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会议.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64446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盛顿会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华盛顿会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华盛顿会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华盛顿会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华盛顿会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华盛顿会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华盛顿会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华盛顿会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华盛顿会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华盛顿会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华盛顿会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华盛顿会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华盛顿会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华盛顿会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华盛顿会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华盛顿会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华盛顿会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华盛顿会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盛顿会议.docx

《华盛顿会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盛顿会议.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盛顿会议.docx

华盛顿会议

华盛顿会议

篇一:

第三课:

华盛顿会议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3课华盛顿会议

★课标要求

掌握华盛顿会议的基本史实,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过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

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各种原因;《四国条约》及其影响;《五国条约》对各国战列舰和航空母舰总吨位的不同安排;该协定在国际裁军史上的地位、主要作用与影响;山东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及其评价;《九国公约》的名义内容和实质内容及其影响。

2、理解:

《四国条约》和《五国条约》分别对美、英、日等国的影响以及背后所隐含的各自用心和说明的问题。

3、了解:

华盛顿体系的含义、实质与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概念与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1、比较归纳:

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评价《四国条约》和《五国条约》对美、英、日三国的不同影响及《五国条约》中各国在条约规定比例背后的得与失。

2、问题探究:

透过华盛顿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地位的个性表现,归纳它们的共性,揭示它们的实质与局限。

3、本质揭示:

从客观结果与主观目的辩证关系,揭示《五国条约》的历史局限性;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关系方法,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充分认识召开华盛顿会议的主要的原因,重点认识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矛盾的激化是最主要的原因。

2、认识到《五国条约》仅仅限制了海军方面的竞争,但随着其他领域争夺的加剧,它已毫无意义。

3、中国人民的抗争对山东问题的解决,产生了重要作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能缓和帝国主义矛盾,但不能长期维持世界和平。

4、通过对华盛顿会议条约的讲解,认识弱小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关于海军军备的安排;中国山东问题的解决。

难点:

《四国条约》;《九国公约》。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1)主要介绍了召开华盛顿会议的背景以及会议的发起者、东亚问题的关键问题等基础知识。

还介绍了帝国主义大国在会议上的第一轮较量,废除英日同盟,签订《四国条约》;

(2)介绍了帝国主义海军大国之间在裁减海军军备问题上的争斗与妥协及其结果《五国条约》;

(3)介绍了中国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与结果;介绍了华盛顿体系的构成并对其进行了评价;最后介绍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概念并作了简要评价。

本课引文部分首先介绍了巴黎和会留下的遗缺,然后介绍了战后亚太地区国际格局的新变化以及这种新格局带来的新的矛盾。

引文在总体上说明了召开华盛顿会议的直接原因。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采用谈话导入法:

1919年的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关系,并就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问题作出了一些决定,但还有许多重大问题尚未解决。

一战后,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战前,这里曾是英、俄、法、德、美、日等国争夺的焦点;战后,德国战败,退出了这一地区的角逐;法国暂时对亚太地区无力顾及。

于是,美、英、日三国成为这一地区的竞争主角,再加上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没有捞到便益,便想在亚太地区争得应有的地位。

那么怎样协调好帝国主义国家在亚太地区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呢?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一、列强在亚太地区的争夺:

1、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原因:

(1)一战期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激化了美日矛盾,这是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最主要原因;日本借一战之机独占了中国若干年,势力扩张不少,这极大地损害了英美的利益。

在战争已经结束,对战败国处臵已经基本完成的情况下,英美必然要改变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

因此,帝国主义国家战后在亚太地区的矛盾尖锐,成为这次会议召开的根本原因。

通过日俄战争,日本取代了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的支配地位。

一次大战期间,日本趁欧美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欧战,进一步侵略中国,夺占了德国在山东的殖民权益。

1915年日本政府诱迫袁世凯接受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16年袁世凯死后,日本先后扶持皖系军阀段祺瑞和奉系军阀张作霖,作为它统治中国的代理人。

