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古诗文原文译文对照全集秋最新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59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11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初中古诗文原文译文对照全集秋最新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语文版初中古诗文原文译文对照全集秋最新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语文版初中古诗文原文译文对照全集秋最新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语文版初中古诗文原文译文对照全集秋最新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语文版初中古诗文原文译文对照全集秋最新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语文版初中古诗文原文译文对照全集秋最新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7页
语文版初中古诗文原文译文对照全集秋最新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7页
语文版初中古诗文原文译文对照全集秋最新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7页
语文版初中古诗文原文译文对照全集秋最新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7页
语文版初中古诗文原文译文对照全集秋最新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7页
语文版初中古诗文原文译文对照全集秋最新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7页
语文版初中古诗文原文译文对照全集秋最新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7页
语文版初中古诗文原文译文对照全集秋最新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7页
语文版初中古诗文原文译文对照全集秋最新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7页
语文版初中古诗文原文译文对照全集秋最新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7页
语文版初中古诗文原文译文对照全集秋最新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7页
语文版初中古诗文原文译文对照全集秋最新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7页
语文版初中古诗文原文译文对照全集秋最新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7页
语文版初中古诗文原文译文对照全集秋最新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7页
语文版初中古诗文原文译文对照全集秋最新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版初中古诗文原文译文对照全集秋最新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语文版初中古诗文原文译文对照全集秋最新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初中古诗文原文译文对照全集秋最新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版初中古诗文原文译文对照全集秋最新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4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辛弃疾

35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36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

37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38山坡羊·

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

39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40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41《论语》12章(学而时习之;

吾日三省吾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贤哉回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不义而富且贵;

三人行;

子在川上曰;

三军可夺帅也;

博学而笃志)

42曹刿论战

《左传》

43 《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

富贵不能淫;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011版为两篇课文)

44《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巳矣。

45 《礼记》一则(虽有佳肴)

46 《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吾于何逃声哉?

47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48出师表

诸葛亮

49桃花源记

50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51三峡

郦道元

52杂说(四)

韩愈

53陋室铭

54小石潭记

柳宗元

55岳阳楼记

56醉翁亭记

欧阳修

57爱莲说

周敦颐

58记承天寺夜游

59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宋濂

59湖心亭看雪

张岱

60河中石兽

纪昀

注:

加绿底为2011版课标新增篇目,加删除线为2011版课标删除篇目。

语文版初中古诗文原文译文对照全集

目录

加“★”为课标推荐背诵篇目

文言文部分

七年级(上)第六单元

★21.《论语》六则

22.《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南朝宋)期行乘船

23.伤仲永

王安石(北宋)

26.卖油翁欧阳修(北宋)

★27.三峡郦道元(北魏)

28.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戴震难师段玉裁(清)

七年级(下)第六单元

21.黔之驴柳宗元(唐朝)

★22.陋室铭刘禹锡(唐朝)

★23.爱莲说周敦颐(北宋)

24.口技林嗣环(清朝)

七年级(下)第七单元

26.强项令范晔(南朝宋)

★27.河中石兽纪昀(清)

28.岳飞毕沅(清代)

29.古文二则

郢人《庄子》

★伯牙善鼓琴《列子》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

★21.小石潭记柳宗元(唐)

★22.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南朝齐梁)

★23.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宋)

24.满井游记袁宏道(明)

八年级(上)第七单元

26.古文二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教学相长《礼记》

★27.曹刿论战《左传》

28.干将莫邪干宝(东晋)

29.劳山道士蒲松龄(清)

八年级(下)第六单元

★20.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21.细柳营司马迁(西汉)

22.古文二则司马光《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祖逖北伐

23.公输《墨子》

八年级(下)第七单元

★25.桃花源记陶渊明(晋)

★26.岳阳楼记范仲淹(宋)

★27.醉翁亭记欧阳修(宋)

★28.湖心亭看雪张岱(明末清初)

九年级(上)第六单元

20.秋水《庄子》

21.愚公移山《列子》

22.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

23.捕蛇者说柳宗元(唐)

九年级(上)第七单元

★26.《孟子》二则鱼我所欲也富贵不能淫

27.订鬼王充(东汉)

★28.马说韩愈(唐)

九年级(下)第六单元

21.范晔《古文二则》四知私心

22.吴均《与朱元思书》

★2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4.林觉民《与妻书》

九年级(下)第七单元

26.《庄子》二则 

浑沌之死呆若木鸡

27.韩婴《周公诫子》

★28.诸葛亮《出师表》

29.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古诗词部分

七年级(上)

★24.木兰诗郭茂倩《乐府诗集》

25.诗五首

王维《杂诗》★李商隐《夜雨寄北》郑谷《淮上与友人别》★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9.陌上桑《乐府诗集》

30.诗五首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安石《登飞来峰》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杜甫《望岳》★曹操《观沧海》

七年级(下)

