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9讲 区域经济联系讲义 湘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59756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1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9讲 区域经济联系讲义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9讲 区域经济联系讲义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9讲 区域经济联系讲义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9讲 区域经济联系讲义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9讲 区域经济联系讲义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9讲 区域经济联系讲义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9讲 区域经济联系讲义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9讲 区域经济联系讲义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9讲 区域经济联系讲义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9讲 区域经济联系讲义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9讲 区域经济联系讲义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9讲 区域经济联系讲义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9讲 区域经济联系讲义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9讲 区域经济联系讲义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9讲 区域经济联系讲义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9讲 区域经济联系讲义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9讲 区域经济联系讲义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9讲 区域经济联系讲义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9讲 区域经济联系讲义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9讲 区域经济联系讲义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9讲 区域经济联系讲义 湘教版必修3.docx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9讲 区域经济联系讲义 湘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9讲 区域经济联系讲义 湘教版必修3.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9讲 区域经济联系讲义 湘教版必修3.docx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9讲区域经济联系讲义湘教版必修3

第29讲区域经济联系

考点一 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1.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2.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区域经济合作。

3.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1)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2)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较快。

(3)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4)在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实现了与合作方的“双赢”。

西部大开发的条件和重点措施

有利条件

①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有能力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②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③东部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有条件支持和帮助西部地区;④西部地区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积累了一些加快发展的经验;⑤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低,资源利用和市场开发潜力大;⑥西部地区的人民有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

不利因素

①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②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基础薄弱;③科技教育发展滞后,劳动者素质不高,生产力水平低

重点措施

①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开发的基础;②把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作为依据;③把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开发的关键;④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开发的动力

2012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这是国务院批复的第三个西部大开发五年规划。

结合“我国东、中、西部部分指标占全国比重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东、中、西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东部地区科技水平高 ②中部地区外资比重低于西部地区 ③西部地区交通落后 ④西部地区资源短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2.“十一五”期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首次超过东部地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

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①减缓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②继续加强西部生态建设 ③加快国家能源基地建设 ④扩大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⑤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科技人员占全国比重最高,说明科技水平高;中部地区外资比重低于西部地区。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部地区地域广阔,地质条件复杂,交通运输设施不完善,交通落后,但资源丰富。

第2题,和中东部相比,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国家应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考点二 资源跨区域调配

1.南水北调

2.西气东输

(1)工程起止点

一线工程:

西起新疆a轮南,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和江苏,最后到达b上海

二线工程:

西起新疆,经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和江西,最后到达广东

(2)

3.西电东送

(1)地理背景:

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不平衡。

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及西北地区;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短缺,能源消耗量大。

(2)三条线路(如下图)

线路

北线工程

中线工程

南线工程

起点

A山西、内蒙古的火电

B黄河上游的水电

D三峡和C金沙江干支流的水电

E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的水电以及黔、滇两省的火电

终点

京津唐地区

华东地区

广东

(3)经济意义:

给我国沿海较发达的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促进其经济社会发展。

反思归纳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与意义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资源跨区域调配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前提下进行的,根本原因是能源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而且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分析往往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

如下表。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其建设意义的分析要分别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等方面入手。

如:

对调入地区的意义

①缓解资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②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③带动资源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

④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对调出地区的意义

①促进资源开发,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②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

③带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高生活水平;

④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方法技巧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

我国先后实施了若干跨区域调配工程,如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而这些问题亦成为地理学科中较重要的问题。

要掌握此类问题,需按以下思路进行:

1.跨区域资源调配原因的分析思路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①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②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③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流动性。

(2)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

①本地少;②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③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

2.解决资源短缺途径的分析思路

开源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3.跨区域资源调配线路选择的分析思路

(1)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2)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

(3)安全系数高。

(4)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4.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经济效益

可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地区分别考虑。

输出地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可发展相关产业,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输入地可获取资源,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获得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输出地可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输入地经济发展加速。

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社会稳定。

(3)生态效益

对沿途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题组一 南水北调的地理意义

(2014·浙江文综)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1~2题。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是缓解华北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④说法正确;根据图中的地势特征,黄河以北段才可以自流引水,③说法错误,排除B、C;京杭大运河丙段作为南水北调通道,调水会抬高其水位,改善航运条件,②说法正确,故选D。

