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45067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西方经济学》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西方经济学》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西方经济学》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西方经济学》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西方经济学》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西方经济学》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西方经济学》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西方经济学》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西方经济学》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西方经济学》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西方经济学》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西方经济学》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西方经济学》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西方经济学》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西方经济学》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西方经济学》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西方经济学》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西方经济学》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西方经济学》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ocx

《《西方经济学》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ocx

《西方经济学》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分析各种宏观经济问题与决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

第一、二节是要说明在假设总供给为既定的条件下,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

第一节是一种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即不考虑总供给和货币对总需求的影响。

第二节引入货币因素,说明货币、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说明总供给与总需求共同决定国民收入的原理。

通过本章教学,要掌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为分析经济问题和经济政策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

总供给既定时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消费函数、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乘数的含义与计算;总需求曲线的含义;三种不同的总供给曲线;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的影响;短期总供给曲线变动及其对国民收入与价格的影响。

教学难点:

乘数的计算;IS曲线;LM曲线;IS-LM曲线变动的影响。

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1、GDP

GDP是指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注意:

(1)指一国在本国领土内所生产的产品与劳务。

既包括本国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与劳务,也包括外国企业或合资企业在本国生产的产品与劳务。

(2)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

仅计算本年度产品价格总和,而不包括以前产出。

在某一年转手的以前建成的房屋的交易中房屋的价值不应计算在该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中,但在这一交易中所提供的劳务,即佣金,是该年的劳务,应计算在该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中。

(3)是指最终产品的总值

最终产品finalproductgoods:

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goods:

在以后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的产品。

经过一些制造或加工过程,但还没有达到最终产品阶段的产品。

许多产品既可作为最终产品又可作为中间产品。

(4)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产品,而且包括无形产品—劳务。

(5)按照市场价格计算。

不经过市场销售的最终产品(如自给性产品、自我服务性劳动等)没有价格,也就无法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

GDP的缺陷:

(1)很多经济活动无法计入GDP。

例如,一些没有经过市场交换程序的经济活动,如家务劳动等,不在GDP统计范围以内。

(2)GDP反映福利水平变动存在较大局限性。

GDP反映产量变动,但产量变动不等于福利变动:

精神满足程度,闲暇福利,分配状态,环境质量等。

修改:

绿色GDP——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

绿色GDP是一种解决办法,但目前实践不可行。

面临着许多技术、观念和制度方面的障碍。

例如,挪威、芬兰、法国、美国、墨西哥等率先实行了绿色GDP。

2、实际GDP与名义GDP

名义GDP:

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实际GDP:

按不变价格计算的某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可用以衡量通货膨胀情况。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把国内生产总值除以人口总数就得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GDP与GNP

GNP按照国民原则。

以本国公民为统计标准。

本国居民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

GNP的一部分可以来自国外。

GDP按照国土原则。

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其人口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外国的本国居民。

是指本国与外国居民在国内或本国领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1、支出法(最终产品法)

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起来为C+I+G+(X-M)。

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C】消费(consumption)即居民支出,一般占到GDP一半以上。

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不包括建造住宅。

【I】投资(investment)=固定投资+存货投资

固定投资(fixedinvestment)=居民住房投资+企业固定投资。

注意:

固定的含义是可以长期存在和使用。

存货投资(inventoryinvestment)是企业持有存货数量的变化,即产量超过实际销售量的存货积累。

包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存货应该是净存货(即年初存货与年底存货的差额),而不是年底的实际存货量。

宏观经济学假定折旧为零,即把投资和净投资看作同一个概念。

【G】政府购买(Governmentpurchase)是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

不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

因为转移支付仅仅把收入转移,没有交换的产生。

【X-M】净出口(netexports)是出口减去进口得到的差额。

表示本国最终产品和服务有多少通过外国人支出而实现了它们的市场价值。

是国外对本国产品与劳务消费的净支出。

2、收入法(要素收入法)

