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63820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20 大小:12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学后教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先学后教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先学后教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先学后教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先学后教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先学后教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0页
先学后教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0页
先学后教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0页
先学后教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0页
先学后教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0页
先学后教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0页
先学后教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0页
先学后教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0页
先学后教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0页
先学后教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0页
先学后教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0页
先学后教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0页
先学后教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0页
先学后教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0页
先学后教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0页
亲,该文档总共1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先学后教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

《先学后教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学后教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1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先学后教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

先学后教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学奕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译讲并背诵课文。

  

2、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并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文言文两则中的第一篇《学弈》,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齐读)

二、初读课文:

师:

在学习课文之前呢,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新老师,他能帮我们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流利(拿出录音机)。

请大家手捧课本,身子坐端正,认真听录音,两分钟后,我们比一比谁也能成为小老师。

1.生认真听录音。

2.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字音读准确,句子读流利,还要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

3.指名轮读课文(如有问题停下来,指名纠错。

4.师板书易错字。

5.生齐读易错字。

师:

大家真了不起,这么难读的文言文都读得这么棒,那老师还要考一考你们,看看能不能完成下面的自学指导。

三、出示自学指导:

师:

请同学们逐字逐句地看书,利用工具书或者结合课下注释练习译讲。

遇到不会的地方用——标出,可问同学,也可以问老师,5分钟后比谁译讲得好!

1.生开始自学,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2.同桌讨论刚才不理解的地方。

3.指名说不理解的地方(同桌都解决不了的疑难)——指名解疑(如果都回答不出来,由老师解疑原因并板书答案)

师:

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巩固刚才学的知识,两分钟后来迎接老师的检测。

四、比赛译讲:

题解:

弈:

围棋,下围棋。

学奕:

学下围棋。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2、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即使在听,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拿弓箭去射它。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即使两个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第一个人。

4、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设问句)(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难道他的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

回答说:

不是这样的。

5、提出自己尚不理解的词、句质疑或帮助别人解答不理解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课文中几个“之”的理解问题。

原则上让学生自己对照注释来理解,不宜超前讲古汉语知识。

如:

“惟弈秋之为听”是宾语前置句,“之”是代词,此处起提宾的作用,“为”相当于助动词,理解时可调整语序为“惟听弈秋”。

这些只要老师心中有数即可,不必过多纠缠。

五、检测:

  联系课文,说说句子的意思:

(考考你──灯片)

  ⑴使弈秋诲二人弈。

──让弈秋教这两个人学下棋。

  ⑵思援弓缴而射之。

──想引弓搭箭射下那只天鹅。

  ⑶为是其智弗若与?

──(能够)说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

六、拓展:

(讨论释疑)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一个一个问题出现、解答)

  1、弈秋是全国一流的棋师。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弈秋的两个学生中,谁最有可能成为“高徒”,成为一流的棋手?

为什么?

  我明白:

(齐读)前一个人最有可能成为“高徒”,成为一流的棋手。

因为他既有好的学习条件(有弈秋这样的名师指导),又有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

  2、后一个人和前一个人同是一个老师教,同时开始学习,却“弗若之矣”,原因是什么?

  我明白:

(齐读)后一个人学习的时候总是三心二意,所以尽管同是名师指点、同时开始学习,成绩却远远比不上前一个人。

  3、读了《学弈》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我明白:

(齐读)两个人虽然同为名师指导、同时开始学棋,因为学习态度不同,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

七、背诵课文:

 师:

从同学们的眼神中,老师看出来,同学们已经明白了全文所蕴含的道理,想背诵这篇感人的文章吗?

