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文科.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70341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12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文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文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文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文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文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文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0页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文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0页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文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0页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文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0页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文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0页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文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0页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文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0页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文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0页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文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0页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文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0页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文科.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0页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文科.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0页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文科.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0页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文科.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0页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文科.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0页
亲,该文档总共8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文科.docx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文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文科.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文科.docx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文科

必修1知识点

主题1认识化学科学

一化学科学发展史

1分析空气成分的第一位科学家——拉瓦锡;

2近代原子学说的创立者——道尔顿(英国);

3提出分子概念——何伏加德罗(意大利);

4候氏制碱法——候德榜(1926年所制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

5金属钾的发现者——戴维(英国);

6Cl2的发现者——舍勒(瑞典);

7在元素相对原子量的测定上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我国化学家——张青莲;

8元素周期表的创立者——门捷列夫(俄国);

91828年首次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尿素的化学家——维勒(德国);

10苯是在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定为单双键相间的六边形结构,简称凯库勒式;

11镭的发现人——居里夫人。

12人类使用和制造第一种材料是——陶瓷

二化学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

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

Li+、Na+阴离子:

Cl-、OH-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

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

盐酸、NaOH溶液等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从宏观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从微观看物

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

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

如H有三种同位素:

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由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

原子团包括:

复杂离子如:

酸根离子,有机基团。

8.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

化学变化:

变化时有其他物质生成。

又叫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伴有放热、发光、变色等现象

变化本质:

旧键断裂和新键生成或转移电子等。

二者的区别是:

前者无新物质生成,仅是物质形态、状态的变化。

9.混合物: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一般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10.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它可以是单质或化合物。

由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

由不同的同位素原子组成同一分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H2O与D2O混合为纯净物。

11.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单质分为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两种。

12.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从不同的分类角度,化合物可分为多种类型,如:

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酸、碱、盐和氧化物等。

13.酸:

电离理论认为:

电解质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

常见强酸如:

HClO4、H2SO4、HCl、HBr、HI、HNO3…

常见弱酸如:

H2SO3、H3PO4、HF、HNO2、CH3COOH、HClO、H2CO3、H2SiO3、HAlO2…

14.碱:

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碱。

常见强碱如:

NaOH、KOH、Ca(OH)2、Ba(OH)2…

常见弱碱如:

NH3.H2O、Mg(OH)2、Al(OH)3、Fe(OH)3…

15.盐:

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盐的分类①正盐

②酸式盐③碱式盐④复盐(电离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的盐)

16.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的分类方法,

按组成分:

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按性质分:

不成盐氧化物、成盐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过氧化物等

17.同素异形体:

由同种元素所形成的不同的单质为同素异形体。

(1)常见同素异形体:

红磷与白磷;O2与O3;金刚石与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属于

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8同系物:

化学上,把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或者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互

称为同系物。

19同分异构体:

简单地说,化合物具有相同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在中学阶段主要指下列三种情况:

⑴碳链异构⑵官能团位置异构⑶官能团异类异构

三正确使用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是指化学学科中专门使用的符号,它包括以下几种:

①元素符号②离子符号③电子式④原子结构示意图⑤分子式(化学式)⑥结构式和结构简式⑦化学方程式⑧热化学方程式⑨离子方程式⑩电离方程式

1.几种符号

元素符号:

①表示一种元素。

②表示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离子符号:

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电符数及正负号“1”省略不写,如:

Ca2+。

核素符号:

如2713Al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

2.化合价

化合价是指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①在离子化合物中,阳离子为正价,阴离子为负价。

②在共价化合物中,电子对偏向哪种原子,哪种原子就显负价;偏离哪种原子、哪种原子就显正价。

③单质分子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④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3.电子式:

电子式是元素符号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式子。

用电子式可以表示以下内容:

①原子的电子式②离子的电子式:

阴离子、复杂阳离子要用中括号。

③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④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4.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

原子结构示意图是表示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图示。

要求熟练掌握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5.分子式(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用元素符号表示单质分子或化合物分子组成的式子是分子式(分子晶体)在离子晶体和原子晶体中,用元素符号表示其物质组成的式子称为化学式,不表示分子组成。

用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的图示,用以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的结合方程和排列顺序(不表示空间结构),叫作结构式。

一般用来表示有机物。

结构简式是简化碳氢键和碳碳单键突出官能团的式子。

如:

CH2=CH2、CH3CH2OH

6.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①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原子个数守恒。

②氧化还原反应还遵循得失电子守恒,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③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即离子电荷守恒。

7.离子反应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作离子方程式

8.热化学方程式:

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方程式,叫作热化学方程式。

说明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

②、碱性氧化物全部是金属氧化物,而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不一定就是碱性氧化物。

 ③.判断是否为纯净物的标准:

(1)有固定组成(即相同的分子但不是相同的原子或相同的元素)

