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229213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docx

《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docx

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

城市竞争力研究

周丽彬

〔城市与资源学系GIS专业MG0027046〕

摘要:

城市竞争力作为国对城市研究的新兴课题,对城市的开展有着深刻的意义,本文从城市竞争力的概念、模式入手,结合统计学的方法,给出省五座城市的城市竞争力排名,并指出对城市开展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全球经济国际竞争力城市竞争力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国家竞争力已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为此,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国际管理开展学院每年都发表世界各国的国际竞争力评价。

同样.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相互间也存在着剧烈竞争,并上升为政府的行为。

在国,中国经济的迅速开展使城市在国家和地区开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也使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成为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崭新课题。

通过对中国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可以帮助城市了解自身的竞争地位和环境、优势和劣势、机遇和威胁,认识竞争的对手、合作伙伴的优劣势,并制定正确的竞争与区域合作战略,从而有助于中国各城市实现合理有须的竞争、充分积极的合作,有助于形成合理的区域经济。

下面我们将从城市竞争力的概念着手,通过对其理论框架分析和指标体系确实定,对我国的几个主要城市进展竞争力排序,得出简要结论。

 

一、城市竞争力的概念

目前国外对城市竞争力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我们将根据城市竞争力概念的来源,得出对城市竞争力概念的初步认识。

竞争力的概念最早来源于企业管理研究。

世界经济论坛(WEF)在?

关于竞争能力的报告?

中指出,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目前和未来在各自的环境中,以比他们国和国外的竞争者更具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来进展设计、生产并销售货物及提供效劳的能力和时机。

〞目前竞争力的概念已开场被引用到区域之中,但主要研究的是国家竞争力。

比拟常见的论述有:

(1)“国际竞争力是在自由的、良好的市场条件下,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提供好的产品、好的效劳,同时又能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美国?

关于工业竞争能力的总统委员会报告?

(2)“一国能获得经济(人均GDP)持续高增长的能力。

〞——世界经济论坛(WEF),并且进一步提出以下的公式:

国际竞争力=竞争力资产×竞争力过程。

(3)“国家的竞争力是社会、经济构造、价值观、文化、制度政策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创造和维持的。

在此过程中,国家的作用不断提升,最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国家竞争力。

〞——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波特的?

国家竞争优势?

(4)“在一定经济体制下的国民经济在国际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国力的强弱程度.实际上也就是企业或企业家们在各种环境中成功地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就是一个区域为其自身开展在其附属的大区域中进展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

〞——?

中国国际竞争力开展报告(1996年)?

联合研究组。

作为国家竞争力向区域和城市深化的城市竞争力,我们认为城市竞争力的概念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参与竞争力的主体是城市。

虽然我国的城市也是政区,但和国家比拟,城市政府的经济宏观调控能力明显要小于中央政府。

因此.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更多地是运用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原理进展中观层面的经济研究,重点是在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的研究。

(2)城市竞争力是受经济、社会文化、政策制度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其开展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

(3)城市竞争力本质上是为城市在其所附属的区域进展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战略目标是促进区域和城市经济的高效运行和持续高速增长。

据此,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可定义为:

在社会、经济构造、价值观、文化、制度政策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创造和维持的,一个城市为其自身开展在其附属的大区域中进展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从而获得城市经济的持续增长。

城市竞争力综合反映了城市的生产能力、生活质量、社会全面进步及对外影响。

下面对这个概念进展一些解释说明。

(1)城市的生产能力是指城市中各种生产要素提高城市经济效益的能力。

城市的劳动生产率水平,科技进步状况,资源优劣势,城市根底设施、能源、交通、通讯、给排水等水平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城市的生产能力,从而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开展,这便构成了城市竞争状况考察的重要容。

(2)城市是人口聚居的地方,人是城市生产和生活活动的核心力量,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与否,就构成了城市竞争力上下的重要指示器。

生活质量的改善不仅指人们在吃、穿、住、行等根本生活需求方面的满足,而且指人们在医疗保健、体育卫生、文化娱乐等较高层次精神生活需求的满足。

(3)社会全面进步在这里是指除生产能力、生活质量以外,反映城市社会经济开展水平的各个方面。

如社会稳定、政府效率提高、社会构造优化、社会福利改善、人的素质提高与人的全面开展以及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等。

