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70228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docx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docx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从兴趣入手激发阅读热情

【小调查引入】

亲爱的老师们,讲座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做个小调查,这无关对错,只是了解一种现状,如实回答就行了。

问题一:

不管工作多忙,身处何地,每天你都能坚持看书吗?

(指的是纸质书,时间不限,睡前几分钟也算)

问题二:

每天你都会去关注一下微信、微博吗?

看看新闻、关注朋友发的微信,或者自己发发微信、刷刷微博?

从刚才的小调查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两方面的信息:

一是每个人骨子里都是爱看书的,都有看书习惯的,都愿意从书中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知识等,区别在于有的人爱看纸质书,有的人喜欢电子书,像微信中就有不少是美文、精彩故事、时事新闻等。

二是只要你愿意,读书的时间肯定是有的,感兴趣的书籍、内容,你一定能排除一切干扰,静心阅读,并乐享其中(就像微信、微博,你之所以每天会去浏览一下,就是因为你能在里面找到感兴趣的内容,对吧?

)。

对于读书,我们成人是这样,那孩子也一样,他们也像我们一样天生爱读书(应该说每个孩子小时候都喜欢听故事吧,这就是爱书的表现),他们也像我们一样,有兴趣才会主动地去读,才会在读中享受快乐,在读中收获,才能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腹有诗书气自华”,“手捧诗书,优雅一生”,“与书为伴,终身幸福”……说的都是广泛阅读的好处,至于阅读与语文的关系就更密切了,“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能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等等。

我们是小学老师,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气自华、有内涵、优雅”的人,不可能扎实每个孩子的语文功底,提高每个孩子的语文素养,但这不并等于我们可以不重视课外阅读,我们要为孩子的学习、成长做好奠基工作的。

小学语文老师就得为孩子的阅读做好奠基工作,这奠基工作就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持续的阅读热情,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激发孩子的阅读热情,培养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一件快乐的事呢?

今晚,我想从四个方面与大家分享我的想法与做法。

一、“问泉哪得清如许”——寻找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指导开展课外阅读首先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读什么。

孩子现有的书源,无外乎这三个方面:

一是学校提供的,包括校图书室、班级书架;二是家庭藏书、书报杂志;三是社会共享的,图书馆、新华书店等。

根据建澜小学的实际情况,你们有晚自习,学生在校时间长,加上每个班都有图书角或书架,你们能做的,也应该做好的,首先就是完善、充实班级书架,用好班级书架。

班级书架中的书,一部分是学校统一提供的,一部分是学生捐献或借给班级的,做为班主任、语文老师怎样尽可能地让班级书架更完善,更吸引孩子呢?

我认为应该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做文章。

从孩子出发,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通盘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1、课外读物要能满足孩子心理需求

我们现在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兴趣”二字,顺着这种思路想下去那就是只要孩子感兴趣的都可以读。

这本来是特别有道理的,但一旦面对孩子,这种道理有时会变得挺无力,因为孩子似乎除了对那些我们认为益处不大、趣味不高甚至有些无聊的东西感“兴趣”外(比如纯搞笑的漫画书,口袋书),很难获得我们所期望的兴趣。

我们就有必要“引导”,于是我们就会想当然地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交给孩子,我们的理由是:

孩子是一张白纸,他们不可能真的有自己的兴趣,他们的兴趣依赖我们的培养。

于是,我们就开始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指导重于兴趣培养,因了落实方法,而忽略了学生对书的兴趣。

当然,学校、老师也会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可那绝大多数都是老师们小时候的畅销书,其中当然不乏经典,但是远离今天的孩子的兴趣。

很多时候,我们推荐给孩子的书,自己都不知道讲些什么,更不要说先阅读后推荐了。

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奇怪《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 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会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成为几代人的钟爱;也就不会惊讶于《哈利·波特》能誉满全球,《拇指牛》、《魔法学校》能畅销全国了,更不会不理解杨红缨、张之璐等校园文学风靡校园的状况了。

