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旅游感想文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43157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旅游感想文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云南旅游感想文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云南旅游感想文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云南旅游感想文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云南旅游感想文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云南旅游感想文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云南旅游感想文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云南旅游感想文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云南旅游感想文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云南旅游感想文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云南旅游感想文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云南旅游感想文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云南旅游感想文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云南旅游感想文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云南旅游感想文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云南旅游感想文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云南旅游感想文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旅游感想文章.docx

《云南旅游感想文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旅游感想文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旅游感想文章.docx

云南旅游感想文章

云南旅游感想文章

  有人说,若有一个地方,让你去了便深深依恋,想留下,想老死,那就是云南。

也有人说,不要轻易去云南,因为她会把你留下,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人走了,心还在云南。

”云南到底是什么样子,为什么如此让人怀念,为什么如此令人难忘?

下面推荐几篇云南旅游散文给大家,欢迎阅读。

  1彩云之南吃米线

  万俊华

  那还是我刚能行走,并能约为听知大人说话的儿时,有一天,我家邻居赵小惠的家中,来了一伙人,把她养母抓走了。

听说抓她的理由是,她到万里云南去贩卖了几百斤粮票,属于投机倒把份子。

此后,我就再也没有在村里见过这位名叫桂英的女人。

记忆中隐约听说,她是被政府判了很重的罪坐牢去了。

这就是我今生第一次听说了在这个世界上,万里之外还有一个名叫云南的这么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

  50多年后,在这个桂花飘香的秋天,我和朋友一道,终于坐上了飞机,开始前往云南这个让我无不时刻梦想的奇妙地方。

  一下飞机,我们就深切感受到了云南省会城市昆明,这个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素有“春城”美誉的高原历史文化名城的温暖。

从南昌现在还只是6度、下着大雨、寒气袭人的地方,2个小时后,来到这儿,天气却现阳光灿烂,街上到处花繁似绵,我们仿佛就好像走进了另一个世界。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的边陲,省会昆明。

云南的简称是“滇”或“云”,这是因为有个滇池。

滇池位于昆明市区南部,被誉为“高原明珠”,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湖泊、中国第六大淡水湖。

云南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是截至XX年为止发现的我国和亚洲最早人类。

  据悉,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

云南即“彩云之南”“七彩云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

面积39万平方千米,总人口4596万(XX年),云南3个邻国是缅甸、老挝和越南。

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

  问起云南名称的由来,导游介绍说,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武帝开西地南夷,置县24,云南为其一。

取县名为“云南”有三种说法,一是“彩云南现”说,建县时,县治驻地现云南驿村北面的龙兴和山出现五彩云霞,县城在彩云之南称“云南”;二是“云山之南”说,云山即(现宾川鸡足山,常凝云气高数丈,县城在云山之南称云南;三是“武帝追梦”说,相传汉武帝夜梦彩云,遣使追梦,在今祥云县境追到彩云,因置云南县。

唐时,南诏王阁罗凤遗使到长安拜唐王,王问:

君在何方?

使遥指南曰:

南边云下。

于是在朝庭心目中“云南”便为民祖国西南边疆地域的代称,开元十六年(728年)唐王便封阁罗凤为“云南王”。

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设云南行中书省,“云南”正式作为滇域的名称确定下来。

经过了历史的变迁,云南县的地域上曾设过云南郡、云南赕、云南州,“云南”两字一直沿用。

明至清代为区云南县与省名的使用混暇,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常将云南县称为“小云南”,旧时曾有“小云南”三年两季荒、半夜挑水勾担响、火把节里插黄秧“之民谣。

民国七年(1918年),为免省县同名,将“云南县”改名“祥云县”,结束了“云南”作为现今祥云地域名称2027年的历史。

  导游继续说,云南省气候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等7个温度带气候类型。

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

由于地处低纬高原,空气干燥而比较稀溥,各地所得太阳光热的多少除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增减外,也受云雨的影响。