25.诗词五首

★陶渊明《饮酒》其五★王湾《次北固山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李贺《雁门太守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0.诗词五首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渡荆门送别李白★春望杜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

八年级(上)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过故人庄唐·

孟浩然★游山西村南宋·

陆游★渔家傲北宋·

范仲淹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北宋·

苏轼

观刈麦唐·

白居易★赤壁唐·

杜牧★过零丁洋南宋·

文天祥★己亥杂诗清·

龚自珍★山坡羊·

潼关怀古元·

八年级(下)

24.诗词五首

★十五行军征《乐府诗集》(不背诵)《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南宋·

陆游★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

辛弃疾★《满江红》(小住京华)清末·

秋瑾朝天子·

咏喇叭(不背诵)明·

王磐

29.诗词五首

归园田居(其三)东晋·

陶渊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

孟浩然终南别业唐·

王维★《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宋·

李清照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清·

纳兰性德

九年级(上)

★使至塞上唐·

王维★泊秦淮唐·

杜牧★《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

李商隐★《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北宋·

晏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北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

杜甫★卖炭翁唐·

白居易约客北宋·

赵师秀《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南宋·

李清照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南宋·

九年级(下)

25.诗词六首

★关雎(《诗经》)★蒹葭(《诗经》)★黄鹤楼唐·

崔颢★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南唐·

李煜★江城子·

密州出猎宋·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唐·

李白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

韩愈咏煤炭明·

于谦《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南唐·

李煜★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

(一)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五)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一)孔子说:

“学了并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

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很快乐吗?

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又没什么不满,不也算得上君子吗?

(二)孔子说:

“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三)孔子说:

“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

(四)孔子说:

“知道它比不上喜爱它,喜爱它比不上以它为乐。

(五)孔子说:

“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在其中;

选取他们的优点学习、采纳它,他们(身上)的缺点(自己身上如果有,就)改正它。

(六)孔子说:

“我十五岁就立志做学问,三十岁就有所成就,四十岁不再疑惑,五十岁就知道由天主宰的命运,六十岁(听人说话)可以听出话里引而未露的意思,七十岁随自己的心意,想怎样就怎样,不超越法度。

22.《世说新语》二则南朝宋·

刘义庆

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

(他们)约定在正午动身。

过了正午朋友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离开之后朋友到了。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

“你父亲在家吗?

”元方回答说:

“等您很久您都没到,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

“真不是人啊!

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定中午,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

对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不讲礼貌。

”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

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

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

“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

(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

王朗说:

“(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

”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

华歆说:

“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

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

”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

世人根据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23.伤仲永北宋·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金溪县百姓方仲永,祖祖辈辈以耕种为生。

仲永出生五年了,从来不认识(笔、墨、纸、砚这些)书写工具,(他)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他)父亲对此觉得很奇怪,从邻居家借了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写了名字。

他的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立意,全乡的读书人竞相传看。

从此,(大人)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同县的人都很惊奇,纷纷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来求仲永题诗。

他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天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跟父亲一起回家,在舅舅家见到了仲永,有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写得已经)不能符合以前的名声了。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家,又到了舅舅家,问他们仲永的情况,他们说:

“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

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

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

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

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24.木兰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唧唧又唧唧,木兰正对着大门纺织。

听不见织机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叹息的声音。

问木兰想什么。

木兰也没有什么想的,木兰也没有什么怀念的。

昨天下午见到军中文告,可汗正大规模地征兵,好多好多卷的文告啊,上面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长兄,愿意去买鞍买马,从此替父出征。

去东市买骏马,去西市买鞍鞯,去南市买笼头,去北市买长鞭。

早上辞别爹娘,傍晚到了黄河边上,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流水在溅溅作响。

早上离开黄河边,傍晚到了黑山头,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下胡人的战马在啾啾嘶鸣。

奔驰万里赶赴战场,飞越一个个关口、一座座山峰。

从北方来的寒气中传来了刁斗报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射在铠甲上。

很多很多的将士战死在沙场,很多很多年之后将士才回到故乡。

回来之后拜见天子,天子高坐在大殿上。

记了许多许多次功勋,颁发了许多许多的奖赏。

可汗问木兰要些什么,木兰回答不想要做官,只希望驰骏马,送我回到故乡。

爹娘听到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迎出外城;

姐姐听到妹妹回来了,对着大门整理妆饰;

弟弟听到姐姐回来了,霍霍地磨刀宰杀猪羊。

打开东屋的门,坐在西屋的床,脱掉战时的长袍,穿上过去的衣裳,对着窗户梳理黑发,对着镜子贴上花黄。

走出门去看望战友,战友们都惊慌:

在一起很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的。

雄兔和雌兔都脚步跳跃,目光迷离;

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哪能分辨出哪是雄哪是雌?

