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230944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第十七周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

25.伯牙绝弦

教学课时

1

教学课型

新授

主备教师

邓发

年级组长

教学目标

1.我能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我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我要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二次备课

一、导入明标

1、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文言文,题目是《          》。

文言文不仅语言精练,而且寓意深远,是值得我们同学来学习的。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文言文《伯牙绝弦》

2、读课后资料袋,了解俞伯牙和钟子期。

二、自学质疑

1、我要先把课文认真读一遍,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

2、我要反复读课文,达到流利,做到声音响亮,语速适当。

3、课文中有一些难理解的词语,我要与大家交流交流。

三、小组交流

1.借助注释、插图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不懂的句子同桌讨论或询问老师,把句子的意思弄懂。

2、理解了课文的意思,我知道“伯牙绝弦”的意思是                                      ,伯牙因为                                      而绝弦。

四、我能读出感情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五、当堂检测

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善哉:

         善听:

        鼓:

       若:

        

志在高山:

            峨峨:

              洋洋:

        

2、读一读,说说句子的意思。

A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B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六、小结反思

谈谈你对本节课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明白了伯牙和子期是        关系。

从课文                           句子描写中可以看出他们是这种关系。

二、自觉质疑

1、从哪里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从这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钟子期对伯牙鼓瑟的欣赏。

2、从                            这句可以体会到两人的心灵是相通的,是互相理解和欣赏的。

3、当钟子期死后,伯牙做出了这样的举动                  ,我能体会到两人之间真挚的友情。

三、展示点拨

伯牙既然“善鼓琴”,那么想一想,除了能弹高山、流水,还能弹出什么?

试着仿写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钟子期曰:

“善哉,徐徐兮若      !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                   ”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                   ”

四、拓展延伸。

这是由于“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

请你写出一些关于友谊的名句名诗吧,要写明作者和出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十七周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

26.月光曲

教学课时

1

教学课型

新授

主备教师

邓发

年级组长

教学目标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3、感受贝多芬善良美好、博大高尚的情怀,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

明白自然环境对贝多芬灵感迸发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步骤

二次备课

一、导入明标

播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引导学生谈感受,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领他们步入音乐艺术的天地。

同学们,享誉世界的音乐名曲历来是一种时代的折射,是作者真情的呼唤,像阿炳一样,十九世纪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也曾有过不寻常的经历。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善良、高贵而又倔强的灵魂,走进贝多芬,去认识他是怎样创作《月光曲》的。

媒体显示贝多芬资料:

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乐圣”。

他出身于一个音乐世家,10岁举行首次演奏会,12岁开始作曲。

他的作品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

30岁时,因病两耳失去听力,但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

世界名曲《英雄交响曲》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完成的。

二、自学质疑

在多媒体《月光曲》的伴奏下,教师有感情范读课文,完后学生充满激情朗读两遍。

教师作出如下要求:

活动的任务是涵咏品味、激发想象、体悟情感,也就是也就是反复朗读,沉潜其中,得到真悟。

要求学生在听读中标记重点字词,勾画感受最深的句子,记下阅读中的困惑,以备交流。

多媒体显示:

1.须记住的字词。

传说  幽静  断断续续  陌生 水天相连  

恬静  陶醉  入场券  粼粼

2.完成句子,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①贝多芬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②《月光曲》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曲子。

3.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明确:

本文主要讲了关于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表现了他对穷苦人的同情和爱。

三、小组交流

请学生展示一下自己刚才在初读课文中的困惑问题,先在小组内合作探究。

教师巡视,随机点拨,并归纳出共性问题在全班交流解决。

四、展示点拨

 多媒体显示预设问题:

①预设问题一:

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

点拨:

让学生找根据,反复模拟试读“贝多芬走进茅屋……那该有多好啊。

”读出真情。

②预设问题二:

盲姑娘的家境如何,他有什么苦衷?

点拨归纳:

盲姑娘家境的贫寒, “微弱的烛光、住的是茅屋、一架旧钢琴、入场券太贵。

”但她的精神是富有的,他热爱艺术,他的灵魂在高处。

③预设问题三:

贝多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点拨归纳:

文中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刻画了盲姑娘陶醉于音乐艺术中。

她说:

“弹得多纯熟呀!

感情多深哪!

”这说明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很有音乐素养。

贝多芬为在这儿遇到了知音而激动,因此用“我再给您弹一首”来回答盲姑娘。

④预设问题四:

盲姑娘因为什么断定给他弹琴的人是贝多芬?

