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及各省市高考文言文阅读题 有详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55358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1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及各省市高考文言文阅读题 有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全国及各省市高考文言文阅读题 有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全国及各省市高考文言文阅读题 有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全国及各省市高考文言文阅读题 有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全国及各省市高考文言文阅读题 有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全国及各省市高考文言文阅读题 有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全国及各省市高考文言文阅读题 有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2页
全国及各省市高考文言文阅读题 有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2页
全国及各省市高考文言文阅读题 有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2页
全国及各省市高考文言文阅读题 有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2页
全国及各省市高考文言文阅读题 有详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2页
全国及各省市高考文言文阅读题 有详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2页
全国及各省市高考文言文阅读题 有详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2页
全国及各省市高考文言文阅读题 有详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2页
全国及各省市高考文言文阅读题 有详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2页
全国及各省市高考文言文阅读题 有详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2页
全国及各省市高考文言文阅读题 有详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2页
全国及各省市高考文言文阅读题 有详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2页
全国及各省市高考文言文阅读题 有详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2页
全国及各省市高考文言文阅读题 有详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及各省市高考文言文阅读题 有详解.docx

《全国及各省市高考文言文阅读题 有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及各省市高考文言文阅读题 有详解.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及各省市高考文言文阅读题 有详解.docx

全国及各省市高考文言文阅读题有详解

1、新课标全国1卷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

至性贞悫,机鉴敏悟。

自幼好学,善属文。

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

转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

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

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日:

“君举必书,良史也。

朕有过失,卿书之否?

”对日:

“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

休烈奏日:

“《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

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

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学科网重加购赏。

”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

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

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

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

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

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

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

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

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幼好学,善属文           属文:

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        践祚:

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   励精:

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       荡覆:

动荡倾覆。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

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

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

学科网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

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答:

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

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答:

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A

7.【答案】

(1)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

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

(2)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

【参考译文】

 于休烈,河南人。

于休烈性情纯厚谨慎,机敏聪明。

从小好学,善于写文章,考中进士科,多次升官任右补阙、起居郎、集贤殿学士,改任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辅佐朝政,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出京任为中部郡太守。

正值安禄山叛乱, 肃宗即位,改任太常少卿,掌管礼仪事务,兼修国史。

肃宗从凤翔返回京城,特别注重听取臣下建议,转对于休烈说:

“国君的任何举动都要记録下来,这纔是良史。

朕有过失,卿是否记下了?

”他回答说:

“夏禹、商汤检讨自己,他们开国立业也―分盛大。

有德之君,不忘纠正过错,臣不胜庆贺。

”当时中原凋残,典章几乎散尽,没有史籍可供查寻。

于休烈烈上奏说:

“《国史》一百零六卷,《开元实録》四十七卷,起居注连同其它綦籍三千六百八十二卷,都保存在兴庆宫史馆。

京城被叛贼攻陷以后,全被焚毁。

而且《国史》、《宵録》是圣朝大典,修撰多年,如今部没有保存下来'希望交忖御史台审问勘查史馆的有关官员,今府县招致访求。

有人另外收存《国史》、《宵録》的,若送到官府,重金购回并从优奖赏。

前任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身陷贼中,此时进入东京,至此将他家收藏的《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到官府。

于休烈不久改任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上《五代帝王论》,皇上非常赞赏。

宰相李揆自负才能嫉妒贤人,因于休烈修国史与自己同列,嫉妒他,奏请任他为国子祭酒,暂留史馆修撰以此来压制他。

于休烈安然自处,亳不介意。

代宗即位,鉴别官员的名望品德,于休烈受到宰相元载称赞,于是被授为右散骑常侍,依旧兼修国史,不久加授礼仪使。

升任礼部侍郎。

又改检校工部尚书,兼判太常卿事,正式授任工部尚书,多次进封为东海郡公,加授金紫光禄大夫。

在朝中共三十多年,历任清贵显职,家中没有一石的积蓄。

恭谨俭朴温和仁义,从不将喜怒之情表现脸!

