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学习四川省宜宾市届高三理综上学期半期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44225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90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K12学习四川省宜宾市届高三理综上学期半期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配套K12学习四川省宜宾市届高三理综上学期半期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配套K12学习四川省宜宾市届高三理综上学期半期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配套K12学习四川省宜宾市届高三理综上学期半期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配套K12学习四川省宜宾市届高三理综上学期半期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配套K12学习四川省宜宾市届高三理综上学期半期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配套K12学习四川省宜宾市届高三理综上学期半期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配套K12学习四川省宜宾市届高三理综上学期半期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配套K12学习四川省宜宾市届高三理综上学期半期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配套K12学习四川省宜宾市届高三理综上学期半期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配套K12学习四川省宜宾市届高三理综上学期半期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配套K12学习四川省宜宾市届高三理综上学期半期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配套K12学习四川省宜宾市届高三理综上学期半期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配套K12学习四川省宜宾市届高三理综上学期半期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配套K12学习四川省宜宾市届高三理综上学期半期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配套K12学习四川省宜宾市届高三理综上学期半期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配套K12学习四川省宜宾市届高三理综上学期半期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配套K12学习四川省宜宾市届高三理综上学期半期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配套K12学习四川省宜宾市届高三理综上学期半期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配套K12学习四川省宜宾市届高三理综上学期半期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套K12学习四川省宜宾市届高三理综上学期半期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

《配套K12学习四川省宜宾市届高三理综上学期半期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K12学习四川省宜宾市届高三理综上学期半期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配套K12学习四川省宜宾市届高三理综上学期半期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

配套K12学习四川省宜宾市届高三理综上学期半期测试试题无答案

四川省宜宾市2018届高三理综上学期半期测试试题(无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

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D2C12N14O16

第I卷

一、选择题:

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的有丝分裂产生的变异可遗传给后代

B.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C.衰老细胞内染色质的收缩会影响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D.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时,可以选择菠菜叶的下表皮细胞

B.用健那绿染液对线粒体进行染色时,需先将细胞用盐酸进行解离

C.脂肪的鉴定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的脂肪颗粒

D.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加倍与观察细胞中DNA和RNA分布的两个实验中使用的盐酸作用相同

3.下列关于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分子物质以胞吞或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

B.人体细胞运输K+的速率都受氧气浓度的影响

C.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水能从细胞外向细胞内运动

D.神经纤维受刺激时Na+内流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4.在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F1产生的雄配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B.F1产生基因型为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自由组合

D.F1产生4个雌配子,比例为1∶1∶1∶1

高2015级理科综合第1页共14页

5.在显微镜下观察被荧光标记的某动物的睾丸细胞,等位基因A、a,B、b被分别标记为红色、黄色,蓝色、绿色。

①②③④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

不考虑基因突

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推测正确的是

A.①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有4种颜色的荧光点,各2个

B.②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有2种颜色的荧光点,各1个

C.④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有2种颜色的荧光点,各1个

D.③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有3种颜色的荧光点,各1个

6.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

枯草杆菌

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位的

氨基酸序列

链霉素与核糖

体的结合

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

的存活率(%)

野生型

0

突变型

不能

100

注P:

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突变型的产生可能是染色体上基因中碱基对替换的结果

B.S12蛋白会在核仁中与RNA构建成细胞的核糖体

C.链霉素能够抑制野生型枯草杆菌的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D.链霉素可以诱导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

7.中国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

B.“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说明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黄金

C.“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柳絮”中含纤维素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包含了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g可以用电解熔融MgCl2制得

B.SO2可以用浓硫酸干燥

C.氨水能溶解Al(OH)3

D.SiO2能与氢氟酸反应

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氯气可用于消毒:

Cl2+H2O=2H++Cl-+ClO-

B.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

Fe3++Cu=Fe2++Cu2+

C.铝制容器不能盛装碱液:

2Al+2OH-=2AlO-2+H2↑

D.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Ca2++2ClO-+CO2+H2O=CaCO3↓+2HClO

高2015级理科综合第2页共14页

10.设NA为阿伏加徳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SO3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1NA

B.1.8g重水(D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NA

C.1molNa2O2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3NA

D.10g46%的乙醇水溶液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0.6NA

11.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

粉末变红

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发

生反应

B

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

合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氧化性:

Fe3+>I2

C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

溶液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D

将盐酸滴入Na2CO3溶液

产生气泡

非金属性:

Cl>C

12.已知2A(g)B(g)+C(g)ΔH<0,正反应的平衡常数与逆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

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曲线N表示正反应的平衡常数

B.T1℃时,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3molA,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66.7%

C.T1℃时,若容器中n(A)∶n(B)∶n(C)=2∶1∶4,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D.若v正(A)∶v逆(B)=1∶2,则该反应正向进行

13.肼(N2H4)和N2O4可做火箭推进剂。

已知:

①N2O4(g)2NO2(g)△H=+56.9kJ/mol

②N2(g)+2O2(g)=2NO2(g)△H=+67.7kJ/mol

③N2H4(g)+O2(g)=N2(g)+2H2O(g)△H=-534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2H4(g)的燃烧热为534kJ/mol

B.2N2H4(g)+N2O4(g)=3N2(g)+4H2O(g)的反应热为:

△H=-1078.8kJ/mol

C.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N2H4(l)和N2H4(g)分别与N2O4反应,前者放出的热量多D.反应②中,每吸收13.54kJ热量,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8mol

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

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运用了假设法

B.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用实验直接验证

C.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到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

D.1687年,牛顿正式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精确测定了引力常量G

高2015级理科综合第3页共14页

15.甲、乙两物体分别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由同一起点线同时出发,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分别是1s末和4s末

B.乙在前2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s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2s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

D.在0~6s内,合外力对乙所做的功不为零

16.如图所示,轻质不可伸长的晾衣绳,两端分别固定在竖直杆M、N上的A、B两点,悬

挂衣服的衣架挂钩是光滑的,挂于绳上处于静止状态。

如果只改变一个条件,当衣架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的右端B点稍微上移,绳子拉力变小B.将杆N向右移一些,绳子拉力变大

C.绳的两端高度差越小,绳子拉力越小

D.若挂质量更大的衣服,则衣架悬挂点右移

17.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被人用手由静止向上提高1m,这时物体的速度大小是2m/s,取g=10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手对物体做功4JB.合外力对物体做功2J

C.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10JD.物体的机械能增加了2J

18.2016年2月11日23∶40左右,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首次宣布发现了引力波.它

来源于距地球之外13亿光年的两个黑洞(质量分别为26个和39个太阳质量)互相绕转最后合并的过程。

这一发现,证实了爱因斯坦100年前的预测,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为发现引力波作出贡献的三位美国科学家。

合并前两个黑洞互相绕转形成一个双星系统,关于此双星系统,只考虑双星间的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黑洞绕转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B.两个黑洞的质量分别与各自绕转的线速度大小成反比

C.两个黑洞绕转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D.质量大的黑洞旋转半径大

19.如图所示,有一固定的且内壁光滑的半球面,球心为O,最低点为C,在其内壁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小球A和B,在两个高度不同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A、B两球与O点的连线与竖直线OC间的夹角分别为α=53和

β=37(cos53=0.6,cos37=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两球所受支持力的大小之比为2:

3B.A、B两球运动的周期之比为3:

4

C.A、B两球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4:

3

D.A、B两球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6:

9

20.如图所示,为汽车牵引力F与车速v之间的F

关系图像。

若汽车质量为2×103kg,由静止开始沿平直公路行驶,且行驶中阻力恒定,设其最大车速为30m/s,则正确的是

A.汽车所受阻力大小为2×103N

B.汽车车速为15m/s时,功率为3×104W

C.汽车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3m/s2D.汽车做匀加速运动的距离为25m

高2015级理科综合第4页共14页

21.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有大小相同、质量分别为M=0.6kg,m=0.2kg的甲、乙两小球,中间有一被压缩锁定的轻质弹簧(弹簧与两球不栓接),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Ep=10.8J,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解除锁定,小球乙脱离弹簧后滑向与水平轨道相切、半径R=0.425m的竖直光滑半圆形轨道,g取10m/s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甲离开轻弹簧时获得的速度大小为9m/s

B.弹簧弹开过程,弹簧弹力对小球甲的冲量大小为1.8N·sC.小球乙从轨道底端B运动到顶端C的过程中,所受合外

力冲量大小为3.4N·s

D.若半圆轨道半径可调,则小球乙从C点飞出后,落在水

平面上的水平距离随轨道半径的增大而增大

第II卷

三、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必

须作答。

第33~35题为选考题,考生必须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7分)

如图甲所示,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某同学用包有白纸的质量为1.00kg的

圆柱棒替代纸带和重物。

将蘸有颜料的毛笔固定在电动机的飞轮上并随之匀速转动,以替代打点计时器。

烧断悬挂圆柱棒的线后,圆柱棒竖直自由下落,毛笔就在圆柱棒面的纸上画出记号。

设毛笔接触棒时不影响棒的运动,测得记号之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电动机铭牌上标有“1200r/min”字样。

甲乙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毛笔画相邻两条线的时间间隔T=________s;

(2)在毛笔画下记号“3”到画下记号“6”的这段时间内,棒动能的增加量为________J,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________J。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取g=9.8m/s2,结果保留

三位有效数字)

23.(8分)

两位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实验中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斜槽轨道尽量光滑以减小误差

B.斜槽轨道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C.入射球A每次必须从轨道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D.两球的质量必须相等