引导归纳:

①贝多芬正在小镇上演出;②弹得如此纯熟,对乐曲的感情体会得这么深刻,只有曲子的创作者——贝多芬本人才能做到。

五、小结

谈谈你对本节课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月光曲的意境,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写出来的。

二、展示点拨

1、多媒体显示探究问题:

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了第二首曲子即世界闻名的《月光曲》)呢?

①师启发情感:

“诗文不是无情物”,一首名曲的诞生何尝不是如此呢?

古往今来,皎洁浪漫的月光最容易催生出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清泉濯足,月下焚琴”总被人们斥之谓大煞风景之举。

②学生活动:

师生共读“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段落,感悟交流。

③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谈《月光曲》的内容,体会情境,感知文中第9自然段的画面。

2、点拨归纳:

第一幅画面:

月光照耀海波粼粼。

第二幅画面:

月亮升高风卷巨浪。

第三幅画面:

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①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

归纳点拨:

这些月光和海面的变化,是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所引起的兄妹俩的联想。

②如此美好的乐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那么,贝多芬的创作激情、创作灵感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归纳点拨:

是出于对穷兄妹俩的同情,是因为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是贝多芬先生的知音,是当时的环境使贝多芬触景生情。

3、多媒体显示:

景——莱茵河畔的农家小院、烛光熄灭、月光溶溶、清幽雅静

情——兄妹情深、对音乐艺术的无限向往、贝多芬的创作灵感

贝多芬深为兄妹俩的情而感动,又为找到了这样一位知音而感到兴奋。

这又是一个和谐、幽静的夜晚,茅屋的一切是那样的动人,月光是那样的轻柔,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激起贝多芬的创作灵感呢?

贝多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即兴创作了《月光曲》。

“名曲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们的作文写作亦是如此,优秀习作的产生是建立在扎实的积累和深刻的体验之上的。

4、皮鞋匠眼前出现的景象与贝多芬弹奏的曲子有何联系?

学生领悟出:

皮鞋匠眼前出现的景象正是贝多芬弹奏的曲子所展示的意境;皮鞋匠眼前景色的变化正是乐曲旋律起伏跌宕的表现。

5、欣赏:

女生拟作盲姑娘闭上眼睛,男生拟作皮鞋匠,静静地倾听天籁之音钢琴曲《月光曲》。

三、拓展延伸

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

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经写下过这样的句子:

“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

……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

    学生自由谈对贝多芬的评价认识。

四、小结反思

同学们,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穷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一次美的艺术享受,给自己的艺术创作带来了一次意外的收获,给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也给我们带来了今天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让我们热爱音乐艺术吧!

五、布置作业

1.课外自主了解贝多芬:

查书籍或上网。

2.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曲子,听后把想到的景象写下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十八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27* 蒙娜丽莎之约

教学课时

1

教学课型

新授

主备教师

邓发

年级组长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能认读“纽约、卢浮宫、交涉、肖像、微挑、悄然、抿唇、恬静、矜持、

沐浴、衬托、璀璨”等10个词语;积累“有朝一日、大洋彼岸、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转瞬即逝、永不磨灭”等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图文对照,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

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似幻的妩媚微笑。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二次备课

一、导入明标

1、谈话导入:

巴黎塞纳河畔的卢浮宫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宫殿,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

其中最重要的镇宫三宝之一就是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几百年来,这幅画为何让人百看不厌呢?

你对达·芬奇和他的《蒙娜丽莎》了解多少呢?

2、学生简要介绍自己准备的材料。

3、师:

今天,让我们一起以一个参观者的身份,去感悟《蒙娜丽莎》的魅力吧。

学生齐读课题:

27、蒙娜丽莎之约 

二、自学质疑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要求:

1、扫除文字障碍,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老师、同学。

 2、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展示词语,学生读(提示:

在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时可以用上一些关联词语:

先写……然后写……最后写……)

2、完成导学单上第一大题。

三、小组交流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那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这幅名画,找到课文5~7自然段。

 2.出示《蒙娜丽莎》的图画,让学生自由观赏,谈谈体会。

 3.从同学们惊奇的眼神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画的喜爱,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同桌交流说说感受最深的一点)

 4.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蒙娜丽莎》这幅画的呢?

 5.

