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地质中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250848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2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油地质中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采油地质中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采油地质中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采油地质中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采油地质中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采油地质中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采油地质中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采油地质中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采油地质中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采油地质中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采油地质中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采油地质中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采油地质中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采油地质中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采油地质中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采油地质中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采油地质中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采油地质中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采油地质中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采油地质中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油地质中级.docx

《采油地质中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油地质中级.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采油地质中级.docx

采油地质中级

《采油地质工中级试题库》

一、选择题

1.倾向是指岩层倾斜的方向。

即倾斜线在(B)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方向。

  (A)斜   (B)水平   (C)铅垂   (D)岩层

2.褶曲的基本类型有(D)。

A.立褶曲与斜歪褶曲B长轴褶曲与短轴褶曲

C穹窿构造与鼻状构造D背斜褶曲与向斜褶曲

3.为了便于分析和研究,我们通常把( B )作为一个整体,作为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基本地质单元,再进一步划分其构造。

 (A)油气藏  (B)油气盆地  (C)油气田  (D)油气聚集带

4.沉积岩是由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沉积物组成的岩石。

它是古老的岩石在地壳表面环境下遭风化剥蚀,再经( D )、沉积及成岩作用而形成的。

 (A)溶解   (B)分解   (C)压实   (D)搬运

5.岩层是由( D )基本一致的岩石所组成,是在较大的区域内沉积环境基本一致的条件下形成的地质体。

 (A)颗粒   (B)结构   (C)颜色   (D)成分

6.不同的沉积相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在沉积环境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D )。