而礼贤下上,扶持后进,虽位尊年高,从无倦怠之色。

酷好书籍,手不释卷,直到临终。

大历七年去世,终年八十一岁。

这年春天,于休烈的妻子韦氏去世。

皇上因于休烈父子儒行著名,特意下诏追赠韦氏为国夫人,安葬之日赐给仪仗鼓乐。

等到听说于休烈去世,追怀悼念了很长时间,褒奖追赠尚书左仆射,赐给助丧用绢一百匹、布五十端,派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到他家中宣旨慰问。

儒士的荣耀,很少有人能与他相比的。

(译文肯定有不妥之处,还望同仁完善)

 

2、新课标全国2卷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

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

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

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

岁侵,米价翔踊。

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

文曰:

“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

明年召拜户部尚书。

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

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

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

文言:

“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且尽罢诸不急费。

”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

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

“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

”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

“善。

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

”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

瑾等大惧。

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

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

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

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

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

瑾诛,复官,致仕。

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振:

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当:

承担。

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临:

面对。

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著:

彰显。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第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析,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4.【答案】D

【解析】D项对“著”的解释有误,在这里应是“登记、记载”之意。

考点定位:

本题考点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5.【答案】C

【解析】解答此题,可先整体阅读文段,弄懂其大意是韩文对刘瑾等人的不满,文段先写刘瑾等人引导皇帝沉溺声色犬马的行为,接着写韩文对这些行为的不满。

于是据此理解断句。

考点定位:

本题考点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6.【答案】B

【解析】B项错误为:

无中生有。

考点定位:

此题考点为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答案】

(1)淳安公主有三百顷皇上赏赐的田地,又想夺取任丘老百姓的产业,韩文竭力抗争才让这事停止下来。

(关键词:

赐、复、民业、力争各1分,句意1分)

(2)韩文立即偕同各位大臣匍匐在金銮宝殿给皇帝上书,奏章递入皇宫,皇帝吃惊得哭泣着吃不下饭,刘瑾等人十分恐惧。

(关键词:

偕、伏阙、入、不食各1分,句意1分)

【解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

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定位:

此题考点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考中进士,授予工科给事中官职。

出京担任湖广右参议。

皇帝亲信的宦官监管太和山,侵吞公款。

韩文竭力制止,并用余钱买了一万石米,用来准备赈济灾荒,借给百姓。

九溪土人首领与邻境部落因为争夺土地相互攻打,韩文前往训示讲明道理,双方都表示服从。

弘治十六年,任南京兵部尚书。

此年收成不好,米价高涨。

韩文请求提前发放三个月的军饷,户部认为有困难。

韩文说:

“救灾如救火,如有罪责,由我承担。

”于是打开粮仓发放十六万石粮食,米价因此恢复正常。

第二年被征召任命为户部尚书。

韩文为人凝重敦厚,和蔼纯朴,平时谨慎谦虚。

而到面临大事,坚决果断不妥协。

武宗即位,各种赏赐及修建皇家陵墓、完成大婚的各项费用,需要一百八十多万两银子,国库无力供给。

韩文请求先启用承运库,皇帝下诏不允许。

韩文说:

“府库储备空虚,赏赐除京城附近军士以外,请分别给银两,略加入一些皇宫府库及内务府的钱。

并暂时借用有功勋的大臣和皇亲国戚封地的田税,然后下令承运库内官核实库内储积的金银,记录于簿籍,并全部取消各种不急需的开支。

”按旧有规定,监局、仓库内官不能超过两三个人,后来逐渐增加,有的一仓十多个人,韩文竭力请求裁减淘汰多余的人员。

淳安公主有三百顷皇上赏赐给的土地,又想强夺任丘百姓的田产,韩文竭力抗争才让这件事情停止下来。

韩文主持国家经济两年,竭力遏制朝中权贵和皇帝的宠臣,朝中权贵和皇帝的宠臣非常嫉恨他。

而这时太子宫中原来的宦官刘瑾等八人号称“八虎”,天天引诱皇帝追狗跑马、放鹰猎兔、沉醉歌舞、沉迷摔跤、拳斗一类游戏,不理朝政。

韩文每次退朝,对同僚谈及此事,便伤心落泪。

郎中李梦阳进言说:

“您果真能在此时率领大臣坚决抗争,除去‘八虎’也很容易的。

”韩文捋须挺胸,毅然改变脸色说:

“好!

