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学数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28340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8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学生爱学数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让学生爱学数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让学生爱学数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让学生爱学数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让学生爱学数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让学生爱学数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让学生爱学数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让学生爱学数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让学生爱学数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让学生爱学数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让学生爱学数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让学生爱学数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让学生爱学数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让学生爱学数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让学生爱学数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让学生爱学数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让学生爱学数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让学生爱学数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让学生爱学数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让学生爱学数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让学生爱学数学.docx

《让学生爱学数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生爱学数学.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让学生爱学数学.docx

让学生爱学数学

让学生爱学会学数学

陕西省华县城关小学孙慧敏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是对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最精彩描述。

但在教学数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有畏难和惧怕情绪。

思索原因,问题在于学生的学习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即复习旧知-讲授新课-练习巩固。

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以致于丧失了创造力。

为了有效的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我努力探索让学生会学数学爱学数学的策略。

一、用富有情趣的导课,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使每一位学习者都“乐此不疲”,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立足于此,教师应努力唤醒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获取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

在一节课的学习中,小学生的最佳学习时间是在一节课的前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

如何抓住这有效的时间,使学生在思维的最佳状态学习新知,一直是我在教学课教学中探索的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了:

情境导入、实物导入、猜想导入、名言导入、质疑导入、游戏导入、故事引入,、生动的语言描述,多媒体手段的运用等等。

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采用了实物导课的方式。

学生在生活中整天和各种各样的物品打交道,当你真的将这些东西拿上讲台时,他们却倍感新奇。

在教学时,我拿出了漂亮的长方体的音乐盒,同学们的目光一下子被吸引过来。

我告诉他们我想送给我的好朋友,请同学们帮忙设计一下包装,要求尽可能地节约包装材料。

这时我问:

要算用料的多少,实际上是在算什么呢?

以此引出课题。

拿学生感兴趣的实物资料,激发学生的想象,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

新颖的开场白,总能吸引听众,使人产生想听下去的欲望。

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恰当设计“新”的导课形式,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使富有情趣的导课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导出学生学习的激情,激发出学生的智慧之光,让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数学教学应是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这部分知识时,把遇到天气寒冷要在窗户四周贴密封条,需要买多少密封条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

这是孩子们生活当中的问题,又是学生灵活地运用周长的知识进行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会他们一种生活技能的教学。

这样处理教材使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数学问题,学生对这样的数学教学感兴趣了,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引入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完小数乘法后,我鼓励学生亲自去超市菜场和家人购物,看我们学的知识能帮你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同时,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表现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更能促进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动用有关数学经验去思想、去解决问题。

三、在实践操作中,让学生学会研究学会分析学会学习。

任何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发现者创造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甚至不让让学生动手实践。

学生普遍反映:

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亲自动手才能学得会。

若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实践,数学上的很多问题还是能够得到很好解决的。

教学多边形面积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割补、重合、旋转、平移等一些具体的操作活动,通过操作当学生自己发现面积的计算方法时,那种喜悦是任何精彩的讲授所不能达到的。

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采用实践操作让学生理解,在学习行程问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

“已知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0千米。

现在两车同时从相距200千米的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经过2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由于题中未说明行驶方向,所以两车出发2小时,两车相距的路程应是多少并无一个标准,因此,我组织两个学生在教室中按四种情况进行了演示:

1.两个学生同时相向而行;2.两个同学同时相背而行;3.两个学生同时向同一方向而行,走得快的同学在前;4.两个学生同时向同一方向而行,走得慢的同学在前。

因此我再启发学生,这道题应该如何进行解答。

这样,学生很快认识到,这道题应分以下四种情况进行讨论:

(1)两车同时相对而行,相遇后又拉开距离:

(60+50)×2-200=20(千米)。

(2)两车同时相背而行:

(60+50)×2+200=420(千米)。

(3)两车同向而行,客车在前面货车在后面:

60×2+200-50×2=220(千米)