日本的势力迅速扩大。

1920~1923年间,日本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平均每年占日本出口总数的47%。

1920年下半年,日本海外投资的90%都在中国;中国的外国投资总额当中,日本约占一半,其中东北地区的外国投资总额,日本即占了70%以上。

日本不仅竭力想把英、美资本从东北地区排挤出去,还想扩大在华北、华南地区和长江流域的投资,有独霸中国之势。

一次大战后,日美、日英之间争夺中国的斗争日益尖锐。

(2)美国在巴黎和会上的碰壁使它把外交注意力转到了与它息息相关的亚太地区,而阻止日本的进一步扩张,成为美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从发起者美国的主观目的上看:

由于英法的阻挠,美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野心未能实现,实际上近乎一无所获。

美国开始变得实际起来,决定在与自己利益息息相关的亚太地区,谋求点实实在在的利益。

那就是要全力阻止日本的进一步扩张,扩大自己在这一地区的势力。

但美国又不想通过战争对抗的方式来完成这一目标,设想了勾结英国通过国际会议来加以实现的计划。

(3)缓解英、美、日三国战争结束后展开的海军军备竞赛;

大力扩建海军,是帝国主义列强维持殖民统治、争夺海上霸权的重要手段。

英国历来十分重视加强自己的海军力量。

它一贯坚持所谓“两强标准”,一次大战结束时,英国仍然保持了海军的优势。

1919年,英国有各类舰只737艘,总吨数2309000吨;美国有各类舰只595艘,总吨数1468000吨;日本有各类舰只192艘,总吨数820000吨。

美国首先向英国提出了挑战。

美国政府提出了几个造舰计划。

191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个三年造舰计划,规定要建造137艘军舰,其中包括10艘主力舰、6艘巡洋舰、50艘驱逐舰;计划完成后,美国海军就可以达到和英国同样的水平。

后来,由于美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上述计划未能全部完成。

大战结束后,美国海军部于1918年又向国会提出第二个三年造舰计划,目的是要超过英国海军。

英国对这个计划十分不满。

1919年巴黎和会期间,英美两国为此在会外举行了所谓“巴黎的海战”的谈判,英国方面要求美国放弃新的造舰计划,承认英国的“特殊地位”,否则英国就不支持美国在德国问题和国际问题上的立场。

美国为了换取英国的支持,联合英国共同对付日本,表示承认英国的“特殊地位”,并放弃新的海军计划。

但这种利用的关系结束后,于1921年,美国又制定了一个新的三年造舰计划,打算增造3艘主力舰;海军军费也从1914年的13600万美元增至1921年的43300万美元。

日本也不甘落后。

1920年,日本国会审核批准了一项造舰计划:

到1927年,帝国将拥有一支包括25艘主力舰的海军舰队。

1921年,日本正在建造和计划建造的军舰共145艘,海军军费也从1917年的8500万美元增加到24500万美元,占到整个国家预算的1/3。

而无限制的军备竞赛使它们精疲力竭。

财政状况十分困乏的英国,首先意识到了这一点。

劳合〃乔治认为,

使海军力量与其他国家达成形式上的均等,比长期进行军备竞赛要好一些;1920年3月,海军大臣隆格在下院声明,英国将放弃两强标准的政策。

1921年,日本的众议员尾崎行雄也有过限制军备的动议。

财力雄厚的美国,由于政治上的需要,也有缓和军备竞赛的要求。

虽然美国军舰的吨位将接近英日两国军舰吨位的总和,但是,美国还来不及训练足够数量的海军指挥人员,也缺少完善的海军基地,此外,吨位过大的舰只通不过巴拿马运河,这对美国的海军建设也是一个限制。

(4)平息巴黎和会后形成的中国人民的反帝怒潮,维护列强在华的侵略利益。

巴黎和会极大地激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反帝怒潮始终激荡,这使帝国主义国家不得不采取措施以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怒火,来维护他们在华的侵略利益。

