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230684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0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 第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 第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 第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 第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 第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 第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 第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 第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 第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 第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 第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 第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 第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 第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 第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 第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 第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 第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 第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 第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1.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 第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第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总结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总结新人教版必修1

一、近代中国争取民主、宪政的探索

1.近代前期中国争取民主、宪政的探索。

(1)康梁维新派:

主张改良立宪,并开展维新变法运动,百日维新开启了民族资产阶级参政的历史。

由于具体形势和阶级局限,维新派并未把立宪付诸实践。

(2)晚清政府:

20世纪初,面对统治危机,清政府不得不顺应形势,实行预备立宪,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此举虽然是利用宪法维护君主专制,但客观上推动了民主化。

(3)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主张革命共和,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民主共和政体、三权分立体制和责任内阁制等,成为近代中国宪政的里程碑事件。

辛亥革命失败后,革命派开展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维护共和的斗争,并以新三民主义为指导进行国民革命。

2.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制度的探索。

(1)中共争取民主的斗争。

先后与专制独裁的北洋军阀、蒋介石政府进行较量(最典型的是重庆谈判和重庆政协会议的召开),最终于1949年4月推翻了反动的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为中国走向人民民主奠定了基础。

(2)民主政治的尝试。

如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建立苏维埃政权,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和普选制度,这些都为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确立提供了经验借鉴。

3.20世纪上半期中国错失三次实现民主的机会。

(1)第一次:

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但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建立起独裁专制的北洋军阀政府。

(2)第二次:

1927年,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但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建立的国民政府实行政治独裁、特务统治。

(3)第三次: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民主、和平成为人民的政治诉求,中共和各民主党派积极争取建立民主政府。

但蒋介石撕毁相关协议,发动内战,民主机遇再次错过。

二、新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和原因

1.历程。

(1)确定革命纲领:

中共一大提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

中共二大明确提出适合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

(2)形成统一战线。

①1922—1923年工人运动失败后,1923年中共三大提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并在国民革命中得到了实践。

②1935年,面对民族矛盾的上升,中共提出并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面对国民党的反共,中共以民族大义为重,维护、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探索革命道路:

中共成立后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模式,走中心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

1927年大革命和武装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等人深入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探索出适合国情的“工农武装割”道路。

(4)加强自身建设,独立自主解决问题。

①1927年,中共召开八七会议,及时纠正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②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军事路线、组织路线错误,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实际上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2.逐渐走向成熟的原因。

(1)中共能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2)中共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经验。

(3)中共排除了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独立自主解决了自己的问题。

(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人日益成熟,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对国民党政策的演变

1.国民革命时期:

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原因在于广大民众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推翻北洋军阀成为两党共识。

2.土地革命时期:

由武装反蒋到逼蒋抗日。

原因在于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成为中国革命的敌人,1931年随着日本大举侵华,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向民族矛盾。

3.抗日战争时期:

联蒋抗日。

原因在于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都投入到抗日救国运动中,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4.解放战争时期:

自卫反蒋。

原因在于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坚持专制独裁,中共领导的广大人民同美蒋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5.认识: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关系与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两党由合作走向破裂根本在于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优秀教案岳麓版必修3

【单元规划】

本单元主要从文学、艺术(音乐和美术)、影视三个方面勾勒了19世纪到20世纪以来西方文化发展的简要历程,共分3学时。

在内容安排上,教材主要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19世纪以来政治、经济、科技和思想等方面的变革紧密联系,揭示了文化发展的内在特征,既对学生进行了审美的熏陶,又使学生对文化和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之间的关系有了理性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必拘泥与教材,避免面面俱到,在梳理知识点的同时应把着力点放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欣赏美、理解美的能力。

在具体做法上,可以以学生自主欣赏为主,教师用问题探究的方式进行适当点拨,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展开。

总之,本单元的教学应避免教学的过分理论化、知识的繁琐化,注重学生的过程性体验。

第18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从容说课】

19世纪到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了转型、动荡到日趋稳定一系列重大变化,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欧洲在诗歌、小说和戏剧等领域各自取得了巨大成就。

如何抓住这两个世纪欧洲文学发展的特征并阐明其和政治、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教材内容安排以点带面,通过介绍拜伦、雪莱、巴尔扎克等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清晰地勾勒出19世纪以来欧洲文学发展的脉络。

如何根据新课标构建教材三维目标,如何落实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将是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避免面面俱到,可通过设置课内小专题的形式,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在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互动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

2、通过分析拜伦、雪莱以及巴尔扎克著作的特征理解文学作品与个人经历、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

3、学生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主动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能简单通过名著来解读历史、结合历史来赏析名著。

¤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等基本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历史现象。

2、能对各种历史资料概括、比较、整理,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学会与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重在对具体问题的探究,给学生充分的活动与思考的空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2、通过对名家名著的了解培养审美情趣、提升艺术品味、形成正确世界观与人生观。

【教学重点】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和;拜伦、雪莱、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

【教学难点】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荒诞派戏剧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教具准备】

有关拜伦、雪莱、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等人及其作品的多媒体资料。

【学时安排】

1学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阅读拜伦、雪莱、巴尔扎克的作品并思考他们的作品有何特点,准备课上交流。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交流学生课前准备(如有的学生讲到拜伦的《唐璜》,讲到雪莱的《西风颂》,讲到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言、交流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提出以下问题:

1、拜伦、雪莱、巴尔扎克等名家,你更喜欢谁的作品?