(1)引导学生感受画的整体。

(第五自然段)

 这是一个鲜活的女子,我们终于跟她面对面了,虽然经过了五百多年,她仍是那么恬静、淡雅,怪不得作者说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

谁来读一读?

(指导读“那幅画不大……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

 老师仿佛看到了她那一头乌黑的长发,柔和明亮的眼神,真实的嘴唇,而且颈项里的血液也仿佛在流动,这个画面似真亦幻,谁来读一读?

(指导读“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读到这儿,你一定会在心里默默地称奇,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了这幅画的魅力?

(微笑)自古以来,蒙娜丽莎的微笑一直是个谜,她的微笑到底神秘在哪儿?

(2)引导学生观察肖像画的面部表情。

(第六自然段)

 学生找到有关句子,出示:

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指名读,评价(围绕“舒畅温柔”“略含哀伤”“十分亲切”“几分矜持”),再指名读,齐读。

 小结并过渡:

紧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耐人寻味的神秘的微笑,达〃芬奇用他天才的想象力和神奇的画笔,让蒙娜丽莎的微笑成为永恒美的象征。

(4)看了这则资料,你有什么想说?

(体会达〃芬奇的精湛技艺和作者丰富的想象)

(5)达〃芬奇精湛的技艺除了体现在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上,还体现在哪儿?

(引出第七自然段)

 第七自然段,重点指导观察蒙娜丽莎的身姿、服饰与她身后的背景。

特别是她的右手,刻画得极其清晰、细腻,她身后的背景充满着幻觉般的神秘感。

 6.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细致地向我们描述了蒙娜丽莎的美丽神韵,让我们感到蒙娜丽莎仿佛就在我们面前。

作者不仅描写了自己看到的情景,而且融入了丰富的想象,你能找到这样的句段吗?

四、展示点拨

1.过渡:

我们从作者对蒙娜丽莎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了她的魅力,你还从哪里看出蒙娜丽莎的魅力?

 2.学生再读课文,找到1~4自然段,从人们的等待中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

 3.学生自由读后全班交流:

(1)从“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像一条长龙”看出来的。

 

(2)这幅画从卢浮宫前来纽约,来之不易。

 (3)队伍移动很缓慢。

五、拓展延伸

 1.过渡:

同学们可真会学习,不仅从作者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蒙娜丽莎的神奇魅力,还能够从等待中看出画的魅力。

怪不得作者在最后说:

出示第八自然段

 2.指名读。

你感受到了什么?

 3.激情朗读:

(学生齐读第八自然段)

 

我已经看到了蒙娜丽莎,我看到了她迷离的眼神,我看到了她迷人的微笑,我感受到了……(学生齐读第八自然段)

 虽然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几分钟,但是她已经深深地嵌入了我的心灵,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学生齐读第八自然段)

 我相信蒙娜丽莎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嵌入了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灵,已经成了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学生齐读第八自然段)

 4.引入达〃芬奇资料。

学到这儿,老师想问你们谁知道这幅画的画家?

课文还有一幅图,也是达〃芬奇的作品,叫《最后的晚餐》,它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关于这幅画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查找有关资料。

六、小结反思

 美妙的乐曲、令人回味无穷,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今天,当我们站在蒙娜丽莎面前,一切是那么神秘而又奇异,她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圣洁光辉照耀着我们每一个人,她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同样,她也成了我们灵魂的一部分。

七、作业

   小练笔:

 运用本文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介绍一件自己喜欢的艺术品。

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十八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28.我的舞台

教学课时

1

教学课型

新授

主备教师

邓发

年级组长

教学目标

1、我要读记“降生、模仿、身段、造就、抗议、风度、炼就、毅力、不解之缘、暗无天日、眼冒金星、一反常态、为所欲为、暑去寒来、不在话下、窃窃私语、无言以对”等词语。

2、我能用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3、我要感受戏剧表演艺术的神奇魅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练就的勇气和毅力。

教学难点:

 感受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二次备课

一、导入明标

《高山流水》、《月光曲》抚慰我们的心灵,《蒙娜丽莎》带给我们神秘的

微笑,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同样舞台艺术也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究竟舞台的魅力有多大呢?

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我的舞台》这篇课文

二、自学质疑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通过略读提示知道这节课学习的要求,并用题

号标出。

 2、自读课文,我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小组交流

1、课文按照时间的顺序,写了“我”不同时期的舞台分别在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展示点拨

  1.“我”在艺术上的成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特别是离不开母亲的影响,母亲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

但是,“我”的成功更离不开“我”在艺术舞台上练就的勇气和力量。

  2.快速浏览课文,勾出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我”在艺术生涯中磨练自己的勇气和力量?

