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湖北省八校第二次联考理综试题答案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27777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8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湖北省八校第二次联考理综试题答案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届湖北省八校第二次联考理综试题答案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届湖北省八校第二次联考理综试题答案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届湖北省八校第二次联考理综试题答案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届湖北省八校第二次联考理综试题答案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届湖北省八校第二次联考理综试题答案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届湖北省八校第二次联考理综试题答案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届湖北省八校第二次联考理综试题答案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届湖北省八校第二次联考理综试题答案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届湖北省八校第二次联考理综试题答案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届湖北省八校第二次联考理综试题答案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届湖北省八校第二次联考理综试题答案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届湖北省八校第二次联考理综试题答案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届湖北省八校第二次联考理综试题答案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届湖北省八校第二次联考理综试题答案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届湖北省八校第二次联考理综试题答案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届湖北省八校第二次联考理综试题答案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届湖北省八校第二次联考理综试题答案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届湖北省八校第二次联考理综试题答案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届湖北省八校第二次联考理综试题答案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湖北省八校第二次联考理综试题答案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

《届湖北省八校第二次联考理综试题答案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湖北省八校第二次联考理综试题答案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湖北省八校第二次联考理综试题答案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

届湖北省八校第二次联考理综试题答案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

八校

湖北省

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黄石二中荆州中学

襄阳四中襄阳五中孝感高中鄂南高中

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理科综合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a23S32Cl35.5K39Fe56Cu64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

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关于细胞的各项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分子数/染色体数的比值不能保持恒定

B.成熟的植物细胞吸水膨胀,导致细胞液的渗透压降低

C.胰蛋白酶从胰腺细胞排出,既需要消耗能量又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参与

D.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分裂、分化能力的细胞

2.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真核细胞内三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丙过程合成物质的单体在生物体内约20种,该过程需要2种RNA参与

B.甲、乙、丙过程中形成的核苷酸对种类分别为2、3、2

C.在造血干细胞中甲、乙、丙过程均可发生

D.一个细胞周期中,甲乙过程在每个起点均可起始多次

3.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变异与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普通西瓜培育三倍体西瓜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三倍体西瓜无籽性状不可遗传

B.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育种,培育出了生产青霉素的高产菌株

C.若在瓜田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导致害虫瓜蚜抗药基因频率增加,该田最终出现瓜蚜新物种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属于可遗传变异,两者都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4.下列关于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正确的是()

A.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传送激素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B.免疫系统通过它的防卫功能、监控功能来实现其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C.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传递

D.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5.现有A、B两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其生物组成和光照条件见下表。

下列叙述正确的()

生态瓶编号

光照

含微生物的泥沙

浮游藻类

水草

浮游动物

A

+

+

+

+

+

B

-

+

+

+

+

注:

“+”表示有,“-”表示无。

A.两个生态瓶中的微生物、浮游藻类、水草和浮游动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B.A瓶应放置在通风且光线良好,但避免阳光直射的位置

C.实验结果发现A瓶持续时间比B瓶长,原因是A瓶的物质和能量能自给自足

D.两组生态瓶进行对比实验,说明光照是所有生态系统必需的成分

6.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下列与教材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B.可用洋葱鳞片叶为实验材料提取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

C.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临时装片时,需保持细胞活性以便观察有丝分裂过程

D.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0.1g/ml的NaOH溶液1ml,摇匀后再加0.01g/mlCuSO4溶液4滴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钢瓶储存液氯或浓硫酸

B.通过灼热的铜网以除去H2中混有的O2

C.Cu与浓硫酸反应终止后,冷却,向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以观察水合铜离子的颜色

D.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3.5

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0g质量分数是98%的浓硫酸中所含氧原子数为4NA

B.标况下33.6mL氯气通入足量水中发生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5×10-3NA

C.常温常压下,5.6g乙烯与丁烯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0.8NA

D.同温下,pH=1体积为1L的硫酸溶液所含氢离子数与pH=13体积为1L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含氢氧根离子数均为0.1NA

9.有以下六种溶液:

①Ba(OH)2溶液;②Ba(NO3)2溶液;③KMnO4溶液;④品红试液;⑤Na2SiO3溶液;⑥NaHCO3溶液,可用于区分CO2和SO2这两种气体的有()种

A.2种B.3种C.4种D.5种

10.短周期元素X、Y、Z、W、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X与Y是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W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

r(Y)>r(Z)>r(W)>r(M)

B.由三种元素X、Z、W形成的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而无离子键

C.Z的气态氢化物比W的气态氢化物更稳定

D.分子式为Y4X8W2的物质超过10种

11.苯酚与邻苯二甲酸酐()在一定条件下可制得酚酞,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制酚酞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酚酞分子中的碳原子有可能共处于同一平面.

