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71422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0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docx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docx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

选修五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

一、教材分析

在学习了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典型有机化合物代表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基础上,本章一开始便引出官能团的概念,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呈现给学生一个系统学习有机物的学科思维,使学生在高一掌握的一些零散的有机知识系统化和明朗化。

在分类表中增加了卤代烃、酚、醚、醛、酮、酯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及其代表物。

其中,酮类化合物是课程标准不要求的内容,将其列入表中是为了在后续课程中理解酮糖──果糖的结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有机物的基本分类方法。

(2)能够识别有机物中含有的基本官能团。

2.能力目标

能够熟练运用官能团分类以及碳骨架分类法指出有机物的所属类别。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一时学习了部分典型的有机物的性质,对于不同官能团的物质性质不同有一定的了解。

本节课的内容相对较简单。

大多数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来解决问题。

采用自学,讨论,指导、总结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

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预习有机物的分类方法,初步把握分类的依据。

2.教师的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

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利于组织学生讨论。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

通过高一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世界上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种类繁多。

有机物自身有着特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导致了其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特殊性。

如何来认识研究种类繁多的有机物呢。

(分类)我们学过的分类方法有哪些?

(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这节课我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展示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

探究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1.按碳的骨架有机物是如何分类的?

2.脂环化合物与芳香化合物有什么不同?

3.按碳的骨架给烃进行分类。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学、讨论、总结。

设计意图:

通过自学让学生明确有机物是如何按骨架分类的,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对烃进行分类。

明确以上问题后然后给出探究二的思考题:

(多媒休展示)

探究二、按官能团分类

1.必修二中所学的乙烯、乙醇、乙酸分别属于什么类别?

官能团分别是什么?

学生自学课本内容,根据已学知识进行辨别

2.区分和,二者分别属于哪一类。

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3.甲烷与甲醇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4.为什么有机物可以按官能团来分类。

教师组织学生自学课本内容,思考,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

通过自学内容完成问题一,体验学习成功。

通过问题2发现醇和酚的区别。

通过问题3和4明确官能团决定了有机物的化学性质,明确有机物按官能团分类的意义。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知道有机物是含碳的有机物,种类繁多,了解了它们的分类方法,那么有机物中碳原子是怎样成键的呢?

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内容。

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

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按碳的骨架分

二.按官能团分类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

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讲解按骨架分类7分钟,按官能团分类15分钟左右,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余环节18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一、教材分析

本节围绕有机物的核心原子――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成键方式展开逐层剖析,通过系统介绍同分异构现象,使学生明白有机物为什么种类繁多。

本章学习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及官能团异构。

从复习烷烃的碳链异构开始,延伸出烯烃的碳链异构和官能团(双键)的位置异构,并以乙醇和二甲醚为例说明官能团异构的涵义。

由此揭示出:

同分异构现象是由于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合顺序和结合方式产生的,这也是有机化合物数量庞大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的其他同分异构现象,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将分别在后续章节中介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有机物的成键特点,理解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2)掌握有机物组成和结构的表示方法。

2.能力目标:

会判断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2)通过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3)碳价四面体学说的确定过程,激励学生勇于探索问题的本质特征,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有机化合物的成键特点及同分异构体的确定。

难点:

有机物的表示方法及同分异构。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甲烷、乙烯和苯的结构,可以说学生已经具备了研究每类有机物的结构特点的基础,进而为学习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奠定基础。

对于同分异构体的确定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水平的差异,部分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有困难。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

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预习课本内容了解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及同分异构现象。

2.教师的教学准备:

有机物模型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

四人一组,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仅由氧元素和氢元素构成的化合物,至今只发现了两种:

H2O和H2O2而仅由碳元素和氢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却超过了几百万种,形成了极其庞大的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家族”,这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碳原子间的结合方式有关。

教师: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

甲烷的立体结构.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

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

甲烷的分子结构为是什么是正四面体形?

教师:

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好,看得出课前认真预习了。

那么我们今天主要来解决这些问题。

多媒体展示探究思考题。

(1)阅读资料卡片,了解键长、键角、键能。

多媒体播放科学史话。

(2)分组利用模型组装甲烷分子。

(3)讨论甲烷分子中的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后有分别有几种结构?

是否都是正四面体结构?

如何证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

(4)搭建乙烯、乙炔及苯的结构,总结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在学生分组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课堂实录),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使学生通过模型了解甲烷的分子结构及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探究二:

有机物的同分异构

(1)探究含有5个C的烷烃中C原子的连接方式?

(2)分组组装模型,总结方法

(3)利用以上方法试写出C6H14的所有同分异构体。

并总结减链法的规律。

(4)探究C4H8的属于烯烃的所有可能的结构,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5)试写出C2H6O的可能的结构,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6)总结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师生总结。

(课堂实录)

探究三:

如何来表示有机物的结构

阅读资料卡片,思考结构式、结构简式、键线式有什么区别?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师生总结。

(课堂实录)

设计意图:

通过用模型组装有机物了解碳原子的连接方式,了解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及类型。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有序性及严密性。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机物的结构特点,那么,如何来辨认众多的有机物呢?

