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教学设计案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47165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教学设计案例.docx

《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教学设计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教学设计案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教学设计案例.docx

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教学设计案例

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教学设计

高一生物组制作人:

张桂艳

二、教材分析

1、本小节主要讲述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两项内容,即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和突变、基因重组是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本节理论性较强,但核心就是讨论种群基因频率变化规律与进化的关系。

因此,基因频率的概念、计算方法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

2、本小节与其它章节的联系

(1)与《从生物圈到细胞》中的生命结构层次有关。

(2)与后面的《生物与环境》相联系。

二、教学目标解析

1、知识目标

(1)解释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简述基因频率的概念及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3)说出突变和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

(4)举例说明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3、能力方面

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三、教学问题诊断

1、教学重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基因频率的概念及计算

(3)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实施方案

(1)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更明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体现在哪里,从而得到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基因频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思路

本小节内容理论性较强,前后顺序逻辑严密,以系列的问题推进教学进程,以教师讲解、讨论、探究的方法处理教学内容是可行的。

大致思路如下。

1.通过问题讨论引入本课。

通过讨论,使学生发现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使学生领悟到对自然选择学说的修正是必然的,并引出种群的概念。

2.通过讨论种群与物种的区别和种群与生物进化的关系,使学生理解,种群是繁殖的单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如何描述种群的遗传组成?

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4.首先依据孟德尔遗传定律,计算亲子代间基因频率,然后,讨论在自然界中,基因频率为什么不可能稳定不变,理解可能引起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

5.从分析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入手,引出变异和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并得出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但不能决定进化的方向。

6.通过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使学生理解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本小节教学安排2课时。

三、教学实施的程序

第1课时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点,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该学说的基本观点,分析下面的情境:

“如果在灰色翅(基因型为aa)昆虫的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绿色翅(基因型为Aa)的变异个体,且绿色比灰色更不易被捕食。

那么,昆虫的翅色将怎样变化?

结合学生的讨论,提出质疑:

该绿色个体一定能被选择下来吗?

为什么?

如果该绿色个体能很好生活下来,它体内的A基因怎样才能传递给子代呢?

如果Aa与其他个体交配生殖,后代还会是绿色的吗?

讨论发现,出现有利变异个体内的有利基因只有在群体中,通过有性生殖才能世代延续,另外有利变异个体的后代不一定能真实遗传。

因此,研究生物的进化,仅仅研究个体的表现型是否与环境相适应是不够的,还需要研究群体的基因组成的变化,这个群体就是种群。

怎样的一群生物个体可以称为种群呢?

一个生物“种”或“物种”与种群有何区别呢?

人们为什么要提出“种群”这个概念呢?

归纳出:

自然界的物种实际上是以一个个种群存在的,种群是物种繁衍、进化的基本单位。

它为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和物种的变化带来了方便。

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研究生物的进化必须研究种群的基因组成和变化。

如何分析种群的基因组成和变化呢?

由此人们提出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

什么是基因库?

基因频率的含义是什么?

请学生计算下面假设的种群的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

某昆虫种群中,绿色翅的基因为A,褐色翅的基因为a,调查发现,AA、Aa、aa的个体分别占20、60、20,那么A和a的基因频率各是多少?

计算得知,该种群基因A的频率为50%,基因a的频率为50%。

如果让该种群随机交配,依据孟德尔遗传定律,子一代、子二代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又会怎样呢?

从后代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计算结果中,发现了什么现象?

如果种群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世代稳定不变,生物将无法进化,显然与事实不符。

自然界种群的基因频率能世代不变吗?

为什么?

显然,同时满足以上5个条件是不可能的,即使前4个条件可以满足,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总会发生的。

为什么?

以上5种因素中哪些因素是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根本原因?