(4)两车同向而行,货车在前面客车在后面:

50×2+200-60×2=180(千米)。

学生结合实际情况,真实的再现了题目中的几种情况,这样的操作会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

四、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体验。

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就应该充分地考虑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开展探究性学习和研究作为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一条线。

在教学小数乘法意义和计算方法时,结合旧知小数的意义以及整数乘法的意义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线段图,逐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在教学计算方法时,采用了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或者和同学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计算方法,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过程,在全班进行交流、归纳总结方法。

再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教学中,我同时出示两道题,一道分数乘法应用题,另一道是和前一道数量关系相同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时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先让他们对两题进行对比,画出线段图,列出数量关系式,找出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根据问题的不同,自己寻找解决的方法。

这样在学生的找、画、列的过程中学会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不用让学生死记单位1是已知就用乘法计算,单位1是未知就用除法计算的不用思维的学习。

在合作中学生学会了互补、互学。

这样处理教材,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过程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之上,让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感知——概括——应用去发现、掌握规律。

这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能力的过程。

五、合理利用数学资源,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幸福。

新课程注意到了学生的情感因素,认识到了它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试想,假若学生体验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他怎么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出错是学生经常发生的事情,如果老是一味的批评出错的同学,那么谁还敢说自己不成熟的想法。

因此,课堂教学中,老师应积极的利用这一资源,应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分析错误的原因,在纠错中让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学习。

师生间无拘无束地问答、穿插一些数学故事、游戏等活动,都会给予学生更多的快乐和满足,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心理体验、新的认识,以改善自我、发展自我为目的。

因此,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学生会学数学爱学数学的主阵地。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的。

 

小组长成长中的“扶”与“放”

北塘小学:

张茫利

小时候,我们姗姗学步时,父母用尽各种方法扶着我们、牵着我们,直到我们步伐稳健时才放开爱的双手,这是成长的第一步。

我觉得小组长的成长也应该经历“扶”与“放”的过程,因为那是老师教育智慧的体现。

乐贤楼投入使用,使困扰我们学校多年的大班额问题得到解决。

“餐桌式”教学模式全面展开,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给老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让每一名同学每节课都能有所收获,每个班都建立了学习小组,选出了小组长。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就不可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教学只能是事倍功半。

而好的组长则能挑起了小组学习的重担,做同学的表率,调动组员的积极性,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

既然小组长这么重要,我们怎样做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呢?

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多多指正。

一、确定合格的组长人选

一个好的小组长,必须得到每个成员的信任与服从。

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智力水平,还要口齿清楚、语言流畅、有特长、操作能力强、表现欲望强等条件。

刚开始的时候小组长的确定,我选择的是自荐加选举再结合我的观察。

我们一共选了9名组长,他们说他们想干,并且能干好。

我很高兴同学们对他们的信任。

就让他们几个面对着所有的学生做一个演讲。

先介绍自己,再说说你将会如何做。

最后由组长挑选组员。

而组员也可以选择组长,最终以双方满意为至。

如果你不是班主任,你可以和班主任协调,调整组员。

当然,这9个小组长不一定称职。

9班有一个小组长,名字叫做李家乐,学习成绩优秀,他竞选小组长的时候他信誓旦旦的对着全班同学说要把这个小组带成9班最优秀的小组。

我对他的印象还不错就答应了,在后边的实践中,我发现他身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上课组织交流时不积极,喜欢盯着其他孩子,找他们身上的缺点,给老师打小报告。

我先教育他,而他当着我的面保证的很好,以后依然如此。

我感到组员的不满越来越大,在征求他们意见的情况下,及时的调整了新的组长,也让其他的孩子明白,组长不是终身的,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的。

二、老师帮扶他们成长

选好了组长,先进行学习,明确自身的职责。

“餐桌式”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小组的合作,培养的是人人参与的意识,小组长的作用尤其明显。

