柴机油,预计今年在行业内的整体销售将会出现明显的下滑。

明年下半年之后,随着国Ⅳ标准的全面实施,作为国Ⅳ商用车最低机油配置的CI-4柴机油将会迎来销量的大爆发。

(3)经济政策的影响分析

1)消费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发布通知称,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通知》,自2009年1月1日起,对成品油进口环节消费税进行调整。

提高进口消费税,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进口成品油的门槛,等同于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内需,促进国内消费。

2)企业所得税

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资源综合利用减计收入等企业所得税优惠,在促进石化行业提高科技水平、

提升效益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同时,石化行业的固定资产价值高、数量大,由于

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者加速折旧的方法。

3)出口退税

从2009年4月1日起,国家将次氯酸钙及其他钙的次氯酸盐、硫酸锌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5%;将甲醇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将六氟铝酸钠、聚氯乙烯等塑料、部分橡胶及其制品等化工制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3%。

可见国家在大力支持发展新技术、发展绿色化工,同时鼓励本土化工产品出口,有利于市场的开拓。

同时,由于这些优惠政策的出台,大大的吸引了国外跨国企业在中国建厂,带来资金与核心技术,使得化工产业更加明朗。

4)增值税

财税[2011]115号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完善资源利用产品及劳务增值税的通知》规定以回收的废矿物油为原料生产的润滑油基础油、汽油、柴油等工业油料。

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100%的政策

(4)润滑油行业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分析

2011年12月12日-14日,“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其中确定了继续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贯彻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宏观政策,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

这也对于润滑油行业的后期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环保将成为一如既往的任务。

该会议强调了正确使用润滑油有助于节能减排和排放法规促进润滑油提升性能两个方面。

2012年1月1日起,《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商用车燃料消耗量测量方法》两项国家标准开始正式实施,这两项标准可以说是对于汽车企业戴上了一道节能的“紧箍咒”。

2009年就开始起草讨论的乘用车第三阶段燃油限值标准,不是前两个阶段标准的简单升级,而是从评价体系到评价指标都进行了全面更新,这一标准是参考美国《公司平均燃料经济性法》,将车企生产的所有车型产量纳入整体评估范围。

作为一项国家强制标准,其目标是车企燃油限值比第二阶段下降20%,到2015年,全国平均乘用车燃油消耗量要降到百公里7升左右。

为了实现这一指标,乘用车厂家今后数年必须使出浑身解数,来实现油耗的降低。

在这一背景之下,具备更强节油性能的SN/GF-5发动机油,将会迎来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在去年的“十大猜想”中,笔者曾经预言了SN机油的崭露头角,果不其然,在这一年中,“龙蟠至尊SN”、“美孚1号SN”等新品都在市场上激发了热烈的反响;预计2012年,SN油品将有望在车厂的装车及售后服务用油领域内取得突破。

3.2.2经济因素分析

(1)未来几年我国宏观经济分析

经济发展整体向上的判断基于两点:

一是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中国城市化率目前是50%多一点,而发达国家是80%,也就意味着我们还有4亿多人口需要进城,而这个过程就会大大地带动建设、投资、消费、服务等领域的发展,也会直接拉动经济的发展;二是中国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

中国前几十年东部沿海地区有了较大的发展,甚至一些地区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发展的速度不断降低。

但是中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均衡,还有中西部广大地区可以开发及发展,而且有了东部沿海发展的一些经验,中西部发展目标更加明确、速度更为迅捷,这也极大拉动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

这两点是我国这些年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所以在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没有巨大的变化的前提下,我国的经济发展依然是向上的。

(2)社会经济结构分析

据初步核算,201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比2009年增长10.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0%。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第二产业——工业的增加值还算可观。

(3)行业格局生变民营领军企业将异军突起

中国润滑油行业长期维持着国有、外资、民营品牌“三分天下”的格局,其中,统一润滑油这家合资企业由于其昔日“民营老大”出身的“血统”,在整个行业中又具有某种独特的地位。

然而,合资五年以来,随着壳牌对其中国业务定位的变化,统一润滑油这一“独特”地位的尴尬性也日益明显。

统一润滑油的灵魂人物——总经理李嘉正式离职,这一消息随即在行业网站成为头条新闻,离开李嘉之后、由原杜邦应用面材总经理陈翠薇接任总经理职位的统一,未来的走势以及对国内润滑油格局变化带来的影响将会令人关注。

作为中国润滑油行业“三极”之一的民营企业,经过十多年的竞争磨练,正在变得日益成熟。

市场上坚持品牌化运作思路的几家民营润滑油企业,市场保护规范、售后服务完善、产品质量可靠,正在得到各级经销商和消费者们越来越多的青睐。

(4)更多润滑油企业携手资本市场

2014年,国内润滑油企业将会迎来一波比较适宜的上市时间窗口。

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中石化旗下长城润滑油有可能分拆上市,二是国内及亚太地区基础油产能供应的大幅增长,三是中东战争危机的解决。

中石化目前的掌门人傅成玉在此前任中海油总经理期间,曾经成功推动旗下的中海油服、中海化学、海油工程等多家公司在香港和上海上市,中海油服还连续三年入选标准普尔“全球最具投资价值30只股票”。

因此,对中石化进行分拆上市、体现集团利益的最大化,自然也是“傅当家”上任之后的题中应有之义。

根据里昂证券不久之前引述中石化管理层意见所出具的报告,中石化目前正在考虑集团重组,包括分拆旗下油田工程服务、润滑油等五项业务独立上市,以反映其真正资产价值。

中石化长城润滑油目前每年产量接近160万吨,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约为30%至40%,若按15倍市盈率招股,上市后的市值将达到约300亿元。

长城润滑油若能成功上市,将为国内润滑油企业后续的上市申请铺平道路。

此外,亚太地区及国内基础油产能供应今后几年的大幅增长,将有效缓解基础油价格波动对润滑油企业利润的影响。

壳牌公司位于卡塔尔的年产150万吨GTL基础油项目在今年年初正式投产,6月,韩国SK润滑油公司将在亚洲新建一套三类基础油装置,加上国内中海油和海南汉地阳光的基础油装置升级,预计到2013年年初,国内基础油的供应情况将会大为缓和,发审委委员们质疑的原材料供应问题届时也将迎刃而解。

3.2.3社会-文化因素分析

(1)社会因素

惠州广东是全国汽车拥有量最大的省份,在1900万辆徘徊两年之后,全国汽车产销2013年将终于迈过2000万辆这道坎,再创全球产销最高纪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统计分析,去年汽车产销2211.68万辆和2198.41万辆,同比增长14.76%和13.87%。

惠州汽车市场也交了份不错的成绩单。

最新出炉的惠州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简称“车管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新注册登记汽车为65714辆,与2012年的54001辆相比,同比增长22%;二手车转移登记34943辆,同比增长13%。

(2)人口因素

惠州市2012年末惠州市常住人口467.40万人,人口密度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