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教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2270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4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教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教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教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教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教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教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教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教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教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教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教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教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教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教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教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教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教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教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教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教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教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含答案.docx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教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教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含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教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含答案.docx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教学案第五章第二节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教学案:

第五章第二节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含答案)

1.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

生活遗迹,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2.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它们所包含的基

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

统的多样化程度,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

态系统多样性。

3.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

4.生命发展史的三大阶段是,原核单细胞阶段、真核

单细胞阶段、真核多细胞阶段。

5.生物进化的三大方向:

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为生产

者;分解和吸收有机物的真菌为分解者;摄食有机

物的动物为消费者。

一、生物进化的历程与证据

1.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填图]

2.生物进化的基本顺序

(1)从单细胞→多细胞;从简单→复杂;从水生→陆生;从低级→高级。

(2)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许多物种相继绝灭,又有许多新物种不断产生。

3.进化的证据

(1)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2)生物进化的另一证据是同源器官。

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的多样性:

包括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共同进化:

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被称为共同进化或协同进化。

3.五界系统

(1)分类依据:

根据生物细胞的结构特征和能量利用方式的基本差异。

(2)内容:

[识图填空]

(3)意义:

①显示了生命发展的三大阶段:

原核单细胞阶段→真核单细胞阶段→真核多细胞阶段。

②显示了生物进化的三大方向: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新生代是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时代(×)

(2)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3)生物多样性即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遗传物质的总和(×)

(4)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5)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6)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

2.下列属于中间过渡类型的化石是(  )

A.恐龙化石   B.始祖鸟化石   C.恐龙蛋化石

解析:

选B 始祖鸟化石证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类进化来的,始祖鸟是爬行类向鸟类进化的过渡类型。

3.据研究,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代大气成分大不相同,在完成原始大气向现代大气的演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光合细菌   B.蓝藻     C.绿藻

解析:

选A 原始大气的成分无氧气。

随着光合细菌的出现,原始大气才逐渐有了氧气,促进了生物的进化。

4.人们在35亿年以前的地层中,发现了古细胞化石,这些细胞的代谢类型是(  )

A.厌氧、自养B.厌氧、异养C.需氧、自养

解析:

选B 35亿年前的细胞,生活在一个缺氧的大气环境之中,周围有着丰富的有机物,因此这些原始细胞的代谢类型属于厌氧异养型。

5.脊椎动物中最先登陆和最早摆脱水限制的分别是(  )

A.两栖类和哺乳类

B.爬行类和哺乳类

C.两栖类和爬行类

解析:

选C 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

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

其中鱼类和两栖类的生殖发育都离不开水,而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动物进化历程中,最早登陆的脊椎动物是两栖动物。

6.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  )

A.蛋白质分子多样性

B.DNA分子多样性

C.氨基酸分子多样性

解析:

选A 蛋白质是生物性状的主要体现者,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直接决定了生物多样性。

7.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

A.基因多样性

B.细胞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析:

选B 基因多样性又叫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之一;生态系统多样性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之一。

8.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  )

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自然选择

C.共同进化

解析:

选C 生物多样性体现在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形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几个重要进化事件

(1)真核生物出现后有性生殖方式的出现:

使生物进化速度明显加快。

(2)寒武纪生物大爆发:

形成了生态系统的第三极,对植物的进化产生重要影响。

(3)原始两栖类的出现:

生物的登陆改变着陆地环境,陆地上复杂的环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条件。

2.进化方向

(1)代谢:

异养厌氧→光能自养→异养需氧。

(2)结构:

原核单细胞→真核单细胞→真核多细胞。

(3)生殖:

无性生殖→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和发育→体内受精和发育。

(4)消化:

细胞内消化→细胞外消化。

(5)呼吸:

无氧呼吸→有氧呼吸。

[名师点拨] 光能自养型生物的出现及意义

人们一般认为最早的原核生物是厌氧的异养生物,它们以周围环境中的有机物为养料,进行无氧呼吸。

随着早期地球上自然产生的有机物被消耗掉,自养型生物逐渐出现,这些生物可能是蓝藻类的原核生物,它们能够利用太阳光能,以无机物为原料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

随着大气中氧气含量的增多,需氧型生物逐渐出现。

需氧型生物通过有氧呼吸,能够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使新陈代谢的效率明显提高。

[思考探究]

1.

(1)生物进化的历程可以反映生物进化的哪些趋势?

