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五周阶段小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251373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第五周阶段小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年级语文第五周阶段小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年级语文第五周阶段小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八年级语文第五周阶段小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八年级语文第五周阶段小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八年级语文第五周阶段小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八年级语文第五周阶段小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八年级语文第五周阶段小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八年级语文第五周阶段小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八年级语文第五周阶段小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八年级语文第五周阶段小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八年级语文第五周阶段小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八年级语文第五周阶段小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八年级语文第五周阶段小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八年级语文第五周阶段小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八年级语文第五周阶段小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第五周阶段小测.docx

《八年级语文第五周阶段小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第五周阶段小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第五周阶段小测.docx

八年级语文第五周阶段小测

2017年八年级语文第五周阶段小测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分数:

____________

一、基础(20分)

1、按要求默写古诗。

(8分)

(1)牧人驱犊返,  。

(王绩《野望》)

(2)“  ,  。

”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

(崔颢《黄鹤楼》)

(3)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其中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  ”。

(4)  ,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5)请把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默写完整。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  。

  ”,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cuīkūlāxiǔ(          ),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2)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zhuóyǒuchéngjiù (          )

(3)动作如流星,又xiāosǎ (         )自如。

(4)“辽宁舰”官兵xiánshú (         )地操纵着航空母舰,舰艉留下一道宽广笔挺的航迹。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______,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

(2)她已经展开身体,像______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3)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______的赞赏。

A、宽裕轻松由衷B、宽裕轻盈内心

C、慷慨轻盈由衷D、慷慨轻松内心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体与会代表讨论并听取了市长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化进程》的讲话。

(修改:

把“听取”和“讨论”调换。

B、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成功的重要标准。

(修改:

把“重要”改为“主要”)

C、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修改:

把“在心里”删掉)

D、为了促进海峡两岸经济区建设,国务院将进一步采取惠及15项福建人民的政策措施。

(修改:

“惠及”与“15项”位置互调。

5、请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和修辞手法,从“大树”、“鲜花”、“果实”中再选择两个作为“生命”的喻体展开叙写,与前一组句子构成意思相近的排比句。

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意屡春天献上一点嫩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0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6-18题。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8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

(1)虽乘奔御风(      )(2)则素湍绿潭(       )

(3)每至晴初霜旦(       )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7分)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①子妇之亲:

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

京城。

③馔:

食物。

④果蔬:

泛指菜肴。

⑤酒三行:

指喝了几杯酒。

⑥脔:

切成小块的肉。

⑦啖;吃。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因谒公/若柳絮因风起B、意为公必盛馔/目似瞑,意暇甚

C、方命坐/方欲行D、公取自食之/设酒杀鸡作食

10、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11、王安石具有怎样的品质?

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现代文阅读(10分)

在两人时断时续、不急不缓的对话声中,舰、机配合得惊人的默契。

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

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

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的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

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着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

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

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

“成功了!

”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紧的心,一下子伸展开来。

各个战位上热烈的掌声,瞬间激活了所有人紧绷的神经,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脸。

战位上,很多人落泪了!

他们说:

“太让人激动了!

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

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

“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载!

为了这一天,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快点!

快点!

”有人向飞行甲板冲去。

几分钟前还空空荡荡的飞行甲板,一下跑来了一大群人。

打开舱门,飞行员冲着围过来的将士们说:

“一切正常,感觉好极了!

歼—15舰载机前沸腾了,鲜花映衬着飞行员的笑脸,人们忘情在与飞行员牢牢拥抱,争相与飞行员合影留念……

“咔嚓!

”“咔嚓!

