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综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253366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综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综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综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综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综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综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综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综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综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综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综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综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综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综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综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综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综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综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综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综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综试题.docx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综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综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综试题.docx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综试题

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

文综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量150分钟,满分300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本试题卷上。

2.回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题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按题号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题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时,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本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表为四个农业区在同一年度中的粮食作物生产统计表,读表回答1~2题。

1.甲、乙两农业区共回的区位条件及其生产特征是

A.机械化水平高,集约化经营B.劳动力充足,单位面积产量高

C.人少地多,粮食商品率高D.水旱灾害频繁,水利工程量大

2.四个农业区中最可能分别位于美国中部平原和我国成都平原的是

A.甲、丙B.乙、丁C.丙、甲D.丁、乙

通常对流层的气温是近地面较高,且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在一天中

的不回时段会有差异,有时甚至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低层气温的现象,

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右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清晨、上午、午后及夜间

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曲线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丁曲线越接近地面气温越高的主要原因是

A.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

B.越接近地面空气尘埃越多,尘埃能吸收太阳辐射

C.越接近地面空气密度越大,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越多

D.越接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

4.如果该日形成大雾,则四条曲线表示的时段水平能见度最低的是

A.甲曲线B.乙曲线

C.丙曲线D.丁曲线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珠穆朗玛峰北坡相比,图中甲山峰垂直自然带较简单

B.N地虽降水丰沛,但地表水缺乏

C.M、N两地积温差异,主要是受太阳辐射影响

D.地形和洋流是影响图中等积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

6.P、N所在地形区地表崎岖,其叙述错误的是

A.P地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B.由于板块碰撞挤压,加上流水的侵蚀作用,使P地形成山河相间,地表崎岖的地貌

C.N地四周高山环绕,内部地形崎岖,丘陵广布

D.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N地形成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

读我国东北部某历史名城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

7.有关图中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丰富的矿产资源是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

B.交通运输的改善是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C.丰富的水能资源是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

D.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影响不大

8.下列产业布局中,不合理的是

A.甲供热厂B.乙钢铁厂

C.丙果园D.丁印染厂

 

下图是沿20°N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9~11题。

9.关于甲、乙两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均位于印度洋板块

B.地形均以高原为主,地势北部高、南部低

C.均为重要的铁矿、锰矿产地

D.气候成因均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

10.关于甲地形区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亚洲纬度最低的地区

B.与大陆主体阻隔,相对独立的“次大陆”

C.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交汇地带

D.自然植被以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林为主

11.关于乙地形区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人口最多和最密集的地域B.现代冰川侵蚀作用强烈

C.河流均源出中国,注入阿拉伯海D.扼亚澳之间的过渡地带

12.假定2013年甲国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比2012年增加20%,货币流通速度由年平均5次降低为4次。

如果该国纸币的发行量没有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上年售价120元的商品现在的售价为

A.80元B.120元C.180元D.100元

13.目前我国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数量实在太少。

其原因有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技术不成熟、充电不方便、地方配套鼓励政策不到位、产品可靠性差、短时间无法与传统燃油汽车相媲美等。

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

①政府、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通力协作,攻克关键技术

②整车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向规模要效益

③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合理布局充电设施

④依靠科技降低生产成本,长期维持低价竞争

A.③④B.②③C.①②D.①③

14.“结构件减税”是针对特定税种、基于特定目的而实行的税负水平削减,是“有增有减、结构件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

从2012年起中国税改大幕已经开启:

提高个税起征点,使一大批工薪族增加了牧入;提高增值税起征点,有效减轻了企业税负,为小微型企业助力……201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重点是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

实行结构性减税

①意味着我国的税收将大幅下降②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③是运用行政手段调控经济的重要体现④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表现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5.下表为“十一五”期间某省对外经济发展情况。

根据以上信息,该省要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应该

①转变外贸出口方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②扩大开放领域,提高开放质量③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④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外资利用水平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

16.2013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听取、审议并通过了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听取、审议并通过了关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关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报告。

这表明

①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国家行政机关是全国人大的职能部门

③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必须向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

④全国人大行使任免权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17.2012年11月15日召开的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2013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政府。

