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利用M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41998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二利用M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实验二利用M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实验二利用M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实验二利用M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实验二利用M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实验二利用M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实验二利用M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实验二利用M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实验二利用M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实验二利用M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实验二利用M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实验二利用M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实验二利用M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实验二利用M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实验二利用M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实验二利用M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实验二利用M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实验二利用M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实验二利用M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实验二利用M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二利用M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docx

《实验二利用M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二利用M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二利用M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docx

实验二利用M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

实验二利用M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

刘予歆

14346015

一、实验目的

1、编码器的原理理解,数据选择器的分析

2、掌握MSI设计的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

3、设计一个数据分配器

4、设计一个简单的AU

二、我要用的仪器:

数电实验箱、数字万用表、示波器

74LS0074LS19774LS13874LS151

三、实验原理

1、数据分配器:

74LS138:

如图1:

S0,S1,S2是地址指示输入端,用三个端口表示8个地址的数据分配。

G1是数据输入端,G1的脉冲输入信息传递到根据S0,S1,S2的指示的地址;而D0~D7端口则是数据分配后的输出,否G2A和否G2B是使能端,当两者的输入电频同时为低是使芯片工作,否则D端的输出总是高电平。

2、数据分配器:

74LS151:

如图2:

S0,S1,S2是地址指示输入端,而D0~D7是数据输入端,根据S0,S1,S2的指示来将数据从Z端输出,而否Z端输出Z数据的反码(本实验在、暂时不用),而否E端接入低电频,使芯片工作。

四、实验内容

实验一:

模拟数据分配器的使用

关于相关的实验一:

用74LS197模拟数据输入,其中包括S0,S1,S2指示的数据分配和一个数据读入端,用示波器检测D0~D7每个输出波形,而它的真值表如表一。

实验电路如下:

经过示波器检测,如图4,在波形图中,D0接入10KHZ的方波脉冲,作为clock,而D1,D2,D3是地址输入的波形,D7~D14记录了138数据分配器的地址输出波形。

如下表格,是从A到B点的电平记录

S0

0

1

0

1

0

1

0

1

S1

0

0

1

1

0

0

1

1

S3

0

0

0

0

1

1

1

1

地址

000

100

010

110

001

101

011

111

138低电平端口

D0

D4

D2

D6

D1

D5

D3

D7

图4

经过图4分析,经过S0,S1,S2地址调控,对应端口是G1数据输入的反码,为了区别无关地址输出端口的高电平,本实验G1的输入总是1,使得对应的数据分配地址输出是低电位的,在图4的波形中,我们可以从波形X得到地址分配,从而在对应的波形X中观察到低电位。

 

实验二:

设计一个LU——数据选择器的应用:

如表二,这是本次试验的目标,S2S1用来控制逻辑功能的选择,而Y=f(A,B),如表三是S1,S0,A,B,Yi的真值表,对应的写出了杨树表达式。

由于151芯片只有3个地址信号输入端,八个数据输入端,这对16个数据输入情况是不够用的,所以将对函数表达式进行化简,使得(B,Yi)合并,从D端口输入,而S1,S2和A从151的S0,S1,S2接入,否E接地,用示波器观察Z的输出波形,波形图如图5所示。

表二

 

真值表如下:

S1

S0

A

B

Yi

function

0

0

0

0

0

0

1

0

1

0

0

1

1

1

0

1

0

0

0

0

1

1

1

0

1

1

1

1

1

0

0

0

0

0

1

1

1

0

1

1

1

0

1

1

0

0

1

0

1

1

1

0

0

1

1

0

函数表达式如下:

根据函数表达式,将197芯片模拟信号输入,将Q1作为A,Q2作为S0,Q3作为S1,Q0作为B;A,S0,S1分别连入151的S2,S1,S0,而D0~7根据函数表达式接地,或高电平,或B,如图5的波形图:

示波器中,波D1接Q3,D2接Q2,D3接Q1,而D4接Q0,

图5

在波形图里,从A至B点进行分析,记录如下表:

S1

0

0

0

0

0

0

1

1

1

1

S0

0

0

1

1

1

1

0

0

1

1

A

0

0

0

0

1

1

0

0

0

0

数据输入B/0/1

0

0

B=0

B=1

1

1

B=0

B=1

1

1

输出

0

0

0

1

1

1

0

1

1

1

如表格记录,输出和对应的数据输入一致,说明了电路设计的正确性,

实验三:

AU设计

设计一个半加半减器对应输入情况如下表:

S

输入1

输入2

输出

进/借位C

0

A

B

A+B

进位

1

A

B

A-B

借位

于是列出真值表:

S

根据真值表写函数表达式如下:

根据函数表达式,具体方法有三种:

(1)用逻辑门实现

如下图示,为电路图:

波形图如下:

如图分析:

D4是和/差,当D1/D2电位不同时,为高电位;对于D5,是进/借位,当ABC=110/011时,才为高电位。

(2)74LS138实现

如下图示,为电路图:

其中和与差得输出对应138芯片的1、2、6、7接口,进借位对应4、6接口,用138的Q1做S,Q2做A,Q2做B

波形图如下:

如图分析:

D4是和/差,当D1/D2电位不同时,为高电位;对于D5,是进/借位,当ABC=110/011时,才为高电位。

(3)用两次74LS151实现,分别记录和差||进借位的结果

如下图示,为电路图:

但是由于数字电路试验箱的151芯片有限,所以将和差得结果和进借位的结果分开做,并记录

波形图如下:

记录和差得波形图

记录进借位的波形图

如图分析:

对于和差波形,当D4是和/差,当D1/D2电位不同时,为高电位;对于D5,是进/借位,当ABC=110/011时,才为高电位。

实验四:

ALU设计

功能以及真值表如下:

S2

S1

S0

A

B

Cn-1

Y

C

功能

0

0

0

0

0

0

0

1

0

1

0

0

1

1

1

0

0

1

0

0

0

0

1

1

1

0

1

1

1

1

0

1

0

0

0

1

A非

0

1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B非

0

1

0

1

0

1

1

1

0

1

0

0

0

0

0

异或

0

1

1

1

0

1

1

1

0

1

0

1

0

0

0

0

0

全加

0

0

1

1

0

0

1

0

1

0

0

1

1

0

1

1

0

0

1

0

1

0

1

0

0

1

1

0

0

0

1

1

1

1

1

1

1

0

0

0

0

0

0

全减

0

0

1

1

1

0

1

0

1

1

0

1

1

0

1

1

0

0

1

0

1

0

1

0

0

1

1

0

0

0

1

1

1

1

1

1

1

1

N/A

电路图如下设计:

如上图,A区用两个74LS197芯片模拟信号输入,其中A1区的197芯片Q0代表真值表的A,Q1代表B,Q2代表本借位或低进位C;A2区的的197芯片Q1代表真值表的S2,Q2代表S1,Q3代表S2.

B区模拟了和、或、非、异或四个功能;

C区实现全加器功能,其中第一个74LS20链接138芯片1、2、4、7接口,记录和差;

第二个芯片74LS20链接138芯片3、5、6、7接口,记录下一个进位;

第三个芯片74LS20链接138芯片2\4\6\7接口,记录借位。

D去是两个151芯片,选着数据输入,

E区将真值表中的Y与C区分开,接入示波器

实际实验说明;由于数电实验箱的197和151芯片有限,所以将真值表中的Y和C分开实验。

(1)当记录Y时,只用了电路图上方的197芯片,用197的Q3,和两个模拟开关模拟数据选择输入S2、S1、S0

波形图如下,D1~3是A,B,C,而D4~6是数据选择

如上图,断开两个模拟开关,当D6是低电平是,数据选择是000,实现逻辑和,当D1和D2同时为高

电平时,D7输出才是高电平,否则D7是低电平;

当D6是高电平时,数据选择是001,实现的是逻辑或运算,当D1,D2同时为0是,D7才是0;当D1,D2某一个或同时是1时,D7是1;

当打开其中一个模拟开关时,波形图如下:

这是一个逻辑否的功能,其中D5是高电位(打开了一个开关),当D6为0时,实现010的非A的功能,其中对应的D7电位总是与A对应的D1电位相反;

当D6为1时,实现011的否B的功能,D7与B对应的D2电位总是相反;

当换成另外一个模拟开关打开的时候,波形图如下:

当D6为低电位时,实现100功能的异或,当D1、D2的电位不同是,D7的电位是1;否则,D7的电位是0;

当D6的电位是1时,实现101功能,但是D7的结果总是0;因此,估计是某根线搭接错了。

去实验室重新实验,以上数据作废

由于ALU线路复杂,容易搭错线,所以决定不用Q3输入,而是用三个模拟开关模拟S1~3的数据选择输入。

(1)当数据选择为000是,波形图如下:

当D1和D2同时为高电位时,D7输出才是高,符合逻辑和。

(2)当数据选择为001是,波形图如下:

当D1和D2同时为低电位时,D7输出才是低,符合逻辑或。

(3)当数据选择为010是,波形图如下:

D7与D1的电位总是相反,符合非A。

(4)当数据选择为011是,波形图如下:

波形图如下:

D7与D2的电位总是相反,符合非B

(5)当数据选择为100是,波形图如下:

只有D1和D2的电位相反时,D7才是高电位,饭盒逻辑异或。

(6)当数据选择为101是,波形图如下:

当D1D2D3=110/101/011/000时,D7为低电位,否则为高电位,符合全加的逻辑。

(7)当数据选择为110是,波形图如下:

由于实验中途的意外,出现局部断线,重新接线,但是示波器的接头对D4和D6接反了,实际上,这是110的功能,而不是011;

波形符合以下逻辑:

即为全减的差

S2

S1

S0

A

B

Yi

function

当两个模拟开关全部打开时,

对于进位/借位的实验

当记录C时,只用了下方的197芯片,用三个模拟开关模拟A、B、Cn-1

当实现101功能时,波形图如下:

当D1~3有两个或三个高电位时,D7为高电位,符合全加的进位逻辑。

(2)当我实现110的借位功能时,波形图如下

然而,这是一个错误的波形图,因为周四上午,周五下午,周一下午,一直在做实验,耗时长,结果疲倦,造成在写实验报告是才排查出实验箱的151选择器的某个接口有故障,导致这个借位波形形成失败。

 

四、实验分析

1、对于实验一,通过了G1接入1的电平,在输出端找到低电位,即为输出地址,器编号和地址输入端信号一致,总而更熟悉的了解数据分配器的使用

2、对于实验二,逻辑判断似乎和数据选择器不相干,但是同过真值表和函数表达式的简化可以是两者结合进行试验。

对于端口有限的情况,化简函数是要领。

3、实验三,用逻辑门的方法直接,客观;而用138芯片,要注意函数表达式的使用,接对138的接口;151的方面,原理与138相似

4、ALU逻辑功能较多,所以注意功能的细化,将一个个的功能用部分小电路实现,在根据数据选择来进行对小电路的链接。

但是试验中,学会排查实验箱的故障是必备的技能,通过一次次的失败,明白在复杂的电路中,学会搭配线的颜色,有利区分,避免错误;而没有及时发现实验器材的故障,对时间方面也会造成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