提示:

①从生活环境分析:

水生→陆生;

②从结构分析:

简单→复杂;

③总趋势:

低级→高级。

(2)了解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提示:

了解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

(3)有性生殖生物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速度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生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

(4)若物种甲的化石比物种乙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晚些,据此可推断物种甲和物种乙在结构上有什么差异?

提示:

物种甲的结构比物种乙的结构复杂、高等。

[题组冲关]

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趋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单细胞→多细胞    B.简单→复杂

C.陆生→水生D.低级→高级

解析:

选C 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中,是水生的,然后由水生向陆生进化。

2.在进化过程中,有关生物类型出现的几种描述,可能性最大的是(  )

A.自养→异养厌氧→异养需氧

B.异养需氧→异养厌氧→自养

C.异养厌氧→异养需氧→光能自养

D.异养厌氧→光能合成自养→异养需氧

解析:

选D 原始生命结构非常简单,没有自养的结构基础,同时原始海洋有机营养物质十分丰富,异养条件充分;而且因外界环境中无氧气,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随后出现原始的光能自养型生物,同时生成氧气。

环境中有氧气后,生物经变异后产生的有氧呼吸类生物对能量的利用率提高,经自然选择逐渐变成需氧型生物。

1.生物的多样性

(1)遗传(基因)多样性:

由于生物存在各种各样的变异,并且变异是不定向的,进而出现了多样性。

(2)物种多样性:

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是形成物种多样性的根本原因,蛋白质多样性是形成物种多样性的直接原因。

(3)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的环境共同组成的,所以物种的多样性和无机环境的多样性共同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3.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生物进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的发展方向。

4.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共同进化

包含类型

实例

不同物种之间

种间互助

一种蛾与兰花

种间斗争

捕食

猎豹和斑马

寄生

黏液病毒和兔子

竞争

作物与杂草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地球早期无氧环境→厌氧生物→光合生物出现→空气中有氧气→需氧生物

[思考探究]

2.

(1)从分子水平分析,生物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提示:

分别是蛋白质的多样性和DNA的多样性。

(2)下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说出Ⅰ、Ⅱ、Ⅲ分别属于哪个层次?

提示:

Ⅰ、Ⅱ、Ⅲ分别属于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一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与其对环境的适应有何关系?

提示:

一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越丰富,它对环境的适应性就越强。

(4)试分析讨论物种多样性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

地球上的生物生存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在不同环境中自然选择的方向是不同的,不同的选择方向形成不同的生物类型,最终形成不同的物种。

[题组冲关]

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中遗传信息的多样性决定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B.在基因突变基础上的基因重组使同种生物的后代形成多样性

C.多种基因、细胞和生态系统共同构成生物的多样性

D.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有利于生物的多样性形成

解析:

选C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它包括三个层次: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4.

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花矩底部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见右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兰花花矩变长是发生了定向变异

B.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C.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D.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析:

选B 生物的变异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蛾的口器变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

一、选择题

1.下列不符合生物生殖进化顺序的是(  )

A.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B.有性生殖―→无性生殖

C.体外受精―→体内受精D.雌雄同体―→雌雄异体

解析:

选B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生物的生殖一般是从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2.下列对加速生物进化起重要作用的是(  )

A.厌氧异养型原核生物的无氧呼吸

B.自养型原核生物的有机物合成

C.需氧型原核生物的有氧呼吸

D.真核生物的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

解析:

选D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对于生物的进化、遗传和变异有重要作用。

3.原始生命出现之后,下列哪项顺序符合生物进化的实际情况(  )

A.光合作用→无氧呼吸→有氧呼吸

B.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光合作用

C.有氧呼吸→光合作用→无氧呼吸

D.无氧呼吸→光合作用→有氧呼吸

解析:

选D 最初的地球上没有氧气,因而原始生命为无氧呼吸,当这些生物消耗掉大部分有机物后,经突变和自然选择,逐步分化出自养型生物。

自养型生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逐渐增加了大气中的氧气含量,为需氧生物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4.化石之所以能够成为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主要原因是(  )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B.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里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

C.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D.化石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形成的

解析:

选B 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顺序,能够说明生物进化的历程,因此化石是证明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任何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

B.自然选择作用于个体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隔离这一环节

D.新基因的产生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解析:

选D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新基因由基因突变产生,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6.所有高等动物的胚胎发育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由此可以说明(  )

A.高等动物都起源于单细胞生物

B.高等动物都起源于水生生物

C.原核生物是生物共同的原始祖先

D.原始生命为单细胞原核生物

解析:

选A 人和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说明人和高等动物都有共同的祖先,即起源于单细胞生物。

7.如果环境剧变或某种植物病害爆发,下图所示的哪种植物的生存机会最大(  )

A.栽培小麦B.栽培玉米

C.野生小麦D.野生玉米

解析:

选C 由图分析可知:

野生小麦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为进化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当环境发生剧变时,更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

8.据科学考察,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的进化速度缓慢,其原因是(  )

A.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低等

B.海洋环境相对稳定

C.海洋生物发生变异少

D.海洋生物的变异个体生存机会少

解析:

选B 生物进化的速度取决于环境变化的剧烈程度,一般说来,环境变化越剧烈,生物进化就越快;环境条件越稳定,生物进化的速度就越慢。

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环境的变异

B.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定向的

C.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就产生了新物种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解析:

选D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

10.

