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文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253915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文档.docx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文档.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文档.docx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文档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双河乡大桥完小邓道存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重要学习之一,是现在教师很关注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当今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对合作的需求越来越大。

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合作策略,也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被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合作学习”已走进当今课堂。

合作学习相对于“个体学习”来说,指在小组内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学生与学生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

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展开想象,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1、合作讨论,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一般合作学习小组4至6人,并且在一个小组中注意各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不但要发挥组内每个人的作用,还要发挥集体的作用,注意培养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因此,在学生已获得大量的信息未得出重要结论之前组织讨论,这样可以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分析判断,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结论。

2、合作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具有一些不确定性、探索性的开放性练习,合作学习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

而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开放性练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以较大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乐于交流,从而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天地。

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很快掌握了新知,有的学生一知半解,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练习,让每个学生发表见解,相互启迪,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开展合作练习的初始阶段,学生的讨论的合作意识可能不强,这时教师可以加强指导,并安排特定的时间,有意识培养他们合作练习的意识。

实施新课程以后,可以把教材安排的讨论题,作为合作练习的素材,这样,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学到别人的好思维,好方法。

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观点,发挥想象,互相启发,共同发展。

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两步乘、除法应用题“一盒杯子有6个,每个5元,妈妈买了7盒,一共花了多少钱?

”让学生理解题目意思后,小组合作,看一共有几种解法。

讨论后指名回答:

生1:

6×5=3030×7=210

生2:

6×7=4242×5=210

生3:

5×7=3535×6=210

生4:

6×5×7=210

生5:

6×7×5=210

生6:

5×7×6=210

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鼓励,同时指出重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这样,老师也轻松教学,学生也有兴趣学数学了。

对下一课时“解答两步连除应用题”就简单了,如“把48个橘子平均分给4个小组,每个小组又把它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多少个?

”提问时,竟然成绩不大好的同学,都举手回答对了。

方法1:

48÷4=1212÷6=2

方法2:

4×6=2448÷24=2

方法3:

48÷6÷4=2

……

所以,合作学习的时机应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

在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计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集体讨论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了解他们达到了何种程度。

教师评讲时,该强调的强调,该深化的深化,该拓展的拓展,以便学生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

3、合作学习后,及时作出有效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及时作出评价,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情况,及时改正错误。

在合作评价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概括别人发言的要点,经过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样,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既锻炼了思维,又培养了表达能力。

所以,要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学习,教师首先要学会合作交流学习,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与技巧。

新课程的启动,合作与交流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解题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2014.5.14

 

(四)优化师生关系,当好合作者

在小组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的角色又变为一个合作者,要使小组合作真正有成效,教师除适时的组织、引导外,还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在内容,时间,学生的情绪等方面,适时进行调控,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都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平等的,建设性地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涉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

要建构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让学生学会尊重,帮助别人,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但不盲从。

要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教师要适时变换角色,参与其中的学习、合作、交流,做个平等的参与者,耐心的引导者,热情的帮助者。

让学生树立“我与大家”,“我与集体”的观念。

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是实施合作交流学习的关键。

老师应注重在学生中培养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敢于承认自身不足和虚心向他人请教的良好风尚,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会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悦。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别差异,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在合作交流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特别对那些平时不善言谈、不合群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

老师可有意识地把焦点引向这些弱势群体,这样一来,小组合作交流的中心就自然地转向弱势群体,从耐增强了这些学生们的自信心和合作乐趣,进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五)合作交流,培养协作意识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协作是一个人生存的需要,是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发生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基本方式,也是社会群体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学生正是在相互合作与交流中得到发展的。

“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合作为手段,是开展的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活动。

这种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取了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使课堂教学不再出现被遗忘和冷落的角落。

合作交流学习,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交往能力。

同学之间互相启发,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吸收营养,集大家的智慧于一身。

例如:

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让学生从桌上众多的学具中找出长方体,然后分组讨论,“观察这些长方体,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经过讨论发现: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长方体的相对的两个面大小相等……教师对他们的发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在这样的学习探索中,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时时处处迸发着智慧的火花。

另外,在数学合作交流学习的课堂上通过充分的合作与交流,营造了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

心理学家舒兹认为:

每个人都需要别人,都具有人际之间的心理需求,包括包容需求,控制需求与情感需求。

如果一个人只限于自己的知识,而不懂得与人合作交流,那么他的潜能也根本无法施展出来。

这样的话,即使是才高八斗,那也只是闭门造车的书呆子。

所以,我们要把合作交流作为另一有效的教学方式,改善教育交往,在合作与交流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互相提问,互相启发,互相商讨,互相激励,共同完成任务,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以学生为主体,当好指导者

教师要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变换角色,这是新课标向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

在指导合作小组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与应用时,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指导者,教师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和概括发现的结论,提供学生应用新知识的情境等。

如何使讨论不流于形式,这就首先要求教师从设计教案的一开始起,就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对于教师来讲,灌输是一种最省力,也是最能让自己感觉到已经尽了责任的办法,但是显然没有考虑学生接受的效果。

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就不仅仅把学生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既要对学生的“群体”给予研究,又要对“这个群体与它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给予研究,既要对“在群体中的个体积极性的发挥”给予重视,又要对“在个体积极性的推动下群体创造精神的发展趋向”给予充分的预测。

要真正给学生以信任,体会他们的学习过程,摸索他们的认知规律,尊重他们的人格,分担他们的忧虑,接纳他们的想法,分享他们的喜悦,努力使课堂成为主动学习、充满探究精神的乐园。

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要从学生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努力组织一些丰富的、现实的教学活动,设计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其三,教师应该给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留出充分的空间与时间,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有较充分的发言机会和时间,使他们都能在合作群体中担当起应尽的职责,逐渐体会到群体合作的氛围中学习的乐趣与收获。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时,要积极引导每位组员站在小组的立场上,每个人发言代表着一个小组的成就,让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当遇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时,教师可即时做出妥善处理,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交流合作与探索。

(七)以学生为本,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研究性学习中由于学生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学习的结果必然会五彩缤纷。

因此我们的评价应注重将他们的学习结果与适应他们发展水平的科学知识相结合,更应注重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应围绕着学生如何提问,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做出假设,如何解决问题等进行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

如:

五年级梯形的面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新课开始,让学生猜一猜怎样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学生有的说:

“转化成三角形。

”有的说:

“转化成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各有见解,这时,老师又追问:

“你们是怎样想到的?

”学生回答:

“我们想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推导的过程中,就是先把他们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所以我们想到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也许也是运用这种方法的。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当即给予肯定:

“真棒,你们会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大胆的假设,这是学会数学不可缺少的方法!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鼓励和导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