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253250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基本知识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基本知识

(一)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符合媒体特点: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需要符合广播电视媒体的以下传播特点:

(1)快速及时,先声夺人:

广播电视在时效性上具体其他媒介不可比拟的优势,甚至可以实现现场直播,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应高度重视时效性;

(2)线性传播:

广播电视按时间顺序播发节目内容,在写作中要注意不断出现小高潮点,吸引受众;(3)受众广泛,对象性强:

广播电视直接诉诸于受众的听学和视觉器官,较少受文化程度及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受众范围广泛,适应这一特点,广播电视写作中应注意通俗易懂;(4)具体形象,感染力强:

广播电视可以运用声音或图像再现人物和事物现场,给受众身临其境的参与感,在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应注意运用好这一点,激发受从的接收兴趣;(5)转瞬即逝,不留痕迹:

广播电视的信息符号是声音和活动图像,稍纵即逝,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应扬长避短,少用抽象、复杂的内容,便于受众掌握。

易于接收接受:

线性传播、转瞬即逝的特点要求受众的思维紧紧跟随,容不得细细揣摩,同时广播电视受众面广播,在文化、年龄上是多层次,因此,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内容和语言应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

可听性:

广播电视要求受众用听学器官捕捉语音、语义,因此要让受众听得见,也听得懂,要求“上口”和“入耳”,便于口说耳听。

准确性: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要求真实准确,新闻报道对象确有其事,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过程细节、引语、资料等都应是准确的。

完整性: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信息应相对完整。

通俗性:

要把深刻的思想、复杂的问题等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清楚。

注意通俗化不等于简单化、庸俗化。

用事实说话:

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即通过叙述事实发表无形的意见。

(1)新闻报道中体现客观中立的立场;

(2)新闻报道中注意消息来源的多样性,确保报道的客观准确;(3)采用多种“用事实说话”的手法,如选择典型事实说话、巧用背景材料说话、借用他人言论说话、用情节细节说话等等。

(二)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求

 结构线索单一:

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适应线性传播的特点,力求线索单一,结构单纯,让受众在几分钟的时间内掌握报道要点。

最常用的结构是时间顺序及层次单纯的逻辑顺序。

层次清楚:

在叙事繁简适宜、详略得当的基础上,做到事实之间相互照应、环环紧扣,段落之间过渡自然、步步衔接,使之成为层次清楚的有机整体。

材料组织的整体构思:

广播电视新闻是由多元素组成的,要求从整体出发,对文字解决、音响、画面、音乐等诸元素进行合理安排,使它们和谐协调,到得理想的整体效应。

核心信息处理:

广播电视新闻对核心信息要加以强调和突出,如对核心信息进行适当的重复,在主体部分巧妙强化核心信息,围绕核心信息选择材料和突出主干材料等等。

(三)广播电视消息

广播电视消息:

运用广播电视媒体迅速及时、简单扼要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类新闻体裁。

它力求以最快速度、最简洁的语言报道新闻事实,同时需要遵循广播电视的传播规律,以便于声音或声像传播、便于口说耳听的方式方法描述事物。

新闻六要素:

新闻报道完备地表述事实通常应具体的六个基本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和如何。

一篇新闻报道在表述中应尽可能地清楚交代这六项内容,但不能强求任何一篇新闻报道都要六要素俱全。

背景:

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材料。

导语:

导语是整篇消息的第一个单元,它以凝练简洁的语言告知最重要的新闻事实。

它起到提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引导收视的作用。

广播电视消息导语写作的特点:

(1)选材精粹:

突出最具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或突出最能表现最新事态的新闻要素;

(2)具体形象:

避免概念化、抽象化,使用经过提炼的典型事实、形象化的情节可富有特点的细节;(3)简短精炼:

明确报道主旨,抓住新闻要害,用准确洗练的语言表达;(4)照应主体: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在内容及语言上,要与新闻主体协调一致,相互呼应,防止相互脱节或矛盾。

常见的导语类型:

(1)直接式导语,直接陈述新闻事实,开宗明义;

(2)延缓式导语,不直接陈述主要新闻事实,而是运用描写、气氛渲染、解释、设问等手法先写一些相关的东西,再引出新闻事实。

广播电视消息的常用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时间顺序结构、逻辑关系结构和金字塔式结构。