杂诗唐·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夜雨寄北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淮上与友人别唐·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长江边上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

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了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三秦大地环绕护卫着都城长安,举目望去,烟雾弥漫,怎么也看不见岷江上的五大渡口。

我与你都充满离愁别绪,因为我们同是远离家乡、在外做官的人。

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己,远在天涯也好像近在咫尺。

不要在分手的地方,像青年男女一样哭哭啼啼,沾湿佩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我被贬离开京城,在巴山楚水那种凄凉的地方生活了二十三年。

在外面,我怀念老朋友的时候,只能徒然地吟诵《思旧赋》;

我回到故乡,恍如隔世,正像传说中的烂柯人。

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枯树的前头万木逢春。

今天听了你吟诵这首诗(指白居易的赠诗),暂且凭着杯中的美酒振奋精神。

七年级(上)第七单元

26.卖油翁北宋·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陈尧咨善于射箭,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他也因此自以为了不起。

(他)曾在自家的菜园中射箭,一个卖油的老头儿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睛看他,很长时间都不离去。

(卖油老头儿)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陈尧咨问道:

“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射箭的技艺不是很精湛吗?

”卖油翁说:

“(这)没有什么别的,只是手法熟练而已。

”康肃公恼怒地说:

“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呢?

“(怎么敢呢,)我凭倒油懂得了这个道理。

”(说完)就拿来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子舀油往葫芦里倒,油从钱孔进了葫芦里,而铜钱却没有湿。

他接着说道:

“我也没有什么别的,只是手法熟练罢了。

”康肃公笑着打发卖油翁走了。

★27.三峡北魏·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峡谷的两岸都是山连着山,没有一点缺口。

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

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日月的。

到了夏季,江水漫上丘陵,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路都被阻绝。

有时遇到皇帝命令急需传达,早上从重庆的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湖北的荆州。

这中间相隔一千二百多里,即使是乘御快马疾风,也没有这样迅疾。

在春冬季节,则有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水,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之上,大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松柏;

悬在空中的泉水和瀑布在峰峦间飞速冲荡,更显出水清山峻,草木茂盛。

(这情景)给人带来无限的情趣。

每逢到了天气放晴或降霜的早晨,在凄清的林木、静寂的涧谷中,常常听到高处传来猿猴的叫声,凄厉异常,绵延不息。

(那叫声)在空谷中鸣荡,哀婉凄切,久久不绝。

所以,打鱼的人往往唱道:

“巴东三峡哦,巫峡最长;

听那绵绵不息的猿猴叫声哦,不禁泪湿衣裳。

28.古文二则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清·

徐珂

蔡璘,字勉旃,吴县人。

重诺责,敦风义。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

亡何,其人亡。

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

“嘻!

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且父未尝语我也。

”蔡笑曰:

“券在心,不在纸。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卒辇而致之。

(他非常)看重许诺失信而招致的谴责,崇尚情谊。

有位朋友在他家寄存了一千两白银,而没有立下字据。

不久,这人便去世了。

蔡勉旃把这人的儿子叫来,要把银子还给他。

(这人的儿子)觉得很奇怪,不肯接受,说:

“哎呀!

没这事儿,哪有寄存一千两白银而没有字据的?

况且我父亲从没告诉过我(这件事)。

”蔡璘笑着说:

“字据在心里,不在纸上。

你父亲了解我,因此没有告诉你。

”(蔡勉旃)最终用车子运着(银子)送还给了这人的儿子。

戴震难师清·

段玉裁

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

“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

”师应之曰:

“此朱文公所说。

”即问:

“朱文公何时人?

”曰:

“宋朝人。

”“孔子、曾子何时人?

“周朝人。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几二千年矣。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师无以应,曰:

“此非常儿也。

老师(戴震)这一年(十岁)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蕴藏积蓄久的缘故吧。

(他)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还不肯停下来。

(私塾先生)教授《大学章句》,到“右经一章”以下,(戴震)问私塾先生:

“这里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曾子记述的?

又凭什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曾子的弟子记录的?

”私塾先生说:

“这是朱熹说的。

”(戴震)接着问:

“朱熹是什么时代的人?

”(私塾先生)说:

”(戴震)又问:

“孔子、曾子是什么时代的人?

”(戴震)问:

“周朝、宋朝相距多少时间了?

“差不多两千年了。

“既然这样,那么朱熹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

”(私塾)先生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回应,说:

“这不是一个平常的孩子。

29.陌上桑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

“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词:

“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姝。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秦氏的楼台。

秦家有个美好女孩,自家起名叫做罗敷。

罗敷善于种桑养蚕,常常采桑在城南角,篮子是系着青丝带,笼钩是用桂枝做成。

头上梳着云朵般髻,耳上佩着明珠宝饰。

下身穿着缃绮的裙,上身穿着紫绮的袄。

走路的人见到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须。

年少的人见到罗敷,摘下帽子只戴纱巾。

耕田的人见到罗敷,忘记了把住犁耕田,锄地的人见到罗敷,忘记了握着锄锄地。

来往的人相互嗔怨,只是为了观望罗敷。

从南面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