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材全解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测鲁人版必修五第四单元 单元练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28767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材全解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测鲁人版必修五第四单元 单元练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学教材全解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测鲁人版必修五第四单元 单元练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学教材全解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测鲁人版必修五第四单元 单元练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学教材全解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测鲁人版必修五第四单元 单元练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学教材全解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测鲁人版必修五第四单元 单元练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中学教材全解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测鲁人版必修五第四单元 单元练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中学教材全解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测鲁人版必修五第四单元 单元练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中学教材全解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测鲁人版必修五第四单元 单元练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中学教材全解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测鲁人版必修五第四单元 单元练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中学教材全解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测鲁人版必修五第四单元 单元练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中学教材全解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测鲁人版必修五第四单元 单元练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中学教材全解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测鲁人版必修五第四单元 单元练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中学教材全解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测鲁人版必修五第四单元 单元练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中学教材全解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测鲁人版必修五第四单元 单元练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中学教材全解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测鲁人版必修五第四单元 单元练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中学教材全解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测鲁人版必修五第四单元 单元练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中学教材全解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测鲁人版必修五第四单元 单元练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中学教材全解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测鲁人版必修五第四单元 单元练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中学教材全解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测鲁人版必修五第四单元 单元练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材全解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测鲁人版必修五第四单元 单元练测.docx

《中学教材全解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测鲁人版必修五第四单元 单元练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材全解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测鲁人版必修五第四单元 单元练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教材全解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测鲁人版必修五第四单元 单元练测.docx

中学教材全解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测鲁人版必修五第四单元单元练测

第四单元单元练测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鸡豚(tún)唱和(hé)熠熠(yì)

芒刺在背(cì)

B.拯救(zhěng)储备(chǔ)雾霭(ǎi)

无边无垠(yín)

C.充裕(yù)牟取(móu)着落(zhuó)

周道如砥(zhī)

D.磐石(pán)悲怆(cāng)荣膺(yīng)

箪食壶浆(dā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终于盼来了今年的第一场瑞雪,这场雪给人们带了吉详,带来了春的希望。

B.秋日我端坐在家中的窗前,静静地守望着冬的到来。

有人喜欢春天的风和日丽,有人喜欢夏天的酣畅淋沥,有人喜欢秋日的累累硕果,而我却深深地迷恋着冬天。

C.春夏之交的北海是花的世界。

我从西南门步入北海公园,眼前一亮,美景扑面而来,耳边的燥音骤然消失。

D.清水其实本无骨,白雪嫣然自成花。

飘飘情怀笼四野,片片情寄凡人家。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迁居北京西郊后,曹雪芹在艰难境遇中,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现实主义巨著《红楼梦》。

B.一些人对中国的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进口饮料。

C.由于对用户的操作要求很低,在语言的组织编排上要求也不高,“微博”因而得以迅速流行,导致原来的博客用户纷纷弃旧图新。

D.一个让人看不懂的店名,能招徕顾客吗?

其实,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我今天讲的题目是“漫谈古汉语的语音、语法

和词汇”。

所谓“漫谈”,就是随便谈一谈。

B.写诗要讲究平仄,所谓“平”就是平声,所谓“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C.闻一多先生在《妇女解放问题》一文中说:

“女字和奴字,在古代不但声音一样,意义也相同,本来是一个字,只是有时多加了一只手(指奴字中的“又”),牵着女而已。

D.“白”对“黄”,颜色词对颜色词,“日”对“河”,名物词对名物词,“依”对“入”,动词对动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凌寒傲霜的菊花简洁得只有精神。

桃花却是大俗大雅,它既以艳红的色彩、妩媚的体态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又以优雅的诗意、淡远的意境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

B.国学是以儒家的尊重先祖,进德修业,内圣外

王,兼有道家的逍遥独立、禅宗的心灵自由的

精神气质的一种多元和谐的精神文化体系。

C.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D.近几年,形形色色的非法职业中介活动越来越多,每逢春节过后农民工大量进城,就是黑中介机构大肆编造虚假信息,骗取农民工钱财之时。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来看,当时方形的土木建筑体制已形成,并成为中国后世的主要建筑形式。