这些不仅是城市社会经济开展的主要特征表现,而且也是改善环境,吸引投资,吸引人才开展经济的根底条件。

(4)对外影响是指城市跻身国际社会经济开展,向国外相关区域辐射与交流并带动和促进其开展的能力。

这表现在城市对物流、人流、能量流、信息流等向吸引和向外界的辐射与交流,从而实现城市中的各种开展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不断更新,同时也带动和促进外界相关区域的开展。

对外影响实质是城市开展向外延伸的“触手〞。

它不但可触动并促进外界的开展,而且可“反哺〞自身,同时也反映了自身开展的综合实力。

正确理解城市竞争力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各个城市的开展现状和潜力,并能从可持续开展的角度确定城市的开展方向和目标,制定出适合城市开展的正确的城市政策。

 

二、城市竞争力的理论模型

像城市竞争力的概念一样,城市竞争力的理论模型也是来自于国家竞争力。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两个:

一个是近年来在国际上流传甚广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波特所提出的“钻石模型〞;另一个是在国际上影响较为广泛的瑞士国际管理开展学院〔IMD〕的国家竞争力模型。

波特国家竞争力模型:

波持认为,一国经济开展以及国际竞争力水平,并非只与政治环境和宏观经济条件相关,微观经济根底也起重要的作用。

一个国家的竞争力集中表达在其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表现。

而一国的特定产业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取决于4个因素.即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构造和竞争的优劣程度。

此外.政府的作用以及机遇因素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这6大要素构成了著名的“钻石模型〞,即波特国家竞争力模型。

IMD模型:

IMD模型以国家竞争力作为直接研究对象。

目的是探讨世界各国的竞争力排序。

它认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企业竞争力,即国家企业创造增加值的能力。

而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及其大小又表达在国家环境对于企业营运的有利或不利影响程度。

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共同以持续开展作为取向,在此根底上、选择了企业管理、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国民素质、政府作用、国际化度、根底设施、金融环境8个力面的构成要素予以评价,而这8个方面又取决于4大环境要素,即本地化与全球化、吸引力与扩力、资产与过程、冒险与和谐四组因素的相对组合关系。

由于IMD模型研究的重点仍是国家竞争力.因此直接套用到城市竞争力模型中也是不妥的。

但是该模型所主的国家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之间以持续发

展为取向的关系.却为城市竞争力模型的塑造提供了有益参考。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产业活功的载体和基石。

因此,企业竞争力也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容之一,而构成企业竞争力涵的8个构成因素经过适度的调整也相应成为城市竞争力模型的组成局部。

城市竞争力模型:

波特的模型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在对影响产业竞争力的6个因素进展深入剖析的根底上,得出对产业竞争力的整体评价.从而最终完成了对因家竞争力的最后判断。

同样,具体到区域或城市围,由于经济是由各个具体产业构成的,产业构造的合理程度、效率的优劣、技术水平的上下等直接关系到区域或城市的整体开展,因此,产业竞争力也必然是区域或城市竞争力的核心之一。

但是我们不能就此把波特的模型简单移植到城市竞争力模型之中.因为一个城市毕竟不同于一个国家.城市竞争力除了产业以外还受其他一些较为重要或独特因素的影响。

由于IMD模型研究的重点仍是国家竞争力.因此直接套用到城市竞争力模型中也是不妥的。

但是该模型所主的国家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之间以持续开展为取向的关系.却为城市竞争力模型的塑造提供了有益参考。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产业活功的载体和基石。

因此,企业竞争力也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容之一,而构成企业竞争力涵的8个构成因素经过适度的调整也相应成为城市竞争力模型的组成局部。

作为介于企业与国家之间属于中观层次的城市.在批判性继承IMD和波特竞争力模型的根底上.应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竞争力模型。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经济综合实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科技竞争力是构成城市竞争力模型的核心素,并且受金融环境、政府作用、根底设施、国民素质、对外对开放程度、城市环境质量等根底和环境因素的支撑。

综合竞争力

产业竞争力

城市竞争力

科技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

金融环境政府作用

 

对、对外根底设施

开放成程度

 

国民素质能力科技实力

 

城市竞争力模型

 

三、城市竞争力的测度体系

对城市竞争力进展测度,目的在于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定量地表现城市竞争力及所包括的各个方面,从而对不同城市竞争力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展分析和比拟。

指标选取的原那么:

首先是指标的科学性,即指标尽量能够科学地、全面地反映城市竞争力的涵;其次是目的性,指标必须与建立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目的相一致;第三是可操作性,指标的数据必须能够搜集到并便于计算;第四是可比性,指标能在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城市之间进展比拟评价。

依据上述原那么通过对?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1985—1996),?

