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七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252781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七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七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七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七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七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七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七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七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七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七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七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七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七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七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七含答案.docx

《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七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七含答案.docx

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七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七)含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门阀制是从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官员选拔制度,造成朝廷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家族所垄断,个人出身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

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维护正统的嫡长子继承习俗B.荣辱与共、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

C.皇帝统辖百官治下的郡县制D.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系

2.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

“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3.历史学家许倬云说:

“佛教进入中国其引发的影响,……既带来了另一种思维,也迫使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不断与佛教互动,终于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

”符合这一表述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B.朱熹C.李贽D.王夫之

4.太平天国一方面宣布“凡一切孔盂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

”另一方面对四书、五经也只是删去鬼神祭祀之类的字句……把儒家思想中的基本内容如等级制、三纲五常、天命论等,都保留了下来。

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仍未摆

脱旧式农民起义局限B.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C.以“拜上帝会”为理论武器D.动摇了清朝统治基础

5.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

这“三次高潮”的根本一致之处在于

A.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B.革命结果和指导思想

C.革命对象和群众基础D.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

6.1940年7月22日由朱德、彭德怀、左权签发命令说:

“我军应积极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破坏敌人进攻西北的计划,创立显著的战绩。

……为打破敌之囚笼政策,决定乘目前青纱帐和雨季时节,利于隐蔽及不利日军机械化作战,争取晋察冀、晋西北,及晋东南扫荡较为缓和,正太路较为空虚的有利时机,大举破袭正太路。

”按照上述命令要求发动的战役应是

A.太原会战B.平型关战役C.百团大战D.淮海战役

7.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在广东顺德流行的一首《竹枝词》写到:

“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

”这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生活B.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C.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D.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8.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

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

这种变化是由于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实业救国思潮

C.抗日战争的爆发D.国民政府统制经济

9.这是一次被称为“强国序曲”的会议,法国《世界报》评论:

“这次代表大会似乎将成为世界共产主义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日子。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

“这个党正在缓慢地,但却是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

”这次会议是指

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10.观察下图《解放后市场米价衔接数据图》,分析造成90年代中国市场大米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是

A.建立市场经济体制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科技兴农成效显著

11.某同学在自主复习时写下了下图所示的笔记。

据此判断,其复习主题应是

 

A.新中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制定B.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C.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12.基辛格在《大外交》一书中有记载:

1969年4月林彪向“九大”作报告,不再用在此之前美国是中国头号大敌的说法,并形容苏联同样对中国有重大威胁。

林还重申毛泽东在1965年的讲话——除非中国领土受到侵犯,也无意对外掀起战争。

这表明中国

A.试图调整自己的外交战略B.全面改善中美关系

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D.开始构建新的国际战略同盟

13.“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中“新阶段”最主要的含义是

A.交往扩大,使欧洲市场扩大为世界市场B.引起早期殖民扩张

C.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D.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14.“蝴蝶拍一拍翅膀,地球的另一端就产生一场风暴”。

这是由气象学家提出的混沌学理论。

下表对应符合该观点的是

蝴蝶拍翅膀

产生的风暴

A

宋代商业空前繁荣

江南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B

英国等完成工业革命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资本主义世界出现1929年的大危机

苏联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D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二战后西欧和日本崛起

15.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

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

它赞美的是

A.三权分立制B.联邦体制C.民主共和制D.总统制

16.当巴黎公社战士还在浴血奋战时,马克思就指出,不管这件事情的直接结果如何,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起点毕竟是已经取得了。

这里所说的“新起点”的依据是

A.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B.建立了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C.成功地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参加战斗D.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7.《从曼彻斯特到硅谷》中这样写道:

“英国→西欧:

比利时、法国→中欧:

德国(包括奥地利)→东欧:

俄国→日本。

与法德同时的还有美国,这样的一条工业化浪潮扩散的路线是颇堪玩味的……为什么不是美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呢?

难道比利牛斯山太高了吗?

但阿尔卑斯山并不低。

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

是地中海太宽了吗?

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

”这段话的含义是

A.工业革命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B.地理位置影响工业革命的传播

C.工业革命沿主要贸易线路蔓延D.代议制民主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18.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

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利益

19.《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

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

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

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

由此可知

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

20.针对欧盟的发展,1994年法国外长阿兰·朱佩阐述“建立一个三重联盟”的概念,提出“‘伙伴’国家的外环由东欧和中欧国家组成;中环由同意接受某些领域的共同规则(单一市场、关税同盟等)的成员国组成;内环

由那些愿意并能够在防务、货币一体化、外交政策等方面比其他成员国走得更快的国家

结合而成”。

这样的考虑

①基于成员国各自实际情况②加剧了国际格局的剧烈变动

③深化同环成员国间的合作④体现了“利益差别性”原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合计60分。

要求:

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12分)在农耕文明发达的古代中国,封建城市的繁荣水平远远超过同时期的西欧,但在近代,这种优势逐渐丧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城市中,人口规模超过100万的有3个,另外还有十个左右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在50至100万之间。