这既需要帝国主义一起来协商新的侵略策略、制定新的规则,也需要把中国拉进来对中国进行安抚和欺骗。

所以召开一次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会议是完全必要的。

2、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1)时间:

1921年11月;

(2)参会国:

美、英、日、法、意、葡、荷、比、中九国。

3、《四国条约》的签订:

(1)目的:

拆散英日同盟

1902年英国和日本为对抗俄国在远东的扩张而结成的军事同盟。

20世纪初,英国为了加强在远东的地位,力图假日本之手遏制俄国在远东的扩张;而日本为侵占朝鲜和中国东北急于寻求反俄的同盟者。

1902年1月30日,英国外交大臣兰斯多恩侯爵(第五)h.c.K.佩蒂-菲茨莫里斯和日本驻英大使林董签订了《英日同盟条约》。

主要内容是:

缔约国双方相互承认有权保护自己在中国和朝鲜的利益,如英国在中国的、日本在中国和朝鲜的“特殊利益”遭到他国威胁,或因中朝内部发生“骚乱”而受到侵害,两国有权进行干预;缔约国一方为保护上述利益而与第三国作战时,另一方应严守中立;如缔约国一方遭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进攻时,另一方应予以军事援助,共同作战。

条约有效期为5年。

在秘密条款中还规定:

两国海军应配合行动,在远东海域保持优势。

英、日同盟是针对俄国的军事攻守同盟,也是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工具。

同盟订立后,日本加紧扩军备战,发动了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

1905年两国签订了第2个同盟条约,承认日本对朝鲜的“保护权”,重申在遭到任何第三国进攻时,应提供军事援助。

1911年签订第3个同盟条约,续约为10年。

美国要想在亚太地区与日本争霸,就必要拆散英日同盟。

1921年12月13日宣告失效。

(2)签订:

1921年11月,美、英、日、法四国签订《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简称《四国条约》。

(3)内容:

①缔约国相互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

②上述权利受到威胁时,缔约国应进行协商,以便联合或单独地采取应对措施;

③条约生效后,英日同盟应予终止。

(4)影响:

①对美国:

成功地拆散英日同盟,消除了亚太地区争霸的障碍;

②对英国:

保证了它的既得利益,也平衡了英国与日、美的关系,但是同盟解散后,使英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将会受到日、美的双重压力。

③对日本:

今后的侵略行动将会受到一定影响,但通使日本第一次处在了与欧美列强平起平坐的地位,而且它所获得的绝大多数既得利益得到了欧美列强的承认。

二、海军军备的重新安排——签订《五国条约》

1、时间:

1922年2月

2、名称:

《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简称《五国条约》;

3、内容:

规定了五国主力舰总吨位以及各国航空母舰总吨位的限额。

但没有对其他舰种进行限制。

《五国条约》规定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总吨位的限额(单位:

万吨)

【名词解释】

主力舰:

旧时指海上作战的主力战舰,包括战列舰和巡洋舰。

战列舰(battleship,或又称为战斗舰、战舰)是一种以大口径火炮的攻击力与厚重装甲的防护力为主要诉求的高吨位海军作战舰艇。

过去曾一度被称为主力舰,但由于近代以来战列舰的战略地位被航空母舰和弹道导弹潜艇所取代再也不是舰队中的主力,因此这样的称呼方式也相对失去了意义。

战列舰是人类有史以来创造出的最庞大、复杂的武器系统之一,在其极盛时期——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列舰是唯一具备远程打击手段的战略武器平台,因此受到各海军强国的重视。

过去又曾经一度被称为主力舰,但由于近代以来战列舰的战略地位被航空母舰和弹道导弹潜艇所取代再也不是舰队中的主力,因此这样的称呼方式也相对失去了意义。

战列舰是人类有史以来创造出的最庞大、复杂的武器系统之一,在其极盛时期——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列舰是唯一具备远程打击手段的战略武器平台,因此受到各海军强国的重视。