(A)生物发育 (B)气候状况 (C)地球化学条件 (D)自然地理条件

7.在气压驱动的油田,油层压力等于饱和压力,井底和近井地带地层压力( A )饱和压力。

 (A)低于   (B)高于 (C)等于   (D)接近

8.对于厚底水油藏的开发,当底水能量补给满足不了采油速度的要求时,应在( A )注水,尽量造成纵向驱油条件。

  (A)底水部位   (B)油藏部位   (C)油藏上部   (D)油藏边部

9.在布置开发井网时,若将注水井按一定的方式和距离布置在含油边界以外的含水区内,并大致平行于含油边界。

生产井布在含油边界以内,这种注水方式叫( A )。

  (A)缘外   (B)缘内   (C)缘上   (D)切割

10.CY613-A型井下压力计是属于( A )压力计。

  (A)弹簧管式   (B)弹簧式   (C)微差   (D)电子

11.抽油井正常生产时在油套管环形空间所测得的液面深度叫(C)。

  (A)下泵深度   (B)沉没度   (C)动液面   (D)静液面

12.在下列选项中,造成电泵启动失败的原因之一是( A )。

  (A)泵排量过大(B)泵排量过小(C)欠载保护电流过大(D)欠载保护电流过小

13.电泵的过载保护电流一般为额定电流的( A )。

   (A)120%   (B)80%   (C)60%   (D)150%

14.用酸液作压裂液,不加支撑剂的压裂称为( D )。

(A)前置液压(B)酸化解堵(C)水力压裂 (D)酸化压裂

15.在下列油井出的水中,( A )不属于同层水。

   (A)上层   (B)底水   (C)注入水   (D)边水

16.对解除因CaCO3、FeS及Fe(OH)3所造成的地层堵塞可采用( A )。

 (A)盐酸处理   (B)土酸处理   (C)压裂   (D)杀菌

17.现场施工中经常把修井作业分成大修和维修两个等级,下列修井作业中属于大修作业的是( C )。

(A)油井检泵 (B)改换注采层位 (C)复杂打捞  (D)油井冲砂

18.为了提高检泵的成功率,要求检泵作业时对从井内起出的抽油杆应整齐排放在具有( D )个以上支点的支架上,清洗干净。

压弯、损坏及丝扣磨损不能再下入井内。

 (A)1   (B)3   (C)4   (D)5

19.油井作业完成后在( D )天之内报单井施工材料。

 (A)1   (B)3   (C)5   (D)15

20.成片分布的低渗透率薄油层由于受同一层系中较高渗透率油层的干扰,在开采过程中,吸水能力和出油状况均( A ),采油速度较慢,水线推进缓慢,油井见水慢。

   (A)较差   (B)较好   (C)较稳定   (D)不稳定

21.每采出1%的地质储量时含水上升的百分数称为( B )。

   (A)综合含水率 (B)含水上升率 (C)含水百分数  (D)含水上升速度

22.油层本身的产液能力是影响影响油井和油田产液量的主要因素,在其它条件不变时,采液指数越大,产液量也就( B )。

   (A)越小   (B)越大   (C)波动越大   (D)波动越小

23.在进行量油时应在试井、清蜡、检查油咀约( A )小时后,才能量油,否则产量误差大。

   (A)0.5  (B)24   (C)8   (D)12

24.井站联合投产前要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对站内、外的管线、阀门、设备按系统进行(C  )试压,清扫检查。

(A)严密性 (B)强度 (C)严密性和强度 (D)常规和超常规

25.在制订班组、岗位(个人)经济责任制时要坚持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兼顾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

在责、权、利三者之中,( A )是第一位的。

(A)责   (B)权   (C)利   (D)责与利

26.电流是自由电子在( B )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的。

(A)外力   (B)电场力   (C)磁场力   (D)离心力

27.在对触电者施行胸外心脏挤压法人工呼吸时,要求救护者跪在伤者的腰部,两手相叠,手根部放在心口窝稍高一点的地方,掌根放在胸骨的( D )部位。

(A)下二分之一 (B)上二分之一 (C)上三分之一 (D)下三分之一

28.岩层顶面和底面之间的铅垂距离叫( D )。

(A)最短距离   (B)岩层厚度   (C)最长距离   (D)铅垂厚度

29.若断裂面两侧岩体没有发生明显位移,这样的断裂构造就称为( D )。

(A)鼻状构造   (B)穹窿构造   (C)断层   (D)裂缝

30.在沉积相的分类中,湖泊相属于( A )相。

(A)陆   (B)海   (C)滨海   (D)浅海

31.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应尽可能采取有效措施,避免( D )驱动,使油田始终维持在水驱方式下采油,提高油田开发效果。

(A)重力   (B)弹性   (C)气压   (D)溶解气

32.当油气在油层中流动时,若岩石亲水,则毛细管力(D  )。

(A)为水驱油的阻力(B)为油驱水的动力(C)对水驱油无影响(D)为水驱油的动力

33.对于一般油田的开发原则是:

( D)的采油气速度,高采收率,低采油气成本和长期稳产高产。

(A)较稳定   (B)较低   (C)较高   (D)合理

34.对于热采井在厚砂层注汽时,为了保证注入质量,应将油管下到油层( C )或只射开油层低部,以促使蒸汽通过整个砂层面。

(A)顶部  (B)中部   (C)底部  (D)顶部以上5m处

35.机械堵水的缺点是:

它只适合单纯出水层,并且在出水层上下距油层有( C )m以上的稳定夹层。

(A)0.5   (B)1   (C)1.5   (D)2

36.油井套管外漏串后油井的产液量上升,原油产量( D )。

 (A)上升,油井含水不变   (B)上升,油井含水下降

(C)不变,油井含水上升   (D)下降,油井含水上升

37.修井检泵的主要工作是起下抽油杆及油管柱。

对有井下故障或压力稍高的抽油井,作业时采用( C )压井。

  (A)原油  (B)油基泥浆 (C)盐水或清水   (D)泥浆

38.正韵律厚油层在重力和渗透性非均质的双重作用下,注入水沿( D )渗透层段快速推进,使油层该部位含水饱和度迅速增长。

(A)顶部高   (B)顶部低   (C)底部低   (D)底部高

39.在进行玻璃管手动量油时要注意保护玻璃管。

量完油后必须把玻璃管内的( B )。

  (A)油降到底部 (B)水降到底部 (C)油升到顶部  (D)水升到顶部

40.在油井投产时,对井场有加热炉的要事先( B );对于拌随管线要事先试通预热。

对于掺水流程或有加药流程也要事先按规定试运合格,等待油井开井投产。

(A)加好水 (B)按规定烘炉预热 (C)检查燃料管线  (D)检查水位

41.井站联合投产前要对各种机泵进行解体检查空载运行,一般小型电动机空载运行( D )h。

(A)24   (B)12   (C)8   (D)2

42.若发现触电者心跳已停止但还有呼吸。

此时应该采用( C )法抢救。

  (A)口对鼻人工呼吸(B)摇臂压胸人工呼吸(C)胸外心脏挤压(D)口对口人工呼吸

43.穹隆构造为长轴与短轴之比小于( C )的背斜,形状似馒头。

(A)5:

1   (B)10:

1   (C)2:

1   (D)15:

1

44.在含油气构造单元的划分时,可在一级构造单元中的(B )内再分出若干个亚一级构造单元。

(A)隆起   (B)坳陷   (C)斜坡   (D)凹陷

45.油藏在弹性驱动方式时,油层内的含流体饱和度一般( A )。

  (A)不发生变化 (B)要发生变化 (C)要逐渐下降(D)要逐渐上升

46.当油气在油层中流动时,若岩石亲油,则毛细管力( A )。

(A)为水驱油的阻力(B)为水驱油的动力(C)对水驱油无影响(D)为油驱水的阻力

47.在开发非均质多油层时,应把( C )相近的油层组合在一起,用一套井网来开采,我们把这个油层组合称为开发层系。

  (A)深度 (B)厚度  (C)性质  (D)压力

48.抽油井关井停产后,待液面恢复稳定时在油套管环形空间所测得的液面深度叫( D )。

  (A)沉没度 (B)下泵深度 (C)动液面  (D)静液面

146.水力压裂时,一般是用高压泵向油层挤入液体。

当液体的速度超过油层的吸收速度时,井底压力越来越高,当井底压力超过( C )压力时,地层形成裂缝。

(A)地层 (B)裂缝延伸 (C)地层破裂 (D)井底流动

49.反韵律油层注水开发时,注入水首先沿上部较高渗透段向前推进,同时在重力的作用下使注入水进入( A )渗透段,既有利于水洗厚度的扩大,又利于水驱效率的提高。

(A)下部低  (B)边部低   (C)边部高   (D)下部高

50.在原油含水测定时,称量油样规定:

含水在5%~10%,称样( B )g。

  (A)100   (B)50   (C)20   (D)10

51.水平层理是在( B )的沉积环境下形成的。

  (A)不太稳定 (B)比较稳定 (C)水的缓慢振荡 (D)水的剧烈振荡

52、从含水上升规律的角度分析,做好(C)的控水工作是提高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

(A)高含水期(B)中含水期(C)低含水期(D)特高含水期

53、对于水压驱动的油藏,其原油最终打收率的经验值为(A)

(A)30%~50%(B)20%~30%(C)10%~20%(D)>50%

54、在注水开发的情况下,渗透率(B)的油层开发效果最好。

(A)正韵律(B)反韵律(C)复合韵律(D)复合正韵律

55、在以下孔隙类型中,(D)属于次生孔隙。

P50

(A)粒间孔隙(B)粒内孔隙(C)晶间孔隙(D)印模孔

56、油田的产能是指该油田的(A)。

①P239

(A)年产油量(B)月产油量(C)日产油量(D)油田中各单井的年均产油量

57、在三角洲相沉积中,储集层主要形成在(B)。

②P46

(A)三角洲平原亚相(B)三角洲前缘亚相(C)前三角洲亚相(D)三角洲各亚相

58、在下列碎屑岩储集层类型中,(B)具有典型的底砾顶泥的二元结构。

②P34

(A)浊流砂岩体(B)河流砂岩体(C)三角洲砂岩体(D)洪积—冲积扇砂岩体

59.下列各选项中,(D)不属于碳酸盐岩类储集层:

(A)石灰岩(B)白云质灰岩(C)生物碎屑灰岩(D)钙质砂岩

60、在地质年代单位一个“纪”的时间内形成的地层叫(B):

(A).统(B)系(C)层(D)界

 

二、判断题

(√)1、同生断层下降盘地层厚度明显大于上升盘,落差一般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P171

