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练习310化工生产流程无机物的判断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252388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练习310化工生产流程无机物的判断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练习310化工生产流程无机物的判断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练习310化工生产流程无机物的判断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练习310化工生产流程无机物的判断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练习310化工生产流程无机物的判断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练习310化工生产流程无机物的判断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练习310化工生产流程无机物的判断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练习310化工生产流程无机物的判断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练习310化工生产流程无机物的判断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练习310化工生产流程无机物的判断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练习310化工生产流程无机物的判断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练习310化工生产流程无机物的判断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练习310化工生产流程无机物的判断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练习310化工生产流程无机物的判断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练习310化工生产流程无机物的判断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练习310化工生产流程无机物的判断精.docx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练习310化工生产流程无机物的判断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练习310化工生产流程无机物的判断精.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练习310化工生产流程无机物的判断精.docx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练习310化工生产流程无机物的判断精

——小题狂练打基础,大题冲关再提升

一、选择题

1.(2013·浙江卷·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从海带提取单质碘的方法是:

取样→灼烧→溶解→过滤→萃取

B.用乙醇和浓H2SO4制备乙烯时,可用水浴加热控制反应的温度

C.氯离子存在时,铝表面的氧化膜易被破坏,因此含盐腌制品不宜直接存放在铝制容器中

D.将(NH4)2SO4、CuSO4溶液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都出现沉淀,表明二者均可使蛋白质变性

解析:

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角度入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海带中的碘元素以I-形式存在,从海带中提取单质碘时,过滤后要加入氧化剂(如H2O2等)将I-氧化为I2,再加入萃取剂(如苯、CCl4等)进行萃取、分液,最后经蒸馏获得单质碘,A项错。

实验室利用乙醇制取乙烯时,要控制温度在170℃,不能用水浴加热,B项错,Cl-存在时,会破坏铝表面氧化膜的结构,形成空隙,加速铝制品的腐蚀,C项正确。

(NH4)2SO4溶液使蛋白质发生盐析,CuSO4溶液为重金属盐溶液,使蛋白质发生变性,D项错。

答案:

C

点拨:

知识:

从海带中提取碘,实验室制取乙烯,Al和Al2O3的性质,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

能力:

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应用能力。

试题难度:

较小。

2.(2013·石家庄市模拟

(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电镀、电化学腐蚀都需要通电才可进行

B.Al、Fe、Cu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C.浓H2SO4和新制氯水分别滴在pH试纸上均会出现先变红后褪色的现象

D.从石油中得到汽油,可采用分馏的方法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性质,考查考生对物质性质的掌握情况。

难度较小。

A项,电解和电镀需要通电才行,但电化学腐蚀是形成原电池,即产生电流;B项,Al2O3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是两性氧化物;C项,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滴在pH试纸上会使试纸因脱水而炭化变黑;D项,石油是多种烃组成的混合物,根据沸点不同可用分馏法将各组分分开。

答案:

D

3.(2013·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原创卷)如图所示是一系列含硫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反应中生成的水已略去),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说明SO2具有漂白性,反应②说明SO2具有酸性

B.反应②中生成物n(Na2SO3):

n(NaHSO3)=1:

1时,则反应物n(SO2):

n(NaOH)=1:

2

C.反应③④⑤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工业上可利用反应②和反应④回收SO2

解析:

反应①中先变蓝后褪色显然是因为KIO3的还原产物先是I2后是I-,体现了SO2具有还原性,反应②属于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体现了SO2具有酸性,A错;根据元素守恒,当n(Na2SO3):

n(NaHSO3)=1:

1时,n(SO2):

n(NaOH)=2:

3,B错;反应④是非氧化还原反应,C错。

答案:

D

点拨: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和酸碱反应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利用。

如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能耗大是该方法的一大缺点

B.整个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aO和NaOH

C.“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过滤

D.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捕捉到的CO2还可用来制备甲醇等产品

答案:

C

5.(2013·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X、Y、Z、W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组合中不符合该关系的是(  )

ABCD

XHClNa2O2Na2CO3SO2

YFeCl2NaOHCO2Na2SO3

ZCl2Na2CO3CaCO3H2SO4

WFeCl3NaHCO3Ca(HCO3)2NaHCO3

解析:

B项中NaOH与Na2CO3不能发生反应生成NaHCO3。

答案:

B

点拨:

本题考查物质的转化关系,意在考查考生对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掌握及推理能力。

6.钡盐行业生产中排出大量的钡泥[主要含有BaCO3、BaSiO3、BaSO3、Ba(NO3)2等]。

某主要生产BaCl2、BaCO3、BaSO4的化工厂利用钡泥制取Ba(NO3)2,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有关该工艺流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酸溶后的溶液中,铁元素以Fe(NO3)2的形式存在

B.酸溶时,硝酸的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对于钡泥溶解越有利,故工业上往往采用70℃以上温度