”……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同,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12、选文多次描写了着舰成功后四周人的神态和心情,结合文段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体会语言描写的魅力。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是一篇科技类重大事件题材通讯录,记叙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的事件。

B、文章紧紧围绕着检查甲板、塔台广播、着舰指挥员导引、战斗机降落这一套程序来开展。

C、文章在新闻的价值感、层次感、现场感和美觉感上寻求突破,可读性强,震憾力大。

D、文章最精彩最扣人心弦的就是飞行员和指挥员的对话环节,很有现场感。

(四)课外现代文阅读

新华网北京10月5日电 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月5日在瑞典斯德歌尔摩揭晓,来自中国的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

据介绍,屠呦呦1930年出生于浙江宁波,多年来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日前担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

2011年时,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曾将其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治疗虐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这个旨在表彰医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的大奖,是生物医学领域仅次于诺贝奖的一个奖项。

而这次屠呦呦获奖是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的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92万美元),屠呦呦将获得奖金的一半,另外两名科学家将共享奖金的另一半。

按惯例,揭晓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发布会在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厅”举行。

当地时间上午11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秘书乌尔班·伦达尔宣布了获奖者名单和获奖原因。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齐拉特说: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从中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虐疾治疗,这表明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也能给科学家们带来新的启发。

”她表示,经过现代技术的提纯和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中草药在疾病治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了不起”。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虐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虐疾的标准治疗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说,由寄生虫引发的疾病困扰了人类几千年,构成重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

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应用在治疗中,使虐疾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坎贝尔和大村发明了阿维菌素,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

今年的获奖者们均研究出了治疗“一些最具伤害性的寄生虫病的革命性疗法”,这两项获奖成果为每年数百万感染相关疾病的人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治疗新方式”,在改善人类健康和减少患者病痛方面的成果无法估量。

15、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你找也这则新闻的导语。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三段“而这次屠呦呦获奖是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的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中的“迄今为止”能否删去,为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用了较长的篇幅介绍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背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4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走在青春的路上,其间会有许多难以忘怀的日子或瞬间,会有回味无穷的往事、人物或景物,也会有令你感慨万分的团聚与离别、欢笑与泪水。

青春留下的足迹、声音、色彩、滋味、风采是多姿态的,青春的印象是难忘的,意义是深远的,青春只有一次,可贵且值得铭记。

请以“青春的印记”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附加题(5分)

长征的统计数字是触目惊心的。

几科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发生在路上某个地方,总共有15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

路上一共368天,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

剩下来的100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56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5000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均每走114英里休息一次。

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即近24英里,一支大军和它的辎重要在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经军一共爬过十八条山脉,其中五条是终年盖雪的,渡过二十四条河流,经过十二个省份,占领过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十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此外还打败、躲过或胜过派来追击他们的中央军各部队。

他们开进和顺利闯过六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有些地方是中国军队几十年所没有去过的地方。

不论你对红军有什么看法,对他们的政治立场有什么看法(在这方面有很多辩论的余地!

),但是不能不承认他们的长征是军事史上的最伟大的业绩之一,在亚洲,只有蒙古人曾经超过它,而在过去三个世纪中从来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举国武装大迁移,也许除了惊人的土尔扈特部的迁徙以外,对此斯文·赫定在他的著作《帝都势河》一书曾有记述。

与此相比,汉尼拔经过阿尔卑斯山的行军看上去像一场假日远足。

另外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比较是拿破仑从莫斯科的溃败,但当时他的大军已完全溃不成军,军心涣散。

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

共产党人认为,而且显然也这么相信,他们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

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

进军到战略要地西北去,无疑是他们大战役的第二个基本原因,他们正确地预见到这个地区要对中、日、苏的当前命运将起决定性的作用。

后来的历史证明,他们强调这个原因是完全对的。

这种宣传上的巧妙手法必须看成是杰出的政治战略。

在很大程度上,这是造成英勇长征得以胜利结束的原因。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

红军经过的省份有二亿多人民。

在战斗的间隙,他们每占一个城镇,就召开群众大会,举行戏剧演出,重“征”富人,解放许多“奴隶”(其中有些参加了红军),宣传“自由、平等、民主”,没收“卖国贼”(官僚、地主、税吏)的财产,把他们的财产分配给穷人。

现在有千百万的农民看到了红军,听到了他们讲话,不再感到害怕了。

红军解释了土地革命的目的,他们的抗日政策。

他们武装了千千万万的农民,留下干部来训练游击队,使南京军队从此疲于奔命。

在漫长的艰苦的征途上,有万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农民、学徒、奴隶、国民党逃兵、工人、一切赤贫如洗的人们——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第二部分)

1、结合小说简要说说红军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