请说说理由。

生1:

我喜欢雪莱的试,如他的《西风颂》,充满乐观主义的精神,能给逆境中的人以希望。

生2:

我喜欢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书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尤其能使我们较真实地了解到19世纪法国社会的情况。

2、请说说他们作品风格有何不同?

造成不同文学风格的原因有哪些?

生1:

拜伦、雪莱的作品充满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强烈的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

生2:

巴尔扎克的作品能真实地记录当时法国社会的历史,深刻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罪恶。

师:

拜伦、雪莱等人的作品注重情感的抒发,想象丰富夸张,笔下人物经历往往比较非凡奇特。

而巴尔扎克的作品忠于现实生活,人物性格多样、鲜明。

实际上,他们代表了19世纪欧洲两股不同的文学潮流,即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潮流。

那么到底浪漫主义潮流和现实主义潮流有何各自特点?

他们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下面我们将一起来学习。

〖推进新课〗

师:

请大家根据导语,阅读本课第一和第二目内容,了解基本内容,然后我们一起来看这些问题。

(投影显示)毛泽东说:

“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历史唯物主义也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请说明19世纪的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潮流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生1:

主要是反映了18世纪到19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社会状况。

生2:

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种种的罪恶现象。

生3:

也反映了当时欧洲一些进步知识分子对革命后欧洲社会的不满和失望,但还是充满希望。

师:

大家回答的很好。

19世纪欧洲最大的社会现实就是急风暴雨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尤其是1789年爆发的震撼欧洲的法国大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统治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对19世纪的文学进程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没有实现,因而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于是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进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

而随着工业革命在西欧逐步开展以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

总之,这两大文学潮流是在封建制度未完全扫清,资本主义制度尚不完善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让我们详细来了解一下到底什么叫浪漫主义文学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投影显示相关资料)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

它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高潮年代的产物,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由于作家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不同,因而浪漫主义形成两大对立的派别:

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

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批判社会的黑暗,矛头针对封建贵族,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因素,同时对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寄理想于未来,有的作家则赞成空想社会主义。

消极浪漫主义者留恋过去,美化中世纪,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寻找精神上的安慰和寄托。

在教材中介绍的都是积极浪漫主义作家。

浪漫主义的积极、消极之分,主要是根据作家和作品的政治态度和社会理想区分的,但作为同一文学思潮,又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如注重抒情,善于运用大胆的想像和夸张的手法,执意塑造非凡的人物,等等。

现实主义文学:

在西欧,现实主义是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这一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也是西欧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及确立政治统治时期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

一般说来,凡是在形象中能充分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都可叫做现实主义作品。

它除了在细节上要求真实外,还要求如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在欧洲,现实主义的形成,一般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

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是历史的继承和现实的创新,成为现实主义成熟的标志。

批判现实主义这一术语是后人概括出来的。

法国的普鲁东(1809—1865)在《艺术的社会使命》中,最早作出“现实主义是批判的”论断。

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给它下定义的是高尔基。

高尔基指出:

“资产阶级的‘浪子’的现实主义,是批判的现实主义;批判的现实主义揭发了社会的恶习,描写了个人在家庭传统、宗教教条和法规压制下的‘生活和冒险’,却不能够给人指出一条出路。

”19世纪30~40年代,批判现实主义继浪漫主义之后,成为欧洲文学的主要潮流。

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发源地,司汤达以小说《红与黑》为这种文艺思潮奠定了基础,巴尔扎克创作的《人间喜剧》把批判现实主义推向高峰。

欧美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都能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善于选取典型的生活画面,重视人物形象的艺术概括,提供人物发展的历史,使人物的行为、心理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但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们对现实的批判,是以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为基础的,他们不能正确地指出社会发展的前途。

师:

通过这两段材料,大家对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有了一定了解,大家能用几个关键词来归纳一下什么叫浪漫主义文学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吗?

生1:

浪漫主义文学是想象丰富、乐观、情节奇特……

生2:

批判现实主义是写实的、批判的……

师:

大家对两种文学潮流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可以通过具体例子来更准确地了解两种文学潮流。

(投影显示):

以拜伦的《唐璜》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为例,谈谈浪漫主义文学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艺术风格上有何不同?

