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4三月桃花水公开课教学设计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30430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4三月桃花水公开课教学设计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4三月桃花水公开课教学设计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4三月桃花水公开课教学设计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4三月桃花水公开课教学设计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4三月桃花水公开课教学设计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4三月桃花水公开课教学设计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4三月桃花水公开课教学设计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4三月桃花水公开课教学设计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4三月桃花水公开课教学设计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4三月桃花水公开课教学设计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4三月桃花水公开课教学设计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4三月桃花水公开课教学设计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4三月桃花水公开课教学设计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4三月桃花水公开课教学设计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4三月桃花水公开课教学设计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4三月桃花水公开课教学设计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4三月桃花水公开课教学设计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4三月桃花水公开课教学设计1.docx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4三月桃花水公开课教学设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4三月桃花水公开课教学设计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4三月桃花水公开课教学设计1.docx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4三月桃花水公开课教学设计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4三月桃花水公开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关键词句、结合生活实际和自己的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三月桃花水的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摘录笔记,自学生字新词。

认字6个,写字8个。

学习多音字“和”。

3.通过学习与交流,理解“映照、绚丽、流淌、回旋、轻柔、应和、纤细、催促、袅袅、沉醉”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并指导学生运用抓关键词和写作句式的方法学习,提升学生诵读和理解的习能力。

4.继续学习针对课文的层次结构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问,体会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学习旁注心得笔记。

5.在老师引导下,学习课文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写景中的抒情,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编创,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和表达春水的不同特点,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1、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本语言的美感。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多角度描述,丰富情感,练习表达

教学准备

1.生查资料理解“三月桃花水”;

2.教师ppt课件。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情感。

1.教师谈话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还沉浸在以锐不可挡之势而来的滚滚二月春潮里,今天,三月桃花水犹如一架竖琴带着它的节奏和明净向我们涓涓流来。

板书课题:

三月桃花水

2.指导学生读好课题,与《春潮》进行对比阅读。

3.练习对课文题目质疑。

(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

三月桃花水指的是农历三月江河水涨,此时正是桃花盛开的时节,所以被人们称三月桃花水或者桃花汛。

4.播放三月桃花水视频,请同学们谈一谈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陶醉,很美……)

师:

同学们,三月桃花水以它美丽的倩影从色、形、声等角度由动态、静态出发,向我们诉说着春天的赞歌,那么著名散文家刘湛秋先生又是如何赞美它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悟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整体感悟。

1.师:

昨天已经预习课文了,现在我们找几个同学读课文,检查预习课文的情况。

(指名朗读,相机评价。

2.检查生字词。

映照绚丽流淌樱花回旋竖琴波纹轻柔琴弦应和纤细催促开犁披上袅袅沉醉鞠一捧

1)自读词语。

2)指名读。

3)交流自己利用工具书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3.默读课文。

师:

同学们把词语学习的认真扎实,老师要为你们点赞。

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要求:

1.用双直线画出文中的中心句,并且在这个中心句找到关键词语,用“”做标注

(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师:

ppt出示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师:

指导学生在该句旁边做简洁的批注——中心句这个句子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比喻把三月桃花水的声音比喻为“一串小铃铛”,形容它的声音悦耳;把三月桃花水的光芒比喻为“一匹明洁”的丝绸,形容它的光亮。

(师指导学生做批注比喻)

课文开头以两个问句的形式出现,请同学们齐读。

那么它们的答案在哪里呢?

就在课文中,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与这两个问句相对应的段落,然后读一读,把三月桃花水还比喻成什么呢?