巡洋舰(cruisers)是在排水量、火力、装甲防护等方面仅次于战列舰的大型水面舰艇,巡洋舰拥有同时对付多个作战目标的能力。

现代巡洋舰排水量一般在0.8万吨~3万吨,装备有导弹、火炮、鱼雷等武器。

大部分巡洋舰可携带直升机。

动力装置多采用蒸汽轮机,少数采用核动力装置。

随着海军航空兵的崛起,巡洋舰的地位日渐衰落。

在现代战争中巡洋舰实际上已经消失了,它们的作用完全被驱逐舰代替。

世界最著名的现代巡洋舰有三级:

美国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前苏联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以及苏联光荣级导弹巡洋舰。

航空母舰:

(Aircraftcarrier),简称“航母”、“空母”,是一种可以提供军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军舰。

航空母舰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

现代航空母舰及舰载机已成为高技术密集的军事系统工程。

航空母舰一般总是一支航空母舰舰队中的核心舰船,有时还作为航母舰队的旗舰。

舰队中的其它船只为它提供保护和供给。

一般航母舰队会配备1~2艘潜艇,护卫舰,驱逐舰以及补给舰。

驱逐舰或航母上搭载反潜直升机、预警机、电子侦察机等。

依靠航空母舰舰队,一个国家可以在远离其国土的地方、不依靠当地的机场情况施加军事压力和进行作战。

航空母舰按其所担负的任务分,有攻击航空母舰、反潜航空母舰、护航航空母舰和多用途航空母舰;航空母舰按其舰载机性能又分为固定翼飞机航空母舰和直升机航空母舰,前者可以搭乘和起降包括传统起降方式的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在内的各种飞机,而后者则只能起降直升机或是可以垂直起降的定翼飞机。

某些国家的海军还有一种外观类似的舰船,称作“两栖攻击舰”,也能搭乘和起降军用直升机或是可垂直起降的定翼机。

按吨位分,有超级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9万吨以上,只有梅友军有此类航母,美军核动力航母均为超级航母)、大型航空母舰(6—9万吨)、中型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3~6万吨)和小型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3万吨以下);按动力分,有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和核动力航空母舰。

21世纪初,世界上一共有11个国家拥有航空母舰:

阿根廷、法国、意大利、俄罗斯、西班牙、巴西、印度、泰国、英国和美国以及日本、韩国。

世界各国海军一共有数十艘在使用。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和最大的航空母舰,其它国家的航空母舰比美国的都小得多。

4、对主要国家的影响:

(1)对美国:

这是美国外交的胜利,取得了同英国相等的制海权,也限制了日本的海军扩张;

(2)对英国:

长期以来形成的英国海上霸主地位开始动摇,标志英国海上优势从此结束。

受一战的影响,英国这个拥有全球性海军霸权的国家,其经济遭到惨重打击,根本无力继续维持其特有的“两强战略”(即其海军实力要达到世界上排名第二和第三海军强国的实力的总和),面对美、日等新兴的海军强国,甚至连世界第一都难以维持。

为此,英国不得不希望进行全球性的海军军备谈判,妄图通过谈判来达到其继续维持世界第一海军的目的。

毕竟,战后的英国不可能去试图寻求又一轮的海军军备竞赛,因为这是无法取胜的。

而美国也希望能够限制英国的海洋霸权,这从前一段时间美国前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原则上就可以看出。

当时英国干脆地拒绝了其中的第二条:

各国领海以外的海洋上应有绝对的航海自由,在和平时期及战时均然。

使美国认为英国是一个比德国军国主义更可恶的海洋霸权,是“全球专政”的国家。

结果签订《五国条约》,损失最重的就是英国,而美国则名正言顺地获得了与英国同等的海上实力和权利。

(3)对日本:

有得有失。

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因为这使它比较强的海军扩张能力受到抑制,难以自由地发挥,甚至于还要被迫进行适当的约束。