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机物的命名。

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有机物是如何来进行命名的的。

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

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一、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一)甲烷的分子结构

1.分子式

2.电子式

3.结构式

4.分子构型

(二)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二、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1.碳链异构

2.官能团位置异构

3.官能团异构

三、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

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利用模型来直观地认识了解有机物的结构及同分异构,学生认识深刻。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问题讨论20分钟,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余环节15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

选修五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一、教材分析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1章第3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有机化合物的习惯命名法(即普通命名法)与系统命名法。

掌握命名原则,命名简单的烃类化合物——烷烃、烯烃、炔烃与芳香烃等,了解烃类化合物的命名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烃基和常见的烷基的意义。

(2)掌握烷烃的习惯命名法以及系统命名法,能根据结构式写出名称并能根据命名写出结构式。

2.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比较能力。

(2)通过观察有机物分子模型、有机物结构式,掌握烷烃、烯烃、炔烃、苯及苯的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及命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体会物质与名字之间的关系;练习书写不同烃基的结构简式。

(2)体会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越多,结构会越复杂。

(3)体会习惯命名法在应用中的局限性,激发学习系统命名法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

难点:

系统命名法的几个原则,命名与结构式间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有机物的分类、碳原子的结构特征以及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与书写,知道有机物由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连接方式不同,有机物分子中普遍存在着同分异构现象。

虽然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本节知识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不大,重点放在新知识的详细讲解与巩固练习上。

五、教学方法

1.选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既可以由教师结合动画展示、讲解典型例子的命名;也可以由教师给出阅读提纲,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行归纳命名原则;还可以由教师列出几个烷烃的结构简式和对应的系统命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或自主学习,发现并总结规律。

不管是哪一种形式,在教学都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动手练习。

通过实际应用逐步形成有序性思维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2.学案导学:

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预习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内容,填写预习学案、思考与练习,找出疑点。

2.教师的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练习。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

多媒体教室,球棍模型,两人一组,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情景引入]13亿中国人的姓名出现重名现象时有发生,有时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而电子邮箱中的用户名绝不能出现重名,可以使用十几位字母和数字,防止出现重名。

我们在给有机物命名时也要防止出现重名,因此学习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归纳]在高一时我们就学习了烷烃的一种命名方法---习惯命名法,但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有机化合物结构复杂,种类繁多,又普遍存在着同分异构现象。

为了使每一种有机化合物对应一个名称,进行系统的命名是必要、有效的科学方法。

烷烃的命名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其他有机物的命名原则是在烷烃命名原则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

教师: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

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如何选择烷烃的主链?

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

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

如何选择烷烃的主链?

教师:

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好,看得出课前认真预习了。

那么我们今天主要来解决这些问题。

重点讲解主链的选择命名,选定分子里最长的碳链为主链,并按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烷”。

碳原子数在1-10的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碳原子数在11个以上的则用中文数字表示。

学生明白原理后教师继续和学生分析说明实例,强调注意事项,提出思考问题,布置学生进行思考与练习,两人一组,互相检查。

并让学生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巩固基础知识的应用。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课堂实录),

等学生做完练习时,组织学生讨论练习题,进行师生交流,得出答案,总结规律,熟练应用。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能深入领会学习目标,有利于知识点的掌握;通过提出探究思考题,注重了知识的探索性;通过学生亲自练习的过程,解决了命名过程中特殊问题的处理办法,从中找到了成就感,对学习兴趣大有提高。

然后给出探究二的思考题。

探究二:

怎样编号,如何确定支链所在的位置?

让学生观察多媒体上例子编号的方法,按照把主链里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作为起点的原则,用1、2、3等数字给主链的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所在的位置。

在这里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从碳链任何一端开始,第一个支链的位置都相同时,则从较简单的一端开始编号,即最简单原则;有多种支链时,应使支链位置号数之和的数目最小,即最小原则。

投影展示实例,当支链离两端的距离相同时,以取代基所在位置的数值之和最小为正确。

投影展示实例,当有两条相同碳原子的主链时,选支链最简单、最多的一条为主链。

设计意图:

通过多媒体的对比给了学生一个感性认识,通过观察实例,提高了学生对实例的分析能力。

通过实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拓展,使学生认识探究问题的奥秘,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探究三:

多个支链如何排布连接?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展示实例的结构简式。

这时提出问题:

多个支链如何排布连接?

应遵循以下原则:

把取代基的名称写在烷烃名称的前面,在取代基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它在烷烃主链上的位置,并在号数后连一短线,中间用“–”隔开。

设计意图:

本部分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将命名进一步完整化。

探究四:

当有相同的取代基时,如何表示?

