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市三校届高三历史联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47504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南京市三校届高三历史联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南京市三校届高三历史联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南京市三校届高三历史联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南京市三校届高三历史联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苏南京市三校届高三历史联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江苏南京市三校届高三历史联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江苏南京市三校届高三历史联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江苏南京市三校届高三历史联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江苏南京市三校届高三历史联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江苏南京市三校届高三历史联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江苏南京市三校届高三历史联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江苏南京市三校届高三历史联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江苏南京市三校届高三历史联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江苏南京市三校届高三历史联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南京市三校届高三历史联考.docx

《江苏南京市三校届高三历史联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南京市三校届高三历史联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南京市三校届高三历史联考.docx

江苏南京市三校届高三历史联考

2018届高三年级10月学情调研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许多实物是重要的史料。

如图器物可以佐证的是

A.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B.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实现

C.第一个国家政权的诞生D.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

2.东汉崔寔的《政论》记载:

“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

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

”材料中描述的农具是

ABCD

3.魏晋时期规定:

“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与察举制相比,这一制度

A.注重鉴别官员道德水准B.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C.促进社会阶层流动D.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

4.吴晗《历史的镜子》中提及“他晚年游历北方时,有和过去知道不符合的,就立刻检书查对,力求记载的真实。

他这种从实际山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

”材料中的“他”

A.认为探究“理”,只需内心反省即可得到天理

B.主张限制君权,学校成为决策是非的最高机构

C.关注实地的调查和国计民生,富有时代责任感

D.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5.黄庭坚《题子瞻墨竹》诗云:

“眼人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是精神。

因知幻化出无象,问取人间老斫轮(经验丰富者)。

”黄庭坚认为画竹

A.需取材于市民生活B.注重抒情写意

C.应该学会栽培竹子D.揭露社会现实

6.郭嵩焘《条议海防事宜》:

“以中国之大,土田之广,因地之制,皆可使富也;用民之力,皆可使强也;即吾所谓处治也。

舍富强之本图,而怀欲速之心,以急责之海上,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递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据此可知,郭嵩焘意在强调

A.实行地方自治B.反对仅学西方技术

C.重视发展海防D.大力发展民用工业

7.1921年,梁启超在纪念辛亥革命时说:

“一面是同盟会人,暗杀咧,起事咧,用秘密手段做了许多壮烈行为;一面是各省咨议局中立宪派的人,请愿咧,弹劾咧,用公开手段做了许多群众运动。

这样子闹了好几年,牺牲了许多人的生命财产,直到十年前的今日,机会凑巧。

便不约而同地兴起一种大联合运动。

”这反映出

A.梁启超坚决反对民主革命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辛亥革命非革命党一己之功D.辛亥革命赢得了各阶层人民的支持

8.数据显示,1919年6月份的日本对华贸易较上年同期减少约一半,从2769万元减至1405万元,使中国的对日贸易出超460万元。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中国扭转了对日贸易的被动局面B.一战使日本对外贸易受挫

C.军阀割据混战殃及中国对外贸易D.政治运动影响了中日贸易

9.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载:

“当时,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主要集中在两翼:

陕北战场有21个旅,共20万人;山东战场有56个旅,共40万人。

两翼之间的兵力十分薄弱,想依仗黄河天险阻挡住解放军南下。

”为此,解放军实施了

A.全面防御,打退敌人围剿B.重点防御,粉碎敌人进攻

C.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D.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

10.牛军在《论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一文中说,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

作为这项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

这一政策

A.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B.率先为印度和越南两国接受

C.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11.下图的这部影片1980年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影片通过一起看似普通的交通肇事案,牵出一个骇人听闻的案件。

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庄严的法律不仅严惩了真凶,同时引发了人们对于如何完善法制社会的思考。

该影片创作背景是

A.全国人大对新宪法修订的影响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C.法制建设方针的提出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2.下表是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这表明

项目

年代

1967~1976

1977~1986

1987~1996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28.8%

12.66%

15.6%

本人成份、政治面貌

23.5%

15.5%

13.9%

学历

11.7%

12.6%

25.3%

A.封建婚姻观念逐渐消退B.时代发展影响择偶标准

C.西方文化影响婚姻习俗D.家庭社会因素不断下降

13.如图是“1949~1998年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以下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A.50年代的城市化进程受“一五计划”影响