与世界许多古文明建筑不同,不是石建筑而是木建筑,是中国建筑的一大特色,《诗经》中有“如翚”“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可见当时木建筑颇具规模,并具有审美功能。

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特点,不以单一的独立建筑物为目标,而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接连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重视各个建筑物之间平面整体的有机安排。

从发掘的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坑情况看,雄伟壮观;从陶俑的状貌直到建筑材料的坚实也无不显示出难以想象的宏大气魄。

“百代皆沿秦制度”,建筑亦然。

汉、唐、宋、明、清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建筑美学风格,这个风格就是中国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

中国建筑主要是宫殿建筑,即供君主居住的场所,从新石器时代的“大房子”开始,祭拜神灵即在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世间居住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自儒学替代宗教之后,在观念、情感和仪式中,更进一步发展了神人同在的倾向。

于是,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连在一起的宫殿庙宇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

不是高耸入云、指向神秘的上苍观念,而是平面铺开、引向现实的人间联想;不是使人产生某种恐惧感的空旷的内部空间,而是平易的、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不是阴冷的石头,而是暖和的木质等等,构成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

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的楼台亭阁的不断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与环境的和谐。

瞬间直观把握的巨大空间感受在这里变成长久漫游的时间历程,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占着明显的优势,排斥了反理性的迷狂意识,正是这种迷狂意识构成许多宗教建筑的审美基本特征。

中国建筑的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的严格对称结构上,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的特点。

就单个建筑来说,比起基督教、伊斯兰教来,它确实相对低矮、平淡,甚至逊色一筹;但就整体建筑群来说,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

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取胜,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格。

随着晚期封建社会中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的建筑美出现了。

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仍然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通过“借景”“虚实”等方式,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表现了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更为自由的审美理念,但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过程,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

(摘编自李泽厚的《建筑艺术》)

6.下列对于中国建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建筑的代表主要是君主居住的宫殿建筑,它威严庄重而高耸入云,给人以神秘、超越世俗的巨大空间感受。

B.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特点,建筑材料暖和、坚实,建筑物之间相互接连和配合,平面铺开,雄伟壮观。

C.中国建筑的土木体制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形成,并且成为后世的主要建筑形式;从秦到清一直保

持、延续着一致的建筑艺术风格。

D.中国建筑以平易的、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为特征,表现了中国人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生活意绪。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建筑讲究对称,重视各个建筑物之间的有机安排,因此,虽然它的风格严肃方正,缺少变化,但整体布局和谐统一。

B.《诗经》中“如翚”“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不仅说明当时中国木建筑具有一定的规模,而且表现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C.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能使人在游历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与环境的和谐,这是中国建筑理性精神的很好体现。

D.新石器时代,人们祭拜神灵就在和现实生活紧密

联系的场所;儒学替代宗教后,神人同在的倾

向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建筑以逶迤交错、气势雄浑的建筑群取胜,基督教、伊斯兰教建筑则以孤立高耸、出世脱俗的单个建筑见长,二者各具特色。

B.封建社会晚期,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的建筑美出现了,打破了以前建筑的严格对称性,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生活、意识形态的变化。

C.以阴冷的石头、空旷的空间等体现出的反理性迷狂意识是西方宗教建筑的审美特征,这与中国建筑的审美观念有很大不同。

D.“借景”“虚实”等方式把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表明更为自由的审美理念逐渐取代充满理性精神的美学思想。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9~12题。

许善心,字务本,九岁而孤,为母范氏所鞠养。

幼聪明,有思理,所闻辄能诵记,多闻默识,为当世所称。

家有旧书万余卷,皆遍通涉。

十五解属文,笺上父友徐陵,陵大奇之,曰:

“才调极高,此神童也。

”起家除新安王法曹。

陈亡,善心衰服号哭于西阶之下,藉草东向,经三日。

善心哭尽哀,入房改服,复出北面立,垂涕再拜受诏。

明日乃朝,伏泣于殿下,悲不能兴。

上顾左右曰:

“我平陈国,唯获此人。

既能怀其旧君,即是我诚臣也。

左卫大将军宇文述每旦借本部兵数十人,以供私役,常半日而罢。

摄御史大夫梁毗奏劾之。

上方以腹心委述,初付法推,千余人皆称被役。

经二十余日,法官候伺上意,乃言役不满日,其数虽多,不合通计,纵令有实,亦当无罪。

诸兵士闻之,更云初不被役。

上欲释之,付议虚实,百僚咸议为虚。

善心以为述于仗卫之所抽兵私役,虽不满日,阙于宿卫,与常役所部,情状乃殊。

又兵多下番,散还本府,分道追至,不谋同辞。

今始一月,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此何可舍?

苏威、杨汪等二十余人,同善心之议。

其余皆议免罪。

炀帝可免罪之奏。

宇文化及杀炀帝之日,隋官尽诣朝堂谒贺,善心独不至。

许弘仁驰告之曰:

“天子已崩,宇文将军摄政,合朝文武莫不咸集。

天道人事,自有代终,何预于叔而低徊若此!

”善心怒之,不肯随去。

弘仁反走上马,泣而言曰:

“将军于叔全无恶意,忽自求死,岂不痛哉!

”还告唐奉义,以状白化及,遣人就宅执至朝堂。

化及令释之,善心不舞蹈而出。

化及目送之曰:

“此人大负气。

”命捉将来,骂云:

“我好欲放你,敢如此不逊!

”其党辄牵曳,因遂害之。

(节选自《隋书》卷五十八,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垂涕再拜受诏涕:

眼泪

B.初付法推,千余人皆称被役推:

审问

C.法官候伺上意,乃言役不满日候:

等候

D.虽不满日,阙于宿卫阙:

空缺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泣而言曰吾尝终日而思矣

B.乃言役不满日衡乃诡对而出

C.因遂害死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为当世所称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11.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许善心忠诚于隋朝的一组是()

①善心哭尽哀,入房改服②善心怒之,不肯随去

③善心衰服号哭于西阶之下④何预于叔而低徊若此

⑤忽自求死,岂不痛哉⑥善心不舞蹈而出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④⑥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善心自幼聪明,所听到的当时就能记下来,

家里有旧藏书一万多卷,所涉猎的范围很广,

被徐陵称为神童。

B.许善心对陈朝十分忠诚,深受隋文帝赏识,认

为他既然能怀念旧日君王,也就是隋朝的忠臣。

C.许善心认为宇文述在侍卫中抽调士兵役使不满

整天,虽然有缺于宿卫,但与平常役使这些部

门的情况没有什么不同。

D.宇文化及派士兵捉他到朝堂,又下令释放了他,

许善心没有拜谢就出去了,化及认为他心中有

很大的怨愤,就令人害死了他。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十五解属文,笺上父友徐陵,陵大奇之。

(2)今始一月,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此何可舍?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本诗是他流放途中所作。

(1)有人说:

“独怜京国人南窜”一句是全诗的关键。

你是否同意此说法?

请说明理由。

(4分)

(2)杜甫有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就表现手法而言,本诗有一句与其相同。

请指出来并作简要赏析。

(4分)

15.将下面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

(任选三个小题)(6分)

(1)故王之不王,,。

(2)老吾老,;

幼吾幼,。

(3)以若所为,,

(4)五亩之宅,,。

五、(12分,每小题4分)

16.把下面的句子改写一下,使之成为既有排比又有反问的句子。

原句:

生活中时常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欢乐、忧愁、深思,这就是诗啊!