布置作业。

   

 

   学生自由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讨论认识到,绿色个体即使不被捕食者捕食,也可能因其他原因中途夭折。

学生讨论回答出只有通过有性生殖,才能将基因传给子代,将基因A保留下来。

学生依据孟德尔定律,分析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性。

 

 

 

 

 

 

学生阅读教材。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表看法。

   引导学生讨论出:

物种可以分布在自然界不同的区域,只有在可以发生随机交配、繁衍,使基因能够世代传递的一定区域内的同种全部个体的集合才是一个种群。

   学生讨论(可以没有结果)。

 

学生阅读教材有关部分。

 

 

学生计算,并介绍计算结果和方法。

 

 

学生计算。

 

 

 

学生讨论,并回答出:

基因频率在亲子代间是稳定不变的,基因型频率到子二代也会稳定下来。

   学生讨论,通过相互补充,归纳出保证种群基因频率稳定不变的5种因素:

①该种群非常大;②所有的雌雄个体都能自由交配;③没有迁入和迁出;④自然选择对不同表现型的个体没有作用;⑤这对基因不发生突变和携带这对基因的染色体不发生变异。

   学生讨论回答出:

   变异是绝对会发生的。

   变异是引发基因频率改变的根本原因。

   

   通过该问题讨论,使学生发现自然选择学说中某些观点与现代遗传学所揭示出的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之间的矛盾,体会对自然选择学说的修正是必然的。

   通过问题探讨,使学生初步了解,研究生物的进化,仅仅研究个体的表现型是否与环境相适应是不够的,还需要研究群体的基因组成及其变化。

引入种群的概念。

 

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种群。

通过比较,使学生初步理解种群和物种的区别,理解种群的概念。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并认识到,提出新的概念在研究中的意义。

使学生认识到为什么要提出并研究基因库和基因频率。

   使学生初步理解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

使学生学会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变换数据,避免学生照书回答)。

学会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方法。

 

 

使学生发现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变化规律。

使学生能够领会到自然界的种群发生变化是必然的。

 

 

使学生理解,种群的前后代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必然的,初步理解改变的根本原因是变异。

第2课时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从上节大家已经知道,自然界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是必然的。

能说明原因吗?

变异对生物进化会产生何种影响?

 

 

首先请同学们回忆变异的类型。

 

所有的变异都能导致基因频率的变化吗?

为什么?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不断质疑、启发、引导。

在三种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可以统称为突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对于种群遗传组成的改变一样吗?

为什么?

在自然情况下,突变的频率很低,且多数有害,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吗?

自然界生物进化是有方向的,生物具有普遍的适应现象。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有方向吗?

它们会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吗?

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什么因素决定的呢?

请探究下面问题。

如何解释桦尺蠖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越来越低的现象?

大家提出的解释或假设合理吗?

下面我们可以创设一个情境,探究假设的合理性。

明确探究任务,提出具体要求。

指导学生讨论、计算,将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分析计算结果,给你什么启示?

环境对桦尺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在自然选择作用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还是表现型?

最后归纳总结:

突变和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自然选择可以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题。

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学生回答出:

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5种因素,并指出变异是普遍的,是绝对的,所以基因频率变化是必然的。

学生讨论。

学生大致回答出:

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以及变异的三种来源。

学生讨论。

   学生发表看法。

   学生回答出:

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能导致下代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改变。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出:

不一样。

因为只有基因发生改变才能出现新基因,才能丰富基因库,改变基因频率。

   重组可以增加基因型的种类。

   学生阅读教材有关部分。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讨论,并回答出,突变和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它只是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学生阅读“探究”中的资料和提出的问题。

学生讨论。

学生解释(假设):

自然选择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学生阅读有关内容。

学生阅读教材有关部分,分组讨论情境中的问题。

学生计算。

学生报告计算结果。

自然选择作用可以定向改变基因频率,且环境选择作用越大,改变的幅度也越大。

 

 

在黑色背景下,浅色桦尺蠖被天敌发现和捕食的几率大于黑色的桦尺蠖,黑色背景不影响桦尺蠖的生存和繁殖,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

   巩固旧知识,引入本课。

 

 

 

复习变异的类型,为进一步讨论变异对生物的影响性质,以及突变和重组对进化的作用奠定基础。

使学生理解,只有可遗传变异才能影响种群基因组成,才可能改变基因频率。

 

 

   使学生理解突变和重组的区别。

认识到突变的重要意义。

 

 

 

   使学生理解突变和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它只是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使学生了解有关事实。

 

锻炼学生作出假设的技能。

 

 

使学生知道情境,明确探究的问题。

 

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方法讨论自然选择作用可以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使学生了解自然选择作用中的选择对象和选择方式。

强化本节的主要

7.2.1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一、知识结构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

基因库

基因频率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突变

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五、配餐作业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成都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

A.适者生存B.过度繁殖

C.生存斗争D.自然选择学说

2(成都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②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③变异是不定向的④变异是定向的