中国统计年鉴?

(1985一l996),?

中国城市经济年鉴?

(1985—1996)和?

中国经济年鉴?

(1985—1996)以及各相关城市历年地方统计年鉴所收集的相关原始指标进展分析之后,并考虑指标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我们在综合经济实力、资金实力、开放程度、人才及科技水平、管理水乎、根底设施六个方面选择了21个原始指标或生成统计指标组成了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考虑到不同城市的可比性,这些指标全部采用人均或相比照重。

 

指标1

一、综合经济实力

1.人均GDP

2.GDP增长率

3.第三产业GDP占GDP总值比重

4.职工年平均工资

二、资金实力

5.固定资产投资额占GDP总值比重

6.人均年末城市居民储蓄余额

7.人均城市政府预算财政支出

三、开放程度

8.外贸口岸出口额占GDP总值比重

9.外贸口岸进口额占GDP总值比重

10.人均实际利用外贸额

四、人才及科技水平

11.每万人从事自然科技活动人员数

12.每万人高校在校学生数

13.人均文教科卫财政支出

五、管理水平

14.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百元资金实现利税

15.产品可信度

16.政府效率

六、根底设施及住宅

17.人均年供电量

18.人均居住面积

19.人均铺装道路面积

20.普及率

2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以上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的设计.主要涉及到城市创造社会财富所需的资金、人力及科技、根底设施等要素,以及与市场竞争相关的城市开放程度和管理水平等因素,其优点在于,可获取到相应的统计数据、并能进展综合的计量分析。

但问题在于,指标数较少,特别是反映信息能力的相关指标(如电脑普及率、信息网络化程度等)和对影响城市竞争优势,特别是城市非价格竞争优势起重要作用的一些软因素指标不能列入,因此、依此指标体系对城市竞争力的分析只能得出近似和大致的结果。

考虑到上述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缺乏、我们在此根底上又设计了一套新的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