(×)2.岩石的润湿性对油气在油层中的流动有着很大的影响,若岩石亲油则有利于水驱油,若岩石亲水则不利于水驱油。

正确:

岩石的润湿性对油气在油层中的流动有着很大的影响,若岩石亲油则不利于水驱油,若岩石亲水则有利于水驱油。

(√)3.在非均质油藏内,压裂所产生的裂缝能沟通远处的透镜体或天然裂缝,使油气源和能量得到新的补充,从而达到油水井增产增注的目的。

(×)4.在原油含水测定时,称量油样规定在含水30%以上,称样100g。

正确:

在原油含水测定时,称量油样规定含水30%以上,称样10g。

(√)5.化学堵水就是利用堵剂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堵剂与油层中的水发生物理化学

(×)6.单相触电是指人接触到一根零线而发生的触电。

正确:

单相触电是指人接触到一根火线而发生的触电。

(√)7.地质构造是指地质体本身所具有的形态特征,它是由低壳运动形成的。

(×)8.隆起是盆地的基底在地质发展历史上以相对下降为主的负向构造单元,与坳陷相伴存在。

正确:

隆起是盆地的基底在地质发展历史上以相对上升为主的正向构造单元,与坳陷相伴存在。

(×)9.对于断层构造来说,断层面只能是一个竖直或倾斜的平面。

正确:

对于断层构造来说,断层面可能是平面,也可能是曲面;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倾斜的。

(√)10.在选择酸处理井层时,应优先选择邻井高产而本井低产的井层。

(√)11.零星分布形状不规则的油层其特点是,砂体分布零散,形状不规则,油层物性较大,很难使注采系统达到完善,油水分布也极不均匀。

(×)12.单相触电是指人接触到一根零线而发生的触电。

正确:

单相触电是指人接触到一根火线而发生的触电。

(√)13.油气由油层渗流到井底,是在一定的能量驱动下进行的。

驱动能量有油层本身具有的能量和人为补充的能量。

(×)14.压力记录曲线的坐标规定横坐标代表井深,纵坐标代表压力。

正确:

压力记录曲线的坐标规定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压力。

(√)15.孔隙度是指单位体积岩石的孔隙体积。

(×)16.注水井地层压力下降是造成注水井吸水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正确:

注水井地层压力上升是造成注水井吸水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17.由于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岩层变形和变位均称为非构造变动。

正确:

由于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岩层变形和变位均称为构造变动。

(√)18.断层线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主要取决于断层面的产状和地面的起伏。

(×)19.工作质量的决定因素是生产设备的现代化程度。

正确:

工作质量的决定因素是人。

(×)20.管壁愈光滑,表面亲水性愈强愈容易结蜡。

正确:

管壁愈光滑,表面亲水性愈强愈不容易结蜡。

(√)21.分层配注的目的就是要对渗透性差、吸水能力低的层加强注水。

(×)22.抽油井热洗清蜡时,是采用从油管注入热洗介质,同时开动抽油机,边抽边洗。

正确:

抽油井热洗清蜡时,是采用从油套管环形空间注入热洗介质,同时开动抽油机,边抽边洗。

(√)23.注水井排液的目的在于清除油层内的堵塞物,在井底附近造成适当的低压带,同时还可采出部分原油。

(√)24.砂岩油层的渗透率愈高,其胶结强度就愈低,岩石的内部结构就愈容易遭到破坏而引起出砂。

(√)25.用硅酸溶胶对注水井进行选择性封堵时,是将硅酸溶胶注入地层,经过一段时间,硅酸溶胶即胶凝变成硅酸凝胶,将高渗透层堵住。

反应,生成的产物封堵油层出水。

(√)26.油气由油层渗流到井底,是在一定的能量驱动下进行的。

驱动能量有油层本身具有的能量和人为补充的能量。

(√)27.在选择酸处理井层时,应优先选择邻井高产而本井低产的井层。

(×)28、一个油藏的原始油层压力越大,其弹性能量越大。

正确:

地饱压差越大,弹性能量越大。

(×)29、资料表明,在断层附近发育着大量裂缝,且大密度的裂缝带可以距断层很远。

正确:

裂缝在离断层不远处很快消失。

(√)30、在断层附近布署注水井,有可能导致断层的复活。

P268

 

三、简答题

1、简述剩余油的剖面分布特征并阐述原因?