我在学校集体培训的基础上利用辅导时间对组长从站姿、手势、语速、交流语言、交流程序、交流组织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小组长尽快的适应角色,并和家长及时沟通,让他们在生活中做好小组长的培养。

10班的张焜昊,各方面能力都很好,就是一上讲台身子乱晃,第一次上台是紧张的把凳子都撞翻了,我利用课间专门辅导,可他一上讲台就故伎重演,我就和家长联系,让他在家长面前多说话,多带他出去在陌生人面前说话,去独立的买东西等等,现在,他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组长。

无论你的培训多么完美,都是理论,这些措施是否有效,是否能落实下去,还要到实践中去检验,做到边实践边修改。

三、实践中促进能力提升

1.明确小组活动的规则

组长要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各个角色的职责,小组活动的程序,并经常提醒小组成员遵守这些规则,使这些规则得到强化。

交流前正组长给组员合理分配任务,争取做到人人参与展示。

交流讨论完毕,组长根据要展示的内容,快速给每个组员分配展示的任务。

如:

谁讲解那道题,谁展示不同的方法。

同时教给组员点评的方法(如:

评价他人回答问题的正确程度,完整程度、语言是否简练、表扬精彩之处等)。

聚焦展示时:

组长快速走向讲台,边走边大声说:

前板聚焦!

全班同学齐说:

看前板!

吸引大家的目光和注意力。

接着说下面由我们组展示(讲解)xxxxx问题(第一个问题,第一道题等)请xxx同学你先说。

本组展示完毕时,组长面对全班同学大声提问:

谁有反驳或补充?

(或谁有不同观点?

)并指名回答。

如果没有就大声说:

我们组展示完毕!

谢谢大家。

这些只是理论,你说的再好,孩子没实践,他是没感受的,只有实际的锻炼才能让他们更好的理解这些规则。

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我让全班同学先计算,再让组长组织交流。

结果交流时有的组只有一种分法,还每人说一遍,既浪费时间又没有起到交流的效果。

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我吸取前面的教训。

让全班同学根据自己的认识独立完成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再让组长组织交流。

在交流前强调合理分工:

组长先安排交流的顺序,强调有重复的不说以节省时间。

交流时安排一名学生及时作好记录并总结共有几种计算方法,组长根据交流结果安排展示人员。

由于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各个小组的任务完成的井井有条。

经过几次这样的锻炼,小组长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能自己解决了,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放手让组长去发挥。

2.学会有序的安排

不是每个孩子都喜欢展示自己,平时教学中组长要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孩子是有差别的,不可能人人都很优秀。

结合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我规定练习时按照学号轮着说,在说的过程中发现表述完整、语言流畅的先培养,再由他们培养那些稍差的。

同时规定小组展示时,一个组不能超过两种方法,组内一人只能说一种。

为什么这么说呢?

就是以前发现有的孩子为了展示,不段的更改自己的方法,力求独特,甚至变综合计算为分步计算,这样既没有效果又浪费时间。

我的新规定要求:

不管你们在交流是得到的方法有几种,展示时最多只能有两种,要给其他组留机会。

而且一个组不能让会说的说完了,不会说的瞪眼睛看,让人人有参与的机会。

这样就培养了组长的安排能力,这次展示了,下次就要换别的同学,对于语言表达稍差的同学组长就会抽时间进行培训,让更多的组员参与进来。

同时规定:

除两个组长外,组员发言的机会越多小组得分越多。

10班的许晨菲,有一次展示时和别人争着发言,我根据平时表现先让其他孩子说,再让她说时她只说了一句“我和***的一样”完全不看其他组员跃跃欲试的样子,我觉得这种“只看自己,不看组员”的方法不恰当,但课堂上我什么也没说,接下来有一个组长(吴佳)说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们组还有一种方法,由我们组的***来展示”,我深受触动,下课后,我将许晨菲叫到办公室,让她比较自己和这个组长的差别,她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我再在课堂上表扬了吴佳的做法,以后,我的课堂上经常听到这句话,组长不仅为自己,更为组员努力争取展示的机会。

3.学会灵活协调

组织交流时,难免出现不同意见,对于组内意见分歧,先请组员说出理由,其他组员认真倾听。

并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学会总结归纳。

对于不同的见解,鼓励组员开展争论和辩论,并以一种虚心的态度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在教学《谁先走》时,淘气设计的游戏规则是:

大于3的小明先行;小于3的小华先行。

小组交流时,不少同学提出了等于3怎么办?