C.将酚酞溶于酒精配成的酚酞试剂,滴入中性或酸性水溶液中可能会出现白色浑浊

D.若与NaOH溶液反应,1mol酚酞最多可消耗4molNaOH

12.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及结论都正确且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用酒精灯加热摩尔盐(NH4)2Fe(SO4)2•6H2O,产生的气体通过装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

干燥管中的白色粉末先变成天蓝色,后又变成深蓝色

加热温度较低时摩尔盐分解产生水蒸气,温度稍高时分解产物中有氨气

B

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随后加稀硝酸酸化

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硝酸不溶解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

向CuSO4溶液中通入H2S气体

溶液的蓝色褪去,生成黑色沉淀

氢硫酸的酸性比硫酸强

D

向2ml0.1mol/LAgNO3溶液中先滴几滴0.1mol/L的NaCl溶液,再滴入几滴0.1mol/L的NaI溶液

先生成白色沉淀,后生成黄色沉淀

溶度积KSp(AgCl)

>KSp(AgI)

13.向容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9.6molNO和4.8molO2,发生如下反应:

①2NO(g)+O2 (g)

2NO2(g)ΔH<0②2NO2(g)

N2O4(g)ΔH<0

测得NO2和N2O4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0~10min维持容器温度为T℃,10min时改变某反应条件,一段时间后再次平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5min反应的平均速率v(NO)=0.24mol·(L·min)-1

B.T℃时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K=0.36

C.10min时改变反应条件可能是降低温度

D.若起始时向该容器中充入1.6molNO2和4.0molN2O4,T℃达到平衡时,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图中5~10min的不同

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在物理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安培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B.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总结出了判断电流与磁场方向关系的右手螺旋定则。

C.焦耳发现了电流热效应的规律并提出了焦耳定律

D.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15.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发现了一颗距离地球仅14光年的“另一个地球”—沃尔夫(Wolf)1061c。

沃尔夫1061c的质量为地球的4倍,围绕红矮星沃尔夫1061运行的周期为5天,它是迄今为止在太阳系外发现的距离最近的宜居星球。

设想从地球发射一颗科学探测卫星围绕沃尔夫1061c表面运行.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天体的环绕运动可看作匀速圆周运动。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地球发射该卫星的速度应该小于第三宇宙速度

B.卫星绕行星沃尔夫1061c运行的周期与该卫星的密度有关

C.沃尔夫1061c和地球公转轨道半径的三次方之比等于

D.若已知探测卫星的周期和地球的质量,可近似求出沃尔夫1061c的半径

16.如图所示,小物块从足够长的粗糙斜面顶端匀加速下滑.现分别对小物块进行以下两种操作:

①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②在小物块上再放一个重量等于F的物块且两者保持相对静止.已知小物块继续下滑的过程中,斜面体始终静止,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操作①和②中小物块都仍做匀加速运动且加速度不变

B.操作①和②中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不相等

C.操作①和②中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相等

D.操作①和②中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都不相等

17.儿童乐园里的游戏“空中飞椅”简化模型如图所示,座椅通过钢丝绳与顶端转盘连接.已知正常工作时转盘的转速一定。

设绳长为L,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座椅中人的质量为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变长时,θ将变大B.L变短时,θ将变大

C.m越大,θ越小D.m越大,θ越大

18.如图甲所示,矩形线圈abcd固定于方向相反的两个磁场中,两磁场的分界线oo′恰好把线圈分成对称的左右两部分,两磁场的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规定磁场垂直纸面向内为正,线圈中感应电流逆时针方向为正。

则线圈感应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图像为

19.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a、b两端接正弦交变电压u,u=220

sin100πt(V),电压表V接在副线圈c、d两端(不计导线电阻).则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滑动时

