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小学学生不良行为现状与对策的.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229411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小学学生不良行为现状与对策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xx小学学生不良行为现状与对策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xx小学学生不良行为现状与对策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xx小学学生不良行为现状与对策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xx小学学生不良行为现状与对策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xx小学学生不良行为现状与对策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xx小学学生不良行为现状与对策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xx小学学生不良行为现状与对策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xx小学学生不良行为现状与对策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xx小学学生不良行为现状与对策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xx小学学生不良行为现状与对策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xx小学学生不良行为现状与对策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xx小学学生不良行为现状与对策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xx小学学生不良行为现状与对策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xx小学学生不良行为现状与对策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xx小学学生不良行为现状与对策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xx小学学生不良行为现状与对策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xx小学学生不良行为现状与对策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xx小学学生不良行为现状与对策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xx小学学生不良行为现状与对策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小学学生不良行为现状与对策的.docx

《xx小学学生不良行为现状与对策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小学学生不良行为现状与对策的.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小学学生不良行为现状与对策的.docx

xx小学学生不良行为现状与对策的

XX小学学生不良行为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引言

著名教育家曼恩说:

“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绳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这个比喻非常形象、智慧。

小学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最关键时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

在XX小学,由于学生都是外来务工子女,父母大多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

不少小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良行为习惯。

例如:

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时完成课外作业以及自控力差;学习马虎、边学边玩、作业拖拉;趴在桌子上看书、写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尊重老师家长;随口说脏话、同学间打闹等不良行为习惯。

这些不良行为习惯,阻碍了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儿童时代是一个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和最佳时期,如何在他的少年时期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是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并努力实践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结合我国“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目标,在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上,应该集中在三个大的方面,即:

做人、做事和学习。

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学生不良行为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对XX小学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进行了调查,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当前民办XX小学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入手,制定XX小学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及转化策略,践行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一、小学生不良行为现状研究的相关理论

(一)相关概念辨析

1.行为习惯的概念

《心理学大词典》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

或者说,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自动化的一种行为方式。

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

习惯形成就是指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

习惯形成是学习的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巩固并臻至自动化的结果。

行为习惯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着与自己的经历和教育程度相应的固定行为,这种行为有很强的潜意识作用。

现在人们比较认同的权威性的行为习惯定义是美国心理学家阿瑟.雷伯,他对于行为习惯的解释有四种含义:

(l)一般指一种习得的动作。

(2)通过重复而自动化了的、固定下来的且无需努力就轻而易举地实现的活动模式。

 (3)对药物的癖嗜,常用术语是药物依赖。

(4)指特定动物物种的特征性行为模式。

他特别指出,最后的一个含义与前面的几种意义是大不相同的,它的内涵是指一种天生的、物种特有的行为模式,而其他几种意都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包括:

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日常行为习惯及心理品质等。

行为习惯有好坏之分,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定良好的行为习惯有:

尊敬父母、尊敬老师、诚实守信,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坚持锻炼身体,认真做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遇到挫折和失败不灰心、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有病有事要请假,放学后按时回家、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提问、课前预习,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保持教室、校园整洁、爱护公物、爱惜粮食和学习及生活用品、遵守公共秩序等。

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使人终生受益。

2.不良行为习惯的概念

不良行为习惯是不良行为长期积累的结果,也是重复的行为形成的表现。

如:

在基本做人的态度和习惯方面表现自制力差、不守纪律、没有爱心、不够勇敢等,生活方面表现出不愿做也不太会做家务事、自理能力差、有严重的依赖心理。

在学习方面表现学习被动,不喜欢做作业,作业马虎、不动脑筋,依赖老师或家长,学习缺乏吃苦的精神,课堂上有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发呆,做小动作,对于老师的提问,不积极思考等。

不良行为习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严重影响着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此,在本研究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指的是小学生在自身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偏离或违反日常行为规范,是一次的表现行为,也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更是重复的行为形成的表现。