C.中和Ⅰ中的X可以是BaCO3,目的是通过调整溶液的pH除去Fe3+

D.上述流程中洗涤废渣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循环利用原料,提高经济效益

答案:

C

7.物质X、Y、Z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物质X和试剂M的组合不可能是(  )

ABCD

X的化学式Na2OAlMgSO2

试剂M水NaOH溶液稀硫酸NaOH溶液

解析:

A组Na2O→Na2O2→NaOH。

B组Al→Al2O3→NaAlO2。

C组Mg→MgO→MgSO4。

D组SO2→Na2SO3或NaHSO3,SO2→SO3→Na2SO4。

答案:

D

8.二氧化硅(SiO2)又称硅石,是制备硅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原料,其相关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iO2属于两性氧化物

B.盛放Na2CO3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C.硅胶吸水后不能重复再生

D.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

SiO2是酸性氧化物,A错误。

硅胶吸水后可以再生,C错误。

SiO2与HF的反应、SiO2与NaOH的反应、Na2SiO3与HCl的反应,SiO2与Na2CO3的反应等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答案:

B

9.(2013·武汉市4月调研·13)下图是利用钛白粉生产海绵钛(Ti)的一种工艺流程: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Ⅰ中钛白粉(TiO2)做氧化剂

B.该工艺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只有Cl2

C.可以用N2代替Ar作为反应Ⅱ中的保护气

D.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2Mg+TiCl4

2MgCl2+Ti

解析:

A项,反应Ⅰ中TiO2转化为TiCl4,Ti的化合价不变,TiO2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B项,该工艺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Mg、Cl2;C项,Mg能与N2反应,N2不能作为反应Ⅱ中保护气;D项,反应Ⅱ为Mg和TiCl4的置换反应。

答案:

D

点拨:

本题考查海绵钛生产流程,考查考生对化工流程的综合分析能力。

难度中等。

10.已知:

A、B为单质,C为化合物,A+B

C

A+B。

能实现该转化关系的是(  )

①若C溶于水后得到强碱性溶液,则A可能是Na

②若C的溶液遇Na2CO3放出CO2气体,则A可能是H2

③若C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则B可能为Fe

④若C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则B可能为Cu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溶液电解不可能生成钠,①不正确;若A为氢气,B为氯气,符合题示转化关系,②正确;电解氯化铁溶液,得不到铁单质,③不正确;若A为氯气,B为铜,符合题示转化关系,④正确。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1.(2013·福建卷·23)利用化石燃料开采、加工过程产生的H2S废气制取氢气,既价廉又环保。

(1)工业上可用组成为K2O·M2O3·2RO2·nH2O的无机材料纯化制取的氢气。

①已知元素M、R均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两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27,则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②常温下,不能与M单质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CuSO4溶液 b.Fe2O3 c.浓硫酸

d.NaOH溶液 e.Na2CO3固体

(2)利用H2S废气制取氢气的方法有多种。

①高温热分解法

已知:

H2S(g)H2(g)+

S2(g)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控制不同温度进行H2S分解实验。

以H2S起始浓度均为cmol·L-1测定H2S的转化率,结果见下图。

图中a为H2S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关系曲线,b曲线表示不同温度下反应经过相同时间且未达到化学平衡时H2S的转化率。

据图计算985℃时H2S按上述反应分解的平衡常数K=________;说明随温度的升高,曲线b向曲线a逼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化学法

该法制氢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反应池中反应物的流向采用气、液逆流方式,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后的溶液进入电解池,电解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运用无机材料的化学式推断元素的化合价,是解决

(1)小题的突破口。

①根据元素M、R均位于第三周期,且质子数之和为27,无机材料中M的化合价为+3,R的化合价为+4,可得M、R分别为Al、Si,则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铝与三氧化二铁只能在高温下反应;铝与碳酸钠固体在常温下不反应;铝与硫酸铜溶液在常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常温下铝在浓硫酸中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钝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氢气。

(2)①由图知,985℃时H2S的平衡转化率为40%,则:

H2S(g)H2(g)+

S2(g)

起始时浓度

(mol·L-1)  c00

平衡时浓度

(mol·L-1)0.6c0.4c0.2c

则K=

b曲线表示未达到平衡时H2S的转化率,温度越高,b曲线上的转化率越接近平衡值,原因是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缩短。

②采用气、液逆流方式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反应池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2FeCl3===2FeCl2+S↓+2HCl。

进入电解池的物质应为FeCl2和HCl,根据电解池图示,左侧生成的为Fe3+,右侧生成的为H2,则可得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Fe2++2H+

2Fe3++H2↑。

答案:

(1)①

 ②b、c

(2)①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缩短(或其他合理答案)

②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H2S+2FeCl3===2FeCl2+S↓+2HCl 2Fe2++2H+

2Fe3++H2↑

点拨:

知识:

元素推断、元素化合物性质、平衡常数、电解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能力:

读图能力、计算能力、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试题难度:

中等。

12.(2013·四川卷·11)明矾石经处理后得到明矾[KAl(SO4)2·12H2O]。

从明矾制备Al、K2SO4和H2SO4的工艺过程如下所示:

焙烧明矾的化学方程式为:

4KAl(SO4)2·12H2O+3S===2K2SO4+2Al2O3+9SO2↑+48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焙烧明矾的反应中,还原剂是________。

(2)从水浸后的滤液中得到K2SO4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

(3)Al2O3在一定条件下可制得AlN,其晶体结构如右图所示,该晶体中Al的配位数是________。

(4)以Al和NiO(OH)为电极,NaOH溶液为电解液组成一种新型电池,放电时NiO(OH)转化为Ni(OH)2,该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5)焙烧产生的SO2可用于制硫酸。

已知25℃、101kPa时:

2SO2(g)+O2(g)2SO3(g) ΔH1=-197kJ/mol;

H2O(g)===H2O(l) ΔH2=-44kJ/mol;

2SO2(g)+O2(g)+2H2O(g)===2H2SO4(l) ΔH3=-545kJ/mol。

则SO3(g)与H2O(l)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焙烧948t明矾(M=474g/mol),若SO2的利用率为96%,可生产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________t。

解析:

结合流程图,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去分析解决问题。

(1)根据焙烧明矾的化学方程式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可知,明矾中部分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而硫单质在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故还原剂为单质硫。

(2)从滤液中得到晶体的方法为蒸发结晶。

(3)由图中的晶体结构可以看出每个Al原子的周围距离相等且最近的N原子有4个,故其配位数为4。

(4)放电时Al作负极,失电子被氧化,NiO(OH)在正极得电子,反应的方程式为Al+3NiO(OH)+NaOH+H2O===NaAlO2+3Ni(OH)2。

(5)给题中的三个热化学方程式分别编号为①、②、③,根据盖斯定律由

(③-①)-②可得到目标热化学方程式;设可生成硫酸的质量为x吨,据题意列式得到

×

×96%=

,故x=432。

答案:

(1)S(硫) 

(2)蒸发结晶 (3)4

(4)Al+3NiO(OH)+NaOH+H2O===NaAlO2+3Ni(OH)2

(5)SO3(g)+H2O(l)===H2SO4(l) ΔH=-130kJ/mol 432

点拨:

知识: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基本操作、原子配位数、原电池电池反应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

能力:

考查考生框图推断能力、读图识图分析图像能力、知识应用能力。

试题难度:

较大。

13.(2013·全国课标Ⅱ·27)氧化锌为白色粉末,可用于湿疹、癣等皮肤病的治疗。

纯化工业级氧化锌[含有Fe(Ⅱ)、Mn(Ⅱ)、Ni(Ⅱ)等杂质]的流程如下:

提示:

在本实验条件下,Ni(Ⅱ)不能被氧化;高锰酸钾的还原产物是MnO2。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②中除掉的杂质离子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在加高锰酸钾溶液前,若pH较低,对除杂的影响是________。

(2)反应③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过滤得到的滤渣中,除了过量的锌外还有________。

(3)反应④形成的沉淀要用水洗,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反应④中产物的成分可能是ZnCO3·xZn(OH)2。

取干燥后的滤饼11.2g,煅烧后可得到产品8.1g,则x等于________。

解析:

从分析整个流程图入手,明确每步发生的反应,从而解决相关问题。

(1)在反应②中,通过调节溶液的pH,高锰酸钾能将溶液中的Fe2+氧化为Fe3+,将Mn2+氧化为MnO2而除去;若开始溶液的pH过低,Fe2+、Mn2+将很难生成沉淀而除去。

(2)第一次过滤后的滤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Zn2+、Ni2+、H+等,加入锌后可将Ni置换出来,故滤渣中还含有金属镍。

(3)反应④生成的沉淀为ZnCO3,同时生成Na2SO4,若沉淀未洗涤干净,洗涤液中应含有SO

和Na+,故只要对洗涤液中是否含有SO

进行检验即可。

(4)煅烧过程中ZnCO3、Zn(OH)2均发生分解反应生成ZnO,根据关系式ZnCO3·xZn(OH)2~(x+1)ZnO,可得

,故x=1。

答案:

(1)Fe2+和Mn2+ MnO

+3Fe2++7H2O===3Fe(OH)3↓+MnO2↓+5H+,2MnO

+3Mn2++2H2O===5MnO2↓+4H+ 铁离子和锰离子不能生成沉淀,从而无法除去铁和锰杂质

(2)置换反应 镍

(3)取少量水洗液于试管中,滴入1~2滴稀硝酸,再滴入硝酸钡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沉淀已经洗涤干净 (4)1

点拨:

知识:

除杂条件的选择、反应类型、离子检验、化学计算。

能力:

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和计算能力。

试题难度:

中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