与之相比较,封建时代的西欧,城市人口规模要小得多。

……那些著名的工商业中心城市,……都不过只有两三万人。

中国封建时代的城市发展较之西方乃至世界可谓是一枝独秀。

——张冠增《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商业垄断》

材料二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后认为:

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

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

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

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

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官窑),食盐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等等。

——A.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材料三汉口开埠以后,江汉关以下地段开辟了租界区。

外国人在汉口有自己的码头货栈,兴建了工厂公司,开办了航运业。

汉口的商业中心,从沿河一带向沿江一带转移。

汉正街的繁华盛景,逐渐被六渡桥、江汉路以及租界滨江商业区所取代。

汉口人的日常用语中,除了洋船之外,多了洋火、洋油、洋蜡、洋布、洋铁、洋油灯等一系列洋字号的名词。

在洋街的影响下,汉口向近代城市迈进的脚步缓慢地移动了。

1871年冬,清政府在汉口设立招商局。

1889年,洋务派人物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以后,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加速了汉口前进的步伐。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一中明清时期城市发展“一枝独秀”的原因。

(3分)

(2)“尽管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发展水平远远不及中国,但已经出现了推动这一局面发生变化的因素”。

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这一观点。

(6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推动汉口向近代城市迈进的主要原因。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1分)

 

22.(12分)民主与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大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中书、门下较汉代之宰相,以尚书六部较汉代之九卿,在政制上,不可谓非一种绝大之进步。

……尚书置左、右仆射,分判六部,各治三官,可免上述之弊。

而尚书惟在政务之推行,至于出命覆夺,尚有中书、门下。

故曰三省之于宰相,六部之于九卿,不得不说是政制上之一进步。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伯里克利在悼念公元前431年因与斯巴达人作战而倒下的雅典英雄的葬礼演说中,完全有理由自豪地宣称:

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

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

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中。

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随着1871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的历史性宣告,一个新的统一民族国家在欧洲出现了。

这个由不断改革跨入资本主义时代,又依靠武力实现了统一的德意志国家,由于扫除了历史积留下来的障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

民族的活力、解放了的生产力的迅猛跳跃、国威的张扬,都表现出实现统一给德意志国家带来的历史创造力量。

统一是德意志历史上的划时代转折点,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统一后德意志的经济发展是神速的,而在政治上则难以摆脱专制主义的色彩。

——刘宗绪等著《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有学者认为“三省六部制具有民主色彩”,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3分)

 

(2)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优越性。

柏拉图认为“极端的自由结果只能变为极端的奴役”,他对雅典民主制的批判着眼于什么?

(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统一的方式,并谈谈你对统一后德国政治体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趋势的认识。

(2分)

 

23.二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常常依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作出适时调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美国历史学家乔治·盖茨(GorgeM.Guess)把美国对外经济援助分为五个阶段,即战后救济阶段(1946-1948)、遏制阶段(1949-1960)、进步联盟阶段(1961-1972)、新方向阶段(1973-1980)和私人资本阶段(1981-1986)。

——转引自娄亚萍《试论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援助》

材料二(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我首先提出一个原则:

我们将继续承担我们业已承担的义务条约,……我们以往的政策是向别的国家提供武器、人员和物资以帮助它们反抗侵略,保卫自己。

过去我们在朝鲜就是这么做的,在越南我们也是这样开始的。

我说,但是从现在起,我们只准备向那些愿意承担责任以自己的人力来自卫的国家提供物资和军事经济援助。

只有一种例外情况:

如果一个核大国对我们的盟国或友邦发动侵略,我们就要用核武器作出反应。

——[美]尼克松《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三20世纪最后的10年里,……(美国)参与调解了世界上一些重要地区的冲突,……。

美国决心在世界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几乎一有机会就毛遂自荐,扮演调解人的角色,……美国

把自己看做是全球民主体制的发源地和保护人,越来越频繁地扮演裁决他国选举是否公正的法官。

倘若达不到它的标准,美国马上实施经济制裁,要么以其他方式施

压。

——[美]基辛格《美国的全球战略》

材料四“因此,今后10年美国外交方略的最重要的使命之一将是……锁定于亚太地区。

”“……我国国内的经济复苏将取决于出口和美国公司开发亚洲广阔和不断增长的消费基群的能力。

在战略上,无论是通过捍卫南中国海的航行自由、应对北韩的扩散问题还是确保该地区主要国家的军事活动的透明度,保障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对全球的发展越来越至关重要。

”“……毫无疑问,美国有能力在本世纪保障和延续我们的全球领导地位,正如上个世纪一样。

——[美国现任国务卿]希拉里《美国的太平洋世纪》(2011年10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在“遏制阶段”美国的主要对外援助政策。

该政策仅仅以“遏制”为目的吗?

说明你的理由。

(3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外交政策作出了哪些调

整?

指出影响其外交政策调整的外部主要因素。

(4分)

 

(3)据材料三,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哪些角色?