我们要了解不同年龄特征的孩子有不同的阅读需求,一二年级钟爱绘本、童话故事,三四年级倾向于童话、寓言、短篇儿童故事,五六年级除了依旧喜爱童话故事外,对于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科普读物有了一定的兴趣。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种心理需求是由个体差异的,有一些孩子的情感比较细腻,稍大一些又会有青春期的心理萌动,因此,有针对性的推荐一些描写青少年爱情心理的作品也未尝不可,比如《少年维特的烦恼》、《猫狗之恋》等,阅读这些作品不是鼓励孩子们早恋,恰恰相反,她的积极意义在于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2、课外读物要能适应孩子时尚需求

前几年,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横扫童话世界,成为中国几千万孩子童话梦中的主人公,郑渊洁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童话大王”。

英国女士J·K·罗琳的四本厚厚的《哈利·波特》风靡校园,那个戴着黑框眼睛的长发小男孩成了众多男孩女孩的偶像,因为书中对于“光轮2000”的精彩描写,使学校打扫卫生的工作一下子成为一个热门“行业”。

孩子们“我为书狂”,每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套《哈利·波特》的书而想方设法地努力;每人都为自己能有与哈利·波特同样的魔力而陷入遐想之中。

这两年,女孩子喜爱的杨红缨的《笑猫日记》系列丛书、曹文轩的《丁丁当当》系列丛书,男孩子钟爱的托马斯的侦探小说《冒险小虎队》、《挺进非洲》等科学探险冒险丛书走红校园,这种校园时尚、儿童时尚应该成为课外阅读及课外阅读指导的宝贵契机和资源,可惜的是,我们往往忽略了甚至粗暴地扼杀了。

的确,时尚图书如同一柄双仞剑,既可能因为它的低劣质量导致孩子心理的扭曲,也可能会为儿童撑开一方想像的天空。

国内的一些原创作品的内容、艺术手法上显得稚嫩,粗糙、牵强、荒谬之处甚多,在恐怖的分寸把握上也稍欠火候,在情爱问题上牵扯得过头,没有把握好“安全恐怖”“纯洁情感”这样一个少儿图书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艺术标杆和伦理底线。

像这样的书,除了能把孩子吓得半死,搞得神魂颠倒之外没有任何作用,绝对是应予以制止的,比如《流星花园》。

但是,更多的时尚图书是有其充分的流行因素的,这些流行因素中包括:

正义的感召、美好的幻想、过人的机智、天真的童趣、奇妙的想象等。

对待这种时尚阅读的正确态度和做法应该是:

一要积极地亲身体验这种时尚,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自信:

如果我们有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那么,孩子也能够真正产生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的,所以让孩子爱上这类时尚文学,也是跨入读书兴趣之门的佳径。

孩子们那么钟爱流行的校园文学,一定有理由,你不妨自己看几套,然后与学生一起分享读书的收获、感悟,探讨主人公的性格、命运,孩子也许只是对情节感兴趣,但因为有了老师的参与和引导,那些蕴含在书中的正能量肯定能被一一发掘,并化为孩子的精神导向与行动(以看《冒险小虎队》为例展开,上一届学生,我接班不久,就发现班中男孩子特别热衷这套丛书,课间看,甚至上课也看,再做进一步了解,我就发现有些孩子是因为其情节刺激而迷恋的,有的只是为了集卡换礼物而迷恋此书的,一本书不用一天就看完了,能有多少收获呢?

碰到这种情况,你怎么引导呢?

首先老师自己先读,发现那些令人发笑的情节背后,往往蕴含着孩子的冒险精神、智慧火花,于是我就孩子一起读,在阅读课上一起分享读书感悟,孩子们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自此,他们读这类丛书时,除了关注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外,还会有意无意受到正能量的感染)。

二要积极的引领这种时尚,我曾经在书上看到这样一则报道:

有一位香港的小学老师,她亲自为学生朗诵《哈利·波特》片断,和学生一起穿上带有“哈利·波特”标志的衣服,然后招摇过市地去观看电影《哈利·波特》。

这就是老师与孩子一起时尚,巧妙引领孩子爱上阅读。

3、课外读物要能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

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

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灵,由经典名著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当我们看到,当孩子沉浸在阅读经典名著的喜悦中,目光炯炯,神采飞扬时,我们会感受到:

经典名著对于孩子心灵的呵护,精神的滋养已如春雨点点入土。

其实,我们并不期待经典名著能教会孩子学会语文,但它能温暖他们的心灵,打开他们美好而又人道的感受世界之门,激发他们心中善良的、温柔的一面。

对儿童而言,经典名著并不仅仅是中国的《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四大古典名著,也不仅仅是国外的《唐·吉诃德》、《约翰·克利斯多夫》等,成人世界的经典当然可以成为儿童的经典,但是他们更有自己的经典:

《绿野仙踪》、《狐狸列娜的故事》、《木偶奇遇记》、《爱的教育》、《神笔马良》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甚至迪尼斯的故事等。

一般来说只有符合儿童的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并能促进他们进一步完美地发展的课外读物,才能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才能敞亮孩子的心扉,才能成为孩子的经典。

 建议老师们上网搜搜不同年段孩子的课外书籍推荐,比如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给孩子们列的书单,很值得我们看一下。

她分年段推荐必读与选读,推荐的书有经典,更有时尚。

我们知道了孩子该读什么书,能读什么书后,你是不是该有所行动,整理、完善班级书架?

充实丰盈孩子的家庭藏书呢?

另外,提个建议:

班级读书角或书架也得费番心思美化一下,因为美的东西总能最先吸引孩子的。

我每接一个新班,除了充实班级图书外,一定要与学生一起好好打扮美化图书角,让它成为孩子向往的地方。

二、“儿童急走追黄蝶”——追求课外阅读的理想方式

有了好书、孩子们感兴趣的书,接下来我们应该考虑孩子们应该怎样读书?

2002安徒生奖得主钱伯斯认为:

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我们是否能把自己作为读者的热情传导给孩子,是否能让孩子保持阅读的激情。

可以这样说,理想的阅读方式就是能推动持续阅读的方式。

1、放任孩子的阅读方式

课外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它是依据孩子的爱好和兴趣而维系的独立的读书活动。

对待孩子的阅读方式,我们要宽容一些,更宽容一些。

如果孩子对课外读物感兴趣他当然会将自己的小脸埋进书页里面去,直至废寝忘食;如果翻动了书本的三页,还不能吸引住孩子的目光,那就不能责怪孩子,那只能是书本身的问题了。

如果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魅力吸引着孩子,孩子一旦被吸引住了,你会发现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就算你想阻断也是阻断不了的。

要做到既尊重学生的兴趣,又不至于沉迷于某类书而导致阅读面的狭窄,比较折中的办法是教师开列书目与孩子自由选择相结合。

开列书目,其目的是通过阅读摄取全面的文化养料,这些书籍的内容应涉及人文和自然学科的诸多领域;而允许孩子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是为满足他们的自我选择性心理需要,发展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我通常的做法是,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就将本学期的必读书目、诵读书目、选读书目,以及读书要求以表格形式打印,发给每个学生,并在家长会上以《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告知家长,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家校合力,以激发孩子读书的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开学就给他们一个明确的读书目标,包括读的内容、读的量,读的时间,读的要求,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能借外力让他们亲近课外书。

如果在老师与同伴的影响下,如期完成阅读目标,相信孩子一定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自然也会更爱阅读。

给家长写这样的信,一方面让家长明白,你得为孩子准备哪些书,另一方面让家长知道孩子在读什么书,更重要的一点是请家长与学校一起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每年我都这样做,能一如既往支持的家长不多,但至少关注孩子阅读的家长越来越多了。

放任儿童的阅读方式,除了在看与不看方面可以自由选择外,每天的阅读时间在老师的基本要求外(像你们学校是寄宿制的,可将每天晚饭后到晚自习上课间的一段时间,或晚自习的一节课定为阅读课),其它的阅读时间可更自主些,多一点少一点均可,但必须每天都读;阅读量的要求上多一分机动,包括每天读几页,每月、每周读几本书,同一本书或同一篇文章读几遍比较自由。

根据我的经验,特别好的作品,一定要改变一次性阅读的习惯,多读几遍,钻得深,悟得透,才能产生新的思想,铸出新的语言,运用起来才会左右逢源(比如一二年级爱看的某一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一定有办法》,三四年级《夏洛的网》《时代广场的蟋蟀》等,可用生生、师生共读一本书的方法,在读读议议、读读写写的过程中内化经典,浸润思想)。

2、放松孩子的阅读负担

结合课外阅读,作相应的摘抄,写读后感,这是老师对孩子课外阅读时常作的基本要求,因为这是教师检测孩子课外阅读成果最简单的外显性行为,当然也是粗暴的干涉行为。

试想一下:

如果读书的限制多了,要求多了,如何让孩子产生强烈的阅读的欲望呢?

