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38673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13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茶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红茶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红茶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红茶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红茶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红茶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红茶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红茶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红茶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红茶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红茶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红茶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红茶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红茶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红茶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红茶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红茶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红茶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红茶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红茶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茶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红茶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茶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红茶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红茶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红茶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述

1、项目所处的技术领域

本项目是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中资源主导型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项目。

2、主要内容

项目应用企业已取得的“某某富硒红茶研制与开发”技术成果,在现有绿茶生产设施的基础上,通过技改扩建,扩大企业的生产能力及富硒茶产品种类。

项目计划扩建厂房1700㎡,其中建设富硒红茶鲜叶萎凋车间800㎡,富硒红茶发酵车间400㎡,富硒红茶包装车间300㎡;购置先进红茶生产设备、检测设备,技改扩建富硒红茶精制生产线一条,建设富硒红茶标准化生产线一条;建设生产线配套仓库200㎡。

3、创新点

(1)、技术创新:

鲜叶萎凋,室外日光晒青和室内自然控制条件相结合技术处理,形成了富硒红茶的高(花)香品质特征,为本项目的技术创新。

(2)、产品结构创新:

富硒红茶的成功开发,不跟春茶争原料,不和绿茶抢市场,将原本浪费的夏秋茶原料变废为宝,改写了江北茶区过去只采春茶不采夏秋茶的历史。

可使现有茶园每亩增收600元,以某某现有的16万亩茶园计算,直接增收9600万元。

(3)、生产工艺创新:

在制作工艺上,较好地利用了现代设备(如空调机、加湿机、制茶机等),使红茶生产的关键工序“发酵”在可控条件下进行,形成了高香红茶品质特征,填补了江北茶区中小叶种无生产机制高香红茶的历史空白。

3、项目的技术来源、合作单位情况,知识产权的归属情况

项目技术来源为企业自有技术,知识产权归企业独家所有。

由公司完成的“某某富硒红茶研制与开发”项目,经某某县科技局推荐,安康市科技局主持并邀请有关专家组成技术评审验收委员会,于2010年11月24日在安康市汉滨区进行了评审验收。

(证书编号:

安科验字[2010]第20号)

4、技术水平

该项目技术“某某富硒红茶研制与开发”经评审验收委员会评审验收并一致认为,项目技术水平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建议进一步加快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一是项目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创新性,通过采用室外日光萎凋和室内自然控制条件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富硒红茶的高(花)香品质特征,填补了陕南茶区中小叶种无生产机制高香红茶的空白;二是项目在研究方法和加工工艺上有新的改进和创新,为同类研究工作提供了较强的借鉴作用。

5、项目的主要用途及应用范围

本项目富硒红茶生产技术,一是在传统工夫红茶生产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某某绿茶产区的生产实际,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茶叶初制厂的厂房及机械设备。

如从事红茶生产无需购置大量的制茶机械,并提高了现有初制厂厂房和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二是研究制定的富硒红茶生产技术,简单易掌握,并能确保制茶品质(质量)的稳定,有利于在某某富硒茶区的广泛推广应用。

就世界茶叶市场而言,红茶占世界茶叶生产总量和消费量近80%,我国我省虽然是主产绿茶和消费绿茶,但伴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格局的快速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外交流频率增加,人们对茶叶的需求呈高档化和多茶类(不同品质口感)发展趋势。

据西安市场调查,茶饮爱好者愿意饮口感较好的红茶,并对富硒红茶十分感兴趣,公司富硒红茶产品投放市场试销,受到消费者欢迎,并出现产销两旺局面。

特别是富硒红茶的研究开发生产,极大地满足了喜饮红茶的人们获得一条重要的补硒途径,使富硒茶让更多消费者从中受益。

因此,从事富硒红茶生产,可提高某某富硒茶的市场占有分额和茶叶消费空间,市场前景十分看好,某某富硒红茶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增值潜力。