第2题,南水北调作为国家级战略性大工程,其调水水质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调水使得长江下游入海水量减少,江水携带泥沙能力降低,不可能促使泥沙向海洋输送;调水使长江口入海水量减少,水位降低,发生海水倒灌的可能性升高;潮汐规律主要与天体间的引力有关,与调水无关。

题组二 西气东输

甲图是“西气东输的区域协调效应图”,乙图是“东、西部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图”。

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政府协调东、西部发展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西部输出了资源,但是得到了资金,有利于经济的再发展

B.东部输出了资金,但是得到了资源,有利于解决资源短缺问题

C.通过东、西部资源与资金的相互流动,加强了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D.通过西气东输国家加大了东、西部的税收,有利于投资其他行业

4.东、西部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图说明(  )

A.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耗能量就越大

B.经济发展水平越低,耗能量就越小

C.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有很大影响

D.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耗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

答案 3.D 4.C

解析 第3题,东部有经济、技术的优势;西部有资源优势,相互协调发展。

第4题,从图中信息可知,西部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高,说明经济技术水平落后,生产效率低下。

题组三 西电东送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继“西气东输”之后,“十二五”期间又实施了“疆电外送”工程。

下图为“疆电外送线路及沿线部分地区景观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疆电外送”对调入区的直接影响有(  )

A.调整产业结构B.加剧环境污染

C.缓解能源紧张D.促进资源开发

6.关于“疆电外送”沿线地区人文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建筑充分利用了当地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

B.乙图建筑体现了当地降水丰富、地形平坦的特点

C.丙图地区牧业生产规模大,科技水平高

D.丁图地区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水利工程量大

答案 5.C 6.D

解析 第5题,“疆电外送”是能源的输送,对调入区的直接影响是缓解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C对。

输电不能直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资源开发,A、D错。

输入的电力能源是清洁能源,对输入区没有污染,B错。

第6题,甲图新疆晾房利用的是当地气候干燥,蒸发旺盛的特点,不是昼夜温差大的特点,A错。

乙图是陕西窑洞,体现了当地干旱,降水少的特点,B错。

丙图是青海牧场,经济水平落后,科技水平低,C错。

丁图是四川水田,发展水稻种植业,精耕细作,水利工程量大,D对。

1.资源调配的原因

原因

关键词

答题思路

资源多少

气候特征;资源分布

位于××气候区(背、迎风坡),降水少(多);××资源贫乏(丰富)

需求量大小;利用的合理性

工农业、人口、浪费、污染

位于××发达(不发达)地区,人口稠密(稀少),资源需求量大(小);污染、浪费严重

2.资源调配线路的选择

关键词

答题思路

消费能力

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线路长短;施工难度

线路长(短),地质复杂(稳定),施工难度大(小),建设成本高(低)

对环境影响

线路经过生态稳定(脆弱)地区,避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3.解决资源紧张的途径

关键词

答题思路

开源

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求替代资源

节流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节约意识,治理环境污染

4.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答题思路

调出地、沿线、调入地、有利、不利

经济角度:

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缓解资源紧张;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角度: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

生态角度:

缓解环境压力,减少污染物排放,具有生态效益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国家全境95%以上地区为沙漠和半沙漠,无常年性河流和湖泊,井泉分布较广,为主要水源。

该国南部的地下含水层理论上可以供水长达1000年。

1983年,该国政府开始建造一个巨大的水道系统——“大人工河工程”,从1300口水井中将淡水引到北方400英里(1英里≈1609米)以外的沿海城市。

(1)简述“大人工河工程”建设的意义,并分析此工程对南部输出地和北方输入地的不利影响。

(2)请设计一条从该国输往北美东岸的石油运输路线,要求距离较短,顺洋流航行,写出该线路所经过的主要海峡及洋流名称。

答案 

(1)意义:

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把南方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工程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为沿线地区提供水资源;加强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

输出地:

可能引起地面塌陷;导致水资源减少;地表植被减少,荒漠化加剧。

输入地:

可产生土地盐碱化,可能造成外来植物入侵。

(2)直布罗陀海峡;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初,世界最长的跨国天然气管道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正式开工。

该工程外连土库曼斯坦的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我国霍尔果斯,南至广州、深圳和香港,是世界上最长的跨国天然气管道,将国内外天然气输送到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为我国东部地区提供清洁能源,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材料二 西气东输一线和二线工程示意图。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经济高速发展,但近年来该地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加大,发展速度落后于长江三角洲。

目前长江三角洲以全国2.2%的陆地面积创造了全国22.1%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区域。