1.生自由背诵。

闭上眼睛,想想文章的思路和脉络,心中默背。

2.试背。

3.指名背诵。

(2—3人)

4.师生一起背。

(老师也想背诵了,会背的站起来背,还不太熟的,可以坐着小声地跟着背。

八、作业:

用自己的话给同桌或者朋友讲一讲这个故事。

九、板书设计:

学弈

一人 专心致志 学有所成

一人 三心二意 一无所获    态度决定成败

两小儿辩日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译讲并背诵课文。

  

2、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并能从课文中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他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

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重点理解辩:

辩论,争论。

二、初读课文:

师:

在学习课文之前呢,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新老师,他能帮我们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流利(拿出录音机)。

请大家手捧课本,身子坐端正,认真听录音,两分钟后,我们比一比谁也能成为小老师。

1.生认真听录音。

2.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字音读准确,句子读流利,还要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

3.指名轮读课文(如有问题停下来,指名纠错)。

4.师板书易错字。

5.生齐读易错字。

师:

大家真了不起,这么难读的文言文都读得这么棒,那老师还要考一考你们,看看能不能完成下面的这道自学自导。

三、出示自学指导:

师:

请同学们逐字逐句地看书,利用工具书或者结合课下注释练习译讲。

遇到不会的地方用——标出,可问同学,也可以问老师,5分钟后比谁译讲得好!

1.生开始自学,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2.同桌讨论刚才不理解的地方。

3.指名说不理解的地方(同桌都解决不了的疑难)——指名解疑(如果都回答不出来,由老师解疑原因并板书答案)

师:

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巩固刚才学的知识,两分钟后来迎接老师的检测。

四、比赛译讲: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

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2、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个小孩说: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3、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前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4、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另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5、孔子不能决也。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6、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两个小孩笑着说:

“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 

五、检测:

联系课文,说说句子的意思:

(考考你──灯片)

1、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个小孩说: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

2、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六、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1.小组合作,弄清“辩斗”的观点及理由。

(1)从文言文“简洁”的特点入手,引导学生弄清两小儿“辩斗”的内容,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

(2)通过小组协作,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

2.检查学习效果并品读课文。

(1)在学生分别汇报两小儿观点和理由的同时,完成板书。

并再次指导学生反复品读。

(2)反复品读,品出对“笑”字的深入感悟。

(点评:

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分清观点和理由,并感受两小儿争论的氛围,激发学生边读边想。

在反复诵读之后,促使学生对两小儿之“笑”有深入、独特的感悟。

并通过谈论、诵读等形式,展现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感悟”。

3.尝试性背诵,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七、联系实际,理解题意:

1.解开“辩日”之谜。

(1)提出“辩日”孰是孰非的问题。

(2)通力协作,解开“辩日”之谜。

(3)运用媒体手段“印证”学生的解释。

2.理性看待“孔子不能决”。

(1)引导学生谈论对“孔子不能决”的看法。

(2)针对“孔子不能决”各抒己见,从而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八、作业:

用自己的话给同桌或者朋友讲一讲这个故事。

九、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寓意:

1.片面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

2.再大的学问家,也有不懂的事情。

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事中见理。

 

2、善于运用比喻。

2、匆匆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写“挪、蒸”2个生字。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课《匆匆》(板书课题),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扫除生字:

师:

目标明确了,现在我们来比赛读课文,要求:

字音读准确,句子读流利。

读的同学声音洪亮,不丢字,不加字,听的同学认真听,有错及时举手纠正,还要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

1、指名读,生纠错,师板书易错字。

涔涔(cén)潸潸(shān)

2、齐读易错字正音。

三、再读课文,理解词语:

师:

课文中的字音大家都读准了,相信词语也难不倒大家。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查工具书或请教别人,3分钟后我们来交流。

1、生划出词语理解。

2、同桌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

确乎:

的确。

涔涔:

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往下流的样子。

潸潸:

形容流泪不止。

四、再读课文,划分层次:

师:

同学们,你们真棒!

现在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

1、生自由读课文,分段落。

2、指名回答。

第一段

(1)提出问题: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第二段(2——4)时间在我们的身边悄悄地逝去,令人感慨。

第三段(5)照应开头,再次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的问题。

师:

大家对课文的层次理得很清晰。

那么,同学们,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呢?