倒金字塔式结构:

导语之后,新闻主体按新闻事实的重要程度或受众的关心程度排序的一种结构。

特点是头重脚轻,短小精炼,断裂行文(用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来行文,不用过渡段),优点是重点突出,成稿快,行文干练,有利于受众迅速把握报道重点,也有利于后期编辑控制报道时间。

缺点是程式化。

适合于时效性强、事件单一的动态新闻

时间顺序结构:

导语之后,主体根据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结束的先后顺序来安排层次,展示事件的进程,这种结构保持了新闻事实原貌和进展的完整性,行文自然,线索清楚,符合受众接受信息的习惯;不足之处在于最重要的事实在报道中间或结尾,容易被淹没。

逻辑关系结构:

导语之后,主体部分根据事物的内在逻辑或问题的逻辑性来组织材料、安排层次。

主体可依据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对比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或主从关系等安排层次段落,表现事实。

金字塔式结构:

报道将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放在最后,按照新闻事件的发生顺序或事件的因果关系等来安排组织材料。

适用于趣味性或反常性较强的题材,具有悬念感。

结尾:

为了深化新闻主题、强化新闻价值或扩大消息的信息容量,根据新闻内容写作的消息的收结部分。

它通常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

广播电视消息的结尾宜紧扣新闻事实,忌套话空话;宜增添新闻信息,忌同义反复;宜启发诱导,忌生硬说教,强加于人;宜精粹有力,忌拖泥带水、絮絮叨叨。

(四)广播电视新闻专题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的特点: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是运用广播或电视手段,深入、具体、详尽地报道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某些具有新闻价值又为广大受众关心的典型人物、经验,新出现的社会现象等题材的新闻报道形式,其特点是:

(1)主题开掘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性;

(2)用形象说话:

在用事实说话的基础上,捕捉能够更容易被受众感知的形象材料,通过个别来反映一般。

体现事物本质的倾向、观点是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流露出来的,使受众在形象中满足对事实认知的需要和情感渲泻的需要;(3)表达方式多样化:

可以有恰当的描写、抒情和议论,并大量使用其它的符号手段,如音乐、音响、特效等等。

新闻专题的表达手段:

广播专题可同时调动同期声、解说、录音资料、音乐等手段,以对播、交谈、问答或听众参予的方式播出;电视新闻传播的表达手段,包括诉诸于视觉的手段,如活动画面、照片、图片、动画、字幕、特技等,诉诸于听觉的手段,如同期声、解说、录音资料、音乐等。

在新闻专题中适当采用这些手段,与内容协调,起到烘托内容、激发受众情感、引起共鸣的作用。

主题:

指作者经过对现实社会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通过对素材的提炼和组织,所表达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或一种思想观念。

主题是新闻报道的灵魂,是新闻报道的事实所体现的中心思想。

新闻专题类节目主题的特点:

(1)主题的深刻性:

不仅审视事实的新闻价值,尤其注意从反映社会脉搏和时代精神的高度来选择题材、提炼主题;

(2)主题的针对性: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针对宏观实际及人们的思想认识实际立意;(3)主题的倾向性:

专题类节目的主题应旗帜鲜明、是非分明,让受众收看或收听后获得明确的理解和领会;(4)主题的启发性:

新闻专题报道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某一人物或事物的详尽反映及透彻分析,回应宏观实际的需要,实现以典型带动全局,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舆论效果。

开掘主题:

(1)全局意识:

在社会坐标中定位事实的意义;

(2)纵深意识:

在历史的逻辑中寻求事实的意义;(3)时代意识:

紧扣时代脉搏,引领时代方向。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常用结构:

纵式结构、横式结构和递进式结构。

纵式结构:

按新闻事实发生、发展时间顺序组合和编排材料的一种结构形式。

横式结构:

按照新闻事实的内在性质的区别联系,或以多侧面拼接的形式来安排新闻素材。

横式结构又分为同时异空结构和多侧面拼接结构。

递进式结构:

透过现象层层深入到事实背后,步步深入,环环递进,从现象到本质的结构。

(五)广播电视现场报道

广播电视现场报道:

指广播电视记者在采访现场面对话筒或镜头,采访现场有关人员,解说现场实况,直接交代、播报新闻事实的报道方式。

是最能发挥广播、电视的特长与优势的报道形式之一。

现场报道的特点:

(1)立足新闻现场:

即一切以现场发生了什么为核心,虽然不排除现场以外的材料,但务必坚持以现场发生的事实为主;

(2)感染力强:

伴随现场声音或画面,使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3)源于现场,高于现场:

现场报道对现场的信息进行了加工和梳理,使信息更加有序化、浓缩化,并通过记者报道提供一些录音机或摄像机不能直接记录的信息。

现场报道的题材选择:

(1)现场时间、空间相对集中:

记者能在一定时间里,通过自己在现场的采访和报道活动,展现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来龙去脉;

(2)记者能以恰当的角色进入现场:

记者以目击者、参与者等身份在现场作报道,可以增强报道的可信性和感染力;(3)现场是正在进行时的:

现场充满悬念和未知,记者的采访报道正在向未知取材,并向观众展现这个过程;(4)内容较单一、现场事态发生发展的进程对观众具有吸引力的事件性新闻题材更为适合;(5)现场有丰富的同期声或环境声等音响资源。

现场报道的结构:

(1)线索单一的时序结构:

按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记者的叙事与事件的客观进程一致,便于受众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

(2)导引结构:

由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概况作简要介绍,唤起受众的兴趣,再把报道内容转到现场事态,进一步在现场挖掘新闻事件。

现场报道对记者的要求:

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过硬的新闻业务能力,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广播电视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

连续报道:

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连续的报道。

报道以时间为顺序,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进程而展开。

连续报道的特点:

(1)连续性:

报道对象事态本身的连续性决定了各次报道之间存在有机的联系,内容承上启下连续、衔接,呈线性的分布,各次报道之间的顺序不能任意变动;

(2)时效性:

在事态进展过程中进行报道,时间跨度小,每次报道都应有新的依据;(3)完整性:

连续报道从事件发生到追踪到结束,应是有头有尾完整的。

连续报道采写的基本要求:

(1)新闻依据的不断添加和变动:

每次报道都是新闻事件的刚刚发生的最新进展和动向,分段、分层地将事件发展中有价值的信息及时传播给受众;

(2)递进式报道的方式:

各报道由浅入深,一环扣一环地逐步递进,最终完成整个报道;(3)节奏把握:

对同一新闻作多次报道和多单元集合,造成一定的舆论强势,当新闻进展较快,可增加报道密度,反之,则减少,形成良好的节奏。

系列报道:

围绕同一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多次、成组的报道。

多个独立报道没有外在的连续,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集合在同一主题思想下,以求对新闻事实作比较系统、全面、有一定深度的报道。

系列报道的特点:

(1)集中性:

围绕同一主题来进行,主题集中不分散;

(2)广博性:

多角度、多侧面围绕同一主题反映各方面的情况,内容广博,信息量大;(3)深刻性:

系列报道题材多为题材重要重大的非事件性新闻,通过系列组合报道,深入揭示主题,具有深刻性。

系列报道采写的基本要求:

(1)精心设计系列:

从整体目标出发去选择每条新闻的组合排列,同时注意每条新闻的信息量、报道水平,使单条新闻发挥应有的作用,形成整体报道的综合效应;

(2)立体开拓:

在总主题的统帅下,每条新闻作纵向、横向开拓,使整体报道立体化;(3)以小见大:

选择具体事实表现宏观主题,令受众可感、可知。

现场直播:

与新闻事件或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步,利用广播电视专用设备直接从现场播出的广播或电视形式。

与事件保持同步,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反映事件或活动的全过程;主要运用现场的画面或音响,加上记者客观的描述,带给受众置身现场、亲与其事的感受。