A.电压表示数不变

B.电流表A2的示数始终为0

C.若滑动变阻器滑片不动,仅改变u,使u=220

sin200πt(V)则电流表A1的示数增大

D.若滑动变阻器滑片不动,仅改变u,使u=220

sin200πt(V)则电流表A1的示数减小

20.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水平。

轨道上的A点离PQ的距离为

R,一质量为m的质点自P点上方某处由静止开始下落,从P点进入轨道后刚好能到达Q点并能再次返回经过N点。

已知质点第一次滑到轨道最低点N时速率为v1,第一次到达A点时速率为v2,选定N点所在的水平面为重力势能的零势能面,则

A.v1<

v2

B.v1>

v2

C.从N到Q的过程中,动能与势能相等的点在A点上方,从Q到N的过程中,动能与势能相等的点在A点下方

D.从N到Q的过程中,动能与势能相等的点在A点下方,从Q到N的过程中,动能与势能相等的点在A点上方

21.如图所示,已知某匀强电场方向平行于正六边形ABCDEF所在平面。

若规定D点电势为零,则A、B、C的电势分别为8V、6V、2V。

初动能为12eV、电荷量大小为2e(e为元电荷)的带电粒子从A沿着AC方向射入电场,恰好经过BC的中点G。

不计粒子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粒子一定带负电

B.该粒子达到点G时的动能为20eV

C.只改变粒子在A点初速度的方向,该粒子不可能经过C

D.若该粒子以不同速率从D点沿DF方向入射,该粒子可能垂直经过CE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6分)实验室有一灵敏电流计G的量程为1mA,内阻未知,现要精确测量G的内阻。

实验室中可供选择的器材有:

待测灵敏电流计G;多用电表

电流表A1:

量程为3mA,内阻约为200Ω;

电流表A2:

量程为0.6A,内阻约为0.1Ω;

定值电阻R1:

阻值为10Ω;定值电阻R2:

阻值为60Ω;

滑动变阻器R3:

最大电阻20Ω,额定电流1.5A;

直流电源:

电动势1.5V,内阻0.5Ω;开关,导线若干。

(1)先用多用电表粗测G的内阻:

正确的操作中应该使多用电表的红表笔接灵敏电流计G的接线柱(填“正”或“负”),黑表笔接另一个接线柱。

(2)步骤

(1)中粗测G的内阻为100Ω,为了精确测量G的内阻,实验小组的同学选择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则电表1为,电表2为(填“G、A1、A2”等电表符号),定值电阻Rx为(填“R1”或“R2”)。

(3)按照上述设计的电路进行实验,测得电表1的示数为a1,电表2的示数为a2,则电流表G的内阻的表达式为rg=。

(用“a1、a2、Rx”等符号表达)

23.(9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想利用刻度尺(无其他测量仪器)测出小铁块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μ,小华的设计如图,倾斜的木板通过一小段弧形轨道与桌面连接,从木板上某一位置释放小铁块,小铁块从木板上滑下后沿桌面滑行,最终从桌子边缘抛出去。

(1)测出木板底部离桌子边缘的距离L,桌子边缘离地的高度H,小铁块的落地点到桌子边缘的水平距离S

(2)改变倾斜的木板离桌子边缘的距离(不改变木板的倾斜程度),并保证每次从木板的同一位置释放小铁块。

重复步骤

(1)的测量。

(3)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

若以L为纵轴,则应以①为横轴拟合直线(在“s、

、s2、

”中选择填写)。

(4)若图像横轴和纵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和b,则求得μ=②(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5)由上述数据还可求得小铁块滑到木板底端的速率v=③

24.(14分)滑雪度假村某段雪地赛道可等效为长L=36m,倾角为θ=37o的斜坡。

已知滑道的积雪与不同滑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同,现假定甲先滑下时滑板与赛道的动摩擦因数μ1=0.5,乙后滑时滑板与赛道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25,g取10m/s2.已知甲和乙均可看作质点,且滑行方向平行,相遇时不会相撞。

求:

(1)甲从坡顶由静止自由滑下时到达坡底的速度大小

(2)若乙比甲晚出发Δt=1s,为追上甲,有人从后面给乙一个瞬时作用使乙获得初速度V0=1m/s,通过计算分析乙能否在甲到达坡底前追上甲;若能追上求出两者在追上前相距的最远距离,若不能追上求出两者到达坡底的时间差。

25.(18分)如图所示,在纸面内有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方向相反的匀强磁场,虚线等边三角形ABC为两磁场的理想边界。

已知三角形ABC边长为L,虚线三角形内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三角形外部的足够大空间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

一电量为+q、质量为m的带正电粒子从AB边中点P垂直AB边射入三角形外部磁场,不计粒子的重力和一切阻力,试求:

(1)要使粒子从P点射出后在最快时间内通过B点,则从P点射出时的速度v0为多大?

