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华.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38838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新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李新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李新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李新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李新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李新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李新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李新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李新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李新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李新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李新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李新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李新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李新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新华.docx

《李新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新华.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李新华.docx

李新华

浙教版科学八上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一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

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陆地淡水:

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

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儿童身上4/5是水分

5.水的循环:

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

陆地---大气

——②海上内循环:

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

海洋--陆地--大气

 (l)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

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

d地表径流e下渗(地下径流)

(2)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二节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

电极

气体的量

检验方法及现象

结论

正极

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负极

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

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

无色

沸点

100℃

气味

无味

凝固点

0℃

状态

常温常压下液态

水的异常现象

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

第三节.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

(l)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如:

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2)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

m=ρ/v

(公式变形:

m=ρvv=m/ρ)

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

千克或克),v表示体积

(单位:

米3或厘米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

千克/米3或克/厘米3,

(2)两者的关系:

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1kg/m3=1×10-3g/cm3

(3)水的密度:

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

(4)单位转化:

1毫升=1cm3=1×10-6m31吨=1000千克=1×106克

1毫升=1×10-3升1升=10-3m3

4、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

ρ=m/v

(2)测量步骤:

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第四节水的压强

1、压力的定义:

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

2、压力的方向:

总是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

3、压力的大小:

不一定等于重力

4、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一般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

5、压强的定义:

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6、压强的计算公式:

P=F/S(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7、压强的单位:

帕(Pa)

(1帕=1牛/米2,常用的压强单位有百帕,千帕,兆帕)

8、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

A、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

B、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

(2)减小压强的方法:

A、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

B、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

9、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

(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

(4)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P=ρgh)

推导过程——P=F/S=G/S=mg/s=ρvg/s=ρshg/s=ρgh

【思考】三个分别用铜、铁、铝、制成正方形,它们的质量相同,把它们放在桌面上,则对桌面产生的压强大小的关系是?

——P铜>P铁>P铝

第五节水的浮力

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2、方向:

竖直向上

3、阿基米德原理: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

F浮=G排液=ρ排gv排

注意:

(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

(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

(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

2、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

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ρ液)

②F浮>G上浮(ρ物<ρ液)

③F浮=G悬浮此时V排=V物(ρ物=ρ液)

④F浮=G漂浮此时V排

注意:

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

(沉到水底时:

F浮+F支持力=G)

4.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①当ρ液>ρ物时,上浮(最终漂浮)

②当ρ液<ρ物时,下沉

③当ρ液=ρ物时,悬浮

5.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①因为漂浮时,F浮=G,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的浮力不变。

②根据F浮=ρ排g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排减小,所以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

(2)潜水艇:

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的。

(3)密度计:

因为F浮=ρ排gv排,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

6.密度计

刻度不均匀、上小下大(测密度时,密度计所受浮力不变——处于漂浮状态)

第六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1.溶液:

(1)溶剂: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酒精等物质)

(2)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叫溶剂。

(3)溶液:

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悬浊液、乳浊液:

名称

特征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形成过程

固、液气溶解在液体里

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里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长期放置

均一、稳定

下沉

上浮

举例

糖水、汽水、饮料等

石灰水、泥水、血液等

牛奶、肥皂水

3.混合物:

由多种(≥2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4.常用的溶剂:

水、酒精、汽油、丙酮等。

【思考1】衣服上沾上了油怎么办?

――用汽油擦洗

【思考2】放在干洗店的衣服为什么不能当日取回?

——原理:

有无可以溶解在有机溶液中,而这些有机溶液往往有毒、易挥发,因此不宜即日领回。

第7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称为…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

(1)条件:

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否则饱和不饱和溶液就没有确定的意义。

(2)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

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仍可溶解。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适用)

A.加溶剂B.升温

饱和溶液转换方法不饱和溶液

A.蒸发溶剂B.降温C.加溶质

3.浓溶液和稀溶液:

溶有较多溶质――浓溶液;溶有较少溶质――稀溶液

注意: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4.溶解度

溶解度公式:

溶解度=m溶质/m溶剂×100g

溶解度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

(1)四个关键词:

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

(2)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

(3)溶解度单位为克(g)

5.溶解度曲线:

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①影响很大,如硝酸钾,表现为曲线陡

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现为曲线平缓

(2)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6.溶质的质量分数

(1)计算公式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溶质/m溶液×100%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S/S+100×100%

(2)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3)溶液的稀释或计算时,要点:

混合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

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B、称量(固体:

用天平称取;液体:

用量筒量取)

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

第8节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1.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

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2.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

3.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

①蒸发溶剂:

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

4.有些晶体结合了一定数目的结晶水,称结晶水合物,如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

第9节水的利用和保护

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

可供使用的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和一个地区的水循环按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1)全球水资源分布——空间分布不均匀

(2)全球水资源分布——人均水资源差异大

(3)我国水资源分布——夏季丰富、冬季欠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水的净化:

沉淀、过滤、蒸馏

1.水资源:

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

2.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且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时间分配也不均匀,我国有300多个城市面临缺水危机,其中包括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

3.水的净化

(1)沉淀法:

自然沉淀法

加入凝固剂,如明矾、活性碳等

(作用:

使水中的悬浮杂质凝聚成较大的颗粒,叫做凝聚剂)

(2)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3)蒸馏

原理:

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蒸馏装置组成:

蒸馏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

第二章地球的外衣

第一节大气层

1.根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对流层:

A对流运动剧烈B两极薄,赤道厚C占3/4的大气质量

平流层:

A臭氧集中在此B气流平缓,适于飞行中间层:

陨石在此燃尽。

暖层:

又称电离层,温度高,反射电磁波信号

外层:

卫星接受反射电视、电话信号

温度变化规律:

先小,后大,再小,最后大,大

2.激烈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是形成天气的重要原因。

对流运动的规律:

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空气的热胀冷缩

3.如果没有大气层:

A地球上没有生命B地球上没有声音C昼夜的温差大

D受陨石袭击E受紫外线直接照射

4.人类对大气层的影响:

A有毒气体排放,污染大气如形成酸雨

B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

C臭氧层破坏,紫外线长驱直入,危害人类皮肤

第二节天气和气温

1.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各天气要素的综合状况

要素:

气温,气压,湿度,风,降水等

2.天气于气候的区别:

天气:

短时间如阴转多云晴空万里鹅毛大雪烈日炎炎

气候:

长时间如四季如春秋高气爽终年高温冬暖夏凉

3.用温度计测量气温的大小,温度计一般放在百叶箱中,

A保护作用,以免风吹雨打B防止太阳直接照射(门朝北)

C通风,受地面辐射影响不大,能真实反映大气温度

4.一天中,最高气温大致在午后两点,最低日出前后人体最感舒适温度在22℃

第三节大气的压强

1.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A马德堡半球实验B杯中水不倒出的实验

2.特点:

A各个方向都有大气压强

B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高度高,空气密度小应用:

高山反应。

C流速大,压强小。

机翼下侧流速小于上侧,所以下侧压强大于上侧

用压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关键抓住变化后形成压强差。

3.大气压强的单位:

帕一个标准大气压为1.01*105帕,或等于760毫米汞柱(10高水)

4高压区:

空气下降,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低压区:

空气上升(遇冷)多为阴雨天气

5.气压与沸点的关系:

1.气压增大,沸点升高实验手段:

往里充气,原来沸腾的水停止沸腾,温度计温度升高。

应用:

高压锅

2.气压降低,沸点减小实验手段:

往外抽气,原来不沸腾的水重新沸腾。

第五节风

1.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

只有在同一高度上的运动才是风。

形成原因:

同一水平下高压气体向低压气体流动。

2.风的基本要素:

风速和风向风速通常用级表示

风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风往北吹:

南风O——东风

第六节为什么会降水

1.水汽含量的多少一般用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含有水汽的多少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水汽含量也大。

 

2.测湿度的工具:

干湿球温度计

结构:

有干球温度计(普通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包裹着湿棉纱的温度计)

原理:

干球温度计测大气温度

湿球温度计会蒸发,蒸发要吸热,温度计示数变小,出现干湿差

大气湿度大,蒸发慢,降温小干湿差小;大气湿度小,蒸发快,降温大,干湿差大

3.降水的条件:

A充足的水汽(相对湿度达到100%)

B空气上升,温度降低,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降低

C有凝结核,水汽可以凝结变大

4.降水量用毫米表示。

人工降水的方式:

1.降温打干冰2.凝结核打碘化银

第七节明天的天气怎样

1.天气图:

表现不同地方天气信息的地图等压线:

气压相等的地方连成的线

2.天气系统:

A高压:

气压从中心向周围减小的天气:

晴朗干燥

B低压:

气压从中心向周围增大的天气:

阴雨天气

C冷锋:

空气强度大于暖空气,并向暖空气方向移动,天气:

降雨、大风、降温天气

D暖锋:

暖空气强度大于冷空气,并向冷空气方向移动,天气:

降雨、过后气温升高

F台风:

低压气旋,中心风力十二级以上

锋面雨:

冷暖气流势均力敌,带来大范围,长时间的降水,又叫梅雨

对流雨:

长发生在副热带地区,雨量大,范围小,时间短。

4.探究步骤:

提出问题—提出假使—实验设计—得出结论—相互交流

第八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1.天气:

短时间的大气状况

气候:

长时间;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2.纬度对气候的影响……原因:

太阳辐射不均匀。

主要是对气温的影响:

A年平均气温赤道附近高,两极低B四季分明(夏季高,冬季低)

3.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迎风坡:

吹来的风含有丰富水汽空气受阻上升→遇冷凝结→降水天气湿润,降水多,植被茂盛

背风坡:

空气下沉干燥少雨,植被低等,植被单调

2)海拔高:

温度低植被稀少海拔低:

温度高植被茂盛

如: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1.比热----单位质量(1千克)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要吸收(放出)的热量。

单位:

J/(kg.℃)水的比热:

4200J/(kg.℃)

表示地含义:

1千克水,温度温度升高(降低)1℃,要吸收(放出)的热量是4200焦

计算物质吸放热量的多少:

Q=Cm∆t---表示变化的温度C表示比热m表示质量

5.比热小,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大,升温快,降温也快。

如沙土

比热大,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小,升温慢,降温也慢。

如水

6.季风产生的机理:

因为海水比热比砂石大。

  夏天:

海水不易升温,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形成高压区,陆地形成低压区,风从海洋吹向内陆,形成东南季风(偏南风)冬季相反

7.我国气候可以分为:

季风区: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我省)温带季风气候

非季风区:

温带大陆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8.冬季,我国盛行北方吹来的寒冷干燥的偏北风,气温低,降水少。

夏季,我国盛行海洋吹来的温暖湿润的偏南风,气温高,降水充沛。

9.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

10.我国灾害性天气有台风,寒潮,洪水。

主要原因:

乱砍乱伐,回湖造田,环境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