我认为,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可以提倡作摘抄,写读后感,但不能强求。

引导和保持孩子的阅读热情,是课外阅读指导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务。

我们宁愿让孩子在一身轻松的状态下,主动积极的阅读中,启动思维、激发情感,有所理解,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想;也不愿在课外阅读时因为读后感这一无形的重压而使课外阅读陷入干涸的沙漠。

当然课外阅读并不排斥阅读后的表现,当然这得先问问孩子们是否愿意,是否有这样的冲动。

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当然可以让孩子们写写读后感,摘摘词句,做做阅读卡了,还可以举办朗诵会、故事会、讨论会;甚至可以组织表演。

低年级比较适合的方法是设计活泼新颖的读书卡,让孩子写写书名、作者,介绍有趣的故事情节,令人喜爱的主人公等(主人公的形象可文字表达,也可绘画展示),然后定期将这些读书卡张贴展评,组织孩子分享读书成果,相信这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快乐。

3、放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习惯的形成可以有两种基本的途径:

一是强制,结果是习惯形成了,同时强烈的反叛心理或过度的奴性心理也形成了,这是一朵娇艳恶毒的罂粟花;二是暗示,可以养成习惯,还能对暗示源产生亲近感。

英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罗尔德·达尔,他写过《女巫》《玛蒂尔达》等许多好看的书。

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却非常之差,而且还十分厌恶自己的学校。

偶然的机会,一位康娜太太走进了达尔的学校,每次来的时候,她都拿来一本书大声读给孩子们听,她对书的热爱深深地感染了达尔,一年之后,达尔就变成了一个贪得无厌的小书虫了。

看来阅读的习惯是需要放养的,在不经意间成就习惯,成就一生。

阅读的习惯可以有很多,比如阅读的姿势、阅读的方法、阅读的喜恶、阅读的风格……但也可以很简单,阅读的习惯主要就是乐意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

要让孩子形成这样的阅读习惯,可以像康娜太太那样坚持为孩子们大声朗读,最好是朗读虚构的、有故事情节的、有一定厚度和深度的文学作品。

有一届学生,在他们五年级时,我就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为他们大声朗读了《三国演义》,而且是古代白话文版的,刚开始学生听不大懂,但每次看我读得声情并茂(我给孩子读故事时往往表情丰富、手舞足蹈的),渐渐地也听上瘾了,有一部分学生甚至自己买来《三国演义》的原著,先读为快,后来我与学生轮流读完了《三国演义》,那届学生也因为我的坚持特别爱看书,其中有个男孩至此迷上看书、写书,小学五年级就写出了万字童话,他写的童话成了班里、年级里的畅销书,那个男孩从此开始了每学期一本书的写书之旅,两年前考上了北大新闻系。

要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向师性”,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模仿老师的行为,如果在空余时间,比如午间、晚饭后、晚自习时,你捧上一本书,静静地看,相信你的行为会影响一大批孩子,他们会学着你的样静心看书;老师爱看的书,孩子也会无意中爱上。

我比较喜欢看《读者》《杂文》《微型小说》等杂志,也很喜欢与孩子分享自己看到过的有启发、有趣的故事,事后常会有学生问我,这些故事从哪儿看来的,我就会告知具体的杂志或书籍,过不了几天,总会有一些孩子带上我提到过的《读者》、毕淑敏的著作、余秋雨的散文,甚至是《杂文选刊》,这就是“向师性”的魅力。

当然,我们还可以组织孩子进行持续默读,简单的讲就是在一段持续的时间内,一般为10至15分钟,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或报纸独立默读。

有这样一个案例是值得我们感动和兴奋的:

美国马萨诸塞州亨廷顿的盖特威区中学,1978年全校确定了持续默读时间,每周一和周五早晨,长度是25分钟。

在这个期间,整个学校(包括校长、行政人员、老师,当然还有学生)都必须把“工作”放在一边,所有人都得拿起什么书读一读,每个人都自由选择自己的读物。

“我们制定这个计划,是想让孩子们看看,阅读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校长詹姆斯·鲁特介绍说,“现在它变成了学校最受欢迎的活动,每个星期大家都在盼着这个时间的到来。