回顾过去10年中央领导集体和中央政府最突出的施政特色,那就是“以人为本”,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所做的一桩桩亲民、爱民、为民的实事中,从党中央、国务院推出的一系列体恤民生的重大举措里,无不闪耀着“以人为本”的鲜明色彩,无不沁润着“人义关怀”的浓浓深情。

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人为本”的施政纲领表明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全体公民的利益的党

③我国政府的责任是对人民负责

④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发展的必然结果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①③

18.国家宗教事务局公布的《藏传佛教寺庙管理办法》规定,寺庙事务不受境外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干涉和支配,寺庙不得恢复已被废除的宗教封建特权和压迫剥削制度,不能恢复寺庙之间的隶属关系。

这一规定

①是保障藏族群众宗教信仰自由的需要

②有利于打击宗教极端势力,维护民族团结

③能够避免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

④表明藏传佛教与辩证唯物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19.2012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全民对“吃文化”的研究热潮。

该片所探讨的问题并不只是“吃”这么简单,从传统劳作到食物创新,生活的艰辛和几代人的智慧结晶,中国人“吃”的传承和变化已经逐渐凸显出其特有的国人气质。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文化创新应体现民族性,彰显民族特色

③文化创新是赋予传统文化全新内涵的过程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0.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讯系统总设计师钱卫平说:

“只有精确,才能避免风险;只有精确,才能确保安全;只有精确,才能取得成功。

”“我们的任务就是,精确、精确、再精确。

”“精确”一词说明了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②意识能发现和创造规律

③主观要做到与客观相符合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

21.漫画《植“数”造“零”》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出发点

④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2.201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揩出:

“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

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把我们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改革,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

”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哲学依据是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④坚持改革开放符合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3.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前期,中央电视台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

”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门。

幸福,在两方文化传统中有诸神之赐、米世之享、天赋权利等解读。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幸福是金钱的占有、幸福是奉献的喜悦等观点。

分析这些幸福观,正确的理论出发点是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社会历史性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阶级一降

③社会价值观的主导者历米属于人民群众④正确的幸福观才是美好生活的航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4.“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这首抒情诗《断章》,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下列各项,与此有异曲回工之妙的是

A.《周易》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老子曰: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C.孔子曰: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D.黄宗羲曰: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25.《明世宗实录》记载,嘉靖十五年(1536年),“民有出海货卖在百里外者,皆诣捕盗官处白实午貌、贯址,以符给之,约期米销,使去有所由,归有所止。

”材料主要反映了

A.闭关政策的实行B.禁海政策的废除

C.重农抑商的必要件D.对当地商民近海贸易的限制有所放松

26.黄仁宇认为:

“如是理学家或道学家所谈及的很多事物(抽象之事与具体之物混为一谈),只能美术化的彼此印证,不能用数目字证明。

”“其结果则有如李约瑟之所说,朱熹在没有产生一个牛顿型的宁宙观之前,先已产生了一个爱因斯坦型的宁宙观。

”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

A.朱熹对自然之理没有研究B.儒家更看重“道德宁宙”

C.朱熹是从超时空角度米解释理D.理学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混为一体

27.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评论道:

“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

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

”他评论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

28.1912年2月15日,黄兴致袁世凯的电义中说:

“本日午后二时,参议院全体一致公举先生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亿众腾欢。

民国初基,赖公巩固。

”由此可见

A.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

C.当时国人欲重建和平与秩序的社会心理D.南京临时政府完全拱手相让政权

29.1916年杜亚泉发表了《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一文,他认为,“近年以米,吾国人之羡慕两洋文明,无所不至,自军国大事以至日用细微,无不效法两洋,而于自国固有之文明,几不复置意。

……两洋文明与吾国固有之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而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两洋文明之弊,济两洋文明之穷者。

”下列对此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A.是当时社会的主流观点B.完全排斥两方文明

C.指出了新文化运动的弊端D.全面继承洋务思想

30.“1.世界分享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2.世界分享了中国市场准入的红利”、“3.世界分享了中国降低壁垒的红利”。

这是一篇文章的三部分的标题,由此判断,这篇文章的总标题最可能是

A.《“开埠”170年,上海走向世界》B.《“人联”40年,中国在长大》

C.《“改革开放”30年,世界跟着变》D.《“人世”10年,世界得到了什么?