是一种时效最快、感受效果最真切的广播或电视形式

报纸的新闻稿要尽量详细,因为它没有其他媒介的辅助.而电视新闻稿就要牵扯到和画面配合的问题

电视新闻稿是配合电视新闻图像的播出、供电视新闻播音员播音的文字稿。

它与新闻图像互相配合,构成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一条条既看又听的电视新闻。

所以,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既是一门为听而写的艺术,也是一门为看而写的艺术。

“听”与“看”的结合,使电视新闻稿写作既不同于广播新闻的为“听”的特点,又不同于报纸新闻的为“看”的特点。

因此,笔者认为,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的记者和编辑必须从掌握电视新闻的特点入手,正确处理好下列三方面的关系,真正体现电视新闻稿的“为听而写、为看而写”的写作特色。

一、力求口语化,避免书面化

电视新闻“听”的口语化特征决定了电视新闻文字稿在撰写的过程中,与报纸新闻稿不同;而须有广播新闻稿之突出特点,即口语化,播音员面向观众直接口播新闻内容。

正因如此,人们形象地把电视比喻为“窗口”和“讲坛”,站在这一“窗口”或叫“讲坛”“讲学”的就是我们的播音员。

所以,我们的电视新闻稿犹如一篇篇“教案”。

这些文字稿(教案)要让播音员(教师)传授给观众(学生),不浅显明了、采用群众易于接受的大众化语言怎么行呢?

不然,既妨碍观众“听”,也妨碍观众“看”,达不到预期的收视效果。

这说明写稿应看对象,要根据受众谋篇布局。

如对同一内容的报道,电视新闻稿与报纸新闻稿的撰写是有区别的,试比较下面两段文字。

报纸体:

“我们这次洽谈会,来的人非常多,对我们来讲出乎预料,虽然谈成不多,但是我们也感到非常高兴。

”洽谈会负责人7月10日对我们说。

电视体:

7月10号,洽谈会负责人对记者说,这次洽谈会来的人非常多,出乎他的预料,虽然谈成的不多,但他也非常高兴。

可以看出,同是文字形式,但电视新闻稿毕竟不是给人看的,而是要让播音员去说的。

既然它的目的是说的、是让人听的,那么它必须直截了当地把内容表达出来。

同时,要求语言比较简短,适合播音员配音;其次是应尽量采用口头语言,以适应受众的听觉习惯。

这正是电视稿与报纸稿在语言风格上的差异。

二、拓宽报道面,莫看“像”作文

视新闻片的构成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镜头和文字。

有人把新闻片比喻成一条项链。

那么,片中的一个个镜头就如一颗颗珍珠,文字稿就好像连接珍珠的金钱。

如何拉好这根“金线”?

这是摆在电视新闻工作者尤其是文字记者和编辑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然而,在电视新闻稿中,我们经常发现:

有的记者把文稿写成一般的解说词,把镜头中的人物简介一番、场面内容介绍一下而已;有的文稿则写成单纯的解“像”文章,说说事物发生在什么地方、结果如何。

这样处理,往往忽视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我们不妨想一想,当我们举起摄像机时,能拍摄到的镜头有多少。

现实中,大量的新闻信息是镜头难以捕捉到的。

如何处理这一“遗憾”(人们通常称“电视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自然而然地摆在文字记者的面前,而报纸、广播的新闻不存在这一不足。

原因十分简单,文字可以反映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各种动态,而图像无法再现已过或未到的动态。

所以,撰写电视新闻稿时必须发挥文字语言的特殊作用,进而拓宽电视新闻的报道面:

把无法用画面传播的,诸如过去的、未来的、或难以用画面表现的,如政府部门的公告、科学技术成果、党的重大决策等,用文字语言表达出来,把这些情况如实地传播给观众。

例如《我县基本完成晚造插秧任务》:

我县各地抓紧备耕,立秋前后大部分秧苗已插完,并迅速转入田管阶段。

据悉,Ⅱ优3550、协优3550、华优86等优质高产常规良种占了晚造总面积的4成多,抛秧面积近6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000多亩。

——2000年8月11日饶平电视台《饶平新闻》

三、挖掘其深度,谨防一般化

新闻要求准确、快速地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事件,电视新闻更是如此。

因而,有些记者急于求成,对一般消息的处理容易出现程序化、模式化,如会议消息往往按照某某部门在什么地方、举行什么会议、提出了什么要求、参加会议的是什么人员几方面撰稿,活动消息又常常按照某某单位在什么地方、举行什么主题活动、结果如何几个要点组稿。