多媒体实例中的结构简式在命名时又出现新的问题让同学们去思考,当有相同的取代基时,如何表示?

应遵循以下原则:

当有相同的取代基,则相加,然后用大写的二、三、四等数字表示写在取代基前面。

设计意图:

通过分析多媒体实例中的结构简式,让学生明确命名的原则,体会化学学科知识的严谨性,通过对烷烃命名的学习,形成仔细周密的学习习惯。

[过渡]前面已经讲过,烷烃的命名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其他有机物的命名原则是在烷烃命名原则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

下面,我们来学习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讲]有了烷烃的命名作为基础,烯烃和炔烃的命名就相对比较简单了。

步骤如下:

1将含有双键或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称为“某烯”或“某炔”。

[投影]

2、从距离双键或三键最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

[投影]

3、把支链作为取代基,从简到繁,相同合并;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双键或三键的位置(只需标明双键或三键碳原子编号较小的数字)。

用“二”“三”等表示双键或三键的个数。

[投影]

[讲]在这里我们还需注意的是支链的定位要服从于双键或叁键的定位。

[投影]

[过度]好了,有了烷烃的命名作为基础,掌握烯烃和炔烃的命名方法就变得容易了,接下来我们学习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讲]苯的同系物的命名是以苯作母体,苯环上的烃基为侧链进行命名。

先读侧链,后读苯环。

例如苯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甲基取代后生成甲苯,被乙基取代后生成乙苯,表示如下:

[投影]

甲苯

乙苯

[讲]如果两个氢原子被两个甲基取代后,则生成的是二甲苯。

由于取代基位置不同,二甲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两个甲基在苯环上的相对位置不同,可分别用“邻”“间”和“对”来表示:

[投影]

邻二甲苯

间二甲苯

对二甲苯

[讲]若将苯环上的6个碳原子编号,可以某个甲基所在的碳原子的位置为1号,选取最小位次号给另一个甲基编号,则邻二甲苯也可叫做1,2—二甲苯;间二甲苯叫做1,3—二甲苯;对二甲苯叫做1,4—二甲苯。

[讲]若苯环上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取代基时,则将苯环进行编号,编号时从小的取代基开始,并沿使取代基位次和较小的方向进行。

[投影]

[讲]当苯环上连有不饱和基团或虽为饱和基团但体积较大时,可将苯作为取代基。

[投影]

[小结]我们在这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是烯烃、炔烃和苯的同系物的命名方法,课后大家要通过做一些练习题来强化本节课所学的方法。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机物的命名规则,同分异构体的书写,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纯净的有机物?

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科学家是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得出恰当的结论的。

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

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课后练习与提升。

九、板书设计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一、烷烃的命名

1、习惯命名法

2、系统命名法

(1)定主链,最长称“某烷”。

(2)编号,最简最近定支链所在的位置。

最小原则:

当支链离两端的距离相同时,以取代基所在位置的数值之和最小为正确。

最简原则:

当有两条相同碳原子的主链时,选支链最简单的一条为主链。

(3)把支链作为取代基,从简到繁,相同合并。

(4)当有相同的取代基,则相加,然后用大写的二、三、四等数字表示写在取代基前面。

二、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1、将含有双键或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称为“某烯”或“某炔”。

2、从距离双键或三键最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

三、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3、把支链作为取代基,从简到繁,相同合并;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双键或三键的位置(只需标明双键或三键碳原子编号较小的数字)。

用“二”“三”等表示双键或三键的个数。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

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内容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归纳能力的培养,烷烃的系统命名是高中阶段学习的唯一的有机物的命名方法,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较多讨论、较多练习,尤其要注意抓住学生命名时经常出现的错误,如选错主链等,以改错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提出有机物命名的必要性后,还有必要给出几种烷烃(包括带支链),让学生讨论,应该比较容易得出母体(即命名时选择最长的碳链要素的必要性)。

为之后的命名和判断对错扫除一个障碍,这样做效果可能会更好。

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不断尝试的学习态度,并运用改错的形式强化学生理解和记忆烷烃的系统命名法,并能灵活运用。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讲解烷烃的命名规则12分钟,烯烃、炔烃及苯的同系物命名7分钟,学生分组练习10分钟左右,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余环节6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一、教材分析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1章第4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实现这些步骤的方法有哪些,通过这些方法讨论有机物的分子组成与结构,这部分知识放在学习各类有机物之前,目的是为进一步研究有机物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

2.掌握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方法(蒸馏法、重结晶法、萃取法等);

3.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

4.掌握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5.理解理解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能力目标:

学会确定有机物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分离和提纯”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联系知识与科学研究方法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热爱,认识有机物结构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有机物分子组成与结构的确定。

难点:

有机物分离与提纯。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分离实验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有些学生还是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对于用高科技方法确定有机物结构式首次接触,需要教师指导并得出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