答:

(1)油层剖面动用的一般情况:

全井油层的剖面动用程度一般只在40%~80%左右。

(2)在多油层合采的情况下,低渗透层剩余油较多,高渗透层剩余油较少。

(3)厚油层剖面动用程度较差,其上部剩余油较多。

主要由于重力作用。

2、说明生储盖组合的类型及特征?

P63

答:

分四种类型:

⑴正常式:

生油层居下,储集层居中,盖层在上。

⑵侧变式:

生油层与储集层呈侧向过渡,盖层则位于两者之上。

⑶顶生式:

生油层与盖层同属一个岩层,储集层则位于其下。

⑷自生、自储、自盖式:

即生储盖同层,该岩层既担当生油层,又担当储集层和盖层,自生、自储、自盖。

3、简述砂岩油藏剩余油平面分布的基本特征?

P279

⑴平面非均质性较强的油层,局部低渗透带有较多的剩余油:

原因是低渗透带水驱效果差。

⑵两口相邻采油井的中间部位有较多的剩余油:

由于该部位远离泄压的采油井,其地层压力较高,使得注入水很难波及到,所以在这样的部位往往存在较多的剩余油。

⑶局部井网不完善的部位有较多的剩余油:

在局部井网不完善的部位,往往由于缺少采油井点而存在较多的剩余油。

4、判断油层是否连通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P128

⑴井间干扰:

相邻井若存在相互干扰现象,说明油层是连通的。

⑵油气的性质:

当两个油层的油、气相对密度,粘度及组分等性质完全不相同时,油层是不连通的。

反之,则有可能连通但不能肯定,因为不同油层的油源可能是相同的。

⑶注水分析:

在两相邻的油层中,一油层注水后,附近的另一油层中的井见到效益,则两油层可能是连通的;若产能无变化,可能是不连通的。

5、注水井井下压力测试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有哪些?

其目的是什么?

注水井井下压力测试的主要内容是:

测流压、静压、启动压力。

(1分)

注水井井下压力的测试方法主要有:

压力推算法和井下压力计测试法。

(1分)

注水井井下压力测试的目的是:

通过测得的资料,可计算单井或全井的吸水指数、注水压差,用不同时期的压力降检查注水见效情况,判断油田边水活跃程度等,为确定油水井调整方案或合理的注水量提供依据。

(3分)

6、油田开发对注入水水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日前常用的注水水质标准是什么?

油田开发对注入水水质的基本要求是:

①具有化学稳定性,不产生沉淀。

②具有良好的洗油能力。

③不堵塞地层。

④腐蚀性小。

(2分)

日前常用的注水水质标准有:

①悬浮物含量小于2毫克/升。

②总铁含量小于0.5mg/l。

③含油量小于30mg/l。

(3分)

7、油井洗井的质量标准是什么?

①将油管下至距人工井底2~3m处,冲出井底及井筒内的脏物。

(1.5分)

②洗井水量不得小于井筒容积的2倍,排量不小于25m3/h。

(1.5分)

③洗井过程中有蹩泵现象,应立即上提油管进行分段洗井,严禁反蹩,以免脏物堵塞油层。

(2分)

8、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分哪几类?

⑴层间非均质性;⑵平面非均质性;⑶层内非均质性;⑷孔隙非均质性。

实训一:

岩心描述及含油级别的确定

取心后岩心整理(了解):

在新探区的第一口井,应安排取心,以便了解新区的地层、构造及生储油条件。

岩心取出后立即按上、下顺序清洗干净后,对好断面,使茬口吻合,磨光面和破碎岩心摆放要合理。

由顶到底用尺子一次丈量,长度读至厘米。

用红铅笔划一条丈量线自上而下作出累计的半米及整米记号,每个自然断块划一个指向钻头的箭头,依次装入岩心盒内,然后涂漆编号。

其写法以代分数形式表示:

如:

3

指第三次取心中共有10块岩心,此块为第五块

式中:

整数3表示取心次数(筒次)

分母10表示本筒岩心的总块数

分子5表示该块岩心的块号

最后进行装盒、岩心描述

一、训练目的和要求

1、学会岩心的岩性、结构、构造及其它特征的鉴定及描述方法。

2、掌握岩心含油级别的确定及分析方法。

二、设备及用品

荧光录井仪、放大镜、小刀、粒度管、滤纸、试剂(10%盐酸、水、氯仿)

三、训练内容

碎屑岩、粘土岩、碳酸盐岩岩心

四、训练方法及步骤

(一)确定岩心顶、底

1、涂漆箭头指向底部

2、岩性特征:

如砂岩的粒级是底粗、顶细

3、层理特征:

如交错层理、楔形尖端指向底部

4、生物特征

(二)岩心描述

1、描述原则

(1)岩心长度10cm以上,均分段描述。

(2)一般砂岩,泥岩或碳酸盐岩互层可分层定名,分段描述。

(3)小于5cm不同岩性可作为条带或薄层处理。

2、描述内容

(1)岩心特征描述

A、岩性:

颜色、成分、岩石名称。

B、结构:

粒度、分选性、胶结物及胶结程度、胶结类型(镜下)。

C、构造:

层理类型、厚度、呈现原因、层系及细层描述、层面特征。

D、其它特征:

缝、洞大小及特征,接触关系及化石等。

(2)沉积环境的判断:

根据岩性、结构等特征进行确定

A、细粉砂岩和泥质砂岩具水平层理的。

多在较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

即海(湖)深水地带、沼泽等环境中。

B、粉砂和泥质互交具波状层理。

多形成于稍浅的环境中。

即海(湖)浅水或河漫滩等地带。

C、砂岩具交错层理,是在较动荡环境下形成的。

即河流或海、湖等浅水地带。

D、碳酸盐岩粗结构的属于高能环境。

即滨海、浅海等环境。

(3)储油物性分析

A、碎屑岩的储油物性与成分和结构有关。

从成分上看碎屑岩成分以石英碎屑物为主,遇油不吸附,储油物性较好;胶结物一般泥质胶结的碎屑岩,较为疏松,渗透性好。

储油物性较好。

从结构上看碎屑岩的分选性、磨圆度都较好时,颗粒之间呈点和线接触,粒间孔隙比较发育。

储油物性较好。

B、碳酸盐岩:

颗粒结构的碳酸盐岩孔隙发育,储油物性好,还有次生的溶洞,裂缝都可作为原油的储集空间。

(三)含油级别的确定

其方法:

浸水法、直照法、氯仿点滴法

1、饱含油:

含油岩石面积占95%以上。

含油均匀、饱满、原油明显外溢(取心现场)

2、富含油:

含油岩石面积占75%~95%。

滴水不渗,呈珠状,含油较均匀,饱满,油味浓,含封闭的不含油的斑块或条带。

3、油浸:

含油岩石面积占40%~75%,滴水微渗呈半球状,含油不均匀,常呈条带状的含油和片状不含油处。

4、油斑:

含油岩石面积40%~5%,滴水渗,明显看到岩石本色,含油部分呈斑状、条带状。

5、油迹:

含油岩石面积小于5%,滴水渗,在岩石截面上看到零散的含油斑点。

6、荧光:

滴水易渗,肉眼看不到原油,荧光试验有显示。

(四)素描图

要求:

1、底朝下找好特征明显的一面,面对观察者放置好

2、采用比例尺1:

1,利用透视原理,立体感要强,最好用点、线突出岩心的结构,构造及含油特征。

3、若岩心纵向结构、构造复杂可在图外补绘

4、注明层理及岩性

举例:

(略)

五、注意事项

1、在使用荧光录井仪时,注意安全。

2、岩心鉴定及描述过程中既要全面,又要突出典型特征。

3、进行岩心含油级别确定时要认真、仔细、判断准确

4、素描图线条要清晰、图面干净、反映岩心特征。

补充:

一、沉积岩层理类型的判断

1、水平层理:

纹层呈直线状互相平行,并且平行于层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