指标2

一、城市竞争力显示性指标

1.城市产品市场占有率

2.城市国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3.城市劳动生产率

4.城市居民人均年收入

二、城市竞争力解释性指标

〔一〕劳动力

5.城市从业人员数

6.城市从业人员增长率

7.科技工作者/从业人员数

8.劳动人员平均科技文化水平指数

9.中等以上学生/全部学生数

10.人均公共教育支出

〔二〕资本力

11.金融机构年贷款总额

12.金融机构年贷款总余额增长率

13.外汇证卷市场年交易额

14.国际金融机构指数

15.国金融机构总指数

〔三〕科技力

16.研究院所综合指数

17.R&D投入综合指数

18.专利产品数

19.企业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率

20.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收入比率

21.高科技产业综合指数

〔四〕构造力

22.非农业产值占GDP比重

23.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24.技术密集产业人员与全部从业人员比例

25.工业总产值/工业企业数

26.城市人口密度

27.城市产业布局合理度综合指数

〔五〕设施力

28.市根本根底设施综合指数

29.对外根本根底设施综合指数

30.每百人拥有机数

31.城市现代通讯设施综合指数

32.文化根底设施综合指数

33.卫生根底设施综合指数

〔六〕区位力

34.自然区位交通便利度指数

35.城市在区域中的优势度指数

36.经济腹地GDP与全国比重

37.城市行政等级指数

38.城市科技文化中心等级指数

〔七〕环境力

39.城市环境综合指数

40.城市园林绿化综合指数

41.城市环境及风景名胜优美度指数

〔八〕聚集力

42.城市总人口

43.城市人口增长率

44.外资企业数量

45.城市企业增长数

46.城市企业增长率

〔九〕经济秩序

47.经济均衡指数

48.经济平衡指数

49.经济平安性指数

〔十〕社会秩序

50.经济违规发生率指数

51.社会治安综合指数

52.社会稳定性及预期结合指数

53.分之取向指数

54.劳动观念指数

55.交往操守指数

56.创新精神指数

57.竞争意识指数

58.兼容心理指数

〔十一〕制度力

59.体制创新等级综合指标

60.非国有和股份制企业数/全部企业数

61.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62.机关工作人员数/全部从业人员数

63.个人权益保护综合指标

〔十二〕管理力

64城市战略指标

65.机关工作人员人均城市产值

66.管理水平指数

67.企业经济效益指数

68.企业管理形象指数

〔十三〕开放程度

69.城市开放和参与一体化程度综合指数

70.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指数

71.国外来城旅游人数

72.国外贸易依存度

73.外资占城市总资本的比重

与前面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

(1)相比,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

(2)所选指标更加具体、详细、更能综合地表达出城市竞争力的涵。

但问题是,取得相应的数据比拟难,对数据的整理和计量分析的难度也很大。

因此,在下面的具体分析中,我们仍然采用指标体系〔1〕中的各项数据进展分析。

 

四、城市竞争力分析

根据已有的资料,我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省的市、株洲市、市、市和等五个城市进展城市竞争力排序。

资料:

指标

株洲市

人均GDP〔元〕

11262

7949

5011

5846

3885

GDP增长率

11.3

9.7

8.5

9.0

9.2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48%

36%

36%

31%

52%

职工年平均工资〔元〕

10137

9415

7582

7658

7987

固定资产投资额占GDP比重

14%

10%

8%

12%

14%

人均年末储蓄余额〔元〕

6369

4048

2855

2442

1717

人均城市政府预算支出〔元〕

707

449

261

323

414

外贸进口占GDP比重

7.41%

1.88%

0.61%

0.21%

0.01%

外贸出口占GDP比重

13.1%

8.5%

1%

0.4%

0.1%

人均实际利用外资额〔美元〕

30.2

12.5

17.5

6.7

2.5

每万人高校在校学生数

214.3

43.9

32.5

12.9

12.7

人均科教文卫支出〔元〕

1255.1

124.2

56.4

54.4

75.6

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百元资金实现利税〔元〕

14.61

5.55

3.29

16.65

0.77

普及率

16.83%

16.03%

8.11%

11.75%

8.72%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28.28%

37.13%

30.37%

37.26%

12.86%

资料来源:

根据?

省统计年鉴〔电子版〕?

〔2000〕

利用SPSS对以上数据进展主成分分析,得出五城市的城市竞争力排序为:

名次表

名次

城市

1

2

株洲市

3

4

5

 

主成分得分表

综合经济因子

社会因子

企业因子

1.55664

.49217

.47529

株洲市

.36510

-.70594

-.30966

-.26430

-.62414

-1.32754

-.83810

-.70328

1.36862

-.81935

1.54119

-.20671

 

三个主成分分别为根底经济因子,包括人均GDP,GDP增长率,外贸出口额占GDP的比重等;社会因子,包括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建成区绿化率等;企业因子,包括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百元资金实现利税等。

根据各个主成分得值我们得知:

在五个城市中,市的三个综合因子得分都是正值,均高于五个城市的平均水平,城市竞争力最强,这与市的省会地位是分不开的;而排名第二的株洲市是因为综合经济因子是正值,这说明城市的竞争力大小与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作为以旅游为主的城市,综合经济因子和企业因子的水平均低于五城市的平均水平,但社会因子的水平却大大高于五城市的平均水平,这同它的城市职能也是相当吻合的;从市与市的得分关系上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不能把城市竞争力简单的等同于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城市竞争力反映的是城市的相对的潜在的开展能力。

五、完毕

通过对省五座城市的城市竞争力分析及排名,我们知道了分析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性及它在现实中的具体应用,我们应该在今后的城市工作中,运用这样的方法去分析研究城市的现状与潜力,为城市的开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与机遇。

 

参考文献:

[1]?

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和指标体系?

,宁越敏、唐礼智,现代城市研究2001年第3期

[2]?

经济全球化与提高城市竞争力?

,朱铁臻,现代经济探讨2001年第4期

[3]?

新经济与提高城市竞争力?

,朱铁臻,城市论坛

[4]?

新时期的城市和城市竞争力?

,于涛方、顾朝林、涂英时,城市规划汇刊2001年第4期

[5]?

有关城市竞争力研究的几个问题?

,郝寿义,理论政策

[6]?

中国城市竞争力的分析式和概念框架?

,倪鹏飞,?

经济学动态?

2001第6期

[7]?

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

,郝寿义、倪鹏飞,经济科学1998年第3期

[8]?

中国城市地理?

,顾朝林等著

[9]?

省统计年鉴〔电子版〕?

,2001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