夏季,最热天平均温度在19~22℃左右;冬季,最冷月平均温度在6~8℃以上。

年温差一般为10~15℃,但阴雨天气温较低。

一天的温度变化是早凉,午热,尤其是冬、春两季,日温差可达12~20℃。

由于云南所处地理位置所致,所以,云南省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和“有色金属王国”的美誉。

不仅如此,云南也是一个很大的地质博物馆。

  最有意思的是,云南流传有个十八怪。

云南第一怪,鸡蛋用草串着买。

云南第二怪,粑粑饼子叫饵块。

云南第三怪,三只蚊子炒盘菜。

云南第四怪,石头长到云天外。

云南第五怪,摘下草帽当锅盖。

云南第六怪,四季衣服同穿戴。

云南第七怪,种田能手多老太。

云南第八怪,竹筒能做水烟袋。

云南第九怪,袖珍小马有能耐。

云南第十怪,蚂蚱能做下酒菜。

云南十一怪,四季都出好瓜菜。

云南十二怪,好烟见抽不见卖。

云南十三怪,茅草畅销海内外。

云南十四怪,火车没有汽车快。

云南十五怪,娃娃出门男人带。

云南十六怪,山洞能跟仙境赛。

云南十七怪,过桥米线人人爱。

云南十八怪,鲜花四季开不败。

对于我们不懂的内容,导游都会不厌其烦的给我们细细道来其中的原委。

  谈到省会城市昆明气候,导游介绍说: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具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市中心海拔1,891米。

南濒滇池,三面环山。

属于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日照长、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

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不严寒,四季如春,气侯宜人,是极负盛名的“春城。

为此,前人有诗描写它的特点——

  昆明腊月可无裘,

  三伏轻棉汗不流。

  梅绽隆冬香放满,

  柳舒新岁叶将稠。

  每年的12月到来年的3月,一群群躲避北方海域寒风的红嘴鸥,万里迢迢地从远方飞来,落栖在昆明城中。

  提到历史地位,导游接着说:

昆明有着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文化,形成了当今昆明“历史悠久、古迹多,风景秀丽、名胜多,人文荟萃、名流多,开发较早、交往多”的鲜明特色。

早在25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昆明地区活动。

从公元13世纪起,昆明成为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是我国内地连接东南““古南方丝绸之”以及四川——云南——越南的枢纽和通道。

昆明是伟大航海家郑和、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故乡。

护国运动、“一二一”等爱国民主运动为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贡献。

  沿途许多美景,让我们目不暇接。

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民族,独特的自然条件,给昆明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

昆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荟萃之地。

也是中国最优秀的旅游城市之一。

.很早以前就形成了以石林,滇池风景区为重点,沿安宁-——石林公路的旅游景区为一线,带动昆明全市,辐射全省的集旅游,度假,娱乐为一体的旅游体系。

由于世博会的举办,又再次提升了昆明在世界上的知名度。

  因为下午没有安排活动,所以我们就有点空闲时间去昆明街上逛逛。

都说金马碧鸡坊值得一游,我们放下行旅便来来这里。

昆明山明水秀,北枕蛇山,南临滇池,金马山和碧鸡山则东西夹峙,隔水相对,极尽湖光山色之美。

金马山逶迤而玲珑,碧鸡山峭拔而陡峻,被视为昆明东、西两大名山,两山皆有关。

明末担当和尚曾赋诗:

一关在东一关西,不见金马见碧鸡。

相思面对三十里,碧鸡啼时金马嘶。

金马碧鸡坊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由东坊“金马坊”、西坊“碧鸡坊”组成,原"金马碧鸡坊"于10年动乱中被拆毁,现在的"金马碧鸡坊"是1998年在原址按原风格重建的。

金碧坊位于昆明市区中心三市街与金碧路汇处,高12米,宽18米,北与纪念赛滇池的“忠爱坊”相配,合称“品字三坊”,成为昆明闹市胜景;南与建于南诏的东西寺塔相映,显示了昆明古老的文明。

  由于金马碧鸡象征吉祥如意,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因而千百年来,它的传说一直在三迤大地广为流传。