3、指名回答。

文章主要围绕“匆匆”二字,描写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告诉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

师:

同学们理解得真好,我们接着自学。

五、学习生字:

师:

同学们,接下来我们来比谁的字写得正确又漂亮。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后生字1分钟(可书空),一分钟后开始提写生字。

1、生自由识记生字。

2、提写生字,指名后进生上台板演。

3、让学生上台纠错。

六、作业:

生字3+2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一、板题示标:

本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课《匆匆》(板书课题)请看本节课的目标(齐读)

二、出示自学指导

(一):

师:

为了更好地进行自学,请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画出给你印象最深的句子,反复品读,并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分钟后比谁回答得好)

1、生自学。

2、检测:

(指名回答问题,如回答不完整,请别人补充。

预设答案: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2)“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

(体会句式的运用)

(3)“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体会运用比喻的好处)

小结:

朱自清一生写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他自己就是珍惜时间的典范。

我们也应该做珍惜时间的人,从而体会作者的当时的心情和感受。

三、出示自学指导

(二):

师:

为了更好地进行自学,请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

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再写几句。

(5分钟后比谁回答得好)

1、生自学。

2、检测:

(指名回答问题,如回答不完整,请别人补充。

预设答案:

作者列举了生活中的具体细节,表现出了日子的来去匆匆。

如: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同学们可用“……的时候,日子……”的句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仿写。

小结:

朱自清本人对写文章的感受:

    ——“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

    ——谈描写“于每事每物,必要剥开来看,拆穿来看”,“这样可以辨出许多新异的滋味乃是他们的秘密”,只有这样“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的描写,使你于平常身历之境,也会有惊异之感。

”同学们让我们用朗读的手段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注意用朗读的抑扬顿挫来表达情感的浓厚,而不是简单的停顿重音。

3、品读第3段。

四、拓展:

你知道哪些珍惜时间的诗词名句吗?

1、抽生答。

2、预设答案。

诗词名句

(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宋】欧阳修《生查子》

(4)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

(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6)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

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章

五、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六、板书设计:

2、匆匆

时间易逝一定珍惜

3、桃花心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写“秧、萎”等6个生字,正确读写“枯萎、勃勃生机”等词语。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3课《桃花心木》(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

桃花心木常绿乔木。

树皮淡红色。

鳞片状剥落。

羽状复叶,小叶4—6对,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两侧不等。

春夏开花,圆锥花序,花白色。

蒴果大,卵形,木质,五瓣裂。

原产南美洲,中国南部有栽培。

木材色泽美丽,能抗虫蚀,适于制作车船、家具等,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

作者简介:

林清玄1953年生。

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台湾高雄人,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

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

他认为所有的艺术文化都应该和生活结合才有真正的意义。

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

 出示目标,齐读。

(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扫除生字:

师:

目标明确了,现在我们来比赛读课文,要求:

读的同学声音洪亮,不丢字,不加字,听的同学认真听,有错及时举手纠正。

1、指名读,生纠错,师板书易错字。

租(zū)汲(jí)水

2、齐读易错字正音。

三、再读课文,理解词语:

师:

课文中的字音大家都读准了,相信词语也难不倒大家。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查工具书或请教别人,3分钟后我们来交流。

1、生划出词语理解。

2、同桌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

仅及:

刚刚到达。

四、再读课文,划分层次:

师:

同学们,你们真棒!

现在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

1、生自由读课文,分段落。

2、指名回答

第一段(1—3)乡下老屋旁的大片空地,被租种桃花心木的树苗,并且树苗尚小。

第二段(4—10)种树人浇水没规律,“我”十分奇怪。

第三段(11—14)从种树人的一番话里,“我”悟出了育人的道理。

第四段(15—16)树苗已经长大,种树的人不再来了。

事实证明种树人的道理是正确的。

师:

大家对课文的层次理得很清晰。

我们接下来自学。

五、学习生字:

师:

同学们,接下来我们来比谁的字写得正确又漂亮。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后生字1分钟(可书空),一分钟后开始提写生字。

1、生自由识记生字。

2、提写生字,指名后进生上台板演。

3、让学生上台纠错。

六、作业:

生字3+2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本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3课《桃花心木》(板书课题)请看本节课的目标(齐读)

二、出示自学指导

(一):

师:

为了更好地进行自学,请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说说种树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5分钟后比谁回答得好)

1、生认真自学。

2、检测:

(指名回答问题,如回答不完整,请别人补充。

(种树人给树苗浇水的做法让作者感到奇怪。

一是种树人来的没有规律,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二是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的多,有时浇的少。

种树人这样做是在培养适应环境、自我生长的能力。

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以便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能够顽强地生存。

师:

大家自学得很认真,我为你们高兴。

接着自学。

三、出示自学指导

(二):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思考:

(1)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

联系生活实际,你能想到哪些“不确定”?

