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安徽省汤池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232772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0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安徽省汤池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地理安徽省汤池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地理安徽省汤池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地理安徽省汤池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地理安徽省汤池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地理安徽省汤池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地理安徽省汤池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地理安徽省汤池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地理安徽省汤池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地理安徽省汤池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地理安徽省汤池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地理安徽省汤池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地理安徽省汤池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地理安徽省汤池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安徽省汤池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

《地理安徽省汤池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安徽省汤池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安徽省汤池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

地理安徽省汤池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汤池中学2014-2015第二学期高二地理期中试卷

1、单项选择题(60分)

1、在我国境内,第二亚欧大陆桥沿线主要农作物是

A、水稻B、小麦C、甘蔗D、甜菜

2、下列诗句或民谣中,反映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的有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C、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似桃花始盛开

3、关于美国所在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没有寒带领土B、没有热带领土

C、领土跨寒、温、热带三带D、领土跨南、北半球

王教授日记中这样写道:

“这里的大多数植物的叶子坚硬,叶面光滑且有蜡质薄膜,果园里种植的大多是柑橘、柠檬、无花果和葡萄。

”据此回答4~5题:

4、王教授日记记述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终年炎热少雨

C.终年高温多雨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5、这里的气候成因是(  )

A.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B.受季风环流影响

C.受赤道低气压控制D.受西风和副极地低气压控制

图1右侧圆形区域是左侧P区域的放大图,读图回答6—8题

 

图1

 

6.P地形区名称及成因分别是

A.华北平原;流水沉积B.黄土高原;风力沉积

C.黄土高原;流水沉积D.华北平原;风力沉积

7.P区域大部分地区的地貌特征及成因分别是

A.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流水侵蚀

B.地势较高,开阔平整;风力沉积

C.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流水沉积

D.地表崎岖,岩石裸露;风力侵蚀

8.图中甲、乙、丙代表黄河流域拥有的能源资源,从甲至丙依次是

A、水能、煤炭、石油B、煤炭、水能、石油

C、煤炭、石油、水能D、太阳能、风能、煤炭

读图2华北一局部地图,有四口潜水井;完成9~10题。

9.该地想发展多种经营来发展经济,可选择种植(  )

A.甘蔗B.茶叶

图2

C.优质梨D.香蕉

10.图中水井2的水位,离井口最多为(  )

A.15mB.10m

C.20mD.5m

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

读图3回答11—12题。

11、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A.矿产资源不足B.水资源短缺

C.人口密度较大D.洪水灾害频发

12、图中阴影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A、地势平坦广阔

B、土壤深厚肥沃

C、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图3

D、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图4为我国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该河流位于(  )

A.亚热带季风区B.我国西北地区

C.温带季风区D.高寒地带

14.该河流最有可能是(  )

A.松花江B.塔里木河

C.淮河D.珠江

下图是沿90°E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5—17题。

图4

15.与P地形区相比,Q地

A.降水较少,年均温较低B.降水较少,年均温较高

C.降水较多,年均温较高D.降水较多,年均温较低

 

16.形成P、Q两地形区年均温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①P地距海较Q地近②P地纬度较Q地高

图5

图5

③Q地北部山地可阻挡南下冷空气④Q地海拔较P地低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7.R山脉在山麓地区的自然带是

A.温带荒漠带B.温带草原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读图6“我国沿北回归线剖面”图,据图回答18~19题。

图6

18.C区域大力发展(基塘)混

合农业,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  )

A.光、热、水、土资源B.劳动力资源

C.当地电力资源D.现代化的农业机械

19.在剖面图中,关于a地与c地相似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季常出现大风雪、寒潮天气

B.基塘农业是两地农业生产的特色

C.面积广大,有利于发展大规模的商品谷物农业

D.水热充足、雨热同期是两地共同的气候资源优势

人们常用“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来形容青藏高原的气候特色;在青海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

“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

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读图7我国重要

的自然地理界线局部图,完成20~22题。

图7

20.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

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

C.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

D.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

21.下列解释正确的有(  )

①“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青藏高原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都较大 

②“一日须携四季装”——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大 

③“山下百花山上雪”——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明显 

④“日愁暴雨夜愁霜”——该地区白天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暴雨;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易结霜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2.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或面临的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区光照资源丰富,可在区内大力推广小麦种植