两者又有什么共同点?

生:

浪漫主义文学充满想象,在抨击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丑恶现象的同时对未来还充满希望。

如雪莱在他的《西风颂》中就写下了“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的名句

师:

很好!

这位同学引用的资料很贴切,正说明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生:

我觉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中最能反映小说风格的故事是《欧也妮·葛朗台》,其中的吝啬鬼葛朗台先生给我们的印象太深刻了!

尤其是他临死前的动作,虽然夸张,但很生动。

师:

(微笑)你能把葛朗台的动作给大家表演一下吗?

学生表演。

师:

这位同学的表演很生动,但我想没有巴尔扎克的精彩描写你的表演肯定不会这么成功。

那么大家再想想两种文学潮流有和共同点?

生:

两者都对当时的社会进行无情的鞭挞和批判。

师:

大家回答的都很好,让我们来总结一下:

浪漫主义文学注重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则力图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典型地再现社会风情,深入剖析和揭示形形色色的社会矛盾。

而两者最大的共同之处则是都对当时社会的黑暗、丑恶现象作了无情的鞭挞和批判。

师:

除了教材介绍的浪漫主义作家和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外,大家还知道哪些人和作品呢?

生1: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生2:

莫泊桑的《羊脂球》。

生3:

狄更斯的《双城记》。

师:

看来大家的文学功底不错,那么,大家想一下,一部受人欢迎,能广为流传的文学作品应具备哪些条件呢?

生1:

它必须要能反映现实。

生2:

它必须人物鲜明。

生3:

它必须要情节曲折离奇。

师:

大家说的都有道理,我觉得一部好的作品出了要具备这些条件,和作者个人经历也有重要关系,譬如拜伦,雪莱,他们不仅是诗人、作家,还积极地投身于欧洲各国的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拜伦、雪莱的相关资料)。

(投影显示)纵观古今中外文学发展史,浪漫主义倾向和现实主义倾向普遍存在,请举例说明在中国古代有哪些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作品?

并谈谈对他们的理解。

生1:

唐诗就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

生2:

战国时期屈原的诗歌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

生3:

《诗经》中有反映当时各国劳动人民生活的作品,应该是现实主义吧。

师:

大家回答的很正确。

浪漫主义文学有屈原的楚辞,李白的诗歌;现实主义文学有诗经,杜甫的诗歌。

他们和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在文学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上存在相似之处。

〖课内测评〗

一、(投影显示)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战争与和平》、《等待戈多》两节内容,课后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为什么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被称为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

从《战争与和平》的创作风格来看它属于哪种文学潮流?

生1: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较真实地反映了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历史,他的小说本身就是一部历史。

生2: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应该是属于批判现实主义的著作。

(投影展示)参考答案:

《战争与和平》描写了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场景,赞扬了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

《战争与和平》反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出现的种种问题,展现了俄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因而从创作风格上看属于批判现实主义巨著。

2、《等待戈多》反映了现代人怎样的精神世界?

为什么主题为人生无意义的荒诞剧却能“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

生1:

反映了现代人面对资本主义文明失落,找不到出路的精神状态。

生2:

荒诞剧它能真实反映当代人的精神世界,如虚无、悲观……

(投影展示)参考答案:

《等待戈多》反映了现代人失望、苦闷和迷惘的精神世界。

《等待戈多》等荒诞剧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在两次世界大战以来在政治、经济、精神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如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压力加重,精神世界的空白、虚无,理性主义、英雄主义再也唤不起人们的热情,悲观主义、虚无主义于是乘虚而入。

二、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完成教材知识结构:

(投影显示表格)

 

产生背景

代表人物及作品

艺术特点

历史意义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

它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高潮年代的产物。

他把矛头针对封建贵族,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因素,同时对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寄理想于未来。

拜伦的《唐璜》雪莱的《西风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注重描写人物内心情感,构思奇特,情节跌宕,充满激情与乐观主义精神。

抨击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资本主义的丑恶,鼓舞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中期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关系日益复杂,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存在的种种丑恶现象日益暴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起来。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司汤达的《红与黑》狄更斯的《双城记》

注重表现社会现实,再现社会风貌,努力揭露和鞭挞社会黑暗。

揭露和鞭挞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与罪恶,但未指出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板书设计】

一、浪漫主义文学

1、产生背景

2、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3、艺术特点

4、历史意义

二、现实主义文学

1、产生背景

2、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3、艺术特点

4、历史意义

【习题详解】

阅读与思考:

答案提示:

巴尔扎克立意要使他的作品成为一部完整的历史,他说他要当法国社会的“书记员”,要用小说进行社会研究,通过对法国社会各种各样人表现的描绘,完整展示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

自我测评:

1、答案提示:

拜伦的诗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激烈抨击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塑造出一些“拜伦式英雄”,比较重视现实的追求。