昆明人更是把金马碧鸡作为自己城市的象征,颂扬它、赞美它,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其中,不乏有孙髯翁大观楼长联中“东骧神骏,西翥灵仪”这样的千古名句。

人们为了纪念金马碧鸡,在金马碧鸡二山山麓修建了金马神祠和碧鸡神祠,又在昆明城内建造了金马、碧鸡二坊,并把二坊所在的道路命名为金碧路。

今天,昆明人不仅把自己的家乡称作“金马钟秀,碧鸡呈祥”,那奋蹄腾飞的金马、引吭高歌的碧鸡代表的不仅仅是历史上一个美丽神奇的传说,更是今天昆明这座城市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象征。

  知道了这么多的美丽的传说,我们大家开始由观看金碧路这条街道四周的花海,纷纷转向到围绕着排楼欣赏起来。

看上去,新建的金马碧鸡二坊确实气势雄伟,金碧辉煌。

一位朋友叫我们大家过来,原来他看到了清代名士赵士麟在这里写下这样一首诗《碧鸡诗》——

  彩云一片舞天鸡,

  五色光中望欲迷。

  化作青山千载碧,

  王褒空自渡巴西。

  正当我们拿出照相机拍照之际,在这人潮涌动、古色古香的地方,突然出现了两只“大熊猫”,它们一前一后的向我们走了过来。

兴味所致,我们大家便纷纷与它们俩摆起各种姿势合起影来。

  当晚霞把街道映照的一片红彤彤的时候,我们的兴致又开始转移到另一个话题——肚子上来。

  都说“过桥米线”最正宗的地方,就在云南,所以叫“云南过桥米线”。

如今置身其间,我们的这顿晚餐当然非它莫属了。

没找多时,我们便走进了街边桥香园“云南过桥米线”小吃店。

  要说起来,“云南过桥米线”还有一段美丽的故事。

过桥米线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相传,清朝时滇南蒙自县城外有一湖心小岛,一个秀才到岛上读书,秀才贤慧勤劳的娘子常常弄了他爱吃的米线送去给他当饭,但等出门到了岛上时,米线已不热。

后来一次偶然送鸡汤的时候,秀才娘子发现鸡汤上覆盖着厚厚的那层鸡油有如锅盖一样,可以让汤保持温度,如果把佐料和米线等吃时再放,还能更加爽口。

于是她先把肥鸡、筒子骨等熟好清汤,上覆厚厚鸡油;米线在家烫好,而不少配料切得薄薄的到岛上后用滚油烫熟,之后加入米线,鲜香滑爽。

此法一经传开,人们纷纷仿效,因为到岛上要过一座桥,也为纪念这位贤妻,后世就把它叫做“过桥米线”。

  在云南,米线是各族人民喜爱的风味小吃,真可谓风靡全省,遍及城乡。

米线系选用优质大米通过发酵、磨浆、澄滤、蒸粉、挤压等工序而成线状,再放入凉水中浸渍漂洗后即可烹制食用。

米线细长、洁白、柔韧,加料烹调,凉热皆宜,均极可口。

云南人把米线的吃法发挥到了极致:

烹调方法有凉、烫、卤、炒;配料更是数不胜数,单大锅米线就有焖肉、脆哨、三鲜、肠旺、炸酱、鳝鱼、豆花等。

滇东有玉溪的小锅米线,滇南有过桥米线、滇西有凉米线、过手米线等等。

  如今,如果说长期在外的云南人,回家第一件事必是下米线馆先过米线瘾;也有的甚至不惜千里迢迢,请人从昆明坐飞机带碗米线解馋。

云南人偏好米线,如果不亲眼目睹,简直是难以相信。

北方人拿小麦磨面做面条,煮着吃。

南方过去不种小麦,因此拿大米磨面做面条,同样可以煮着吃,而且别有一番风味在口中。

到了云南才知道,除了米线,还有一种同样是大米做的“饵丝”,加工方法据说不同于米线,形状是扁平的,因而和米线的口感有点不同。

不过,任何店家,都是米线、饵丝齐备,价格、调料完全一样,任凭顾客选择。

因此,云南人说米线,也包括了饵丝。

经过历代滇味厨师不断改进创新,“过桥米线”声誉日著,享誉海内外,成为云南的一道著名小吃。

  听那店员讲述着“过桥米线”传说故事,吃着那香气扑鼻、风味独特的“过桥米线”,我们兴致大增。

恨只恨自己肚子大小了,吃下一大碗,就再也装不下第二碗了。

  这真是:

彩云之南吃米线,丝丝入口味美鲜。

  2双廊古村画中游

  万俊华

  我直在寻找一个阳光明媚、依山傍“海”、民风淳朴的旅行地,不需要华丽的酒店,不需要喧闹的电子音乐,更不要满街的导游喇叭声和穿行不息的旅行团。

它只要拥有一汪平静的海,一朵洁净的云,一壶清幽的茶,和一份温暖、平静的心情。

如今,我一来到双廊,就感觉终于找到了她。

双廊,一个慢生活的理想王国。

在这风景旖旎的地方,晒太阳、发呆、散步、睡觉、看日落……任凭柔软的时光从指尖流走,让灵魂在此做一次深呼吸。

  据说,被誉为“高原明珠”的洱海,是大理风景区的主要风景资源,也是白族祖先最主要的发祥地。

迄今为止,在洱海及其周围的山坡台地上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共达30多处。

海东金梭岛就是一个著名的新石器遗址:

最近又发现双廊玉几岛也是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的重要遗址,除了出土大量生产生活用的石器、陶器之外,还有青铜器山字形格剑、铜柄铁刃剑,以及铸造这些兵器的陶范。

由此可以推断:

它或许还是古代白族先民冶炼铸造青铜器直至铁器时代的生产基地。

在这里每个时代都有历史的遗留,我们似乎可以听到白族祖先从远古一步步走向文明时代的足音。

因此,也可以说:

洱海是白族的摇篮。

  导游介绍说:

双廊位于中国云南省大理市北部。

以背负青山,面迎洱海、紧连鸡足、远眺苍山而独秀。

既有渔田之利,舟楫之便,更拥有“风、花、雪、月”之妙景,享有“苍洱风光在双廊”的美誉,登上南诏风情岛,更可目睹17米高的汉白玉观音拜弥勒佛山的奇观。

  说到双廊这个名字的由来,导游又给我们讲述起来:

在洱源县的东南和洱海的东岸,古名拴廊,一名良甸村。

双廊南有长约7公里的弧形海岸,名莲花曲,北有长约5公里的弧形海湾,称罗莳曲,二典形如两条长廊,是洱海著名的九曲中的二曲。

双廊地处洱海东岸的“莲花曲”和“萝时曲”之上,距下关35公里,古称“栓廊”。

放眼望去,秀丽的玉几岛、小金梭岛犹如一对鸳鸯,浮在碧绿的洱海之中,两岛位于两廊之间的丽玲峰下,清咸丰年间,人们认为“二岛”、“二曲”皆为“双”,所以将“拴廊”改为“双廊”。

  双廊,一个上帝遗落在洱海边的美梦。

长约7公里的环绕洱海的小村庄,让时间像候鸟一样在此停留。

世世代代的白族人桃花源一般远离尘嚣居住于此,而让更多人发现双廊并驻足于此的却是艺术家们。

他们的到来,让双廊这个梦变得更加奇幻,更加独特。

  原来,曾经的双廊不叫双廊,而是名字土土的栓廊,后来到了清朝咸丰年间,人们认为靠近双廊的两个岛屿:

玉几岛、小金梭岛像一对鸳鸯,将洱海隔出一个天然的港湾,所以土土的栓廊变成了恬静淡薄又有散发着淡淡芳香的双廊。

  双廊有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艺术节日。

它是大理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唐宋时南诏大理国的重要军事要塞和水军基地,是唐天宝战争、清杜文秀起义的古战场,是集佛、道、儒、原始宗教等多元文化共融的人间沃土。