然而,我们应当知道,新闻传媒的作用不只是传声筒或放录机这么简单,它的权威性在于,它所体现的意识永远高于社会大众平均意识,经它传播的事实和观点,往往带有强烈的引导和教化作用,这也正是新闻传媒的立足点和生命力之所在。

电视新闻的画面由于受到其具体图像的限制,缺乏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和评论的功能。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仅仅看电视新闻图像,对新闻的印象比较肤浅,而文字语言具有很强的综合分析和评论事物的能力,它可以恰到好处地弥补图像未能表达之不足,起着代替图像完成综合分析评论新闻事件的任务,使电视新闻报道达到一定的深度。

例如《占路为市交通混乱——县城市容和环境综合治理见闻》:

据了解,每晚11点半左右,长廊两岸还成了摊点大摆酒席的“好地方”。

粗略统计,两岸长廊景点周围布满大大小小摊点有89处,其中小炒、夜宵的摊档就有35处之多。

有人说,在长廊景点饮酒赏月,乐在其中。

然而,一夜过后,留给人们的是一串串的思考:

在现代文明的今天,有的人为了赚钱而不顾公共环境和交通秩序;又有的人口口声声埋怨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但自己又在不断地糟蹋公共环境和破坏交通秩序,制造脏乱差现象?

——2000年7月3日饶平电视台《饶平新闻》

文稿在综合有关材料之后,提出了一连串的让人深思的话题,旨在唤起人们重视周围环境的整洁和卫生,并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整治市容市貌,创造良好的环境和井然的交通秩序。

这样的议论,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随着各种传播媒介,特别是报纸、广播和电视等新闻媒介的激烈竞争,电视新闻更要发挥自己的优势,除了提高摄像技巧之外,还应在文字方面下点功夫,使播出的新闻有一定的深度。

电视新闻文字稿的撰写还涉及到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等的方方面面,本文仅就电视新闻稿撰写中的一些问题谈点个人的粗浅见解。

电视新闻写作应注意以下几个常见的问题

李超英(铜仁广播电视台新闻部主任)

1、导语不要过于冗长,导语最好是开门见山。

忌写成如:

为了搞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大妇检工作力度,促进基层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提高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5月28日,地区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在思南县召开。

应该写成:

5月28日,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在思南召开,会议对2005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

2、一条新闻原则上只报道一个内容,不要一篇稿件报道多个内容。

例如不能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农村合作医疗写到同一条稿件中,更不能将两件不相关联的事写在一起。

3、电视新闻是声画紧密结合的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新闻种类。

因此,在进行采访拍摄和文稿写作的过程中,文稿应该与所采访拍摄的画面相吻合。

不能文稿反映的是××乡镇、××村进行“三小”工程建设情况,而所拍的画面却反映的是修公路的情况等等。

4、各县市特区送我台的稿件一定要把地名写清楚。

不能写成“我县”、“我市”,要直接写地名,如:

印江县、铜仁市。

送我台的稿件,不要送县市特区一般性的会议新闻和一般性的工作新闻,即使是重要的会议新闻要送我台,也应该事先与我台新闻部取得联系是否可以播,得到我台的认可后方能送稿,但在稿件中切忌有“××县县委书记指出,××县县长强调”的内容。

一般性工作新闻是指,各县市特区所发生的比较小的新闻事件,如,县局级单位的常规工作,乡镇一级的常规工作等等。

这些常规工作在县市特区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新闻甚至是重要的新闻,但在县市特区的重要新闻送到地区台后,就要打折扣,即新闻价值降低。

因此,各县市特区要送内容新、价值高、有推广意义的新闻,要送能够反映当地特点、特色的、我有而别人没有的东西(新闻)。

5、电视新闻稿件篇幅不能写得过长,一般一条新闻控制在400-500字左右,把所要报道的事件讲清楚、写顺畅就行了。

电视新闻遣词造句要尽量通俗化、口语化,少用华丽辞藻、少进行修辞形容、少进行情节过程描述。

对所反映的新闻事件要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不能夸大其词、言过其实,大多数县的记者在拍摄和写稿时,往往不能正确把握创作尺度,人为的有意拔高所发生的事件。