(2)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4分钟后比谁体会得好)

1、生自学,师巡视。

2、汇报学习情况:

(1)这里的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等。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确定”的情况,比如:

考试失误,生病了,和朋友发生矛盾了,或者遇到其他的灾难了。

(2)因为桃花心木在种树人的精心调教下,学会了适应环境,能够在“不确定”中生存,它们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生长。

所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四、拓展延伸,感悟表达:

1.作者林清玄只是在写桃花心木这种植物吗?

抽生答:

借物喻人:

作者由种树想到育人,借种桃花心木来说明一个做人的道理。

2.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借物寓人的文章吗?

3.读了《高原红柳》,你想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高原红柳》

红柳是高原上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植物。

她遍地生根、开花、结果,从不向人们、向大自然索取什么,只是默默地奉献。

  

在气候恶劣的青藏高原,大风暴的确太可怕了!

狂风肆虐,石走沙飞,直刮得遮天蔽日,天昏地暗。

枯草吹走了,牛羊刮散了,帐篷撕裂了,风魔和沙怪露出狰狞的面孔,发出一阵阵狂笑。

  

沙丘下的红柳,却没有被风暴吓倒。

她们把根扎得更深,把触须伸得更长,最深、最长的可达三十多米,以汲取水分。

她们把被流沙掩埋的枝干变成根须,再从沙层的表面冒出来,伸出一丛丛细枝,去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

她们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

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红柳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

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

  

春天来了,红柳火红色的老枝上,发出了鹅黄的嫩芽,接着长出一片片绿叶。

高寒的自然气候,使高原人很容易患风湿病,红柳春天的嫩枝和绿叶是治疗这种顽症的良药,使多少人摆脱了病痛的折磨,让他们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

因此,藏族老百姓亲切地称她为“观音柳”和“菩萨树”。

  

孔繁森同志喜爱红柳。

凡是他走过的雪域高原上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栽植的红柳。

他常说:

“红柳是青藏高原的生命树!

”  

记得是藏历雪顿节的一天,天空湛蓝如洗,这是高原最美好的节日。

孔繁森同志领我们来到拉萨河畔的红柳树下。

柳林里不时传出人们的欢歌笑语,随处可闻到青稞酒和酥油茶的芳香。

孔繁森同志站起身来,从柳枝上采下几朵浅红色的红柳花,放入杯内的青稞酒中,对我们几个援藏的同志说:

“人的一生,不一定非要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不可,只要能像高原上的红柳一样,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就会得到社会的尊重,生命就会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他喝了一口青稞酒,笑着对大家说:

“你看那红柳,论资格可谓是老西藏了,恐怕是和文成公主一同来西藏札根的。

可她从不炫耀,从不骄傲,柳梢总是低垂着,多么谦虚啊!

”接着他又满怀信心地对大家讲:

“我们援藏干部要和藏汉群众一道,像红柳那样,发扬老西藏精神,团结起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建设一个美丽富饶的新西藏!

”  

在纪念孔繁森的日子里,我们这些和他同期援藏的战友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他的音容笑貌,想起了那历经风霜雨雪却永远挺立的高原红柳。

五、作业:

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六、板书设计:

种树——育人

3、桃花心木自立自强

无规律不确定

4、顶碗少年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2.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第6、7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

 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

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板题示标。

二、初读课文,解决词语问题:

师: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或者同桌交流理解文中词语,如果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在文中用“——”划出,5分钟后一起交流。

1.生快速默读课文,并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同桌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如学生都不会,老师来完成)。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师: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生自由读课文,分段。

指名回答:

第一段

(1)作者从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悟入笔,揭起开篇,引发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段(2—7)作者详细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通过对少年和观众动作、神态的描写,说明这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