6、项目的社会经济意义

茶叶做为某某县城经济发展的首选主导产业,保持稳定、持续健康发展,是上级、县委政府及全县茶农、茶叶企业共同关心的话题。

进入本世纪以来,某某茶叶出现夏秋茶价格低,效益差,影响茶农生产积极性的问题,在全国也普遍存在,并有一些地方出现弃茶改种现象。

为了避免茶农由于务茶效益低导致弃茶现象的出现,着手解决茶业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显得特别重要。

富硒红茶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可以说是解决绿茶产区夏秋茶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既能保持提高茶农的经效收益,又能提高其种茶、务茶的积极性,同时富硒红茶的生产还为喜饮红茶的人们提供了优质的红茶产品,并获得重要的补硒、锌途径,让更多的人受益,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某某茶区,为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引水工程重要的水源区,发展绿色茶业产业,不仅是某某县城经济的需要,也是国家重要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茶树能够保水固土、防止水土流失,既是本区域首选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特色经济作物,又是很好的生态树种,有利于环境生态建设,生态作用显著。

本项目技术产业化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某某富硒茶的内涵,将进一步增强某某富硒茶的市场优势和竞争力。

目前某某富硒茶已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证明商标管理,已形成无形资产达9.6亿元,本项目技术推广应用对推进某某富硒茶品牌建设十分有利,对进一步提升某某富硒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将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

7、目前的进展情况

(1).本项目已委托专业机构完成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和论证;

(2).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资金已落实;

(3)、土地、环保、安全等相关手续已全部办理和备案;

(4)、已完成建筑施工图、工艺图设计,工程预算和招标,签订工程承包合同;

(5)、土建工程正有条不紊的进行。

8、申请创新专项资金的必要性

一是“富硒红茶”产业化开发为某某茶区夏秋季茶树鲜叶原料找到了一条有效利用途径,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整合利用某某县夏秋鲜叶资源,年加工生产某某富硒红茶300吨。

是改善夏秋富硒茶叶生产的有效途径,是带动某某县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进富硒红茶技术进步,改变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性能、质量。

二是本项目建成后,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的种植农户发展有机富硒茶叶种植,为当地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增加农民的收入,为农民致富开辟新途径,由此增加茶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提高茶农种茶采茶的积极性,保持某某茶健康,持续的发展。

三是企业在项目建设中已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相当部分是融资借款和银行贷款,因此,需要创新专项资金的给予必要的支持。

本项目在正常投产运营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可早日归还融资借款私银行贷款,使项目达到预期目标。

9、本单位实施项目的优势和风险

(1)、优势:

一是具有丰富的原料资源;

二是成功的取得了“富硒红茶研制与开发”技术成果;

三是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

四是拥有健全的的市场销售网络;五是企业管理规范,运行健康;。

(2)、风险:

本项目的风险在于资金筹措不到位影响项目的进展,目前企业已落实大部分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因此风险极小。

二、计划目标

1、总体目标:

项目总投资2450万元,扩建厂房1700㎡,其中建设富硒红茶鲜叶萎凋车间800㎡,富硒红茶发酵车间400㎡,富硒红茶包装车间300㎡;购置先进红茶生产设备、检测设备,技改扩建富硒红茶精制生产线一条,建设富硒红茶标准化生产线一条;建设生产线配套仓库200㎡。

项目建成后,形成年加工某某富硒红茶300吨的生产能力,实现产值5485.4万元,新增就业人数55人。

2、经济目标:

项目建成后,年均营业收入5485.40万元,年平均总成本费用为4340.89万元,年平均营业税金及附加为296.21万元,年平均利润总额1144.52万元,年平均上缴所得税为212.08万元,年平均增值税131.67万元,年平均净利润为848.30万元。

总投资收益率为34.62%,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分别为246.22%(所得税前)和22.08%(所得税后),全部投资财务净现值分别为3995.02万元(所得税前)和2970.36万元(所得税后)。

全部投资回收期为税前4.98年,税后5.40年(含建设期18个月)。

3、技术、质量指标:

表1-1某某富硒红茶感官指标

级别

指标

外形

内质

条索

整碎

净度

色泽

香气

滋味

汤色

叶底

精品

细嫩

显毫

匀齐

乌褐

油润

鲜浓

香甜

红艳亮

嫩匀

红亮

特级

细紧

有锋苗

匀整

乌润

甜香

浓醇(爽)

红亮

红明亮

1级

尚紧细

有锋苗

尚匀整

尚净

乌褐

尚润

纯浓

醇和

红尚亮

红尚亮

表1-2富硒红茶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精品

特级

一级

水分%≤

7.0

7.0

7.0

总灰分%≤

6.5

6.5

6.5

粉末%≤

3.0

3.0

4.0

4、阶段目标:

本项目实施期为18个月,即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

具体划分三个阶段,各阶段任务如下:

第一阶段:

2011年1月—2011年3月

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2、落实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资金;

3、办理土地、环保、安全等相关手续及备案;

4、建筑施工图、工艺图设计,工程预算和招标,签订工程承包合同;

5、建筑工程正式施工,争取各项工程有条不紊地同时进行;

第二阶段:

2011年4月—2012年3月

6、富硒红茶生产车间及仓库建设;

7、富硒红茶生产线技改扩建;

8、设备考察对比,签订设备买卖合同;

9、动力、锅炉、水处理等基础设备安装调试;

10、设备操作人员岗前培训;

第三阶段:

2012年4月—2012年6月

11、完善富硒红茶生产线技改建设;

12、各单项生产技术组装集成;

13、进行营销体系建设,投产上市,建立企业网站,大力开发市场。

第二章申请单位情况

一、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

某某县****茶业有限公司

注册地址:

某某县蒿坪硒谷工业园区

法定代表人:

**瑛丽

注册时间:

2003年9月18日

注册资金:

120万元

企业类型:

有限公司

主管单位(部门)名称:

安康市科技局

经营范围:

茶叶种植、收购、加工、销售,茶具销售,茶叶包装,茶苗培育。

产权结构情况:

全资企业。

某某县****茶业有限公司是福建茶商在某某投资开发富硒茶系列产品的典型企业,现有总资产2232万元,产值达1200万元。

公司集茶苗培育、茶叶加工、市场营销为一体。

公司下辖蒿坪茶厂、四坪茶厂和一个育苗基地,自有密植标准化茶园基地1550亩。

公司于2003年注册了“****”牌商标,现生产有“****”牌富硒翠芽、沁园春芽、金州茶牙、富硒毛尖、富硒翠峰、富硒红茶、富硒烘炒青、富硒乌龙茶等九大类几十个品种。

育苗基地培育有某某大叶袍、某某长叶等茶苗。

公司2003年****基地茶园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

2003年****产品获农业部茶叶质检中心“无公害放心茶”证书。

2003年****公司定为中国农科院茶研所、农业部茶叶质检中心“定点服务企业”。

2004年****“某某翠芽”研制成功并获第四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

2005年****公司成为陕西省茶叶协会会员单位。

2006年闽”秦“翠芽、毛尖”获国家权威检测质量合格产品。

2006年****“金州茶牙”研制成功并获第六届国际名茶评比银奖。

2006年****公司通过Qs食品安全认证。

2008年度陕西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产品。

2009年****公司成为陕西省茶文化研究会会员单位。

2009年获得安康市茶叶企业唯一入选安康特色旅游商品。

二、人员及开发能力

法人代表:

**瑛丽,男,出生于1953年8月,大专文化,退伍军人,中共党员,入陕办茶企业十一年来,先后获三秦名人,某某县先进企业,中华茶人联谊会会员,中国茶业学会会员单位,陕西省茶叶学会会员,省茶文化研究会会员,2010年被推荐陕西茶事活动十大名人并荣获各种奖项。

为推动某某富硒茶产业发展,起到带头作用,研制的“某某富硒翠芽”荣获第四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实现了陕西茶国际大奖零的突破;研制的“某某富硒红茶”被评为陕西省科技成果,填补了陕南茶区中小叶种无生产机制高香红茶的空白,技术达到了国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公司人员状况:

企业现有管理人员及员工59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5人,大专以上学历11人.其中:

管理人员5人,技术人员11人,生产人员35人,销售人员10人。

技术创新能力:

研究开发团队中,从事从事富硒茶栽培技术的有4人,加工技术7人,有2人接受过中国茶研所茶叶加工自动化控制和有机茶推广认证中心的有机茶生产专项培训。

本企业与中国茶研所、安康学院、西北农大等有关科研单位形成了科研协作关系。

项目产品主要开发人员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技术职称

文化程度

1

**瑛丽

1953.08

工程师

大专

2

伍贤密

1966.03

高级农艺师

大专

3

吴世明

1964.05

高级农艺师

本科

4

龚忠凯

1969.10

农艺师

本科

5

朱典朋

1979.10

技师

中专

6

温从楚

1960.05

技师

中专

三、上年度单位财务状况

截止2010年底,公司总资产为2232.4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830.02万元,流动资产70.64万元,净资产830.02万元,负债总额878.64万元,所有者权益1353.85万元,年销售收入1199.72万元,利润总额127.80万元,净利润95.85万元,净资产收益率8.35%,投资报酬率12.13%,资产负债率39.36%。

四、管理情况

1、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公司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实行总经理负责制。

制定了一整套的管理制度。

如:

管理方案(包括:

企业宗旨、业务范围和经验方式、机构设置、目标及工作任务等);生产制度、种植基地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技术保密制度、采购制度、经营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等。

2、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情况

为了使项目产品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公司对各种设备、仪器等规定了专门的检修与保养时间,做到设备、仪器责任到人;公司的原物料进出,有专门的质量检验人员对其进行严格检验后接受入库;产品生产前对原材料再次进行检验,以保证产品的品质;成品质量检验成品检验人员应依“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规定实施质量检验;每批产品出货前,对每批产品依出货检验标示的规定进行检验,以保证产品合格率。

第三章技术可行性和成熟性分析

一、技术创新性

1、项目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技术工艺路线

(1)、项目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

全球生产的红茶,外形相对较单一,分条形红茶和红碎茶两类,本项目认为选择我国比较畅销的条形红茶外形,因其对加工设备要求相对简单,现有的绿茶生产设备(如揉捻机、烘干机等)可充分利用,同时也便于后期开发不同形状的红茶品种,有利于富硒红茶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在制作工艺上,较好地利用了现代设备(如空调机、加湿机、制茶机等),使红茶生产的关键工序“发酵”在可控条件下进行,形成了高香红茶品质特征。

填补了江北茶区,中小叶种无生产高香红茶的历史空白。

(2)、项目的技术工艺路线

本项目某某富硒红茶生产工艺路线为:

鲜叶室内调温湿萎凋—揉捻—调温湿发酵—烘湿坯—烘足干提香—摊晾—入库贮藏。

2、项目创新点

(1)、技术创新:

鲜叶萎凋,室外日光晒青和室内自然控制条件相结合技术处理,形成了富硒红茶的高(花)香品质特征,为本项目的技术创新。

(2)、产品结构创新:

该产品的成功开发,不跟春茶争原料,不和绿茶抢市场,将原本浪费的夏秋茶原料变废为宝,改写了江北茶区过去只采春茶不采夏秋茶的历史。

可使现有茶园每亩增收600元,以某某现有的16万亩茶园计算,直接增收9600万元。

(3)、生产工艺创新:

在制作工艺上,较好地利用了现代设备(如空调机、加湿机、制茶机等),使红茶生产的关键工序“发酵”在可控条件下进行,形成了高香红茶品质特征,填补了江北茶区中小叶种无生产机制高香红茶的历史空白。

(4)、产品性能及使用效果的显著变化

感官品质:

外形条索细嫩显毫、色泽乌褐油润、匀齐净,内质香气鲜浓、滋味香甜、汤色红艳明亮、叶底嫩匀红亮。

理化指标:

水分≤6.0%,总灰分≤6.5%,粉末≤3.0%。

达到了优质红茶的感官品质和理化指标。

使用效果:

产品均为富硒原料,且无公害,品质优良,绿色环保,增加了产品对饮用人群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长期饮用富硒红茶,可补充人们身体所需的硒元素,可达到抑癌,抗癌延年益寿、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

3、项目的技术来源、合作单位情况,知识产权的归属情况。

项目技术来源为企业自有技术,知识产权归企业独家所有。

由公司完成的“某某富硒红茶研制与开发”项目,经某某县科技局推荐,安康市科技局主持并邀请有关专家组成技术评审验收委员会,于2010年11月24日在安康市汉滨区进行了评审验收。

(证书编号:

安科验字[2010]第20号)

4、简述本项目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近期发展趋势。

(1)、国内外发展现状

硒是人体必须的一种微量元素,关于硒及硒的作用国际上已有广泛的研究,中国在硒研究的某些领域已居国际领先地位。

上世纪八十年代,某某县发现硒资源,成为继湖北恩施之后的国内笫二个富硒区,由于土壤富硒带来了富硒茶的研究与开发,相继出现某某富硒茶、恩施富硒茶以及其它各类和各地的富硒茶。

恩施富硒茶利用茶叶较高的含硒量,主销我国广大低硒和缺硒地区,市场供不应求。

某某县近些年也加大了某某富硒茶开发与营销力度,从而带动了某某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据西北植物所和安康学院对安康硒资源的普查结果,安康大部分茶区都富硒,2009年安康市政府委托安康学院对安康市地方食品含硒量检测,本项目单位所属的地处某某区域茶园均富硒。

这为我公司开发富硒红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某某茶区北有秦岭、凤凰山双重天然屏障阻挡了西伯利亚寒流和干冷空气,南有大巴山天然生态林的庇护,东南方的汉江,任河又可充分接纳的东南暖温气流,因而形成了终年温暖湿润,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属北亚热带作物生长最佳越冬区和全年水热条件最佳匹配区,年平均气温15.1℃,湿润指数为1.94,≥10℃的年有效积温4669℃,无霜期268天。

其气候特征相当于自北部内陆向东部沿海移动了1000多公里,或自南偏近了600公里。

气候特征相似于我国产红绿名茶的安徽祁门茶区和四川宜宾茶区,具有红茶生产要求的基本气候条件,有利于高香红茶生产。

(2)、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公司暂时处于小规模生产阶段,没有达到规模化生产及产业化;

二是企业资金有限,难以扩大生产规模,很难满足市场需求。

(3)、近期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茶叶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茶叶产品的需求趋向方便、健康、经济,质量高有特色的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

富硒红茶富含天然有机硒,既营养健康,又能达到补硒目的,符合消费时尚。

因此开发富硒茶红产业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二、成熟性和可靠性

1、项目进展情况

(1).本项目已委托专业机构完成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和论证;

(2).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资金已落实;

(3)、土地、环保、安全等相关手续已全部办理和备案;

(4)、已完成建筑施工图、工艺图设计,工程预算和招标,签订工程承包合同;

(5)、土建工程正有条不紊的进行。

2、技术成熟程度

该项目技术“某某富硒红茶研制与开发”经评审验收委员会评审验收并一致认为,项目技术水平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建议进一步加快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一是项目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创新性,通过采用室外日光萎凋和室内自然控制条件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富硒红茶的高(花)香品质特征,填补了陕南茶区中小叶种无生产机制高香红茶的空白;

二是项目在研究方法和加工工艺上有新的改进和创新,为同类研究工作提供了较强的借鉴作用;

三是项目技术已通过小批量生产。

生产实践证明:

技术先进,工艺路线正确,产品质量稳定,产品品质得到消费者和专营店的好评。

3、技术成果鉴定(或验收)情况;

