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集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56833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23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集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教案集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教案集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教案集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教案集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教案集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7页
教案集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7页
教案集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7页
教案集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7页
教案集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7页
教案集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7页
教案集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7页
教案集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7页
教案集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7页
教案集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7页
教案集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7页
教案集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7页
教案集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7页
教案集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7页
教案集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7页
亲,该文档总共9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集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集.docx

《教案集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集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集.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案集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集.docx

教案集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集

生物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教案本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教学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

〔板书〕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并回答。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

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

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体细胞生在细胞外液

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思考与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提示。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

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

(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

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

(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

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提示:

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

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

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

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板书〕2.

 

内环境——有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三、细胞外液的成分

〔资料分析〕有学生分析并回答,老师提示。

1.提示:

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3.Na+、Cl-含量较多。

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4.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5.提示:

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

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内环境中。

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板书〕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旁栏思考题〕

提示:

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

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

〔板书〕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思考与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提示。

1.提示:

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

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

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

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

2.提示:

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

CO2+H2O

H2CO3

H++HCO3-。

HCO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

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

3.提示:

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

详细内容可参考教材第2章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内容。

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

4.提示:

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

例如,血浆中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

血浆中的CO2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O2分压大于肺泡中CO2的分压,CO2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气运动将其排出体外。

〔小结〕略。

〔作业〕课后习题一二题。

〔提示〕1.C。

 2.B。

 3.B。

4.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拓展题

(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

(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3)肾小管的重吸收。

(4)皮肤。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老师提示。

〔生答师提示〕1.提示:

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

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

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

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2.提示:

这说明

(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

(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3.提示:

(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

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

(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

(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问题〕以“本节聚焦”的问题,再次提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Homeostasis: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学生互动〕学生思考与讨论,师提示。

1.提示:

绝大多数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可以让同学先谈谈自己发高烧时的感受。

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

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于是机体功能发生异常。

发热时的主要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

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

孕妇发热可能导致胎儿发育障碍,是一个重要的致畸因子。

对于6个月至4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惊厥,相当数量的患儿由此造成脑损伤,如智力落后,甚至癫痫,因此应注意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

2.提示:

内环境渗透压会变小。

当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

严重时会出现疲倦、周身不适、表情淡漠、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

3.提示:

因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

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势必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若外界环境变化不甚剧烈,并且机体代偿机制良好,内环境的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代偿机制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社会联系〕生思考,师提示。

〔讲解〕夏天时,空调房间与室外的温差较大,如果经常进出空调房间,就会出现咳嗽、头痛、流鼻涕等感冒症状。

如果在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呆的时间过长,就会引起关节酸痛或颈僵背硬、腰沉臀重、肢痛足麻、头晕脑胀等。

如果呆得太久,由于空气不好,容易使人头晕目眩。

这些症状就是空调综合征,俗称空调病。

空调病的主要表现为:

感冒、过敏、风湿痛、黏膜干燥、紧张、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头痛,等等。

据分析,空调对人的影响主要在于:

空调风使人体表面水分蒸发量加大,毛孔收缩,不能正常排汗,也会引起内分泌的紊乱;空调房间里,气流方向经常变换,气流速度增加,空气热量不断变动等因素干扰了人体的嗅觉,削弱了人体对空气中病菌、过敏原和异味的反应;房间内湿度太低,会对眼、鼻等处的黏膜产生不利作用,导致黏膜病;室内空气与外界几乎隔绝,干燥而又温度适宜,空气中有害细菌含量快速上升。

〔板书〕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活的必要条件。

〔实验并讨论〕生看或做实验,思考,师提示。

1.生物材料加入HCl或NaOH后pH的变化更像缓冲液。

2.提示:

缓冲液加入少量酸碱后,pH变化不明显。

原因是磷酸缓冲液中含有NaH2PO4/Na2HPO4,其中NaH2PO4溶液呈酸性,当加入少量NaOH时,可以中和OH-;Na2HPO4溶液呈碱性,当加入少量HCl时,可以中和H+。

水溶液则不同,因而加入酸碱后,pH变化明显。

3.提示:

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

此外,机体还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

例如,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和碳酸。

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成C02和水。

血液中的C0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02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

当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

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以及机体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维持相对稳定。

〔小结〕略(黑体字部分)。

〔作业〕练习一二题。

1.D。

 2.C。

 3.D。

4.提示:

因为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细胞代谢本质上是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的总和。