高2015级理科综合第5页共14页

(2)测量所得入射球A的质量为mA,被碰小球B的质量为mB,图甲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水平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A从斜轨上的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找

到其平均落点的位置P,测得平抛射程为OP;再将入射球A从斜轨上同一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与静止在轨道末端的球B相撞,分别找到球A和球B相撞后的平均落点M、N,测

得平抛射程分别为OM和ON。

当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

________时,说明两球碰撞中动量守恒;如果再满足表达式________时,则说明两球的碰撞为弹性碰撞;

(3)乙同学也用上述两球进行实验,但将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装:

如图乙所示,将白纸、复写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条上,用来记录实验中球A、

球B与木条的撞击点。

实验时,首先将木条竖直立在轨道末端右侧并与轨道接触,让入射球A从斜轨上起始位

置由静止释放,撞击点为B′;然后将木条平移到图中所示位置,入射球A从斜轨上同一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确定其撞击点P′;再将入射球A从斜轨上同一起始位置

由静止释放,与静止在轨道末端的球B相撞,确定球A

和球B相撞后的撞击点分别为M′和N′.测得B′与N′、P′、M′各点的高度差分别为h1、h2、h3。

若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________时,则说明球A和球B碰撞中动量守恒。

24.(12分)

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长L=5m的轻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一质量m=1kg

的小球。

将轻绳伸直拉至水平,小球由位置A静止释放,小球运动到最低点O时轻绳刚好被拉断。

O点下方有一倾角θ=45°的固定斜面,小球恰好垂直打在斜

面上,取g=10m/s2,求:

(1)轻绳刚要拉断时绳的拉力大小;

(2)小球从O点运动到斜面的时间。

25.(20分)

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光滑斜面倾角为θ,底端固定一垂直于斜面的挡板C,

在斜面上放置长木板A,A的下端与C的距离为d,A的上端放置小物块B,A、B的质量均

为m,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

2tanθ(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同时由静止

释放A、B,A与C发生碰撞的时间极短,无动能损失,且小物块B不会与挡板C发生碰撞、运动过程中小物块B始终没有从木板A上滑落,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求:

(1)从释放A、B到木板A与挡板C发生第一次碰撞所需要的时间;

(2)木板A与挡板C发生第一次碰撞后,当木板A上滑到最高点时,小物块B的速度大小;

(3)从释放A、B到木板A与挡板C发生第二次碰撞的瞬间,小物块B运动的位移大小.

高2015级理科综合第6页共14页

26.(14分)

I.NaH和NaAlH4都是重要的还原剂。

(1)NaH的电子式是________。

(2)NaAlH4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II.氮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3)食物蕴含的基本营养素中,属于含氮高分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填名称),其水解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填名称)。

(4)水体中氨气和铵根离子(统称氨氮)总量的检测备受关注。

利用氨气传感器检测水体中氨氮含量的示意图如下:

①利用平衡原理分析含氨氮水样中加入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

②通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

③若利用氨气传感器将1L水样中的氨氮完全转化为N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10-4mol,则水样中氨氮(以氨气计)含量为________mg·L-1。

(5)烟气中的氮氧化物(NOx)是主要大气污染物,除去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叫脱硝。

乙烯可用于烟气脱硝,在其他条件一定时,脱硝率与温度、负载率(分子筛中催化剂的质量分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为达到最大的脱硝率,应选择的反应温度和负载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高2015级理科综合第7页共14页

27.(15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把铝片投入到无色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加入饱和氯化钠溶

液后,铝片表面有少量气泡,溶液中出现许多细小的气泡,管口逸出有明显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使KI-淀粉试纸变蓝,溶液变为浅黄色,久置溶液变为橙红色,经检验,溶液中含有极少量铝离子。

兴趣小组同学对反应原理展开如下探究:

(1)铝片投入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原因是________;在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后,铝片表面产生少量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提出问题】溶液为什么会变为黄色?

【提出假设】i.铝与浓硝酸反应所致;ii.浓硝酸与氯化钠反应所致。

(2)根据实验,判断假设i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1:

探究浓硝酸与氯化钠溶液是否反应

针对假设ii,进行如下实验:

(3)实验1证明假设ii成立,溶液变为浅黄色的原因一定与NaCl中的________(填离子符号)有关。

操作

现象

取3mL浓硝酸于小试管中,加入0.5mL饱和氯化钠溶液,在管口放KI-淀粉试纸。

溶液中出现许多细小的气泡,溶液变为浅黄

色,久置溶液变为橙红色,管口有明显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可使KI-淀粉试纸变蓝。

查阅资料:

氯化亚硝酰(NOCl)易挥发,为黄色气体或深红色液体,遇水反应生成亚硝酸、硝酸、NO、HCl。

(4)氯化亚硝酰(NOCl)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实验2:

探究浓硝酸与氯化钠的反应原理

如右图,向盛有1g氯化钠晶体的具支试管中加入3mL浓硝酸,在注射器内放入一张润湿的红纸,连接具支试管与注射器。

打开止水夹,红纸很快褪色,一段时间后,注射器内收集到黄色气体,试管内的溶液变为橙红色。

取下注射器,吸入适量蒸馏水,振荡,针筒中气体颜色褪去,吸入氧气又变成红棕色。

(5)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________。

(6)经分析黄色气体中含有氯化亚硝酰(NOCl)。

湿润的红色纸条褪色,说明浓硝酸与氯化钠反应生成的气体中含有________。

【实验结论】

(7)综上,浓硝酸与氯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高2015级理科综合第8页共14页

28.(14分)

工业上利用碳的氧化物合成甲醇和尿素,以缓解污染和温室效应。

I.用CO和H2合成甲醇:

CO(g)+2H2(g)CH3OH(g)△H=-99kJ/mol。

(1)已知反应中的相关化学键键能如下:

化学键

H-H

C-O

C≡O

H-O

C-H

E/(kJ/mol)

436

343

1076

x

413

则x=。

(2)已知T℃时,测得此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60mol-2•L2。

此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开始只加入CO和H2,反应到10min末,测得各组分浓度如下:

物质

CO

H2

CH3OH

浓度/(mol/L)

0.10

0.20

0.40

①10min内,v(H2)=________。

②10min末,v(正)___v(逆)(填“>”“<”或“=”)。

③生产过程中,合成气要进行循环,其目的是________。

II.用CO2和NH3合成尿素:

CO2(g)+2NH3(g)CO(NH2)2(g)+H2O(g)△H。

(3)在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温度T1、T2下测得CO(NH2)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

..

A.为提高CO(NH2)2的产率,可加压、增大CO2浓度或加入催化剂

B.T1>T2,△H<0

C.N点的v(逆)

D.该反应进行到M点放出的热量大于进行到W点放出的热量

(4)某小组探究起始时反应物的氨碳比[n(NH3)/n(CO2)]对尿素合成的影响。

一定温度下,在1L恒容密闭容器中,将总物质的量为3mol的NH3和CO2以不同的氨碳比进行反应,实验测得平衡体系中各组

分相关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曲线c表示平衡体系中尿素的体积

分数变化,曲线a表示________(填“NH3”

或“CO2”)的转化率。

②M点处的平衡常数K=________,y=________。

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

..

A.其他条件不变,随着氨碳比的增加,CO2的转化率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小B.当氨碳比>2时,转化率NH3

C.若反应物总物质的量恒定,当氨碳比等于方程中计量数之比时,产量最大

D.改变条件使平衡正向移动,生成物的体积分数一定增大

高2015级理科综合第9页共14页

29.(10分)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宜宾某经济植物光合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

(1)组成叶绿素的元素除C、H、O外,还包括________。

由图甲可知,叶绿素含量随着遮光面积的增加而________(升高或降低),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2)图乙表示初夏某天在遮光70%条件下,温度、光照强度、该植物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气孔张开的程度)的日变化趋势。

8:

00到12:

00光照强度增强而净光合速率降低,主要原因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若去除遮光物(其他条件不变),短时间内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C3化合物的含量________(增加或减少)。

原因是________速率不变,而光照增强,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增加,________速率加快。

30.(9分)

下列图A为细胞结构示意图,图B表示图A细胞核中某结构及其成分。

据图回答问题。

(1)从图A中可看出,通过囊泡形式进行转化的生物膜有________(填文字)。

若图A

所示为浆细胞,将其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细胞培养液中培养,则

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其细胞核中的DNA检测到放射性。

(2)鉴定图B中成分⑤的试剂为________。

为促进⑤和⑥的分离,可用的试剂为________。

图B中的基因1和基因2的差异表现在________。

(3)图B中基因1控制合成了一段氨基酸序列为“—组氨酸—谷氨酸—”的短肽,转运组氨

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GUG、CUU,则基因1中决定该段氨基酸序列的

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为________。

(4)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

下列物质经核孔向细胞核方向运输的有________(填番号)。

A.tRNAB.RNA聚合酶C.DNA聚合酶D.mRNA

高2015级理科综合第10页共14页

31.(10分)

图甲表示三个神经元组成的反射弧(与小腿肌肉收缩有关),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

(2)兴奋在②上的传导形式______。

当兴奋传导到⑤处时,会释放______,并能使_______。

(3)若在d处给予一个适宜的刺激,预测b、c两点的兴奋情况、得出实验结论并分析产

生该结果的原因。

①预测结果:

________。

②实验结论:

________。

③分析原因:

________。

32.(10分)

研究者利用白色种皮水稻(2N=24)甲与黑色种皮水稻乙杂交,得到子代全部为灰色种皮水稻丙。

设种皮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