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38781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docx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docx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

班级:

姓名:

题型:

【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参考答案】

 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一、观沧海/曹操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三、次北固山下/王湾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一、《观沧海》曹操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4、《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

二、赏析选择题: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2、下列对《观沧海》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

“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3、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出了林密草丰的特点。

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借助想象表现了波涛汹涌的壮阔动态。

C.“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显示大海包容一切的博大胸怀。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和诗歌的内容没有联系。

4、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点明了诗人观沧海的时间和地点。

B.诗歌以“观”字总领全篇,诗人登上碣石,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C.“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总写大海全景。

D.“日月之行”四句体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气度。

5、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两句点明了观沧海的地点,以“观”字总领全篇。

B.“水何澹澹”六句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山岛和海水的真实景象。

C.“日月之行”四句具体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星汉的真实景象。

D.全诗借登山望海所见,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积极进取精神。

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从动静结合的角度描写大海及周边景物的壮观景象。

B.“秋风萧瑟”点明了诗人登山观海的时间,也暗示了他对未来前程的担忧。

C.“日月”和“星汉”两句运用想象和夸张表现诗人博大胸怀和远大理想。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诗歌套语,但从中也能读出诗人所抒发的豪情壮志。

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点明了观沧海的地点,并以“观”字总领全篇。

B.“水何澹澹”两句总写了大海辽阔壮观的全景。

C.“日月之行”四句描绘出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

D. 诗人触景生情,以乐府旧题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点明了观沧海地点居高临海。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写出了沧海壮阔宁静的景象。

C.“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写出了岛上春天盎然的生机。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豪情。

9、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两句交代观海地点,也营造出全诗开阔雄浑的意境。

B.“水何澹澹”六句所写的秋景由盛转衰,诗人的内心也由喜转哀。

C.“日月之行”四句体现了诗人吞吐宇宙、包孕群星的博大胸怀。

D.“幸甚至哉”两句虽为套语,但在此诗中也能借以表达诗人豪情。

10、以下对这首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诗人登临碣石山,登高观海。

B.二三四句写出秋风萧瑟、万物凋敝的景象。

C.五六句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

D.全诗体现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1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了诗人特意去碣石山观海。

B.“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显现大海宁静,山岛耸立的景象。

C.“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萧瑟的秋风呼啸,波涛滚滚。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表现了眼前大海吞吐日月的情景。

12、下列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观”。

B.从诗中描绘的树、草、风可看出所写的是夏秋两季的景物。

C.“日月”“星汉”两句写出了沧海有气吞山河的气势。

D.文末两句用歌声表达作者内心的豪迈之情。

13、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临”与“凌”的意思完全相同。

B.沧海、树木、星汉均属于“造化”。

C.两首诗的观景都是由近观到远望。

D.都描绘了秋天大自然的壮美景象。

14、下列与本诗所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A.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B.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15、下列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句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壮观景象,气象恢宏博大。

B.“若”字表明作者写的是虚景,即诗句表达的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C.诗人运用了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手法使意境瑰丽开阔。

D.诗句较之“树木百草”“秋风洪波”的描绘,更能表现作者博大胸怀。

三、赏析简答题:

1、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3、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使用什么修辞手法?

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

一、理解性默写:

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4、《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二、赏析选择题: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解析】D“悲从中来”是错误的,应该是“幸运极了,我唱这首歌来表达

我的志愿”。

2、下列对《观沧海》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

“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解析】A.有误,应是“观”字统领全篇;B.有误,不是“由远及近”应是“由近及远”;D.有误,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而不是抒发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

3、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出了林密草丰的特点。

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借助想象表现了波涛汹涌的壮阔动态。

C.“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显示大海包容一切的博大胸怀。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和诗歌的内容没有联系。

【解析】B此处是实写。

4、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诗歌首句点明了诗人观沧海的时间和地点。

B.诗歌以“观”字总领全篇,诗人登上碣石,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C.“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总写大海全景。

D.“日月之行”四句体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气度。

【解析】A未点明时间。

5、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

A.“东临碣石”两句点明了观沧海的地点,以“观”字总领全篇。

B.“水何澹澹”六句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山岛和海水的真实景象。

C.“日月之行”四句具体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星汉的真实景象。

D.全诗借登山望海所见,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积极进取精神。

【解析】C错在“真实景象”,这是诗人的想象。

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从动静结合的角度描写大海及周边景物的壮观景象。

B.“秋风萧瑟”点明了诗人登山观海的时间,也暗示了他对未来前程的担忧。

C.“日月”和“星汉”两句运用想象和夸张表现诗人博大胸怀和远大理想。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诗歌套语,但从中也能读出诗人所抒发的豪情壮志。

【解析】B错在“也暗示了他对未来前程的担忧”。

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 开头点明了观沧海的地点,并以“观”字总领全篇。

B.“水何澹澹”两句总写了大海辽阔壮观的全景。

C.“日月之行”四句描绘出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

D. 诗人触景生情,以乐府旧题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解析】C错在“眼前”,应是“想象中”。

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点明了观沧海地点居高临海。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写出了沧海壮阔宁静的景象。

C.“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写出了岛上春天盎然的生机。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豪情。

【解析】B错在“宁静”;C错在“春天盎然的生机”;D错在“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豪情”。

  

9、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东临碣石”两句交代观海地点,也营造出全诗开阔雄浑的意境。

B.“水何澹澹”六句所写的秋景由盛转衰,诗人的内心也由喜转哀。

C.“日月之行”四句体现了诗人吞吐宇宙、包孕群星的博大胸怀。

D.“幸甚至哉”两句虽为套语,但在此诗中也能借以表达诗人豪情。

【解析】B错在“由盛转衰”、“由喜转哀”。

10、以下对这首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B)