改句:

17.仿照下面的句式,各造一个句子,表达你对“承诺”的理解。

承诺不是蓝天上的白云,逍遥、飘逸。

(1)承诺不是

承诺如同珍珠,它的莹润是蚌痛苦的代价,也是蚌的荣耀。

(2)承诺如同

18.请对下面一组画面加以想象创造,进行解说,使之成为恰当的画外音。

注意:

解说时,注意主体和陪衬物、背景的关系,注意顺序,要给人很强的可视性。

画面:

①FLISH动画——蒲公英老了;②小蒲公英问妈妈有什么遗产;③妈妈默默地给每个孩子戴上一把远飞的小伞;③孩子高兴地在大地的怀抱戏耍。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

(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寒夜生花

迟子建

今冬大兴安岭奇寒,春节前后,气温都在零下三十七八度之间徘徊。

世界看似冻僵了,但白雪茫茫的山林中,依然有飞鸟的踪迹;冰封的河流下,鱼儿也在静静地潜游。

北风呼啸的街头,人们也依然忙着年。

有生命的不止这些,还有花儿。

是霜花!

每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拉开窗帘,便可望见玻璃窗上的霜花。

户外寒风凛冽,室内温度只有十七八度,所以今冬我见的霜花,不像往年只蔓延在窗子底部,而是满窗盛开!

霜花姿态万千,真是要看什么有什么。

挺直的冷杉,摇曳的白桦,风情万种的柳树,初绽的水仙,半开的芍药,怒放的菊花,你在霜花的世界中,都能寻到。

当然,除了常见的树木和花朵,霜花也隐现动物的形影,比如呼呼大睡的肥猪,飞翔的仙鹤,低头喝水的鹿,奔跑的狗,游走的蛇等。

你要问霜花中有没有人?

答案是肯定的。

亭亭玉立的少女,蹒跚学步的儿童,弯腰弓背的老人,霜花也不吝惜它的笔,勾勒出他们的形影,并为之配上人间的烟火气——房屋、水井、田地、牛车、犁铧、米缸、灶台、饭桌、碗筷甚至肥皂。

仅有这些还不够,没有光,世界是彻头彻尾僵死的,于是霜花中就有了日月星辰,有了来自天庭的照耀!

不要以为霜花总是烟花般灿烂,它也有孤独的脚印;它也不总是祥云缭绕,那里也有离人的眼泪!

在这里,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刻,也是最黑暗的时刻。

太阳三点多就落山了,好像它答应了要去照耀另一个更黑暗的世界,而把人间过早地推入暮色之中。

白昼中被阳光鞭挞的寒流,在太阳消失后,竟做起了浪漫的事情。

它们中的一部分,潜入千家万户的窗缝,在人们熟睡时,用月光星光做笔,蘸着清芬的霜花,在明净的玻璃窗上,点染出一幅幅图画。

有千万扇窗户,就有千万个霜花的世界,因为霜花的世界没有相同的。

今天你看到的芭蕉树形态的霜花,明天演变为一片葳蕤的野花了;今天你看到的少女,明天就可能变成老妪;今天你看到的光秃秃的树,明天挂上了几盏灯笼。

还有那饭桌和房屋,可能一夜之间会缺了桌脚,或是两层的房屋变成了三层四层,让你慨叹它们造房的神速。

太阳走得早,并没有想着第二天要早来。

它晚来也好,霜花会存留长久些。

七点多钟,晨曦初现,霜花被映照成柠檬色,远看像张金箔纸;等八点多太阳完全冒出头来,霜花就是橘红的了,如果此时恰好有酒杯形态的霜花闪烁其中,我就是喝到浓郁的葡萄酒了;而等太阳升得高了,阳光照耀着雪地,天地间跃动着白炽的光芒,霜花就回到本色,一片银白,玻璃窗就成了银库了!

不过,太阳每前进一步,霜雪图就损毁一些:

花瓣凋零了,树木枯萎了,河流干涸了,房屋坍塌了,动物少了四蹄或是尾巴,犁铧残破了,玻璃窗像是心疼什么人似的,漫溢着霜花的泪滴。

阳光把这样的泪滴照耀得晶莹剔透,如果说冬天也有露珠的话,该是它们吧。

霜花在正午时消失了,玻璃窗干干净净的了!