雪莱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普遍的爱,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乐观主义精神。

2、答案提示:

背景,19世纪中期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关系日益复杂,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存在的种种丑恶现象日益暴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起来。

影响,揭露和鞭挞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与罪恶,但未指出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3、答案提示:

托尔斯泰曾经表示:

“在《战争与和平》里我喜欢人民的思想。

”也就是说,作者力图在这部作品里表现俄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其历史作用。

在国家危急的严重关头,许多来自下层的俄军普通官兵同仇敌忾,浴血奋战,虽然战事一度失利,但精神上却始终占有压倒的优势。

老百姓也主动起来保家卫国。

在人民群众中涌现出一大批像网升、杰尼索夫、谢尔巴狄那样的英雄人物。

俄军统帅库图佐夫也因为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才具有过人的胆略和决胜的信心。

整部小说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托尔斯泰的“人民战争的巨棒以全部威严雄伟的力量”赶走了侵略者的思想。

4、《等待戈多》是一部反传统、反理性的剧作。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非理性的世界。

剧本通过两个流浪汉永无休止而又毫无希望的等待,揭示了世界的荒诞与人生的痛苦,表现了现代西方人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但又难以实现的绝望心理。

作者采用“荒诞”的艺术形式,表现出现代西方社会正经历着难以克服的精神危机。

【活动与探究】

1、选择一本19世纪西方文学名著进行精读,并写读后感,班内组织进行交流。

2、选择戏剧《等待戈多》某个片段进行排演。

【备课资料】

1、雪莱

雪莱(1792—1822)是英国诗人。

生于贵族家庭,曾在牛津大学学习,因宣传无神论思想而被开除。

政治上支持爱尔兰民族独立,赞扬法国大革命。

他的诗音调优美,节奏明快,想像丰富。

《西风颂》、《致云雀》等举世闻名。

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的典型作品。

剧中主人公普罗米修斯因反抗天神朱庇特对人类的专制残暴,被铁链锁在高加索岩石上,身受百般摧残,却绝不向暴君屈服,最后终于依靠大自然的力量获得解放。

雪莱通过这一象征性的艺术形象,歌颂了坚贞不屈的反抗精神,表达了对未来美好世界的向往。

2、雨果

雨果(1802—1882)是法国作家,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

在诗歌、戏剧、小说、文艺理论等方面均有建树。

1830年,雨果的剧本《爱尔那尼》的成功演出,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

1831年,雨果发表小说《巴黎圣母院》,揭露中世纪教会的黑暗和罪恶,同时宣扬仁慈与爱情创造奇迹的人道主义思想。

1861~1869年创作长篇小说《悲惨世界》。

这是一部杰出的世界文学名著,它从人道主义思想出发,描写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为维护有产者的利益、与人民为敌的本质。

3、莫泊桑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是19世纪下半叶法国文坛的一颗巨星,举世公认的短篇小说大师。

莫泊桑自1871年开始创作,深受福楼拜等人的影响。

1880年,短篇小说《羊脂球》问世。

在此后的十年里,莫泊桑写了300多篇中短篇小说、6部长篇小说、3部游记和3卷报刊专栏文章。

1891年精神错乱,治疗无效,1893年病逝于精神病院。

4、狄更斯

狄更斯(1812—1870)是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1833年开始文学创作,一生创作了14部长篇和百余篇中、短篇小说以及大量杂文、特写、游记、剧本等,代表着英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

1850年完成的《大卫·科波菲尔》是代表作,这是作家最喜爱的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

狄更斯的思想和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

始终坚持人道主义思想,对英国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反对一切形式的暴力和流血;改良主义色彩浓厚;特别善于塑造“小人物”形象;善于用儿童的眼光观察社会,赋予平凡事物以奇异的色彩;幽默与感伤的情调交替出现,人物描写喜用夸张手法,情节富有戏剧性。

5、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1835—1910)是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也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用纯粹美国口语写作的作家,有人称他为“美国文学之父”。

幼时家境贫寒,先后当过印刷厂学徒、报童、排字工人、矿工、水手和领港员。

他的笔名马克·吐温就是水手的术语,意思是水深两寻,即水深12英尺,表示航船可以安全通过。

1863年,马克·吐温来到弗吉尼亚市,被聘为《企业报》的记者,开始写幽默小品,并使用马克·吐温这个笔名。

1865年任《晨报》记者。

同年在纽约一家杂志发表《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作品生动诙谐、幽默风趣,风行一时,马克·吐温也因此全国闻名。

代表作有《竞选州长》(1870)、《汤姆·索耶历险记》(1876)、《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1884)等。

第19课音乐与美术

【从容说课】

18到19世纪之交音乐领域的主要成就是德国音乐大师贝多芬,他在音乐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作品风格充分反映了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