某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右图所示,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

则该种群经选择之后,三种基因型频率的结果最可能是图中(  )

解析:

选B 图中显示AA、Aa类型繁殖成功率较低,aa类型繁殖成功率较高,则该种群经选择后三种基因型频率的结果最可能是因a基因频率上升,使aa、Aa类型的频率高于AA类型的频率。

11.某小岛上有两种蜥蜴,一种脚趾是分趾性状(游泳能力弱),由显性基因W控制;另一种脚趾是联趾性状(游泳能力强),由隐性基因w控制。

下图显示了自然选择导致蜥蜴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对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B.w基因频率的增加,可能是小岛的环境发生改变的结果

C.W的基因频率下降到10%时,两种蜥蜴将会发生生殖隔离

D.蜥蜴中所有W基因与w基因共同构成了蜥蜴的基因库

解析:

选B 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生物进化;环境发生改变,对表现型的选择不同,则基因频率发生改变,w基因频率增加,可能是该基因控制的相关性状更适应环境的结果;种群的基因库相差较大时才可能导致生殖隔离,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基因库。

二、非选择题

12.现有G、H、Q、W、X五个有亲缘关系的物种,它们的进化历程及亲缘关系如右图所示:

(1)图中五个物种中,基因库相似程度最高的两个物种最可能是______。

(2)由共同祖先进化形成上述五个不同物种的外部因素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H、W两物种都生活在海洋中,体形都为纺锤形的事实能够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将W物种始终放在一个没有地理隔离的环境中,那么W物种在它所生存的环境中将会进化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基因库相似程度越高的生物应是亲缘关系越近的物种,由物种进化历程及亲缘关系图看出物种X、Q亲缘关系最近,其基因库相似程度最高。

(2)物种的形成一般需要经过地理隔离,一个物种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时,必然受到环境的自然选择。

(3)这是一种趋同进化现象,是相同环境定向选择的结果。

(4)生物具有变异性,生物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生进化。

答案:

(1)X、Q 

(2)自然选择 地理隔离 (3)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或环境对生物的选择是定向的) (4)会 原因是生物在繁衍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可遗传的变异,W所处的环境条件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

一、选择题

1.鸟类喙的大小和外形与食性有关。

生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四种地雀(见下图),其中喙最适合取食树皮裂缝中昆虫的是(  )

解析:

选C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C中鸟的喙细长,最适合取食树皮裂缝中的昆虫。

2.下列不能作为生物进化证据的是(  )

A.DNA序列      B.生物化石

C.体型大小D.形态结构

解析:

选C 生物个体的大小与其在进化中的地位没有必然的关系。

3.长期使用同种农药防治害虫,效果较差的原因是(  )

A.长期使用农药后,害虫会产生抗药性

B.害虫个体有差异,在农药的选择下,有抗药性的害虫生存下来

C.害虫身体积累的农药增强自身的抗药性

D.使用同种农药,容易使害虫朝着抗药方向变异

解析:

选B 农药仅仅是对抗药性强的害虫个体进行了选择。

4.狼和鹿是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鹿发展的作用

B.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

D.鹿的进化速度比狼的进化速度快

解析:

选D 狼和鹿的进化速度是相当的,不能说谁快谁慢。

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捕食者的存在可促进被捕食者的进化

B.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生物的进化

C.生物的进化只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解析:

选C 生物的进化受到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6.在五界学说的各界生物相互关系方面,反映出真核生物进化的三大方向是指(  )

A.植物界、动物界和原生生物界

B.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

C.植物界、动物界和真菌界

D.原核生物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解析:

选C 在各界生物相互关系方面,五界系统反映了真核多细胞生物进化的三大方向:

靠制造有机物进行自养的植物,它们是自然界的生产者;靠摄取有机物进行异养的动物,它们是自然界的消费者;靠分解并吸收有机物进行异养的真菌,它们是自然界的分解者。

7.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错误的说法是(  )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