2010年11月24日,由公司主持完成的“某某富硒红茶研制与开发”项目,经某某县科技局推荐,安康市科技局主持并邀请有关专家组成技术评审验收委员会,在安康市汉滨区进行了评审验收(证书编号:

安科验字[2010]第20号)。

2003年****基地茶园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

产品获农业部茶叶质检中心“无公害放心茶”证书。

同年,公司定为中国农科院茶研所、农业部茶叶质检中心“定点服务企业”。

2004年****“某某翠芽”研制成功并获第四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

2005年****公司成为陕西省茶叶协会会员单位。

2006年闽”秦“翠芽、毛尖”获国家权威检测质量合格产品。

“金州茶牙”研制成功并获第六届国际名茶评比银奖。

公司通过QS食品安全认证。

2008年度陕西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产品。

2009年****公司成为陕西省茶文化研究会会员单位,同时获得安康市茶叶企业唯一入选安康特色旅游商品。

4、产品的技术检测、分析化验情况

产品经过检测,理化指标为:

水分≤6.0%,总灰分≤6.5%,粉末≤3.0%,达到了优质红茶的理化指标。

感官品质为:

外形条索紧卷、色泽乌褐油润、匀齐净,内质香气鲜浓、滋味香甜、汤色红艳明亮、叶底匀红亮,达到了优质红茶的感官品质指标。

5、产品在中试生产条件下质量的稳定性、收率、成品率;

项目在小试、中试、小批量生产中质量稳定,收率99%,成品率98%。

7、产品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耐久性、安全性的考核情况。

本项目产品为富硒红茶茶,是目前国内公认的最安全、质量最可靠的茶饮品。

为保证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本项目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监控认证制度,严格按照QS认证要求和清洁化生产要求建设生产线。

第四章市场调查与竞争能力分析

一、产品的主要用途,主要应用领域的需求、未来市场预测。

1、产品的主要用途

茶叶是世界上消费人数最多的日常饮料,并且以年均5%左右的速度增长。

在当前人们饮茶已不是单纯的“解渴消遣”,而更多的是追求从饮茶中获得有益成份,达到防病健身目的。

品质优良的富硒红茶在未来的茶叶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和更广泛的消费适用人群,酚氨比例协调、有益成份丰富、适用范围非常广泛。

本项目产品是富硒红茶,其用途极为广泛,除具有茶叶的保健作用外,还能补硒,特别适宜销售的人群有:

贫硒和缺硒地区的人群、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即亚健康人群、疑难症人群(如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心肌缺血、肥胖症人群)、肿瘤人群。

富硒红茶中的茶多酚具有清除人体内自由基的作用、抗衰老作用、抗辐射作用、抗癌作用、抗菌杀菌作用;茶多糖具有防辐射功能、抗凝血和抗血栓功能、降血糖功能、抗癌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调理血压及保护心脏功能。

因此,对富硒红茶进行综合开发将会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本项目产品具有独特性、精品性,市场前景广阔,具有开拓国际市场的潜力。

就世界茶叶市场而言,红茶占世界茶叶生产总量和消费量近80%,我国我省虽然是主产绿茶和消费绿茶,但伴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格局的快速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外交流频率增加,人们对茶叶的需求呈高档化和多茶类(不同品质口感)发展趋势。

据市场调查,茶饮爱好者愿意饮口感较好的红茶,并对富硒红茶十分感兴趣,公司富硒红茶产品投放市场试销,受到消费者欢迎,并出现产销两旺局面。

特别是富硒红茶的开发生产,极大地满足了喜饮红茶的人们获得一条重要的补硒途径,使富硒茶让更多消费者从中受益。

因此,从事富硒红茶生产,可提高某某富硒茶的市场占有分额和茶叶消费空间,市场前景十分看好,某某富硒红茶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增值潜力。

2、产品主要应用领域的需求

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对这一进程起到了促进作用,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健康饮食成为流行时尚。

随着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灿烂的中国茶文化得到全世界认可和推广,茶叶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六大保健饮品之一。

特别是无公害优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