不要以为它们的故事就此结束了,夕阳尽了,霜花又会在玻璃窗上重谱新篇。

于是像我这种爱做梦的人,又有了新的憧憬。

霜花似乎很懂得主人的心思,有的时候,我能从霜花中看到已故亲人用过的东西,比如茶壶、眼镜,比如砚台、笔管。

让人怀疑他们夜间悄悄匍匐在窗棂上,听我梦中的呓语。

在冷酷的现实世界中失去的,那个世界又温柔地回馈了我,让我直想亲吻那片霜花,让我所爱的,再度与我的呼吸共融。

没有一个早晨,我不是与霜花共度的。

我站在它面前看它,它也在静静地看我。

能与心灵共通的世界,谁敢说是虚幻的!

霜花是彼岸世界送给此岸世界的哈达,你的目光与它交汇时,就是领受了福气。

2012龙年到来的那一刻,我凑近霜花,仔细地闻。

有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我身后说,你还能闻出香味来?

是啊,霜花不是尘世的花朵,没有凡俗的香味。

可它那股逼人的清新之气,涤荡肺腑,这难道不是上天赐予人间最好的香味吗?

我把这话说与身后发问的人,回首处,却看不见人影,只有门楣处的红灯笼,在寒夜里一闪一闪的,像是在跟我搭话。

(选自2012年2月23日《羊城晚报》)

19.文章开头第1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4分)

20.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语言艺术效果。

(4分)

21.作者笔下的霜花有哪些特点?

请分点概述。

(4分)

22.有评论家说,散文家善于将主观“内情”与客观“外物”相融合,在“物”“我”交融中抒发情感,营造意境。

请从文中举例,简要阐述这一观点。

(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季羡林——清华其神,北大其魂

卞毓方

季羡林注定与北大、清华有缘。

他十九岁进清华,二十三岁毕业,四载寒窗,奠定了百年学问的基础。

1981年,他以古稀之身作《清华颂》,文中说:

“在清华的四年生活,是我一生中最难忘、最愉快的四年。

在那时候,国家民族正处在危急存亡的紧急关头,清华园也不可能成为世外桃源。

但是园子内的生活始终是生气勃勃的,充满了活力的。

民主的气氛,科学的传统,始终占着主导的地位。

我同广大的清华校友一样,现在所以有一点点知识,难道不就是在清华园中打下的基础吗?

离开清华以后,我当然也学习了不少的新知识,但是在每一个阶段,只要我感觉到学习有所收获,我立刻想到清华园,没有在那里打下的基础,所有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1935年,季羡林得母校清华的栽培,赴德留学。

1946年回国,又承清华教授陈寅恪的引荐,进了北大。

季羡林执教北大,迄今已届六十年。

他对清华的依恋,已如前述。

那么,他对北大又是一番什么情思呢?

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季羡林发表了一篇短文《我看北大》,其中有对于这个问题的归纳。

他说:

“北大的历史不是一百年,而是几千年。

因为,北大最初的名称是京师大学堂,而京师大学堂的前身则是国子监。

国子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前身又是太学,则历史更长了。

从最古的太学起,中经国子监,一直到近代的大学,学生都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

在近代史上,历次反抗邪恶势力的运动,几乎都是从北大开始的。

这是历史事实,谁也否认不掉的。

五四运动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次。

虽然名义上是提倡科学与民主,骨子里仍然是一场爱国运动。

”绕了这样一个大弯子,袖里藏的是什么样的乾坤呢?

这就是我们期待的答案。

季羡林说:

“我在北大这样一所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背后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的学府,真正是如鱼得水,这才真正是我安身立命之地。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过:

我身上的优点不多,唯爱国不敢后人。

以我这样一个怀有深沉的爱国思想的人,竟能在有着悠久爱国主义传统的北大几乎度过了我的一生,我除了有幸福之感外,还有什么呢?

还有何所求呢?

为季羡林作传,其间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把握传主的风格。

你可以强调他的渊博,他的朴实,他的勤奋,他的温和而倔强,洒脱而严谨,清澈而幽默……但是,总觉得还差那么一点点,不够传神。

直至有一天,读到他关于北大派和清华派的话题,他说:

“北大和清华有没有差别呢?