B.70年代的城市化进程与党的工作重心有关

C.80年代后城市化进程与改革开放关系密切

D.90年代城市化进程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14.在世界上所有古老的文明中,希腊制度确实相当特别,它形成了公民参与的政治制度,出现“民众的政治”,但由于它不提供集中的权力,“民众的政治”在希腊城邦的内乱中寿终正寝。

材料意在强调古希腊民主

A.因自身缺陷而消亡B.导致古希腊内乱

C.易导致权力的滥用D.是少数人的民主

15.如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样,西方先哲们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

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

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

A.三权分立说B.天赋人权C.社会契约论D.法律平等

16.恩格斯指出:

它实际上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

材料中所指的“它”出现在

A.新航路开辟中B.殖民扩张过程中

C.第一次工业革命中D.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17.读《1832—1935年英国内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对其包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

A.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使贵族数量减少B.英国政治变革呈现出渐进式特征

C.英国内阁权力随贵族数量变化而调整D.工业化进程决定英国贵族的地位

18.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

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

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

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19.《新京报》对英国“脱欧”事件评述道:

“与欧陆间若即若离,在英国有悠久传统,二战后的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英国几乎步步迟到,处处特殊:

不使用欧元,不接受难民统一配额……脱欧派也好,留欧派也罢,都是这套‘英国游戏’古老规则的信奉者。

”下列最符合题意的观点是

A.新“冷战”的到来B.帝国复兴的号角

C.脱了,还是很少“合”过D.反全球化终究是个民主问题

20.“人生是荒诞的,现实是令人恶心的,人们在生活中充满恐惧感、迷惘感和孤独感。

所以存在主义特别强调个体自由创造性、主观能动性,把人的意义、人的价值归结为人的自由选择与创造。

”下列作品的风格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自由引导人民》B.《拾穗者》C.《日出印象》D.《格尔尼卡》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21题13分,22题13分,23题14分,24题10分,25题10分,共60分。

21.(13分)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高三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展开研究。

材料一孔子说:

“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它们是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

而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是知识”,他认为“知识是美德的基础,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由教育而来”。

材料二天理流行,触处皆是:

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三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l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大国崛起》

材料四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拉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

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共同点。

(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如何发展儒家思想的?

它对后世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4分)

(3)启蒙思想使人民产生了哪些“新的观念”来看待国家、政权机构的?

(3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结合所学知识,例举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

(4分)

22.(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防止滥用权的第一道防线当然是人民,人民掌握选举、监督和罢免官员的权力。

国会由人民选举产生,对政府来说最重要的钱袋主要由民选的众议院来掌管,表达自由的权利保证了舆论监督的实施。

总统虽然由选举团产生,但选举人不得由议员或官员兼任,保证了立法和行政两大部门的人选由选民决定。

──钱满素《美国宪法:

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

材料二从逻辑上说,权力监督中的权力,是一种外在的权力;从功能上说,它最多只能起到事后的作用。

同时,由于监督权本身也是一种权力,它也必须受到监督。

于是就会产生一种监督权由谁来监督的问题。

而权力制衡中的权力则不同,它是一种内在的权力。

在权力制衡中,每一个权力的行使者都具有权力的行使者和权力的制约者的双重身份。

权力的行使者不仅受到其他权力的约束,而且也同时约束着其他权力。

──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

材料三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

……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对于私权力,法律没有禁止的都是自由的;对于公权力来说,法没有授权的都是禁止的。

而用法律制度手段制约“公权力”,则是中国依法治国打造良政善治的核心。

──中新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观点。

(2分)

(2)综合上述材料所提供的角度,结合近代英美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对“科学有效地制约权力,才能防止权力的滥用”这一观点进行论证。

(11分)(要求:

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23.(14分)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发展模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3年前中国有纱厂16家,纱锭约50万枚,1918年增至35家,纱锭约65万枚。

纱厂的盈利也非常丰厚,在1914年,16支纱每包盈利为19.58元,1917年达到36.93元,1919年更高达70.56元。

1911年,全国有面粉厂40家,1922年增至123家,资本从600多万元增至约4000万元,其中民族资本经营的105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公私合营企业,国家完全掌握了生产资料,企业的经营可以按照社会主义原则管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仅限制在定息上,他们一边拿定息,一边失去生产资料所有权,企业管理权,利润分配权,资本家只能以企业的工作人员身份,在公方代表的领导下参加企业管理。

这样,企业的性质基本上与国营企业相同。

一一摘编自有林、郑新立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

材料三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找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一一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请回答:

(l)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近代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6分)

(2)指出材料二涉及的历史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产生的积极影响。

(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

据以上材料,应如何认识现代化发展的模式?