即使事情不成功,我这个年纪死也无憾了,不死不足以报效国家。

”于是韩文当即偕同各位大臣匍匐在金銮宝殿给皇帝上疏,奏章递进皇宫,皇帝吃惊得哭泣着吃不下饭。

刘瑾等人非常恐惧。

刘瑾特别憎恨韩文,天天派人探察韩文的过失。

过了一个月后,有人把假银子送进皇宫的府库,于是把这件事作为韩文的罪状上告。

皇帝下诏降韩文一级官职退休。

刘瑾并未解恨,又以遗失部籍档案作为罪名,让皇上下诏逮捕韩文入监狱。

几个月后才释放,罚韩文拿出一千石米运送到大同。

不久又两次罚米,韩文倾家荡产。

刘瑾被诛杀后,韩文恢复原官,退休。

韩文于嘉靖五年去世,时年八十六岁。

3、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詹鼎传

【明】方孝孺

詹鼎,字国器,宁海人也。

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

大家推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

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

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

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

“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

”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

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

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

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

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

国珍开府【注】庆元,求士为己用。

国珍闻鼎有才,以计获之。

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

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

持不可,曰:

“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

”不许。

妻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

复起,为上虞。

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屡违约。

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

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

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

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

上怒,欲举兵诛之。

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

上读表,曰:

“孰谓方氏无人哉?

是可以活其命矣。

”乃赦,不问。

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

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

丞相曰:

“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

”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

未完,有司请除吏。

丞相曰:

“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

”其见称如此。

鼎在刑部,一以宽仁行法,威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

会大都督府受赂,除军吏,事发,诬鼎有赃。

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时所养孤甥来省,恐有之,鼎诚不知。

御史曰:

“法贵杀有名。

”卒诛鼎,与百余人皆死。

(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

【注】开府:

古代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选置僚属。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舍县之大家               舍:

寄居

B. 其父见其志不可夺           夺:

改变

C. 时吴氏家延师儒             延:

迎接

D. 属鼎治鼎论如法             属:

交付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与市中儿嬉敖

客亦知水与月乎

B.皆长跪以言

具告以事

C.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

及其所之既倦

D.其见称如此

其皆出于此乎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体现詹鼎才能出众的一项是

①辄能言诸生所诵②夜坐饼灶下,诵不休

③为其府都事,有廉名④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⑤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⑥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詹鼎出身微贱,从小酷爱学习,开始遭到父亲的反对,但苦学不辍,使父亲的态度发生转变,又得到与吴氏诸子一同从师学习的机会,后成为吴氏诸子的老师。

B.詹鼎被方国珍用计擒获,不得已做了方国珍府都事。

平章之妻受贿替人求情,詹鼎坚持秉公执法,后遭平章妻诬陷,身陷牢狱,半年后才被释放。

C.詹鼎在上虞时,军吏贵臣认为他不熟悉边疆事务,多次违反纪律。

为整肃纪律,詹鼎以不奉公的罪名杀了一名驿丞,使部署人人畏惧,从而树立了权威。

D.詹鼎曾任上虞制、河南行省郎中、留守都卫经历、刑部侍郎、刑部佐僚等职。

他在刑部任职时,适逢大都督府受贿案败露,被人诬陷贪赃,后被处死。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

(5分)

(2)上读表,曰:

“孰谓方氏无人哉?

是可以活其命矣。

”乃赦,不问。

(5分)

9.【试题答案】C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解析】“延”字在此处并非“迎接”之意,初中教材《桃花源记》中有“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此处的“延”即为“延请,邀请”之意。

10.【试题答案】C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解析】C项,两个句子“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和“及其所之既倦”中的“所”字都是与动词构成“所字结构”。

A项,当中“不与市中儿嬉敖”之“与”字是介词“跟、和”之意,而“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中的“与”字则是连词,词性不同。

B项,当中“皆长跪以言”中的“以”字为连词,与“而”用法相同,表修饰关系;而“具告以事”中的“以”字是介词,可译为“把”。

D项,“其见称如此”中的“其”是代词,指詹鼎;“其皆出于此乎”中的“其”是语气副词,表推测,可译为“大概、恐怕、差不多”等等。

11.【试题答案】B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第②句是说詹鼎勤奋,第③句是言詹鼎廉洁奉公,第⑤句是说詹鼎言辞谦卑恭敬,软中有硬。

都与要求不符。

12.【试题答案】D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D项,詹鼎曾任“河南行省郎中”错,詹鼎并未担任河南行省郎中,原文“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

丞相曰:

‘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

’”吏部的确是想让詹鼎去的,但丞相说以詹鼎这样的才能,是不应该外派的。

半年之后,相继担任“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寮”等职。

13.【试题答案】

(1)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

(2)皇帝读了奏表,说:

“谁说方国珍没有人才呢?