分析其对国际形势的影响。

(4分)

 

(4)材料四中美国的这项外交政策的调整被称为“重返亚洲”。

综合材料三、四,指出美国由“全球奔走”到提出“重返亚洲”的主要背景及真实目的。

(3分)

 

24.(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2年3月5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通令:

“满虏窃国,易于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以腥之俗,当其初,高士仁人或不屈被执,从容就义;或遁入流,以终余年……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

”“以除虏俗,而壮观瞻。

材料二(建国初期)受当时强劲的革命思潮的影响,中国人的服饰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呈现出学习借鉴苏联服饰的趋势。

在当时,服装除了最基本的功能外,更承载者表达政治倾向和社会主义国际阵营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的政治使命。

苏联服装成为思想进步、追求革命的象征,主导着当时人们的服饰取向与选择。

列宁装、依照苏联坦克兵服装设计的“坦克服”、根据苏联款式仿制的各种“布拉吉(连衣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闪耀在民众服装中的亮丽风景。

——彭国亮《印象中国民生记忆六十年》

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文化大革命”兴起,在“破四旧”运动中,谁的穿戴如果被认为不符合无产阶级式样,或带有“封、资、修”的影响,就会在大街上被勒令停下来,强制剪掉头发,撕烂衣服,红卫兵拿着剪刀专干此事,小脚裤管是他们最为仇视的对象,见了就剪。

——彭国亮《印象中国民生记忆六十年》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社会服饰变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分)

 

(2)著名历史学家冯尔康先生曾说:

“冠服、发型的形成同人们的政治意识紧密联系。

”因此,在特定历史时期,相对应的服饰就成为特定的政治符号。

(8分)

请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25.(11分)社会发展既要重视以人为本,又要注重法制建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认为,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的根本吧!

材料二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文帝大怒,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

经审讯查明,此人在桥下躲避皇上车驾,误以为车驾已过,急着回家,没想到惊吓了御马。

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清道令”,判以罚金后释放。

材料三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

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则为之戚然痛心,忘其身之不肖,而思以此救之。

——王守仁

材料四黄宗羲以“托古改制”的笔法,肯定“三代之法”是“天下之法”,而批评三代以下之“法”为“一家之法”。

他倡导民治、反对君主专制,主张立公法、废私法。

……他指责封建法律是一家之法、非法之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其积极意义何在?

(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在立法指导思想上和秦朝的不同之处,汉初这种立法思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守仁提出的经世济民方案的核心内容(1分),并分析他强调该核心内容的社会政治背景。

(3分)

 

(4)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影响。

(2分)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测试(七)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1-20BBBAACCCBACAABBBADDD

21.(12分)

(1)原因:

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保障;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宋元时期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

(3分)

(2)中国:

城市发展缺乏法律保护;官营手工业垄断;国家实行专卖制度。

(3分)

西方:

城市自治权利较充分;以立法推动城市化进程;商业影响较大。

(3分)

(3)主要原因:

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洋务运动的推动。

(2分)

(4)本质问题:

反映了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远远强于农业文明。

(1分)

22.(12分)参考答案:

(1)理解:

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可以防止大臣专权;设政事堂由三省长官共议国事,形式上带有民主色彩;但其实质是封建君主专制。

(3分)

(2)优越性:

城邦权力属于全体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分)

着眼点:

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使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2分)

(3)方式:

王朝战争。

(1分)

影响:

统一后的德国建立起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适应了国情,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2分)

(4)认识:

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多元化;民主和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趋势;政治体制建设需要结合国情。

(2分,任意两点即可)

23.(14分)

(1)政策;马歇尔计划(欧洲经济援助计划)。

不是,还有扩大美国市场、借经济援助控制西欧的目的。

(3分)

(2)调整:

与盟友的关系,继续承担条约义务,但希望盟友分担责任;战略重点调整,由直接的军事干涉转向为盟友提供军事经济援助和核保护伞。

(2分)

原因:

欧洲日本崛起;陷入越战泥潭;苏联逐渐成为超级大国;第三世界和中国崛起。

(2分,任2点2分)

(3)冲突调解人、民主保护人和法官。

一方面缓和冲突、有利于形势稳定;同时,也成为冲突的制造者,干涉他国内政等行为造成他国或地区混乱。

(4分)

(4)背景:

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亚洲崛起。

(2分)

目的:

建立单极世界,维持世界霸权。

(1分)

24.(11分)

(1)因素:

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政治变革的促进;外来文化的渗透。

(3分)

(2)范例:

在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服饰是一种特定的政治符号。

(2分)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创立民国,随后中山装、西装以及改进后的旗袍流行,凸显了人们对民主自由平等的追求。

(2分)

建国初,中山装、列宁装、连衣裙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象征着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及中苏友好关系的开创。

(2分)

文革时期,民众服饰的式样和颜色趋于单调,军装和“干部服”的盛行,体现了极“左”的革命色彩。

(2分)

25.(11分)

 

(3分)

(4)思想:

倡导民治,主张立公法。

(1分)

影响:

揭露和批判封建君主专制,为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