但它在海军基地建设方面基本没有受到束缚,使它在新加坡以北的太平洋水域占有优势、限制了美英向西太平洋扩张,保证一旦发生战争,日本海军能够在太平洋上取得主动。

在海军军备谈判期间,日本代表则坚持要求英美日之间的比例应为10∶10∶7。

日本认为,进攻舰队对迎击舰队必须保持50%以上的优势兵力,而防守舰队则必须对敌国的舰队保持相当于该舰队70%以上的兵力。

美国坚决反对日本的要求,并对它施加压力,宣称要是日本继续坚持下去,那末日本每造一艘军舰,美国就造四艘。

日本只好就范,表示同意接受美国提出的比例,但又提出了两个交换条件:

一是承认日本原来在中国的利益,二是美国不得在太平洋上建筑海军基地。

美国基本上满足了日本所提出的条件。

其实日本对这个协定从来就没有真正执行过,一直在海军扩军方面我行我素。

总之,有人戏称,《五国条约》签订后,各主要大国的心态是欢欣鼓舞的美国、郁闷失落的英国、态度勉强的日本、不太在乎的法国和意大利。

5、整体评价:

(1)《五国条约》是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具有暂时缓和主要大国之间海军军备竞赛的作用。

(2)条约不能真正消除列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不能发挥阻止战争的作用。

除了主力舰和航空母舰,对其他舰种没有任何限制。

而其中的巡洋舰和潜水艇都是具有强大攻击性的海军武器。

再加上在海军基地方面又给了日本极大的让步;特别是没有相应的制约机制,以至于日本根本就没有遵守条约的限制,一直在埋头扩大航空母舰的规模,也没有受到有效的制裁。

因此,不能遏制侵略行为的发生。

三、中国山东问题:

1、中国山东问题的由来及解决:

(1)由来:

①1897年德国派舰队强占胶州湾。

清政府被迫同意将胶州湾租给德国,并允许德国在山东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等特权。

山东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

由于袁世凯几乎全部承认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使得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合法化。

③1919年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决定把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交给日本。

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引发了“五四运动”。

在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下,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2)谈判——华盛顿会议:

中国代表提出在会议上讨论中国收回山东主权和废除“二十一条”的要求;日本反对,要求中日双方在会外“直接谈判”。

巴黎和会没有解决山东问题,而这次会议上,为什么中国还要把解决山东问题当作主要争取实现的目标。

这是由于中国意识到,这次会议的国际背景与巴黎和会有很大不同,出于遏制日本的长远考虑,英美有可能在不损害它们利益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支持中国的要求,至少能阻止日本的过分要求。

所以,仍把解决山东问题作为会议争取实现的目标。

日本要求在会外进行“直接谈判”,主要是害怕英美在会上干涉和压制日本,而英美对日本的主张加以妥协,这仅是一个形式上的让步。

英美坚持要有它们的观察员列席会议,这实际上保证了它们有机会对会议进行干预,确保了会议的走向基本上可以按照它们的意图发展。

(3)解决:

中日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1922年2月)

根据条约,日本将山东主权和一部分权利归还中国,同时它仍在山东保留一些特权。

(4)评价:

①对《凡尔赛和约》中有关中国山东问题的不公正条款的修正;

②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取得的少有的重大外交成果。

【合作探究】为什么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的山东问题得以解决?

篇二:

2.3华盛顿会议

赤峰学院附属中学高二文科历史选修3导学案编号003使用时间:

20XX.3主备人:

解亚杰班级小组姓名教师评价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3课华盛顿会议

1.预习课依据导学案问题导引,自学课本内容,按照读书六字诀读书,力争全部掌握

2.阅读教材p35—p37,根据自学导航和知识梳理,做好预习,.3.认真书写,规范作答【课标要求】了解华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学习目标】1.为什么要召开华盛顿会议?