(2)相关研究辨析

1.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他认为,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其他行为一样,都是社会学习的产物,可以通过模仿榜样和观察模式而习得。

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

行为的习得既受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制约,更受后天经验环境的影响。

班杜拉认为行为习得不同的过程:

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班杜拉将它称之为“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间接经验的学习。

因此,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小学生主要生活的阵地,这三种环境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二、XX小学学生不良行为现状分析

为调查XX小学学生的不良行为现状,本研究中选取了46名教师、在三到五年级465名学生中随机抽取110名进行学生和家长为研究对象,各发出110份问卷调查,各收回有效问卷110份,收回率为100%。

在教师调查中担任班主任为21人,科任老师为25人,共发出调查问卷46份,收回有效问卷46份,收回率为100%。

为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

表1:

发放问卷情况

调查对象

班主任及科任老师

学生

家长

总数

班主任

科任老师

总数

总数

发放问卷总数

46

21

25

110

110

回收有效问卷数

46

21

25

110

110

回收有效问卷率

100%

100%

100%

100%

100%

(一)学生学习不良表现 

表格2:

学生卷不良学习习惯

具体表现

有时

经常

没有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课堂上思想开小差

60

54.5%

28

25.4%

22

20%

学习不积极

65

59%

31

28.1%

14

12.7%

注意力不集中

58

52.7%

30%

27.2%

22

20%

做作业时三心二意

27

24.5%

61

55.4%

22

20%

不懂不会也不问

33

30%

63

57.2%

14

12.7%

以XX小学为主要研究对象, 通过实际教学的积累、问卷调查的反馈得出学生学习上主要不良行为表现有有25.4%的学生课堂上经常思想开小差;28.1%的学生经常学习不积极;24。

5%的学生有时不做作业三心二意,高达55.4%的学生经常做作业三心二意;52.7%的学生经常课堂注意力不集中;有57.2%的学生不懂不会也不问。

表格3:

教师卷不良学习习惯

大部分

个别有

没有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32

69.5%

12

26%

2

4.3%

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36

78.2%

9

19.5%

1

2.1%

做作业马虎

29

63%

11

23.9%

6

13%

学习被动

33

71.7%

7

15.2%

6

13%

从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占69.5%的教师认为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占78.2%的教师认为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占63%的教师认为学生在做作业时普遍马虎敷衍了事,占71.7%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被动,学习目的不明确。

调查表明,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不良行为有学习不积极被动,做作业不认真、应付、马虎、三心二意,遇到不懂不会的也不及时问老师,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无目标等。

三年级学生小斌,上课时经常开小差,注意力很不集中,写作业经常拖拉,有时还故意拿纸团、橡皮砸同学,不能课堂纪律,他是一个聪明的男孩,反映快,上课似乎不太听讲,因为学习习惯不好,成绩一直不理想。

父母急得是一筹莫展。

(二)学生生活不良表现

表4:

家长卷生活不良行为表现

具体表现

经常

有时

没有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作业拖拉磨蹭

59

53.6%

32

29%

19

17.2%

偏食挑食

79

71.8%

20

18.1%

11

10%

自控能力差

81

73.6%

23

20.9%

6

5.4%

学习依赖父母

76

69%

30

27.2%

4

3.6%

不能按时起居

65

59%

29

26.3%

16

14.5%

生活不能自理

67

60.9%

32

29%

11

10%

调查显示:

XX小学有53.6%的学生作业经常拖拉磨蹭;有高达71.8%的学生经常偏食挑食;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占到73.6%;而在学习方面只有3.6%的学生不依赖父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经常不能按时起居的学生占到59%;经常生活不能自理的占60.9%。

小学生在生活方面同样存在不少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偏食挑食,生活不能自理,做作业喜欢拖拖拉拉,不能按时起居,自控能力差,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等。

家长也反映,在家不愿做、也不太会做家务事,自理能力比较差,在家都跟小公主、小皇帝似的,有严重的依赖心理。

   三年级二班的小峰,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行为极其古怪的一个小男孩,经常喜欢在下位置在地上爬,发出怪叫声,而且常常在厕所里面玩水笼头,上完厕所,他总是用水喷其他同学。