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为W+i+R+E

3、部门法(生产法)

按提供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

衣服是最终产品,其他均为中间产品。

在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只计算服装的价值300,或计算在各生产阶段的增值,同样也是300。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以支出法为基本方法。

三、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基本总量

1、国内生产净值

一国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折旧后的产值。

NDP=GDP-折旧。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的差别是:

折旧。

2、国民收入(狭义)

一国一年内各种生产要素所得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亦即

NI=NNP-间接税

间接税:

能够转嫁税负,即可以通过提高商品和劳务的售价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的税收。

一般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征收,如增值税、营业税、关税等。

直接税:

不能转嫁税负,即只能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的税收。

一般在收入环节征收,如所得税。

3、个人收入(PI)

一国一年内个人所得全部收入。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

4、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一国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PDI=PI-个人所得税=消费+储蓄。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

GDP-固定资产折旧=NDP

-间接税=NI

-企业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PI

-个人所得税=DPI

例题:

如果某一年份某国的最终消费为8000亿美元,国内私人投资的总额为5000亿美元(其中500亿美元为弥补当年消耗的固定资产),政府税收为3000亿美元(其中间接税为2000亿美元,其他为个人所得税),政府支出为3000亿美元(其中政府购买为2500亿美元、政府转移支付为500亿美元),出口为2000亿美元,进口为1500亿美元;根据以上数据计算GDP、NDP、NI、PI与DPI。

解:

GDP=C+I+G+(X-M)=8000+5000+2500+2000-1500=16000

NDP=GDP-固定资产折旧=16000-500=15500

NI=NDP-间接税=15500-2000=13500

PI=NI+政府转移支付=13500+500=14000

DPI=PI-个人所得税=14000-(3000-2000)=13000

四、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四部门经济是指由厂商、居民户、政府和国外部门组成的现实经济,又称开放经济。

厂商的经济活动

厂商是指独立地作出生产经营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

经济活动——投资(I)即指厂商对投资品的需求或支出。

居民户的经济活动

居民户是指能独立地作出消费决策的基本单位。

经济活动——消费与储蓄:

①消费(C);②储蓄(S)

政府的经济活动

政府是指依法组建具有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的机关。

经济活动——税收与政府支出:

①税收(T);②政府支出(G):

G=政府购买+转移支付

国外部门的经济活动

国外部门是指与本国经济活动相关联的其它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厂商和居民户。

经济活动——出口与进口:

①出口——(X);②进口——(M)

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国民经济均衡的条件:

1、总需求

指整个社会对产品与劳务需求的总和。

社会总需求量(Yd)=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国外需求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

=C+I+G+X

2、总供给

指整个社会在某一时期所能提供的总产出。

社会总供给(YS)=国内生产要素的供给+政府的供给+国外要素供给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税收+进口

=C+S+T+M

3、总供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

C+I+G+X=C+S+T+M

I+G+X=S+T+M

注入=漏出

如果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则生产短缺,价格上涨,国民经济扩张。

如果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则生产过剩,失业增加,国民经济萎缩。

因此,国民经济应力求平衡。

第二节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我国现阶段还要不要倡导“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消费方式?

一、消费与储蓄

消费(C)是居民户对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是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

储蓄(S)是指收入中除用于消费外的余额。

影响消费的因素:

收入水平、价格水平、价格预期、利率水平、消费信贷等,其中收入水平是主要的因素。

(一)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消费函数是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消费是收入的增函数。

如果用C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则消费函数是:

C=f(Y)

储蓄函数是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储蓄是收入的增函数。

如果用S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则储蓄函数是:

S=f(Y)

②长期消费函数:

C=by其中b为长期边际消费倾向。

•长期储蓄函数:

C=(1-b)y

(二)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

①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APC=c/y

•平均储蓄倾向(APS)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APS=s/y

②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MPC=△c/△y

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APS=△s/△y

收入

消费

储蓄

APC

APS

MPC

MPS

500

500

0

1.000

0.000

/

/

600

590

10

0.983

0.017

0.9

0.1

700

670

30

0.957

0.043

0.8

0.2

800

740

60

0.925

0.075

0.7

0.3

900

800

100

0.889

0.111

0.6

0.4

1000

850

150

0.850

0.150

0.5

0.5

消费与储蓄的关系:

•Y=C+S

•APC+APS=1

•MPC+MPS=1

(三)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

凯恩斯认为,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国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得越来越小。

推论:

①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大于短期边际消费倾向;②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小于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

二、投资乘数理论

乘数是指国内生产总值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

1、投资乘数形成的原因

2、投资乘数的计算

乘数一般是小于1大于0的。

例:

某部门投资100万元,边际消费倾向为0.8,试计算投资乘数?

部门

收入增加

消费增加

储蓄增加

A

100

80

20

B

80

64

16

C

64

51.2

12.8

社会总计

500

400

100

 

3、投资乘数的作用

①作用

当总需求增加时,引起国民收入成倍增加;当总需求减少时,引起国民收入成倍减少。

正因其作用的双面性,人们称之为“双刃之剑”。

②局限

乘数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条件:

一是社会上存在着闲置或未充分利用的各资源;二是经济部门中不存在“瓶颈”或“梗阻”。

三、国民收入的决定

讨论:

我国现阶段,还要不要倡导“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消费方式?

为什么?

(一)国民收入均衡条件

均衡国民收入是指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均衡条件:

AD=AS

总需求(AD)=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C+I+G+X

总供给(AS)=消费+储蓄+税收+进口=C+S+T+M

一般均衡条件:

两部门经济为:

I=S

三部门经济为:

I+G=S+T

四部门经济为:

I+G+X=S+T+M

1、如不考虑总供给,则均衡国民收入水平由总需求决定

注入(投资、政府支出、出口)增加,导致国民收入增加。

2、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变动说明均衡国民收入水平

注入(投资、政府支出、出口)增加,导致国民收入增加。

漏出(储蓄、税收、进口)增加,导致国民收入减少。

(二)节约的悖论

按照传统的道德观,增加储蓄是好的,减少储蓄是恶的。

但按现代经济观,储蓄变动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反方向变动的理论,增加储蓄会减少国内生产总值,使经济衰退,是恶的,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内生产总值,使经济繁荣,是好的。

这种矛盾被称为“节约的悖论”。

凯恩斯用“蜜蜂的寓言”说明。

他主张要采取积极的政生来刺激消费,减少居民储蓄。

评述:

有可取之处,但要注意:

①审时度势,只适宜于经济萧条时;②因地制宜,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不能贸然刺激消费。

第三节IS-LM模型

一、产品市场均衡:

IS曲线

(一)IS曲线的含义

IS:

用来解释财政政策。

I:

investment:

投资;S:

save:

储蓄。

描述产品(物品)市场达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反向变动的关系。

IS曲线上任何一点都是I=S。

i与Y成反方向变动:

i投资I、储蓄S总需求Y。

(二)利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反向变动的原因

1、利率与投资成反方向变动

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

资本使用要支付利息;

投资取决于利润率(资本的边际效率)与利息率;当资本的边际效率一定,则投资取决于利息率:

利率越高,投资就越少,利率越低,投资就越多。

2、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同方向变动

因为:

投资属于注入且具有乘数作用。

因此:

利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呈反方向变动。

(三)IS曲线的移动

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IS1IS2,——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Y增加。

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IS1IS3,——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Y减少。

二、货币市场的均衡:

LM曲线

(一)LM曲线的含义

LM:

用来解释货币政策。

L(liquidity)货币需求;M(money)货币供给。

描述货币市场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同向变动关系。

LM曲线上任何一点都是L=M。

货币市场上,i与Y成同向变动:

利率提高,总产出趋于增加;利率降低,总产出趋于减少。

(二)利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同向变动的原因

1、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愿意并能够以现金或支票存款的形式持有的资产;