B.该地区地广人稀,草场资源丰富,增加牲畜数量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出路之一

C.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主要是干旱、霜冻、风沙

D.该地区南部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

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

据此完成23—25题。

 

图8

 

23.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24.丙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A.灌溉条件较差 B.日照时间太长C.气温较低,热量不足D.土壤盐碱化严重

25.图示区域内甘肃、宁夏在黄河附近形成一条“工业长廊”,据此判断该工业地带属于(  )

A.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电为主的工业地域

B.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C.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的工业地域

D.以棉、毛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表中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

图9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

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

据此完成26~27题。

土地覆被类型

面积/万hm2

沙地

468.7

草地

58.8

盐碱地

32.1

耕地

16.6

沼泽地

10.7

建设用地

1.4

 

表一

 

图9

 

26.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

A.治理盐碱地B.退耕还草C.保护沼泽地D.植树造林

27.该区域可能位于(  )

A.云贵高原东部B.松嫩平原中部C.黄土高原中部D.内蒙古高原西部

下图所示甲、乙、丙三国均为世界某种矿产资源重要出口国,读图完成28—29题

28.这种矿产资源是()

A.铜矿B.石油C.煤炭D.铁矿

29.矿石运输船从丙国沿较短航线驶往意大利,沿途依次经过的海域为()

A.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B.阿拉伯海、曼德海峡、红海、地中海

C.红海、亚丁湾、阿拉伯海、苏伊士运河

D.亚丁湾、霍尔木兹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

30.关于甲河、乙河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河的流量比乙河丰富

B.甲河的流域面积比乙河小

C.甲河的汛期出现在夏季,乙河的汛期出现在春季

D.甲河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乙河水流平缓,航运便利

二、综合题(40分)

31、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

图10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下题。

图10

(1).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并分析该区域的主要气候类型及特征。

 

(2).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

A.日照时数B.≥10℃积温C.太阳辐射量D.年降水量

(3)试从地形、纬度、海陆位置描述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等值线分布特征。

 

32、下图中的乙河流域近30年来冰川呈总体萎缩状态。

冰川退缩是十年来气候变暖影响的结果。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山的走向是。

(2)乙河的流量变化与变化有密切关系。

与外河流相比,该河流有哪些主要特征?

(3)说明乙河所在地形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及其自然原因。

 

 

33、图甲、图乙分别为“我国东部春、夏季节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比”示意图,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淮河以北地区春季降水占全年的比例为,这对当地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2)图中甲地夏季降水占全年比例为,形成的原因是。

(3)图中乙地夏季降水占全年比例为,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

 

34、读“南极洲图”回答:

(1)图中字母表示我国长城站的是,表示

中山站的是

(2)C点的经度是

(3)F位于洋,G位于洋

(4)D处主要吹(方向)风,D位于

C的方向

(5)描述南极地区的地形特征

 

参考答案

1—5BBCDA6—10BAACB11—15BDCAB

16—20BAADD21—25DDCCA26—30BDDBA

31、

(1)地形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寒冷干燥,生长期较短。

(4分)

(2)B

(3)地形:

平原地区等值线数值较高,山区次之;纬度:

低纬度等值线数值较高,,高纬度次之;海陆位置:

沿海地区等值线数值较高,内陆次之。

(4分)

32、

(1)东西走向

(2)气温水文特征:

①为内流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②径流季节变化大(或者夏季流量大)③冬春季河水封冻,有断流现象④途径地区沙化严重,河水含沙量大.(4分)

(3)围绕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带的绿洲地区呈半环状分布。

因为塔里木盆地北有天山,南有昆仑山,绿洲主要依靠两大山脉的冰川融水作为生活和灌溉水源。

(4分)

33、

(1)10%春旱影响农作物春播

(2)30%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形成伏旱天气,因而降水少。

(2分)

(3)75%高温随之带来多雨,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强降雨又带来洪涝,加重水土流失。

(3分)

34、

(1)BE

(2)1200w(3)太平洋大西洋(4)东南风西南方

(5)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冰川巨厚,地面平坦,称之冰雪高原。

(3分)

(其他答案均为一项一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