(2)有固定熔沸点(3)结晶水合物都是纯净物。

④.常见混合物:

高分子化合物、分散系都是混合物、碱石灰(NaOH+CaO)、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大理石(主要CaCO3)、电石(主要CaC2)、铝热剂(Al粉和某些金属氧化物)、玻璃、水泥、陶瓷、泡花碱(水玻璃,即硅酸钠的水溶液)、黑火药(2KNO3、S、3C)、普钙(CaSO4+Ca(H2PO4)2即过磷酸钙)、王水(体积比:

浓HCl/浓HNO3=3:

1)、漂白粉、生铁、水煤气(CO+H2)、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石油气(丙烷、丁烷)、福尔马林、油脂、石油、煤油、汽油、凡士林等

四、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

(1)物质的量是用于表示含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mol。

科学规定:

0.012kg12C中所含12C原子的数目定义为1mol;表示1mol物质所含基本单元(粒子)数的物理量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NA,单位:

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精确值,但在具体计算时常用近似值6.02×1023mol-1。

使用时应该在单位“摩尔”或“mol”后面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习惯上也可以说:

1mol氢气(即1molH2)、1mol氯化钠(即1molNaCl),但不能讲1mol氯元素。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计量的对象不是宏观物体,它只适于表示微观粒子如:

分子、原子、离子、质子、电子、中子等微粒及这些微粒的特定组合

 n(mol)=

(2)摩尔质量(符号M):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

单位:

g/mol或kg/mol。

任何物质的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3)有关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计算

①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摩尔质量(M)=m/n

②摩尔质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 

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NA)和一个某粒子的质量(ma),则有:

M=NA·ma

③化学计量数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系数)之比,等于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4).几个概念的辨析

①阿伏加德罗常数与6.02×1023mol-1区别: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表示1mol任何物质所含基本单元粒子的物理量,其单位为mol-1;

而6.02×1023mol-1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在计算中常用此近似值。

②物质的质量与摩尔质量区别:

质量数值是任意的,单位通常是g或kg;摩尔质量的

数值是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不同物质的摩尔质量一般是不同的

同一物质的摩尔质量是固定不变的;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

③摩尔质量与平均摩尔质量

摩尔质量通常是针对单一组分而言,若涉及的是多组分的混合物,则用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

平均摩尔质量(

)=

2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气体摩尔体积

⑴.定义: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气体摩尔体积。

(符号为Vm,单位:

L/mol)

⑵.影响因素:

温度和压强。

①温度越高体积越大②压强越大体积越小

⑶.在标准状况下(即0℃和101.325kPa),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L。

即:

标准状况下,Vm约为22.4L/mol

标况时气体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气体的物质的量(mol)=

阿佛加德罗定律:

(根据PV=nRT的气态方程可得知)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推论:

(1)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量之比(或摩尔质量之比)ρ1/ρ2=M1/M2

(2)在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

P1/P2=n1/n2

3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关计算方法

⑴.通过化学式,根据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直接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⑵.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求气体的式量:

M=22.4(L·mol-1)×p(g·L-1)

⑶.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4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计算及溶液的配制

计算公式

⑴、

⑵、稀释过程中溶质不变:

C1V1=C2V2。

⑶、同溶质的稀溶液相互混合:

C混=

(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变化,否则混合后的体积要根据混合溶液的密度来计算,V=m÷ρ单位是ml),

溶液的配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计算:

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

(注意几种常见规格的容量瓶)

称量:

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

溶解:

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约为所配溶液体积的1/6),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

洗涤(转移):

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

然后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

定容:

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m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后装入指定的容器中且贴好标签。

(配制过程示意图见必修1P16)

一算二称量,溶、洗、转移忙;滴管来定容,摇匀把液装。

所需主要仪器:

烧杯、胶头滴管、量筒、托盘天平、玻璃棒、一定规格的容量瓶

误差分析:

基本思路:

按计算公式:

C=n/v来分析

①称好后的药品放入烧杯时,有少量撒在烧杯外。

(n偏低,c偏低)

②溶解搅拌时有部分液体溅出。

(n偏低,c偏低)

③转移时有部分液体溅出。

(n偏低,c偏低)

④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n偏低,c偏低)

⑤在定容时,仰视读数(v偏高,c偏低)俯视读数(v偏低,c偏高)

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方法

适用范围

主要仪器

注意事项

实例

固+液

蒸发

易溶固体与液体分开

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①不断搅拌;②最后用余热加热;③液体不超过容积2/3

NaCl(H2O)

固+固

结晶

溶解度差别大的溶质分开

NaCl(NaNO3)

升华

能升华固体与不升华物分开

酒精灯

I2(NaCl)

固+液

过滤

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

漏斗、烧杯

①一角、二低、三碰;②沉淀要洗涤;

NaCl(CaCO3)