其拥有毗舍战场遗址、正觉寺、玉几庵、金榜寺、飞燕寺、红山景帝祠、青山摩崖石刻等十四处历史文化古迹,拥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历史文化街区和百处典型白族明清传统民居院落。

  云南洱海沿岸的白族人民,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都要举办一次传统的耍海盛会。

在这里,我们还听到了一个神话故事——

  相传,过去洱海里有条凶残的大黑龙,年年兴风作浪,涂炭人民。

聪明智慧的白族人民雕一条黄木龙,放进洱海去同黑龙决斗。

两条龙在洱海中展开了恶战,白族人民聚集在岸上为黄龙呐喊助威。

黄龙斗累了伸出头来,大家一齐扔去馒头:

黑龙伸出头来,大伙丢下石头。

于是黄龙越斗越强,黑龙又饥又乏,被咬得遍体是伤,慌忙逃往漾濞江。

  从此,海水外泄,风平波静。

为了纪念这一胜利,每年到了这一天,白族人民身穿盛装,撑起花伞,从四面八方乘船或步行赶来耍海。

在耍海的日子里,洱海里白帆点点,岸上人山人海。

人们只起唢呐,唱着《大本曲》,对着调子,舞着霸王鞭,跳起仙鹤舞,尽情欢乐。

同时,举行一年一度的“赛龙舟”活动,龙舟一般用洱海里大型的木船改装而成,在长约十米,宽约三米的风帆上,披红挂绿、张灯结彩。

桅杆上扎有五颜六色的“连升三级”的大斗,并拴上铜锣,尾舵上竖有松枝,船舷上画着叱咤风云的“黄龙”和“黑龙”,中间镶嵌一面圆“宝镜”。

随着一声号令,各村寨的龙舟竞发,人们唱着赛舟调,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每年7、8月开海捕鱼是大理环洱海地区人民群众数千年来的传统。

XX年开始的大理洱海开海节,以大理渔文化为主线,充分展示大理白族传统的开海祭祀活动、渔猎方式、食鱼文化和双廊白族渔村4000多年的古老习俗和迷人风貌。

手摇双橹的渔民、迅捷灵敏的鱼鹰、做工精致的鱼罩、结实耐用的丝网、朴实趁手的搬罾,流传千年的传统捕鱼场景再次展现在人们面前。

白族古老的水上竞技活动赛龙舟和开海祭祀活动也同时举行。

  迈进双廊古渔村,走入玉几岛,在这迷人的地方,真是叫人身旷神怡。

远看,太阳照在洱海上,波光粼粼浪花点点。

近观,岸边各种花草争奇斗艳,把个岛上渔村家家户户妆点的好似海上花园一般。

  不久,我们看到了一个环境特别清静雅致、散发着静谧芬芳的楼房。

导游告诉我们,这就是全国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原来居住的别墅。

靠近这个别墅,我们大口的呼吸着洱海带来的清新空气,让一束束花草唤醒着我们心灵清爽心情,听着洱海让人内心沉静的水声,大家陶醉了。

  下午的时光,我们在双廊小巷子里上上下下地穿梭漫步,钻进玉几岛的太阳宫和青庐,一个又一个的小情调之地,是那么境界至美,叫人流连忘返。

不知道在这个清净空灵的状态下,住上10天半月的,是否能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去到小池塘里赏赏小花草,匆匆瞥见街边探出头的三角梅,我们在琢磨那些房子的墙壁上为什么会嵌入贝壳?