(2)满足

(1)问的粒子通过B后第三次通过磁场边界时到B的距离是多少?

(3)满足

(1)问的粒子从P点射入外部磁场到再次返回到P点的最短时间为多少?

画出粒子的轨迹并计算。

26.(14分)一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能与H2、H2O、烯、炔等反应,是制备有机物的重要原料。

工业上将CO和H2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甲醇。

(1)已知在某温度和压强下:

①2CO(g)+O2(g)═2CO2(g) △H1kJ·mol-1

②2H2(g)+O2(g)═2H2O(g)△H2kJ•mol-1

③2CH3OH(g)+3O2(g)═2CO2(g)+4H2O(g)△H3kJ•mol-1

则CO(g)+2H2(g)⇌CH3OH(g)△H=______________________kJ•mol-1

(2)在一定温度下,若将10molCO和20molH2放入2L的密闭容器中,达平衡后测得CO的转化率为40%,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此时再向该容器中投入10molCO、20molH2和10molCH3OH,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_(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新平衡与原平衡相比,CO的物质的量分数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一定条件下,CO可与粉末状的氢氧化钠作用生成甲酸钠。

①常温时,甲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1.70×10-4。

甲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请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其原因,0.1mol/L的甲酸钠溶液pH约为(已知:

lg17≈1.23,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②向20ml0.1mol/L的甲酸钠溶液中小心滴加10ml0.1mol/L的盐酸,混合液呈酸性,请按由大到小的顺序给溶液中离子浓度排序

27.(14分)铜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许多用途。

回答下列问题:

(1)某工厂以辉铜矿(主要成分为Cu2S,含少量Fe2O3、SiO2等杂质)为原料制备不溶于水的碱式碳酸铜的流程如下:

①浸取反应中氧化剂的化学式为;滤渣Ⅰ的成分为MnO2、S和(写化学式)

②“除铁”这一步反应在25℃进行,加入试剂A调节溶液PH为4后,溶液中铜离子最大浓度不超过mol/L。

(已知Ksp[Cu(OH)2]=2.2×10-20)

③“沉锰”(除Mn2+)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④滤液Ⅱ经蒸发结晶得到的盐主要是(写化学式)。

(2)某实验小组同学用电化学原理模拟湿法炼铜,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①如下左图为某实验小组设计的原电池装置,盐桥内装载的是足量用饱和氯化钾溶液浸泡的琼脂,反应前,电极质量相等,一段时间后,两电极质量相差6.00g,则导线中通过了mol电子,若不考虑甲、乙两池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向盐桥中移动,则甲、乙两池电解质溶液的总质量与实验开始前的电解质溶液的总质量相差g

②其他条件不变,若将盐桥换成光亮的U形弯铜丝浸入甲池与乙池,如上右图所示,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与先前一样,但偏转角度明显减小。

一段时间后,乙池石墨棒浸入液面以下部分也析出了一层紫红色固体,则甲池铜丝附近溶液的pH________(填“减小”、“增大”或“不变”),乙池中石墨为________极(填“正”、“负”、“阴”或“阳”)

28.(15分)NaCN为剧毒无机物。

某化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实验室里的氰化钠溶液可使用硫代硫酸钠溶液进行统一解毒销毁,他们开展了以下三个实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实验Ⅰ.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的制备

已知Na2S2O3·5H2O对热不稳定,超过48℃即开始丢失结晶水。

现以亚硫酸钠、硫化钠和碳酸钠等为原料、采用下述装置制备硫代硫酸钠,反应原理为:

①Na2CO3+SO2=Na2SO3+CO2 

②Na2S+SO2+H2O=Na2SO3+H2S

③2H2S+SO2=3S↓+2H2O   

④Na2SO3+S

Na2S2O3

(1)将硫化钠和碳酸钠按反应要求的比例一并放入三颈烧瓶中,注入150mL蒸馏水使其溶解,在蒸馏烧瓶中加入亚硫酸钠固体,在分液漏斗中注入(填以下选择项的字母),并按下图安装好装置,进行反应。