31.彼特拉克说:

“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人的幸福。

”又说“我的心灵的最深处是与基督在一起的",“当这颗心灵思考或谈到宗教时,即在思考和谈到最高真理、真正幸福和永恒的灵魂的拯救时,我肯定不是两塞岁主义者或柏拉图主义者,而是基督徒。

”这反映了

A.“人文主义之父”名不副实

B.彼特拉克捍可宗教自由

C.人文主义者主张顺从人性追求现实幸福

D.其人生哲学既有中世纪的特征又具有近代的气息

32.德国学者贡德·弗兰克的《白银资本》指出:

“亚洲在1750年很久以前的世界经济中就已经如日中天、光芒四射,甚至到了1750年依然使欧洲黯然失色。

两方最初在亚洲经济列车上买了一个三等厢座位,然后包租了整整一个车厢,只是到了19世纪才设法取代了亚洲火车头的位置。

”下列解读不准确的是

A.15--18世纪的亚洲是世界经济中心,欧洲则是边缘地区

B.两方是用美洲的金钱在亚洲的经济列车上买下了一张扭转世界格局的车票

C.弗兰克针对“欧洲中心论”提出了另一套关于早期世界政治结构的解释

D.弗兰克提供了从世界经济的整体结构米解释各地区经济变化的视角

33.郁达夫在《文学概说》中定义某种文学流派:

“对于过去,取的是遗忘的态度,对于现在,取的是破坏的态度,对于将米,取的是猛进的态度。

这一倾向的内容,大抵是热情的、空想的、传奇的……"下列文学作品符合这一倾向的是

A.《苹果车》B.《解放了的普岁米修斯》

C.《安娜·卡列尼娜》D.《等待戈多》

34.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道:

“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回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

……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米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

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

”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

A.“四月提纲”中的主张B.《和平法令》中的规定

C.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D.《土地法令》中的规定

35.基辛格回忆说,1969年苏联计划对中国核设施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尼克松对苏联发出信号:

“如果一个核国家威胁一个回我们结盟国家的自由,或者威胁一个我们认为其生存对我们的安全及整个地区的安全至关重要的国家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

”苏联因此放弃了打击中国的核计划。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苏关系开始恶化,苏联对中国进行核威胁

B.中美关系改善,中美结盟对抗苏联

C.中国拥有“两弹”,足以真正让国家不受任何欺负

D.美国认为一个强大中国的存在符合两方的战略利益

二、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2~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36.(24分)下图为“我国汉江中游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图示中心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4分)

(2)据图比较汉水中游的支流南河与唐、白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12分)

(3)P点附近河床沙洲、卵石滩岁列,宽窄不稳定,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8分)

 

37.(22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1中N地(32°30′S,70°07′W)海拔为2990米,被誉为“南美第一滑雪胜地”;甲国是一个世界矿产出口大国;该国修建了多条东水西调工程,拥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调水工程。

(1)简析图1中N地成为“南美第一滑雪胜地”除了冬季降雪丰富外,还有哪些自然条件。

(8分)

(2)甲国拟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你是否赞回,请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6分)

(3)分析甲国修建多条东水两调工程的主要原因。

(8分)

38.(26分)201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必须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推广先进技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二2008~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实际增长速度

材料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对农业生产进入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新阶段,必须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幅度增加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依靠科技创新驱动,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提高农民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继续实施种业发展等重点科技专项,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材料二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顺应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城乡利益格局、农民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不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健全符合国情、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

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发挥乡镇政权机关对村民自治的指导作用,逐步建立责权明晰、衔接配套、运转有效的村级民主监督机制,不断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公开程序,实现村务公开由事后公开向事前、事中延伸,发挥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作用。

(1)描述图一、图二的经济信息。

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学知识,简要说明推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对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意义。

(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应如何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健全符合国情、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

(12分)

 