去拍那些清新雅的粉墙画壁,换上新买的衣服在洱海边拍拍照,让一盆花儿成为我们最好的模特……这些曾经觉得如此平凡的事情,在双廊却让你有优雅的心情去配合。

  当然,我们最爱的时刻还是落日时分,晚霞映红了大家的脸儿,我们就那样自在舒服地坐在客栈的露台上,尽情伸展着四肢,闭上眼睛养养神,或者睁开眼睛看看这百看不倦的洱海和云朵。

看着天色慢慢变暗,看着村庄的灯光和星光慢慢点亮,依旧静静地坐在露台上,品味着这世外桃源仙境一般的氛围,想着自己或快乐或忧伤的心事,渐渐陷入人生难得一现的美梦之中。

  3古城丽江故事多

  万俊华

  云南有个丽江,丽江有个古城。

凡来过古城的人都说值得一去。

于是,我选择云南旅游,因为这里有丽江古城。

  从象山山麓澄碧如玉的玉泉公园出来,我们顺着从古城西北端悠悠流至城南的玉泉水来到被称作为“高原姑苏”“东方威尼斯”的丽江古城。

因为丽江古城就是因为有玉泉水贯穿全城将古城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再分成无数股支流。

城内亦有多处龙潭、泉眼出水。

古城利用这种有利的条件,街道自由布局,不求网络的工整,主街傍河,小巷临渠,清澈的泉水穿街流镇,穿墙过屋,“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诗意是这座古城的真实写照,这里虽是云贵高原小镇,却颇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据说,丽江的世界文化遗产由白沙古镇、束河古镇和大研古镇三部分组成,但对于我们来说,吸引力最大的是大研古镇。

大研古城是它们的集中代表,所以人们常常把它叫作大研古城或大研镇。

而且大研古城位于丽江盆地的中心,古城的西南角耸立着酷似书天巨笔的文笔锋,丽江盆地则象一方碧玉做成的大砚台,古时“研”和“砚”相通,所以古城叫大研。

  说话间,我们便到了古城城口最引人注意的一双水车,有人说它是子母水车,也有人说它是情人水车。

过去古城里就有水车,今天在一些偏远之地也在使用。

在水车边上,紧接着右边是写有江泽民主席题词的照壁: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

古城里有三房一照壁的民居,那照壁就象各位嘉宾看到得着一块。

再往右是水龙柱,龙是管水的,古城里的土木建筑最怕火,但水能克火,所以这个水龙柱代表古城人民免除火灾的愿望。

千百年来,古城人民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古城,也请各位朋友象古城人民一样爱护古城,不乱扔烟头垃圾。

再看世界文化遗产标志,圆圈代表地球、自然,方框代表人类创造的文明,圆圈和方框相连,代表人与自然要和谐统一,丽江古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杰作。

右边的这些石刻称得上是丽江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浓郁的纳西风情画。

我们脚下是“巴格图”,是纳西先民根据五行学说创造的,东巴祭司常用它来定方位和占卜等。

  从导游解说中,我们了解到,古城形成于南宋后期,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三万人,1986年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除了同苏州古城一样具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外,还在古城选址、街道和房屋布局、纳西民居等方面别具一格。

  接下来,我们随导游一同到古城深处游览一翻。

一条小巷、一户人家,一不小心你就站在了一百年的历史上了,这种感觉,在路上、在各个庭院中,您随处都能感受到。

所以这座古城不是因为拍戏或是故弄玄虚而建的,是一座真实的活着的古城,不信您看看脚下,您就会觉得比刚才走的路光滑多了,一块块的五花石板,象是有许多碎石沾在一起,但它是一种丽江特有的乐角岩,采自周围的山上,因为五颜六色,所以当地人称五花石,人行马踏,经过几百年,磨得光滑透亮,雨水一流,诗意就在你脚下了,这条街就叫新华街。

在街道两旁,偶尔会看到一些人家门上贴有不同颜色的对联,纳西人有人仙逝,都要纪念三年,第一年白联黑字,第二年绿联黑字,第三年贴对联,这是纳西人对死去亲人的怀念,经过一些林立的铺面,清澈的河水,小桥垂柳便印入大家眼帘,而在各位都没有见过的这么清澈的河边看到了一排排的桌椅和一阵阵的音乐传入耳中,这便是客人所谓的“洋人街”,但这条街上的铺面并非洋人所开,这里的酒吧又书生气的,有叛逆性的,有纯生意性的,各人可各取所需。