内环境为这些生化反应的进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条件。

当内环境稳态保持正常时,细胞的代谢活动能正常进行;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代谢活动就会受影响。

因此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拓展题

提示:

当动物进食高浓度的糖溶液后,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导致血糖浓度暂时升高。

血糖浓度的升高会刺激机体加速分泌胰岛素,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共同调节下,血糖浓度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具体调节机制可参考第2章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内容。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1.判断

(1)×;

(2)√;(3)×;(4)√。

2.选择

(1)D;

(2)D;(3)D。

3.画概念图

二、知识迁移

(1)水是良好的溶剂,为各种生化反应提供溶液环境;水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水在体温调节方面有作用;水是某些生化反应的反应物;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等。

(2)说明健康的人体具有维持体内水平衡的能力。

三、技能应用

(1)否。

(2)血液中的糖分既可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物质,也可来源于其他物质在体内的转化。

四、思维拓展

提示:

航天器和航天服中的生命保障系统,主要由氧源(气瓶)和供气调压组件、水升华器和水冷却循环装置、空气净化组件、通风组件、通信设备、应急供氧分系统、控制组件和电源、报警分系统、遥测分系统等组成。

它能够为航天员提供呼吸用氧,并控制服装内的压力和温度,清除航天服内C02、臭味、湿气和微量污染等。

这套生命保障系统与压力服(给宇航员提供正常大气压)一起,在人体周围创造适宜人生存和工作的微型气候环境,有利于宇航员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教学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2.教学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

生思考,师提示。

〔提示〕:

这些问题具有开放性,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回答,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板书〕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思考与讨论〕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1.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

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2.反射弧一般都包括五个部分: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不能;至少需要两个,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4.蛙的搔扒反射有脊髓的参与,人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也都有脊髓参与。

〔问题〕反射活动中,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是兴奋。

什么是兴奋呢?

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

提问:

兴奋的本质是什么呢?

如何产生?

又是如何传导的呢?

〔答〕略。

〔板书〕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思考与讨论2〕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及板书〕很明显,由于突触间隙的存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不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而是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将兴奋传递下去的。

〔板书〕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资料分析〕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1.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脑控制。

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

2.是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也就是大脑出现了问题。

3.这些例子说明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板书〕五、人脑的高级功能

〔思考与讨论3〕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可能是H区出现了问题。

〔旁栏思考题〕

提示:

记忆必须加以巩固才能持久,巩固的方法是复习。

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进入人脑的信息量非常大,据估计仅有1%的信息能被较长期地记忆,大部分都将被遗忘。

能被长期贮存的信息是反复被运用的。

通过反复运用,信息在短期记忆中循环,从而延长信息在其中的停留时间,这样就使这些信息更容易转入长期记忆。

〔小结〕略。

〔作业〕一二题。

〔提示〕1.B。

2.大脑、小脑和脑干。

拓展题

1.b、c、d、e。

2.提示:

都表现为电位差,但电流在导线中的传导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而神经冲动的传导主要是靠细胞膜两侧带电粒子的跨膜运动形成的。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

一、教学目标

1.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

2.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3.讨论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

4.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

(2)血糖平衡的调节。

2.教学难点

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

三、课时安排

2

四、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计算:

如果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马拉松运动员只能跑1min左右(0.8~1.2min)。

讨论:

可能会导致血糖含量短暂的轻度下降,但仍能基本保持稳定,不会影响运动。

因为在运动过程中,血糖会因补充肌肉消耗的糖类物质而含量下降,同时,血糖会随时从储能物质的分解、转化等得到补充。

〖板书〗一、激素调节的发现

〖资料分析及讨论〗

1.提示:

不迷信权威、创造性思维、严谨的实验设计等。

2.提示:

他们的科学发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发现促胰液素;其二是发现了不同于神经调节的另一种调节方式──激素调节。

〖板书〗激素调节:

有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的进行调节。

激素的分类(部分)

化学性质

中文名

缩写

主要来源

主要作用

 

 释放激素(多种)

 

 下丘脑

促进或抑制相应激素的释放

抗利尿激素

ADH

下丘脑、神经垂体

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水分从尿中排出

 

催产素

OXT

 下丘脑、神经垂体

具有刺激乳腺和子宫的双重作用;促进乳腺排乳

催乳素

PRL

 腺垂体、胎盘

发动和维持泌乳

胰岛素

   

胰岛B细胞

调节代谢,降低血糖

 胰高血糖素

  

 胰岛A细胞

 调节代谢,使血糖升高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腺垂体、脑

 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功能,从而调节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与释放