”每个周一和周五上午10点半,在整个盖特威区中学里只会听到一种声音,就是翻书页的声音——是非常渴望的翻书声,而不是原来那种不情愿的翻书声。

每接一届学生,我都会固定几个时间,进行持续默读活动,每周两个午间,每周一节综合课,效果很好,当学生养成这样的默读习惯后,真的,你很有成就感,是一种幸福。

(建澜小学的寄宿,为培养学生持续默读的习惯创设了极好的条件,一定要充分利用起来)

三、“春风又绿江南岸”——营造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

关于课外阅读总是要提到指导的问题,怎样指导孩子的课外阅读?

说起指导,就会让人想起喋喋不休的说教,不厌其烦的方法和技巧。

其实,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是保持热情,保护兴趣;其次是我们给孩子的书是否有足够的魅力;然后才是方法和技巧。

所以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比方法、技巧的指导重要得多。

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班级肯定是一个特有凝聚力的班级。

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的启动和保持是一种集体行为中个体的无意识行为。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先生在全美发起了“挑战阅读”运动,以联邦政府补贴的形式鼓励和号召全美的成人,包括家长、教师、大学生以及各种职业的志愿者走进家庭陪伴孩子阅读,这是一个壮举!

举一国之力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受益的首先是孩子,又不仅是孩子,受益的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

简单介绍阅读氛围营造的做法:

1.“班级读书会”。

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让阅读成为像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

“班级读书会”的主要做法是先引导孩子用一段时间去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好书,然后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同学和老师共同对作品进行自由的讨论,其间也可展出一些孩子的读后感或其他作品。

2.与影视作品同步阅读。

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是一个很投机的办法。

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名著被搬上银幕或荧屏了,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汤姆叔叔的小屋》等,还有动画片《爱丽丝漫游奇境》、《大闹天宫》、《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孩子们都会特别喜爱的。

看电影电视对阅读兴趣很有帮助,如果能和热映中的影视作品同步阅读或比较阅读,效果会更好。

3.游戏阅读。

孩子们喜欢游戏、喜欢表现、喜欢攀比,利用游戏可以创设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

比如设计各种游戏式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表现的方法几乎只能是靠阅读、背诵、写文章,谁获得公认的优秀成绩,谁就成为这个游戏的赢家。

比如摘苹果游戏,每天去班级图书角静心读书半小时,就可摘得一个苹果,每与同学分享一个故事就可摘得一个苹果……如此这般设计游戏规则,将读书与游戏比赛结合,其乐无穷。

如果多一点这种活动,还怕孩子不跟着你玩阅读?

当然,这样的游戏活动,要多设擂台,多设奖项,游戏比赛是手段,激发阅读热情才是目的。

4.“阅读”奖励。

我常常将“阅读”作为一种奖励,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具体分三种情况:

一种是课堂上提早完成任务或表现出色的,奖励他们带上凳子坐在班级图书角周围静静地看书,要知道这时候,其他同学可羡慕了,他们也会表现得更认真,争取去图书角看书;一种是以天为单位,一天内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文明守纪等方面表现出色的,奖励他们不写语文作业,而在班级书架中挑选一书阅读,第二天跟同学分享读书收获即可;一种是挑战阅读量,主要针对提前完成阅读量的,如果规定一个月看完的书,你半个月甚至一周就看完,就请给全班同学上一节阅读分享课,讲讲该书中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内容,评价评价书中的主人公,然后很隆重地奖励他一本书(老师自己掏钱买的)。

无论采取哪种方法,只要能有效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就是好方法。

四、“万紫千红总是春”——重视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

课程标准虽然提出了课外阅读的量的要求,但并没有明确课外阅读实施的时间,这就很容易使课外阅读落实不到实处。

从你们学校实际出发,应该每周能抽出一节课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课外阅读课的类型很多,阅读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等,我今天重点讲讲阅读指导课,以一节绘本阅读指导课为例,讲讲怎样上阅读指导课,怎样将阅读与说话、写话训练相结合。

举《逃家小兔》的指导课例子。

讲清如何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写话,在读中升华情感。

演示上课的课件,边播边讲解:

要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享受,就让我们从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开始,着眼于孩子一生的发展,着力于培养孩子的阅读意识,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习惯,也成为我们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