A.稀盐酸B.浓盐酸C.70%的硫酸D.稀硝酸

从以上反应可知Na2S与Na2CO3的最佳物质的量比是。

(2)pH小于7即会引起Na2S2O3溶液的变质反应,会出现淡黄色混浊。

反应约半小时,当溶液中pH接近或不小于7时,即可停止通气和加热。

如果SO2通过量,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从上述生成物混合液中获得较高产率Na2S2O3▪5H2O的歩骤为

为减少产品的损失,操作①为趁热过滤,其目的是        ;

操作②是;操作③是抽滤、洗涤、干燥。

Ⅱ.产品纯度的检测

(1)已知:

Na2S2O3▪5H2O的摩尔质量为248g/mol;2Na2S2O3+I2=2NaI+Na2S4O6。

取晶体样品ag,加水溶解后,滴入几滴淀粉溶液,用0.010mol/L碘水滴定到终点时,消耗碘水溶液vmL,则该样品纯度是

(2)滴定过程中可能造成实验结果偏低的是

A.锥形瓶未用Na2S2O3溶液润洗B.锥形瓶中溶液变蓝后立刻停止滴定,进行读数

C.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D.滴定管尖嘴内滴定前无气泡,滴定终点发现气泡

Ⅲ.有毒废水的处理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配备防毒口罩,橡胶手套和连衣式胶布防毒衣等防护用具以及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以下实验:

向装有2ml0.1mol/L的NaCN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ml0.1mol/L的Na2S2O3溶液,两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但没有明显实验现象,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滴入盛有10ml0.1mol/LFeCl3溶液的小烧杯,溶液呈现血红色,请写出Na2S2O3解毒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29.(10分)富硒紫番薯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尤其是硒的含量较高。

为了探究影响富硒紫番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因素,某科研所的研究小组对富硒紫番薯进行了相关的实验,获得的实验结果如下所示,甲组:

富硒紫番薯的叶片在不同条件下单位时间O2释放量(ml),乙组:

温度(℃)结合时间因素对富硒紫番薯幼苗呼吸速率的影响。

请根据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CO2浓度

灯泡的功率(单位:

W)

20

50

75

100

200

300

0.1%

7.4

26.0

38.2

50.5

70.5

70.5

0.03%

3.3

10.2

22.8

37.6

37.5

37.6

(甲组)(乙组)

(1)甲组的实验方案中自变量是                ,实验中需要控制的主要无关变量是      。

(2)分析甲组表中数据可知,当植物在灯泡功率为100W、CO2浓度为0.03%时,可以采取 的措施来显著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3)分析乙组的实验结果:

富硒紫番薯幼苗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范围为__________;温度在0℃-20℃之间,随时间的延长,呼吸速率的变化趋势为;

温度在35℃-45℃之间,3小时内呼吸速率较最适温度高,3小时后呼吸速率________.由此可见,要能较长时间维持最快呼吸速率的温度,才算是最适温度。

(4)温度之所以影响呼吸速率主要是影响了。

30.(11分)生长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诸多过程,如影响主根生长、侧根发育,植物的向性运动等,其可直接影响细胞反应,也可间接调控基因的表达。

利用拟南芥DG为实验材料探究植物对生长素的响应机制,设置实验如下:

实验组:

固体培养基;分别加入0.01、0.02、0.05、0.1mg/l生长素类似物2,4-D溶液,每组铺DG种子60粒;

对照组:

固体培养基;铺种DG种子60粒;

每组均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拟南芥主根的长度、侧根的数量结果如下:

图1DG经处理7d后主根长图2DG经处理7d后侧根数

(1)分析图1结果:

不同浓度2,4-D对拟南芥主根生长的影响是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或“无影响”);分析图2结果,推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1和图2结果可知:

生长素发挥的作用,因___________而有较大的差异;

(3)科学家随后又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推测2,4-D影响了拟南芥根部分生区内细胞的,从而导致分生区向伸生长区转变的细胞数目,使主根生长受影响;对侧根生长的影响是改变植物组织内局部生长素水平,进而根本上对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