组长拿不定主意问我时,我说:

“你是组长你做主”。

展示环节,有的组遇到3重新掷、有的忽略不计……每组的方法各不相同,但问题都得到解决。

谈收获时,就有同学说他学会了自己去解决问题,学会了随机应变。

我想,这应该是他们最大的收获。

4.“班班交流”拓宽实践平台。

我带两个班的数学,为了缩小班与班的差距,我经常将这个班表现好的组长带到另一班进行展示,我发现9班的陈柳洋很有创意,组织时语言规范善于总结,我就将他带到10班展示,当时10班的孩子说:

“他和老师说的差不多,这样都可以。

”得到我的肯定后,10班孩子积极探讨,想出更好的办法,下课找到我说:

“老师,我们如果说的更好,你能不能把我们也带到9班去,让9班看看我们10班的组长也很厉害。

”我答应了并信守承诺,将10班的王卓怡和张凡丁带到9班展示。

让两个班的组长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真正实现兵带兵的模式,也让班与班之间展开竞争,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5.老师要及时介入

扶着孩子做到这些,你就可以慢慢放手了,我觉的所谓放手,并不是老师将课堂完全的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做主,而应是学生讲述的同时老师要适时的介入。

现在的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我开始也是这样做的,孩子说的时候我不说,孩子说完我再说。

结果发现有的孩子说的并不完整,而其他孩子也没有补充,我再介入有些迟了,感觉课堂转折的有些生硬,可还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倾听名师授课时我发现:

学生小组讨论的时侯,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而是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

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

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

小组展示时老师及时点拨,小结观点,调控课堂。

听张军会老师的课,由于孩子年龄小,她很重视和孩子的课前交流,调节课堂气氛,及时调控课堂,维持秩序,为有效教学提供保障。

张老师还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性介入,如:

“比一比,哪位小朋友听得最认真!

”“表现好的孩子可以进入北塘本部来读书。

”或者鼓励性介入,如“这边同学的表现真棒,那边的孩子要表现的更棒呦,老师期待你们的精彩表现!

”张教师这种具有鲜明意图的“竞赛”式的介入,有效促使学生关注学习内容,掌握学习重点。

寻找介入的良好时机,根据情况生成动态课堂。

王校长的《比例的认识》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作用,当她让孩子理解什么是比例时,先让孩子自己说,孩子的表述不是很完整,有的孩子想说又不敢说时,她及时介入鼓励学生发言,当孩子的表述仍然存在瑕疵时,她鼓励孩子去在课本中寻找答案,直到孩子的表述规范为止,印象最深刻的是比例的另一种写法,王老师说的最多的就是“还有一个名额,谁来说”当出现用分数表示的形式时,王老师及时引导学生掌握新知。

这节课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王老师介入的点找的很准,引导学生语言简洁到位。

名师之课,我要学的太多。

虽然开始可能是照猫画虎,但老师的态度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教师对学生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时时刻刻在以自身对工作的态度以及一点一滴的所作所为影响着学生。

对学生的影响比单纯的说教大得多。

学生以自己的视角在观察着老师,模仿着老师。

老师本身是很好的活教材,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演示,组长能从你的身上学到更多的技巧,促使自己成长,孩子学到的越多,成长的越快。

经过一系列的帮扶,你就可以放手让孩子大胆展示,在展示时根据具体情况再做辅导。

现在,我们两个班的孩子发言更加规范,语言表述准确到位。

尤其是小组长,可以说是独当一面,是个合格的小老师,引领着全组同学交流、学习、成长。

去年共同体听课的时候,我们9班孩子的表现让老师惊讶,不少老师向我请教怎样培养小组长。

老师们的赞扬是对孩子成长最好的肯定。

虽然他们的语言还有些稚嫩,虽然他们的表现还有些欠缺,但他们正在努力的成长着。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

课堂是什么?