货币需求的动机有:

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货币需求(L)有:

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

交易需求与预防需求主要取决于国民收入,统称为货币需求1,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

其函数为:

L1=L1(Y);

投机需求主要取决于利率,称之为货币需求2,与利息率反方向变动。

其函数为L2=L2(i);

L=L1(Y)+L2(i)

投机需求与利息率反方向变动的原因:

股票价格=股息/利率;利率上升,股票价格下降,投机者买入股票,手持用于投机的货币减少;利率下降,股票价格上升,投机者抛售股票变现,手持用于投机的货币增加。

2、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是指由中央银行的名义货币供给量与价格水平决定的实际货币供给量;

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因而货币的供给量与利率高低无关,于是货币的供给可以认为是一个政府可以控制的常量。

3、利率的决定

•均衡条件:

m=L=L1+L2;均衡利率为i0

如市场利率大于均衡利率如i1,则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人们想持有的货币量小于实际持有的货币量,因而将多余部分转而购买有价证券,则有价证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趋于i0;反之,则利率上升,趋于i0。

4、利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同向变动的原因

在特定时期,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量是一定的,因而均衡取决于货币需求。

•M=L=L1(Y)+L2(i)

•一定增加减少

•一定减少增加

•L1的增加(减少)是国民收入增加(减少)的结果;

•L2的减少(增加)是利率上升(下降)的结果;

(三)LM曲线的移动

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LM1LM2,货币供给量增加;Y增加。

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LM1LM3,货币供给量减少,Y减少。

三、IS–LM模型

IS-LM模型是说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利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决定的模型。

把IS曲线与LM曲线放在同一图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IS与LM决定了利率水平为i0,国民收入水平为Y0。

(一)IS曲线(财政政策)变动的影响

(二)LM曲线变动(货币政策)的影响

第四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曲线的含义

总需求指一个经济中对物品与劳务的需求总量,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与国外的需求。

AD=C+I+G+X

总需求曲线AD是反映总需求与物价水平之间反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二)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当物价不变而其他影响总需求的因素变动时,总需求曲线平行移动。

移动:

增加开支:

AD1→AD2;紧缩开支:

AD1→AD3

二、总供给曲线

(一)总供给曲线的含义

总供给是一个经济中对物品与劳务的供给总量。

①开始阶段,AS比较平坦,呈水平线,整个社会资源严重过剩,弹性很大。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②第二阶段,AS向右上方倾斜,产出的增加要以物价上升为代价。

(短期总供给曲线)

③第三阶段,AS呈垂直线,整个社会资源达到极限,生产能力利用完毕,产出弹性为零。

(长期总供给曲线)

(二)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当物价不变而其他影响总供给的因素变动时,总供给曲线平行移动。

移动:

⏹供给增加:

AS1→AS2

⏹供给减少:

AS1→AS3

影响因素:

①自然的或人为的灾祸;②技术变动;③工资等要素价格变动;④进口商品价格变动;

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

1、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与横轴平行

总需求的增加或减少,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较快,但价格水平不变。

●结论:

整个社会资源严重过剩,增加总需求是可取的。

2、短期总供给曲线:

向右上倾斜

总需求增加或减少,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同时引起价格水平上升或下降。

结论:

通过增加总需求来增加国民收入,要以价格水平的上升为代价。

3、长期总供给曲线:

垂直于横轴

P

AS

总需求增加或减少,只会引起价格水平上升或下降,国民收入水平始终不变。

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经济中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

结论:

整个社会资源达到极限,生产能力利用完毕,通过增加总需求只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升。

(二)短期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

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增加或减少,引起国民收入同向变动,引起价格水平反向变动。

结论:

增加总供给,不但可以增加国民收入,还可以降低价格水平。

(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应用

1、抑制总需求对付通胀

2、刺激总供给对付通胀

3、刺激总需求对付通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