本来只有寥寥无几的人在搞某一活动,场面冷冷清清,而在新闻稿件中却写成人头攒动、如火如荼。

最典型的要数前段时间进行的“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大兴农田水利建设”的专题报道,所拍画面明明是××县××乡镇××村的“三小”工程建设工地上只有为数不多在施工建设,稿件上却是胡诌一气“我县掀起农田水利建设新高潮建,建设工地上热火朝天,大家你追我赶,抢时间、抓进度争取早日建设好‘三小’工程”等等。

6、送我台的新闻稿件切忌新闻主要内容用枯燥的数据来罗列表达。

新闻稿件不是不能用数据,恰恰相反,数据运用得当,运用得精到,数据与数据之间要用一些过渡性词语加以修饰、装点能给文章添彩;数据运用不当、不精就不成其新闻稿件了,而只是简单、枯燥、无味的数据罗列,新闻稿就变成了统计报表。

下面列举一数据运用相当精到的一篇获全国新闻二等奖的稿件:

“瞿”!

“瞿”!

0∶0,湖北矿山机械厂与湖北齿轮厂职工业余篮球赛开始,40分钟后,“瞿”!

“瞿”!

102∶101,球赛结束。

(展开讲)

7、送我台的新闻稿件如果采访有同期声要在稿件上注明同期声内容,以便我台编辑人员判断你所采访的同期声能否可用,不注明内容的同期声我们一般不予以采用。

以避免所采访的同期声内容长、拉杂,被采访者讲得不好、不到位或出现时间不够同期声凑的现象发生。

8、送我台的电视新闻不一定每一条都需要背景资料,运用背景资料要恰当,一般情况下,较为重要、较为特殊,具有指导意义、具有推广价值的电视新闻可用背景资料来了解某地过去工作状况和现在工作状况,通过比较来说明这一地方现在工作的发展变化。

9、电视新闻稿件的结尾一般不要对某一地方的工作进行蓝图性的描绘。

如,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地方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通过××地方党委政府群策群力、努力工作、精心指导、大力宣传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跃上新的台阶。

关于通联工作中新闻稿件存在的问题

1、各县送稿数量、质量参差不齐。

其中:

沿河、万山、印江、玉屏送稿最积极,特别是沿河基本上是每隔一天有一盒新闻带送上来,万山其次。

石阡、德江、思南送稿及时率处于中流水平松桃、江口较差。

从稿件质量的总体水平上来看,万山近段时间进步较快,不管是我台约稿或是他们自行采访的新闻稿件,都能严格按照我台策划方案和他们自己的策划方案规规矩矩,认认真真的去做,新闻稿件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石阡县近段时间送稿也较好,稿件质量比以往有所提高。

沿河稿件质量处于中等稍偏上的水平,影响稿件质量的原因是,新闻题材所反映的内容较小,重量级的报道少且送稿的记者范围窄,只有2-3人。

印江送稿虽然较为积极,但稿件总体质量较差,有的稿件写得花里胡梢而且新闻标题起得别别扭扭不规范。

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约稿时没有督促采访记者按地区策划方案走,做出来的节目质量差(选题没到位,节目时长不够,稿件层次不清,画面不稳定),举例:

红军坟见证新农村建设,台湾同胞眼中的新农村建设标题好但同期声内容差。

思南县的稿件质量总体水平较好,但送稿不及时,稿源少。

德江担忧的、玉屏的情况是记者水平参差不齐,部分记者稿件好用,另一部分记者的稿件不好用甚至是不能用,修改幅度较大。

松桃、江口不知领导重视宣传否?

两个县除了稿件送得少之外,稿件质量也较差。

2、新闻画面上存在的问题:

各县都普遍存在有时拍摄的画面不够清晰,画面偏色,有的一条新闻拍摄的画面色调不一致,没有及时调整白平衡和景别单一的情况,空镜头运用得不好,不善于围绕主题来组织画面,使画面和稿件的主题脱节,拍摄画面使不主意前后画面的衔接,画面的一以贯之做得差,即,声画两张皮。

有的县送来的画面拍得歪歪扭扭,晃动较厉害。

并且存在拍摄时老是围绕一个对象进行,如,采访獭兔养殖就翻来覆去拍獭兔吃草、獭兔笼子,甚至都景别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