(1)说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需要穿越哪些东西走向的山脉。

(2)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要穿越河流,描述黄河A河段的水文特征。

(3)简述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节能减排”的意义。

(4)西气东输终点是我国两个工业基地,分析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发展速度落后于长江三角洲的原因。

答案 

(1)天山、秦岭、南岭。

(2)与中下游相比,水量较小、含沙量较小,有结冰期,有凌汛现象。

(3)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与煤炭相比,天然气燃烧效率高;减少SO2、CO2、NXOY、粉尘的排放。

(4)产业基础:

珠三角薄,长三角厚。

人才:

珠三角少,长三角多(科技力量:

珠三角薄,长三角厚)。

市场腹地:

珠三角小,长三角大。

所以珠三角吸引外商投资的能力下降,产业升级动力弱化。

考点三 产业转移

1.近年来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表现

类型

主要原因

影响

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

寻求廉价资源和低成本

促进迁入区发展,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大陆经济的发展,投资环境改善

加速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珠三角地区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

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向相对落后地区扩散,缩小地区差别

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来看

(2)从地域分布来看,使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减轻转出区的环境问题。

提示

 产业转移过程促进区域间产业分工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转移不是造成发达国家就业市场不景气的直接原因,更不会加重就业市场的不景气状况。

反思归纳

 产业转移的规律、影响因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产业转移的规律

(1)转移主体:

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轻工业

重工业

高科技工业

(初期)   (中期)  (后期)

(2)转移方向:

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2.影响因素

3.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移出区和产业移入区在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

对比法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

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在分析影响因素时,需从转移的产业部门的主导因素入手,对比分析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具体思路是:

题组一 产业转移的规律

(2015·海南地理)电解铝业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

近年来,我国新建电解铝产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有人认为,我国电解铝业西移大势所趋。

下图示意铝工业主要部门及其在我国的主要分布省区(2010年前)。

据此完成1~3题。

1.西北地区大规模发展电解铝业依赖的优势条件是(  )

A.廉价而充足的电力B.良好的生态环境

C.充足的原料供应D.良好的工业基础

2.电解铝业由东、中部转移到西北地区,会导致(  )

A.能耗降低B.产品价格提高

C.污染排放减少D.运输成本增加

3.西北地区电解铝厂选址应远离(  )

A.交通线B.输电线C.绿洲D.荒漠

答案 1.A 2.D 3.C

解析 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电力资源较为充足,发展电解铝业依赖的优势条件是廉价而充足的电力。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西北地区铝土矿资源不丰富;西北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工业基础较差。

第2题,电解铝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资源,向大气中排放较多的废气,这主要是受到生产过程的影响,和该工业分布位置无关,电解铝业向西北地区转移不会导致能耗降低和污染排放的减少;西北地区电力资源较为廉价、充足,可使电解铝成本降低,产品价格降低;西北地区铝土矿(电解铝业的原料)缺乏且远离市场,我国电解铝业向西北地区转移导致原料和产品运输成本增加。

第3题,电解铝厂污染较为严重,西北地区人口、城市等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为减少对该地的污染,电解铝厂选址应远离绿洲。

题组二 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

读“全球某产业转移路径及趋势图”,完成4~5题。

4.该图反映的某产业最有可能是(  )

A.电子元件生产B.汽车生产研发业

C.宇航业D.加工制造业

5.我国中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正成为第四次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之一,主要原因是(  )

A.内部交易成本低B.劳动力成本低

C.原料、资金丰富D.市场环境好

答案 4.D 5.B

解析 第4题,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美国迁往日本,然后由日本迁往亚洲“四小龙”地区,然后迁往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最后迁往我国的中西部地区。

第5题,我国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劳动力价格较低,因此成为第四次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之一。

题组三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6.(2012·安徽文综)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些年,“千湖之省”湖北针对省情,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材料二 鉴于近些年铁矿石进口量和钢材出口量增加很快,武汉钢铁厂计划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到广西沿海防城港市。

分析武汉钢铁厂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对武汉、防城港两市发展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答案 (对武汉市的积极影响):

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和土地占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改善城市环境。

 (对防城港市的积极影响):

扩大港口规模;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区域发展。

解析 钢铁厂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资源,占用土地,排放污染物;但同时能带来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

练出高分

模拟题组

下图是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人口、面积和经济水平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西部地区面积广阔,环境承载力最高