液+液

萃取

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质分离出来

分液漏斗

①先查漏;②对萃取剂的要求;③使漏斗内外大气相通;④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

从溴水中提取Br2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液体

分液漏斗

蒸馏

分离沸点不同混合溶液

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牛角管

①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处;②冷凝水从下口通入;③加碎瓷片

乙醇和水、I2和CCl4

气+气

洗气

易溶气与难溶气分开

洗气瓶

长进短出

CO2(HCl)

液化

沸点不同气分开

U形管

常用冰水

NO2(N2O4)

i、蒸发和结晶

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使溶质以晶体形式析出的方法。

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

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

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

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不反应;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

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序号

原物

所含杂质

除杂质试剂

主要操作方法

1

N2

O2

灼热的铜丝网

用固体转化气体

2

CO

CO2

NaOH溶液

洗气

3

CO2

CO

灼热CuO

用固体转化气体

4

CO2

HCl

饱和的NaHCO3

洗气

5

SO2

HCl

饱和的NaHSO3

洗气

6

Cl2

HCl

饱和的食盐水

洗气

7

CO2

SO2

饱和的NaHCO3

洗气

8

炭粉

MnO2

浓盐酸(需加热)

过滤

9

Fe2O3

Al2O3

NaOH溶液

过滤

10

SiO2

Al2O3

HCl溶液

过滤,

11

NaHCO3溶液

Na2CO3

CO2

加酸转化法

12

NaCl溶液

NaHCO3

HCl

加酸转化法

13

FeCl3溶液

FeCl2

Cl2

加氧化剂转化法

14

FeCl2溶液

FeCl3

Fe

加还原剂转化法

15

NaCl晶体

NH4Cl

--------

加热分解

16

KNO3晶体

NaCl

蒸馏水

重结晶.

 

3、物质的鉴别

①常见气体的检验

常见气体

检验方法

氢气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混合空气点燃有爆鸣声,生成物只有水。

不是只有氢气才产生爆鸣声;可点燃的气体不一定是氢气

氧气

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氯气

黄绿色,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O3、NO2也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二氧化硫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氨气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能生成白烟。

二氧化氮

红棕色气体,通入水中生成无色的溶液并产生无色气体,水溶液显酸性。

一氧化氮

无色气体,在空气中立即变成红棕色

二氧化碳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SO2气体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N2等气体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2)Na+、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蓝色钴玻片)。

(3)Ba2+与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Al3+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

过量的NaOH溶液。

(5)Ag+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

(6)NH4+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

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2Fe2++Cl2=2Fe3++2Cl-

(8)Fe3+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或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

③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

(2)Cl-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3)SO42-先用盐酸酸化,再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

(4)SO32-与盐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5)CO32-与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二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必修1P4)

 

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一、物质的分类(简单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

金属:

Na、Mg、Al

单质

非金属:

S、O、N(包括稀有气体)

酸性氧化物:

SO3、SO2、P2O5等

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Na2O、CaO、Fe2O3

两性氧化物:

Al2O3等

纯不成盐氧化物:

CO、NO等

净含氧酸:

HNO3、H2SO4等

物按酸根分

无氧酸:

HCl

强酸:

HNO3、H2SO4、HCl

酸按强弱分

弱酸:

H2CO3、HClO、CH3COOH

化一元酸:

HCl、HNO3

合按电离出的H+数分二元酸:

H2SO4、H2SO3

物多元酸:

H3PO4

强碱:

NaOH、Ba(OH)2

物按强弱分

质弱碱:

NH3·H2O、Fe(OH)3

一元碱:

NaOH、

按电离出的OH-数分二元碱:

Ba(OH)2

多元碱:

Fe(OH)3

正盐:

Na2CO3

盐酸式盐:

NaHCO3

碱式盐:

Cu2(OH)2CO3

溶液:

NaCl溶液、稀H2SO4等

混悬浊液:

泥水混合物等

合乳浊液:

油水混合物

物胶体:

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

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分散质:

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分散剂:

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2、分散系的分类:

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

溶液、胶体和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

分散系

溶  液

胶  体

浊  液

分散质的直径

<1nm(粒子直径小于10-9m)

1nm-100nm(粒子直径在10-9~10-7m)

>100nm(粒子直径大于10-7m)

分散质粒子

单个小分子或离子

许多小分子集合体或高分子

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

实例

溶液酒精、氯化钠等

淀粉胶体、氢氧化铁胶体等

石灰乳、油水等

 

外观

均一、透明

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不能

不能

鉴别

无丁达尔效应

有丁达尔效应

静置分层

注意:

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

1、胶体的定义: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性质:

(均为物理性质)

①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粒子对光散射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物理现象。

溶液和浊液无丁达尔现象,所以丁达尔效应常用于鉴别胶体和其他分散系。

②布朗运动③电泳④聚沉(必修1P16)

四、离子反应

1、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书写

H2SO4=2H++SO42-HCl=H++Cl-

KCl==K++C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