39.(26分)工业柳州,群星璀璨;山水柳州,宜居典范;文化柳州,源远流长。

工业和文化交相辉映,工业和文化完美融合。

柳州市的“文化建设十大工程”,助推柳州文化产业不断升级。

柳州的文化是厚重的,人们可以陶醉在壮、瑶、苗、侗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中,可以聆听刘三姐后人的悦耳山歌,可以在柳侯祠领略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遗风,可以站在白莲洞石器时代古人类的遗址上感受文明的沧桑。

柳州的文化是高雅的,精品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已开唱10年,《白莲》、《红蜻蜒》、《柳宗元》等精品艺术分别荣获国家和自治区大奖。

柳州的文化是开放的,中国·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柳州国际奇石节、世界水上极速运动大赛,正成为这座城市与世界交流的桥梁与纽带。

柳州的文化是大众的,柳州的企业文化、社区文化、乡镇文化、校园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形成了“柳江之夏”、“龙城金秋”、“鱼峰歌圩”、“校园之春”、“百村百戏”等多个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型群众文化品牌。

柳州的文化是创新的,柳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对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性文化单位的体制进行改革,创建文化产业发展公司,促进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概括工业柳州崛起义化高地的成功经验,并分析柳州文化崛起的意义。

(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分析柳州市是如何打造文化高地的?

(6分)

(3)柳州的文化是高雅的,柳州的文化是大众的。

据此,有人认为,打造柳州文化高地,要么走高雅化的道路,要么走大众化的道路。

结合材料,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打造柳州文化高地,要么走高雅化的道路,要么走大众化的道路”的观点。

(8分)

 

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朝(清)之初入中国也,衣冠一仍汉制。

凡中朝臣子皆束发顶进贤冠,为长服大袖,分为满汉两班。

有山东进士孙之獬,阴为计,首剃发迎降,以冀独得欢心。

乃归满班则满以其为汉人也,不受。

归汉班则汉以其为满饰也,不容。

于是(孙之獬)羞愤上书……于是削发令下,而中国之民无不人人思螳臂拒车斗,处处蜂起,江南百万生灵尽膏野草,皆之獬一言激之也。

——摘自王家桢《研堂见闻杂记》

材料二清末剪辫大事年表

——据傅国涌《大变局中的小辫子》和张德安《身体的争夺与展示》编写

材料三辛亥革命最大的结果是创立民国,但是民国并没有名副其实,因为中国缺乏一个能支撑民国的社会基础。

所以我说辛亥革命达到了三个实质性成果,第一是剪辫,我虽然说他在1914年还有很多人没有剪,但毕竟大部分人剪了,留辫子已经是少数,剪掉辫子是多数的,所以剪辫子应该说是实现了。

第二是易帜,旗换了,黄龙旗换成了别的旗。

第三就是改历,以前是农历,现在是阳历了,农历虽然还在用,双历并存。

摘自傅国涌《大变局中的小辫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削发令颁布的历史背景。

(7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末剪辫运动发展历程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10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社会史观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三个实质性成果”的历史意义。

(8分)

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往的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一向认为西欧的发展道路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意义(包括对中国)。

所谓西欧道路其实主要是英国模式,其核心即工业革命体现的经济变革。

但近年欧洲经济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证明,英国模式有其特殊性。

与历史上的欧洲中心主义者们不回,彭慕兰(按:

美国汉学家)承认所谓的“英国模式”不能成为唯一标准、甚至不能被视为“标准”,他进而指出:

“英国模式”的形成,是欧洲在与其他地域、其他经济模式的联系和互动中才可能的,彭慕兰这种在广泛的世界联系中观察欧洲的视野,代表了欧洲史研究的巨大进步。

尽管如此,在彭慕兰看来,英国在19世纪的兴起还是具有必然性,也正因为“现代性”恰恰率先发生在英国——或者只是发生在英国,所以它才可以被称为一种“模式”。

例如,他反复指出:

公司式的资本营运方式、战争贷款的债务方式和以贸易和机器生产“节约资源”、特别是节约土地和人力资源的方式,这三者确实是欧洲、特别是英国才具备的极其特殊的经济政治创制——而且,这些制度早在工业革命之前都已经存在于英国,尽管它们只是通过工业革命才得以壮大成熟。

——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

评析材料中关于“英国模式”的观点。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地理题、4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