B.动物的出现不影响植物的进化

C.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过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

D.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

解析:

选B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自然环境相互选择的结果,动物的出现会影响植物的进化。

8.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真核生物的出现使生物进化的过程大大加快了,其根本原因是(  )

A.真核生物种类多、形态多样

B.真核生物结构、功能复杂

C.真核生物通过有性生殖,增强了生物的变异性

D.真核生物既能自养生活,又能异养生活

解析:

选C 真核生物出现后,生物的生殖方式也由无性生殖向有性生殖方面进化,而有性生殖可使后代具有更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从而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更丰富的材料,故大大提高了进化的速度。

9.将苍蝇培养在甲、乙两瓶中,甲瓶内放有捕蝇纸,乙瓶内没放捕蝇纸,其余实验条件皆相同(培养基、有翅和无翅的苍蝇皆等量)。

8天后,甲瓶内仅无翅的苍蝇存活,捕蝇纸上皆是有翅的死苍蝇,乙瓶内有翅和无翅的苍蝇皆存活,如图所示。

下列对此实验的解释或推论不合理的是(  )

A.甲瓶的环境不利于有翅苍蝇的生存

B.乙瓶的环境更利于有翅苍蝇的生存

C.无翅的苍蝇比有翅的苍蝇更适合生存于甲瓶

D.由此实验可推出若苍蝇不常使用翅,则翅会退化

解析:

选D 甲瓶内放有捕蝇纸,结果捕蝇纸上皆是有翅的死苍蝇,这说明甲瓶内的环境不利于有翅苍蝇的生存;乙瓶内无捕蝇纸,即不存在自然选择,相对于甲瓶,乙瓶更利于有翅苍蝇的生存;甲瓶内放有捕蝇纸,能淘汰有翅苍蝇,因此无翅的苍蝇比有翅的苍蝇更适合生存于甲瓶;不能由此实验推出若苍蝇不常使用翅,则翅会退化。

10.北美洲某种臭虫以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的气球状蔓生果为食,臭虫需要用锋利的喙刺穿果实,据统计喙长如图1所示;1920年,有人从亚洲引进平底金苏雨树,其果实的果皮比较薄,据统计到1980年以它为食的臭虫的喙长如图2所示。

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平底金苏雨树与臭虫间发生了共同进化

B.平底金苏雨树与当地植物存在竞争关系

C.臭虫体内控制喙长度的基因发生突变可能早于引进平底金苏雨树时

D.生活在无患子科植物和平底金苏雨树上的臭虫间形成了生殖隔离

解析:

选D 平底金苏雨树引进后,臭虫平均喙长变短,因此它们在相互影响中发生了共同进化;平底金苏雨树与当地植物竞争阳光和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臭虫体内控制喙长度的基因发生突变的时间可能早于引进平底金苏雨树的时间,平底金苏雨树只不过起了选择作用;生活在无患子科植物和平底金苏雨树上的臭虫种群,由于自然选择有差异,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导致两个种群的基因库有差异,从图中无法判断已达到生殖隔离的程度。

二、非选择题

11.下图表示几种哺乳动物的起源情况,据图回答问题:

(1)图示表明,现存的各类哺乳动物具有共同的____________。

(2)原始的哺乳动物(A)能进化成各种不同的哺乳动物,从内在原因看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外部原因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3)本图示可以很好地体现生物界的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

(4)如果改变上述动物的生活环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物就能在新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则被淘汰。

解析:

(1)图中显示,现存的哺乳动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2)原始哺乳动物进化为各种不同哺乳动物的内在原因是生物的变异是多方向的,而外部原因则是生存环境多样化。

(3)该图可显示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4)在新环境中,只有适应新环境的变异类型才能被保留下来,而不能适应新环境的变异类型则被淘汰。

答案:

(1)原始祖先 

(2)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环境是多样的 (3)多样 适应 (4)适应新环境变异 没有适应新环境变异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关于种群和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属于一个物种

B.两个种群间生物若存在生殖隔离,则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

C.同一物种的个体都是生活在一起的

D.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殖的基本单位

解析:

选C 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角度上看,物种明显大于种群,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角度上讲,种群既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又是生物生殖的单位;一个物种包括多个种群,其并非全部生活在一起。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为不同的物种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为不同的物种

C.新物种的形成必然经历地理隔离

D.每个新物种的形成都必定经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

解析:

选B 物种的形成并非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但物种的形成一定要形成生殖隔离,因为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3.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D.自然选择

解析:

选D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

4.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B.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C.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解析:

选D 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中基因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