是他们学习知识、展示自我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

学生的表现力怎样,关键在于老师给了他多大的平台,你的帮扶到你的放手,你的学生会在成长的平台演绎爱与智慧的碰撞,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临渭区人和小学 罗春萍

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是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和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

它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叙述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其特点是准确,严密,简明。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是学生数学素养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渠道。

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实质是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教师示范,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时刻注意自己语言的规范性,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语言模式,让学生感受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的同时,也学会怎样有条理地表达。

  

如《买电器》,500+800=,当学生说不出因为5个百加8个百是13个百,所以500+800=1300时,教师可示范说。

教师接着让学生学着老师的说法,自己试着说一说,然后找表述能力较强的学生说给大家听,再让学生互相说一说,检查对错。

个别学生说不完整的,可由教师做示范,学生再学着表达。

  

二、精心设计问题,让孩子有话可说。

教学中,要使学生感到“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养成良好的说的习惯,教师就要提供启发其思考价值的材料。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科学思维的焦点”。

在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能吸引学生,使学生进入所创设的情境。

问题要准,指向性明确,语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要能听得懂;难度适中,问在学生的疑问之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才能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

如《重复的奥妙》三个问题。

三、注重多种学习方式,为表达搭建平台。

①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

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

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

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

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

如名数之间的化法:

2米6厘米=(  )厘米,可让学生叙述:

2米就是200厘米,200厘米加上6厘米等于206厘米。

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③归纳小结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

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能正确地概括。

如在学习了小数大小比较以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

经常进行有目的的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四、教师适时指导,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在数学交流过程中,我们不能认为“只要让学生在一起讨论,有意义的对话就必定会出现。

”教师要适时适度参与并进行引导和指导,发挥好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作用,进而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出示一个情境问题:

六一儿童节,小明和小芳去买书,小明用去了自己所带钱的1/5,小芳用去了自己所带钱的2/5,小芳用去的钱比小明多吗?

请说明理由。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有学生回答:

“无法确定,因为没有告诉我们小明带的钱是多少,小芳带的钱是多少。

”教师马上追问:

“无法确定是什么意思?

”这位学生把几种可能分析得很完整,但是这时老师似乎还不满足,“还有其他不同的说明方法吗?

”有几个学生就用举例的方法把问题说得很清楚。

  

此外,教师还应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不打扰别人的话,课堂上力争让差生都有机会,切忌让优生包揽发言,成为优生的一言堂,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应肯定其正确的方面,及时提出不足。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从点滴做起,引导学生重视数学语言,让学生用准确、精练、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达观察过程操作过程,算理和解题思路以及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导学策略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渭南市实验小学常丽君

本课题的研究是在我校《“一三五“减负增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课题基础上开展的,学导课堂已经使我校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发生巨大变化,课堂教学不再是满堂问,满堂灌,而是关注学生的学,关注教学的起点,关注了学的主线,教师把话语权交给了学生,只在精要处点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组织和引导上,准确的定位了教师的角色。

为了把“导学”策略的研究能够循序渐进的发展,更加突出“导学”的作用,让教师能够加深理解并熟练应用“精导促学”,为此,我将进一步研究“学导课堂导学策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

现将我的结题报告阐述如下:

一、课题概念界定、研究目的及意义

1.课题概念界定

课堂教学不再是满堂问,满堂灌,而是关注学生的学,关注教学的起点,关注了学的主线,教师把话语权交给了学生,只在精要处点拨,把更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