C.中部地区人口、面积适中,经济发展条件最优

D.东部地区经济水平最高,发挥内引外联和对内、对外两个辐射作用

2.关于东部地区将部分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产生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中、西部环境污染状况的改善

B.短期内可能引起东部地区失业人口的增加

C.有利于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D.加快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但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较低;东部地区位于沿海,对外联系便利,区位条件优越,经济发展条件优于中、西部地区,且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对内、对外起着辐射带动作用。

第2题,东部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会加重中、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

2012年10月29日10时,在安徽省铜陵县钟鸣镇的长江岸边,皖电东送工程长江大跨越南岸跨越塔地线支架成功就位。

皖电东送工程是2011年度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国家重点工程,该工程建成后,每年将向上海等地输送超过500亿度电。

下图为“皖电东送工程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皖电东送工程向上海等地输送的是以________为主要能源的电力(  )

A.天然气B.石油

C.煤炭D.水能

4.关于皖电东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提高煤炭产业发展层次

B.使该地区的经济优势转变为资源优势,减少就业机会

C.改善安徽省淮南地区的环境状况

D.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比例

答案 3.C 4.A

解析 第3题,由图示可知,皖电东送工程的起点是安徽省的淮南市,而该地区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煤炭产地,因此皖电东送工程向上海、浙江等地输送的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电力。

第4题,皖电东送是通过坑口电站的建设,将安徽淮南煤矿基地的煤炭资源转换成电力资源输出,将淮南当地的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升煤炭产业发展层次,有利于促进淮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同时,有利于改善上海、浙江等地的环境状况及以煤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比例;但是,由于坑口电站建设在淮南,该地区的环境问题将会加重。

2014年5月21日,中俄两国在上海签署了《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

根据双方商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

下图为“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在俄罗斯境内向北弯曲,最主要原因是(  )

A.绕过冻土区域,便于施工

B.缓解该地区能源紧缺状况

C.北部天然气产量大,气源充足

D.保护贝加尔湖地区的生态环境

6.图示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对中俄两国的影响,正确的是(  )

A.促进俄罗斯能源开发,有利于能源结构调整

B.减轻俄罗斯就业压力,可优化产业结构

C.增加我国清洁能源比重,消除大气环境污染

D.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

答案 5.C 6.D

解析 第5题,俄罗斯境内天然气管道向北弯曲段,路经恰扬金气田,利于补充气源。

第6题,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可以促进俄罗斯能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但是对俄罗斯的能源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影响不大。

可以增加我国清洁能源比重,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但是不可能消除我国的大气污染。

杭州市千岛湖配水工程于2014年底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通水。

根据设计,配水工程输水线路中有九成以上线路走隧洞。

结合下图及所学知识,回答7~8题。

7.该工程(  )

A.为保证水质的优良,沿线多采用管道输水

B.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建设难度小

C.千岛湖水质优良,是杭州唯一的水源地

D.因地势原因全程须逐级提水,耗能大

8.该工程建成后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A.千岛湖水体受到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

B.极大改善沿线水质,使水价降低

C.在千岛湖作为取水口,将会减少下游取水所承受的沿途水环境污染压力

D.可能导致长江口海水倒灌,杭州城区地面下沉

答案 7.A 8.C

解析 第7题,可用排除法来作答。

该输水线路基本与富春江流向一致,则可自流;九成以上线路为隧洞,说明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杭州附近有水库,应该是其水源地。

故A项正确。

第8题,依上题分析,沿线采用管道输水,千岛湖水直达杭州,不会对沿线水质、水量有太大影响。

为了加快推进老城区工业搬迁助推产业升级,腾笼换鸟,2014年青岛市启动实施“搬迁攻坚战”活动。

下图为“青岛市区工业迁移方向图”。

读图回答9~10题。

9.青岛市区的工业外迁,对城市的影响是(  )

A.城市的服务功能减弱

B.工业迁移有悖于城市新规划

C.城市空间结构更加混杂

D.城市中心商务功能更加凸显

10.促使青岛市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措施,主要是(  )

A.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B.引进知名品牌的机械、化工企业

C.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D.加快城区建设扩大城市规模

答案 9.D 10.C

解析 第9题,市区的工业外迁,导致城区规模扩大,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城市中心商务功能增强,城市空间功能分区更加明显;工业外迁更有利于城市规划。

第10题,使产业结构升级,需要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降低第一产业的比重,故A项错误,C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