不仅如此,还操场、绿化带搞“破坏”,把绿化带的草拔掉,把塑胶跑道抠的一个一个洞。

不做作业,上课也不听讲,不讲究个人卫生,每天的衣服鞋子都是黑黑的,喜欢咬铅笔,形象邋遢,生活自理能力极差。

父母都是高学历、公务员。

在老师的建议下查出是多动症,跟着姑姑,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导致严重落后于同龄人的生活自理能力。

因此,从小如果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会严重阻碍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3、XX小学学生不良行为的形成影响因素分析

(一)学校不良因素

表5:

家长卷与孩子教师沟通调查表

经常

偶尔

没有

不在意

人数

21

28

43

18

百分比

19%

25.4%

39%

16.3%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他们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因此学校和班主任工作对他们的心理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调查表明,民办XX小学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沟通力度不够。

据调查,家长与老师打电话交流的占 44.5%,有的家长只是偶尔甚至是不打电话与老师进行交流。

到学校咨询的家长更是少之又少,许多家长从来不主动与老师交流来了解自己孩子的状况。

在孩子出现不良行为习惯问题时,很多时候是老师打电话给家长进行交流。

学校和家庭教育联系不够紧密,不能及时有效地沟通。

这对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个很大的缺陷。

(二)家庭不良因素

父母是孩子成长历程中的第一任老师,他的言行举止在孩子的心中会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孩子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孩子的行为会受到家长的行为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调查中有一位同学这样说到:

“放学时,我的家长就不在放学点接我,他把我从队伍中叫出来,抓着我就走,我也没办法。

”学生在学校受到的良好教育在家长的不良个人行为习惯的影响下被逐渐瓦解,模糊了学生头脑中的行为标准。

1.家长与孩子缺乏有效交流

表6:

家长卷父母与孩子交流情况调查表

交流情况

经常交流

偶尔交流

不交流

人数

48

32

30

百分比

43.6%

29%

27.2%

通过对小学生和父母的交流情况的调查统计,经常与父母交流和偶尔与父母交流及不与父母交流的学生在行为习惯上有显著的差异。

调查显示偶尔与父母交流和不与父母交流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失,与孩子间缺乏交流,不知道孩子的内心需要,孩子也不了解家长对自己的期待,更加严重导致学生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对于偶尔与父母交流和不与父母交流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行为习惯较差。

2.父母素质不高,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缺乏指导

表7:

学生卷父母举止是否文明调查表

家人的举止是否文明

文明

不文明

有时不文明

人数

32

49

27

百分比

29%

44.5%

24.5%

俗话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的言行将直接影响孩子,导致一些不良行为。

调查显示:

父母言谈举止不文明的占44.5%;有时不文明的占24.5%;文明的占29%。

父母自身的素质较差,孩子受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有的家长脾气暴躁,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常常是简单粗暴打骂孩子,没有正确地引导孩子如何改正。

还有一些父母的言行较差,也导致父母在孩子心中没有威信,孩子不服父母的管教,甚至瞧不起父母。

(3)社会不良因素

社会环境是影响儿童思想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上的许多不良风气严重影响了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造成许多不良行为的产生,阻碍了儿童的健康发展。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儿童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

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人们的精神生活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社会中恋爱、婚姻、道德观念混乱,单亲、离异家庭日益增多。

家庭责任感淡漠,重幼轻老等现象严重地影响了青少年的道德取向。

另外,贪污腐败现象也使少年儿童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滋长了好逸恶劳的思想。

不少少年儿童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在公德方面存在知行错位的现象。

 2.社区缺乏应有的教育职能  

表8:

学生卷参加社区活动调查表

参加频率

经常

有时

没有

人数

18

25

67

百分比

16.3%

22.7%

60.9%

现在的孩子放了寒、暑假,通常会被父母锁在屋内,要么看电视,要么打游戏,相当的无聊。

如果社区的教育能及时跟上,开展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那么,孩子们会在另一种形式中得到锻炼与培养,不仅在与学校不同的社会课堂中学到知识、得到提高与发展,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公德心、责任心,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甚至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但令人遗憾的是有60.9%的孩子反映从没参加过社区高的社会活动,更别提什么活泼、生动的培养方式了。

四、XX小学学生不良行为转化的对策

(一)学校教育策略

1.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表9:

教师卷与学生家长沟通调查表

联系方式

打电话

家访

家长会

人数

28

7

11

百分比

60.8%

15.2%

23.9%

针对学校与家长保持有效地沟通方式的调查结果,我们发现60.8%的老师喜欢打电话和家长保持联系,15.2%的老师喜欢用家访的方式和家长保持联系,23.9%的老师则更喜欢用家长会的方式和学生家长保持沟通,教师沟通方式多样。

教师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可以了解家庭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各方面发展的状况,能够尽早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问题并及时改正,从而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习和交往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教师和家长沟通时,双方都应积极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师和家长只有积极主动的互相配合,及时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才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和家长的有效沟通是小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纽带,通过学校和家长密切沟通能够及时矫正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2.坚持德育量化,营造良好氛围

组织学生反复学习学校制订的切实可行的学生德育量化考核方案,讨论奖惩的具体办法,尤其是对学生课前预习、听课表现、作业质量、课后复习、平时纪律、好人好事、学习成绩等纳入考核范围,及时奖惩。

号召学生互相监督,既监督同学也监督老师坚持秉公执行,形成良好的集体氛围。

让家长与老师一起教育孩子健康成长,树立信心,端正态度,明确目的,让学生逐渐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成为老师、家长、同学喜欢的好孩子,以达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

3.榜样学习,扩大优秀行为习惯的影响范围

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

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

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

小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模仿。

他们可塑性强,给他们树立什么榜样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就可以在精神或物质上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

如:

在遵守纪律方面,我总是先把表现好的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再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及时树立典型,孩子们都有被表扬的欲望,争强好胜,就会不由自主地以他们为标准要求自己,养成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

榜样像一面镜子,可以使学生经常对照检查,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如:

我经常表扬书写认真、字迹工整的学生,并在展示平台上呈现出来,孩子们都会发出“哇”的声音,慢慢的我发现孩子们的书写姿势越来越好了,字迹越来越规范了,作业质量越来越高了,再加以及时表扬,他们的书写劲头就更足了,经常写完作业,争先恐后的要我帮他们批改,每当我说你很棒哦,得A哦,他们就笑的更开心了。

另外,教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和家长都是完美无缺的榜样,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4.开展个别心理辅导活动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针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小学生需要提供心理辅导。

如四

(2)中队的胡某,心理老师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前提下,多次与其母面谈,交流学生在校的一些行为表现,与家长商讨教育方法,最终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

在心理老师的努力和家长的配合下,他自己制定了一份每天日日事毕表,并张贴在房间的门上,每天睡觉前都要对照一下,今天哪些事完成了,哪些事还没来得及做的,为什么会没完成,督促自己明天做到,哪些做到了,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

总结经验和适时奖励的双重引导下,胡某渐渐改掉了身上的不良行为。

(二)家庭教育策略

1.与孩子多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

家庭教育要在公平、平等。

家长不可过分重视学生的卷面分数,应该多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的真实想法,了解孩子的喜好,了解孩子的梦想,贴近孩子的内心,从孩子的内心世界着手我,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一名优秀的孩子,进而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2.家长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树立良好行为榜样

家长自身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

儿童的不良行为与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尤其是家长的不良行为对孩子的行为产生了较为深远的负面影响。

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暴力专制、忽视放任以及言传身不教都时刻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家长想要教育好孩子,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十分必要因此。

XX小学的家长应抽时间多看一些教育理念著作,多听家庭讲座,多参加家长交流会,从学校、互联网等等渠道更新教育观念,适时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用科学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影响孩子。

家长自身行为的失范,往往是孩子病态人格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如有的家长要求孩子勤奋学习,自己却不工作、不学习、生活懒散;有的家长希望孩子坚强,自己面对困难的时候却很消极;有的家长要求孩子改正错误,自己却死活不认错;有的家长希望孩子信守承诺,自己却经常说话不算数;有的家长要求孩子做事要持之以恒,一丝不苟,可是自己做事情常常虎头蛇尾,马马虎虎。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是孩子的榜样,父母自己都不能做到的事,孩子怎么会学到相应的品质?