  全班交流。

  3.为什么一向心疼自己的奶奶此时却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呢?

其中包含着奶奶什么心愿?

4.全班交流。

(五)拓展训练

  1.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说说自己在学习成长之路上得到的锻炼和收获。

 

 3.展示自己课外收集的艺术家们不为人知的艰辛的成功之路。

(六)总结全文

  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同时,课文还含蓄地阐述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十八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八

教学课时

1

教学课型

新授

主备教师

邓发

年级组长

教学目标

1.增强口语表达的能力,培养合作和交往的能力。

  

2.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把近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选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

   3.能抓住场景特点进行描写。

重点难点

把近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抓住场景的特点,进行习作,顺序清晰,生动具体。

教学准备

课前从电影、电视、书籍、报刊等渠道去收集其他一些异域风情。

教学步骤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

本组课文让我们领略了亚洲、欧洲、非洲的风情,你还想了解其他一些异域风情吗?

我们本节课就把你课前从电影、电视、书籍、报刊等渠道去收集其他一些异域风情介绍给大家。

  

二、读课题,明要要求  

1.自读课题,弄明白说话的主题是什么。

(“聊聊热门话题”) 

2.围绕这个中心,要说清楚哪几个要点呢?

 

(1)可以是国际、国内的重要新闻。

 

(2)可以是学校、舰艇、社区中人们关注的事情。

 

(3)还可以是好人好事好风尚,可以是不良倾向新闻题等。

  

三、分小组讨论 

1、按课前设计表格让学生分类(学校里、家庭中、社会上)填写各自最

感兴趣最想说的话题,把话题相同者组合成一个个小组进行讨论, 

2、提出要求:

  

围绕中心话题进行讨论。

 

分工合作,团结协作。

  

对听的同学要求认真倾听,抓住要点,听后表明自己的看法 

3、每组推荐一名在全班交流。

(在学生讲述时教师要指导把事情的过程说

清楚,说具体,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 

4、评出最佳演讲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十八周  第四、五课时

教学内容

习作八

教学课时

1

教学课型

新授

主备教师

邓发

年级组长

教学目标

鼓励学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表达感受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初步学会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重点难点

鼓励学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表达感受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初步学会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教学准备

课件让学生带一张自己学艺、参加艺术欣赏活动的照片,或者带一件自己喜欢的艺术品。

教学步骤

二次备课

一、导入明标

课始,让学生展示充满情趣的学艺画面,并做简单的介绍。

教师相机引导: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艺术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

我们班的孩子个个多才多艺,见多识广,这是平时生活中我们留下的精彩画面。

我提议让照片的主人来做画面配音吧!

二、上台介绍

教师可请1到2名学生上台介绍照片内容,细说发生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

(教师将学生述说过程中引用的好词佳句一一板书,特别是感受和想象部分,要反复强调。

让学生知道在叙事的时候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能使情节展开,内容丰富,更加生动、感人。

三、小组交流

1.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带照片或艺术品的内容,将学生分成学艺组、艺术品欣赏组、艺术欣赏活动组等。

2.组内交流,互相提出优点,指出不足,帮助改进。

3.每组推荐1名代表,全班交流,提出修改建议。

四、指导选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与口语交际内容的联系,选出有价值的题材,鼓励学生用笔反映生活中妙趣横生的艺术。

如:

回顾”六·一”文艺汇演的欢乐,美术课上变废为宝的喜悦以及鼓号队的威武、雄壮等。

五、学生撰写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修改习作

教师引导学生赏识他人习作的成功之处,审视自己习作中的不足,取长补短,”修剪枝叶”甚至重起炉灶。

七、赏析评改

1.学生修改完毕后,可以读一读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段落,请其他同学进行赏析。

2.教师选择少量习作展示、点评。

反思:

这节课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说一说

美术课上学习做手工的过程,并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学生说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在学习过程中的心,把心理活动说清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月光曲》是一篇老课文了,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一是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三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四是多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三、教学重难点:

1.《伯牙绝弦》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月光曲》重点是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难点是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

3.《梦娜丽莎之约》重点是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似幻的妩媚微笑。

4.《我的舞台》重点是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四、教学建议:

1.《伯牙绝弦》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习本文首先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要注意停顿恰当。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