开始吧。

(生浏览找出相应段落自由朗读)

3.交流汇报。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1)对应3、4段,写的是三月桃花水的声音。

(师:

把3/4自然段的段号连在一起画||,表示这两段都描写三月桃花水的声音,指导学生用双斜杠做标注,并写上声音、比喻。

1)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2)对应5、6段,写的是三月桃花水的光芒。

(师:

把5/6自然段的段号连在一起画||,表示这两段都描写三月桃花水的光芒,指导学生用双斜杠做标注,并写上光芒、比喻。

3)课文的7、8、9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

指名交流师总结:

我们旁注的就是心得,每个人阅读时的心得体会都不一样,旁注的内容也会不同,但旁注一定要简洁。

指导写赞美。

4)同学们,我们还有一个第2自然段没有学习,它讲的是什么呢?

指名交流——河流醒来的样子。

师总结:

对照板书复述课文内容,说明课文结构就是总—分—总。

我们刚才阅读第一自然段时找了相应的段落,解答了课文开篇提出的两个问句,作者最后由衷的赞美了三月桃花水,我们把这种结构方式叫做总-分-总。

同学们,知道了课文脉络,还远远无法欣赏课文的文字美和表达的思想,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交流汇报:

抓重点段落和特点;抓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配乐朗读……

老师建议大家还可以带着问题朗读,慢慢品味课文。

三、潜心品读,感悟美。

1.师:

请同学们继续默读课文,想一想从作者描写的三月桃花水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同学们边读边画一画边圈一圈。

并简单写好心得体会。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清新活泼的文字,从而得到美的体验。

]

(一)品味声音

2.学生交流汇报。

生:

我听到了有节奏的鼓点;

生:

我听到了纤细的低语;

生:

我听到了忽大忽小的水波声;

生:

水波声

师:

这么多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真好听,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这么多不相同的声音放在一起怎么用朗读体现出来了?

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试着读一读,待会儿我们看谁最读的悦耳动听!

(生自由读一读)

(指名读,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

师起头,生每人一句读,强调“应和”的意思,师水流“哗哗”,生拖拉机“突突”。

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强调长句读好;

那激流的水浪声,是在催促着村民们开犁播种啊!

师:

指导读的时候“激流”读好。

想一想三月的桃花水为什么要催促村民们开犁播种啊?

生:

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是最好的播种季节。

师:

确实如此,在激流的水浪声的伴奏下,农民们开始了一年中忙碌的播种季节,配乐欣赏播种图。

好一幅欣欣向荣的春耕图,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句话:

那激流的水浪声,是在催促着村民们开犁播种啊!

总结,同学们刚才通过读,已经再次创造了读书,把别人的文章变成了自己的文章,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了三月桃花水正在演奏着春天的序曲,怪不得作者这样写到: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师:

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原来这么美的声音都是三月桃花水发出的,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富有人性化的特点,再加上整齐而又富有变化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三月桃花水的美。

接着,让我们伴着竖琴的音乐再次感受三月桃花水声音的美。

老师先读,你们接读。

师读:

每一条波纹,生:

都是一根轻柔的弦,一次类推。

这么美的三月桃花水,怪不得作者在问候由衷的赞美到:

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啊!

(二)光芒

师:

三月桃花水不仅是竖琴,它还是春天的明镜,那么作者在水中看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用刚才的阅读方法自学。

生:

我看见了垂柳披上了长发;

生:

我看见燕子飞上了天空;

生:

我看见一群姑娘穿着五颜六色的衣裳;

……

生边说师边画提到的景物。

除此之外,你还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利用省略号做好课后小练笔,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抓住段后的省略号,引导孩子展开想像,丰富已有的表象,培养其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

四、总结课文内容。

总结:

同学们,我们一起回顾下今天欣赏阅读课文用到的方法有:

抓重点段落和特点;

抓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

配乐朗读;

带着问题品读;

画图理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在以后更好地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课文。

五、练习。

1.课文内容大回放。

课文是按照()____()____()结构写的;从()和()两个方面描写三月桃花水的。

2.我能读准确,写美观。

shùqÍnxúanzhuǎncuīcùqÍnxián

竖琴旋转催促琴弦

3.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huòB.huóC.hèD.héE.hú

1)他俩和()好了,真让人高兴。

2)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鸣响。

3)爸爸正在和()水泥。

4)这件衣服我已经洗三和()了。

4.“是”在不少句子中表示“好像”,想想下列哪个句子表示“好像”。

1)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2)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3)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

4)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的麦苗谈心。

六、作业。

1.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和优美的句子,写好摘录笔记。

2.小练笔——在三月桃花水中,你还看到了什么……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推荐阅读刘湛秋的散文诗《春天吹着口哨》。

板书设计

三月桃花水

是什么声音?