而且时间久了,父母会在孩子心中失去威信,孩子不相信父母,也不会遵从父母的指令,形成不听话的孩子,即使是好话,孩子也不愿意相信或听从。

 

“家庭教育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学问,尤其是在孩子生命的最初几年,这种教育不仅影响孩子一生,而且同样以社会遗传的方式,强烈地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没有哪一种教育比家庭教育的影响更为深远、更为永久的了”。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无法比拟的作用,孩子的品行好坏,十有八九决定于父母的教育。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如何做好教育孩子的第一步——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

(三)社会教育策略

学校是育人的殿堂,不但需要健康向上的内部环境,而且需要和谐净化的外部环境。

对于小孩子来说,往往好的不易学,坏的模仿快。

来自电视里的武打抢劫、游戏里的阴险虚伪、网吧里的乱七八糟以及社会上弄虚作假等不良习气比发短信息还快,尽被他们捕到。

所有这些失调失控的环境,无疑对涉世不深、自控力差、易受暗示的青少年学生产生诱惑和影响,致使许多不良习惯很快形成,并且在学生中蔓延。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社会层面来讲,首先要优化社会环境。

要想给孩子一个和谐净化的外部环境,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l、要不断促进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健康发展;2、要树立和弘扬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尤其要构建学习型社会,引导整个社会尊重科学、尊重人才;3、要建设先进、文明、健康的媒体文化和网络文化,更要以法制手段加强网络监管,禁止未成年人出入网吧。

其次,要充分发挥社区的教育功能。

比如:

开展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生活,鼓励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参与,让他们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帮助、鼓励,激发他们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欲望。

此外,还可以充分挖掘小区人力资源,请一些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成立一个校外课堂,让这些专家、学者给孩子们在知识、心理、行为等方面作一些专业化的指导,既能丰富针对学生的教育形式,又能弥补寒暑假学校教育的断层。

(四)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在养成教育过程中,学校、家庭及社会形成三位一体,合力促成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只有将这些教育因素有效合理地统一起来,各自发挥作用,创造一种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使他们茁壮成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重新界定教育的使命时指出,为了实现世界公民目标,“不能只是强调认知学习,还要强调情感和行为学习”。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育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样的一致性,那么学校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问题上,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配合程度不够。

 

XX小学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创设家委会,设立家长志愿者,开好每一次家长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水平,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关爱学生。

每个学期,聘请专家作专题讲座:

“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文明我的举止”等。

一年级开设家长公开日,让家长们有机会走进课堂,更进一步地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以及孩子的上课情况,同时邀请家长针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合理化建议。

如今家长已成为XX小学与家庭联系的纽带,成为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交流的桥梁,融洽了家校关系,形成了学校工作家长支持的良好局面,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了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束语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辛的育人工程,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无论一个学生怎么样,都要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多一颗爱心,多鼓励多欣赏,给孩子们的人生当好向导,用心呵护她们成长过程的每一步。

通过对XX小学随机抽查的1210名同学的问卷调查和,获得第一手的不良学习习惯现状的资料,经过分析,用表格的形式呈现了XX小学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现状,在调查中,反映了一些突出的现象,也凸显出在当前小学教育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也给身为教师的我敲响了警钟,转化学生的不良行为迫在眉睫,学校、家庭和教师都要引起重视,只有三方面共同配合,才能有效的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万玮.遭遇问题学生——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技巧[M].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