⑤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A.②④⑤B.②③⑤

C.①②④D.①③⑤

3(成都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若一个群体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

A.这个性状对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B.该群体中具此性状的纯合体多

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

4(成都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在果蝇中,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是10-5,对于一个中等数量的果蝇种群(约108个个体),却有107个基因发生了突变,则每个果蝇大约有多少个基因

A.0.5×104B.104

C.2×104D.4×104

5(深圳市高级中学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末).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看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学说的缺陷是

①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

②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④自然选择学说对环境条件如何,对可遗传的变异进行选择,没有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6(深圳市高级中学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末).近几年来,随着一些新型抗生素的发明和应用,的确提高了临床效果。

但是,也造成了一些负面效应。

例如,有些长时间、大剂量服用“先锋霉素”的病人,就表现出了肚胀和消化不良的现象,而且面黄肌瘦,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A.人体消化腺的分泌功能被新型抗生素抑制

B.人体小肠绒毛的吸收功能被新型抗生素抑制

C.新型抗生素改变了食物的化学结构   

D.新型抗生素破坏了人体肠道的微生物平衡

7(深圳市高级中学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末).如果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基因型Aa的比例为50%,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

已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和繁殖的能力,则随机交配一代后,基因型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A.1/16B.1/9

C.1/8D.1/4

8(深圳市高级中学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末).如图是我国黄河两岸a、b、c、d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的模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

B.黄河北岸的b物种迁回黄河南岸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内因是种群的基因库不同,外因是存在地理隔离

C.c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物种一定在进化

D.判断物种d是否是不同于物种b的新品种的方法是观察两个物种的生物能否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

9(龙岩一中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现代进化论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不同的是()

A.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D.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

10(龙岩一中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已知如果一个群体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那么群体中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变。

对某区域一个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有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

根据A和a的基因频率,可以推出这个种群中基因型Aa的频率(N)大约是()

A.0<N≤75%B.0<N≤50%

C.0≤N<100%D.N>50%

11(龙岩一中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下表列出了A、B、C、D四种鸟的产卵、孵出和繁殖后代数,哪种鸟将会得到更多的进化优势?

()

鸟数目

产卵孵出繁殖后代

A982

B222

C993

D751

12(龙岩一中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调查发现,某地人群每万人中有一个患甲病。

一个表现正常男子的父母均正常,但有一个患甲病的妹妹。

该男子与该地一个表现正常女子结婚后,生育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

A.33/10000B.1/404

C.1/303D.1/606

13(龙岩一中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类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B.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

C.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有差异

D.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

14(厦门六中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下列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的分别是()

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②突变和基因重组③自然选择

④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⑤隔离

⑥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A.①⑥和②③⑤B.①④⑥和②③⑤

C.④⑥和①②⑤D.④⑥和①②③

15(厦门六中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本质是(  )

A.药物诱发了病菌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B.病菌对不同的药物进行定向选择

C.药物能诱导病菌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药物对病菌的抗药性进行选择,病菌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

16(孝感高级中学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某植物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图甲所示,种群中每种基因型的繁殖成功率如图乙所示。

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最可能是()

A.增加、减少B.减少、减少

C.减少、增加D.增加、增加

17(孝感高级中学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

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

那么他们所生小孩只患一种上述遗传病的概率是()

A.1/88B.3/11

C.63/88D.25/88

18.(吉林一中2014届高一期末)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18%、Bb的个体占78%,基因B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18%82%B.36%64%

C.57%43%D.92%8%

19.(吉林一中2014届高一期末)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田鼠打洞和夜出活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狼和鹿能迅速奔跑,两者进行相互选择

C.狗的牙齿坚硬,是长期磨炼出来的

D.有一种猫头鹰因视力弱、行动迟缓,捉不到田鼠而被淘汰了

20(龙岩一中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原产某地的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植株比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____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

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3)预测上述b植物中D基因频率可能会如何变化?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使c植物的后代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下,除了具有庞大的种群外,还应

具有哪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种群自然选择

(2)否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变化

(3)①若D控制的性状更能适应环境,则D基因频率上升

②若D控制的性状不能适应环境,则D基因频率下降

③若环境对各性状无选择作用,则D基因频率不变

(4)没有迁出和迁入,自然选择不起作用,个体间自由交配,无基因突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