竖琴

是什么光芒?

明镜

陶醉

 

师:

多美的桃花水,不仅是

(生齐读)

师:

同学们读得真美,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一朵朵粉红的桃花瓣,落在河面上随着流水缓缓地向远方流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

我看到了小鱼在水中嬉戏;

生:

我看见了花儿在风中舞蹈;

生:

我看见了一群大雁飞来;

……

[抓住段后的省略号,引导孩子展开想像,丰富已有的表象,培养其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

师:

这珍贵的三月桃花水,带给我们如此美的感受,作者是怎样称赞它的?

生:

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

生:

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师:

还有谁愿意来赞美它?

生:

三月桃花水,给我们带来了生命和希望;

生:

三月桃花水,比美酒更香醇;、

……

[把封闭的课堂教学变成开放的教学,把语言与情感的体味结合起来,让学生体验,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师:

三月桃花水那悦耳的流淌声和清澈的身影,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地印象,把我们带入了如诗如画的情境之中,让我们再次用心去感悟,用我们的朗读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感受春的气息。

(配乐朗读)

[通过配乐朗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味课文的节奏韵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

]

 

阅读理解

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

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

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

“织,织,织,织呀!

织,织,织,织呀!

”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在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融洽——________    辛劳——________

(2)文段中描写了两个场景,请概括出来。

(3)文段中最后一段话是全文的________,其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答案】

(1)和谐;辛苦

(2)①傍晚乡下人家吃饭的情景。

②月夜听眠曲。

(3)中心句;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融洽—感情或行动上一致;感情好,没有隔阂和抵触。

辛劳—辛苦劳作。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1)和谐、辛苦

(2)①傍晚乡下人家吃饭的情景。

②月夜听眠曲。

(3)中心句、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食物链的故事

美国曾经有个地方草场繁茂,他们养了许多羊在那里放牧,可是总有一些虎狼常来这里吃他们的羊。

当地人很生气,决心要把这些食肉动物猎杀完。

后来这些虎狼终于被他们猎杀完了,他们都很高兴,他们的羊繁殖得也非常快,可是后来,草场慢慢地被越来越多的羊吃光了。

羊没有了食物,也慢慢地都饿死了。

美国从这个教训中知道了生物链对自然界是多么的重要,每样物种的灭绝都可能影响到一系列的问题。

食物链,它形成了大自然中“一物降一物”的现象,维系着物种间天然的数量平衡。

上个世纪,有人将小小的麻雀列为“四害”之一,于是全民总动员,一个彻底消灭麻雀的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除了毒、抓、杀之外,人们还采取轰的办法。

一见麻雀的影子,就猛敲锣鼓,齐声呐喊,惊得雀儿绝无停歇立锥之地,只好不停地躲呀,飞呀,最后累得从半空跌落摔成肉饼。

因为失去麻雀这个天敌,庄稼地里害虫丛生,虫灾泛滥,结果造成粮食歉收,接着,饥饿紧跟而来,人类终于饱尝了破坏生物链的苦果。

(1)画线句子中“轰”的意思是(   )

A. 形容打雷、放炮、爆炸等巨大的声音。

B. (雷)鸣;(炮)击;(火药)爆炸。

C. 赶;驱逐。

(2)文章列举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事例,告诉我们灭绝一种生物保护另一种生物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没有考虑到________。

(3)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请用文章的话回答。

(4)对于人类这种干涉自然界生物链的行为,你想说些什么呢?