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

”于是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罪。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解析】翻译文中句子注意标准(信、达、雅)和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

(1)句重点把握关键词:

“故”,本来;“市”,买卖货物,可翻译为“做生意”;“业”,名词活用作动词,继承手艺;“游”,交往。

(2)句重点把握关键词:

“孰谓”,谁说;“是”,指示代词,这;“问”,审讯、追究。

 

【参考译文】

詹鼎,字国器,宁海人。

他们家族向来贫穷,父亲在街市卖饼为业,租本邑豪富之家为舍。

本邑豪富之家数吴氏最豪贵,就寄居在他家,(并在那里)生下了詹鼎。

詹鼎六七岁时,不(喜)与街市儿童嬉游,只爱上学馆,听人读书,回到家,就能复述诸生所诵读的内容。

吴氏爱其聪敏,劝詹鼎之父使詹鼎到学馆读书。

詹鼎高兴极了,其父唯独不应允,骂道:

“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给读书人交往呢?

”。

但詹鼎常常独自学习,夜晚就在饼灶之下捧书诵读不止。

他的父亲见他的志向不改变,就送他去读书了。

一年之后,尽通其师之学,老师辞去。

那时吴家聘请老师教授自己的孩子,詹鼎就从学于吴家,吴家也把他当做自己的孩子那样抚育。

不到几年,吴氏子弟的学问无人能及詹鼎,老师辞归,詹鼎于是就被成为吴氏诸子的老师。

元末,方国珍起兵海上,朝廷不能节制他,不得不授给他很高的官位。

方国珍成立府署,选置人才为己所用,听说詹鼎有才,就用计把他捉来。

詹鼎被捉来后,没有办法,就替方国珍做事,做了他的府都事,有廉洁的名声。

方国珍的弟弟担任平章,有人犯法,交给詹鼎治罪,詹鼎就依法判了罪,平章的妻子受了贿赂,向詹鼎求情。

詹鼎坚持判决没有应允。

平章的妻子大怒,就诬告詹鼎,把詹鼎关进了监牢,半年后才被释放出来。

后来再次被起用,管理上虞这个地方。

上虞和伪吴王张士诚的地盘相互交错接壤,高级的军官、官吏很多,他们认为詹鼎是读书人,不懂军旅事,屡次怠慢不守约定。

詹鼎在庭中集合众官员,拉一驿丞上来,责责备他不奉公守法,斩杀了他。

在庭中的众官员都吓得两腿打战,跪倒请罪,直到膝盖弯曲得太久不能站起,才算完。

后来即使是元帅、万夫长在陈说事情的时候,也都长跪着禀报,不敢抬头看詹鼎的脸。

詹鼎处理事情很有才能,即使公文铺满了面前的公案,一会儿就完成了。

至正末年,我朝(明朝)军队进攻到了庆元城下。

方国珍害怕,就乘大船逃到海上。

皇上大怒,打算派兵诛杀他。

方国珍(走投无路)无计可施。

詹鼎就替他写了表章谢罪。

言辞谦恭而辩(软中有硬)。

太祖读表后叹道:

“谁说方国珍没有人才?

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

”于是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罪。

就召方国珍入见,封为右丞。

詹鼎亦被召至京师。

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建议詹鼎任职。

丞相说:

“我和他一同做事,(知道)凭詹鼎的才能不能让他到朝外任职。

”过了半年,被任命为留守都卫经历,(后来)又改任刑部郎中、刑部佐僚。

任期未完,主管官员奏请减除刑部属官。

丞相说:

“刑部有詹鼎在,胜过一百个人。

”他的才能被称赞到如此地步。

詹鼎在职时,一直是以宽仁执行法令,没有令人生畏的威名,人们都乐于其不苛刻。

碰到大都督府受贿任命官吏。

事情败露,诬陷詹鼎收受了脏款。

御史审问詹鼎,詹鼎说在留守时他所收养的外甥来行省时,可能有受贿的事,我实在不知情啊。

御史说:

“执行法令贵在杀有名气的人。

”最终处死了詹鼎等一百余人。

4、江苏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柳宗元

    严生足下:

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

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

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

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

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

仲尼可学不可为也。

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

仲尼岂易言耶?

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

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

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

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

人之所见有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