A.首句写诗人登临碣石山,登高观海。

B.二三四句写出秋风萧瑟、万物凋敝的景象。

C.五六句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

D.全诗体现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解析】B错在“万物凋敝”。

1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了诗人特意去碣石山观海。

B.“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显现大海宁静,山岛耸立的景象。

C.“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萧瑟的秋风呼啸,波涛滚滚。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表现了眼前大海吞吐日月的情景。

【解析】A错在“特意”;B错在“大海宁静”;D错在“眼前”。

2.得胜归来的壮志豪情。

  

12、下列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观”。

B.从诗中描绘的树、草、风可看出所写的是夏秋两季的景物。

C.“日月”“星汉”两句写出了沧海有气吞山河的气势。

D.文末两句用歌声表达作者内心的豪迈之情。

【解析】B错在“夏秋两季”;C错在“气吞山河”;D错在“用歌声表达……豪迈之情”。

13、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

A.“临”与“凌”的意思完全相同。

B.沧海、树木、星汉均属于“造化”。

C.两首诗的观景都是由近观到远望。

D.都描绘了秋天大自然的壮美景象。

【解析】A项“临”本义“来到”,这里引申为“登上”;“凌”指“登上(峰顶)”,两者含义有差别。

C项《观沧海》是总览,《望岳》是由远望——近观。

D项《望岳》未点明季节。

14、下列与本诗所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B)

A.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B.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解析】本诗描写秋景;A句季节不明;B句为秋景;C句为初春之景;D句为春末夏初之景。

15、下列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句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壮观景象,气象恢宏博大。

B.“若”字表明作者写的是虚景,即诗句表达的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C.诗人运用了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手法使意境瑰丽开阔。

D.诗句较之“树木百草”“秋风洪波”的描绘,更能表现作者博大胸怀。

【解析】C错在这句并无“动静结合”。

三、赏析简答题:

1、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答:

(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3、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使用什么修辞手法?

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答:

修辞是互文。

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李白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并且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诗句是: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二、赏析选择题: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下面是对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B.次句直叙其事。

“闻道”,表示惊惜。

“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C.后两句诗作者大胆想象,直接袒露自己听到朋友远谪后的内心情感:

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手法,将“愁心”比“明月”,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边远。

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这是一种艺术想象,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4、下列对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品读有误的一项是()

A.“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龙标”指王昌龄,“闻道”表示惊诧,“龙标过五溪”,可见王昌龄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B.“左迁”是贬官的意思,古时以右为尊,所以把贬官叫“左迁”。

C.“杨花落尽子规啼”,杜鹃啼血,抒发悲苦哀怨之情。

D.“随风直到夜郎西”,王昌龄迁往古夜郎国,可见是个浪漫的好地方,作者也心驰神往。

5、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A.诗歌写景旷远,想象丰富,体现了诗人旷达豪放的胸怀。

B.“闻道”一句既写出了诗人乍听朋友遭贬消息后的震惊与惋惜,也写出了友人长途跋涉的艰辛和诗人对友人的关心。

C.诗人寄愁心与明月,是将自己对友人的同情怀念带给友人,以慰藉朋友破碎的心。

D.三四两句中诗人展开想象,并运用了比拟与夸张的手法。

三、赏析简答题:

1、诗人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参考答案】

一、理解性默写:

1、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并且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诗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二、赏析选择题: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解析】D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2、下面是对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首句中,“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B.次句直叙其事。

“闻道”,表示惊惜。

“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C.后两句诗作者大胆想象,直接袒露自己听到朋友远谪后的内心情感:

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手法,将“愁心”比“明月”,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解析】D.“我寄愁心与明月”,注意“寄……与……”搭配,并不是“运用比喻手法,将‘愁心’比‘明月’”,而是运用拟人手法,将“愁心”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

3、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C)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边远。

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这是一种艺术想象,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解析】C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4、下列对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品读有误的一项是(D)

A.“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龙标”指王昌龄,“闻道”表示惊诧,“龙标过五溪”,可见王昌龄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B.“左迁”是贬官的意思,古时以右为尊,所以把贬官叫“左迁”。

C.“杨花落尽子规啼”,杜鹃啼血,抒发悲苦哀怨之情。

D.“随风直到夜郎西”,王昌龄迁往古夜郎国,可见是个浪漫的好地方,作者也心驰神往。

【解析】D作者被贬谪的夜郎国是僻远的地方,不是想去的地方。

5、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A)

A.诗歌写景旷远,想象丰富,体现了诗人旷达豪放的胸怀。

B.“闻道”一句既写出了诗人乍听朋友遭贬消息后的震惊与惋惜,也写出了友人长途跋涉的艰辛和诗人对友人的关心。

C.诗人寄愁心与明月,是将自己对友人的同情怀念带给友人,以慰藉朋友破碎的心。

D.三四两句中诗人展开想象,并运用了比拟与夸张的手法。

【解析】A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三、赏析简答题:

1、诗人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答:

点明了是暮春时节,点明主旨,营造悲凉、伤感的基调气氛。

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表达了作者对故友贬谪遭遇的悲痛之情。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答:

修辞及表达情感角度:

拟人。

将月亮人格化,赋予了明月以人的情感色彩。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明月当作使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心与牵挂。

 

三、《次北固山下》王湾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二、赏析选择题:

1、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2、对这首诗颈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夜幕还没有褪尽,诗人已看到旭日在大海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诗人已感到了春天的气息。

B、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神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C、这两句诗运用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全句结构工整,语言生动。

D、“生”和“入”两字运用动态描写,使全句景物鲜明,境界壮阔。

3、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