 促胰液素

 

 消化管

 促进胆汁和胰液中HCO3-的分泌

 促甲状腺激素

 TSH

 腺垂体

 促进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肾上腺素

 E

 肾上腺髓质

 提高多种组织的兴奋性,加速代谢

 甲状腺素

 T4

 甲状腺

 调节机体代谢与生长发育

 类固醇(甾体)激素

 醛固酮

  

 肾上腺皮质

 调节机体的水—盐代谢:

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对钾的排泄,是盐皮质激素的代表

 睾酮

 T

 睾丸间质细胞

 维持和促进男性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的发育

 雌二醇

 E2

 卵泡、黄体、胎盘

 维持和促进女性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的发育

 孕酮

 P

 黄体、胎盘

 促使子宫内膜发生分泌期的变化,为受精卵着床和妊娠的维持所必需

〖板书〗二、激素调节的实例

〖思考与讨论〗生思考师提示。

1.提示:

在运动员的比赛过程中,血糖可以通过三条途径得到补充:

食物中的糖类经过消化和吸收、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及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2.提示:

这是因为这些被吸收到体内的葡萄糖部分合成糖原储存起来了,部分转化为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还有一些被氧化分解了,所以血糖含量很快恢复正常。

〖学生活动〗模型建构。

分析与讨论。

〖提示〗1.乙代表胰岛。

2.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反应的结果将使体内血糖水平下降到正常水平。

当血糖水平降低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减少,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从而使体内血糖水平上升到正常水平。

应用模型进行分析

提示:

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体内血糖水平将会上升,多余的血糖将会从尿中排出,出现糖尿病。

〖板书〗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旁栏思考题〗生思考师提示。

〖提示〗反馈调节有正负反馈之分,其中负反馈在日常生活及人体的生理活动中都很常见。

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电冰箱、空调等的调温系统都是根据负反馈原理来设计的,机体内的许多生理活动,如绝大多数激素的分泌、体温调节等都是负反馈调节的最好例子。

正反馈在人的正常生理活动中也是存在的,如排尿反射、血液的凝固过程、分娩过程、月经周期中黄体生成素的释放等。

日常生活中也不乏正反馈的实例,如某位学习刻苦的同学得到表扬后,学习更加刻苦。

〖与社会的联系〗生思考师提示。

提示: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与人们的饮食状况和生活方式有直接的关系。

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体力活动过少,从而造成肥胖(脂肪堆积)等是糖尿病的诱因之一。

现代社会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伴随着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等多种应激状态,体内升高血糖的激素(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会大量分泌,从而使血糖升高。

糖尿病的治疗必须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为前提。

糖尿病病人应控制进食糖类食物,减少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适量增加高纤维及淀粉类食物。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尽可能做全身运动,包括散步和慢跑等。

在此基础上,适当使用胰岛素增敏剂等药物。

〖板书〗三、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小结〗略

〖作业〗练习一二

基础题

1.C、D。

2.

     

抗利尿激

素分泌量

集合管对水

的通透性

重吸收

水量

排尿量

饮水多

降低

减少

增加

缺水

提高

增加

减少

提示:

激素的分泌主要是由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引起的。

机体通过分泌相应激素来调节生理活动,从而适应环境的变化。

3.提示:

正负反馈调节对于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旦正反馈过程启动,就逐步增强,不可逆地进行,直至反应完成,如排尿反射、血液的凝固过程、分娩过程等。

相比起来,负反馈的重要性似乎远大于正反馈,一是因为它在生理活动中的数量大、涉及面广;二是它不断“纠正”控制信息,从而在维持稳态上发挥着巨大作用。

以体温为例,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会通过负反馈来改变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趋向正常。

一旦这种反馈失常,体温的急剧波动就会首先殃及大脑及各类器官的代谢,使全身的各项机能出现故障。

拓展题

提示:

胰岛素是由5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类激素,蛋白质的多肽链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的,内质网对多肽链进行加工,并运输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与蛋白质的加工和转运有关,所以,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需要这些细胞器参与。

大致过程是:

在细胞核内,基因完成转录,形成mRNA,mRNA被转送到细胞质,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指导合成多肽链(先形成的长链大分子称为前胰岛素原);前胰岛素原能穿越内质网膜进入内质网,在内质网内加工,成为胰岛素原;然后胰岛素原被运到高尔基体,继续加工成为成熟的胰岛素,由高尔基体分泌的囊泡运输到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

第3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⑵说出神经调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