(4分)

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我已将适当的权力给予民众,绝不会故意剥削或纵情泛滥,就是那些富有和高贵的人士,提出的忠告在于知耻和守分,执着盾牌我屹立在两派之间,双方的权利不可以相互侵犯。

——梭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指出商鞅变法中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

(3分)

(2)材料二的诗句体现了梭伦怎样的改革理念?

结合梭伦改革内容,举一例说明。

指出梭伦的这一改革理念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5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一场成功的改革,改革者必须注意的策略是什么?

(2分)

25.【中外历史人物】拿破仑曾预言:

在人类的记忆里,他的文治将比武功更为光辉灿烂。

阅读下列材料:

(10分)

材料一1789年大革命以来,法国人民已被无休止的动荡弄得筋疲力尽,法兰西需要力量。

这个时候,雾月政变发生了。

拿破仑执政不久,指定四位法律专家负责起草民法。

1804年拿破仑颁布了《法国人的民法典》.该法典处处为资产阶级利益设想,首先关心的是确保其财产所有权。

这部法典成为法国革命的象征,不论传到什么地方,都提供了现代社会的基本准则。

——摘编自李宏图《拿破仑帝国》

材料二反法联盟各国都称呼拿破仑为“革命之子”,因为他一如往日排斥波旁皇族。

在拿破仑所征服的土地上,他结束了封建制度,终止了教会对人们生活的控制,引进了法典及几丝启蒙运动的光芒。

然而,他把嫁妆送给了这些国家以后,随后又送入了他任命的新王。

——摘编自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得以上台的有利因素。

据材料一,分析《法国人的民法典》颁布的历史影响。

(4分)

(2)据材料二,归纳拿破仑作为“革命之子”的贡献。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为称霸欧洲采取的主要军事行动。

(4分)

(3)拿破仑对他的文治武功作了自我评价。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评价拿破仑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2分)

 

2018届高三年级10月学情调研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1-10AADCBBCDCACBDACDBACD

21.

(1)都看到美德与智慧之间的联系;都重视教育的作用;肯定人的价值。

(2分)

(2)认为理是万物的本源,将理和伦理道德联系在一起。

(2分)

消极影响: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分)

(3)新观念:

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三权分立,开明君主制、民主共和制。

(3分)

(4)条件:

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2分)

社会实践:

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任2点,2分)

22.

(1)观点:

只有实行人民选举和监督政府,才能有效防止权力的滥用。

(2分)

(2)评分参考标准:

(11分)

论据

论证

用法律约束权力(1分)

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

(1分)

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字数符合,给2分。

用制度约束权力(1分)

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形成责任内阁制;美国建立联邦制、民主共和制;政党制度。

(2分)

用权力制衡权力(1分)

英国议会与内阁的制衡;美国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与制衡;(1分)

让人民监督权力(1分)

人民选举和监督政府等。

(1分)

23.

(1)特点:

出现实业投资热潮:

以轻工业为主(集中在民生领域);以民营为主(民族资本家);中小企业为主。

(3分)

原因: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中华民国建立;民国初年政府采取鼓励兴办实业政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宽对华经济侵略。

(3分)

(2)事件: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分)

影响: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道路。

(2分)

(3)解决:

美国借鉴了计划经济,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中国借鉴了市场经济,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分)

认识:

现代化模式要依据国情,适应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现代化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不同模式应该互相借鉴。

(2分)

24.

(1)危害:

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

思想:

重农抑商(3分)

(2)理念:

中庸(或折中、不偏不倚)(1分)

举例:

财产等级制等(2分)

影响:

缓解社会矛盾,减少变法阻力,推动改革成功。

(2分)

(3)先进的理念;协调或兼顾各阶层利益;处理好国家富强、民众裕乐的关系。

(2分)

25.

(1)有利因素:

社会动荡的法国需要强有力的政权;拿破仑的军事声望.

历史影响:

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制定民法的蓝本.(4分)

(2)贡献:

打击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行动:

与反法同盟作战;远征俄国.(4分)

(3)原则:

结合时代背景加以评价;一分为二,客观公正.(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