2.华盛顿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如何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重点难点】.1.重点:

关于海军军备的安排、中国问题的解决

2.难点:

《四国条约》、《九国公约》。

【自学导航】

一、列强在亚太地区的争夺:

1、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原因:

(1)一战期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激化了美日矛盾,这是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最主要原因;

(2)美国在巴黎和会上的碰壁使它把外交注意力转到了与它息息相关的亚太地区,而阻止日本的进一步扩张,成为美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3)缓解英、美、日三国战争结束后展开的海军军备竞赛;

(4)平息巴黎和会后形成的中国人民的反帝怒潮,维护列强在华的侵略利益。

2、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1)时间:

1921年11月;

(2)参会国:

美、英、日、法、意、葡、荷、比、中九国。

3、《四国条约》的签订:

(1)目的:

拆散英日同盟

(2)签订:

1921年11月,美、英、日、法四国签订《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简称《四国条约》。

(3)内容:

(4)影响

二、海军军备的重新安排——签订《五国条约》1、时间:

1922年2月2、名称:

《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简称《五国条约》;

3、内容:

规定了五国主力舰总吨位以及各国航空母舰总吨位的限额。

但没有对其他舰种进行限制。

4、对主要国家的影响:

(1)对美国:

这是美国外交的胜利,取得了同英国相等的制海权,也限制了日本的海军扩张;

(2)对英国:

长期以来形成的英国海上霸主地位开始动摇,标志英国海上优势从此结束。

(3)对日本:

有得有失。

5、整体评价:

(1)《五国条约》是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具有暂时缓和主要大国之间海军军备竞赛的作用。

(2)条约不能真正消除列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不能发挥阻止战争的作用。

三、中国山东问题:

1、中国山东问题的由来及解决:

(1)由来:

(2)谈判——华盛顿会议:

中国代表提出在会议上讨论中国收回山东主权和废除“二十一条”的要求;日本反对,要求中日双方在会外“直接谈判”。

(3)解决:

中日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1922年2月)

根据条约,日本将山东主权和一部分权利归还中国,同时它仍在山东保留一些特权。

(4)评价:

①对《凡尔赛和约》中有关中国山东问题的不公正条款的修正;②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取得的少有的重大外交成果。

【合作探究】为什么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的山东问题得以解决?

提示:

①中国人民坚持斗争的结果;②美英与日本矛盾。

2、《九国公约》的签订:

(1)时间:

1922年2月

(2)名称:

《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简称《九国公约》。

(3)内容:

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才是列强奉行的对华政策的基本原则。

(4)实质:

公约宣称的“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是虚伪的,实际上是使美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这一阴险的侵华政策,以九国公约的方式得到确认。

(5)影响:

3、华盛顿体系的构成: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四国条约》、《五国条约》、《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和《九国公约》所构成的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新格局,称之为华盛顿体系。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及其评价:

(1)凡——华体系的构成: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华盛顿体系则是凡尔赛体系的补充与完善。

它与凡尔赛体系一起构建了一战后整个世界的国际关系新格局。

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评价:

【自学测评】答案:

1--------6

1.一战后,美国倡导召开华盛顿会议的主要目的是A.改变日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独霸地位b.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1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c.缓和列强矛盾,重新分割太平洋上的势力范围D.力争取得同英国海军相等的制海权2.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调整了美日两国在下列哪些问题上的利益冲突

(2)英日同盟是如何结束的?

①处罚和削弱战败国德国②控制国际联盟③争夺中国和太平洋地区④海军军备竞赛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概述一战后美、英、日在远东的主要矛盾及其表现。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曾表示:

“英国宁愿耗尽它最后一个金币,也要保持对

美国或其他任何国家的海军优势。

”华盛顿会议上,把他的这种愿望化为泡影的是

(4)一战后,美英矛盾的焦点是什么?

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的争夺?

A.《四国条约》的签订b.《五国条约》的签订

c.《九国公约》的签订D.《中日协定》的签订

(5)根据华盛顿会议的内容回答:

在争夺中国问题上,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4.《五国条约》是美国外交的胜利,原因()①美国在海军军备上取得了与英国相等的地位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