当然有的。

据我个人的印象,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地位方面,在对中国教育、学术和文化的贡献方面,两校可以说是力量匹敌,无从轩轾,这是同一性。

但是,在双方的风范——我一时想不出更确切的词儿,姑且用之——方面,却并不相同。

如果允许我使用我在拙文《门外中外文论絮语》中提出来的文艺批评的话语的话,我想说,北大的风范可用人们对杜甫诗的评论‘沉郁顿挫’来概括,而对清华则可用杜甫对李白诗的评价‘清新俊逸’来概括。

”(《漫谈北大派和清华派》)“清新俊逸”“沉郁顿挫”,季羡林清华毕业,北大执教,在他身上,这两种风范是水乳交融、恰到好处地掺合在一起的。

简言之,他的清新俊逸似李白,他的沉郁顿挫似杜甫,正所谓“清华其神,北大其魂”。

于是这八个字,成为解读季羡林的钥匙。

(文章有删改)

19.这篇人物传记,重点介绍了传主季羡林哪些方面的情况?

从中可看出作者对传主怀有怎样的情感?

(4分)

20.文章多次引用季羡林的原话,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就传记而言,这样的笔法会起到哪些作用?

(4分)

21.第二段中作者说“绕了这样一个大弯子,袖里藏的是什么样的乾坤呢?

这就是我们期待的答案”,请联系上下文,概括“这就是我们期待的答案”的具体内容。

(4分)

22.作者为什么认为“清华其神,北大其魂”成为“解读季羡林的钥匙”?

请结合全文内容,具体解说理由。

作者这样的解读方式,对我们分析评价一个人有怎样的启示?

请简述。

(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南极大陆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凌,企鹅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

纪录片《深蓝》详尽地展示了企鹅登陆的过程。

在将要上岸时,企鹅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

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压力和浮力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

这种沉潜是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企鹅的沉潜一定能给你一些启示。

请根据你对这两段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与解析

1.B(A.唱和hè。

C.周道如砥dǐ。

D.悲怆chuàng。

2.D(A.“吉详”应为“吉祥”;B.“淋沥”应为“淋漓”;C.“燥音”应为“噪音”。

3.A(B.下里巴人:

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C.弃旧图新:

抛弃旧的,谋求新的,多指由坏的转向好的,由邪路走上正路。

D.“大方”是指具有某种专长的人。

“贻笑大方”的意思是让内行笑话,前面不能再加上“让人”。

4.A(B项“上去入”应为“上、去、入”;C项“又”应加单引号;D项“颜色词”“名物词”“动词”三部分之间应用分号。

5.A(B项成分残缺,应为“以……为主”。

C项“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句式杂糅。

D项搭配不当,“农民工大量进城”与“之时”不搭配。

6.A(“高耸入云,给人以神秘、超越世俗的巨大空间感受”理解错误,可根据文中第二段“不是……而是……”的内容判定。

7.A(“缺少变化”分析有误,由文章最后一段中“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可知。

8.D(“表明更为自由的审美理念逐渐取代充满理性精神的美学思想”分析错误,由文章最后一段中“但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可知。

9.C(候:

观望,观察。

10.A(A.连词,表修饰。

B.副词,却,竟然/副词,于是,就。

C.副词,于是,就/副词,趁机。

D.介词,与“为”构成“为……所”结构,表被动/代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的事”。

11.C(①③写他对陈朝的忠诚。

12.C(“与平常役使这些部门的情况没有什么不同”错,应该是“情况很不同”。

13.

(1)他十五岁就开始有文字方面的能力,曾经写文笺给父亲的朋友徐陵,徐陵感到非常惊奇。

(2)现今大概一个月,才开始翻供,宇文述有罪是明摆着的,怎能舍弃不问罪?

【参考译文】

许善心字务本,九岁就失去父亲,为母亲范氏所抚养。

自幼聪明,有思理,所听到的当时就能记下来,见闻多,默默地记下,为当时人所称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