  城市里的人到丽江“充电”的方便之处就是在酒吧找感觉,尤其以外国人为多。

有酒有朋友,有小桥流水,只要不醉,人生是可找到一刻逍遥的。

  在经过酒吧街之后,我们便看到了一座小石桥,因为早先这里是卖豌豆的,所以称为豌豆桥。

桥西的小门楼便是科贡坊,科贡坊的名于坊后小巷,清朝嘉庆年间,巷内杨家有两兄弟同时中举,到道光年间,弟弟又中举。

此事是丽江人得意之事,官府为了表彰杨家,激励来者,特立此坊。

站在这里向东望去,眼前一片开阔,这便是中心四方街,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广场,占地约五亩。

  为什么这里叫四方街?

我们问导游。

  导游说:

这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为广场的形状很象方形的知府大印,由土司取名叫四方街,取“权镇四方”之意;也有人说这里的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是四面八方的人流,物流集散地,所以叫四方街。

  那么四方街为什么这样有名呢?

有的朋友又提了个问题。

  导游接着说:

如果说我国北方有一条世界闻名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的话,我国南方也有一条被称为“茶马古道”的贸易通道,它是藏区以及丽江的马匹、皮毛、藏药等特产和南方的茶叶、丝绸、珠宝等商品的一条贸易通道,丽江古城就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四方街则是这个重镇的贸易中心。

从古到今,四方街都是一个露天集市,这个集市从开始至今有三百年的历史了。

  有谁知道四方街有哪四种称谓吗?

这次导游买起了关子,先不说,考考游客,看有谁能此题答上来。

  这我知道。

有位年约40岁的中年人如数家珍:

要体会到四方街的一天,才能领略到其中的奥妙。

清晨,早起的人们开始买早点,是朦朦胧胧正在伸赖腰的四方街;午间,买铜、买山货、买小吃的商贩组成繁荣的市面,这是精力旺盛的四方街;天刚黑,生意人回家了,又经过一次摩擦的五花石板还剩着人和阳光的余温,在桥头晒太阳的老人换成了孩童嬉戏,两侧酒吧又透出夜色的油光,这是化了妆的四方街;凌晨两点左右,四方街人去街空,小巷深不可测,只有流水之声高低起伏,这是素面朝天的四方街。

  你怎么会知道的这么多呀?

导游好奇的问:

是不是故地重游呀?

  这位中年人感慨的说:

我还知道,丽江男人一生有三件大事,盖房子、娶媳妇、晒太阳。

丽江男人对种花、养鸟、写字、画画、打麻将有着特别的嗜好和特别多的时间,男人擅长一切在院内的活动,除此之外,他们最爱的一项户外活动便是坐客,而纳西女人一年当中只有在大年初一才能睡一天的懒觉。

从“盼吉妹”到“阿奶”眨眼的功夫却单纯只有两个字“勤劳”,纳西女人从早到晚干活,从体力活到小生意,从收拾田地到杀猪,从缝补衣服到生火做饭,个个像下凡的仙女,而男人们则闲了下来,这一闲就不得了。

纳西人中文人辈出,令人目不暇接,不能不说是纳西女人养出了纳西文化。

是呀,“丽君从来喜植树,山城无处不飞花”。

  还有呀,这位中年人面对古城的民居建筑,又给我们上起了一堂纳西族民居建筑课:

纳西族民居善于学习也可反映在古城的民居建筑上。

古城民居在广泛吸收汉、藏、白等民族建筑风格的同时,也把本民族的建筑文化和审美意识融于其中,形成了许多具有纳西特色的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数院等建筑风格,并在门楼、前廊的设置和天井铺地、六合门及其装饰等方面形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如果问四合院里哪一部份最富有特色,那就是堂屋的六合门和六合门上的窗蕊—“四季博古”。

虽说这些也是学习汉、藏、白等民族文化的结果。

但是到了现在,已没有哪一个民族像纳西族这样每家都必有六合门和“四季博古”。

您看这六合门,可装可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