【答案】

(1)C

(2)美国人捕杀虎狼;中国人消灭麻雀;大自然中的生态平衡

(3)生物链对自然界是多么的重要,每样物种的灭绝都可能影响到一系列的问题。

(4)做事情的时候要考虑周全,要尊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

(1)C;

(2)美国人捕杀虎狼;中国人消灭麻雀;大自然中的生态平衡;(3)生物链对自然界是多么的重要,每样物种的灭绝都可能影响到一系列的问题。

(4)示例:

做事情的时候要考虑周全,要尊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善意的谎言

  每周一次,我总到附近一间小小的理发院去吹洗头发,两个师傅负责设计发型,一个小学徒专门抓洗头发。

老实说,我很同情那个瘦小的学徒,看得出她很想学发型设计,但由于工作繁琐,加上两位师傅态度冷淡,她只能默默地在肥皂泡沫中消磨她可怜的青春。

然后,有一天,机会忽然来了,新年前的一个月,两个师傅要求加薪不遂,一起辞职,老板娘一时请不到人,除了亲自上阵外,还给小学徒进行“速成训练”,另外再请个小工负责抓洗头发。

小学徒升级后,战战兢兢的,颇没自信。

而许多老顾客也绝迹不来了,生意顿时冷落下来。

小学徒忧心忡忡,老板娘脸如黑锅。

  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一天,踏入店内,特地指定小学徒为我吹头发,小学徒受宠若惊,拿着吹风筒的手微微发抖。

卷吹梳弄一小时后,朝镜一望,哎呀,那发型硬邦邦的,好似戴了一顶不和时宜的帽子。

小学徒侍立一旁,脸如那僵硬的发型,巴巴地望着我。

我赶快露了个笑容,说:

“这个发型真不错,谢谢你!

”小学徒的额头舒展开了,笑嘻嘻地把我送出了小店。

  再去理发店时,依然指定由她来吹饰。

她面带微笑,双手灵活地卷弄梳理,极有韵致。

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我惊讶极了!

真诚地说:

“你梳得实在是好哩!

”小学徒她脸若鲜花,灿然生辉。

(选自《成功励志经典 似水年华》,延边人民出版社)

(1)“不和时宜”中的错别字是________,应该是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

(2)下列文中的句子,属于比喻句的有(    )(多选题)

A. 小学徒忧心忡忡,老板娘脸如黑锅。

 

B. 卷吹梳弄一小时后,朝镜一望,哎呀,那发型硬邦邦的,好似戴了一顶不和时宜的帽子。

C. 小学徒侍立一旁,脸如那僵硬的发型,巴巴地望着我。

D. 小学徒她脸若鲜花,灿然生辉。

(3)小学徒先后两次为“我”吹头发,表情和手的动作区别很大,用文中的词填空,两次的区别:

①第一次表情:

________,手:

________;

②第二次表情:

________,手:

________。

(4)通过小学徒前后两次为“我”吹头发的区别,可以看到“我”“善意的谎言”给小学徒带来了________,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我”是一个________的人。

(5)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答案】

(1)和;合;指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

也指不合世俗风尚

(2)A,B,C,D

(3)受宠若惊;微微发抖;面带微笑;灵活地卷弄梳理,极有韵致

(4)自信心;善良

(5)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在无形中帮助别人,让善良开花结果,自己也会收获善良的果实。

【解析】【分析】

(1)本题因字音相同而写错别字,和应该是合。

意思是指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

也指不合世俗风尚

(2)根据比喻的定义进行判断。

比喻:

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3)本题可以从“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一天,踏入店内,特地指定小学徒为我吹头发,小学徒受宠若惊,拿着吹风筒的手微微发抖。

她面带微笑,双手灵活地卷弄梳理,极有韵致。

”这两句话中找到答案。

(4)仔细阅读文章,根据题意找到相关语句进行理解。

(5)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解答。

故答案为:

⑴和;合;指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

也指不合世俗风尚;⑵ABCD;⑶①受宠若惊;微微发抖;②面带微笑;灵活地卷弄梳理,极有韵致;⑷自信心;善;⑸示例:

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在无形中帮助别人,让善良开花结果,自己也会收获善良的果实。

【点评】

(1)做题时可以从汉字的音,行、义三方面入手。

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

结合词义理解字形是最好的方法。

(2)本题考查的是比喻手法的理解。

首先要明确不同修辞手法的定义,再结合句子进行判断。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能力。

做题时要根据题意并结合语段内容进行筛选。

(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及文中形象的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要认真阅读文章,找出文中形象描写的相关句子,分析其特点。

(5)本题主要对文章的阅读感悟。

做题时要根据文章的主旨进行理解。

5.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X射线的发现(节选)

1895年11月8日晚上,伦琴离开实验室回家时想起忘了关电源,便转身回实验室。

忽然,他看到桌上有什么东西在闪光,走近一瞧,原来是一张感光纸。

伦琴知道,感光纸(   )受到光照时,(   )能放出幽幽的冷光。

可是,房间里没有开灯,哪里来的光呢?

他的目光停留在放电管上。

伦琴注意到放电管外面包着厚厚的黑纸。

“就算是放电管发光,也不会穿透黑纸呀!

”伦琴感到疑惑,“难道说,放电管放出了能穿透黑纸的射线?

”他暗下决心:

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

从那以后,伦琴整天守在实验室中,白天黑夜地反复试验。

他终于发现,放电管确实能放出一种神奇的射线。

这种射线(    )能穿透黑纸,(   )能穿透厚厚的书,穿透木头,穿透玻璃,穿透铁,穿透铜……它有着极强的穿透力!

伦琴把这种奇妙的射线叫做X射线。

其实,早在伦琴发现X射线的17年前,法国的克鲁克斯就注意到,照相底片放在放电管旁边会变模糊。

他以为是底片没有包好而漏了光,把这个现象放过去了。

美国的古兹皮德也曾看到,使用放电管后照相底片会发黑,他也没有理会这个现象。

后来,德国的勒纳德观察到在放电管附近出现了冷光,但是他也懒得去理它。

所以,他们都错过了发现X射线的机会。

(选自《重大发现见证人类前进足迹》,光明日报出版社)

(1).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①伦琴知道,感光纸________受到光照时,________能放出幽幽的冷光。

可是,房间里没有开灯,哪里来的光呢?

他的目光停留在放电管上。

②这种射线________能穿透黑纸,________能穿透厚厚的书,穿透木头,穿透玻璃,穿透铁,穿透铜……它有着极强的穿透力!

(2).“水落石出”的意思是________。

(3).文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

A. 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B. 表示列举同类事物词语的省略       

C. 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4).仔细读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穿透”后面的事物能换一下顺序吗?

为什么?

(5).除了伦琴之外,还有谁差点发现了X射线?

他们为什么和X射线的发现擦肩而过?

【答案】

(1)只有;才;不仅;还

(2)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

(3)B

(4)“穿透”后面的事物不能换顺序,因为后面的事物是按照从薄到厚的顺序来写的,这样排序能显示出X射线的威力很大。

(5)除了伦琴之外,还有克鲁克斯、古兹皮德、勒纳德差点发现了X射线,他们是因为粗心才和X射线擦肩而过的。

【解析】【分析】

(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①分句前后是条件关系。

故选“只有……才……”;②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

故选“不仅……还……”;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了解省略号的作用,做题多读,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依据句意进步去分析句子。

(4)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⑴只有;才;不仅;还;⑵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⑶B;⑷“穿透”后面的事物不能换顺序,因为后面的事物是按照从薄到厚的顺序来写的,这样排序能显示出X射线的威力很大。

⑸除了伦琴之外,还有克鲁克斯、古兹皮德、勒纳德差点发现了X射线,他们是因为粗心才和X射线擦肩而过的。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3)此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